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双子叶植物根类药材与单子叶植物根类药材在性状和显微特征的异同点

叙述双子叶植物根类药材与单子叶植物根类药材在性状和显微特征的异同点,第1张

  一、性状鉴别:

    1主要观察下列各要点:形状、大小、表面(色泽、纹理)、质地、断面(按折断现象、色泽、皮部、木部、纹理、髓部顺序描述)药材为切片或段或块时,色泽描述为:“外皮x色、”或“断面x色”。

  2根的形状:

  (1)根的形状通常为圆柱形、长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2)双子叶植物根一般为直根系,主根发达,侧根较小,竹根常为圆柱形,如甘草、防风、牛膝等,有的肥大肉质,呈圆锥形,如桔梗、白芷等,有的双子叶植物的不定根膨大成块根,呈纺锤形,如何首乌;少数双子叶植物的主根不发达,为须根系,多数细长的须根簇生于根茎上,如威灵仙、龙胆等。

  (3)单子叶植物根一般为须根系,须根的前部或中部常膨大成块根,呈纺锤形,如麦冬、郁金等。

  3根的表面:

  (1)根的表面常有纹理,横纹或纵纹,有的可见皮孔。根的顶端有时带有根茎或茎基,根茎俗称“芦头”,上有茎痕,俗称“芦碗:,如人参等。

  (2)双子叶植物根外表畅游栓皮,较粗糙。

  (3)单子叶植物根外表无木栓层,有的具较薄的栓化组织。

  (4)横断面:

  二、显微鉴别

  1双子叶植物根:

  (1)最外层为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及栓内层形成。栓内层通常为数列细胞,有的比较发达,又名次生皮层;

  (2)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由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组成,初生韧皮细胞大多颓废;

  (3)形成层连续成环,或束间形成层不明显;

  (4)此生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或木纤维组成,射线较明显;

  (5)初生木质部喂鱼中央,其原生木质部束成星角状,星角的数目随科属种类而不同,有鉴定考察意义,如怀牛膝为两个角,属二原型。

  (6)双子叶植物根一般无髓。

  2单子叶植物根

  (1)一般具初生构造

  (2)最外通常为一列表皮细胞,无木栓层,有的洗吧分化为根毛,细胞外壁一般无角质层。少数根的比啊屁细胞进行切线分裂为多层细胞,形成根被,如百部、麦冬等。皮层较厚,占根的大部分,皮内层及其凯氏点通常明显。

  (3)中柱与皮层的界限分明,直径较小。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   

今天给各位分享桑白皮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桑白皮的功效与注意事项2、桑白皮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桑白皮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3、桑白皮的功效和副作用4、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桑白皮的功效与注意事项桑白皮,中药名。

桑白皮属于双子叶植物桑科桑除去拴皮后干燥的根皮,桑白皮性寒,味甘,归属于肺经脾经,桑白皮具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的功效。

主要治疗肺热咳喘、尿少水肿、面目肌肤肿胀等症。

桑白皮也具有降压、抗炎、抗癌等功效。

桑白皮的功效

一、降血压

桑白皮中含有的桑根酮、环桑皮素、桑呋喃C具有降压的作用。

二、抗菌

桑白皮煎剂对于金**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具有抑制的作用。

所以桑白皮具有抗菌作用。

三、利尿消肿

桑白皮具有提高肾脏代谢的能力,还具有提高肾脏的解毒功能。

所以桑白皮能够利尿消肿。

四、止咳平喘

桑白皮性味甘寒,具有清肺热、止咳平喘的功效,能够用于肺热咳喘。

桑白皮的注意事项

桑白皮性寒、肃降之气过强,因此脾胃虚弱、脾胃虚寒的患者不建议服用桑白皮。

桑白皮也具有一定的致泻作用,所以肠胃功能不好的患者会有轻微的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所以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以免适得其反。

桑白皮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桑白皮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1、密桑白皮的功效和作用是清热止咳、润肺、消水肿、降血压。

