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狮子头是嫁接的吗

金牛狮子头是嫁接的吗,第1张

金牛狮子头不是嫁接的。截止至2023年1月20日,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得知,暂未查询到金牛狮子头是嫁接的。狮子头是中国江苏省淮安市、扬州市等地淮扬菜系中的一道汉族传统菜肴。传说狮子头做法始于隋朝,是隋炀帝游幸时,以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为主题做成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和葵花斩肉四道菜,据说原名葵花斩肉、葵花肉丸,唐代郇国公韦陟的家厨韦巨元做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葵花斩肉四道名菜,令座中宾客叹服,葵花斩肉被改名为狮子头。此菜口感软糯滑腻,健康营养。

1关于一月的句子

第1句一月,下雪了……洁白的雪花,飘飘洒洒着再一次地亲在我的脸上,整个人一下子清爽了许多。望着漫天纷飞的雪花,在阴霾的天空下感受着模糊的世界。看着那些隐约可见的事物,在这一瞬间仿佛离我是如此之远。平日里挥之不去的压抑,也似乎随着漫天的风雪而去。我的世界只留下那些调皮的雪花,自由的飞舞。

第2句一月的时节,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美呀!

第3句伴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度过了一个浪漫的圣诞节,侧耳倾听,新年的脚步声更近了。翘首东望,在时光的隧道中姗姗走来一个晶亮晶亮的日子,让我们轻轻向她招手: 新年,你好!

第4句一月,又一个新年的临近,时光像雪花融化了一样悄悄流走,融化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但是有些东西是无法离去的,那就是快乐。因为,有你们与我同在。。。再见了,漫天纷飞的雪花!

2关于1月到12月的诗句

1-12月的诗词:

正月晴和风气新,纷纷已有醉游人。(唐·白居易《早春持斋,答皇甫十见赠》)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唐·韩愈《春雪》)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唐·李白《塞下曲》)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唐·白居易《长恨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不知十月江寒上,陡觉三更布被轻。(清·查慎行《寒夜次潘岷原韵》)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唐·白居易《冬至宿杨梅馆》)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汉·无名氏《别诗》)

一年有十二个月,一年也分四个季度,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是指地球一年的四个季节,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行所产生的结果。

四季的由来:我们的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的同时,也在绕自身的地轴自转,不过地轴并不垂直于公转轨道面,而是有一个23度27角分的倾角。正是因为这个倾角的存在,才会使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春季:春季,是指我国农历从立春到立夏这一段时间,即农历一、二、三月,包括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6个节气,其气候特点为温暖潮湿。

夏季:夏季,是指从立夏至立秋的这一段时间,即农历四、五、六月,包括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气。夏季的气候特点即炎热,是一个酷暑蒸人的季节。

秋季:秋季,是指从立秋到立冬这一段时间,即农历七、八、九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秋季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干燥,人们常以“秋高气爽”、“风高物燥”来形容它。

冬季:冬季,始于农历的立冬,止于次年的立春,,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六个节气,即农历的10、11、12月。冬季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寒冷。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天寒地冷、万物凋零,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

1-12月在西方来讲是有星座的学说。

水瓶座:1月21日 - 2月19日

双鱼座:2月20日 - 3月20日

白羊座:3月21日 - 4月20日

金牛座:4月21日 - 5月21日

双子座:5月22日 - 6月21日

巨蟹座:6月22日 - 7月22日

狮子座:7月23日 - 8月23日

处女座:8月24日 - 9月23日

天秤座:9月24日 - 10月23日

天蝎座:10月24日 - 11月22日

射手座:11月23日 - 12月21日

魔羯座:12月22日 - 1月20日

/subview/5186/6059395htm

3描写1月的句子

1 新年的第一天,天终于下雪了,当时我在学习,没有注意到外边是什么景象。是妈妈告诉我的,妈妈说快看,天空下雪了。这时候我立刻放下了手中的笔,去观察雪景,今天的雪下的不太大。昨天,我看天气预报了说是今天有小雪,虽然是小雪但是也挺漂亮的。开始时,雪花依稀可数,隐约难觅,仿佛天上有位神人,漫不经心地散落了几个细碎的花瓣。过了十分钟后,我看见了几片鹅毛般的雪花夹在雪沫中飞舞着,然后慢慢地躺在湿润的大地上。雪像烟一样轻,像银一样白,飘飘摇摇,纷纷扬扬,从天空中飘下来。雪花刚落在地面上就逐渐融化了,消失的无影无踪。

2一月的时节,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美呀!

3伴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度过了一个浪漫的圣诞节,侧耳倾听,新年的脚步声更近了。翘首东望,在时光的隧道中姗姗走来一个晶亮晶亮的日子,让我们轻轻向她招手: 新年,你好!

