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尔的中文简介

布莱尔的中文简介,第1张

托尼·布莱尔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1953年5月6日(金牛座)生于英国北部的苏格兰首府爱丁堡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毕业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法律系,1984年成为大律师,1994年被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封为枢密院的一名官员。自1994年起任工党党魁,1997年至2007年曾同时任英国首相。在2007年卸任党魁、首相以及下议院的英格兰东北部塞奇菲尔德(Sedgefield)选区议员,另外又获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委任为中东问题特使。

目录

基本信息

成长过程

个人履历

政治生涯

家庭情况

执政十年语录

首相任职期间

入主唐宁街与国会的关系与媒体关系与戈登·布朗的关系宗教信仰批评对美关系中东政策及对以色列的关系与工党的关系支持率

卸任首相后的布莱尔

捐款遭批

自传惹麻烦基本信息

成长过程

个人履历

政治生涯

家庭情况

执政十年语录

首相任职期间

入主唐宁街与国会的关系与媒体关系与戈登·布朗的关系宗教信仰批评对美关系中东政策及对以色列的关系与工党的关系支持率

卸任首相后的布莱尔

捐款遭批

自传惹麻烦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姓名:Tony Blair 中文名:托尼·布莱尔 全名:安东尼·查尔斯·林顿·布莱尔出生年月:1953年5月6日 出生地:英国苏格兰首府爱丁堡 性别:男 国籍:英国 家中排行:老二 哥哥:威廉·布莱尔 妹妹:萨拉·布莱尔 父亲:利奥·布莱尔(养父:格拉斯哥的詹姆斯·布莱尔) 祖父:查尔斯·帕森斯(艺名:吉米林顿 )  祖母:西利亚·瑞旧维 母亲:梅泽尔 身高:6英尺1英寸(185米) 星座:金牛座 语言:英语,法语,拉丁语 幸运物:上面有红、金、白等多色斜条花纹的“幸运领带” 喜欢的钢笔:“丘吉尔”牌钢笔 牛津时最好的朋友:麦克·佩里 喜欢的小说家:华尔特·司各脱爵士 好友:皮特 影响重要的人:艾尔文 家庭成员:夫人切丽·布斯·布莱尔,长子尤安·布莱尔 (Euan),次子尼基 (Nicky),女儿凯瑟琳 (Kathryn),三子利奥 (Leo) 小学:爱丁堡大学附近的寄宿学校 中学:费茨公学 大学: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法律系 学历:牛津大学费蒂斯学院和圣约翰学院学位

托尼·布莱尔

大学时参加的乐队:“卑劣的谣言”乐队 党派:工党 信仰:基督教 健康状况:2003年10月19日布莱尔曾因心脏问题接受治疗。 热爱的运动:喜读书,爱好网球和音乐 曾任职务:英国首相 性格特点:在哥哥眼中:他是一个好孩子,而且完全不是一个华而不实的人”;他对手足之情,过去忠贞不渝,现在依 然如此。在同学眼中:为人真诚体贴”,“思维敏捷,擅长表达,足以舌战群雄。 拿手菜:首推意大利肉酱面 爱听的音乐:德彪西的古典音乐,以及甲壳虫乐队和 Free 乐队的摇滚乐 爱读的书:政治类传记和充满奇思妙想的儿童读物 感兴趣的事:法律、工会、税收、贸易、能源、就业、犯罪等问题 记得最清楚的日子:七月英国获得奥运会举办权和伦敦遭到大规模恐怖袭击的那两天 最重要的来访者:曼德拉和克林顿 崇拜的人:丘吉尔的铁杆“粉丝” 喜欢的食物:北京烤鸭 著作:《新英国,我眼中的年轻国家》 与中国的渊源史:1988年曾作为工党代表团成员访华,1997年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1998年10月和2003年7月以首相 身份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优点:高大英俊,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富有爱心,孝敬父母 ,思维敏捷,长于表达 ,酷爱阅读,博览群书,喜欢社交,不咄咄逼人。 简短史:上大学前在巴黎刷过盘子,站过吧台;系1812年以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2000年5月,创下了近150年来英国在职首相喜得贵子的纪录,而且未休产假;与妻子相敬如宾;迫于妻子的严厉政策而戒烟;对朋友不错;对子女有爱心,常开车送孩子上学;注重仪表;即便心情不好也亲自处理公务;读了英国著名作家瓦尔特·斯各特的代表作《艾凡赫》;保持了良好体形;与丈母娘关系融洽。编辑本段成长过程

  (1岁)1953年5月6日,出生于苏格兰首都爱丁堡 (1岁半)1954年圣诞节乐,前往澳洲,在四个星期中的航行中,在船上无休止的唱歌和跳舞和淘气行为。 (1岁半-4岁)1954年-1957年住在澳洲

托尼·布莱尔

(4岁)1957年,参加当地一个学校的音乐会,会上他又唱又跳,如入无人之境,他母亲费了好大的劲才带他离开了舞台,安静地坐下来观看。 (5岁)1958年1月,梅泽尔带着托尼回到英国 (5岁)1958年,进入一私立小学读书 (8岁)1961年,进入切里斯特教会学校,同学们称为“布莱尔二世”,第一学期未的考试后跳入三年级,他经常显示出对公众掌声的偏好。 (8岁)1961年,第一年未的考试,他名列全校第三,对<圣经>了解很多,是个的基督徒,擅长体育,田径运动,板球,橄榄球,1965年-1966年学校的最佳橄榄球手。 (10岁)1963年,搬家到杜尔汉姆郊外的米多斯山28号。 (11岁)1964年,利奥中风。 (11岁)1964年,威说到爱丁堡大学附近的寄宿学校去读书,妹妹萨拉染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 (12岁)1965年,迁往离德汉姆市一英里外的郊区,当过学校模拟选举中保守党的候选人。 (13岁)1966年,进入费茨公学,托尼形容“费茨公学缺乏理论功底,基础课师资力量差”。 (14岁)1967年,夏季,当上校板球队队长。 (14岁)1967年,参加辩论,讨论越南问题和货币贬值问题。 (16岁)1969年,同5个孩子组成了演出小组。 (16岁)1969年,讨论议会有关罢工和议案和英国对尼日利亚的干涉问题。 (16岁)1969年,6英尺高(18米高) (17岁)1970年,与一个叫安吉`亨特的反叛女孩成为好朋友,14年后,成为了他私人办公室的头,最信任的顾问。 (18岁)1971年,从费茨公学毕业。 (19岁)1972年,请了一年的假,在费茨公学挂名,更好地了解社会。 (20岁)1973年,进入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法律系,参加戏剧<女神>,女朋友玛丽`哈融。 (21岁)1974年,女朋友是牛津大学最美的女人苏西`帕森斯。 (22岁)1975年,参加“丑陋的呢喃”乐队。 (22岁)1975年6月,离开大学,未作出对政党的选择。