2、密桑白皮是桑科植物桑的根皮,经蜜炙后则称为密桑白皮。

密桑白皮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所以也可以治疗脚气这样的皮肤疾病,另外密桑白皮也可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可以起到镇静安眠的作用,对于营养神经也有一定的功效。

3、但对风寒、以及体质虚弱、孕妇不适合吃。

桑白皮的功效和副作用桑白皮具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的功效,主治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面目肌肤肿胀等症。

桑白皮具有降压、抗炎、抗癌等多种现代药理活性。

桑白皮暂时无副作用。

主产于河南省、安徽省、四川省、湖南省、河北省、广东省。

以河南省、安徽省产量大,并以亳桑皮质量佳。

有研究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方面观察评价,采用桑白皮汤治疗证属痰热郁肺者,在改善咳喘气短、胸闷痰多、食欲不振等症状方面效果显著。

有研究表明在临床上,无论寒热痹症,多数都伴有湿邪,故在治疗痹症方药中加入桑白皮、地骨皮,用以利水排湿;而当桑白皮、地骨皮与其他药物配伍,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伴随皮肤瘀斑及再障,尤其是针对水湿症状明显患者发热时,疗效显著。

扩展资料

桑白皮的禁忌

1、肺虚无火力、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桑白皮。

2、续断、桂心、麻干为之使。

《本草经集注》

3、肺虚无火,因寒袭之而发咳嗽者勿服桑白皮。

《本草经疏》

4、肺虚,小便利者蒙用桑白皮。

《得配本草》

桑白皮

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桑白皮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你们知道桑白皮是什么吗,而且它的功效和作用是有很多的,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的相关资料。

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禁忌1

桑白皮的主要功效

性味归经甘、寒。

归肺经。

主治: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1、泻肺平喘

桑白皮性甘寒性降,主入肺经,能清泻肺火兼泻肺中水气而平喘。

治肺热咳喘,常配地骨皮同用,如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若水饮停肺,胀满喘急,可配麻黄、杏仁、葶苈子等宣肺逐饮之药同用;治肺虚有热而咳喘气短、潮热、盗汗者,也可与人参、五味子、熟地等补益药配伍,如补肺汤(《永类钤方》)。

2、消水肿

本品能泻降肺气,通调水道而利水消肿,尤宜用于风水、皮水等阳水实证。

全身水肿,面目肌肤浮肿,胀满喘急,小便不利者,常配茯苓皮、大腹皮、陈皮等,如五皮散(《中藏经》)。

3、降压止血

桑白皮还有清肝降压止血之功,可治衄血、咯血及肝阳肝火偏旺之高血压症。

桑白皮的药理作用

1、桑白皮有轻度止咳作用,并能利尿,尿量及钠、钾、氯化物排出量均增加;

2、煎剂及其乙醇、乙醚、甲醇的提取物,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

3、对神经系统有镇静、安定、抗惊厥、镇痛、降温作用;对肠和子宫有兴奋作用;

4、煎剂对金**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及抑制作用;

5、本品对子宫颈癌JTC28、肺癌细胞有抑制作用,近年研究还表明,还能抗爱滋病毒。

桑白皮的药用附方

1、用于头面肢体水肿,则用生姜皮9克,桑白皮9克,陈橘皮9克,槟榔皮9克,茯苓皮9克,用水煎服。

如果治水饮停肺,胀满喘急,可和麻黄,桂枝,杏仁,细辛,干姜同用。

2、肺炎喘咳:桑白皮10克,枇杷叶10克。

用水煎后服用。

3、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桑白皮15克,苏子10克,生甘草6克。

用水煎后服用。

4、小儿肺盛,气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31g,甘草(炙)3g。

锉散,入粳米适量的,水二小盏,煎七分。

食前服。

5、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桑根白皮6g,麻黄,桂枝各4g,杏仁14粒(去皮),细辛,干姜各4g。

用水煎后服用。

6、咳嗽甚者,或者有吐血殷鲜:桑根白皮500g(米泔浸叁宿,刮净上黄皮,锉细),入糯米120g(焙干),一处捣为末。

每次服米饮调下31g。

7、腰疼痛,筋脉挛急,不得屈伸,坐卧皆难:桑根白皮31g(锉),酸枣仁31g(微炒),薏苡仁31g。

上药,捣筛为散。

每次服12g,以水一中盏,煎到六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8、疗患淋积年:桑白皮18g,通草,百合各24g,白茅根03g。

