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前五大星球大小排名

宇宙中前五大星球大小排名,第1张

质量:木星 土星 海王星 天王星 地球

体积: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地球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行星系质量的9987%都集中在太阳。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运行(公转)。太阳只是一颗非常普通的恒星,在广袤浩瀚的繁星世界里,太阳的亮度、大小和物质密度都处于中等水平。只是因为它离地球较近,所以看上去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体。其它恒星离我们都非常遥远,即使是最近的恒星,也比太阳远27万倍,看上去只是一个闪烁的光点。

1、椭圆星系

哈勃星系分类法根据椭圆星系椭率的估计进行分类,从E0,接近圆形的,到E7,非常瘦长的。这些星系,不论视线的角度是如何,都有着椭圆形的外观。她们看似没有任何的结构,而且相对来说星际物质的成分也很少。通常这些星系会有少量的疏散星团和少量新形成的恒星,取而代之的是老年的,与以各种不同方向环绕星系的中心,已经成熟的恒星为主。她们的一些性质类似小了许多的球状星团。

2、螺旋星系

在螺旋星系,螺旋臂的形状近似对数螺线,在理论上显示这是大量恒星一致转动造成的一种干扰模式。像恒星一样,螺旋臂也绕着中心旋转,但是旋转的角速度并不是常数,这意味着恒星会穿越过螺旋臂,螺旋臂则是高密度区或是密度波。当恒星进入螺旋臂,他们会减速,因而创造出更高的密度;这就类似波将在高速公路上的车速延缓一样。

3、旋涡星系

(Spiral Galaxy, S-type Galaxy)具有旋涡结构的河外星系称为旋涡星系,在哈勃的星系分类中用S代表.螺旋星系的螺旋形状,最早是在1845年观测猎犬座星系M51时发现的.螺旋星系的中心区域为透镜状,周围围绕着扁平的圆盘.从隆起的核球两端延伸出若干条螺线状旋臂,叠加在星系盘上.螺旋星系可分为正常漩涡星系和棒旋星系两种。

4、棒旋星系

(Barred Sprial Galaxy, SB-type Galaxy)棒旋星系是中心呈长棒形状的螺旋形星系,一般的螺旋形星系的中心是有圆核的,而棒旋形星系的中心是棒形状,棒的两边有旋形的臂向外伸展。

5、矮星系

尽管椭圆星系和螺旋星系是很明显与突出的,宇宙中大部分的星系都是矮星系,这些微小的星系都不到银河系百分之一的大小,只拥有数十亿颗的恒星。许多矮星系可能都会环绕着单独的大星系运转,我们的银河至少就有一打这样的矮星系。矮星系依样可以分成椭圆、螺旋和不规则。因为矮椭圆星系外观上与大的椭圆星系有一点相似,因此她们经常被称为矮球状星系来取代。

6、活跃星系

有部分我们观察到的星系被分类为活跃星系,也就是说,来自星系的总能量除了恒星、尘埃和星际介质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来源。像这样的活跃星系核的标准模型,根据能量的分布,认为是物质掉落入位在核心区域的超重质量黑洞造成的。

7、不规则星系

不规则星系(Irregular Galaxy, Irr-type Galaxy) 外形不规则,没有明显的核和旋臂,没有盘状对称结构或者看不出有旋转对称性的星系,用字母Irr表示。在全天最亮星系中,不规则星系只占5%。 按星系分类法,不规则星系分为Irr I型和Irr II型两类。

扩展资料:

星系大小差异很大。椭圆星系直径在3300光年到49万光年之间;漩涡星系直径在16万光年到16万光年之间;不规则星系直径大约在6500光年到29万光年之间!

星系的质量一般在太阳质量的100万到1万亿倍之间!(注释:兆这个单位是中国古代说法,现在一般认为是1乘以10的六次方,容易引起歧义)

星系内部的恒星在运动,而星系本身也在自转,整个星系也在空间运动。传统上,天文学家认为星系的自转,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的比率是相同的。但是根据一个星系分类的分布式参与项目Galaxyzoo的观察结果,逆时针旋转的星系更多一些!

星系具有红移现象,说明这些星系在空间视线方向上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这也是大爆炸理论的一个有力证据。

星系在大尺度的分布上是接近均匀的;但是小尺度上来看则很不均匀。例如大麦哲伦星系和小麦哲伦星系组成双重星系,它们又和银河系组成三重星系!

