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信阳有什么好玩的地方,第1张

⑴ 仙迹石:即苏仙石,位于金刚台东的子安河东岸,相传为西汉淮南王刘安的辅臣苏耽飞升仙处现存突出岸边的巨石,双石相对,其上两脚印迹清晰可见,所以得名。

(2)华祖庙:又名华佗庙、华严寺清同治十三年由铁瓦寺相空和尚主持重建,坐落在金刚台西北山腰,坐西面东,依山邻溪,全寺有山门、中殿、后殿、南北厢房,屋宇50余间三国名医华佗曾来此采药济民,百姓感其德而建庙祭祀。每逢庙会、赶场期间,方圆百里会有数千人来此拜佛、看戏、购销山货药材,场面十分热闹。

(3)皇殿:又称金刚古寨,古寨位于海拔1200多米高的一突兀山顶之上,仅有小道与南面山峰相连,其北、西、东北、均十分陡峭,难以攀登面积一平方公里左右,可容数千人。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宋元之际即为战略要地,战事不断,且景色秀丽,俯瞰平川,改朝换代之际,农民起义领袖聚兵山上,称皇称帝。时至今日残殿、弹洞、石垒、岩壁仍依稀可见。

(4)朝阳洞:即"红军洞",曾是土地革命时期爱猫扑,爱生活商(城)南县委、金刚台妇女排和游击队的驻地,1979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附近的"女人洞"曾是当年红军战士的医院。朝阳洞位于金刚台主峰的西南,海拔1145米,是天然岩洞构造,洞深12米,宽8米,高5米,能容纳百人,洞口草木掩映,仅有一小路可以接近。1935年至1937年,工农红军曾在此坚持了艰苦游击战争,赢得"三年红旗不倒"的赞誉。不远处的水帘洞、观音洞等散布于山林之间,幽深莫测,原始神秘。

(5)平顶铺:金刚台主峰之南,顶部平坦且有涌泉。登临峰顶,河南、安徽两省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在峰脚下尚存"铁瓦寺"的遗址,仍可看出当年生铁成瓦所独有的风貌。

(6)九丈潭:东河的源头,两边峭壁仞立,高达九丈,一股山水自上而下飞落潭中,形成瀑布。潭水面积30多平方米,池幽而水深,岸边寒气袭人。

(7)乌龙潭:西河景区的核心景点,山溪落入深潭中形成瀑布,两岸怪石嶙峋。不远处有一名为"龙墩子"的石塔,塔顶是一块两丈见方的石板,建有一座小龙王庙。

(8)猫儿石:位于皇殿西面,是金刚台旅游区著名景观之一,因山顶形似狸猫而得名,百里之外可见。但山高路陡,难以行走,故以吸引登山爱好者为主,可从里罗城、刘小坳、东河三个方向攀登而上。

(9)分界岭:位于乌龙潭以南1公里处,是金刚台旅游区河南安徽两省交界处最低的山脊,也是淮河水系与 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岭上极目远眺,东南为小黄山,西为皇殿,东面和东北依次为主峰、平顶铺、朝阳洞。松林繁茂,怪石突兀,集险峻与秀美为一身。

(10)小黄山:在分界岭的东南方,与分界岭遥相呼应,群峰林立,错落有致,苍松挺立。奇、雄、秀的景致与黄山既形似又神似,是金刚台景观最为独特的区域之一。

(11)白龙峡:两山所夹的一个深涧峡谷,长2公里,因沟内岩石裸露,千姿百态,洁白如玉,似一巨龙匍伏在谷中而得名。峡中的溪水、花草、林木、奇石,给人以世外桃源的感觉。

(12)碧莲峰:位于金刚台主峰之西,以雄险闻名。林木葱郁,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奇山、湍溪众多,山体巍峨。

(13)书山梦笔:位于东河景区南大山太阳尖之侧,系擎天型石柱山体,高863米,陡峭、险峻,植被茂盛,形如倒立笔锋,可观赏性强,入山后的溪边即可看见,有努力学习、不断上进、攀登高峰之寓意,又有文人学士的书山有路、妙笔生花之含意。