托尼·布莱尔

(22岁)1975年7月,梅泽尔去世。 (22岁)1975年,去伦,搬进艾菲尔德大街公寓,成为工党党员。 (23岁)1976年,成为切尔西区工党党团秘书,每晚很晚回到公寓,坐在床边阅读圣经,第二天早上他总在黎明来临之前起床复习功课,取得律师资格。 (24岁)1977年,加入工党第二年,离开伦敦来到法国,提高法语水平,在宾馆当过服务生,到保险公司当过抄写员。 (24岁)1977年,回到英国,成为艾尔文的律师事务所工作。 (26岁)1979年下午1点45分,抽完最后一枝香烟,同切丽`布斯结婚。 (27岁)1980年夏天,住进伦北部的海克尼E8区表普里丁路59号。 (27岁)1980年11月,第一次参加工党议员候选人选举失利。 (28岁)1981年2月,当选为支部书记。 (28岁)1981年秋,补缺为选举中的提名做议员候选人,失利。 (29岁)1982年4月1日,地方选举中,打败三人,成为工党候选人。 (30岁)1983年4月28日,参加工党一个集会,切丽布莱尔发表演讲说“她非常高兴同两位托尼站在一

托尼·布莱尔

个平台上,他们开启了好怪社会主义的追求,刺伤了托尼的自尊心。 (30岁)1983年5月9日,撒切尔宣布大选。 (30岁)1983年5月18日,被提名为塞奇菲德区工党候选人。 (30岁)1983年6月,当选为工党候选人。 (31岁)1984年,在特林顿买了一座房子。 (31岁)1984年11月,成为影子内阁。 (32岁)1985年3月6日,首次在新闻媒体上亮相。 (32岁)1985年,长子尤安出生 (34岁)1987年,心脏犯病 (34岁)1987年,二子尼古拉斯出生 (34岁)1987年,竞选影子内阁失利,成为影子内阁贸工部长副手。 (34岁)1987年11月24日,写文章的同电台直播下议院半论。 (35岁)1988年,开始给<时代>周刊写文章。 (35岁)1988年5月,安吉`亨特成为托尼顾问。 (35岁)1988年11月,参加影子内阁竞选,排第九,成为能源部长。 (36岁)1989年,大女儿凯瑟琳出生 (37岁)1990年,布莱尔同布朗访问澳大利亚。 (39岁)1992年7月8日,影子内阁选举中,排第二,任内务部长。 (40岁)1993年1月,前往美国学习。 (41岁)1994年5月12日,上午8点5分,史密斯去世。 (41岁)1994年7月21日,成为工党领袖。 (41岁)1994年7月23日,搬进新办公室,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他一项荣誉,成为一名框密院官员。 (42岁)1995年初切丽被选为英国王室法律顾问。 (43岁)1996年4月,来到美国。 (43岁)1996年4月12日,同克林顿亲切会谈半个小时。 (43岁)1996年11月,李岗清访问英国,托尼送<新英国>。 (44岁)1997年3月17日中午,梅杰宣布5月1日大选。 (44岁)1997年3月18日,<太阳报>宣布支持布莱尔。 (44岁)1997年5月1日,入主唐宁街。 (44岁)1997年7月1日,出席香港回归 (44岁)1997年9月6日, 出席黛安娜王妃葬礼 (44岁)1997年10月21日,唐宁街会见了董建华。 (44岁)1997年12月,访问纽约时,星期六夜晚在黎明时起来去找教堂。 (45岁)1998年秋正式访问中国。 (46岁)1999年12月31日,出席“千年穹顶”千年盛典 (47岁)2000年5月20日,利奥出生 (49岁)2002年8月,承认建造千年穹顶是个错误 (51岁)2004年,因心脏问题住院 (51岁)2004年7月,前往雅典观看奥运会 (51岁)2005年7月,帮助伦敦赢得申奥主办权 (51岁)2005年7月,伦敦爆炸  (52岁)2005年,给一中国女孩回信,并附签名 (53岁)2006年8月,在曼彻斯特工党大会上宣布一年后退位 (53岁)2006年7月,英格兰参加德国世界杯,在英格兰车上签名 (53岁)2006年7月,对外称如英格兰获胜,将跳机器舞

托尼·布莱尔和夫人切丽

(53岁)2006年10月20日,给武汉一家医院来回贺建院140周年 (53岁)2006年10月24日,在伦敦唐宁街10号会见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 (53岁)2006年10月26日,大加赞扬纽卡斯特尔联队球星阿兰·希勒。 (53岁)2006年10月31日,最难熬的一天了,英国下院首次就伊拉克政策举行辩论 (53岁)2006年10月31日,在伦敦出席时尚零售学院新校址开幕式 (53岁)2006年11月3日,与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的会面中提出新的国际气候问题合作的提议编辑本段个人履历

  布莱尔1983年进入下议院,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先后任财政、贸工、能源和就业事务副

