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岭方鼎的学术意义

杜岭方鼎的学术意义,第1张

中国历来重视青铜器,视为国家象征,鼎更是重中之重。《史记·封禅书》:“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虽然有文字记载,考古学上中国历史却开端于安阳殷墟,后母戊大方鼎是代表器物。其进一步溯源则由郑州商城的杜岭方鼎提供了线索。

杜岭方鼎不只是早商的一件青铜重器,更是中国乃至世界于人类的青铜时代,所创造的第一座青铜文明纪念碑——杜岭方鼎是目前人类所能认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

在挤掉登封阳城夏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容器残片、偃师夏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与收集而来的青铜爵,乃至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原始瓷尊后,杜岭方鼎挺进河南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九大镇院之宝的行列,成为中国青铜时代前半期(夏与早商、中商)古物序列中唯一一件入选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的神器。 让郑州挺进“中国八大古都”的重要力量

“就一眼,直刺心底——郑州,确实是一座王者之都了!一米来高、3500多年前的两尊青铜方鼎,这,绝对不是一般人,也不是一般贵族能够使用的,只能属于商代王室的重器!何况不是一个,而是成双成对!就是之后,成双成对出现的,一般王室使用的也比较多。即使是一个大鼎,也必然与商王室祭祀有关,何况两个大鼎非常有序地安放在一起!自打那一刻起,几十年来,在我心中,郑州商城遗址就永不再是一座普通的商代城市遗址,而是一座真真切切,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王者之都了!”

30多年已经过去,谈到1974年9月借着微弱的灯光、在黑乎乎的地道里看到锈迹斑斑的杜岭方鼎后的“第一反应”,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育彬先生脱口而出的就是“王者之都”——“两尊青铜大鼎,破土欲出,峥嵘乍见,这种不言自威,这种冲天霸气,非王莫属!”

“郑州商城”、“郑州商城”,如此这般叫了二三十年,甚至都约定俗成了,但考古工作就是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尽管自1959年郭沫若先生猜测“郑州商城”有可能是商代都城后,考古工作者就极力寻求“郑州商城”作为王都的证据,但直到1974年,考古工作者还是只能把“郑州商城”作为商代早期的一座普通的城市遗址。

1959年7月4日,郭沫若先生专程到河南,考察了郑州商城遗址。当他看完考古工地后,非常震撼,随即题诗:“郑州又是一殷墟,疑本中丁之所都。地下古城深且厚,墓中遗物富有殊……”但郭老的这种“疑似”,毕竟只是“科学猜想”,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认知——尽管他猜测“郑州商城”可能是商王中丁所迁的 都,但却拿不出什么“黄金白银”作为证据。

而杜岭方鼎于地下沉睡3000多年后重见天日,不期而遇地与当代考古学家乃至科学家的相见,才让郑州商城遗址逐渐由“混沌”走向“清晰”,对它的认知,也因此而一步步“升级换代”:郑州商城,一座商代早期的普通城市遗址——郑州商城,“疑似”中丁之都,一座商代早期的都城遗址——郑州商城,中丁 都,一座商代早期的王者之都,中丁迁都于此——郑州商城,商汤亳都,一座商王朝开国之君成汤营建的国都——郑州商城,一座3600年前营建的当时世界规模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商王朝的心脏与王都。有了郑州商城的存在,因“断代”而看似年轻的郑州,一跃而成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挺进中国大古都俱乐部。

这一系列“嬗变”,都是从杜岭方鼎的被发现开始的;或者说,是杜岭方鼎,挺直了中国学者认知“郑州商城”的腰杆!——“郑州商城”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商代早期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王都。它布局严整,气魄宏伟,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是一座不可替代的里程碑。享誉世界的商文明,就在这里起步。它的发现,不仅为安阳殷墟找到了文明的源头,而且为寻找先商文化和夏文化提供了依据。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文明探索中,它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郑州商城’出土的青铜礼器,其数量之多、形制之大、铸造花纹之精致,都是前所未有的。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在郑州商城时期,中国古代文明已经进入初现辉煌的时期。”

