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冯仑如何快意人生

看冯仑如何快意人生,第1张

———读新书《伟大是熬出来的》

他是地产界的****。他是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出生于1959年,却笑言自己是80后:硕士毕业于1984年。他的名字叫冯仑。

这本被冯仑称作与年轻人闲话人生的书,言辞幽默,字里行间充溢着智慧。因此,读《伟大是熬出来的》一书,仿佛是和冯仑进行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受益匪浅自不必说,很多时候会觉得眼前一亮,有茅塞顿开之感。论买房:

买与不买都是在选择一种人生

现在,房子几乎成了困扰年轻一代的最大问题。买房吧,多数要按揭,成为房奴。不买吧,按照我国的传统思想,没有属于自己的家,人总感觉像浮萍飘来荡去,缺乏安全感。可是在冯仑看来,买不买房,你都是在选择一种人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要选择了买房,基本上就得稳定下来了,一个是你要供房贷,再一个家里还有老人孩子要养,不能随便冒风险跳槽;而你暂时不买房,选择创业,心累身累还有风险,但成功以后收获也丰厚。因此,买房不存在应该不应该,家长和孩子都是在买房的同时,选择了未来的生活方式。如果你喜欢稳定的生活,就买一套;如果你不急于这么稳定,租一个再看一看也挺好。这件事情上,房价固然给大家带来很大的压力,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使房价问题解决了,对于拿工资买房的人来说仍然是挑战,关乎到人生态度跟未来生活方式,还是需要仔细思量再做决定。

如果当年他为了得到房子,在机关里熬,一熬房子二熬级别,也成为一个房奴,并顺便变成单位的奴隶。今天的他,或许不但不能盖房子,说不定得到房子的同时也失去了实现理想的机会。论创业:

伟大是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

创业是个时髦的词。21世纪初,大学生就业困难,创业就成了政府和待业者急切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之一。

不论是谁,创业的过程就是折腾的过程。冯仑本人经过了艰难的折腾过程,有很多体验比一般人深刻,对年轻的创业者尤为有用。

他说,有人认为创业伟大,因为他能领导别人。其实这个说法完全错误,伟大不是体现在领导别人上,而是体现在管理自己上。所谓管理自己,就是自律性强。很多创业者在管理别人上下足了功夫,却不注重自律,常常放纵自己,最终导致失败。

因此,伟大的人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管理好自己的金钱,管理好自己的人脉与社会关系,只有把自己管理好了,在组织中成为最值得推崇的成员,才有做领导者的资格。一个团队信任某个人,首先得相信他是值得信赖的。

冯仑有一个观点,伟大是熬出来的。他说,美丽的蝴蝶被人关注,是因为熬过了黑暗的独处。说伟大是熬过来的,主要是告诉创业者,必须熬过自己不为人重视的阶段。在奋斗中遇到挫折必须要熬。“熬”是直面问题,不是消极地躲避问题。如果一个问题,去解决它,最坏还剩半个问题没解决完;如果躲很可能就变成了两个问题。

决定伟大有两个最根本的力量,时间就是其中之一,时间的长短决定着事情或人的价值,决定着他们能否成为伟大。例如,端杯子喝水是正常行为,连喝50个小时叫行为艺术,如果这动作保持5000小时,就成了雕塑。从这个角度来说,伟大是靠时间磨出来的。论读书:

对你有用的书就是好书

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冯仑说,很多时候,读书是我们跟伟大的人交流的一种方式。现在,普通人见到成功人士的机率很小,更别谈有所沟通甚至学习,但是他们的书籍,是我们汲取知识的捷径。

冯仑对年轻人的建议是,有三种书可以读:一种是古今中外的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沉淀而流传至今的作品,都可以算是对我们有用的书。今天我们读《论语》,读《道德经》,仍觉得意犹未尽,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第二种是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生活有指导作用的书。比如创业者,掌握了一定的管理知识,不妨读读展现人性背后的故事的小说,有些人也许会认为是闲书,其实不然,当我们把世上的丑恶尽收眼底,剩下的就都是美好的。

这三种书里,最直接最有效的阅读就是对我们有用的书。一个职业律师,没有几本法律工具书会寸步难行;一名医生,桌上少不了会摆放几本医学经典;哪怕是玩儿,比如绣十字绣,有的人也会十分认真地对照书上所教的方法去绣。这样的书,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有帮助,就得多读,就是好书。论生活:

找准年龄特征把握快意人生

人生在世,没人不想逍遥一生,快乐一生。可是我们在生活,生活是很现实的,也是很残酷的,快意人生很多时候只是一种美好的奢望而已。

但是,冯仑认为,年轻人也可以快意人生,前提是,必须满足时间、财务和角色三种自由。这是快意人生的最高境界。

当然,这三种自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获得的。于是,冯仑建议年轻人找准年龄特征把握快意人生。人在年轻的时候,有失意的感觉很正常。这个阶段的人,得一句表扬都会快乐半天,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想要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面评价。所以,认真做好手边的事,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同,是快意人生的基础。而到了三四十岁,事业有了一定积累,这时必须给自己准确的定位,立志,并为之奋斗,才是这个阶段把握快意人生的根本所在。

冯仑的公众形象有点紊乱。在冯仑满是线装书的办公室里,冯仑一会儿发出房地产革命的号召,一会儿又大谈新经济如何带来新思想。除丰富多彩的言语外,冯仑还忙着发起“新住宅运动”,构筑“中城房网”。在老部下潘石屹的眼里,冯仑就像个导演,一点没有地产商必备的脚踏实地的气质,在网民们的嘴里,“冯主席是个思想家”,冯仑自己坦承:我是个职业董事长,信奉老庄,不善理财,说话写字比较专业,万通需要我这样具有前瞻性的人。以冯仑的个性及其在万通的作用而论,把冯仑比作房地产思想家倒也恰如其分。当我们捧读“冯仑语录”、“元旦社论”等冯仑著作时,跃然纸上的口号宏论,使房地产思想家冯仑的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清晰起来。

他是一位学者:中央党校法学硕士、中国社科院法学博士。

他是一位国家干部:中央党校、中宣部、国家体改委、海南省改革发展研究所创始人。

他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自1991年开始,冯仑领导了万通的企业创建及发展工作。1993年,领导创立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已更名为“万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曾参与创建中国民生银行并出任该行的创业董事。

他是一位大师级的领袖:万通控股董事长,企业界称他为“商界思想家”,地产界称他为“学者型”的开发商。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创新者和开拓者,他在国内首倡房地产的“美国模式”(即由全能开发商转化为以投资能力见长的专业的地产投资公司),积极推动行业进步。

作为中国房地产的风云人物,在业界一直享有“地产思想家”的美誉。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开拓者和创新者,冯仑先生首倡由“香港模式”变为“美国模式”。

冯仑擅长领域为企业战略、综合管理、策划咨询、公司战略、公司治理。

20岁的时候,冯仑成为中共的一员,接受过正统教育的冯仑,自然深谙正统意识形态及其语言方式。日后他的语言风格、思维方式、决策习惯,虽无刻意模仿的嫌疑,但自觉不自觉地就会露出那个时代的痕迹来。

对于俞洪敏谈论任正非,你觉得他说的对吗?

近日,一个视频节目,冯仑对话俞敏洪,中间谈起了对华为任正非的看法!大佬们之间的评价,往往能看到他们成功的品质。

俞敏洪:他是站在更高的平台上,面对世界的冷峻。

冯仑说:最难的是修是非善恶,你弱小的时候,比以别人的是非为是非,到了青年,叫做迷茫,有些事还是以别人的是非为是非,有些事自己还有点判断,但还怀疑,这事就很痛苦。强大的,我觉得应该是让天下以我为是非,倒过来。

俞敏洪:一般人做不到。他必须有一种内心的,我认为有一种带有封闭性地对自己坚持的自信。你这一生做到了有些地方你改变过别人。冯仑:比如,任正非,他就做到了。任正非有自己的是非观,不管美国怎么折腾他,你看他对美国科技,公司和人员的评价,他有他自己的是非观。他的是非影响别人的是非。但他你不会跟着你的是非走。

俞洪敏和冯仑对于任正非评价都是比较高的。任正非任总作为华为的创始人,理性而充满自信的,无疑有着稳定人心、维护企业平稳运转的积极作用。《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评价任正非是一个为了观念而战斗的硬汉!华为是从九十年代搭上了数字化的列车,主要是依靠数学在电子技术上构建了优势,获得了产品与服务的成功,这只是信息领域的很小一部分。场景化应用我们不清楚未来是什么,路更长、更难,只是万里长征迈开了一小步。时代证实了华为过去的战略是偏斜的,很不符合现实生存与发展的需求。但是,华为有信心、有决心活下来。美军上将马丁·邓普西说过:“要让打胜仗的思想成为一种信仰;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华为也别无选择,只有义无反顾。只有坚持自强与国际合作来解决目前的困境。