4一月的雪,在天空上飞飞扬扬,慢慢撒落,大地披上雪白的银装,好美啊!山上盖满了雪花,房子上盖满了雪,田里装上了又滑又冷的冰,有的人在打雪仗、溜冰、堆雪人。我一不留神摔了一跤,我摔在一个下坡道,我溜了下来,感觉到好凉好冰,但心里很快乐很高兴啊!街上满地都是雪,有的人摔了一跤,小伙伴都打起精神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有赛跑的,打雪仗的,堆雪人的,溜冰的比赛等等。。 我们好像进入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4关于月的句子大全

1、月光,像一匹银色的柔纱,从窗口垂落下来。

2、月光穿过树阴,漏下了一地闪闪烁烁的碎玉。

3、十五的圆月像一只雪球,镶嵌在墨蓝墨蓝的夜空上,显得格外皎洁。

4、冷月高挂枝梢,寒风把光秃秃的树枝,吹得呼呼直叫。

5、初冬的月亮,又清又冷,从西面泻下冰一样的银辉。

6、月亮最后升到冷清清的天空,白晃晃一片晶莹。

7、夜幕降临,幽蓝幽蓝的天空中点缀着无数的小星星,一眨一眨地,仿佛在邀请人们到广阔的太空中去遨游。

8、夜,静极了,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

9、一轮杏**的满月,悄悄从山嘴处爬出来,把倒影投入湖水中。

10、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

11、月亮像一个新娶来的媳妇,刚刚从东天边上来,就又羞答答地钻进树叶子里藏起来。

12、月亮像饱经风霜的老人,不紧不慢地梳理着白花花的月光。

13、月亮是那么明亮,把大地照得一片雪青,树木、房屋、街道都像镀上了一层水银似的。

14、门外西边的林梢,挂着的上弦月已经变成一片金色的西瓜,不再是一条弯弯的眉毛。

5描写一到十二月的经典诗词

三月: 赠钱征君少阳 李白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五月: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六月: 罗浮山人与葛篇 李贺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七月: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菜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八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九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十月:连昌宫词 元稹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 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 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 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 初届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夜半月。

6描写月的美句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5、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7、杨柳岸晓风残月8、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9、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1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1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9、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2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21、今夜月明人望尽,不知秋思落谁家2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

金牛湖风景区属于南京自然保护区的著名旅游去。

金牛湖风景区位于六合区东北部,距区中心十八公里,总面积二万五千亩。享有“南京西湖”之美称,金牛湖四周有金牛山、癞牛山、牛屎山、团山、冶山、尖山群山环抱,湖水碧绿水清如镜、宛如一块碧玉镶嵌在群峰之中,是南京市自然保护区和金陵四十景之一。每当红日初升,湖面浓雾滚滚,云蒸葭蔚,群山忽隐忽现,宛如世外桃园、人间仙境。

金牛湖风景区不仅景色秀丽、迷人,而且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

1.金牛山: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少年时曾在此为舅父“徐百牛"放牛,儿时的朱元璋顽皮胆大,一天和别的放牛娃一起偷杀了舅父一条牛,然后就将牛头放在山的西边,牛尾放在山的东头,晚上回家朱元璋告诉舅父说有一头牛赖在山上赶不回来,朱元璋舅父站在村头一唤,果然山上有牛声回应。从此该山以金牛得名。金牛山不仅山形似牛,头、颈、鼻、尾栩栩如生,牛鼻处还有两孔泉水长年流出。山上奇松异石随处可见,山北有大片茶园,生长在山里的野生动物有数十种。山下,湖面碧波荡漾,白鹭在湖面戏水;山上,松涛滚滚,茶花、山花的清香阵阵向您袭来。

2仙人洞:传说古时候曾有两位仙人在此洞下棋,一农夫砍柴路过于此,见有两白胡老叟在对弈,便立足观棋,岂知等看完这盘棋回到家中,家人已认不识他了,孙儿已成老人。这真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几百年”。现在洞内石桌、石凳仍依稀可见。

3九弯十八折:金牛山过去大部分香客来自扬州、仪征等地。仪扬一带百姓为了方便上山,就利用山上的石块自山脚下至庵铺了这段九弯十八折的通道。仪扬和外地的香客为什么这么多,当地有一个说法,金牛“口吃平山草,牛粪垭仪扬”,金牛山的菩萨照远不照近。

4石床:在金牛山的山北,有一块石床,过去此石床下还有石大板,石大板上还放有一双石鞋。由于年代已久,现仅存石床和一只石鞋。传说石床是朱元璋和放牛娃在一起扮演做皇帝时用的,朱元璋扮皇帝时,就叫别的放牛娃给他磕头,他就坐在这块巨石上,轮到别的放牛娃扮皇帝时,朱元璋只要在地上一磕头,坐在石床上的放牛娃就会滚下来。