星系源自于希腊语的γαλαξίας (galaxias)。广义上星系指无数的恒星系(包括恒星的自体)、尘埃(如星云等)组成的运行系统。参考银河系,它是一个包含恒星、气体的星际物质、宇宙尘和暗物质,并且受到重力束缚的大星系。

典型的星系,从只有数千万颗恒星的矮星系到上兆颗恒星的椭圆星系都有,全都环绕着质量中心运转。除了单独的恒星和稀薄的星际物质之外,大部分的星系都有数量庞大的多星系统、星团以及各种不同的星云。

参考资料:

-星系

著者:余生

宇宙神奇而又充满了诱惑,特别是外星文明是否存在,这样的谜题更令人着迷,人类也一直没有停止 探索 地球以外生命的脚步。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1颗进入行星轨道的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它的构造并不复杂,只是一个直径半米左右,差不多和一个成年人体重一样的小球,在空中也仅仅只待了92天而已,前苏联为了赶在美国之前发射成功,在设计方面做了大幅度的简化,它的发射成功开启了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太空竞赛序幕,从那以后世界各国也都在发展空间技术,积极加紧 探索 宇宙的步伐,直到今天人类一共发射了多少个太空探测器恐怕已经很难计数了,这些探测器的任务不同、 探索 方式不同、最终的命运也会有所不同,命运最好的探测器是取样探测器和载人航天器,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上个年代至70年代的美国阿波罗号了,6次成功的载越意味着6个返回舱返回了地球。

图解:斯普特尼克1号

前苏联在70年代也完成了三次无人“月球取样返回”,分别是月球16号、月球20号和月球24号,探测器的一部分最终成功返回了地球,这些探测器的命运也算是比较完美了,可以享受英雄一般的待遇,安静地躺在博物馆中,迎接对它们进行膜拜的人群。

图解:月球16号

还有一个比较传奇的探测器,日本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它的探测任务是一颗名为“糸川(小行星25143)”的小行星,负责在其中取样并返回地球,但是在返航的途中它的空中姿态控制器一共三个坏了两个,然后化学引擎也出现了燃料泄漏,姿态控制器对探测器来说如同生命一般重要,探测器的姿势不对,太阳能光板就不能得到光照无法供电,天线也无法对准地球发射信号,所以“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还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了联系,7周后地面控制中心偶然收到了“隼鸟号”非常微弱的消息,很有可能是它在太空旋转的时候偶然朝向地球才发出的信号,仅仅只有20秒,日本的工程师正是抓住这宝贵的黄金20秒,对“隼鸟号”发出了一系列指令,并让它起死回生了,错过了最初的轨道,让“隼鸟号”探测器只得延期三年才返回,虽然多灾多难,但百折不挠的“隼鸟号”也得到了“不死鸟”的称号,“隼鸟号”最终回到了大气层,在大气层烧毁的时候还发出了一道耀眼的光亮,虽然它回来的时候已经不够完整了,但好歹也算回了家,并成功地将密封舱中的小行星样本带回了地球。

图解:“隼鸟号”

能够返回地球的探测器,毕竟也只是少数,大多数探测器都没有回头路可以走,它们往往在完成任务耗尽自己最后一丝力气之后,永远停留在它们结束工作的地方,也有一部分探测器会撞向附近的某个天体,为宇宙增加了点点光亮,还有一些探测器,它们命运比较孤独,完成任务后,燃料耗尽与地面失去联系,但是它们会靠着惯性继续飞行,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和氢气球一样,人类再也无法控制它们了,它们很有可能最终会飞出太阳系,向未知的宇宙深处飞去。

你可能以为这样的探测器当与地球失去联系之后,它们就与人类文明完全无关了,可是科学家却不这么想,它们把这些永远失去联系的探测器当做了太空漂流瓶,把人类的信息和问候放在了这个漂流瓶之中,即便是未来的某一天,一个外星人外出散步,漫不经心地捡到了这个漂流瓶,也许聪明的外星人就能够读懂上面的信息,知晓了人类的存在,然后带着友好和善意来到地球,与爱好和平的人类建立联系,共同创造宇宙文明的繁荣。