“过去,有些学者认为,郑州商城先后出土青铜器,都是商王室遇到突发事件,仓皇逃往(郑州西北的)小双桥(商代遗址)时,临时埋藏起来的。我看,倒未必如此。这些青铜器,埋藏得相当规整,如遇突发事件,哪会埋得如此从容呀?它们,很可能,还是与商王祭祀有关!”杨育彬先生说,“1974年,杜岭街出土第一批青铜器,两尊青铜大鼎,一尊高100cm、一尊高87cm,但在土里,两尊大鼎的口沿在一条水平线上,这显然是有意而为之;1982年,顺城街出土第二批青铜器时,我又发现这儿的青铜器的下面,铺有一层木板,这,当然还是有意而为之;1996年,向阳食品厂出土第三批青铜器时,就更奇怪了——整头牛(骨架),就和青铜大鼎在一起。这,就只能是祭祀了。” 一看就是杜岭方鼎“乳钉”之“翻版”

杜岭方鼎等渐次出土于郑州商城遗址的这三批青铜重器,在当年,它们到底是在“享受”过商代国王、王室何等尊崇的“礼仪”后,被奉安在郑州的黄土之下,我们就是展开想象的翅膀,恐怕也难以追回一二。

这些神秘、诡谲而狰狞的青铜重器,能在今天訇然而出,一如玩笑,宛如儿戏——这,真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文化大革命”期间,毛主席他老人家教导百姓要“深挖洞,广积粮”,为这事儿,多少部队、多少百姓在挖地道,恐怕难以胜计。1974年9月的一天,下着小雨,气温骤降,但老百姓在杜岭街、张寨南街挖地道的热情却一点儿也不敢降下来。突然,一位工友在隧道的右前方挖掘到一种坚硬的金属器物。

“这儿有东西!”那位工友惊恐地大喊一声。“是炸弹吗?”这一问,把洞中气氛搞得立马紧张起来!

“不是!不是!”几位大胆的工友用铁锹清去周围的泥土,两只锈迹斑斑的“大香炉”很快露出“原形”。

挖出“大香炉”的地方,离当时的河南省博物馆有一两公里,很近。这事儿,如刮风一般,很快传到杨育彬先生的耳朵里。那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河南省博物馆仍在“合署办公”。

杨先生一行4人来到工地(郑州百货大楼东北约500米处),发现这地方位于郑州商城遗址西城墙外约300米长的杜岭土岗上,地势高出周围4米左右。进入地道,走了约300米,在洞的尽头,他们终于看到几件青铜重器,孤零零地镶嵌在地道的右壁上:两件大铜鼎东西并列,端正地摆放在一起。一件较大,一件略小。一件铜鬲,放在那件较大的铜鼎内。埋藏者为了把高低不一两件铜鼎摆放整齐,那尊略高的铜鼎下的生土,被挖低了一些,看上去,两鼎的口沿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两鼎形制、纹饰相同,双耳,斗形方腹,四个圆柱形空足。器表饰以饕餮纹、乳钉纹。

为了确定青铜重器所处的地面方位,他们只得用探铲从地道里向地表钻。填土经过夯打,十分坚硬。钻洞里落下的土,把他们“装扮”成“土人”,最后“钻”到了一户人家的大衣柜下——青铜重器,在地下6米。

这两尊青铜方鼎,大的被命名为“杜岭一号”,通高100cm,口径62.5cm×61cm(基本是正方形),重86.4公斤;小的被命名为“杜岭二号”,通高87cm,口径61cm×61cm(标准正方形),重64.25公斤。“杜岭一号”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杜岭二号”被河南博物院收藏。

1982年、1996年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两批6尊青铜方鼎,则皆是盖房打地基时被工人意外发现的。其埋葬深度与形制,与杜岭方鼎大体相若。它们大都为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博物院所收藏,没有离开郑州。

杜岭方鼎装饰的,是饕餮纹与乳钉纹。鼎是大锅,“饕餮”与“乳钉”,张扬的当然是“吃”。饕餮是贪食的猛兽,象征吃。“乳钉”如乳头,当然也是说“吃”的事儿;故宫大门上九纵九横,八十一个“乳钉”,也是大到天边儿了。这大概叫皇帝吃天下吧!而王府州府县衙能够“享用”的门钉,那“乳头”样的东西,就必须渐次减少下去了!

杜岭方鼎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装饰饕餮纹与乳钉纹的中国礼器——这“礼”,最古老,最年轻。每每看到杜岭方鼎,都会想起故宫的门。

青铜青铜有名字给你叫。当时是青铜色啦。

根据记载呢。

历史越久远。

青铜鼎上的青铜色会越深。

但到一定年份后,颜色就会开始变淡。

纹路开始模糊。

最后不用说当然是消失于人世!