华为没有因美国一时打压我们而沮丧,放弃全球化的战略。

华为允许员工在内部有序合理流动,充分发挥他们潜能的机制,充分发挥导师制,让高人指点、“佛祖”开光的引导方式成为一种习惯,让年轻人早点走上担当。让一些退休的高级干部及高级专家给天才、高潜力的人作个人辅导,人生的,技术的,架构理解型的。继续招募优秀应届生、卓越的科学家、天才的少年一同来参战,继续激活全体员工的潜能,这种合力是不可估量的。华为并未到了生死关头,要沉着镇静。

任正非说:“华为要像海燕一样,迎着雷电,迎着暴风雨嘶叫着飞翔,朝着一丝亮光,朝着希望,用尽全身力量搏击,奋斗,前进,再奋斗,再前进,嘶喊着胜利。岁月不负有心人。” 

万通集团六君子在创业20年的活动中被问及在创业困难的时候是怎么过来的,有的说“死扛”,有的说不怂,有的说稳住,有的说坚持。 冯仑总结了一个字“扛”。

所以他告诉我们当我们要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你希望它变得伟大,不用刻意去选择惊天动地的事情,你首先应当考虑的是你准备花多长时间。如果你只想花一年的时间,那你不可能把它做成特别牛的事。如果你敢在一件事情上赌20年、50年,甚至赌一辈子,那你一定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这就是“扛”的智慧,在冯仑的新书《扛住就是本事》中,被冯仑总结为时间效应,从冯仑的时间效应里我看到了成功的捷径不在于你多聪明,而是在于这两点,分享大家:

现在年轻人跳槽频繁,一有点不顺心就走人。不断挖井,却是一口深井都没有,所以挖不到有水处。

书中冯仑提到了王石,王石由于专注、聚焦到一件事上,每一件事在他所在的领域都能做到非常好,王石用了十年去学习登山技术,成为了国家二级登山运动员;又用了十年时间学赛艇,成了皮划艇届的大佬, 所以只要有坚持十年的魄力,你也可以办成一件大事。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朋友》一书中也说过:

春播才能秋收,何况是人这一辈子成功没有那么容易。

在长时间的努力和坚持中,你可能遇到困难,这是正常的。解决困难的一个核心就是你对未来抱有信心,同时用一切方法去解决眼下的困难,这就叫熬。“熬”是你战胜所有对手重要的原因,你能熬得住,平凡的机会也会变得伟大。

如果你放弃,那一切就成为一个泡影,你的离场等于失去了机会。你不想熬,就变成一个逃兵;舍不得熬,你离机会也就越来越远。

时间会让人变得伟大。就像书中谈到赵四**对张学良的爱情,诙谐幽默又句句在理。

时间不仅能证明爱情,也可用于经商

时间是巴菲特的重要方法,因为巴菲特每天如饥似渴的学习,时间久了就会了解很多行业,所以巴菲特只持长期股,不炒短线。因为时间会证明长期股是不是有实力。

这些商人懂得的经验都被冯仑总结到了他的书里。

最后冯仑总结了一句话: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时间决定一件事的性质。

曾经有人问冯仑,如果不做地产商,他会做什么?冯伦不假思索的说:“知名文化人”。所以冯仑一直在商业以外“折腾”,他出了很多书,总结自己30年的商海沉浮,他想把更多为人处事的智慧和成事的方法,传播给更多需要它的年轻人。

正如俞敏洪所说:“在中国商人当中,能讲课,能写书,还能把企业做成功的人不多,冯仑就是其中之一。

冯仑自己说,《扛住就是本事》是他写的一本不装的书,不是成功秘笈,也不是心灵鸡汤,就是讲一些人物故事,通过人物故事看生活,此书汇集来了冯仑60年人生智慧,30年商业经验,助你弯道超车,少走几年弯路,感觉不错的朋友不妨读一读。

冯仑励志演讲稿:创业是一种特别的人生选择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选择自己创业,创业究竟是什么其实,创业不是“创”的事,也不是“业”的事,创业是一种特别的人生选择。

 当你选择创业的时候,你就选择了一种特别的人生,一种与众不同的人生。如果你选择过日子,那就是另外一种人生——安安稳稳的人生。

 当年我在机关工作,原本是选择了和大多数人一样的人生,突然有一天,我辞职去做生意了。

 当时我父亲很着急,因为他也是公家人,就写了封信给我,质问了我十几个问题,比如我将来看病怎么办,没房子怎么办,我是党员,以后到哪儿去过组织生活,等等。

 我是1989年以后出来做生意的,那时候看病是公家掏钱,以后谁给我报销医药费另外,脱离了单位,我就不可能有房子了。也就是说,从我选择做生意的那天起,我就脱离了正常的人生轨道了。