托尼·布莱尔

发言人,1992年起任内政事务发言人。他1994年当选工党领袖。布莱尔是工党历史上最年轻的领袖。1997年5月任首相,成为自1812年以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后兼任首席财政大臣和文官部大臣。他出任首相后,对工党大胆进行革新,对原保守党政府的内外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2001年6月在大选中再次获胜,连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首位连任的工党首相。布莱尔对法律、工会、税收、贸易、能源、就业、犯罪等问题感兴趣;喜欢读书,爱好网球和音乐;著有《新英国,我眼中的年轻国家》等书。编辑本段政治生涯

  

布莱尔1953年出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父亲是律师,母亲是教员,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杜伦(Durham)度过的。布莱尔在有“苏格兰的伊顿”之称的费茨中学接受教育,后来又在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法律,并获得学位。大学毕业后,布莱尔在1975年加入工党,1982年代表工党在一个传统的保守党选区比肯斯菲尔德(Beaconsfield)参选国会议员失败。在1980年代早期,布莱尔在工党内被认为是“软左派”(soft left),当时这一派正试图控制工党。 1983年他当选为塞奇菲尔德(Sedgefield)选区国会议员,并连任至今。1983年和1987年工党两次在大选中败于撒切尔夫人之后,布莱尔坚定地站在党内改革派一边。他与改革派领袖尼尔·基诺克(Neil Kinnock)合作,成为影子内阁的一名成员,将工党改造成一个更温和的政党。当基诺克因1992年工党选举失败而辞职之后,布莱尔继续在约翰·史密斯(John Smith)的影子内阁中任内政大臣。 1994年史密斯心脏病发去世,布莱尔与影子内阁的另一名成员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做成一项政治交易,由布莱尔担任工党领袖,而布朗则将担任未来工党政府的财政大臣。布莱尔与布朗一起改造工党,修改其党章,去除了有关国有化的政策,而更强调自己善于财政议题(当时的保守党政府无法解决经济问题),并将自己称作“新工党”。 虽然这些改革遭到了政治对手和工党传统支持者的批评,这些改革却是成功的。工党本身的改革,加上保守党政府关于欧盟政策的分歧,以及一系列腐败丑闻的影响,“新工党”在1997年的英国大选中获得了一边倒的巨大胜利。 布莱尔是20世纪英国第一个在职首相在唐宁街生子育儿。1998年12月26日布莱尔成为第一位在爱尔兰议会发表演说的英国首相。 在2001年英国大选中,工党再度保持了其前所未有的巨大优势,布莱尔成为第一位赢得第二任的工党首相。保守党领袖威廉·黑格(William Hague)辞职,他是自1920年代奥斯丁·张伯伦以来第一位没有成为首相的保守党领袖。 在911事件后,布莱尔很快地宣布与美国站在一起,在阿富汗战争之前他参与了一系列穿梭外交,帮助巩固了国际反恐联盟。直到今天他依然扮演着这个角色,访问了许多其他国家***可能认为太危险的国家。 布莱尔是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有关进攻伊拉克计划的坚定支持者,虽然这项计划具有很高的争议性。布莱尔很快成为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经常与持坚定反战立场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发生摩擦。布莱尔被认为比布什更善于演说,他在战争爆发前发表了多篇演说,强调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必要性。 虽然萨达姆被指控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美英发动战争的最主要理由,布莱尔也强调萨达姆践踏人权的记录,以此来为战争辩护。在2003年的美伊战争中,英国军队也参与其中。战后至今也没有在伊拉克发现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因此在英国国内造成了针对首相的很多争议,其中很多是来自工党党内的。工党内有许多人不喜欢布什,并且反对伊拉克战争。

托尼·布莱尔和夫人

2003年8月1日布莱尔成为历史上任期最长的工党首相,但是大卫·凯利博士的死亡阴影笼罩着布莱尔,工党内没有任何庆祝活动。 2004年1月27日和1月28日两天可以算是布莱尔政治生涯中最危险的两天,被称为“在地狱中的24小时”。由于工党内部的反对,他的高等教育法案有可能没有办法通过二读——这是他上任后面临的首次类似的政治危机。第二天,关于大卫·凯利博士死亡调查的赫顿报告也将公布,大多数人预测报告将指责布莱尔及其政府。最终,关于调涨大学学费的法案以5票之差获得通过。而赫顿勋爵的报告则着重批评了BBC的报导不周,而对政府的失误只是轻描淡写。 虽然赫顿报告为大的部量辩护,有关导致伊拉克战争的情报使用问题又浮上台面。布莱尔最终决定再启动另一项调查,而这次是评估战争爆发前情报的使用。 2007年5月10日布莱尔在自己位于英国塞奇菲尔德选区的特里姆登向支持者发表讲话,宣布将于6月27日向英女王递交辞呈,结束长达10年的首相岁月。他同时宣布辞去工党领袖职务,为“接班人”、财政大臣戈登·布朗让路。 布莱尔是工党历史上在任最长的英国首相,也是该党唯一一位带领工党连续3次赢得大选的首相,但面对种种批评,于2007年6月27日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式递交辞呈,从而结束自己长达10年的首相生涯,正式离任。编辑本段家庭情况

  

布莱尔全家

布莱尔的太太谢丽·布莱尔(Cherie Booth)是著名律师,两人在1976年相遇,当时他们都还在读法律。他们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们最小的儿子里奥(Leo)出生于2000年5月20日,是20世纪第一位出生在现任英国第一家庭的孩子。虽然布莱尔一家一直希望能够保护自己的孩子隐私不受侵犯,但是还是有很多关于第一家庭的报导。布莱尔的大儿子曾被报导喝酒狂欢以庆祝中学考试结束,而这份报导是在布莱尔所提出对酒醉人士罚款的政策两天以后。 他的太太和孩子都是天主教徒。 2003年10月19日布莱尔曾因心脏问题接受治疗。编辑本段执政十年语录