上4味细锉,以水4升煮取2升,去渣服用。

口干渴,含之亦得。

9、肺癌:桑白皮,栝楼皮,百合,玄参,麦冬,沙参各15g,熟地黄20g,生地黄12g,当归,白芍各10g,蚤休,白花蛇舌草,牡丹皮各30g,甘草5g。

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

10、食管癌,胃癌:取鲜桑白皮(不去粗皮)30g,加米醋90g,炖60分钟后,一回服下或者分数次服完。

如嫌味酸,可加一些葡萄糖粉。

桑白皮食疗方

1、去水肿和咳嗽用桑白皮汤:准备材料15g桑白皮,用水煎半小时,之后一天内分为叁次服用。

2、治疗肺热咳嗽和舌红苔黄的情况用泻白散:准备材料:准备10g桑白皮、10g地骨皮,6g炙甘草,9g粳米,之后把以上的及中药材放在砂锅中,加一些清水,煎煮1小时左右即可,每天一剂药即可,分两次服下。

3、去除身体水肿用五皮汤:分别准备桑白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陈皮、皮各9g,将上述药物放入砂锅中,水煎30分钟,取汁即成。

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本品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主治水肿。

4、桑白皮粳米粥:准备9g桑白皮粉,50g粳米,还需要15g白糖,这些材料加水熬成粥,每天早晚各一次吃了会更健康。

桑白皮用药禁忌

肺虚无火,小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续断、桂心、麻子为之使。

②《本草经疏》:肺虚无火,因寒袭之而发咳嗽者勿服。

③《得配本草》:肺虚,小便利者禁用。

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禁忌2

1、桑白皮是什么

桑白皮是一种中药材,它是植物桑树的根皮,多在每年的`冬天采挖,采挖以后清洗干净,去掉它表面的根皮,再用木槌轻击,让它的白皮与木心分离,把白皮收集起来就是中药桑白皮。

2、桑白皮的功效

桑白皮入药以后可以泻肺平喘也能行水消肿,对人类的吐血和身体水肿以及脚气和肺热咳嗽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功效,平时治疗时可以取三到五钱的桑白皮直接用清水煎成药液服用。

3、桑白皮能治糖尿病

桑白皮对人类的糖尿病有很好的治疗功效,平时治疗时可以取桑白皮四钱加入枸杞子五钱,一起加清水煎汤服用,可以让过高的血糖降下来,还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桑白皮的禁忌

桑白皮这种中药材在使用时也有一定的禁忌,肺虚无火以及小便量多的人群,不宜服用桑白皮,另外风寒咳嗽的患者也不宜服用桑白皮,不然会让症状加重,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禁忌3

桑白皮的营养价值

桑白皮是一种药材,一般是不具有治疗疾病的功效,桑白皮的营养功效有很多,能够保护肝脏,护肝,降低血压,止血的效果,火气重的人也是能够服用的,清火的效果特别明显,桑白皮是一种饮品,不适保健品,所以是不能用来治疗疾病的,感冒最好是吃药治疗,才不会导致病情加重,桑白皮是可以提高抵抗力,日常没事的时候,可以泡水来喝,不会影响功效的。

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

1、去水肿和咳嗽用桑白皮汤:准备材料15g桑白皮,用水煎半小时,之后一天内分为三次服用。

2、去除身体水肿用五皮汤:分别准备桑白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陈皮、皮各9g,将上述药物放入砂锅中,水煎30分钟,取汁即成。

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本品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主治水肿。

3、桑白皮粳米粥能够养生:准备9g桑白皮粉,50g粳米,还需要15g白糖,这些材料加水熬成粥,每天早晚各一次吃了会更健康。

桑白皮的做法

1、桑皮:刷去灰屑,洗净,润透后切丝,晒干。

2、炒桑白皮:取桑皮片,炒至微黄、略具焦斑。

3、蜜桑皮:取桑皮丝,加炼熟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变为**、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