最早的两个来自于上个世纪70年代,它们分别是“先驱者10号”和“先驱者11号”,先驱者10号发射于1972年,它是第1个穿越木星与火星之间小行星带的探测器,负责观测木星。先驱者11号第2年发射,它的主要任务是观测土星和它那美丽而又壮观的土星环,这对探测器跟双胞胎似的,不仅长得像,探测目标也都是太阳系内的巨型星,而且还都带着一块镀金的铝板,这与它们的最终任务相关,那就是以人类使者的角色飞出太阳系,奔向那茫茫的星际空间。

由于先驱者号总共才只有258千克,科学家被要求不允许带太重的设备,不然火箭的发射成本会大大的增加,因此把一个图书馆放到太空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科学家选择了密度比较小的铝,做成了一张A4纸那么大小的金属板,由于金是稳定性最好的金属材料之一,所以科学家又在铝的表面镀上了一层金,这样的金属板子至少可以保存几百万年,几百万年以后,可能地球早已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了,可是这块金属板这依然还是它原来的样子。

我们要给外星人带点什么信息好呢?

如果您对这个难度有所怀疑,可以想象一下,第1次去素未蒙面的老丈人家,思前想后不知道送什么好的那种感觉吧,我们与外星文明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语言、形态、思维可能不在一个层次,数学、化学、天文也可能会以不同的体系出现,虽然我们与外星文明的差异是全方面的,但既然我们都处于同一个宇宙,那么在这个相同的宇宙空间中就总会有一些共同点,比如1+1=2,永远不可能等于100,比如黑洞合并的时候总会受到引力波的信号,比如在大尺度下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只要有共同点那么我们就能够利用某些物质的共同属性来进行交流。

先驱者携带的金属板没有使用任何文字,全部使用图画来进行描述,可以分为4个部分:

左上角有一个类似眼镜的图案,它表示的不是眼睛,而是氢原子内自旋的跃迁,氢元素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元素,在氢原子内,电子由自旋向上到自旋向下,可以指明一个长度21厘米和一个时间长度,频率是1420兆赫兹,这样就能够得到一个基本的长度基数和时间基数,这个眼镜图案就好比地图上右下角的比例尺,整个就可以根据这把比例尺来进行计算了,怎样进行计算呢?

在金属板的右方有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稍微有点少儿不宜,因为两个人的衣服简直不能用简陋来形容了,因为根本没有穿衣服,女性的画像旁边有一个二进制表示的“8”,根据比例尺21厘米,然后再乘以8,表示女性的身高是168厘米,男人和女人背后还有一个图案是先驱者探测器的外形轮廓,当与人类放在一起时,通过人类与探测器大小的对比,外星人看到探测器时就大致能够判断出来人们的身高。

金属板底部代表的是太阳系,由一颗太阳和若干行星组成,只不过那个时候公认的太阳系还是有九大行星。

如果外星文明真的收到了这块金属板,它们应该怎样寻找我们呢?

金属板的左侧绘有一个放射性的符号,一共有15条线,其中14条线段上标有数字,它们表示的是银河系内14颗脉冲星的脉冲信号周期,由于脉冲星的信号周期会随着时间而变化,所以外星人可以根据当时的脉冲型周期计算出这个探测器的发射时间。此外,14条线段还有着不同的长度,它们表示这些脉冲星相对于太阳的距离,外星人可以根据此计算出太阳系的位置。刚才说到一共15条线,其中14条线是标记脉冲星的,还有1条线是用来标记太阳系和银河系中心距离的,它的上面没有数字,这是因为银河系的中心是一个巨大的黑洞,不像脉冲星信号那样会发出周期性的信号。

总之,金属板巧妙而又详细地描述了地球的位置,人类的相貌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先驱者10号和11号上分别有一块这样的金属板,目前两个探测器都因为燃料耗尽与我们失去了联系,它们目前正孤独地飞在太阳系的边缘,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先驱者10号大概会在200万年以后到达“金牛座”,先驱者11号将会400万年后达到“天鹰座”,希望那里的外星人能够收到这份来自人类的问候吧。

在先驱者号金属板设计成功以后,1977年美国又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2号两个探测器