 所以,如果你想创业,那你先要想清楚一个问题:你是去改变活法,而不是去赚钱,赚钱只是一种形式。

 我曾经碰到一个想创业的人,他说他现在给人打工,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如果去创业,这边打工的钱就没有了,这样的话他还房贷就会很困难。他还说他即使去创业,也不一定能成功,但他又很想去做,问我怎么办。

 我说你回去做个梦,第二天早上醒来问问自己,你想不想把这个梦变成真的。如果想,那就什么都不要想了,赶紧去做。

 我还跟他说,如果过了五分钟,你还能说出这个梦,那就说明你内心真的特别想做这件事,那你就去做,再也别犹豫。

 如果五分钟以后你说不出什么来了,那你就彻底把它忘了吧,就当没这回事,你还老老实实地过日子。

 为什么呢因为人做梦很有意思,你做了一晚上梦,有很多情节,但第二天早上醒来以后,过了三分钟,你就说不清自己的梦了,过了五分钟,你就基本上全忘了。

 他说他还是没听懂,我说你就想这样一件事:你是想要现在还是想要未来,如果想要未来,那你就把现在扔了。

 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什么故事呢我有一个朋友,现在做医疗器械的连锁做得非常好。他当初是怎么开始创业的`呢他结婚之前给一个老板打工,后来他发现创业这件事挺好,他特别想做。

 结婚的时候,丈母娘给了他一点儿钱,他自己凑了点儿,大概40万,准备去买房。

 那天他和老婆摊牌,他说我特别想做一件事,正好差点儿钱,咱这点儿钱能不能让我拿去做那件事,咱该结婚还结,先对付着住行不行。

 他原以为老婆会拒绝他,如果拒绝,他就不结婚了。结果他老婆说,好啊,你要做就做,但别跟父母讲。他说行,然后就拿这笔钱去创业,结果失败了,还欠了钱,但他老婆没埋怨他。

 后来他租了一个很破的房子,又去给人打工,还是给原来那个老板打工。那个老板就发现这个孩子特别好,好在哪儿有梦想,拿结婚买房的钱去创业,失败了就认账,回来继续给老板打工,踏踏实实的。

 最后那个老板说,我也想做一件事,不如这样,你别打工了,咱俩一起做,我给你点儿股份,你再借点儿钱,咱们就开始做。

 于是他又开始做,这次成功了。成功以后,他慢慢地把老板的股份买了过来,自己当了老板。当然,他现在房子、车子都有了,什么都很好。如果他不创业,是什么样呢那他就拿那笔钱买套房子,每天朝九晚五地打工挣钱还房贷,这是另一种人生。

 所以,创业是什么创业就是选择要未来,而不要现在;就是脱离多数人的正常的轨道,去选择一种特别的人生。如果你不想脱离常轨,那你就不要去创业。

 大家知道,马云高考考了两三年都没考上,最后终于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的外语系,毕业以后当了五年英语老师。这就是常轨。

 结果他突然有一种冲动—要办企业。于是他和他太太还有另外几个人跑到北京,做了很多小买卖都不成功。后来他们跑到长城上去发誓,说一定要办成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仅仅过了十几年,他就成功了。

 他为什么成功了因为他变得和普通人不一样了,他不再当老师了,不再朝九晚五地在课堂上讲课了,而是求人做生意了。

 他脱离了所有的常轨,虽死而无憾。结果,他把这件事慢慢做起来了。现在,他的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这就是他选择脱离正常轨道的结果。

 我再给大家讲个故事。很多女孩子都想拥有爱情,在我们华人里,真正把爱情当饭吃的只有一个人,就是琼瑶。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平常人谈爱情都限于常轨,谈个恋爱失败或是不失败,不失败,就由爱情变成婚姻,婚姻变成日子,日子变成亲情,这一辈子就交代了,这就是普通人。

 而琼瑶把爱情当作事业,她大学的时候就和老师谈恋爱,现在叫出轨,写了本小说,叫作《窗外》。从这时候起,她就开始和正常人不一样了。

 其实这时候她还可以回来,变回普通人,因为她父母很不愿意,但她坚决不回来,跟那个老师结婚了。

 结果婚姻失败,离婚以后,她还是可以再过正常人的日子,但她没有,她把自己心里关于爱情的所有幻想都写进小说里。

 她不停地写,写了就投稿,投给谁了呢投给皇冠出版公司。皇冠出版公司的老板叫平鑫涛,他发现这个作者很不错,写的书很畅销。有一天,他们俩见面了,一见面,俩人就来了电。

 平鑫涛当时有老婆,于是这个“大哥”做了“拆迁”工作,让“大嫂”往前挪了一步,俩人建立了新的家庭。我经常开玩笑说这叫“拆迁”,把“大嫂”迁了。大家看,琼瑶跟平鑫涛产生的这段感情,又没在常轨上。

