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正伦的简介

樊正伦的简介,第1张

樊正伦教授,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研究室主任,有从医40年的经历,现为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法定负责人。樊正伦教授几十年来多方投访当代名医,颇得真传,并且博览中医典籍,对其中经典之作,精熟于心。望闻问切,精细周密,充分领悟古来医圣之道术,遣方用药,挥洒自如,广泛淬取近代名家之精华。是当今不可多得的大医,得到中外患者的充分信任和交口赞誉。

《中医沉思录》是由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生前策划并组稿的书籍,张晓彤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该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事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了冷静、深沉的总结和思考,所收文章或为政策意见,或为经验分享,或为专家建言。

书中所收文章作者及编委会顾问,均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动者、亲历者和参与者,包括干祖望、邓铁涛、王绵之、余瀛鳌、陆广莘、朱良春、任继学、吉良晨、吕炳奎、何任、李今庸、周仲瑛、张灿玾、张学文、张琪、金世元、费开扬、焦树德、路志正、颜德馨等国医大师和中医大家。

本书主编张晓彤为崔月犁之子,现任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董事长。1998年起,张晓彤遵从父亲崔月犁遗愿,为了弘扬中医文化,筹办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在涉及中医药政策、中医药发展战略等问题上具有独到的见解,并组织出版《中医古籍名著编译丛书》。

张晓彤表示,《中医沉思录》是原本在十几年前就该出版的书,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拖到今天。与十几年前相比,这些书稿虽然已经老了,但它们尚有价值,而且还有不少值得珍惜的宝贝。书稿文章所述的问题,依然是今天的问题,其间所讲的道理,依然昰至今难以讲清的道理。张晓彤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书稿文章的价值没有淡化,反倒更显岀当年的远见、睿智、敏锐和精深。有的文章,值得反复体悟,有的已可划入文献,值得长久保存。

中医与西医交集的历史并不长,从1835年西医进入中国算起,至今不到200年,与中医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相比,真的很有限。但就是在这有限的年月里,中医的命运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西医勃勃兴起,中医却日渐衰微。张晓彤表示,正是为了中医事业的振兴,自己的父亲崔月犁当年就非常重视中医软科学和发展战略的研究,也正是在他的直接关心和策划下,才有了《中医沉思录》第一集的出版。

张晓彤呼吁,中医事业的振兴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一位中医人都能明确和负起自己的责任,才是中医事业振兴的真的希望,才有中医事业的光明的未来。

李辛老师早已于2011年起就不坐诊看病了。

为什么李辛老师不出诊了?

因为他发现,很多人治病,只求迅速消除症状,却不想去改变疾病背后的根源——不良的生活方式。治好了,往往还会再犯,甚至带来更大的副作用。  他想,如果能够用某一种表达,提醒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或者不良的生活理念,那才是真正的治疗。

所以,他现在更多地是做讲座,传递理念,帮助病人自己澄清他现在的生活,最终是让病人的生活状态来治愈他。当我们的生活状态调整好了,自己跟家庭、生活、工作、人际都处于相对流通和自然的状态,气脉不会有这么多堵塞,人自然就更健康了。

李老师在2010年遇见了张至顺老道长,老道长的一番话点醒了他。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状态需要他休息一下了。2011年,他意识到,病人是看不完的。但是身体是自己的,需要休息。

2011年,他决定把自己亲手创办的上海应象学堂卖掉。把上海供的房子也卖掉,回老家常熟静养。至此不出诊。

李辛老师在2009年的简介:上海应象中医学堂校长,首席讲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毕业,天津中医学院心身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专家宋祚民教授。现任德吉医疗健康协会医学指导,北京炎黄国医馆医学顾问。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平心堂中医师,心理咨询医师,静坐教习师。

擅心身兼治,注重调神与调气。通过整体考虑个人体质及心性,从精神—气血—形体不同层次进行分析指导,提出调整治疗方案,精准找到致病根源,取得良好之疗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5095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