5喜客泉:当地人称牛鼻子,位于金牛山西侧。泉水温度常年保持在16度。该泉在人拍手、呼唤时泉水会大量涌出,还伴有一串串气泡往上冒,状似海龙吐珠优美壮观,客至泉喜,故名喜客泉。

1、掣笔不脱

王献之是王羲之最小的儿子,排行第七,上有六哥一姐。

东晋永和七年,王羲之四十九岁,出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举家离开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来到会稽山阴县。这一年,王献之七八岁,开始跟父亲学习写字。

一天,献之正对着范本一笔一画地习字,王羲之悄悄走到他身后,突然抓住笔管往上一抽,竟没有抽掉献之手中的毛笔。王羲之叹道:“此儿的字,今后当有大名!”

后人解释,献之写字用力,把笔牢,所以王羲之知献之长大后书法必能名世。苏东坡不同意这样解释,他认为书家握笔写字并非用死力,而是自然书写,不失法度,乃为得法。王羲之夸奖献之,在于小儿写字专心致志。不然的话,天下有力者岂非莫不能书!

2、郑板桥学书法

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

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不过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

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3、肖显拜师

传说明朝书法家肖显少儿时,同村里好书的孩子们聚在一起作“写大字比赛”。有一位砍柴的老爷爷路过这里,见他们写字,便放下柴担走近前来观看。肖显手举着自己书写的“天下第一”条幅让砍柴老人看,老人说:“这字写得并不好,怎么能称得上第一呢?”肖显不服气地说:“那就请您写字,让我们开开眼界如何?”

老人便脱下一只草鞋,用鞋头蘸着墨在纸上一挥,写出个“一”字。这一横遒劲、浓枯、厚实、奔放,用笔颇有深法。肖显看罢惊呆了,立刻跪在老人面前,说道:“老爷爷,我要拜您为师。”老人道:“‘一’字似柴担,须刚柔兼而有之。”肖显拜师之后,遂将老人写的“一”字贴在床头,日日观赏琢磨其用笔之法,后来终于成为一名书法家。

4、潜心苦学墨当饭

王羲之小时候写字时专心致志。有一次,他在书房中聚精会神地写字 ,竟然忘记了吃饭。母亲只好让书童给他把饭送过去,有馒头,还有王羲之最爱吃的蒜泥。当母亲来书房看小羲之的时候,一进书房便笑得前仰后合。原来王羲之边吃饭边看字帖,竞将墨汁当成蒜泥蘸着吃了,弄得满嘴乌黑。直到听到母亲大笑时,他才恍然大悟。

5、张芝临池

书法家张芝在书法上具有高深造诣和杰出的贡献。张芝自幼通经史,勤学书法,练字不择纸笔,他有时拿着抹布蘸水在石上写,有时执筷子在桌上划,甚至家里准备缝制衣服的布帛,也都是他先用颜色书写后再染了使用。但是他对书写的姿势却十分讲究,常常是对着铜镜挥毫,这样自己的正面和反面皆能通过镜面上的反光看得一清二楚。

为了便于练字,张芝在自己的家门前掘了一个方圆数丈的洗砚池。一天的功课做完了,他就上池塘边将砚台和毛笔上的余墨洗涤干净,以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他洗呀,洗呀,日子一久,整个池塘里的清水也被染黑了。后来,人们把练字称做“临池”,就是从张芝的这个学书故事中演变而来的。

参考资料:

_王羲之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

日军打白旗收尸的金牛山战斗

金中山在江苏省仪征县境内。1941年 4月,新四军第 2师第 4旅第12团在高邮湖西南、江苏与安徽交界处的天长、六合、仪征、扬州一带活动,连续打了几次袭击、伏击之后,在仪征县城北 20多千米的金牛出附近休整待机。4月 16日夜,驻扬州日军独立混成第 12旅团和伪军一部约 700人,秘密出动,于 17日拂晓到达金中山以南,企图偷袭第 12团,被哨兵发现,鸣枪报警,第 12团立即进入阵地,但日军已占领制高点五里墩高地。第12团连续3次反击,才将高地夺回。7时30分,第12团依托五里墩高地向占领附近村庄及丘陵的日军反击,经反复争夺,并迂回到日军侧后,消灭其重火器,使其正面失去火力支援,又夺回丁岗和大陈庄,将日军压缩在一处洼地里,背后是尹家河,陷于不利。日军一面背水而战,一面夺路后撤,第 12团乘势将日军包围,猛冲过去,与日军展开肉搏,经过一个多小时冲杀,日军除少数逃跑外,大部就歼。此战第 12团共毙伤日军 200多人,伪军 300多人。18日,驻仪征城内日军派人同第 12团谈判,要求准其收回战场上的日军尸体,第13团当即允诺,并指定时间、地点、不准携带武器、要打白旗为标志等条件,日军无奈,只得一一照办,于第二天派车打着白旗将几十具尸体运走。这正是偷袭不成反被歼,丢了面子又折兵。

