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蠹的触角为什么形状?回答如下:
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Fabricus)]又称硬壳虫、谷长蠹,属鞘翅目长蠹科。为害禾谷类、薯干、豆粉、淀粉、籽饼、药材及竹木等。除新疆、西藏外,其他各省(市、区)均有发生。
为害状
为害谷粒,钻蛀谷粒胚部,粮粒表面留有蛀孔,也有被啮食的被害状。大量发生时造成粮食发热霉变。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3毫米,细长,圆筒形,深褐色,略有光泽。头部被前胸背板遮盖。触角10节,端部3节锯齿状。前胸背板前半部有数列弧形小齿,接近前缘的1排齿形成1明显的隆脊,后半部散布扁的颗粒。鞘翅两侧平行,末端钝圆,刻点行和行间明显,宽度彼此相等,被稀疏半直立黄褐色短毛。
卵长04~06毫米,长椭圆形。幼虫体长3~4毫米,弯曲,头部细小,胸部肥大,全体疏生淡**细毛。蛹长25~3毫米,前胸背板圆形。
发生特点
1年发生2代。以成虫钻入木板、粮粒内越冬,也有在仓外树皮缝隙中越冬的。卵产于粮粒表面,幼虫孵化后钻入粮粒蛀食。成虫抗干热性强,善飞,寿命长,常聚集为害。当粮食水分在9%,温度40℃时仍能发育繁殖。
1、赤拟谷盗
昆虫名,为鞘翅目, 拟步甲科。分布在中国大部分省区,世界热带与较温暖地区。 寄主于食用菌、玉米、小麦、稻、高粱等。主要危害面粉,该虫有臭腺分泌臭液,使面粉发生霉腥味,其分泌物还含有致癌物苯醌。
2、米扁虫
锯谷盗科 Silvanidae,为害物多在开始发霉的各种储藏品中,特别是粮食、中药材较为普遍。在宁夏曾发现于瓜蒌等药材屮,对干燥清洁的粮食,很少为害。
3、蝗虫
俗称“蚂蚱”,属直翅目,中东亚飞蝗在我国分布范围最广,为害最严重,是造成我国蝗灾的最主要飞蝗种类,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4、蚜虫
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也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 其中大约有250种是对于农林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的害虫。蚜虫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十分广泛,但主要集中于温带地区。
5、玉米螟
又叫玉米钻心虫,属于鳞翅目,螟蛾科,我国发生的玉米螟有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两种,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等,也能为害棉花甘蔗、大麻、向日葵、水稻、甜菜、甘蔗豆类等作物,属于世界性害虫。
-赤拟谷盗
-米扁虫
-蝗虫
-蚜虫
-玉米螟
夏天家里床上经常出现一毫米的黑色小虫子,可能是谷蠹。
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也叫“米长蠹”,是属于鞘翅目,长蠹科的一种贮藏谷物害虫。成虫体长约23-3毫米,长圆筒形,暗赤褐色至暗褐色,略有光泽,头部隐藏于前胸下面与胸部垂直,触角末端三节膨大呈鳃片状;前胸圆筒形,背面有小瘤突。幼虫无足性,体形弯曲,头部细小,胸部肥大,全体疏生淡**微毛。一般年生2代。成虫及幼虫为害谷粒、豆类、面粉等。
特征:
成虫体长约3毫米。圆筒形,有光泽,深赤褐色至黑褐色,除后胸腹板前半部外腹面色淡。头被前胸背板覆盖,从上方不可见。触角10节,端部 3节向内侧扩展。前胸背板前半部有一列弯成弓形的钝圆形的齿,后半部有许多大而密的颗粒状突起。鞘翅具数条纵列小刻点,并着生稀疏**毛。
