关于人类登月的资料。急!!!!!!!!!

关于人类登月的资料。急!!!!!!!!!,第1张

  登月

  50年代末60年代初,前苏联连续获得数个空间赛第一:1957年1 0月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12日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进入太空……与之相比,尽管美国也获得了两个第一:1960年 4月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962年7月第一颗有源通信卫星作试验性通信,但同苏联的巨大成就相此,显得小巫见大巫。在加加林飞行之后不到四个星期,美国航天员阿兰·谢泼德中校乘“水星”号飞船进行了亚轨道飞行(186千米),它说明美国具备了摆脱空间困境的能力。1961年5月25日,美国肯尼迪总统向全世界宣布实施宏伟的载人登月计划。

  这个“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虽然是美国与苏联竞赛的产物,但也可以认为是人类向太阳系扩张的第一步。

  宏伟工程

  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预计1969年7月2 0至21日首次实现登月。

  该工程的第一步是确定登月方案,它包括论证飞船登月飞行轨道和确定载人飞船总体布局。最后选定月球轨道交会方案,相应地确定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组成飞船的总体布局。

  为了进行载人登月,美国先实施了四个辅助计划,即在1961年至1965年发射九个“徘徊者”月球轨道器,用以了解未来的“阿波罗”飞船在月面着陆的可能性;在1966年至1968年发射五个“勘探者”月球着陆器,了解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在1966年至1967年发射三个“月球轨道环形器”,对40多个预选着陆地点进行详细观测,从而选出10个登月点;在1965年至1966年发射10艘“双子座”飞船,进行生物医学研究和飞船机动飞行、对接及舱外活动训练等。

  “阿波罗”工程的第三个方面就是研制低轨道运载能力为127 吨的大推力“土星5”运载火箭。

  研制“阿波罗”飞船是该工程的“重头戏”。飞船的指令舱是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是全飞船的控制中心;服务舱装有主发动机等系统;登月舱由下降级和上升级组成。

  首次载人登月是由“阿波罗11号”飞船完成的。当时飞船上载有三名航天员,当飞船与“土星5”火箭第三级分离,且飞船沿过渡轨道飞行2.5天后,便开始接近月球,此时飞船服务舱的主发动机减速,使飞船进入环月轨道。接着,两名航天员进入登月舱,并驾驶登月舱与飞船分离,这时飞船指挥舱内的一名航天员继续驾驶飞船绕月球轨道飞行,而另两名航天员则乘登月舱在月面着陆。登月后航天员采集了岩石和土壤(22千克),展开了太阳电池阵,安装了月震仪等。任务完成后,他们乘登月舱的上升级返回月球轨道,与飞船对接,最后返回地球。

  1969年11月至1972年12月,美国又陆续发射了“阿波罗”12至17飞船,其中除“阿波罗13号”因故没有登月(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另五艘飞船均登月成功,“阿波罗”15至17飞船的航天员还驾月球车在月面活动,采集岩石。

  航天员在月球上钻取了三米的月球岩芯,发现多达57层,每层代表一次陨石冲击,还测量了月球内部发出的热流……“阿波罗” 工程极为壮观,它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使载人登月的千年梦想变成了现实。

  “鹰”落向月面

  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火箭(40层楼房高)在百万人的关注下缓缓升空。这一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似乎亘古沉睡的月球正静静等待着“土星5”运送地球使者的来访。当“土星5”把“阿波罗11号”飞船送入近地轨道后,后者便开始独自飞向月球。

  “阿波罗”飞船上载有三名航天员,指令长是尼尔·阿姆斯特朗,登月舱驾驶员是埃德温·奥尔德林,指令舱驾驶员是迈克尔·柯林斯。从地球到月球大约有38万千米,“阿波罗11号”飞船上载着三名航天员经过75小时的长途跋涉,于19日进入月球引力圈。20日清晨,“阿波罗”到达月球上空4900千米后,接到休斯敦飞行指挥中心命令,减速飞行,进入月球轨道,于是飞船服务舱发动机逆向喷射,进入了远月点3 13千米、近月点113千米的椭圆轨道,此时飞船绕月球一圈只需两小时。在月球轨道上,航天员们紧张地进行登月前的准备工作,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是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进入名叫“鹰”的登月舱,而柯林斯则仍留在称作“哥伦比亚”的指令舱中。