 在一起以后,有些人可能就到此为止了,婚也结了,那就回去过日子吧,赶紧打工、搞金融、搞房地产、开餐馆。

 但琼瑶没有,她还是在爱情上折腾,折腾什么呢她把自己写的小说拍成电视剧,“三厅”(客厅、舞厅、餐厅)文学变成了影视作品,于是她又挣钱了。

 挣钱以后,这俩人天天享受生活,真把爱情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眼看这钱花得差不多了,大陆又掀起了“琼瑶热”——赵薇演了小燕子——于是她在大陆又干了一票。

 所以,琼瑶自始至终都没有脱离“爱情”这俩字,她因为爱情而脱离常轨,靠爱情吃饭,靠爱情挣钱。她是一个心里有梦想的人,过了与众不同的人生,而多数女孩子过的都是正常的人生。

 所以,琼瑶是个作家,也是个企业家,她像企业家一样过了完全不同的人生。她把爱情当真,认为爱情真的存在,得去追求,而不是像很多人一样只是说说而已。

 有人说,真爱就是撞见鬼。老人总讲有鬼,但谁也没见过鬼,你要是遇上真爱,那就是真撞见鬼了,但琼瑶真的相信有真爱。

 所以,你一定要记住,创业不是过正常日子,而是脱离常轨,是改变你的人生。

;

现在翻书,心态上求的是一个实用。

怎么界定“实用”呢?分法应该有很多种。

我粗分两类,一是抚慰心灵,二是启发思维。

抚慰心灵主要是指大略得懂一点道理,启发思维是指清晰地知道该怎么办。

跟人聊天也是一样一样的。

翻冯仑的《扛住就是本事》,两类都沾边,也就算是求个实用。

微信读书上架的版本目录很简单,为了便于记忆,自己检索找了一份细化了的目录(这篇仅是第一部分的):

第一部分成事的方法

01 裸体战术:谈判需要直与快

02 泼妇理论:浅灰色地带的规则

03 僵局规则:达不成共识时如何妥协

04 时间效应:时间如何让人变得伟大

05 熟人成本:能通过市场解决就别用人情

06 孙子心态:挣钱要善于低头求人

07 大哥姿势:领导者指道、扛事、买单

08 合伙人困境:如何处理能共苦不能同甘

09 辛德勒悖论:最后帮你的通常不是所谓的“好人”

10 周期律魔咒:如何实现企业持续发展

这书应该特别好读,因为冯仑每个小标题下面都是各种各样的故事。

冯唐用注解梁启超编纂的《曾文正公嘉言钞》出了一本《成事: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钞》,谈的也是如何把控大方向上的修炼,能不能做得到,怎么才能做到,都没法在书里面交代清楚。

冯仑第一部分谈成事,总结了10种大的局限,所能讲的内容肯定跟曾国藩和冯唐有很多重复的叨叨。

这再一次教育我,除非是靠卖内容吃饭的(因为这本身就是需要做的事),其他的时候不必要追求读书要读的量,做事的过程中,专精于翻一本书,把一本书的实用价值最大化得释放出来,就已经足够成事了。

回到冯仑总结的10大局限,既要读局限以内,也要读局限以外。

比如这第一大局限——裸体战术:谈判需要直与快。

冯仑讲了自己在万通时的经验、讲了曾经听过的一个苏州女大学生的经验、讲了王石的经验、最后又增加了一个自己在台湾骑行时的经验。

有关此战术的故事讲完,冯仑也点出了这局限大致的应用分寸:请注意场合。

什么场合?太多,不胜罗列,倒让我想起电视剧《手机》里的一句台词:

引出这句台词,也就又引出要给做人和做事分类的一份思考,所谓“摁下了葫芦起了瓢”,试图降低A信息的交易费用时,必然又会因为新增的信息而产生出一份交易费用。

不妨,最终看哪个更简单,更简单的拿来用,好用就算实用。

冯仑与“万通六君子”的成长史可说是中国十几年来民营企业与企业家的典型之一

在位于万通集团的办公室兼书房里,冯仑轻描淡写地谈着当年的传奇经历,没有太多的遮遮掩掩。

当然,在交谈的过程中,你也会偶尔感觉他性格中的复杂:温厚中夹杂了尖刻,睿智中透露出诚实,风趣中略带着狡猾,成熟里显现了天真……在时代与岁月的激荡与冲刺中,每个人都是矛盾与复杂的。冯仑身上凸显着他那个时代创业者们的特点与共性。