(14)金浆涧水:源自太阳尖白龙瀑,沿峡谷奔腾而下,至苏仙石村成为平缓小河。溪水与峡谷曲折蜿蜒,形似蛟龙,落差大,瀑布点缀,水声轰鸣,水体清澈甘甜,史书名之为"金浆"。

(15)白龙瀑:又名白龙岩瀑布,位于太阳尖下山谷谷间,书山梦笔山体之东北侧,落差高达150米,远远望去,如一条白练,悬于山谷之间,蔚为壮观,就落差而言,实系大别山和豫南"第一瀑"。

凌霄塔,位于河北正定隆兴寺之西大众街北侧原天宁寺内,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又因塔身多系木结构,故俗称木塔。建于唐懿宗威通年间(公元860—874年中),于1981年落架重修。

晓曦塔,现已改成小溪塔区名,清曾名新兴铺。1970年县驻地迁此置城关镇。1981年改今名。

邵阳东塔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后毁。清道光十四年(1834),邑人谢承莳在旧址重建,因战事修至四级而止。清同治元年(1862),其子谢永锷经三年续建而成。与塔东相隔20余米有一禅寺,俗称东塔庵,和塔同期建成,庵由女尼住持。内供如来佛、观世音等塑像,为市内著名佛教场所。

绳金塔,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东侧,原南昌城进贤门外,始建于唐天祐年间(公元904~907年),相传建塔前异僧惟一掘地得铁函一只,内有金绳四匝,古剑三把(分别刻有“驱风”、“镇火”、“降蛟”字样),还有金瓶一个,盛有舍利子三百粒,绳金塔因此而得名。自唐代始建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 历史 ,素有“水火既济,坐镇江城”之说,是南昌人的镇城之宝。

常熟方塔为原崇教兴福寺塔,原名崇教宝塔,俗称方塔。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建寺基,咸淳间(1265—1274年)僧法渊撤遗重建,高九级。后经明洪武八年(1375年)、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1986年、1998年等14次大修,历700余年保存至今。

泰塔,又名旬邑宝塔,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 体育 场北面。建于北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高53米,直径12米,建筑面积144平方米,结构为楼阁式青砖塔,塔内有旋转木质楼梯可至塔顶。

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它是 历史 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

凤鸣塔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古城河内的凤鸣公园东南角,为丰县标志性建筑。旧塔原址在老 体育 场西南角(今凤鸣金街与新 体育 场交界路口)

鸣凤塔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龙舟坪村,清代石塔。清同治二年(1863)至四年(1865)知县景汇、陈维模率乡绅刘文源、方可儒、李芹芳、李植达等人修建。八角七级楼阁式,通高275米,塔基边长4米。塔门面南,拱形,高22米,门额嵌楷书“鸣凤塔”石匾。二层以上每层交错设二拱门,余壁设龛浮雕坐佛。该塔设计精巧、风格独特,佛像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

肖金塔位于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街道中心,建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为八角七级仿木构楼阁式砖塔,原为七层,高3018米,现存六层,高2175米。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每面有砖制仿木斗栱、上承叠涩出檐,檐口做出飞檐、滴水,无瓦件盖顶,檐上施平座和栏杆。造型和结构上体现了宋代建筑特征,是宋代建筑与砖雕艺术结合的体现,对研究西北地区砖石结构建筑有重要价值。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向阳湖镇宝塔村

额敏塔,全称为额敏和卓报恩塔,又称苏公塔,当地维吾尔群众称之为吐鲁番塔,高高矗立于吐鲁番市区东南2公里处,是新疆现存最大的古塔,也是我国百座名塔中唯一一座伊斯兰风格的古塔。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钟祥文峰塔,又名文风塔、白乳高僧塔,坐落在湖北省钟祥市郢中镇古城东西隅的龙山之颠,始建于唐僖宗广明初年。据载:“塔在弥勒院(龙山报恩寺前身),昔黄巢戮一僧,刀方加,白乳流出,巢异之。邦人敬礼,累土为浮图。”