  伟大的时刻终于来临了。21日2时许,登月舱的发动机被点燃,使它与指令舱分离。指令舱由柯林斯驾驶继续绕月飞行,而登月舱则载着两名航天员缓慢向月球飞行。当阿姆斯特朗看到窗外要降落的地方有乱七八糟的卵石时,便决定继续飞行,寻找平坦的地方。最后奥尔德林手控登月舱在月面“静海”的一角平稳降落,登月获得成功。

  个人的一小步 人类的一大步

  他俩向窗外眺望,进入眼帘的是一个遍布陨石坑和大石块的陌生世界。虽然他俩都情不自禁地想走出去看一下这块神秘的地外之地,但还是自我克制地按预定计划,等待地面中心指令。他们先在舱内美美地睡了一大觉,醒后在舱内吃了月球上的第一顿饭,又检查了舱内仪器、燃料装置、氧气供应情况。当一切都经过精确无误地核对后,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彼此帮助穿上登月服。7月21日11时56分,阿姆斯特朗打开登月舱舱门,挤出去,小心翼翼地把梯子竖下月面(在地球上未曾模拟过此动作),他带着电视摄像机慢慢走下梯子,踏上了人们为之梦想了数千年的月球,这时他说:“对我来讲这是一小步,而对于全人类而言这又是何等巨大的飞跃。”19分钟后,奥尔德林紧步阿姆斯特朗的后尘,走出登月舱。当他走到月面上时,第一句话就赞叹说:“啊,太美了!”他也像阿姆斯特朗一样,很快学会了地球人不习惯的移动方法:跳跃。他俩时而用单脚蹦,时而又用双脚跳,有些像袋鼠。两人首先在月球上放置了一块金属纪念牌,上面镶刻着:“1969年7月。这是地球人在月球首次着陆的地方。我们代表全人类平安地到达这里”。

  7月22日下午1时56分,阿姆斯特朗奉命指挥“阿波罗”—11飞船指令舱离开月球轨道,踏上返回地球的旅途。7月25日清晨1时5 0分,“阿波罗”—11飞船指令舱载着三名航天英雄平安溅落在太平洋中部海面,人类首次登月宣告圆满结束。

  永载史册

  “阿波罗11号”登月后,又有五艘飞船相继成功登月,其中“ 阿波罗”15、16从环月轨道上各发射了一颗环月运行的科学卫星;阿波罗一15、16、17的登月舱中还各带一辆月球车,用于扩大航天员的活动范围和减少航天员的体力消耗。这6艘登月飞船的航天员在月球上一共停留280小时,足迹达100千米,带回岩石样品约440 千克,这些均大大充实了人们对月球的认识。

  “阿波罗”工程是当代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科技项目之一。它的出现导致60至70年代产生了液体燃料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计算机等一大批高科技工业群体。后来又将该计划中取得的技术进步成果向民用转移,带动了整个科技的发展与工业繁荣,其二次开发应用的效益,远远超过“阿波罗”计划本身所带来的直接经济与社会效益。

呵呵,再来回答你的问题:

161、火星离地球最近时的角直径为24”,用F=195米的折射望远镜所摄得的火星像的直径为( )毫米。

D、1361

171、以下关于太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C、九大行星不全是固体行星。

A少了彗星等天体,B是不固定的,D少了地球。

189、 银河在以下哪两个相邻的星座之间( )穿过?

(C) 双子座和猎户座

193、在下一次农历十五,月亮落山时,正对月亮看,第谷环形山在月面的( )。

(D) 右下角

196、 2006年3月20日北京时间0时北京的观测者的天顶附近的星座是( )。

(A) 大熊座

197、 一般来说,彗星的彗尾的方向和彗星的运动方向( )。

(C) 相反

203、古代将星的量度分为六等,现代天文精密仪器测出一等星比六等星亮:

C 100倍

216、 关于行星状星云的说法正确的有

B 它的核心往往有一颗白矮星

217、 1等星比6等星亮多少倍?

C 100倍

219、 如果今晚的月亮是上弦月,那么在傍晚6点时月亮大约在何处?

B 过中天

220、 哪一个天体是我们不能在半夜时分看见其经过中天的?