  南京金牛湖:

  出六合,沿金江公路向北三四十里,有一湖,色若蓝玛瑙,状如鹿茸,卧于峰峦之间,即金牛湖,美称南京“西湖”,雅号“天然氧吧”。金牛湖地接苏皖六合、天长、仪征两省三地。湖水向南流经八百河、滁河,汇入长江。

  金牛湖乃人工湖,始建于1958年。初建时,千米长堤,万人负箕,人头攒动,全凭人力再造山河,将洼地剜削成湖泊,并横空筑起堤坝。金牛湖襟带南北金牛山、牛屎山,浑然一体。

  金牛湖、金牛山山水依偎,湖以山得名。由南观山,巨牛首西尾东,牛脊弧拱而起,似酣眠初醒,徐徐踞立,四下逡巡,俯首饮水。与牛隔湖相望,湖北隆起一盘敦实圆扁的小山丘,俗名牛屎山。两山夹一湖,俨然一幅老牛饮涧的古画。

  湖南岸,为名曲《好一朵茉莉花》发源地。1942年冬,新四军文工团何仿同志于此采风,依据山歌《鲜花调》改编而成,传唱中外。数年前,一位台胞重金聘请当地民工若干,依据祖辈传说,于这《茉莉花》发源地挖掘“金牛”,果得乌牛二只。奈何牛身陷于泥淖深潭,又为生铁铸就,虽经众人合力,乌牛纹丝不动。台胞再掷巨金,专修一道,遣来挖土机,始迎回一牛,置于十里外其私人塔楼内。

  据史籍记载,明臣刘伯温善观风水,一日禀奏太祖,称金牛湖畔有龙气,恐他日将有楚汉争霸之虞,即令铸造两只铁牛,埋于湖畔,以镇王气,效仿秦始皇开秦淮河以疏导金陵王气。不料今日果有佐证。然而,竟不知此牛是否为彼牛?

  清明时节,油菜花黄,摇曳生姿,溢香舞影,惹蝶招蜂,与滚滚麦浪遥相呼应,正是捕鱼季节。金牛湖承包之人,泛舟三四,彼此以方言吆喝呼唤,桨板扣击船舷应和。斜刺里一二只快艇斩波劈浪而来,穿梭引弦而去,凭添静极生动之趣。

  此时的金牛湖,安详静谧。然而也偶有波澜骤起之时。据说,每年清明,小白龙必驾风云而过湖面,由东至西,掀起三尺浪,似一骑海马,绝尘而去,至于金牛山北麓,其母亲坟前祭奠。时有村民凿凿然称其曾亲眼目睹此情景。我怀疑这“尼斯湖怪物”为水底巨蟒,于惊蛰春回时,抬首翻身,嬉戏湖面,一展多日蛰伏的酥身;或为湖中硕鱼,在这春暖花开时,翻越扑腾,藉以产卵生息。

  及至梅雨季节,湖水一日三涨。先前干涸龟裂的滩涂,百溪争流,昼夜不息。记得年幼时,赤足挎篓,随父亲下湖捕鱼。湖底溪流两岸,尽是软泥青荇,如柔软絮被,裹挟双足。鱼嬉戏于溪流间,众人争相扭胯撒网。片片鱼肚白,在这赭褐色的滩涂、赭褐色的渔人之间,显得那么耀眼。

  童年时,湖边不似今日雨水泛滥,或人为蓄水养鱼,那时湖底少水。湖东一块隆起而平坦的滩地,为村民纷纷种植的分外田亩,可出粟米麻丝。绿洲凸现,俨然一方沼泽生态系统,村民称为“中面”,那时,是我们孩童们的乐园。

  一到夏季,父母总要买来六七只苗鹅,交付于我。清晨,我赶鹅而出。鹅儿一路叼啄野草,引吭抖翅,来到“中面”,游食于诺大的草场。我们三五伙伴则钻营于芝麻丛中,西瓜棚下,葵花田埂间,取出兜中车马兵炮,昏天黑地杀将起来。或褪尽衣衫,裸游于浅水沟,凿穴抓蟹,钓鳝捉鳖,拾蚌摸虾,已然忘却鹅儿暮归丢散。于是,伙伴们惊惶呼唤,相助搜索失踪之鹅。

  那时,我的外祖母尚健在,每每荷锄来到一块乱砖匝地、瓦片丛生的地方——据称为其祖居宅基地,于此种植些山芋花生、葵花芝麻、豇豆四季豆什么的,躬耕至中午仍不返回。母亲便递与我几块硬币,让我上街下碗馄饨,用搪瓷缸子盛着,给她老人家送去。老人家每次总要在缸底留下两三只馄饨给我,辛辣鲜美的味儿,兴许是我那时不辞炎热劳苦送馄饨的动力。