  1997年2月,在首相府外向人群发表讲演时说:“本届新工党政府的执政将以全体人民的利益为准,整个国家的利益为准,已经说的够多了,现在是行动的时

《经济学人》封面人物布莱尔(12张)刻。” 1997年8月31日,在戴安娜王妃于去世时称:“她是人民的王妃,她在我们的心中和记忆中将永远是人民的王妃。” 1998年7月8日,在谈到有关信任是政府最重要组成部分的设想时说:“作为政府,我们必须要在清白方面小心谨慎,要让人们知道我们不存在任何方面或形式的不当。” 1997年11月16日,就政府允许一级方程式赛事可不受烟草广告禁令限制、赛事老板向布莱尔所属工党捐款一百万英镑而失去公众信任时发表讲话称:“我认为大多数与我打过交道的人都认为我是一个实话实说的人,我就是这样的人。” 1998年4月7日,抵达北爱尔兰签署“美好星期五协议”之前发言称:“像今天的日子,我的意思是:今天不是奏乐的日子,我们可以将那些东西留在家里,但我感到历史的手在拍我们的肩膀。” 1997年5月27日,在巴黎北约峰会就国际关系的未来表达希望说:“我们这一代是可以思考在我们整个生命中不发生战争、不派我们的孩子参加战争的一代。这是一个无价的奖励。” 1999年3月26日,宣布英国参与北约对塞尔维亚发动的空袭行动时说:“我们在做正确的事情,必须让世人知道我们不允许野蛮战胜正义,这是一件正确的事。” 2001年9月20日,就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向美国表达支持时称:“我对你们说,我们现在与你们肩并肩,没有任何迟疑。”2003年3月13日,向议会解释为何应该发动伊战时说:“这不是软弱无力的时刻,这是表明我们将为我们所公认的正义挺身而出,表明我们将与暴政和独裁、恐怖分子作斗争。他们使我们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表明在这一决断时刻,我们有勇气作出正确的事。” 2004年10月1日,宣布2005年大选将是他所参加的最后一次大选时称:“如果我当选,我将执政至第三个任期结束为止。我不想要求第四个任期,我不认为英国人民想要一个执政时间如此长的首相。但是,我认为现在解释我的意图是一件明智的事。” 2006年9月7日,宣布将于一年内离任:“我本人倾向于用自己的方式来做这件事,但是,数周后召开的党代会将是我作为党魁参加的最后一次党代会。下周召开的工会会议也将是我最后一次参加的工会会议,这可能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解脱。” 2006年9月26日,在工党会议发表告别讲演:“你们给了我我所取得的一切成绩,我们在一起为了英国所取得的一切。明年,我将不会再发表讲演,但不管我未来在哪里,在做什么,我都会与你们一起,祝你们一切好运,祝你们获胜。” 2006年12月19日,总结他的政治经验时说:“首次进入政坛,我想取悦所有人。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认识到无法取悦所有人。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人们能够作出自己的判断,这就是布莱尔学说。” 2007年5月10日,在他宣布将辞去首相职务时说:“我担任首相职务已经整整10年,在当今世界,在这个职务上,我想这已经足够长,对我是如此,对这个国家尤其如此。有时候,克服权力诱惑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它放下。”回首刚成为首相的10年之前,布莱尔说:“那时人们对未来的期望极高,有时可能太高扪心自问,我自认做了我认为正确的事。我可能有错误,这将由你们来判断。但相信一点,我做了我认为对国家正确的事。”编辑本段首相任职期间

入主唐宁街

  布莱尔在1997年5月2日正式出任英国首相,后来他兼领的职务还包括有第一财政大臣、公务员事务部部长、英国工党党魁、以及英格兰东北部塞奇菲尔德选区议员。作为英国内阁的阁臣,他也是枢密院顾问官。布莱尔是工党历史上在任最长的英国首相,也是该党唯一一位带领工党连续3次赢得大选的首相。 布莱尔卸任后,首相与党魁之职由其财相白高敦接任,而布莱尔则随即获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委任为中东问题特使。

与国会的关系

  布莱尔任内曾对下议院的议事程序作了不少改革。他上任后的第一项改动就是将以往在每星期二和四,每次长15分钟的首相答问环节进行合并,变为每星期只在星期三举行,但时间则延长至30分钟。布莱尔表示这样是为了让答问环节更具效率,但批评者却反驳他这样做只为方便准备问题答案。除首相答问环节外,布莱尔又会在每月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让记者就不同问题作发问,而气氛也要比国会辩论融洽。

与媒体关系

  2002年,布莱尔在北约俄罗斯会议 一般认为,布莱尔应付媒体的技巧远高于他在国会辩论的能力。他在电视镜头面前,总显露出政治领袖应有的魅力、往往给予观众现代、不拘谨和善于表达之感觉。或许世人对布莱尔留下最深刻的电视讲话,就是他在1997年8月对韦尔斯王妃黛安娜之死所发表的演说,当中他以“人民王妃”形容黛安娜,及后即广为人们所竞相采用。

与戈登·布朗的关系

  早在约翰·史密斯于1994年去世后,布莱尔与戈登·布朗两人曾同被视为新党魁的热门人选,

布莱尔和布朗

而他们两人亦曾许下诺言,答允互相合作。最初,由于白高敦认为自己资历较高,布莱尔理应会让路给他,但后来两人却发现布莱尔更取得公众的支持。到1994年5月30日,白高敦向布莱尔答应不竞逐党魁之职,而据知布莱尔则答应担任党魁一定时间后就会退位(一说8年),以作回报,但是布莱尔却在公开场合,多次否认二人中间有任何交易。但有关的传闻后来更在2003年9月被英国第四台拍成电视剧。

宗教信仰

  布莱尔在公开场合甚少谈及他的宗教信仰,但他曾被认为是一位盎格鲁-天主教徒——亦即是英国圣公会高教派的成员。高教派是一个容纳罗马天主教的基督教派别,而布莱尔的妻子彭雪玲本人就正是一位罗马天主教徒。布莱尔平时在伦敦一般会与家人到天主教的西敏大教堂参与弥撒,但是当地的枢机主教休姆却批评他不是天主教徒,却在弥撒中领圣餐。