C 金星

221、 天文学家认为,类星体的中心存在着超大质量的黑洞。关于黑洞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不一定是无穷大,而且有可能质量相当小

1、2009年日全食下列城市观测条件最好的是

(a)南京 (c)杭州

2、1931年Karl Jansky 用它的射电望远镜探测到了来自地球以外的射电信号,这个信号每天()4分钟到达,说明它不是来自太阳,而是太阳系外天体。

A、 提前

3、以下哪一个是猎户座的缩写?

(C)Ori

4、2007年5月12日,中科院云南丽江天文观测站新望远镜落成仪式在丽江市举行,这台新望远镜的口径是( )

(B)24米

5、杜甫的诗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其中“参”位于猎户星座,“商”位于( )

(A)天蝎座

6、某颗行星围绕恒星运动的时候,距离恒星越近, 速度(越快)。

7、著名的猎户座流星雨的母彗星是(哈雷彗星)。

8 1801年的元旦之夜,皮亚奇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即后来被称为谷神星的天体。如果当时就有小行星暂定编号的命名规则,它应该暂时被叫做(1801AA)。

30-3著名的旋涡星系M51位于那个星座的天区内?

猎犬座

9、下一次金星凌日将发生在什么时候?

2012年6月6日

10、中国人自己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

中华。编号为1125

11 2009年日全食下列城市观测条件最好的是

(a)南京 (c)杭州

12 在经度相同的地方,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D 地方时相同

很久以前交了个男友,爱得死去活来,可是两人始终格格不入。在彼此都伤痕累累之后,我们痛苦地分手了。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相爱的人在一起会不幸福,为什么爱情不能抹平所有的隔阂和偏见。初恋给我带来了恋爱的恐惧感。终于有一天,偶尔看到一本介绍星座的书,才知道,我们原来是所有星座中最不合的那一对:双子和处女。双子是天上漂浮的星星,捉摸不定;而处女是山上挺立的磐石,脚踏实地。这种最有精神洁癖的人,最受不了的就是双子的善变和飘渺。原来上天早就安排好了人的特性,而我们只不过是其中比较不巧的那一对。立刻,我又查出双子的绝配:天秤和水瓶。挺有道理,仔细想想,和我关系最好的女同事居然都是水瓶座的,这可决不是巧合呀。和她们在一块聊天,我不用说的太明白,她们都已经知道我要说什么。双子座的人最喜欢心有灵犀的感觉,什么事情说透了,就觉得没意思。所以,有时候,别人会说我清高,其实,我只是不愿意解释太多。不过,与水瓶在一起,这种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和星座相配的人在一块真的很舒服,即使是做个同事。和天秤座的交往,是从网上开始的。有一次聊天,我打字慢,索性就用英文,这时,有一位男士很有风度地跟我打招呼,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慢慢地聊起来,知道他是刚从广东来北京发展的年轻人,在一家美国通讯公司工作,由于没有朋友,所以很无聊,希望认识一些网友。之后,我们互留地址,开始写信。聊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样子,他说他有空,想请我去星巴克喝咖啡。我们约定了时间和碰头地点。他是一个典型的天秤座的男孩,中等个,偏瘦,很干净,很有风度的样子。我们一块走到当代商城下面的星巴克,人不多,但是他好象很忙,一直在接一个美国的电话。他说他刚回来,但是新去的人不熟悉,他要告诉他们怎么做。他说,他不喜欢美国,他喜欢在中国做白领,拿很高的工资,过很舒服的生活。我们要了咖啡,坐在一张小圆桌前面。他对自己的发展很满意:大学毕业去了海南一家银行,然后辞职去了广州,在那些地方,经济社会的感觉特别强烈。终于有一天,他告诉自己,要来北京,享受文化都市的氛围。他的目标是做到一个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而且他还花了20万人民币去北大学习MBA,他说他一直很忙,但是他喜欢这种生活。我也介绍了自己,在外企工作,从秘书开始,到做业务,做主管。总是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挣扎。我觉得自己并不适合从商,虽然我的商业感觉很好。我们聊的很开心,那种一见如故的感觉让人非常轻松。我们过去的经历不太一样,但是,相近的年龄,类似的工作环境,让人感觉就像是大家从不同的方向跑到了同一个目标。看得出来,他的感觉也不错。我们不知不觉地聊了几个小时。但是最终我发现了我们之间最大的不同,那就是价值观的不同。他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挣钱,挣钱的目的是享受生活。我觉得这种观点本无可厚非。但是,他把这种看法的绝对化让我看到了广东沿海一带金钱的万能性的看法。我认为挣钱很重要,但是做喜欢的事情更重要。他说我太理想化,我说他的想法太功利,这么一想倒觉得他不太可靠。其实我心里明白,社会上更多的人是认同他的,我有些索然无味。临走时,他说,有什么需要帮忙可以找他,我答应了。我们再也没有联系过。双子与天秤的第一次碰撞由于观念的不同而闪开了。第二个天秤也是在网上遇到的。他那时是中科院的工程师。因为我父亲是一个学工的工程师,所以我一直比较喜欢理工类的男生,对他的第一印象也就不错。我们其实离的很近,都在中关村,骑车也就10分钟吧。第一次见面是在永和豆浆,他请我喝了一碗甜豆浆,我立刻就感到了国营单位的清贫。我没有与他争着付帐,这种场合,还是让男孩请客吧。我们聊的很快,话题也转变的很快。可以看出来他的书生气和与社会的格格不入。不过,我喜欢这种气质。不久我就感受到了他深深的迷茫,对前途的无奈再加上一点知识分子的骄傲。我想帮助他,找到自己的方向,同时,我似乎也感受到他对我的一点轻视。是那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在企业打拼的人的不稳定性的满足感和对他们高收入的不满兼有的轻视。我们聊各自的困难和生活的疑虑。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圈子,我们可以一直心心地相通地聊天。这种感觉真的很愉快。有一次坐在湖边,我们很舒服地,随意地聊起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我突然感觉他就像我阔别多年的小学同学,偶尔说起小学时老师要求同学们在教室里睡午觉,不禁有些哑然失笑。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有很多同样的小孩子的故事和我们同龄人对生活的感悟,这些也许就是那些嫁给老外的姑娘们体会不到的心动的感觉。现在的天秤和双子是一对好朋友。我没有想过刻意去做什么,我想有一个这样知心的好友也不愧为人生一大乐事啊!绝配的双子和天秤之间没有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只有和风煦煦的心灵相通,自在自然,也许这才是绝配的意义?