他曾经是一位在国家机关搞研究,写文章的“体制文人”,而后成为下海商人,经历了饥饿、流浪、折腾、成功……他所创办的万通集团走到今天已经16年,冯仑把自己16年的创业史,写成了一本名叫《野蛮生长》的书。他说:“这是一本反映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心灵史的作品。”

冯仑下海的16年,也正是中国企业家群体迅速更替与分化的年代。十多年间,群雄并起,聚散离合。王石,牛根生,黄宏生,李东生,顾雏军等人分别代表了那一代企业家不同的脸谱与命运。

冯仑、王功权、潘石屹、易小迪、王启富和刘军,这几位号称“万通六君子”的人生际遇与命运,也在这十几年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们从贫穷到富有、从呼啸聚义,到各为诸侯,最终都成为了商业江湖中的风云人物。

个人命运,不过是大时代的微小缩影。 冯大哥、京城大侠、地产大亨、枭雄、小诸葛、地产理论家、学者、博士……叠加在冯仑身上的这些雅号让人有些眼花缭乱。

曾经有人问冯仑:“如果你要是写作自己的回忆录,你第一句话会怎么说?”

“这个人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神。他是一个哺乳类动物,是个被人搅乱成似是而非的哺乳类动物。”这是他的回答。

冯仑说在很多写他的文章中,没有一个像他的,但是他也写不出自己。所谓人在江湖,真的假的有时也难以辨别。

他属于五十年代人,父亲是一个企业工会的领导,从小教会了他写文章和画画。上初中的时候,冯仑就开始看《大逻辑》、《小逻辑》之类的书,家庭背景又让他在文革期间,能凭一纸介绍信在资料馆翻阅了大量“供批判用”的禁书,诸如《尼赫鲁传》、《基辛格传》、《光荣与梦想》……

然后,真正影响到冯仑人生的,却是他在中央党校读研究生时的导师——马鸿模,这也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大家出身,性格强悍,闹过学运,组织过武工队,出生入死,最终官拜解放军正师职,分配到中央党校。冯仑当时是中央党校最年轻的学员,他们第一次见面就是在党校。当时马鸿模留着光头,身着黑衣,抽着根很粗的雪茄。后来冯仑拜马鸿模为干爹。

干爹成了冯仑的精神教父,在他的身上,很多地方都折射出马老爷子的影子——一种既有知识分子的逻辑与理性,又混杂着土匪气质的复杂人格。“我老了会很像他(干爹),我根本不会退休,就是要折腾。”冯仑说。在他的钱夹里,放着两个故去男人的照片。一个是阿拉法特,另一个是他的干爹。

在中央党校,冯仑读了很多书,比如马列原著,不仅读德文版,也读英文版,不同的版本对照着读,连标点和注释都互相比对。

“我们以前受了很多正统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比较封闭的教育方式。在毛主席去世的时候,我看到很多人哭得很厉害,伤心欲绝;后来我到中央党校的港台阅览室看到了一本画册,有一张蒋介石死时的,上面台湾民众也哭得很厉害。蒋介石不是被咱们宣传成坏人吗,坏人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人哭呢。于是,我便发觉所谓的是非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是非。”

他说自己的阅读习惯,是不单方面地相信一种资料来源,在读历史书的时候,他也经常同时拿几个版本来读。相比那些所谓“正史”,他更倾向于读“野史”。他甚至认为:“历史永远没有真相。”

事实上,不仅大历史如此,个人历史也不例外。“当时我们万通公司创业的六个人,虽然共同经历了十五年,但对细节的回忆,大家又都不太一样。我今天讲的故事,只是为了给今天的人看。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写来都是给当代人看的。” 1991年6月,王功权与冯仑、刘军等人在海南成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投资公司(万通前身)。成立之初,王功权是法人代表、总经理,冯仑和刘军是副董事长,王启富是办公室主任,易小迪则是总经理助理,后来的潘石屹主管财务中心。

这六个人中,冯仑与王功权的经历相似,都在体制里呆过。冯为人谦和,以兄长待人,而且他脑子活络,有政治眼光;王功权曾任吉林省委机关的一名宣传干部,性格有些反叛,善于危机处理;潘石屹年轻一些,在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上,较为海派,做事目的明确,咄咄逼人;易小迪具有出世的智慧,不爱争抢,举重若轻,扮演着任劳任怨的实干家的角色;王启富则爱憎分明,讲义气,真性情;刘军性格直率,在万通分家之际,他是惟一敢坐在桌子上,指着冯仑鼻子对他咆哮的人。