这次美国国家航天局决定再为外星人送上一份大礼,相比于先驱者号的礼物,这次的礼物可谓是大大的升级了,NASA和美国政府精心策划了这次礼物,这是一张由镀金铜板制造的唱片,还有一根用钻石制成的唱针,方便外星人了解怎样读取磁盘的内容,它的保存时间更久,理论上可以保存10亿年。

唱片的封面向外星人讲述唱片的使用方法,左上角表示唱帧与唱片的正确位置,播放速度是每转36秒,一面能够播放一个小时,右半部分则是唱片影像部分的使用方法,左下角的信息和先驱者号镀金铝板中曾经出现的信息一样,通过14颗脉冲星的位置帮助外星人找到我们的位置, 唱片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以下信息:

首先是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的问候,接着是地球上55种不同的语言,其中还包括我们国家的“普通话、粤语、上海话和闽南语”,其中普通话的问候是——“各位都好吧,我们都很想念你们有空请到这里来玩。”

除了声音以外,唱片中还有115张,这些都是通过精挑细选的,有太阳系各大行星的图像,有地球的自然风光,有各种数学和化学的公式等,它们展现了人类文明在地球上的美好生活。

此外唱片的封套上还有一块高纯度的“U238”,它的半衰期约为447亿年,收到唱片的外星人可以根据这个来计算出探测器的发射时间。

旅行者金唱片与先驱者号金属板一样也有两个,它们分别放置于旅行者1号和2号之中,1977年它们随着旅行者号一起离开地球,现在依然与地面保持的联系,可是它们已经日渐疲劳能量越来越少了,恐怕坚持不了多久就只能靠着惯性向一个方向飞奔,沉默地走入漆黑的夜空了。大约4万年后,旅行者1号就有可能会接近“小熊座”的一颗恒星,如果那里的外星人没有发现它们或者那里没有外星人,它们很有可能会继续不停地、孤独地飞行着。

第5个发送给外星人的礼物是2006年发射的新视野号探测器

新视野号探测器的主要目标是探测冥王星以及柯伊伯带上的其他天体,新视野号所携带的东西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什么送给外星人的礼物,而是更加有纪念意义,这些礼物主要包括冥王星的发现者,“克莱德·汤博”的骨灰,两面美国国旗,一张1991年发行的邮票,两枚硬币,一张刻有45万网友签名的光盘,以及另外一张光盘刻有新视野号所有项目成员的照片,还有太空船1号的一块小切片。

89年前,“克莱德·汤博”发现了位于数10亿公里外的神秘天体“冥王星”,如今克莱德·汤博的骨灰也抵达了冥王星了,似乎一切都很圆满,冥王星的发现者终于抵达了冥王星,虽然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方式,我们一般人的骨灰在火化的时候,所有的有机物都会被高温分解仅仅剩下一些无机物,主要成分是以磷、钙、氧、碳为主,如果不放在骨灰盒里妥善保存的话,它们未来将会变成泥土的一部分,甚至还很有可能成为植物的肥料。克莱德·汤博的骨灰就完全不一样了,他的骨灰将很有可能永久地保留下去,克莱德·汤博的骨灰还有可能会创造一项记录,那就是第1个飞出太阳系的人类,尽管只是他的骨灰,但至少曾经是他身体的一部分。

“新视野号”上面还带了两枚硬币,虽然总共加起来只有50分钱,但是它所乘坐的这是一辆“超级快车”,新视野号发射创造了人类卫星发射速度的最高记录,这次发射直接将它送入了地球太阳逃逸轨道,9个小时就掠过月球了,13个月后又掠过了木星,而它的前辈“卡西尼号”用了3年时间才达到了木星,目前“新视野号”还在柯伊伯带上进行探测任务,未来它飞向哪里我们还不得而知。

无论是“旅行者”金唱片还是“先驱者号”金属板又或是“新视野号”,未来它们只有遇见了宇宙中其他的先进文明,其中的信息才有可能会被理解,也许有一天外星文明发现了它们、发现了爱好和平的地球人,我们可以和它们联合在一起共同组建一个新的星际文明。

也许若干年后,当我们能够实现星际旅行时,我们会再次寻找它们(旅行者、先驱者号、新视野号),把它们陈列在外星文明的博物馆里。根据恒星演化理论,50亿年后太阳将会膨胀,地球也就被恒星吞噬了,而那个时候从地球发出的旅行者、先驱者号和新视野号很有可能依然在宇宙中游荡,或者陈列在外星文明的博物馆中,只是它们的家园已经不在了。