批评

  对布莱尔的批评主要集中于他与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的关系,以及他对中东,包括伊拉克战争、2006年以黎冲突和以巴冲突所采的政策。此外他亦被批评以「政治化妆」的手法扭曲新闻,误导国民。布莱尔也是历史上首位遭警察问话的在任英国首相。

对美关系

  在美国总统克林顿任内,布莱尔已经与他建立了友好的关系,此后乔治·W·布什虽然接任美国总统,但布莱尔仍与他建立起强而有力的政治同盟,并积极在外交政策上连成一线。不过,前南非总统曼德拉说过布莱尔尤如布什的外交部长。此外又有人直指布莱尔是「布什的卷毛狗」,反映出布莱尔在外交政策上令人有盲目附和美国的感觉。就连美国国务院官员肯德尔·迈尔斯(Kendall Myers)也指出布什对待英国首相的态度某程度上使他感到「蒙羞」,他认为两人的联盟是单向的,布什没有回报布莱尔,两者之间也不是互惠互利。

中东政策及对以色列的关系

  布莱尔早年加入工党不久以后,便加入一个叫工党以色列之友的组织。后在1994年,一位昔日与布莱尔在同一所律师行工作的同事,在一次以色列外交官所办的晚宴中,向他介绍一位叫迈克尔·利维(Michael Levy,后来成为利维勋爵)的人。利维是流行音乐界的大人物,也是位热心于协助犹太小区筹款的人。布莱尔与利维未几就成为了好朋友,两人更时常一起打网球。

与工党的关系

  布莱尔在任后期迟迟未交代下台的确实时间,使他受到了英国传媒和国会议员的批评。据报,有内阁阁揆相信布莱尔迟迟不交代下台时间,是因为他有意第四度角逐大选[32]。在2006年暑假,布莱尔一家曾到加勒比海渡假,返国后他表示希望各界停止对他的下台时间作揣测,结果激起不少工党忠实支持者的不满。

支持率

  在2006年5月, 《每日电讯报》曾报导布莱尔的支持度跌至只有26%,比起当年韦尔逊将英镑贬值后,以及卡拉汉在「不满足的冬天」期间所得的支持率还要低,这表示布莱尔成为了战后最不受欢迎的工党英国首相。不过,以有纪录以来计,保守党的撒切尔夫人与约翰·梅杰曾 曾得到比这个数字更低的支持率。但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布莱尔在1997年大选完结时,他曾取得了历史上英国首相最高的支持率。编辑本段卸任首相后的布莱尔

阿兰·本奈特

阿兰·本奈特,1934年5月9日出生于英国,演员/编剧/制片/导演。代表作品有《年轻的来访者》、《爱情与战争》、《高校男生》以及《住货车的女士》等。

中文名:阿兰·本奈特

外文名:AlanBennett

国籍:英国

星座:金牛座

出生地:英格兰,约克郡,利兹

出生日期:1934-05-09

职业:演员、导演

毕业院校:牛津大学

代表作品:高校男生,住货车的女士

基本资料

中文名:阿兰·本奈特

外文名:AlanBennett

性别:男

星座:金牛座

出生日期:1934-05-09

出生地:英国,英格兰,约克郡,利兹

职业:演员/编剧/制片/导演

imdb编号:nm0003141

获奖情况

2007

GlitterAwards最佳影片历史系男生(2006)

ChlotrudisAwardsBestAdaptedScreenplay(提名)历史系男生(2006)

2006

BritishIndependentFilmAwards最佳剧本(提名)历史系男生(2006)

2000

BritishComedyAwards终身成就奖

1999

英国**学院奖(BAFTATVAward)BestSingleDrama(提名)TalkingHeads2(1998)

英国**学院奖(BAFTATVAward)BestSingleDrama(提名)TalkingHeads2(1998)

英国**学院奖(BAFTAFilmAward)BestSingleDrama(提名)

英国**学院奖(BAFTAFilmAward)BestSingleDrama(提名)

1996

英国**学院奖(BAFTAFilmAward)最佳改编剧本(提名)疯狂的乔治王(1994)

LondonCriticsCircleFilmAwardsBritishScreenwriteroftheYear疯狂的乔治王(1994)

EveningStandardBritishFilmAwards最佳剧本疯狂的乔治王(1994)

1995

美国编剧工会(WGAAward(Screen))BestScreenplayBasedonMaterialPreviouslyProducedorPublished(提名)疯狂的乔治王(1994)

奥斯卡(美国**学院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疯狂的乔治王(1994)

Writers'GuildofGreatBritainFilm-Screenplay疯狂的乔治王(1994)

1992

英国**学院奖(BAFTATVAward)BestSingleDramaScreenOne(1985)

英国**学院奖(BAFTAFilmAward)BestSingleDrama

英国**学院奖(BAFTAFilmAward)BestSingleDrama(提名)

1989

英国**学院奖(BAFTAFilmAward)最佳男主角(提名)TalkingHeads(1987)

英国**学院奖(BAFTAFilmAward)BestDramaSeries(提名)TalkingHeads(1987)

英国**学院奖(BAFTAFilmAward)BestSingleDrama(提名)TalkingHeads(1987)

英国**学院奖(BAFTAFilmAward)BestSingleDrama(提名)TalkingHeads(1987)

1988

英国**学院奖(BAFTAFilmAward)最佳改编剧本(提名)激情床伴(1987)

LondonCriticsCircleFilmAwardsScreenwriteroftheYear激情床伴(1987)

EveningStandardBritishFilmAwards最佳剧本激情床伴(1987)

1986

LondonCriticsCircleFilmAwardsScreenwriteroftheYear私人用途(1985)

EveningStandardBritishFilmAwardsEveningStandardBritishFilmAward

1985

英国**学院奖(BAFTAFilmAward)最佳原创剧本(提名)私人用途(1985)

