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月的诗句古诗词

关于一月的诗句古诗词,第1张

1 关于一月的诗句
关于一月的诗句 1 形容1月的句子有哪些
1、一月的时节,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

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美呀! 2、伴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度过了一个浪漫的圣诞节,侧耳倾听,新年的脚步声更近了。翘首东望,在时光的隧道中姗姗走来一个晶亮晶亮的日子,让我们轻轻向她招手: 新年,你好! 3、一月,天寒地冻,那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无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见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样调皮,一会儿落在屋檐下,一会落在树枝上,还不时飘在行人的脸上。

4、一月,又一个新年的临近,时光像雪花融化了一样悄悄流走,融化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但是有些东西是无法离去的,那就是快乐。

因为,有你们与我同在。

再见了,漫天纷飞的雪花! 5、一月,万里雪飘。

望着浓浓的夜色,我仿佛听见远处正响起雄浑的新年钟声。若隐若无,忽近忽远。

那或许是中华世纪坛的钟声,或许是秦淮河畔的钟声,或许是姑苏城外的钟声,或许就是不远处弘法寺的钟声……此时此刻,那里应该是人山人海,笑语满天,欢乐的人们正在迎接新年的到来。如果没有那些年的狂妄,如果没有那一时的迷茫,我也不会变得如现在这般喜欢远离喧嚣、独自静处,也会位列其中,与人共舞…… 基本信息:1月是一年的第一月。

1月是阳历年中的第一个月,是大月,共有31天。在北半球,1月是冬季的第三个月。

本月的节气:小寒、大寒 英文中的1月(January)来源于古罗马的守护神双面神杰纳斯(Janus)。他有两副面孔,前面一副注视未来,脑后一副回顾过去。

农历一月 别称:我国农历一月别称有:孟春、正月、端月、元月、新正、开岁、嘉月、瑞月、陬月、孟陬、柳月、初月等,各别称来源及涵义如下: 孟春 根据《国语辞典》:孔颖达正义:“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若兄弟三人,则称孟、仲、季。

显然,“孟春”称呼将新岁首月看做春季之始。据《吕氏春秋通诠》所载,孟春即是春季的首月,春季三月,第一月为孟春,第二月为仲春,第三月为季春。

正月 “正阳之月”。原指我国古历( 夏历、殷历、周历)一年的第一个月,即通常意义上的岁首。

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殷历以建丑之月为正月,周历以建子之月为正月。自汉武帝以来仅指夏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2 关于1月到12月的诗句
1-12月的诗词: 正月晴和风气新,纷纷已有醉游人。

(唐·白居易《早春持斋,答皇甫十见赠》)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唐·韩愈《春雪》)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唐·李白《塞下曲》)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唐·白居易《长恨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不知十月江寒上,陡觉三更布被轻。(清·查慎行《寒夜次潘岷原韵》)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唐·白居易《冬至宿杨梅馆》)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汉·无名氏《别诗》) 一年有十二个月,一年也分四个季度,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是指地球一年的四个季节,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行所产生的结果。 四季的由来:我们的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的同时,也在绕自身的地轴自转,不过地轴并不垂直于公转轨道面,而是有一个23度27角分的倾角。

正是因为这个倾角的存在,才会使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春季:春季,是指我国农历从立春到立夏这一段时间,即农历一、二、三月,包括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6个节气,其气候特点为温暖潮湿。

夏季:夏季,是指从立夏至立秋的这一段时间,即农历四、五、六月,包括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气。夏季的气候特点即炎热,是一个酷暑蒸人的季节。

秋季:秋季,是指从立秋到立冬这一段时间,即农历七、八、九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秋季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干燥,人们常以“秋高气爽”、“风高物燥”来形容它。

冬季:冬季,始于农历的立冬,止于次年的立春,,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六个节气,即农历的10、11、12月。冬季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寒冷。

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天寒地冷、万物凋零,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 1-12月在西方来讲是有星座的学说。

水瓶座:1月21日 - 2月19日 双鱼座:2月20日 - 3月20日 白羊座:3月21日 - 4月20日 金牛座:4月21日 - 5月21日 双子座:5月22日 - 6月21日 巨蟹座:6月22日 - 7月22日 狮子座:7月23日 - 8月23日 处女座:8月24日 - 9月23日 天秤座:9月24日 - 10月23日 天蝎座:10月24日 - 11月22日 射手座:11月23日 - 12月21日 魔羯座:12月22日 - 1月20日

一年有十二个月,一年也分四个季度,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是指地球一年的四个季节,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行所产生的结果。

四季的由来:我们的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的同时,也在绕自身的地轴自转,不过地轴并不垂直于公转轨道面,而是有一个23度27角分的倾角。正是因为这个倾角的存在,才会使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春季:春季,是指我国农历从立春到立夏这一段时间,即农历一、二、三月,包括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6个节气,其气候特点为温暖潮湿。