文峰塔是山城汉阴的象征,是百多年来沧桑变迁的 历史 见证。文史记载:“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筹资兴建,次年落成,筑于明城墙东南角隅垣上,是当时县令及地方绅士为“文出卧龙”而捐资所修

文峰塔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古城内西北隅,高3865米,周长40米,因塔建于天宁寺内,原名天宁寺塔;又因位于旧彰德府文庙东北方,作为代表当地“文风”的象征,故又称文峰塔。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已有一千余年 历史 。塔分五层八面。浮屠五级上有平台,下有券门,每层周围有小园窗。塔坐落在一个高达二公尺的砖砌台基上。具有上大下小的特点。由下往上一层大于一层,逐渐宽敞,是伞状形式,这种平台、莲座、辽式塔身、藏式塔刹的形制世所罕见。

江苏淮安文通塔,原名尊圣塔,巍然屹立于淮安古城西北隅运河之畔、勺湖之滨的“文通塔苑”内,古朴而又庄严,是富有佛教风格的古典建筑。文通塔始建于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距今已一千二百八十多年的 历史 。唐中宗李显令楚州这僧伽大士(圣僧)建造“龙兴万寿禅寺”,并造“尊圣塔”一座。因旁有晋代的文通寺,故后改名为“文通塔”。

万寿宝塔在荆州市沙市区西南之荆江大堤象鼻矶上。此塔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动工,嘉靖三十年建成。为当年袭爵于江陵的辽王朱宪尊其母毛太妃之命为嘉靖皇帝祀寿而建,其后,间有修葺。此塔为楼阁式塔,砖石结构,八角七级,高40余米,下设高大石座,座上嵌扛塔力士,顶施葫芦形铜鎏金塔刹,内藏毛太妃手抄《金刚经》。

万佛塔又名插花塔、兴化寺塔、慈氏寺塔(因为此处宋代有兴化寺,元代有慈氏寺),俗称“蒙城砖塔”。万佛塔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整座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422米,塔底周长24米,直径8米,因塔体内外镶嵌佛像八千余尊而得名。塔东侧有寺,名兴化寺,故最早塔名叫兴化塔。

青松岭森林公园位于勃利县南处的通天一林场内,长白山系完达山支脉,一九五六年建立。公园内山峦起伏,坡短而陡。青松岭制高点有三十二米高的通天塔,北有一座八十二公顷的通天水库,一九九二年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

桃花塔位于花乡烟墩寨山上,在风水学上,称为“五虎抓羊”之地。塔高十六点八米,锥形,六角重檐,共七层。由下而上,一二层为条石砌成,其余各层为砖砌。从第二层起,各层每边均置有一雕刻着花纹的方形汉白玉。塔身外檐有斗拱,塔顶有一茶树,叶茂色翠,别有情趣。桃花古称桃花店,是红安县城 历史 最为悠久的乡镇之一。桃花塔是桃花店的象征,塔形简洁美观。为古黄安(今改称红安)八大景观之一。

双塔最初名为文宣塔,在太原东南郝庄村南,双塔脚下的寺庙称永祚寺。因为双塔突出,犹如两根擎天巨柱,所以习惯称双塔寺。双塔最初名为文宣塔,双塔脚下的寺庙称永祚寺。

在河南安阳县城西南30公里的宝山东麓,原有一座北朝东魏时的著名古刹——宝山寺。据现存碑文记载:宝山寺"肇自魏武定四年(546年),道凭法师创建……"。今寺已废,唯北齐建造的道凭法师塔尚完整保存。道凭法师塔是东西并列的两座石塔,位于宝山寺旧址西侧的台地上,皆南向,相距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开元寺内寺南向,又名东西塔,塔在大殿前分列东西,西塔名仁寿塔,南宋嘉熙元年(1237)建;东塔名镇国塔,南宋淳祐十年(1250)建。双塔相距约200米,对峙在大殿前,与大殿鼎足而立,是城市的重要景观