作品年表

演员

英国国家剧院50周年庆典(2013)

年轻的来访者TheYoungVisiters(2003)

莫里西的重要性TheImportanceofBeingMorrissey(2002)

ADancetotheMusicofTime(1997)

爱情与战争InLoveandWar(1996)

柳林风声TheWindintheWillows(1995)

疯狂的乔治王TheMadnessofKingGeorge(1994)

小杜丽LittleDorrit(1988)

FortunesofWar(1987)

Dreamchild(1985)

秘密警察的球TheSecretPoliceman'sBall(1981)

Me!I'mAfraidofVirginiaWoolf(1978)

女王台前搞笑会PleasureatHerMajesty's(1976)

童话天地Jackanory(1965)

边缘之外BeyondtheFringe(1964)

编剧

住货车的女士TheLadyintheVan(2015)

高校男生HistoryBoys(2006)

疯狂的乔治王TheMadnessofKingGeorge(1994)

竖起你的耳朵PrickUpYourEars(1987)

ScreenTwo(1985)

个人作用APrivateFunction(1984)

AnEnglishmanAbroad(1983)

Me!I'mAfraidofVirginiaWoolf(1978)

女王台前搞笑会PleasureatHerMajesty's(1976)

今日剧PlayforToday(1970)

边缘之外BeyondtheFringe(1964)

金牛座名人(精华版)

苏格拉底 古希腊哲学家 (520)

康德(Immanuel Kant)——德国哲学家( 422)

梵高

列宁

马克思 ( 55)

弗洛伊德(56)

莎士比亚 (423)

尼克松

玛德琳&#8226\\;奥尔布赖特(美国前国务卿)

萨达姆(前伊拉克总统)

布莱尔(现任英国首相)

胡志明(Ho Chi Minh)已故越南共产常***,革命家 (519)

巴尔扎克 (520)

达芬奇

柴可夫斯基(5月7日)

奥黛莉&#8226\\;赫本(Audrey Hepburn) (54)

凯瑟琳赫本(Katherine Hepburn) (512)

贝克汉姆

皮尔斯&#8226\\;布鲁斯南Pierce Brosnan

恩雅

乌玛&#8226\\;瑟曼 (Uma Thurman)

阮玲玉 (426)

翁美玲

林忆莲 (426)

陈淑桦——台湾歌星 (514)

李连杰 (426)

周润发 (518)

陈道明(426)

樱桃小丸子

流氓兔——卡通形象

夏洛蒂&#8226\\;勃朗特——英国小说家(Charlotte Bronte),著有《简爱》(421)

罗素(Bertrand Russell)英国哲学家、数学家,著有《数学原理》,同时也是和平主义者、无神论者。1950年以《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一书获诺贝尔文学奖 (518)

国画大师张大千,有“五百年来一大千”之称 (519)

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她不仅名扬国际学术界,弟子杨振宁、李政道更曾获诺贝尔奖 (519)

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印度诺贝尔得奖诗人 (57)

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意大利发明家,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无缍电和电报的发明人 (425)

王力宏

陈志朋——小虎队

赵咏华 (519)

张宇 (430)

姓名:大卫·贝克汉姆

组合成员:

性别:男

原名:

英文名:David Beckham

出生年:1975年

生日:5月2日

星座:金牛座

国籍:英国

地域:欧美

职业:其他

身高:180cm

血型:

三围:

嗜好:

大卫·贝克汉姆精彩视频

塞缪尔·巴奈特

塞缪尔·巴奈特生于英国伦敦,后在北约克郡的小镇惠特白长大,父亲有着波兰犹太人血统,母亲是贵格会教徒。他从十岁开始学习演唱和舞蹈,后曾就读于伦敦西区著名的表演学校伦敦音乐戏剧学院LAMDA(LondonAcademyofDramaticArtsandSciences)。他是五个孩子中的一个。

中文名:塞缪尔·巴奈特

外文名:SamuelBarnett

国籍:英国

星座:金牛座

出生地:伦敦

出生日期:1980年4月25日

职业:演员,歌手

毕业院校:伦敦音乐戏剧学院

代表作品:TheHistoryBoys,ThomasMiddleton

简介

SamuelBarnett

塞缪尔·巴奈特

出生日期:1980年4月25日出生地点:英国伦敦

AlanBennett(阿兰·本奈特)的戏剧(《历史男孩》),巴奈特是从一开始就参与进来的,先后在伦敦、美国百老汇、华盛顿、悉尼以及香港等地演出该剧,场场爆满,为此获得过戏剧书桌奖和被托尼奖提名。2006年**版的(《高校男生/历史男孩》)让他获得了英国独立**奖的最具潜质新人奖提名。

另外巴奈特客串过几部英国电视剧,08年在HBO历史剧《约翰·亚当斯》中扮演了总统的小儿子托马斯·亚当斯。他在2010年4月20日到7月4日-在国家大剧院出现演WomenBewareWomen由ThomasMiddleton

详细作品年表:

戏剧

广播

广播连续剧

连续剧

**:

**原声带

马特·贝瑞

马特·贝瑞(MattBerry)1974年5月2日出生于英国,是一位演员、编剧和原创音乐人,主要作品有《崩坏梦王国》、《海绵宝宝》等。

中文名:马特·贝瑞

外文名:MattBerry

国籍:英国

星座:金牛座

出生地:英国

出生日期:1974年5月2日

职业:演员|编剧|原创音乐

代表作品:《海绵宝宝》

代表作品有

《崩坏梦王国》、《海绵宝宝》、《斯文加利》、《白雪公主与猎人》等。

本名:Robert Thomas Pattinson (罗伯特 托马斯 帕丁森)

绰号:Rob, RPattz

生日:1986年5月13日

出生地:英国伦敦

星座:金牛座

身高:6呎1吋 (185cm)

