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总是贬低自己的孩子,这是什么心理?对孩子有哪些伤害?

有些家长总是贬低自己的孩子,这是什么心理?对孩子有哪些伤害?,第1张

有些家长总是贬低自己孩子的心理:有一些爸爸妈妈一直喜爱抵毁小孩,由于爸爸妈妈并没有把小孩作为一个公平得人,只不过是把宝宝当作自身的附属品,因此喜爱拿小孩排气,一样有一些学生家长以为自个的脸面是至关重要的,小孩假如主要表现不好的话是十分丢人的一件事情,因此在人多的是场所一旦听见懂事的孩子主要表现的特别好的时候,气小一处来,就会让小孩开展抵毁。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父母觉得抵毁小孩实际上要在给孩子加油打气,觉得这种方法是可以让宝宝有一些驱动力。

对孩子的伤害:在孩子成长情况下,爸爸妈妈不必一直去抵毁小孩,爸爸妈妈可以做的便是激励和指引,并非谩骂或是责罚。要记住小孩在成长过程中是希望接纳,来源于家长的一定和社会正能量,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降低对小孩施压和负面情绪,那样才能够让宝宝健康快乐成长。自然家长在鼓励孩子的情况下也需要掌握好度,不可以让小孩越来越自傲。那样会使小孩觉得在父母面前并没有得到认可,慢慢地会显得更为消沉或叛逆心理。之后只需爸爸妈妈别人眼前贬低自己,便会以负面的心态正确对待,甚至是不想学习,由于仿佛无论怎么学习培训,获得什么样的成绩,都无法得到爸爸妈妈的肯定。

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孩实际上没法更强的健康快乐成长。会使小孩对学习培训、日常生活及其爸爸妈妈造成叛逆心理。小孩会离爸爸妈妈越走越远,乃至不愿和家长有其他沟通交流。例如总会对自身孩子说:你看看别人家谁谁学习培训可好了!别人为什么这么乖巧?你怎么就没法做到呢?在她们眼中,或许这是一种激励的形式,她们期待自己的孩子向她们培训。可是这类贬低自己小孩的个人行为会比较严重伤害到小孩的自信,让小孩越来越特别自卑,觉得自已确实随处比不上其他小朋友,长期性那样会让孩子心理导致巨大的损害。

做父母的总希望能够孩子最好的,但是如果方式方法用错,很可能会对娃的一生造成影响,而这恰好印证了那句“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需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经常被父母打击贬低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

1、脑子变笨

美国儿科协会通过研究后发现,父母打压、贬低等方式,容易刺激孩子的大脑分泌出很多的应激激素水平,导致大脑结构发生一定变化,甚至可能影响其智力的发育。

2、性格变差

奥地利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被父母、长辈或是老师贬低、打压,就容易在心里面埋下自卑感。

这是因为一个人在最初阶段对于自我的认知是来自最亲近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是最为亲密的人,因此会对爸爸妈妈给予的评价深信不疑,如果爸妈贬低、打压娃,那么就容易让他们觉得自己很差,从而慢慢萌生出自卑的心理。

且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潜意识即命运”,父母打压、贬低等类型的话语会逐渐进入到孩子的潜意识中,并驱使着娃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地前进,最终成为事实。

3、心理上容易出现创伤

父母经常打压、贬低孩子,容易让最初阶段建立的安全感、信任感,在一次次这样的行为后,慢慢被毁灭,会从最初阶段的怀疑变成肯定,从而变得不相信、害怕、远离爸爸妈妈,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这种留存在心理的创伤,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伴随着他们的一生。

为何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会如此之大?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接触最早、最多的人,人们常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这个原因,不仅在行为举止上会被孩子所模仿,还会对娃的一生都造成影响。

心理学家杰克·曾说过,性格决定命运。而早期的性格塑造与父母有些千丝万缕的关系,一部分来源于遗传,一部分与儿时的精力相关。

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表示,原生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可能会伴随着他们的一生。

也就是说一个人最终会变成什么样,与父母对他的影响很大,这种影响会深入骨髓,伴随着娃的一生。

因此,孩子的生活习惯、性格、情商、智商等一切都与父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想要娃将来变得聪明伶俐、情商也在线,就需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父母想要孩子双商在线,这几种行为就不要做

1、与大人一起熬夜

孩子在小时候,大多会与爸爸妈妈一起睡觉,且生活作息也会跟随着父母,但实际上婴儿、幼儿的睡眠时间比成人都要多。

0~3个月的婴幼儿每天至少需要睡足14个小时,3~6岁的幼儿也需要拥有11~12个小时左右。

伦敦大学专门针对1万多名7岁儿童进行跟踪调查后发现,如果晚上睡觉没有固定时间点,或是晚于9点入睡,孩子在算术、阅读等方面的成绩会较差。

这主要是因为睡眠不足,导致孩子的阅读能力、智力发育受到了影响,同时还会让娃白天处于亢奋、躁动不安之中,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

此外,孩子在生长发育阶段,不能拥有充足的睡眠还对身高增长、免疫力的提升造成影响。

2、语言暴力

曾有专用的机构对语言暴力做过调查,发现约有90%的人说自己在童年时期遭受过语言暴力,仅有825%的人表示没有遭受来自家人的过激言语。

在90%的遭受语言暴力的人中,有474%是由于小时候调皮捣蛋、成绩不好等,还有1546%表示父母经常对自己打骂。

而语言暴力不仅局限于嘲笑、谩骂等打压式语言,日常生活中的指责、哄骂等贬低式语言,也属于一种语言暴力,将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容易让娃的性格扭曲,甚至是走向极端。

3、不让孩子哭

孩子在未长大成人前,表达委屈、悲伤、愤怒时会通过哭泣,但是会引起一些父母的厌烦。

在年幼时哭泣,父母会耐着性子哄一哄,等到稍大一点后,就常常会被制止,这样不让孩子哭的方式,就是不让他们发泄自己心中的情绪。

长期的压迫,容易造成一些负面情绪的积累,很可能导致娃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与任何人沟通。

在我看来,有些父母贬低孩子,可能是出自于谦虚的表现,为人比较低调,这种人办事很认真,其实,低调是好事,但对于孩子在成长中的表现,应该该表扬时去表扬,应该对孩子的表现有所肯定,如果一味地过谦,有时父母出自于好心,孩子认为自己表现总是不好,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所以,该表扬时表扬,并告诉孩子切不可骄傲,这样,孩子会增强信心。在孩子的成长中,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认可及鼓励,所以,为人低调固然很好,但过分自谦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长,所以,培养孩子成长中多认可比较重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5754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4
下一篇2023-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