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的写作背景

己亥杂诗的写作背景,第1张

创作背景: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原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中国要想生气勃勃就需要风雷激荡,这种万马无声的局面实在令人悲哀。我希望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

赏析:"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作品鉴赏:《己亥杂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己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情。

作者: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分别是:《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二建资源实时更新百度网盘资源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uktrPxjVt20zFDuBarfTA

pwd=2D72 提取码:2D72 

资源内容:一建二建真题解析、新版考试所需电子书籍、思维导图、模考卷、精品网课、超押、普押、考前冲刺、课件、教材、刷题题库、各类最新押题、0基础班等学习资源分享,包含建筑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民航机场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市政公用工程、通信与广电工程、矿业工程、机电工程等

勤奋感是认认真真,努力干好一件事情,不怕吃苦,踏实工作。

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试图追求和达到目标的驱力。

麦克莱伦认为,各人的成就动机都是不相同的,每一个人都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成就动机水平。阿特金森认为,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追求成就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

其基本特点:

1、人的活动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总是力图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就的。

2、在克服障碍和困难的过程中,成就动机使人正视所遇到的挫折和失败,表现出极大的韧性和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3、成就动机具有复杂的多级性,从幼儿到儿童、青少年、成人及至老年,出现许多不同情况。儿童幼小时,言语学习、生活自理、游戏等是主要活动,他们的成就动机就表现在努力做好这些事情上;

入学后的儿童其主要活动是学习,取得优良学习成绩是他们成就动机的主要目标;到了青少年时期,成就动机逐渐复杂化,除了仍追求好的学习成绩外,也追求文娱、体育、团体活动上的成功;至于成年人和老年人,他们追求的主要是在劳动、工作、学术等方面有所成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3906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1
下一篇2023-10-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