发色:褐金色

眼睛眼色:蓝灰色

擅长的乐器:钢琴、吉他

喜欢的运动:足球、溜冰

喜欢的演员:杰克尼克逊

家族成员:父亲、母亲和两个姊姊一个是Lizzy(25岁)创作歌手,还有一个叫Victoria(27)广告制作

成就

凭借**暮光之城造就的的知名度,Robert在2008年时获选了:

1 二十五位二十五岁以下最红男演员

2 雅虎最令人心动**明星

3 《滚石杂志》最红男演员

4 电视节目《Entertainment Tonight》票选最英俊性感男人

5 《LA时代杂志》最突破明

获奖纪录:

1 Hollywood**节“New Hollywood奖”

2 凭**《How To Be》获法国史特拉斯堡**节“最佳男演员奖

好莱坞这么多女明星,但只有她一直让人念念不忘,是什么一直让这位明星,如此让人难以忘怀,常年占据人们心目中的,女神排行榜榜首。世人称她为人间天使。

至今仍有很多人用她的照片当手机壁纸或头像。她太过耀眼,以至于人们甚至忘记了,同时期与她同名的,另一位女神凯瑟琳赫本的存在。

我想,除了她的美貌与才华外。更加让她光芒万丈的,是她那颗大爱的心。

年轻的时候为爱而生,晚年的时候为了更大的爱,为慈善事业而奉献出了全部精力。

我一直很好奇,像奥黛丽·赫本这样一个遗落人间的天使,星盘配置到底是什么样的。

奥黛丽·赫本于1929年5月4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出生。

太阳金牛,月亮双鱼,上升双鱼。

太阳在金牛,提起太阳金牛,就会想到三个字"吃,钱,美",这个星座由代表美丽的金星守护着,所以帅哥美女是不少的。而赫本的美貌自然是不必多说的。

月亮,上升在双鱼,灵气逼人,这点也很容易从她的眼神里感受出来,如水般的眼睛。

年轻的时候眼里如同有一汪清泉,灵动又明亮,年老的时候眼里如同大海,深邃又有内涵。

而金星白羊,水星双子,火星双子,更是让她拥有着灵动的思维,爱情中拥有超强的行动力,善于表达,在高贵优雅的外表下藏着一份天真,孩子气的内心。

太阳金牛和月升双鱼给了她绝世的容颜,而金星白羊则给了她天真活泼的气质,这种星盘的组合,很好的中和了由上升双鱼带来的过分柔美的气质。

与同时期的玛丽莲梦露不同。你从来就不会觉得她性感,也不会觉得她过于柔美。高贵中带着清纯。

虽然她如此的高贵美丽,但你从来不会觉得她不真实,气质里少了一份拘谨,多了一份自然。而这种自然,来自于金星白羊。眼神清澈跳跃如小鹿一般的姑娘。

上升双鱼和金星白羊,让赫本拥有清纯优雅气质的同时,也给了她极高的艺术表演天赋与才华。她创意十足、反应灵敏、直觉敏锐,在艺术领域她能深情而充满诗意的表现自我。

所以赫本不论是早年跳芭蕾舞,或是后来成为一个演员,都有着不俗的表现。

因身高与身体原因不得不放弃成为一个芭蕾舞者的梦想,后来偶然一个机会让她,得以在**里实现芭蕾舞者的梦想,从此走上了演员之路。

太阳金牛与木星金牛合相,她事业的转机来源于,1953年当代表幸运的木星途经金牛座,太阳和木星同时落入了财帛宫,触发了她命盘中的幸运因子。

那一年《罗马假日》公开选女主角,她顺利入选,随后影片大火,不禁要感叹,冥冥中自有天意。

当《罗马假日》试镜时,赫本美丽优雅的外表,镜头下天真活泼,而又充满灵气的表演,十分符合剧中安妮公主的人设,让她一下就入选了女主。

这部影片也让她收获了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等两个顶级大奖的“最佳女主角”奖,成为无数人心目中无法超越的经典。看了**,你会觉得她就是公主本人。

除了她,无人能像她一样把角色诠释的如此完美。

此后,赫本接连出演了《龙凤配》《蒂凡尼的早餐》、《谜中谜》、《偷龙转凤》、歌舞片《窈窕淑女》等多部经典影片,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在内等多个大奖。一跃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好莱坞明星。

太阳金牛与月亮上升双鱼,还让她拥有了超高的审美,与时尚品味,他们有艺术天赋,爱美也懂得美感。

《龙凤配》里的服装均由赫本亲自挑选,她非常了解自己适合什么风格。

她喜欢给服装加一些独特的配饰,对时尚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十分喜爱各种帽子,尤其是宽檐帽,能很好的修饰她有点方的脸型,每每都搭出来惊艳的效果。

卓越的审美,完美的衣品,让她从此与时尚划上了等号。

《龙凤配》之后,赫本爱上了纪梵希设计的服装,更是与纪梵希成为了至交好友。

虽然无数明星名媛选择纪梵希,但却无人能像她一样将纪梵希演绎的如此完美。与纪梵希四十多年的合作,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奥黛丽赫本风”。

多年来一直坚持选择纪梵希设计的衣服,每一次的造型都会成为潮流风向标,也引得无数名媛贵妇跟随她,而选择了纪梵希。更是让纪梵希成为当红品牌。并持续在服装界拥有超强的影响力。

创造了无数经典形象,《蒂凡尼早晨》里经典的小黑裙和赫本头,更是成了无法超越的经典。

奥黛丽·赫本出生于一个贵族后裔家庭,父亲是银行的总经理。母亲是男爵夫人,荷兰王室直系贵族血统,父亲由于工作关系经常两地在英国荷兰两地奔波,聚少离多与有纳粹倾向的父亲经常与母亲发生冲突。

水星通常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童年生活,当水星与代表好运的木星对冲时,通常会让一个人的童年生活有较多的波折。

在她六岁时,父亲抛下家人离家出走。随后战争爆发。食物匮乏,数年间,用郁金香球茎充饥。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