长蠹科昆虫的1种。分布于南北纬40°以内地区。中国发生在淮河以南地区。贮粮的主要害虫。食性复杂,吸食禾谷类、粉类、谷类、干果、中药材及竹木器材等均能危害,以稻谷、小麦、面粉最严重。幼虫在仓库内喜寻木质板壁,蛀孔化蛹,造成仓木的严重破坏。此虫在取食谷粒时大量咬碎颗粒,使贮粮遭受更多的损失。在野外,它生活在树木内。
常见的储粮害虫
(一) 甲虫类
1、玉米象
又叫米牛儿、牛子、蛘子,象鼻虫等,在全国和世界各国均有分布。
(1)为害 成虫危害稻谷、大米、玉米、麦类、小米、高梁、面粉、花生、薯干以及挂面等米麦制品。其中以小麦、玉米、糙米和高梁为害最为严重。也危害中药材和土特产品。玉米象可以蛀食完整粮粒,对储粮破坏严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储粮害虫之一。
(2)识别玉米象和米象不易区分,即其相似虫种为米象,有时是混全群,但玉米象分布较广。
成虫体长3-45毫米,赤褐色至黑褐色,头部有一个向前伸长的"鼻子",故叫做玉米象;它的背部每鞘翅上有两块黄褐色到赤褐色的椭圆形的斑点,相对呈米字形,并有粗点刻。幼虫和蛹都在粮粒内生活,切开粮粒才能找到它们。幼虫长大后体长25—3毫米,无足,身体肥大粗短,呈半圆形,乳白色,体多皱纹;蛹长35—4毫米,椭圆形乳色,后渐变褐色。卵长045—07毫米,宽024—03毫米,乳白色半透明。
(3) 生活习性 成虫在粮粒上产卵,产卵前先用象鼻前端的口器在粮粒上蛀开一个小洞叫卵窝,产一粒卵在窝内,然后用口器分泌粘液和粮食粉屑混合将卵窝口封住。一粒粮基本上只产一粒卵,一头雌虫一天可产卵3-10粒,一生能产500粒左右。卵孵化出幼虫后,就在粮粒内取食,将粮粒吃成空壳并在其中晔蛹。成虫羽化出来以后,进行交尾,繁殖后代。成虫寿命约3个月左右,玉米象在北方一年繁殖1-2代,中部地区3-4代,南方地区5-7代。其以成虫在被害粮内或爬到仓外越冬。成虫能飞,触动它时,会装死,当搅动粮食时,它会很快向粮堆表面的堆高处爬行聚集,或向仓墙容器壁上爬行。成虫有避光性,有光时,向黑暗处爬行。
2、谷蠹
又叫硬壳虫,谷长蠹,米长蠹。在全国除东北和西北地区外都有分布,热带及亚热带国家也有分布。
(1)为害 可危害稻谷、大米、麦类、玉米、高梁、薯干、豆类、油籽饼及其他谷物和淀粉,并且危害干果、药材、竹器和仓房木质结构,是我国南部地区的重要储粮害虫。它蛀食完整粮粒,为害严重,是储粮的重点防治对象。
(2)识别 谷蠹成虫体长25—3毫米,身体呈细长的圆筒形,状似短棒,体暗赤褐到暗褐色,有光泽。从背部向下看,看不见头部,鞘翅上有斑及小点纹。
幼虫老熟后体长25—3毫米,形状象农业上的地下害虫蛴螬,头黄褐色,小形,半缩进体内,身体乳白色;蛹长25—3毫米,乳白色;卵长04—06毫米,长椭圆形,乳白色。
(3)生活习性 成虫和幼虫都喜欢蛀食谷粒,尤其喜食粮粒的胚部,它常把粮粒咬成粉末状,并钻到粮粒中把粮粒吃完,并往往引起粉食性的储粮害虫和螨类同时发生。成虫产卵在蛀蚀的粮粒内或粮食缝隙内,极少产在粮食粉屑中,卵产后,外有粘液及粉屑、粪便等保护,幼虫生活在粮粒内直至变成成虫,或终生生活在粮食粉屑内。老熟幼虫在粮粒或粉屑中化蛹。成虫羽化出后10日开始交配产卵,每头雌虫产卵200-500粒,每日产卵不超过10粒。谷蠹在南方地区一年发生二代。谷蠹发生时往往成堆聚集,并可导致粮温上升到400C以上,引起粮食发热霉变。
3赤拟谷盗
(1) 为害 赤拟谷盗食性非常复杂,危害破碎、损伤的粮粒、粮食碎屑、粉质粮、油料、糠麸、药材等,是面粉、面条的主要害虫。
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Fabricus)]又称硬壳虫、谷长蠹,属鞘翅目长蠹科。为害禾谷类、薯干、豆粉、淀粉、籽饼、药材及竹木等。除新疆、西藏外,其他各省(市、区)均有发生。
为害状
