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太溺爱我的孩子怎么办?

我的母亲太溺爱我的孩子怎么办?,第1张

隔代就会特别的溺爱,这是很正常的事,只要处理好了就没事了。首先,你对待你的母亲要小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能发脾气,多给她讲道理,再一点,对孩子也要多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你说的是对的,最后,告诉你一点,如上两点都不能行的话,你可以在你的母亲在时相对的让着孩子一点。总之,你要站在你母亲的立场上考虑一下她的感受,那你处理问题时就会冷静多了。希望你们母女俩能尽快的处理好在对待孩子时的分歧。

现在人们都想要自己的宝宝健健康康的,相比以前大多的家庭都是只有一个或是两个孩子,因此对孩子也是越加的宠溺。现在大多的家长都是上班工作,孩子留给爷爷奶奶,造成孩子养成了娇生惯养的毛病,有着很多的不好习惯。那么太过溺爱孩子怎么办?

太过溺爱孩子怎么办

太过溺爱孩子的话,对还是有着很多的害处,其实并不是爱孩子的表现。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采取措施了,不要给他不一样的待遇,要与人平等,不要以他为中心,以免让他觉得自己是中心,容易骄傲。有的时候应该给孩子自己空间。对于孩子的要求不能轻易满足,给他制造一些障碍,让他学会珍惜学会吃苦。不要什么都替孩子做主,能自己做的就让他自己去完成,穿衣穿鞋变得更勤劳更独立。也不要过于袒护孩子。

太过溺爱有哪些害处

溺爱使孩子内心无爱,在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大脑里边装着一些混乱的价值观念。所有的孩子都将必须走向社会,如果一个孩子在溺爱的环境下长大,他就接受不到那种正确价值观的熏陶,甚至他的思维就停滞在那种感觉里。溺爱使孩子能力低下,使孩子厌恶学习等等,所以是需要及时的制止这种行为的。

孩子是大人的宝贝,所以很多时候都无法不溺爱,造成孩子没有受到正确的教育。太过溺爱孩子怎么办?发现不对就有及时的停止,之后要慢慢的引导孩子,让孩子在正确的教育方式下成长,这样孩子长大了才会有责任感,好好的学习,养成好的习惯。

做一点点事情。像主题这位妈妈一样宠孩子的人还有很多。其实太溺爱孩子并不是在帮助孩子的成长而是很多方面让孩子不能够更好的成长去适应未来的生活。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父母溺爱孩子表面上看,溺爱还有点儿伟大的感觉,因为父母是在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求。

但实际上,溺爱源于父母的自恋。父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他们在无限制地给予孩子时,其实是在无限制地给予自己。

用武志红老师的话来说,那就是:“宠爱自己,是溺爱的心理真相,父母溺爱孩子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在满足自己和宠爱自己,这也是父母溺爱孩子的心理真相。

在农村老家,我的一个堂嫂就是这样,她对孩子特别溺爱,其实就是宠爱童年受苦的自己。

她有一个女儿,但这个女儿很少帮她干家务,她也不会做家务。因为堂嫂不让她干活儿,也不让她学。

堂嫂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还重男轻女,她中学没读完就出来打工赚钱,受了很多苦,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像她那样受苦,自然不让她做农活儿。但她对孩子的学习很重视,其实也是在满足她当年想读书没得读的愿望。

每个人的内心都藏着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的父母”,是我们把现实父母和理想父母的内化。当我们做父母时,这个“内在的父母”就是自己;另一个是“内在的小孩”,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验的记忆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内化。

如果我们的童年过得不好,对父母有埋怨,那么长大后,自己作了父母,就会用理想父母的方式来宠爱童年受伤的自己。

可见,有些父母溺爱孩子,其实就是在宠爱自己,也可以说是在心理补偿。

我们都知道父母溺爱孩子,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溺爱是一种懒惰和不负责任的做法。更重要的是,溺爱还是一个温柔的陷阱。

因为父母的溺爱,会让孩子失去成长的机会。

就像我的堂嫂,她不让孩子做家务,导致现在女儿读了高中,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没办法,堂嫂只能在县城租房陪读。

不想让孩子受苦受累,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分庇护孩子,剥夺他们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其实也让孩子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这个看似“为你好”的温柔陷阱,掉进去的孩子要付出更多代价才能走出来。

人,需要长大,也必须长大,否则很难适应社会,更无法生存。

如果父母一直把孩子当作婴儿来呵护,不让他长大,那就会把孩子养成巨婴。

溺爱,不仅是一个温柔的陷阱,还是父母控制孩子的手段,而且是以爱的名义。

堂嫂溺爱女儿,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成绩必须好。

在她看来,我这么辛苦干活儿,为的是你;我不让你做家务,为的也是你;我租房陪读,更是为了你,如果这样你还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我?换句话说,她要让女儿明白,妈妈对自己这么好,自己不能让妈妈不开心!