  又一日正午,烈日当空,我与两位年龄相仿的孩子嬉戏于一石桥下。谁知桥下水深不可测,我旋即溺水,载浮载沉,手足并用,仍无一着落之处,如臻绝境,而水已没至眼鼻之际。幸有一只援手适时伸出,拉我脱离险境。平生首次直面死亡,全然没有恐怖,唯有湖水包围周身的宁静温馨,悄无声息。金牛湖之夏,几多浪漫的背后,还有几多残酷暴戾,就那么宁静温馨的消逝于湖中的生命,自古不胜枚举。

  金秋之际,湖风习习。临湖观浪,,浪花前后相逐,推波助澜;静心听风,偶尔能明辨远方岸上人语犬吠;嗅那油油的水草、游游的鱼儿的水腥味,直入肺腑,如茶客啜茗,可以解忧。

  从不同角落观湖,所得亦迥然不同。

  自湖东一垄田埂上观之,金牛山、牛屎山如两口巨钟,由两翼裹挟此湖,宛如地母,安详宁静,仰卧于地,袒露其孕育两岸生命的柔情双乳。那一汪湖水,是她澄澈圣洁的胸脯。远方峰峦起伏的冶山,隐隐约约,如屏如障,遮罩着这位羞赧的神母!自湖北一条灌溉堤上登高远眺,远山近水,层次分明。至黄昏,落霞与孤鸟相映,残阳瑟瑟,孤鸟孑然振翅,回旋于湖中小汀。对岸村落里的冉冉炊烟,令人又记起人间烟火,才折身返回。十多年前的一个午后,我邀上两位好友,驱车来到牛屎山南麓、金牛湖北岸腹地,“迫而察之”,暮霭沉沉,于这灰蒙蒙的山水间,我们奋力劈浪,嘶吼,嚎叫,呐喊,声音回荡于两山间,甚是快意。浴毕,水涔涔静坐于岸边乱石上,有一搭没一搭,作青春非理性的对白。待风干后,再踏月色,兴尽而归。有一位多年前的旧游,家在金牛湖西北岸。我曾造访其雅舍,来到湖边他家责任田,几近湖心。田亩似一巨柄,直插湖中。四面皆水,两山巍峨相逼,甚至可以瞥见那山下种茶人的瓦舍木牖——水从四面袭来,漾至足下,飘飘然,如置身“世界中心”。最具气魄的,还是登临于南岸的水库堤坝。千米巨堤,如一爿巨人擘,横亘于桀骜不驯的湖水面前。自此,湖水驯服了,作云蒸霞蔚状。水之碧蓝、澄澈、透明,为南京市各水之冠,不愧为南京“西湖”雅称。若是再投身牛首牛背,则更添山松掩映、虚实相生之趣。

  落叶萧瑟、落红化泥时,劝君来此湖畔小憩,寻幽访秘,效法古人。您还可以携带攀援绳索、露宿睡袋,一展矫捷身手。

  等到数九隆冬,冰雪封湖,山水束素披银,银牛奔驰,天地恍如一顶雪色穹窿。湖周万籁俱寂,唯闻飒飒北风,摇落树梢雪团。野鸟或栖或飞,于白茫茫处苦觅鸟食,呼朋引伴,各各引颈啸哀。

  据说湖边金牛山上也曾造九十九间寺庙,可惜一朝毁于日寇之爪。然而山寺自古香火旺盛,尤其庙会时(每年阴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善男信女由湖畔山麓手执一砖一瓦,虔诚登山,于寺前捐砖瓦,投硬币,焚香火,许心愿,祈福祉。更有远自扬州的香客,每年乘大巴而来,深信此山菩萨的灵验。

  如今,金牛湖集水利、旅游、水产、种植等于一体。湖中野生鲢鱼最重达二百斤,已制成标本,供游人观赏。以鲢鱼头及鲜豆腐煨炖成的鱼头汤,以特大淡水虾焖蒸成的盐水湖虾,土色土香,诱惑着远方来客。至于山中雉兔惊走、狼奔狈突,湖中野鸭凫水,灰天鹅舞弄清影,虾蟹龟鳖横行,纯然野生动物们的天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长于斯山斯湖,我们应该感激这山水,不但供应我们日常的饮食,也孕育我们山仁水智的禀性。于日日夜夜湖岸晓风残月的漫步中,我们性格中的安详静谧、澄澈透明而不乏倔强暴戾,是否也有这山水灵犀的感应?