科学的 探索 之路没有尽头,挑战科学极限的攀登也不会止步,希望人类的文明会永生不灭,也希望这些礼物能够再次寻找到新的家园。

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原因就是病毒,与着凉没有关系

意识、精神、灵魂的本质

时间的本质始终是科学界最大的谜团

#谣零零计划##科学燃计划##2020生机大会#

有关太空的知识:

太空环境与地球环境大不相同,那里没有空气,没有重力,充满危险的太空辐射。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间,大气层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物理学家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外大气层。太空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将大气分为对流层(海平面至9千米)、平流层(9-45千米)、中间层(45-80千米)、热成层(80-400千米)和外大气层(400千米以上)。地球上空的大气约有3/4在对流层,97%在平流层以下,平流层的外缘是航空器依靠空气支持而飞行的最高限度。

太空站又称为“空间站”、“轨道站”或“航天站”,是可供多名宇航员巡航、长期工作和居住的载人航天器。在太空站运行期间,宇航员的替换和物资设备的补充可以由载人飞船或航天飞机运送,物资设备也可由无人航天器运送。

64年前,人类开启了太空时代,我们终于可以离开地球。我们可以把人造卫星送入太空,把无人探测器送到其他星球上,也可以让宇航员飞上太空,甚至还能让宇航员登上月球。

人类的太空 探索 能力还不限于此,太阳的引力没能束缚住人类。过去数十年来,美国宇航局(NASA)相继发射了5艘星际飞船,它们都在飞离太阳系。然而,这些星际飞船携带着地球的位置和人类的信息,一些人担心这会向宇宙暴露出地球,置人类于未知的危险之中。那么,NASA到底想干什么呢?

上个世纪60年代,天文学家通过计算发现,十几年后,太阳系中最大的四颗巨行星(木、土、天王与海王星)将会运行到特殊的轨道位置,出现百年一遇的罕见排列。在此期间,太空飞船只需很少的能量,借助四大巨行星的引力进行加速,就能相继造访它们。

为此,在1972年,NASA发射了试验飞船——先驱者10号,它承载着人类的期望飞向宇宙。这艘无人太空飞船犹如太阳系拓荒者,创向了当时的很多世界第一。

当时,先驱者10号是飞得最快、并且离地球最远的人造物体。它首次穿过了小行星带,飞向太阳系深处,先后探测了木星和土星,并且也率先飞出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范围。

虽然先驱者10号早已消耗完燃料,但由于它的速度足够快,超过了太阳系逃逸速度,它不会被太阳的引力所束缚住。目前,先驱者10号正以119公里/秒的速度朝着金牛座方向前进,距离地球190亿公里。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第三宇宙速度为167公里/秒,太空飞船只有达到这个速度才能脱离太阳系,这个速度是指从地球上发射的太空飞船所需的初速度(利用地球的公转速度)。而距离太阳越远,引力作用越弱,冲出太阳系所需的初速度也会越小,先驱者10号的速度始终大于它所在位置的太阳系逃逸速度。

在先驱者10号离开地球一年之后,先驱者11号也开启了星际之旅。先驱者11号也是先后探测了木星与土星,然后朝着盾牌座方向进发。目前,先驱者11号的飞行速度为112公里/秒,距离地球160亿公里。

先驱者10号和11号都携带着一块特制的镀金铝板,上面刻有人类的画像,以及地球相对于银河系中14颗脉冲星的位置,天文学家想要借此向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外星人发出问候。

经过前面两次的成功试验之后,到了1977年,NASA先后发射了旅行者2号和旅行者1号。这两架探测器携带着更加先进的科学设备,对四大巨行星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虽然旅行者1号比2号晚两周出发,但它的速度更快,追过旅行者2号,更早飞抵木星。之后,旅行者1号借由木星引力前往土星,在那里进行计划外的变轨,对神秘的土卫六进行观测,导致它无法继续后面的行星探测任务。