太阳金牛的人特别渴望拥有稳定的家庭生活,而月亮与上升在双鱼的合相,会加强她身上双鱼座的特征,双鱼座一旦落入代表感情的月亮时,会让人特别容易沉溺在感情中。

而月亮双鱼则是充满奉献精神的妻子。她们全情投入,无私付出,和谐又富有同情心。纵观赫本一生的感情状态也不难看出这点。为爱而生,为了爱情可以放弃一切,包括如日中天的事业。

金星白羊,与火星双子,则会给她提超强的行动力。勇于踏入一段又一段的感情中,这些给她在后面的感情生活中,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赫本在进入好莱坞之前,为了跟一个叫吉米•汉森的人结婚,差点放弃了《罗马假日》的试镜机会,那是个英国贵族富二代,也是个花花公子,常年混迹在女演员圈中,但试镜成功后,因为母亲的强烈反对,订婚取消了。

后来,奥黛丽·赫本在《罗马假日》首映式上,经男主格利高里·派克介绍。认识了第一任丈夫,演员兼剧作家的梅尔·费勒,两人一见钟情,当时费勒已是离过三次婚的35岁的中年男子。

费勒具有中年男子特有的成熟魅力,和艺术才能,让当时仅21岁的赫本为之倾倒,着迷。1954年与费勒结婚,不久后生下儿子西恩。

婚后赫本的事业一帆风顺,大多数影片都获得了艺术和商业上的双重成功,而费勒的事业一直不温不火,在二流作品中挣扎。事业的落差,社会的舆论,让两人出现隔阂,自视甚高的费勒不会满意自己的处境。

而赫本虽然一直在尽力弥补这种裂痕,小心翼翼维护费勒的自尊,一有机会就会不惜一切去帮助他。但她如日中天的灿烂,掩盖了费勒的才华,巨大的事业落差让两人分道扬镳。于1968年离婚。

金星白羊,水星双子,火星双子,使得她在面对爱情时,拥有超强的行动力,勇于追求爱情。遇到喜欢的人,便会热烈的付出行动,一股脑的扎进爱情里面。

1969年1月18日,奥黛丽·赫本在与梅尔正式离婚仅2个月后,与第二任丈夫多蒂火速结婚。并生下一子。奥黛丽·赫本和她的第二任丈夫安德烈·多蒂。

40岁赫本与30岁的年轻漂亮的心理医生一见钟情,爱情像火药似地爆炸了,赫本不顾一切地投入到了这炽热的爱情之中。吸取了第一段婚姻的教训,赫本为了爱情和婚姻,放弃了如日中天的事业。

然而,多蒂却是个花花公子。

婚后不久,多蒂时常与形形色色的情人一起,丑闻不断。甚至在赫本的孕期出轨,赫本问多蒂时,多蒂豪不隐瞒的说,“我又不是天使,意大利丈夫从来就不以‘忠诚’箸称。”

赫本为了儿子和家庭,再次迁就了丈夫。婚姻走到第十个年头时,多蒂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忍耐总有限度,赫本对婚姻彻底死心。

终于,奥黛丽决心与多蒂离婚,此时,她已经48岁。1982年,二人离婚。

1980年,在好友家中,赫本结识了罗伯特·沃特斯,当时的沃特斯沉浸在丧妻之痛中难以自拔,与婚姻失败的赫本同病相怜。他们很快对彼此敞开心扉。

在与多蒂离婚后和罗伯特走到了一起。此后的十余年两人相濡以沫,虽未结婚,但赫本称之为“灵魂伴侣”。成为她晚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她们一起从事慈善事业。

月亮上升双鱼,也让她拥有了一颗充满大爱,和慈悲的内心,一旦能在星盘中得到其它行星力量的支持,许多月亮双鱼人便会在很多领域表现出无限慈爱。而金星白羊与火星双子给她提供了这种行动力。

晚年间一直从事慈善事业而乐此不疲。对儿童充满着慈爱之心。

再没什么星座能像月双鱼他们一样,对于人类的不幸和痛苦有如此深刻的同情。一旦有了方向的指引,他们就会对人类产生高度的服务热情,单纯而努力的工作着。

赫本逐渐淡出影坛后,仍然老骥伏枥,为公益事业发着光和热。1988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在这个职位上,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

不遗余力的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唤起社会对索马里、苏丹等落后国家儿童生存状况的关注。并不时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

赫本曾说:“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但是世界只有一个,它正变得越来越小,人们之间的接触也不得不越来越频繁。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那些富有的人就有义务、有责任去帮助那些一无所有的人。”

除了参与活动,发表演讲,赫本还亲力亲为,多次不顾战乱和传染病的危险亲赴非洲,走到地球上苦难最深重的角落拥抱饱受折磨的儿童,展开考察并实行援助。

很多人关注慈善,但很少有人像她这样亲身体验,让她看起来就像是真正的天使,照耀每个人的内心,温暖而又明亮。

1992年底,她还以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

赫本对儿童慈善事业的关注,源自内心深处的真诚和善良,就是在弥留之际,赫本也未曾忘怀。

赫本之子西恩回忆她去世前一天的情景:“我问她有没有什么遗憾的。她说:‘没有,我没有遗憾,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儿童在经受痛苦。”

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影片一样光芒万丈。

1993年1月20日,奥黛丽·赫本因阑尾癌病逝,享年63岁。

1992年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美国最高平民荣誉奖章),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1993年获奥斯卡人道主义奖 。

2002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其纽约总部为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揭幕,雕像名字为奥黛丽精神,以表彰赫本为联合国所做的贡献。

没有人像她一样,为了爱,奉献了一生中的全力精力,而毫无怨言。她无疑是美丽的,不止是动人的外表,更是善良的内心。

对于天使这一名称,她为世界提供了最完美的范本。

文/颜小夕,喜欢请关注,我会不定期更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1094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0
下一篇2023-09-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