夏季:夏季,是指从立夏至立秋的这一段时间,即农历四、五、六月,包括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气。夏季的气候特点即炎热,是一个酷暑蒸人的季节。

秋季:秋季,是指从立秋到立冬这一段时间,即农历七、八、九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秋季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干燥,人们常以“秋高气爽”、“风高物燥”来形容它。

冬季:冬季,始于农历的立冬,止于次年的立春,,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六个节气,即农历的10、11、12月。冬季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寒冷。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天寒地冷、万物凋零,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

1-12月在西方来讲是有星座的学说。
4 从一月到十二月的诗句
一月一回同拜表,莫辞侵早过中桥---白居易《拜表早出,赠皇甫宾客》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杜甫《春水生二绝》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岑参《喜韩樽相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七月六日苦炎热,对食暂餐还不能---杜甫《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八月湖太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白居易《早冬》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白居易《冬至宿杨梅馆》 寒楚十二月,苍鹰八九毛---高适《见薛大臂鹰作》。
5 描写含有月份的诗
一月一回同拜表,莫辞侵早过中桥。---白居易《拜表早出,赠皇甫宾客》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杜甫《春水生二绝》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岑参《喜韩樽相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七月六日苦炎热,对食暂餐还不能。---杜甫《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白居易《早冬》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白居易《冬至宿杨梅馆》

寒楚十二月,苍鹰八九毛。---高适《见薛大臂鹰作》
6 描写月的诗词,名句
绘月类(带“月”字的诗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把酒问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李白《子夜吴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宋·岳飞《池州翠微亭》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唐·王维《酬张少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唐·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行人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唐·白居易《琵琶行》

溪云初起月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7 描写月的诗
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子夜吴歌(三)秋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潜《归田园居》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缪氏子《赋新月》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戴叔伦《兰溪棹歌》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司空曙《江村即事》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 建《十五夜望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月夜》 刘方平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张九龄)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霜月》 (李商隐)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苏轼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咏月辞赋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秋夜月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 敛著眉儿长叹。

惹起旧愁无限。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宋 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

槁秸申酬,轮 嗣布。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
8 有关于月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1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13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1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17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18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19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20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2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2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2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风飘荷叶月亮,多么美丽迷人的字眼!古今中外,人们无不爱月、赏月、咏月。中国诗歌史上究竟有多少咏月诗作,如同“明月几时有”一般令人难以作答。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便是自古咏月诗人多,咏月诗更多。“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诗经·齐风·鸡鸣》),“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均见《诗经·陈风·月出》),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咏月诗句。

从咏月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月亮有不少的别名、代称。最常见的有——月子:“月子纤纤云里见,吴江不尽莫湖来”(宋·汪元量:《湖州歌》);月牙:“别家六见月牙新,万里风霜老病身”(金·张澄:《和林秋日感怀寄张丈御史》) ;月魄:“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唐·高适:《塞下曲》);月轮:“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唐·王昌龄:《春宫怨》);月桂:“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南朝·陈·张正见:《薄帷鉴明月》);桂魄:“不知桂魄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宋·欧阳修:《中秋不见月问客》),等等。

咏月诗,大都着意描绘月亮的形状。在诗人们的笔下,新月是弯弯的,其形如玉钩:“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唐·赵嘏:《新月》),“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唐·崔道融:《秋霁》);其状如弯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其样像女子的眉毛:“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而满月则是圆圆的,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以“白玉盘”、“瑶台镜”状写月圆之形,且突出了月光的皎洁;苏轼的“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中秋月》),也是用玉盘比喻月亮,描绘颇为形象具体。

月亮皎洁明亮,这在咏月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杂诗》),著一 “素”字,直写月之皎洁明亮。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李白的诗句“明月照我影送我至郯溪”(《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月夜与客饮杏花下》),都是以“明”字明言月之皎洁明亮。咏月诗中也有不少是借助于比喻、映衬手法描绘月之皎洁明亮的。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夜月似秋霜”(《玄圃纳凉》),唐代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益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些都是以白雪比喻月亮的皎洁。赵嘏的“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江楼感怀》),这是以清澈的江水与皎洁的月光相互映衬,突出月明。

北朝诗人庾信的“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舟中望月》),这是以雪的洁白、沙的反光映衬月光的皎洁明亮。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村夜》),以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白如雪来衬托月光的皎洁明亮,别有一番韵致。

一年四季,季季有月。而在诗人们的笔下,不同季节的月则分别与不同的物象连在一起。

春月,往往与梨花等物象、与青春的气息连在一起:“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唐·无名氏:《杂诗》);“日暮归来春困重,秋千闲在月明中”(元·贡性之:《暮春》)。夏月,常常与荷花等物象、与纳凉相联系:“四顾山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3819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30
下一篇2023-09-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