盘古从哪里来?盘古创造世界之前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下面的小系列会给你带来详细的答案。

长期以来,在中国的各种古代神话传说中,这个世界的起源是盘古创造。因为盘古创造天地,只有后来的女娲造了人,才能为后代拥有一切。因此,盘古创作被认为是神话中土世界的起源。然而,一切都发生在盘古之后,那么盘古之前是什么呢?盘古创造世界之前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有许多传说和故事。虽然第一手资料很少,但都是系统化的,通过口耳相传分类成书,便于人们学习和研究。

在许多神话的传说中,祖先们谈到女娲造人和盘古开天,但每次提到这两个故事,我都会不可避免地问:既然女娲造人了,女娲从哪里来?盘古打开了天空,那么盘古从哪里来?

我想很多人会有和我一样的问题。事实上,不仅现代人会好奇,古代人也会好奇。战国时期,屈原也问过类似的问题。

今天,我想谈谈我自己对盘古的理解。我的个人知识浅薄,我的知识有限。如果有任何错误,我仍然希望指出来。但是我们只谈论神话的传说。读过物种起源的科学家们,请转向科学领域。我将告诉你这个传说。如果你告诉我科学,那将是非常不人道的。

屈原向天空祈求

在他的诗田文中,屈原大胆地质疑所有流传下来的故事,询问战国时期他在哪里,从神话的传说到历史的兴衰,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什么是屈原不能问的。

问问题就是问问题,向天空提问,但今天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一天,而是道家的道。它是事物现象的总称,在古代哲学中被称为法相。在田文中,屈原问:天地是怎样形成的?

古时候,是谁传的?上下是不成形的,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测试它们?然后,他从天地问题变成了神话传说的问题。他问:女娲有身体,哪一个可以做工匠?我知道女娲创造了人类,但是告诉我,谁创造了女娲?

这和我们之前关于盘古的问题非常相似吗?事实上,屈原的JIU歌是对人类不理解的事物的思考和探索。屈原不是唯一有这些问题的人。自春秋以来,已有上百种学派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回答。例如,老子探索了万物的起源。

02盘古创造了一个世界

我们都非常熟悉这个传说。当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听到了,这意味着这个地方仍然很混乱,就像一个鸡蛋。一位名叫盘古的大神从睡梦中醒来。他看到周围一片混乱,喊道:一定有光!,然后拿起他身边的斧头,猛砸它,谈论着混沌分裂,清气升上天空,浊气下沉到地面,天地洞开。

盘古又害怕天地的结合,所以他把头放在天上,脚放在地上。从那以后,盘古的高度每天增加一英尺。许多许多年后,天地之间的结构是稳定的,盘古不再需要站得远远的,大神累得不能倒下。之后,盘古的呼吸变成了风和云,声音变成了雷声,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四肢变成了四极,血液变成了河流,汗水变成了雨露。

03文献记录

盘古的传说流传已久,但直到三国时期才被一个叫徐峥的人编成一本书。这是三五历,记录了盘古以来的历史传说。这本书现在已经丢失了,其中一些被包括在不同记录的描述中,可以流通:

天地像鸡一样混乱。盘古诞生于此。一万八千岁了。打开世界。杨青是天空。阴浊是地面。盘古在里面。它一天变化九次。上帝在天堂。对土地来说是神圣的。天空高出一英尺。地球有一英尺厚。盘古的日子有十英尺长。所以一万八千岁了。天数非常多。这片土地非常深。盘古非常长。因此,它在9万英里之外。之后,是黄三。

三皇五帝已经够长了,但是黄三是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出生的。如果你按照神话排名,盘古是第一名。

重要的是要知道作者的书不是由他自己的想象拼凑而成的,而是对现有传说的整理。因此,虽然盘古的故事最早记录在三国时期,但我们不能说盘古是三国时期的人创造的。

正如聊斋志异一样,蒲松龄先生也编了许多鬼狐的民间故事,但不能说是蒲松龄先生创造了鬼狐。

04盘古的起源

孔子说他只会说,不会添加自己的想法,也不会创造或记录它们。去孔子之前,能记下来的记载就更少了,这就给考证带来了困难。许多西方国家不承认中国有夏朝,因为没有相关的文字记载。