  杭州金牛湖

  金牛湖,一曰明圣湖,即今杭州西湖《云麓漫钞》引《十三州记》云:"钱塘湖,一名金牛湖,一名明圣湖,湖有金牛,遇明圣即见,故有二名"金农在家乡钱塘早年已负诗名,中岁以后四处游历,可谓名满天下,而在江干诸老之中,金农的诗集———《冬心先生集》四卷本,是最早付梓问世的至晚年,自号金牛湖上诗老,应在情理之中的事了梁同书《砚林诗集序》云:"乾隆庚申,同书与先生长君仍叔,同入郡庠,始获拜先生于床下越三年,金冬心先生自扬州归,先大父馆之桐乳斋中,先生尝相过从时先君子侍养家居,谈诗话旧,借以得老人欢,盖江干故交也会其时乡耆宿,或致仕归田,或倦游还里,如顾月田,沈峙公,郑玑尺,金江声,吴东壁,周穆门,鲁秋塍,厉樊榭,杭堇浦,施竹田诸先生,一时并集;而方外则有虚,让山,高人则先生与金先生两人,诗社为最盛"梁同书这段文字大致告诉我们浙江南屏诗社结社的时间及大体成员"乾隆庚申",即乾隆五年越三年",即乾隆八年,直到乾隆十四年,是金农失利京师,往返杭州,扬州之间及卧病江上的年月这一段时间内金农的诗作几乎都是吟咏杭州山川景色,风光人情的(见《冬心先生续集》)其时金农正是花甲之年,又被同社诗友推为"高人",这大致是金农自号"诗老"的背景依此推断,"金牛湖上诗老"一号大致出现在金农六十岁前后金农为什么要在"诗老"之上冠以"金牛湖",而不是"钱塘","南屏"之属呢 可能尚有一些其他原因金农曾写过一幅《金牛岩隶书轴》其文为:长沙西南有金牛岩汉武时,有田父牵一赤牛,告渔人欲渡江渔人云:"船小,岂胜得牛 "田父曰:"但相容,不重君船"于是人牛俱上及江半,牛粪于船田父曰:"以此相赠"既渡,渔人怒其污船,以桡拨其粪于水(中),欲尽方知是金诧其神异,乃蹑之,但见人牛入岭随之而掘之,莫能及也今渔人掘处尚存(见《艺苑掇英》第二十四期)金农所写上述的这段故事,好象和"金牛湖上诗老"毫不相干但若和他乾隆元年京师失利,"驱车出国门"路经山东所作《鲁中杂诗》中"国中所见皆糠粕,捐酒毁器无其人"对照起来看,颇能透出些消息"金牛湖上诗老"别号和《鲁中杂诗》都是处于金农由诗人之天国坠入不得不以鬻书鬻画为生的人间地狱生存状态的表述,其时金农内心充满了极大的愤懑和痛楚,金牛无人识,金牛之遗秽却为人们追爱不及,不正好和"国中所见皆糠粕"相对映吗 再之,"金牛湖上诗老"和"金牛岩隶书轴"之自号及创作几乎是在同时进行的,这就不能看着是偶然的巧合了故尔,笔者认为"金牛湖上诗老"不仅包容作者对自己的嘲讽,而且对那个大厦将倾的封建末世亦极具冷嘲热讽的意味,其个人情感色彩甚浓

金牛殷为鄂国。鄂王城遗址位于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镇鄂王城村境内。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这一带活动。古代它是扬越族的一支鄂氏族的活动中心,是古鄂国的都城。古鄂国是鄂氏族所建的诸侯国。

西周中期至战国,鄂属楚。周夷王之时,王室衰微,诸候互相征伐。楚公熊渠兴兵伐扬越,至于鄂。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楚公熊渠封次子熊红为鄂王,都于鄂王城,从此鄂属楚。西周末叶,鄂曾为楚国都城。春秋时,鄂为楚国别都。楚怀王时,鄂为楚国大贵族启的封邑。

秦为鄂县,鄂县属南郡,鄂王城为鄂县县治,后迁至江边,即今鄂州市城内。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大将白起攻楚,取楚元郢都,置南郡,鄂邑属南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三十六郡。此时,鄂为县,属南郡。

汉属鄂县,鄂王城仍为鄂县县治,鄂县属江夏郡。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分南郡至江夏郡,鄂县属江夏郡。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部,江夏郡属荆州,鄂县仍属江夏郡。东汉沿西汉旧制,鄂县建制未变。

三国属吴,改名武昌。魏黄初二年(221年)四月,孙权都鄂,将鄂县县治迁往今鄂州。金牛镇龙山东三里之山曰武昌山,以此山名取“武力昌盛”之义,改鄂为武昌。此为鄂县改武昌之始。同年八月筑武昌城,徙建业(今南京)之民千家至此。并划分江夏郡的东部立为武昌郡,郡治设在武昌。领武昌、下雉、阳新、柴桑、寻阳、沙羡六县。吴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孙权即帝位于武昌,至九月迁都建业,召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孙登留守武昌。甘露元年(265年)九月,末帝孙浩又自建业迁都武昌。宝鼎元年(266年)十二月,仍还都建业,留卫将军腾胤镇守武昌。