幸运的是,堂嫂女儿成绩很好。但是这样的“控制”迟早会失灵,因为孩子总会有无法满足妈妈要求的时候。

堂嫂一定会要求女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读大学,包括读什么类型的大学,以及什么专业,等等,因为那是她爱孩子的方式。只是这样的爱,是她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让孩子为她而活而已。

可见,这种以爱的名义来溺爱孩子的做法,其实就是在控制孩子,让孩子失去自我探索的机会。

现在,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子女,因而,家长加倍地疼爱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不吝惜金钱,有求必应,一切孩子说了算。

有一天,一位爷爷去学校去接孙女。孙女出来了,看见爷爷来了就非常高兴。爷爷就把孙女的书包拿下来,放到自己的手里,然后撑开雨伞走了。爷爷心想:孙女最爱吃冰淇淋了。于是,爷爷就带着孙女来到了超市 买了冰淇淋,接着就回家去了。在回家的路上,爷爷大汗直冒,他一手拿着书包,一手撑着雨伞,而孙女却不是这样,她在雨伞下一边吃着冰淇淋,一边唱着歌儿。

这时,我的心不惊一颤,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只会考虑自己,不会为别人着想,一点儿都不懂得尊敬长辈,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的依赖性。

我想: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做自己的事,不能让他变成娇生惯养的“小王子”或“小公主”。

现在,很多家长都惯孩子,凡事都依着他,要什么,买什么,过分宠爱子女。而我要说溺爱子女不等于爱子女,其实,溺爱子女=害子女。

“爸爸、妈妈,别这样溺爱我。”顺着声音,咱们把镜头转向小树一家吧!

这是阳光明媚的一天,天上飘着几片棉花糖似的云朵,怪可爱的。在这蔚蓝色的天空下,绿油油的草地上,就有这样一家——小树之家。

原来,小树从小就被父母的爱包围着,所以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由于父母的溺爱,小树经不起任何风雨,体质等各方面素质都很差。突然,洁白的云朵上多了不少乌云,看来要下大雨了,“孩子,快到爸爸、妈妈怀里来,别冷着。”树爸爸关切地说。小树本想自己去迎接这场挑战,可树爸爸硬是把拉进了自己的怀里。雨小了,小树好不容易从爸爸怀里挣脱,可小树因为没有适应能力,被那蒙蒙细雨给淋病了。可从这以后父母就更加溺爱小树了,小树每天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就好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

………

若干年后,小树长大了,但在一次雷雨交加的天气中,不幸夭折了。

听了这个故事大家有何感想?家长们,您们觉得爱是不是要改变方式了呀?记得我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里面说:一名12岁的女孩,做任何事情父母都不放心,生怕她伤着。一次,她要去参加同学的生日午宴,母亲却提出要陪同女儿去,女儿说:没有事的,再说我们有很多伴,加上都是同学。但母亲却执意地跟着女儿去了,并造成了一个很尴尬地场面。

我认为,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的父母来说,过份的爱和过多的保护将会使孩子失去适应社会的能力。应该让我们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去成长

我听别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妈妈十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百般娇惯。当孩子偷来一件衣服时,她笑着说,多好看。”就这样孩子一次次偷东西,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听完这个故事,我想:如果孩子第一次偷东西,妈妈就教育他这是不好的行为,那他就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爱孩子不是一味地娇纵孩子,应该和他讲道理,教育他怎样做人。如果什么事都顺着孩子,就会使孩子形成任性的性格,凡事以我为中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理解别人。容易做出极端的行为。

另外家长们应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碗,扫地等,这样会培养孩子热爱劳动,也让孩子在劳动中得到锻炼。在我们同学中就有不会叠被子,不会系鞋带,不会装书包等,他们凡事都依赖家长,一旦离开家长,就像断翅的小鸟。难以飞翔。

家长们,你们一味溺爱子女,只会害了他们,你们的溺爱会毁了他们的一生,别让孩子成为你们溺爱的牺牲品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2953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4
下一篇2023-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