记者今天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获悉,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1月,一系列精彩的天文现象将出现。流星雨,行星切分,水星东距,你期待着新年的第一场流星雨吗?你想和谁一起去?梓潼科技部工程师胡方浩介绍,以2003年eh1号小行星为母体的象限流星雨将于1月3日22时30分迎来一个最大周期。根据国际流星组织的预报数据,最大时段的天顶小时发生率可达110,即每小时可能出现的流星数为110颗。

象限流星雨是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中的第一次,也是每年最早出现的流星雨。虽然它的zHR类似于8月的英仙座流星雨和12月的双子座流星雨,但象限流星雨并不像其他两个流星雨那么常见。这是因为象限流星雨的最大周期很短,通常只有6-8小时。如果最长时间内没有晴朗的夜晚,我们就只能等待下一年了。象限流星雨往往有非常明亮的火星,因此也值得期待。

象限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北斗七星柄下的木夫星座。1月3日傍晚是农历20日,192月龄亏凸月的上升时间早于辐射点的上升时间。月光对流星雨的观测有很大的影响。观察时,可以选择避开月亮,避免月光进入视线。以南京为例,月亮升起时间为21:29,象限流星雨辐射点上升时间为23:18。你可以选择在半夜看流星雨。

天文学家利用天体坐标来研究天体的位置和运动。他们可以利用由赤经和赤纬组成的赤道坐标系来确定天体的位置,这与地球的经纬度相似。当a、B两个天体的赤经方向相同时,称为a、B两个天体,各大行星之间、各大行星与月球之间有共同的会合点。

国际天文联盟把全天的星座定为88个,中国人给予星星的名字有1祖冲之小行星——1964年11月9日,由紫金山天文台1964年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2郭守敬星——1977年,经国际小行星研究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把他在1964年发现的编号为2012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郭守敬星”。