(每桑皮丝100斤,用炼熟蜂蜜30斤)

4、炙桑白皮:取桑白皮丝片,用炼蜜(桑白皮100公斤,用炼蜜25公斤,适量开水稀释)拌匀,稍闷,以文火炒至金**不粘手时,取出摊凉。

蜜炙后缓和寒泻之性,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桑白皮的食用方法

桑白皮茯苓猪骨汤

食材明细:桑白皮10克茯苓20克、猪骨300克蜜枣2颗。

桑白皮茯苓猪骨汤的做法详细步骤:

(1)桑白皮、茯苓洗净后浸泡20分钟,蜜枣去核

(2)猪骨洗净斩件,放沸水中焯出泡沫捞起3、砂煲里放6碗水,煮沸后以上所有材料全部放进砂煲,大火煲沸后转小火煲2个小时即可,喝时落盐调味。

关于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和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菟丝子

  一为植物名

  学名:Cuscuta chinensis Lam

  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金黄丝子、马冷丝

  英文名:China Dodder

  科名: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一年生寄生草本。茎丝线状,橙**。无叶。花簇生,外有膜质苞片;花萼杯状,5裂;花冠白色,长为花弯2倍,顶端5裂,裂片常向外反曲;雄蕊5,花丝短,与花冠裂片互生;鳞片5,近长圆形。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2,往头头状。蒴果近球形,成熟时被花冠全部包围;种子淡褐色。花果期7—10月。

  产连云港、邱县、铜山、宝应、南京、吴江等地,生长在山坡路旁、河边,多寄生在豆科、菊科、蓼科等植物上;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及西南各省。菟丝子有成片群居的特性,故在野外级易辨识。种子含脂肪油及淀粉;又可入药,为滋养性强壮收敛药,治阳痿,遗精,遗尿等症。

  =====================================================================================================

  二为中药名

  菟丝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种子。菟丝子植物特征:无根无叶寄生性一年生草本,喜欢在阳光充足的开阔环境中生长,常寄生于蔓菁或马鞍藤上。茎细长,丝状,光滑,**。叶退化,细小卵形,薄膜质的鳞片叶。白色的小花在夏天开放。果为蒴果(带壳的果实),扁球形。菟丝子在中药界是大大有名的,它不仅可治各种疮痛、肿毒,又能滋养强壮治黄疸,效用真是不胜枚举。

  菟丝子商品分为大粒菟丝子和菟丝子两种,菟丝子为主流产品,全国普遍应用。大粒菟丝子以粒饱满,黑褐色均匀,无杂质者为佳;菟丝子以粒饱满,质坚实,灰棕色或黄棕色者为佳。

  菟丝子:类圆形或卵圆形,两侧常凹陷,长径约15毫米,短径约1毫米。表面暗棕色或红棕色,为粗糙。在扩大镜下观察;表面有细密的深色小点,一端有淡色圆点,其中央有线性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强压之不碎而被压扁。种皮剥去后,胚乳膜质套装,套于胚外,胚细长卷旋状。气无,味微苦涩。

  细辛是临床常用中药,具发表散寒、温肺止咳、祛风止痛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风寒头痛、鼻渊、肺寒咳喘、风湿痹痛,外用治牙痛等。药典规定其剂量为1~3g,外用适量。细辛以全草入药。

  细辛商品:北细辛常卷缩成团,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形,具短分枝,长1~10厘米,直径02~04厘米;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的节,节间长02~03厘米,分枝顶端有碗状的茎痕。根细长,密生节上,长10~20厘米,直径01厘米。表面灰**,平滑或具纵皱纹,有须根及根痕。基生叶1~3,具长柄,表面光滑。叶片多破碎,完整者心形至肾状心形,全缘,先端急尖,基部深心形,长4~10厘米,宽6~12厘米,表面淡绿色。有的有花多皱缩,钟形,暗紫色,花被顶裂片由基部反卷与花被筒几全部相贴。果实半球形,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汉城细辛:根茎直径01~05cm,节间长02~1cm 。基生叶多为2,叶柄有毛,叶片较厚。花被裂片开展。果实半球形。