为害谷粒,钻蛀谷粒胚部,粮粒表面留有蛀孔,也有被啮食的被害状。大量发生时造成粮食发热霉变。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3毫米,细长,圆筒形,深褐色,略有光泽。头部被前胸背板遮盖。触角10节,端部3节锯齿状。前胸背板前半部有数列弧形小齿,接近前缘的1排齿形成1明显的隆脊,后半部散布扁的颗粒。鞘翅两侧平行,末端钝圆,刻点行和行间明显,宽度彼此相等,被稀疏半直立黄褐色短毛。卵长04~06毫米,长椭圆形。幼虫体长3~4毫米,弯曲,头部细小,胸部肥大,全体疏生淡**细毛。蛹长25~3毫米,前胸背板圆形。
发生特点
1年发生2代。以成虫钻入木板、粮粒内越冬,也有在仓外树皮缝隙中越冬的。卵产于粮粒表面,幼虫孵化后钻入粮粒蛀食。成虫抗干热性强,善飞,寿命长,常聚集为害。当粮食水分在9%,温度40℃时仍能发育繁殖。
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也叫“米长蠹”,是属于鞘翅目,长蠹科的一种贮藏谷物害虫。成虫体长约23-3毫米,长圆筒形,暗赤褐色至暗褐色,略有光泽,头部隐藏于前胸下面与胸部垂直,触角末端三节膨大呈鳃片状;前胸圆筒形,背面有小瘤突。幼虫无足性,体形弯曲,头部细小,胸部肥大,全体疏生淡**微毛。一般年生2代。成虫及幼虫为害谷粒、豆类、面粉等。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
(1)分布与危害
玉米象又叫米牛儿、牛子、蛘子,象鼻虫等,在全国和世界各国均有分布。玉米象食性复杂,喜食禾谷类及其它淀粉性植物,以稻谷、小麦、玉米、高粱受害严重,同时还能飞往田间危害粮食作物,是最严重的初期性害虫之一。
(2)形态特征
玉米象成虫圆筒形,体长3mm~4mm,暗褐或黑褐色,无光泽,头部前伸成象鼻状(或称喙状)。触角呈膝状8节。有前翅和后翅,能飞。每个鞘翅上有两个橙**或红色斑纹。幼虫体长25mm~3mm,乳白色,柔软肥胖、弯曲,无足型。玉米象与米象一般要通过外生殖器加以区别。
(3)生活习性
玉米象主要以成虫越冬。玉米象产卵在粮粒内,幼虫孵化后即在粮粒内部危害,经蛹期化为成虫才爬出粮粒,被害粮粒几乎蛀成空壳。玉米象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约25℃~30℃,当温度在15℃以下或35℃以上时,一般就停止活动。每年发生代数因地区不同。成虫较活泼,有上爬性、假死性、能飞翔、具负趋光性、趋温性、趋湿性,耐饥寒较强。成虫随分层粮温的变化而迁移活动。
2、米象Sitophilus oryzae(L)
(1)分布与危害
米象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它严重为害各种谷物及种子、谷物加工品,还为害某些豆类、油料、干果和药材等。
(2)形态特征
该虫与玉米象极其近缘,外部形态十分相似。米象与玉米象一般要通过外生殖器加以区别。
(3)生活习性
米象生活习性同玉米象,但米象耐寒、耐饥能力较玉米象弱。
3、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Fabricius)
(1)分布与危害
谷蠹又叫硬壳虫,谷长蠹,米长蠹,世界性分布害虫,我国主要在南方各省较多。食性复杂,禾谷类、粉类、豆类、干果、中药材及竹木器材等均能危害,以稻谷、小麦、面粉最严重,也是初期性害虫之一。
(2)形态特征
谷蠹成虫体长23mm~3mm,圆筒形,暗赤褐色至暗褐色,略有光泽。头近圆球形,位于前胸背板的下方,触角短,鳃片状。前胸背面有许多小瘤突。鞘翅末端向后下方斜削。幼虫无足型。
(3)生活习性