就是这六个性格鲜明,各有所长的男人,共聚一堂,呼啸聚义,在海南开始了披荆斩棘的江湖征战。

从1988年海南建省起,中央给予了海南这个特区超乎想象的优惠政策,这给海南带去了机遇和疯狂,大量资金涌进这里,甚至出现了“十万大军下海南”的盛况。

但当时那是一个没有现代商业规则的地方。冯仑他们去跟人谈生意、谈合作,很多时候生意都是在夜总会里谈成的。他们还经历过在夜总会里被人用枪指着脑袋,逼迫撕毁合同的事。万通公司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那个时候中国的民营企业遵循的是一种江湖规则。

“每一个创业者都积累了很多解决复杂问题的经验,但中国变化太快,很多经验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偶尔有这么一两条原则可能还有用,比如说按商业规则而不是按照江湖规则来游戏。以前,我看到在海南有很多朋友之间是砍砍杀杀的,这是江湖规则,这都是要过去的。”

冯仑把他们“万通六君子”的结合统称“梁山模式”。多年之后他看了不少研究水浒、太平天国以及民国土匪的书,某种程度上,也是和他亲历的江湖故事有关。 在“万通六君子”还没出现分歧的时候,兄弟几个曾去拜访万科集团老总王石,王石观点明确地认为:“冯仑几个虽然是热血青年,但是今后面临到利益冲突,一定会出问题。”兄弟六人没把王石的提醒放在心上,甚至还很恼火,认为这低估了他们兄弟之间的情义。

可没想到王石的预言成为了现实,“万通六君子”最终还是因为理念等方面的不同出现分歧,最终分崩离析,各立门户。潘石屹带着他的“SOHO”系列成了地产新贵,王功权转行创办“鼎晖创投”,易小迪也搞起了阳光100集团,王启富成为了“海帝地板”的总裁,刘军重归农业高科技投资,在四川从事农业项目,做着果蔬保鲜、储藏加工和营销的买卖。只有冯仑一直留在万通集团。

今天看来,六人的分歧代表着不同的价值面向,或者说背后还有决定这种价值选择的性格差异。

好在“万通六君子”分开后,虽然大多数仍还留在房地产业,但彼此之间并没有成为市场上绝对的敌人。潘石屹的SOHO中国、易小迪的阳光100都曾是万通的“敌人”,可多年过去,他们都和平共处,甚至在行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共进退。

谈到在处理痛苦的人际关系时,冯仑又拿出了他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那一套:“在我很困难的时候,我读得最多的是《道德经》。《道德经》对我的世界观有很大的改变。比如说我觉得自己是万通的董事长,把它背在身上,我就让自己变小了。如果我没有什么角色,就拥有自由,就会变得强大。这便是老庄的‘虚无’……”

也许,正因为从传统中吸纳的知识,可以让一个外表斯文、内心柔弱的读书人,变得豁达、坚硬。而他在体制内工作所积累的政治和社会资源,更成为他的企业长期发展的养分。而这些,其实也都是转型期民营企业家必不可少的力量。 回首往事,冯仑感慨:历史就是要委屈一些人,它让你死,你就死了,这就是历史的代价。

冯仑与“六君子”的成长史可说是中国十几年来民营企业与企业家的典型之一,他们体会了中国商业秩序逐渐生长的过程。他们没有“死”。

冯仑在自己写的那本《野蛮生长》中,只提到两个中国企业家代表,一位是失败者牟其中,另一位则是成功者王石——这两个人都在冯仑的创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牟其中是他在万通公司之前的老板,冯仑曾是牟其中第一幕僚;王石则兼是冯仑的老师与好友。

冯仑这样评价自己的前老板牟其中,“他的商业逻辑是对的,但他的社会逻辑却是错的,但任何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都必须注意这两者的配合。”

冯仑和王石有着不同的个性和人格,但又彼此欣赏。一方面,王石可以说是冯仑在生意场上的学习榜样,凡是公司有什么事情不清楚,冯仑就打发下面的人看看万科怎么解决的,冯仑为此还曾写了篇名叫《学习万科好榜样》的文章。但另一方面,他们的性格又的确太不相同,冯仑说:“我不登顶,能不登顶就不登顶,他(王石)是以登顶为目的,我以不登顶为取舍。”

在写完《野蛮生长》这本书后,冯仑想写《历史现场读大历史》,“走遵义、走延安、走庐山、重读中共党史,研究微观的细节,寻找现场亲历的感觉。”或者,他想以此洗掉身上的江湖习气和草莽精神,回归到文人本分。