  华细辛:根茎长5~20cm,直径01~02cm,节间长02~1cm。基生叶1~2枚,叶片较薄,心形,先端渐尖。话被裂片开展。果实近球形。气味弱。

  细辛为常用中药,性温,味辛。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痰之功能。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英文名 SEMEN CUSCUTAE

  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黄丝藤、无娘藤、金黄丝子

  来源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 Cuscuta chinensis Lam 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制法

  菟丝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盐菟丝子:取净菟丝子,照盐水炙法(附录Ⅱ D)炒至微鼓起。本品表面棕**,裂开,略有香气。加沸水浸泡后,表面有黏性,煎煮后可露出**至棕褐色卷旋状的胚。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1~15m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具细密突起的小点,一端有微凹的线形种脐。质坚实,不易以指甲压碎。气微,味淡。

  鉴稹

  (1) 取本品少量,加沸水浸泡后,表面有黏性;加热煮至种皮破裂时,可露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

  (2) 本品粉末黄褐色或深褐色。种皮表皮细胞断面观呈类方形或类长方形,侧壁增厚;表面观呈圆多角形,角隅处壁明显增厚。种皮栅状细胞成片,断面观2 列,具光辉带;表面观呈多角形皱缩。胚乳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胞腔内含糊粉粒。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用法用量 6~12g;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种子。主要成分含糖甙、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维生素A类物质等。菟丝子性味辛甘平,可补肝肾,益精髓,养肌强阴,坚筋骨,益气力,肥健人。对于下元不足所致的须发早白,腰膝酸软,齿牙动摇等各种病症有较好的疗效,是美容方广泛使用的药品。《本草正义》言:“菟丝为养阴通络之上品……汗去面颇,亦柔润肌肤之功用。”

  丹参又名赤参,紫丹参,红根等,中药名,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下面我就来为你介绍中药丹参的功效与作用。

丹参的功效

丹参味苦、微辛,性微寒;心、脾、肝、肾血分之药;

具有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凉血消肿的功效;

  主治瘀血头、胸、胁、腹疼痛,积聚,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关节痹痛,跌打瘀肿,温病心烦,血虚心悸,疮疡肿毒,丹疹疥癣。

丹参的作用

一、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 强心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2 对血管作用 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脑血流量下降

3 抗血栓形成 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血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

4 改善微回圈

二、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作用

1、 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丹参制剂治疗:坏死心肌清除快;纤维母细胞分化、胶原纤维形成较明显;肉芽形成比较成熟。区域性淤血减轻、血液回圈改善,愈合时间缩短。

2、 抑制过度增生 对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有抑制作用。

三、保肝 改善肝微回圈。

四、抗菌丹参制剂中含有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对体外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有抑制作用。

中药丹参的基本介绍

出处《神农本草经》。

生境生于山坡草地林边道旁,或疏林干燥地上。多为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等地。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润透,切成厚片,晒干。生用或酒炙用。

来源该品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Bge 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味苦,微寒

①《本经》;味苦,微寒,无毒。

②《吴普本草》:岐伯:咸。

③李当之《药录》:大寒。

④《本草经疏》:味苦,平,微温。

归经入心、肝经。

①《纲目》:手少阴、厥阴血分药。

②《本草经疏》:入手足少阴、足厥阴经。

③《本草正》:心、脾、肝、肾血分之药。

功效活血通,凉血消肿,清心除烦。

①《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②《吴普本草》:治心腹痛。

③《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

④《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溼痹痛,子宫出血,吐血,乳腺炎,痈肿。

⑤《药性论》: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腹痛,气作声音呜吼。

⑥《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

⑦《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冲,惊悸不寐。

⑧《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主治具有活血散淤、消肿止血、消炎止痛、调经止痛、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状况、降低血压、安神静心、降血糖和抗菌等功效,对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此外,近代医学实验证明,丹参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黏度及调节内外凝血系统的功能,是一种安全又可靠的治疗心脏血管疾病的天然中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4671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6
下一篇2023-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