如今,旅行者1号早已超越先行离开地球的先驱者10号和11号,成为飞得最远的人造物体。旅行者1号最先飞出太阳风层顶,正面接触来自星际空间的物质。旅行者1号目前距离地球将近228亿公里,飞行速度为169公里/秒,飞行方向为蛇夫座。

后来,只有旅行者2号完成了四大巨行星的探测。时至今日,也只有旅行者2号拜访过天王星和海王星这两大冰巨行星。旅行者2号目前距离地球189亿公里,飞行速度为153公里/秒,飞行方向为孔雀座。

旅行者1号和2号都携带着一张镀金唱片,其中包含着更加丰富的地球和人类的信息,以期外星文明能够知道人类的存在,并与人类进行通信,甚至造访地球。

这是NASA迄今为止发射的最后一艘星际飞船,它于2006年离开地球。新视野号(又称新地平线号)的首要任务是造访曾经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它在2015年完成了这项任务。此后,新视野号深入柯伊伯带,对那里面的小行星进行观测。

考虑到此前四艘星际飞船有暴露地球和人类的风险,再加上成本问题,新视野号并没有携带与外星文明进行沟通的信息。目前,新视野号正以139公里/秒的速度朝着人马座方向进发,距离地球75亿公里。

对于此前泄露地球和人类信息的行为,一些人持批评的态度。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外星人是不是善意的,一旦外星文明有能力发现并且造访地球,他们的 科技 文明等级一定远超人类,如果他们想要入侵地球,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不过,这样的担忧也许是多余的。因为宇宙空间实在太过于浩瀚,以最快的旅行者1号为例,它要完全飞出太阳系将要耗时长达18万年,人类的5艘星际飞船几乎不可能会被外星文明发现。

这些星际飞船在宇宙中唯一可能会遇上的智慧文明就是人类。因为它们还要漫长的时间才会飞出太阳系,等到未来人类的宇航 科技 足够发达,那时完全有可能追上它们,并将它们带回地球。

1双鱼座

双鱼座的人内心很善良又拥有爱心,喜欢去帮助比自己弱的人,常常是好心人的标志。但是正因为他们如此的好心,因此会成为坏人的欺负的对象。可双鱼是属于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不会去伤害别人,实在是让人费解。心思敏感的双鱼,天生善良,容易相信人,因为自己就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所以非常容易被别人的眼泪打动,遇上有心计的人,几滴眼泪就能俘虏他们的心,喜欢幻想的双鱼座总是会把所有的人都想得非常善良,他们一直都觉得这个世界非常美好,就算是有一些坏人出现,也不过是偶尔的一两个人而已。他们会觉得自己这么善良,怎么可能会有坏人来伤害他们。所以他们就是属于被人卖了还不自知的那种。

2金牛座

金牛座的人是毫无疑问的天然呆,对人会激情没什么提防,他人对他们略微好一点,白羊座就能屁颠屁颠跟另一方走的种类,他们纯粹,把世间想的很幸福,也是个厚道人!正由于金牛座的人心眼儿少,且非常容易坚信他人常说,非常容易便会上当受骗,自身还不在乎的说说,还真的是傻傻的被别人骗!金牛座人对所有人没有防备的心。再再加上金牛座人又有点儿优柔寡断,过后不容易请人不便,因而非常非常容易变成恶人蒙骗的目标。金牛座的人一般自尊心强,好面子,她们有较强的爱慕虚荣,她们爱面子活受罪。因此骗人们只需把握住他的这一缺点就可以了,过后察觉自己被骗,还不许人说,由于这也是令人感受很丢人的事。

3巨蟹座

巨蟹的人与生俱来心地善良,心里非常的细致,非常容易敏感多疑,见到身边的人碰到困难自身都心急的不好,想尽办法的去想办法来协助她们,尽管说他们不求回报仅仅真心实意的对好朋友好,进而对好朋友没有什么提防心,但通常想法歪斜的人便会运用他们心地善良蒙骗他们,她们还不以为意。偏向虎山行偏向虎山行的典型性。他人一个不屑一顾的目光,巨蟹就能用着怒火冲上去,本来明白他的身上披上全身的刺也在所不辞不顾后果。这也是缺根筋或是多条筋啊,总而言之看上去挺傻帽的,还不能人说。最后最后就上当受骗了,无可奈何啊。她们没心眼儿,为人正直太老实巴交,最非常容易上当受骗。