晋金牛为鄂县,县治在金牛镇境内的鄂王城,鄂县属武昌郡。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武昌郡仍属荆州。又分武昌复立鄂县。武昌郡统辖武昌、柴桑、阳新、沙羡、寻阳、鄂、官陵等县。西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因荆、杨二州疆土广远,统治困难,于是割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荆州之武昌、桂阳、安城等十郡置江州。武昌郡自此属江州。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江州治所移武昌。武昌县仍属武昌郡。

南朝为鄂县,县治在金牛镇境内的鄂王城。宋永初元年(420年),沿用晋制,武昌郡仍属江州,领辖武昌、鄂、阳新三县。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分荆州的江夏、竟陵、武陵三郡,湘州的巴陵郡、江州的武昌郡、豫州的西阳郡设置郢州,武昌郡从此属郢州,仍领3县。

齐为鄂县,县治在金牛镇境内的鄂王城。齐建元元年(479年),武昌郡仍属郢州,下辖武昌、鄂、阳新、义宁(寄治于鄂)、真阳。

梁为鄂县,县治在金牛镇境内的鄂王城。梁天监元年(502年),武昌郡仍属郢州,领武昌、鄂、阳新、安昌(分阳新立)4县。中大通四年(532年),分郢州置北新州,不久州治南移于武昌。

陈为鄂县,县治在金牛镇境内的鄂王城。陈永定元年(557年),武昌郡仍属郢州,领武昌、鄂、西陵3县。

隋属武昌县。开皇三年(583年),废郡,以州直接统县,开皇九年(589年)罢武昌郡存武昌县,又废西陵、鄂二县归武昌县。同年改鄂州为郢州,改江夏郡为江夏县。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州为郡,鄂州改为江夏郡。武昌县先隶鄂州,后隶江夏郡。其时分武昌县西境置城塘。大业九年(613年)废,仍并入武昌。

唐属武昌县。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江夏郡为鄂州。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鄂州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全国改为十五道,分江南道为东西两道,鄂州属江南西道。天宝元年(742年),重改鄂州为江夏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江夏郡为鄂州。道、州、郡之名虽几经变更,而武昌县上属关系未变。肃宗至德年间(756-758年),置武昌军节度使,驻鄂州(今武昌,武汉市之武昌区),而武昌县名如故。

五代十国属武昌县。南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起,昭宗封杨行密为吴王(史称“杨吴”),武昌属杨吴的鄂州。经历后梁、后唐两代,武昌县属吴国(史称“杨吴”);自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到五代末年(960年),武昌县属南唐鄂州。乾德五年(967年),南唐割武昌三乡之地置大冶县(另一说:保大十三年即公元955年置)。

宋代属武昌县,武昌县后升寿昌军,领本县。至道二年(996年),武昌县属鄂州江夏郡归武昌军节度。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鄂州属荆湖路。咸平二年(999年),荆湖路分为荆湖南路、荆湖北路,鄂州属荆湖北路。自此,武昌县属荆湖北路,鄂州江夏郡归武昌军节度。宋南渡后,金兵骚扰江北,因武昌地扼上游,为江西要冲隘口,遂于嘉定十四年(1221年),升武昌县为武昌军使,次年,续升为武昌军。因军名与鄂州武昌军节度之名相类,乃取“玉宝寿昌”之义改名寿昌军,领武昌本县,直隶武昌军节度。端平元年(1234年),废寿昌军,仍为武昌县,还隶鄂州。嘉熙元年(1237年),又升为寿昌军,仍领本县。

金牛镇,嘉定甲申十七年(1224年)议升金牛镇为县,以费重事竟止。后,设巡检司。

元代,属武昌县。元代初沿宋制,仍为寿昌军。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散府,仍治武昌本县。成宋大德五年(1301年)废散府复为武昌县,属湖广行省湖北道的武昌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吴王朱元璋改武昌路为武昌府。

明代,属武昌县。武昌县属湖广布政使司武昌府。

清代,属武昌县。康熙三年(1664年),分湖广为湖南、湖北布政司(省)。后湖北省分为五道。武昌县属武昌盐法道武昌府。

中华民国,属武昌县,武昌县后改名为寿昌县,继而改名为鄂城县。民国元年(1912年),武昌县仍属武昌盐法道武昌府。民国二年(1913年),北京政府改湖北为三道,武昌县属武汉黄德道,同年三月,废武昌府,并改武昌府治江夏县为武昌县,而将武昌县改为寿昌县。民国三年(1914年)元月,因县名与浙江的寿昌县名相同,始改称鄂城县。同年,武汉黄德道改为鄂东道,后改为江汉道,鄂城县属湖北鄂东道(江汉道)。民国21年(1932年),鄂城县属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25-38年(1936-1949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时期鄂城县的内四乡归金牛镇管理,1946年成立金牛区署,明确内四乡属金牛区署管理。金牛解放后成立鄂城县工作委员会,管辖原内四乡(解放后改为几个区)的行政事务,直到1955年金牛划归大冶为止。