位于无锡的锡惠公园内。早在明初,锡山即有石塔,后毁。靖元年(1522),顾懋章父子复建石塔;至万历二年(1574)七月,改建成八角七层砖塔,由常州知府施观民题名“龙光塔”,王仲山书额,属振兴文风的风水塔。

齐云塔本称释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马寺塔。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金代重修。齐云塔在洛阳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也是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金代建筑遗存之一。

连珠塔位于恩施城东的五峰山。山峰如五珠相连,间而不断,因此又名连珠峰。连珠首峰上建有宝塔一座,因山得名,叫连珠塔,建成于道光11年(1831年),已有150多年的 历史 。

龙门塔,又名魁星塔,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门街道龙门东路6号。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塔为六面三层,楼阁式砖塔,高9米。花岗岩基座,白灰饰面。底层开拱形门3个;二三层各开4个圆窗。塔原有木桥与两岸相通。塔于1981年倒塌,现塔为1985年重修。新建砖塔有架设水管的水泥桥与两岸相通,上铺有水泥板供游人来往。龙门塔是古时龙岩的一道重要门户,为古龙岩县城的地理标志建筑。

铁塔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北门大街铁塔公园的东半部,始建于公元1049年(北宋皇祐元年),是1961年中国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塔”之称。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此地曾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又因遍体通彻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 [1] ,在900多年中,历经了37次地震,18次大风,15次水患,而巍然屹立。

白塔所在地方,是辽金元三代的丰州城址,位于呼和浩特市东郊17公里处的白塔村。原为辽代丰州古城内一座佛教寺院中的藏经塔。塔高555米,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的砖木塔。是我国现存辽塔中最精美的一座,建于1049年。该塔创建至今已有930余年,但仍基本保存完整。

辽宁境内古塔共97座,其中辽塔39座,元塔1座,明塔10座,金塔9座,清塔14座,鞍山千山金、元、明塔林1处16座,锦州灵山寺辽至清塔林1处7座,未断代1座,辽代古塔主要分布在辽西地区。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五塔寺原名“真觉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长河北岸,创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寺内高石台上有五座小型石塔,五塔寺金刚宝座塔是印度佛陀伽耶精舍(释迦牟尼得道处迦耶山寺所建的纪念塔)形式的佛塔。

涞源县的标志性建筑“兴文塔”始建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据史料记载,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僧道两家共同主持对此塔进行了维修。

振风塔,坐落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寺内,原名万佛塔,又名迎江寺塔,后取名“振风”,有“以振文风”之意。振风塔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沿江东路北侧,濒临长江。安庆振风塔从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开始兴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建成,是长江沿岸古塔之一

保俶塔是一处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传统古建筑。 坐落在浙江省杭州市宝石山上,又名保叔塔、宝石塔、宝所塔、保所塔。据载,于五代后周年间(948年-960年),吴延爽始建之,为九级。北宋咸平年间(998年-1003年),和尚永保师叔,简称“保叔”,募缘十年,进行重修,改为七级。历代曾多次修建,现在的实心塔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按照古塔原样修葺的。1997年更换朽坏塔刹重新修葺,此后,保俶塔一直保持完好至今。

紫水塔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司马光东路,始建于明末,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通高27米。它是古老光山的一个重要标志,人们常用"紫水弦山"来象征光山县。

飞虹塔位于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是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 。是五座佛祖舍利塔和中国现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留有工匠题款、最大最完整的五彩琉璃塔 。始建于汉代,前身是阿育王塔。现塔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嘉靖六年(1527年)完工,历时12年建成。

嵩岳寺塔位于登封县城西北,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距今已有 1470年的 历史 ,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多角 形密檐式砖塔。

澄城精进寺塔又名宝塔,是一座古建筑,属于陕西名塔。座落在澄城县东大街文化馆院内,因建于原精进寺院内而得名

哥伦布于一四九二年驾驶圣塔玛利亚号横渡大西洋在美洲对塔玛利亚岛发现了烟草。跟塔没毛关系,沾个边说个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4296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