谷蠹一年发生2代,一般成虫四月开始活动,7月间变为第一代成虫,9月份变为第二代成虫,故此时危害最严重。成虫飞行力强,在粮堆、粮粒内,木板、竹器中以及仓外树皮,枯木的缝隙间等处越冬。谷蠹抗热,抗干能力都较强,生长最适温度为27℃~34℃,粮食水分8%~10%,相对湿度50%~60%,温度35℃~40℃时也能继续繁殖,即使粮温达41℃时仍能继续生活危害。但耐寒能力较差。谷蠹具趋光性,喜在粮堆较深处危害。成虫和幼虫均能蛀食完整粮粒,使其成空壳。
4、大谷盗Tenebroides mauritanicus(Linnaeus)
(1)分布与危害
又叫米蛀虫、谷老虎、鸟壳虫。危害禾谷类粮食、豆类、油料、薯干等,喜食谷物胚部,严重影响种子发芽。并蛀蚀木质材料,破坏包装物。此虫在我国分布很广。
(2)形态特征
大谷盗成虫为储粮害虫中较大的甲虫,体长65~10mm,扁平长椭圆形,深赤褐色至黑色,有光泽。头部呈三角形,长度与胸部相近,胸部与鞘翅基部连接处呈颈状;老熟后的幼虫长约20mm,扁平,细长,灰白色,头部呈褐色,头后三节和胸部背面各有一对褐色斑,尾部有一对黑褐色叉状突起;蛹近纺锤形,扁平,长约8mm,淡黄白色;卵长15~2mm,宽约05mm,细长,乳白色。
(3)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成虫、幼虫均取食粮食,尤其幼虫喜食谷物胚部。老熟幼虫蛀入木板内作蛹室化蛹。成虫和幼虫性凶猛,常自相残杀,耐塞耐储性均很强。一头雌虫可产卵多达数百到千余粒,一年发生一代或一代多。以成虫或幼虫越冬。
5、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innaeus
(1)分布与危害
绿豆象又叫中国豆象、小豆象、豆牛,为世界性分布害虫;在我国绝大多数省区均有分布。绿豆象幼虫危害各种豆类,其中尤以绿豆、赤豆和斑豆被害最严重,往往一粒豆中有数头虫,豆被食蛀一空,最后仅剩空壳。能在田间和仓内繁殖,一年中可繁殖多代,是豆类的大害虫。
(2)形态特征
绿豆象成虫体长2~35mm,形状近似卵形,雄虫有一对长的梳子状的触角,雌虫为锯齿状。胸部中央接近两翅界处有一对明显的近椭圆形的小白毛斑。身体颜色和花纹的变化较大;幼虫体长约35mm,似蛴螬,头小内缩,淡黄白色;蛹长3~35mm,椭圆形乳白色;卵长04~06mm,淡黄白色,半透明。
(3)生活习性
幼虫在豆粒内取食,成虫不危害豆粒。在田间和仓内都能够繁殖,越冬幼虫在春天化蛹,羽化的成虫爬出豆粒在田间豆荚上或在仓内储藏的豆粒上产卵,每头雌虫可产11~102粒,一豆上平均3~5粒。条件适宜时,每代仅需20~21天,一般一年发生4~5代,环境适宜可发生到11代。成虫善飞,有假死性,其寿命短的只有4~5日,长的可达1个月左右。
6、豌豆象Bruchus pisorum(Linnaeus)
(1)分布与危害
主要分布在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宁夏、甘肃、湖北、四川、江苏、浙江、安徽、广东、江西、湖南、福建、广西、云南等地。它主要危害豌豆,是豌豆的重要害虫,严重时被害粒可达50%以上。
(2)形态特征
豌豆象体长4~55mm,椭圆形,体形与蚕豆象想似,黑色。鞘翅后1/3处,由翅中部到外侧各有一下斜的宽直形白毛带,相对呈八字形。幼虫老熟的体长55~6mm,宽26毫米,乳白色,蛴螬形,肥胖,头小,缩进,无足;蛹长5~55mm,椭圆形、乳白色;卵长约04mm,椭圆形,一头略尖,半透明。
(3)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一代,成虫不危害豆粒,幼虫危害豌豆。以成虫在仓房和房屋缝隙、豆粒中、树皮下、屋旁杂物中越冬。次年豌豆开花结荚时,越冬成虫开始活动,飞往田间以食花粉花蜜、交配,在豆荚表面产卵,每头雌虫一均产卵约150粒。每个豆粒可侵入幼虫数头,但通常只有一头存活;豌豆收获时大部分成虫沿未羽化,随豆粒进入仓内,这时是防治杀虫的最好时机。田间羽化的成虫脱出豆粒后,寻找适当处所越冬。进仓后羽化的成虫在豆粒内越冬,但豆粒受搅动时,则由豆粒中钻出外逃。成虫善飞,有假死性。