星云的物质密度十分稀薄,主要成分是氢。根据理论推算,星云的密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就要在引力作用下收缩,体积变小,逐渐聚集成团。一般认为恒星就是星云在运动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收缩、聚集、演化而成的。恒星形成以后,又可以大量抛射物质到星际空间,成为星云的一部分原材料。所以,恒星与星云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恒星也有自己的生命史,它们从诞生、成长到衰老,最终走向死亡。它们大小不同,色彩各异,演化的历程也不尽相同。恒星与生命的联系不仅表现在它提供了光和热。实际上构成行星和生命物质的重原子就是在某些恒星生命结束时发生的爆发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当我们提到宇宙空间时,我们往往会想到那里是一无所有的、黑暗寂静的真空。其实,这不完全对。恒星之间广阔无垠的空间也许是寂静的,但远不是真正的“真空”,而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这些物质包括星际气体、尘埃和粒子流等,人们把它们叫做“星际物质”。 星际物质与天体的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观测证实,星际气体主要由氢和氦两种元素构成,这跟恒星的成分是一样的。其实,恒星就是由星际气体“凝结”而成的。星际尘埃是一些很小的固态物质,成分包括碳合物、氧化物等。星际物质在宇宙空间的分布并不均匀。在引力作用下,某些地方的气体和尘埃可能相互吸引而密集起来,形成云雾状。人们形象地把它们叫做“星云”。按照形态,银河系中的星云可以分为弥漫星云、行星状星云等几种。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一个普通星云的质量至少相当于上千个太阳,半径大约为10光年。星云常根据它们的位置或形状命名,例如:猎户座大星云,天琴座大星云 星云的种类 1发射星云 发射星云是受到附近炽热光量的恒星激发而发光的,这些恒星所发出的紫外线会电离星云内的氢气(HⅡ regions),令它们发光。在天空中有很多为人熟悉的发射星云,如M42猎户座大星云,其目视星等为4等,肉眼可见。它距离我们1600光年,而直径为30光年。利用小口径望远镜已能轻易观测得到气状的情况以及位于其中心部分的四合星(利用大口径望远镜可看到六颗),这四合星是在猎户座大星云中心形成的。 2反射星云 反射星云与呈红色的发射星云不同,反射星云是靠反射附近恒星的光线而发光的,呈蓝色。反射星云的光度较暗弱,较容易观测到的例子是围绕着金牛座M45七姊妹星团(昴星团)的反射星云,在透明度高及无月的晚上,利用望远镜便可看到整个星团是被淡蓝色的星云包裹着的。 3暗星云 明亮的弥漫星云之所以明亮,是因为有一颗或几颗亮恒星的照耀。如果气体尘埃星云附近没有亮星,则星云将是黑暗的,即为暗星云。暗星云由于它既不发光,也没有光供它反射,但是将吸收和散射来自它后面的光线,因此可以在恒星密集的银河中以及明亮的弥漫星云的衬托下发现。和亮星云没有本质差别。著名的几个暗星云如南天的煤袋星云和北天猎户座里的马头星云(B33)。马头星云更被业余的天文同好视为目视深空天体观测之终极。 4超新星遗迹 超新星遗迹也是一类与弥漫星云性质完全不同的星云,它们是超新星爆发后抛出的气体形成的。与行星状星云一样,这类星云的体积也在膨胀之中,最后也趋于消散。 最有名超新星遗迹是金星座中的蟹状星云。它是由一颗在1054年爆发的银河系内的超新星留下的遗迹。在这个星云中央已发现有一颗中子星,但因为中子星体积非常小,用光学望远镜不能看到。它是因为它有脉冲式的无线电波辐射而发现的,并在理论上确定为中子星。 5弥漫星云 弥漫星云正如它的名称一样,没有明显的边界,常常呈现为不规则的形状,犹如天空中的云彩,但是它们一般都得使用望远镜才能观测到,很多只有用天体照相机作长时间曝光才能显示出它们的美貌。它们的直径在几十光年左右,密度平均为每立方厘米10-100个原子(事实上这比实验室里得到的真空要低得多)。它们主要分布在银道面(HOTKEY)附近。比较著名的弥漫星云有猎户座大星云、马头星云等。弥漫星云是星际介质集中在一颗或几颗亮星周围而造成的亮星云,这些亮星都是形成不久的年青恒星。 6行星状星云 行星状星云呈圆形、扁圆形或环形,有些与大行星很相像,因而得名,但和行星没有任何联系。不是所有行星状星云都是呈圆面的,有些行星状星云的形状十分独特,如位于狐狸座的M27哑铃星云及英仙座中M76小哑铃星云等。

