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研究校园霸凌,你有什么好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如果想要研究校园霸凌,你有什么好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张

如果想要研究校园霸凌,好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强化法治教育

1、将法治教育列入教学大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2、开展校园法治宣传活动,传递法治理念、法治思维,使学生知法懂法、依法行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3、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确定教育内容,形成一套完整的法治教育体系,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实践,如案例教学、模拟法庭、参观少管所等。

(二)构筑防治机制

1、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并出台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实施办法。内容包括:明确各级单位的责任,清晰工作流程,畅通欺凌和暴力事件上报渠道;明确学校的责任,制定调查和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的步骤;明确书面记录的程序;明确对相应处罚的规定;明确为受害人、施害人提供咨询、心理辅导等其他恢复其身心健康的服务。

2、外聘法治副校长,负责校园中普法宣传,预防、督查并治理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师、家长组成反欺凌小组专门解决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

3、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反欺凌干预培训,培养教师预防并处理欺凌和暴力的实践能力。

4、向学生公布校园欺凌救助电话,方便学生求助。

(三)深化家校合作

1、学校开设家长学校,聘请专家举行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对家长在教育子女方式方法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1机智选择应对方式如果与对方能力相当,要明确冷静告诉对方停止欺凌行为。一味忍让或者紧张不安,只会助长欺凌者嚣张气焰。如果对方人多,实力悬殊,要看准时机,迅速离开;跑不掉时可以拖延时间再求助,生命安全第一。

2及时求助校园欺凌具有反复性、长期性的特点,不及时处理很有可能导致更持久、更严重的欺凌。因此,第一次被欺凌后一定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求助,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3不要责备自己被欺凌不是你的过错。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信心,多交一些好朋友。

典型的欺凌者通常表现

1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粗言秽语、喝骂。

2对受害者的重复的物理攻击,身体或物件。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

3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

4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

5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6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

7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8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9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10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11画侮辱画。

12网上欺凌,即在网志或论坛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份的言论。

 校园欺凌永远是我们学生生涯的噩梦,下面是我整理的校园欺凌手抄报内容精选:平安校园,欢迎大家参考!

本报周口讯(记者程玉成通讯员王超峰王鹏飞/文图)6月15日下午,周口市检察院、太康县检察院、周口市教育局、河南法制报联合送法进校园活动走进太康县板桥一中。周口市检察院宣传处副处长李俊义,河南法制报驻周口市主任记者程玉成,太康县检察院党组副书记于丽,未检办主任胡红涛等出席报告会。板桥镇中心校、板桥一中、板桥镇小学全体师生共1500余人参加大会。报告会由县教体局副局长刘照忠主持。

此次“送法进校园活动”是检察机关“法律五进”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七五”普法的具体实践,通过“送法进校园”活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做一个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好学生。

报告会上,太康县检察院侦监科副科长郑党敬讲述了什么是犯罪、犯罪的危害、如何远离犯罪、网络时代如何远离诱惑以及如何感恩;民行科副科长盖孝敬从怎样用最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塑造健康心灵、怎样抢救失足的孩子入手讲述,帮助孩子们寻找快乐人生。他们在近一个半小时法制讲座中,分别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中小学生案件讲起,用一个个典型的案例,深入浅出,以案释法,联系实际给孩子们支招,为同学们作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精彩报告。

在与师生互动环节,太康县教体局副局长刘照忠及各位检察官深入学生中间,免费为学生发放《普法宣传手册》1000册,并讲解其中部分内容。“我想多要一本,拿回家给父母看看。”有同学热情地说。板桥一中校长轩吉栋说:“我们要求以此次送法进校园活动为契机,迅速掀起学法、用法、知法、守法的普法热潮,努力创建法治校园、和谐校园。”

;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数暴力,和多人 实施暴力。实施环境地区多为校园周边或人少僻静处。

2018年7月5日北京为解决校园欺凌,教育部首先发布北京市中小学欺凌治理方案公布:发生校园欺凌须限时上报。

对受害者影响:

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身心影响:恐惧、消沉抑郁、创伤后遗症、忧虑、胃痛、吸毒、酗酒、自残、自杀,自己也成为欺凌者,可能是校园枪击案的原因之一。

其他影响:常常缺席、对老师不恭敬。

扩展资料:

欺凌行为:

1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侮辱其人格等。

2对受害者进行重复性的物理攻击。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使用管制刀具、棍棒等攻击受害者。

3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4·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

4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5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

6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7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8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9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10画侮辱画,写侮辱性的文字。

11网上欺凌(Cyberbullying),即在网志或论坛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份的言论。

参考资料:

校园欺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6817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2
下一篇2023-10-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