7、蚕豆象Bruchus rufimanus Boheman
(1)分布与危害
蚕豆象又叫豆牛、豆乌龟、蚕豆红脚象。主要分布在河北、内蒙古、河南、陕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四川等地。主要危害蚕豆,也危害黄花野豌豆。将蚕豆粒蛀空,使蚕豆变苦,是蚕豆的大害虫。
(2)形态特征
蚕豆象成虫体长4~5mm,体黑以,短椭圆形,和豌豆象相似,身体有灰白及灰褐色短毛,背部两鞘翅后部近1/3处各有一列近弧形的不明显的白毛斑;幼虫体长55~6mm,宽26mm,乳白色,肥胖,蛴螬型,头小,缩入,无足;蛹长5~55mm,卵圆形,乳白色。卵长约04mm,椭圆形,淡橙**,半透明。
(3)生活习性
一处发生一代,成虫不食豆粒,越冬成虫3月认底左右飞往田间吃食豆叶、豆荚、花瓣、花粉等交配产卵,卵产在嫩豆荚表面,每荚上2~6粒。每只雌虫产卵35~40粒,幼虫孵化出来后自卵壳下方蛀入豆荚后侵入豆粒。每粒豆有虫1~6头,幼虫把豆粒食完,在豆中化蛹,8月成虫羽化,爬出豆粒后在田间、仓库、房屋等缝隙中越冬,或留在豆粒中越冬。
8、咖啡豆象 Araecerus fasciculatus(De Geer)
(1)分布与危害
为世界性分布害虫,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河北、陕西、甘肃、河南、湖南、湖北、安徽、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青海等地。在仓内外皆可为害。在田间可为害可可、咖啡、肉豆蔻等,其中以可可受害最重,咖啡次之。在仓内为害咖啡豆、玉米、薯干、干果及中药材等,以上物品常受害严重。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5~45mm。卵圆形,背方隆起,暗褐色或灰黑色。触角11节,红褐色,向后伸越前胸基部;第3~8节细长,末3节膨大呈片状,黑色,松散排列。鞘翅行间交替嵌着特征性的褐色及**方形毛斑;不完全遮盖腹末,腹末外露部分呈三角形。
(3)生活习性
成虫活泼善飞。雄虫羽化后3天达性成熟,雌虫羽化后6天性成熟,成虫羽化6天后开始交尾。产卵时,雌虫以产卵器在粮粒的胚乳部凿l个孔,然后产l粒卵于其中。每头雌虫产卵多至130~140粒。在27℃及相对湿度50~100%下卵期5~8天。在27℃及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完成l个生活周期需57天;若相对湿度提高到100%则生活周期缩短为29天。幼虫脱皮3次。该虫发育的最低温度为22℃,最适发育温度为28~32℃;最适相对湿度为80%,在相对湿度50~100%的范围内咖啡豆象皆可发育。
9、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 Oliver
(1)分布与危害
又叫麦蝴蝶,飞蛾。世界性大害虫,为害较严重。幼虫蛀食麦类、稻谷、玉米、高梁、谷子、豇豆、大米等,被害粒内部大都蛀空。在仓内能不断繁殖为害。
(2)形态特征
麦蛾成虫体长4~7mm,翅展开宽为8~16mm,呈黄白色,前翅柳叶形,后翅菜刀形,前翅尖部、后翅尖部和后部生约与翅宽相等的长毛;幼虫体长4~6mm,细长,黄褐色;卵长05~06mm,淡红色,扁椭圆形。
(3)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4~6代,北方2~3代。以老熟幼虫在粮粒内越冬。成虫多在近黄熟的稻、麦穗或玉米粒上产卵。每只雌虫产卵可多达400粒左右,卵孵化后侵入粮粒,随粮带入仓内并会继续繁殖为害。
10、印度谷蛾Plodia interpunctella(Hubner)
就是这十种,为了虫粮等级分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