概论 云状天体 星球组成 河外星系 银河中 球状星团(globular cluster) 疏散星团(open cluster) 云气组成 星云(nebula) 1784年法国人梅西尔(Charles Messier) →梅西尔目录 1888年丹麦人戴尔(Dreyer) →NGC目录(7840个) 新近发现的星云星团星系 →IC目录(Index Catalogues) ◎星云(nebula) 银河系内太阳系外一切非恒星状的气体尘埃云。 按型态 弥漫星云 (diffuse or emission nebula) 按发光 性质 发现星云 (emission nebula) 行星状星云 (plaary nebula) 反射星云 (reflection nebula) 超新星剩余物质 (supernova remnant) 暗星云 (dark nebula|) 1按型态而分:  <i>弥漫星云(diffuse or emission nebula) 广阔稀薄而无定型的星云 Ex人马座三裂星云M20、猎户座大星云M42 <ii>行星状星云(plaary nebula) 小质量星球生命接近尾声时,大量气体向四面八方扩散,气体受到中 央星光的激发而发出光茫。 Ex天琴座M57 <iii>超新星剩余物质(supernova remnant) 大质量星球在超新星爆发时,向外抛出大量物质,并不断扩散。 Ex金牛座蟹状星云M1 2 按发光性质而分: <i>发射星云(emission nebula) 气体受星球放出的UV光照射,被激发而发出光芒。 反射星云(reflecting nebula) 星际物质散射附近星球的光。 Ex包围在金牛座昴宿星团M45附近的蓝白色星云 <iii>暗星云(dark nebula) 属于低温星际气团,由微尘和低温气体构成。由其微尘含量较多气体密度较大,其后方之星光被遮蔽。 Ex猎户座马头星云、蛇夫座S状暗星云 mynthuedu/~res9202/astrocamp/1998/1998camp/cloud/ 星云是怎样形成的

参考: 天之心

在天文书籍里的星云照片多是蓝色和红色的。但是﹐星云本身是不会发光的气体和微尘﹐何以我们会看见它们「发光」呢? 以下就三种星云发光的方式来做分类。 简单来说,可分为三类:发射星云、反射星云、暗黑星云。 暗黑星云 这是一种真的不会发光的星云。暗黑星云其实是星际尘埃(Interstellar dust) ,组成大多为浓密低温(10~30K)的分子云﹐它们与其他星云的分别﹐是它们的成份主要为尘埃。这些尘埃的吸光能力很强﹐它们把星光吸收﹐而且不会像星际气体(Interstellar gas)般把星光再释放出来。 著名的几个暗黑星云如南天的煤袋星云和北天猎户座里的马头星云(B33),及巨蛇座鹰状星云 发射星云(Emission Nebula) 发射星云是受到附近炽热光量的恒星激发而发光的,由于在星云附近的恒星温度极高﹐或因有恒星处于星云内﹐与星云中的气体距离极近﹐这些恒星所发出的能量(紫外线)会电离星云内的氢气(Hii regions)(详细原理请按此),被电离的粒子透过放射红光来释放过多的能量,而星云也就放出红光,形成红色星云。在天空中有很多为人熟悉的发射星云,如人马座的礁湖星云Lagoon Nebula

M8以及M42猎户座大星云 反射星云(Reflection Nebula) (哈伯望远镜拍摄猎户座反射星云-NGC 1999 ) 反射星云与呈红色的发射星云不同,反射星云是靠反射附近恒星的光线而发光的。有些星云在恒星附近﹐星云中的气体将星光散射﹐由于蓝光的散射率较高﹐我们看到的光主要就是蓝色,于是星云就呈现蓝色了。这些透过散射星光而「发光」的星云原理虽是散射﹐但一般都称为反射星云。如南冕座的Corona Australis Nebula

NGC 6726,以及金牛座M45七姊妹星团

参考: 天之灵kaka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1449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