“除了商人,我最想当的是知名文化人。当文人有三种选择,一种叫反对文人,他们最终可能成为正义的象征与真理的守护者,但这种人容易掉脑袋;第二种叫走狗文人,他们的任务是拍马屁,这种文人生活得可能不错,但内心苦恼;第三种叫流氓文人,写点鸳鸯蝴蝶,文人骚客的东西。”

“我分析了一下自己:最早从国家文职人员开始,到后来的下岗、流浪、打工,到自己办公司,走进江湖,开始一种狂放不羁的表达,这个过程正好是从走狗文人开始,没留神成为反对文人,最后成为流氓文人。”而文人情结,其实是那一代企业家身上共同的印记。

近年来,国家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对于这样的政策,你是如何理解的?是不是说上名校,高学历就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呢?

成功人士、著名企业家冯仑在他的著作《岁月凶猛》中谈了自己的看法。冯仑认为学历其实只是个敲门砖。曾经有人让他把理想、性格、能力、学历做个排序。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排呢? 冯仑的排序是这样的:理想是王牌,性格是金牌,能力是银牌,而学历只能排在最后一名。

冯仑为此打了个有趣的比方,他说学历就好比是女性的美貌,一开始可能有点优势,但越往后越需要真正的能力才能让你获得认可和机会。仔细想想一点不假,哪个工作多年的人还会把自己的毕业院校挂在嘴边上?所以能力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学历。但光有能力还不够,因为性格常常妨碍一个人的成功。

比如很多人在年幼时被誉为 “神童”和“高智商少年”,可成人之后真正有大成就的却并不多,这表明只是具备一项突出的技能或者天赋,而其它方面不灵光仍然不可能成功。

最后为什么说理想是王牌呢?因为理想其实是由一个人的价值观所决定的。只有方向正确,才更容易接近目标。当一个人拥有了正确的价值观,那么无论遇到什么状况,就会有一个相对好的精神状态去面对,并且能够运用自己的能力加以改变,此时学历所起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现实生活中,肄业创业成功的还少吗?比尔·盖茨、乔布斯、戴尔、扎克伯格……因此,“学历定终身”的想法要不得,打破这个思维局限,才能走出更宽广的道路。

虽然学历不重要,但读书很重要。冯仑在企业家当中是出了名的爱读书,他一直认为读书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观和眼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很多人都曾经问他,应该读什么样的书?作者认为以下三种书最值得读:

首先,是古今中外的经典

原因很简单,这些流传下来的著作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在这些书中蕴藏着作者的伟大灵魂和思想精髓,读这样的书就像在与伟大人物面对面交流一样。比如,像老子的《道德经》等都是值得反复研读的好书。

第二,是对你现在最有用的书

那是不是说想创业就多看管理方面的书,想家庭幸福就多看婚恋方面的书呢?恰恰相反,作者认为那些理论书籍根本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就拿工作来说吧,比如你合伙人的亲戚在公司里营私舞弊,合作伙伴来求你,你应该怎么办?你的铁哥们儿是你的老板,可他偷偷拿了回扣,你应该如何应对?这些事情在书中都找不到现成的答案。

相反,倒是有一些情节惨烈,对人性有挑战的故事非常有参考价值,比如像《教父》、《古惑仔》,还有一些谍战题材的小说。因为做事总是要和人打交道,只有读懂了人心,参透了人性,才能在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知道如何处理。

这里分享一个小故事:王石的发小儿犯罪后从监狱里跑了出来,想找王石要点钱。如果给他那是违法,可如果不给在情理上又说不过去。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呢?

王石的做法是给了发小儿钱,然后让他去自首。后来这个人还是被抓住了,警察问他钱是从哪儿来的。他说钱是朋友给的,对方让他在自首的路上用。怎么样?这样的处理方式是不是既顾及了法律,又坚持了原则,合情合理?

第三,是可以活跃大脑,拓展思维的书

比如科幻小说。另外小报,还有杂志也都可以看。对于读报纸,大多数人基本都是直接找到自己有兴趣的板块去读。你猜作者是怎么看报纸的?他的顺序是先看八卦,然后是社会新闻,接下来是财经、房地产,最后看时政。

因为这样的阅读安排能让大脑先接受一些非常规的信息,得到一些刺激,这样可以使思维空间更开阔。比如:社会新闻一般都有案件的讲述,能学到刑侦知识,这样万一和人打官司,你对如何取证就不会是一无所知了。

从以上观点我们不难发现:相比于学历,冯仑更注重知识和能力。学历至多是一块敲门砖,而知识和能力则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要想获取知识和能力,读书无疑是一个好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4460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5
下一篇2023-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