建国之初,设湖北省大冶专区,鄂城县归大冶专区管辖,并为专区治所。1952年7月撤销大冶专区后,鄂城县划属黄冈专区。同时议升金牛为县,未果。1955年11月13日,金牛划归大冶。

1949年5月17日,金牛地区解放,此时至1955年11月13日,金牛仍属鄂城县。1949年6月,鄂城县设金牛为金牛区,区公所设在距金牛街约十华里的晏公庙附近的沙子垴吴村。8月,金牛区改为第七区,将民生、民权、民族三个旧制乡和金牛镇组建而成。区公所仍设在沙子垴吴村。

1951年元月,鄂城县委县政府决定从第七区中将杨葆、高桥、巫山、峡山、孙鉴、刘铺、学堂、李铺、高铺等十个乡划出,成立三十二区(即高桥区),并将第七区改名为第十二区,区公所于1950年由沙子垴吴村迁往金牛街当铺屋,1951年又迁往卢詹雯村。

1952年3月,十二区改为十区,11月又改为十一区,区属金牛镇划为县属镇,并将原十四区的胡铺、胡铁、下边、黄泥、下田划归十一区管辖。1954年元月十一区区公所由卢詹雯迁往晏公庙。

1955年11月13日,上级决定将鄂城县的十一区、十二区和金牛镇由鄂城县划出,归大冶县管辖。十一区、十二区合并为金牛区,金牛镇为大冶县直管。金牛区公所设在金牛街上。

1956年5月,大冶县委、县政府决定:撤区改组。金牛区改为三个指导组(十四组、十五组、十六组)。十四组辖西畈、晏公、高河三个乡,驻地西畈;十五组辖南城、堰口、胜桥、胡铺四个乡,驻地当铺贺;十六组辖毛铺、谈桥、大桥、罗桥四个乡,驻地谈桥。

1957年4月,大冶县委、县政府决定:撤销指导组,恢复金牛区。金牛区辖十四、十五、十六三个指导组的辖区,区公所设在金牛镇。

1958年9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撤金牛区,成立上游人民公社,撤销县属金牛镇,划归上游人民公社管辖,社址在金牛镇。辖区为原金牛区加金牛镇。同年十二月上游人民公社改名为金牛人民公社,辖区未变,社址未变,下属营有所调整,并将营改为管理区。金牛镇为金牛管理区。

1959年12月,大冶县制取销,改属黄石市。大冶县金牛人民公社改为黄石市金牛人民公社。1961年春,黄石市委、市政府将金牛人民公社改为金牛区,金牛管理区改为区属金牛镇,其余十一个管理区改为十一个小公社。

1962年6月,恢复大冶县制,金牛又隶属大冶县。谈桥、大桥、罗桥、毛铺划出,其余七个小公社和金牛镇组建成金牛区。区址仍设在金牛镇。

1963年4月,大冶县委、县政府将灵乡区的毛铺、罗桥两个小公社划回金牛区管辖。此时金牛区辖九个小公社和金牛镇。一直到1975年10月,金牛区辖九社一镇未变。

文革中的1968年5月,成立了三结合的金牛区革命委员会。1970年8月,成立了金牛区委员会、区政府。

1975年10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撤区并社,金牛区改为金牛人民公社。县政府将原属毛铺人民公社划出与铜矿区的汀桥人民公社合并成立毛铺人民公社;划出罗桥人民公社并入矿山区的灵乡人民公社;划出西畈、高河、晏公三个人民公社成立西畈人民公社。金牛人民公社党委、政府将剩下的南城、堰口、胜桥、胡铺四个小公社改编成二十八个大队。撤销金牛镇。镇属桥东、桥西两个居委会隶属金牛人民公社。此时金牛人民公社隶二十八个大队,两个居委会。社址设在金牛镇。

1976年11月,公社革委会改为管委会,辖区未变,社址未变。1977年管委会对辖区进行了改编,将原来的二十八个大队改编成十八个大队。此时金牛人民公社辖十八个大队和桥东、桥西两个居委会。

1980年4月,金牛人民公社社镇分家。金牛镇为县辖镇。金牛人民公社社址仍设在金牛镇。

1984年3月成立金牛乡至1984年11月乡镇合一。金牛乡人民政府改名为金牛镇人民政府。

1995年元月1日大冶撤县建市,将大冶县改为大冶市。金牛镇更名为大冶市金牛镇。

2001年3月高河乡并入金牛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1049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0
下一篇2023-09-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