著名学者吕思勉先生在谈到盘古传说时曾说:盖齐年代久远,流传甚广,意思是盘古传说不是由空构成的,但流传甚广的原因是这些故事来自很久以前。

至于盘古的起源,一般的主流说法是它起源于百越,百越指的是中国南方的沿海地方,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南蛮之地。如果说得更详细一点,那就是广东,所以有人说盘古是广东人的祖先。这一说法与故事会中的记载非常一致:南海中部的古老国家今天,在300英里外的南海有一座盘古墓,俗云的后裔追逐着盘古的灵魂;桂林有盘古寺,今天人们都想去拜它。

很久以前,在中国南海深处有一个国家,叫做盘古国直到现在,还有盘古墓和盘古寺庙,人们仍然有祭祀盘古的习俗。据专家学者考证,盘古国的所在地是古瑶族居住的广东省庐山地区。但是,由于中国太大,盘古的神话不仅在百越地区流传,所以这种说法也有争议。

主流认为这种说法是可靠的。因为在百越发现了许多与盘古文化有关的历史遗迹。

05盘古实际上是一只猴子?

罗洛原本是高辛家的一只狗。高辛家族是黄帝的曾孙,古代五帝帝喾也是。根据传说,在帝喾时期,有一次起义,帝喾说,谁能拿走他的头,我就把他封在千里之外,2000金币,然后娶他的女儿。

不要一声不吭地看着平常无聊的脑袋,但是不吠的狗会咬人。当他听到帝喾这样说时,他跳起来,咬了叛军首领的头。帝喾能做什么?帝喾也绝望了。她只能把女儿嫁给这只狗做妻子。你知道,有一个骂人的词。

从那以后,罗罗有了自己的封地,当地人把他当作祖先来尊敬,所以他成了一个人。

这个故事最受欢迎的地方也恰好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根据我们之前所说的盘古起源于百越,以及盘古和盘古的谐音,有人断定盘古就是盘古。

吕思勉先生说,胡说!我也认为盘古不是一回事。想想吧。盘古是开天地的神。盘古只是南蛮的祖先,一个是不屈不挠的巨人,另一个是狗。差距太大了。仅仅因为谐音就判断两者之间的关系太随便了。

盘古是外国神吗?

此外,一些学者认为盘古故事起源于印度,因为三五历时期是三国时期,在此之前没有盘古传说,佛教只是在汉代传入中国,盘古故事与佛教故事有一些相似之处。

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有一个核心问题是无法解释的:如果盘古始于三国时期,那么中国人是如何解释三国之前天地的形成的?

事实上,所有的宗教都与神话教有关,碰巧遇到它们并非不可能。就关联性而言,中国古代哲学与盘古创造天地有着较高的相关性。例如,在老子之前,天是最高层次的神,从老子开始,人们就思考和探索天地的形成:万物是混合的,生于自然。-老子

07古代符号

在古代,文字还没有被创造出来,所以人们只能依靠口耳相传,简单的事情可以通过打结的笔记来记录。所以,既然有打结的音符,一定有其他方法来记住,比如在石头上雕刻一个简单的符号或者在石头上画一个简单的。

这些符号和绘画是后代研究原始先民文化的极其重要的材料。在出土的青铜方鼎上,有一个特殊的十符号。经过郭沫若等专家的研究,他们确定这个符号代表盘古。同样,虽然在青铜方鼎上发现了符号,但我们不能断定盘古生于青铜时代。

08云南沧源岩画

考古学家在云南沧源发现了许多壁画,其中1063幅已被确认,它们是非常重要和珍贵的历史资料,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其中有人、动物、房屋和树木,内容丰富,包括狩猎、采集和战争舞蹈。

最重要的是,在其中一幅画中,有一个人,一个拿着斧头,另一个拿着木头,他的腿直立着,他的头还在发光。这非常接近盘古的形象,头上的光应该代表太阳。

09马利坡国王岩画

随着马利坡国王岩画的发现,学者们从未停止过对它的解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话起源于很长一段时间。

首先,根据文献记载,盘古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盘古的身体会一天一天的成长,在大王的岩画中有两个巨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其次,在故事会中,明确记载盘古有妻子,他们的丈夫和妻子代表阴阳。大王岩画中的两个巨人分别有3个手指和4个手指。根据易学理论,3代表阳和天,4代表阴和地:天地;三天零四天;五天零六天;七天零八天;九天,十天——易词上传