3张衡星——1977年紫金山天文台报国际小行星中心批准,将该台1964年10月9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0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4张钰哲星——1978年8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出版的《国际小行星通报》第4420期公布,把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把他们发现的正式编号为205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张钰哲星”。

5沈括星——1979年7月1日紫金山天文台将在1964年11月9日发现了第2027号小行星命名为“沈括星”。

6邵逸夫星——1990年3月1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申报,正式批准将该台于1964年10月8日发现、国际永久编号第2899的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7陈嘉庚星——1990 年 3 月 31 日 , 中 国 国 际 小 行 星 命 名 委 员 会 , 将 中 国 科 学 院 紫 金 山 天 文 台 在 1964 年 11 月 9 日 新 发 现 的 第 2963 号 行 星 , 命 名 为 “陈 嘉 庚 星” 。

8吴健雄星——1990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275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

9张果喜星——1993年6月5日,张果喜得到了一项特殊的荣誉: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他们发现的302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张果喜星”!

10田家炳星——1993年9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决定将该台1965年12月20日发现的、国际编号第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

田家炳星(2886)沿着一个椭圆轨道绕日运行,它的轨道偏心率为0156,轨道倾角(即小行星轨道面和黄道面之间的交角)很小,只有1度左右,几乎是在黄道面上运行;它的轨道半径长为2366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为日地间的平均距离,约等于一亿五千万公里),这就是说田家炳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三亿五千多万公里;绕太阳运行一周需36年。

11叶叔华星——1994年,紫金山天文台将他们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叶叔华星”。

12蔡继有星——1995年8月28日。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香港新华集团举行“蔡继有星”命名大会,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亦把“5389号”小行星命名为“蔡继有星”

13李晓华星——1996年3月1日,北京中国大饭店的大宴会厅里灯火通明,“李晓华星”命名典礼纪念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1964年10月30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科学家惊喜地发现一颗新的小行星,当时编号为第3556号。

14李达三星——1996年5月3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申报,正式批准将该台于1957年10月31日发现,国际永久编号第3812的小行星命名为“李达三星”。

15王宽诚星——1998年10月5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申报,正式批准将该台于1957年10月31日发现、国际永久编号第4651的小行星命名为“王宽诚星”。

16曹光彪星——1998年10月5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申报,正式批准将该台于1981年11月27日发现、国际永久编号第4566的小行星命名为“曹光彪星”。

17查刘璧如星——1998年10月,国际小行星中心批准,国际编号为3960号小行星以香港妇女界著名人士查刘璧如女士的名字命名为“查刘璧如星”。这颗小行星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955年1月20日发现并提名。

此星以著名人士查刘璧如的名字而荣誉命名,查刘璧如女士热心杜会公益,为中国的科学及妇幼教盲、卫生等社会福利事业作出了显著贡献。”

“查刘璧如星”(3960)沿着一个椭圆轨道绕日运行,它的轨道偏心率为0281,轨道倾角为14480,轨道半长径为2640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为日地间平均距离,约等于15亿公里),就是说“查刘璧如星”至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96亿公里,在轨道上平均每天以159万公里的高速度奔腾前进,绕太阳一周需429年。“查刘璧如星”里离地球最近时只有135亿公里。

18巴金星——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观测中心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1997年11月25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是“8315”的小行星。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通报35491号通知国际社会,命名为“巴金星”。1999年10月26日,“巴金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19袁隆平星——1999年10月。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0谈家桢星——1999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申报,正式批准将该台1964年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3542的小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

21曲钦岳星——1999年,国际编号为3513号小行星获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正式被命名为“曲钦岳星”。第3513号小行星是中国紫金山天文台1965年10月16日发现的,并得到国际小行星组织认可 。

22钱学森星——2001年12月21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其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76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钱学森星”。3763号的小行星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1980年10月14日发现的。

23贝时璋星——2003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根据中国国家天文台的申报,正式批准将该台于1996年10月10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36015的小行星命名为贝时璋星。

24武衡星——2004年3月18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提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其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56088的小行星命名为“武衡星”,以此纪念我国这位已故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25一行小行星——为了纪念一行的功绩,人们将小行星1972命名为“一行小行星”。

26张衡小行星——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为纪念他在天文学上的贡献,第2051号小行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张(Chang)”来命名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3862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13
下一篇2023-1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