此外,用手指数也是易学中的一种方法。那些算命先生,不管是江湖骗子还是真正的大师,都会强调他们精通易经,并且在占卜算命的时候会捏他们的手指。盘古夫妻阴阳之始异记

通过考古,可以确认国王的壁画是新时代的遗址,至少可以在一万年前描述。因此,不管沧源岩画、大王岩画和神秘符号,至少可以证明盘古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是中国特有的神,而不是外星人。

至于盘古是否真的存在,并不重要。西方人认为人类是从亚当和夏娃偷取禁果而来,古希腊有各种各样的创世传说,都是同样的道理。神话和传说都是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思考和探索。祖先们给未知的世界赋予了浪漫而壮丽的想象,把它们编织成神话的传说,这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清代饕餮纹青铜四足方鼎值钱。炉纹饰亦取法青铜鼎,口沿及双耳处点缀回纹,四足则装饰变体龙纹,腹部主体四面在天蓝色地上以錾胎鎏金饰螭龙组成的饕餮纹,在局部形态上略有变化,巧妙的将清代流行的福寿形象融入兽面之中。饕餮纹,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是典型的纹章风格。饕餮纹是后人附会的称呼。国家第一批永久不允许出国展览的文物中何尊,筑有饕餮纹,最早记录有中国二字的器物。

司母戊鼎。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该朝代的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司母戊鼎,它是中国商代后期(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青铜器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

商代的文物有子龙鼎,小臣方鼎,乳钉纹方鼎等等。

商子龙鼎传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为商代末期的文物。其造型雄伟,是商代圆鼎中体积最大的,而且铸造精细。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小臣方鼎,是商代晚期青铜器,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商朝乳钉纹方鼎,1974年出土于河南郑州杜岭郑州商城,发现于内城东北部有大型宫殿遗址,内、外城之间的手工业作坊遗址区,又称商乳丁纹青铜方鼎、杜岭方鼎。

乳丁纹青铜方鼎共两件。一件通高100厘米,口径横长625厘米,纵长61厘米,重864千克,方形,深腹,双耳四足,腹上部饰兽面纹,两侧及下部饰乳丁纹,形体质朴庄重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目前已发现的体积最大的商代前期青铜器。另一件较小,高 087米,重6425千克,藏于河南博物院。

武汉生活网

武汉市黄陂区博物馆成立于2007年,位于康民楼内,是武汉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现有馆藏藏品2000余件,其中青铜方鼎、印花影青瓷钵、真子飞霜镜是馆中精品,值得一看。年特殊年份开馆时间定于6月21日,且调整了开门时间,下面我们来看开馆情况。

一、黄陂博物馆开馆了没有

年6月21日开放,经区文化和旅游局批准,黄陂博物馆于6月21日正式恢复开放,疫情期间调整入馆时间如下:

上午:9:00-11:00,11:00停止入馆

下午:15:00-19:00,16:00停止入馆

注释:每周一闭馆(维护,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开放区域:

所有展厅。现有藏品2000件,从国家一二级文物至一般文物,体系完整,基本陈列《人文黄陂闪耀荆楚》展览。

二、关于黄陂博物馆

黄陂区博物馆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前川大南街172号,主要开展文物管理政策质询、文物馆藏鉴定、文物安全执法检查等业务工作。基本陈列《人文黄陂闪耀荆楚》展览,占地面积400平方米,以“感悟灿烂的文明追寻历史的记忆”为主题,将200件精美文物,分新石器时代、商周时代、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唐宋元明清时代四个单元进行展出。

三、安全防护放心参观

1、限量场馆。目前最大日承载量为100人次,最大瞬时通过能力为45人次。

2、预约参观。游客需通过电话预约或扫描黄陂博物馆二维码。

3、入馆程序。戴上口罩,正常测量温度,消毒后进入巡演。入口处、观众服务台提供免洗消毒液、纸巾,洗手间提供消毒洗手液使用。每日公共区域全面消毒。

4、文明参观。请保持15米的安全距离,禁止摘下口罩、进食、喧哗、聚集等。

地址:武汉市黄陂区前川大南街172号(康民楼

乘坐23路、15路公交直在实验中学站下车即到。

武汉生活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3033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