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次数最多的人是谁?

航天次数最多的人是谁?,第1张

约翰扬是美国航天飞机赫赫有名的首航指令长,也是美国资历最老的宇航员。但他把青春献给航天事业的航天生涯,却鲜为人知。

1985年3月23日,在美国休斯敦航天中心举行的约翰扬首次太空飞行20年庆祝会上,人们才知道他有20年的航天生涯。

约翰扬1930年9月34日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童年时代在奥兰多度过。他首次航天飞行是1965年3月23日,他和同伴弗吉尔格里索姆,驾驶的“双子星座”3号,这种第二代飞船的外形和第一代“水星”宇宙飞船相似,由乘员室、动力室、机械室三部分组成,重32吨,长约57米,圆锥形,底部直径大约3米,顶部直径约1米,约翰扬和他的伙伴驾驶这种飞船创造了美国两人航天旅行的记录,绕地球飞行3圈,共4小时53分,成为当时的新闻人物,见诸于报刊、电台、电视台。尔后约翰扬一直活跃在美国的航天领域,1966年7月,18日,他和柯林斯驾驶“双子星座10号”飞船,绕地球一飞行了43圈,共计70小时47分,成功地实现了和阿金纳卫星对接,从卫星上取回一个收集微流星体的箱子。再次成为美国报刊的新闻人物。

最值得纪念的,是约翰扬两次进行举世瞩目的“阿波罗”计划飞行。第一次是1969年5月18日,约翰扬和其他两名宇航员驾驶“阿波罗”10号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起飞,飞行75小时56分钟后,进入近月点11千米,远月点315千米的环月轨道。在绕月飞行616小时的飞行中,指令长斯塔福德和塞尔南进入登月舱,和母船分开,点燃下降火箭,乘登月舱飞行到距月球仅143千米的地方,为“阿波罗”11号飞船在月球着陆进行了近距离空中侦察,并拍摄了着陆位置照片,约翰扬担任这次飞行的指令舱驾驶员,登月舱脱离母船8小时后与指令舱顺利实现了对接。1969年5月26日,“阿波罗”10号在萨摩亚群岛附近平安着水,总飞行时间达192小时3分钟。第二次是1972年4月16日,“阿波罗16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起飞,约翰扬担任飞船指令长,马丁利为指令舱驾驶员,杜克为登月舱驾驶员。在这次飞行中,他们驾驶登月舱在位于月面中央高地的“笛卡尔环形山”附近登月,三次使用价值800万美元的月球车。在月面探测20小时15分,在月面停留71小时3分,带回月球岩石955千克。为人类登月和探测月球的奥妙作出了重大贡献。

9年以后,年满助岁的约翰扬又荣鹰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首航指令长,和罗伯特克里平于1981年4月12日驾驶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进行举世瞩目的环球飞行。对于这一历史性成就,人们无不欢欣鼓舞,各国贺电纷至沓来,各种报刊竞相报道,约翰扬和航天飞机名扬四海,被载人航天史册。1983年11月28日,约翰扬,帕克及德国专家默博尔德等六名宇航员乘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约翰扬和他的伙伴们同心协力,第一次把重17吨的欧洲天空试验室施放出去,进行了乃项太空试验,制造了地球上无法制造的合金,拍摄了高分辨率的地球资源照片,创造了航天飞机飞行10天零8小时的记录,十分出色地完成了航天飞机的飞行和实验任务,再次受到人们的青眯。充当宇航员并不是广种惬意的轻松事,必须经过长期苛刻的各种常规和特殊的体力、智力、飞行生理和基础理论的训练。为了驾驶航天飞机,约翰扬和罗伯特克里平从1978年1月开始接受全面训练,除每周要上25小时的航空学和天文学课程外,还要熟读长达21卷的航天飞机操作纲要,这部航行手册经常易稿,以至他的办公室里积存的油印讲稿厚达25英尺。为体验巨型飞机的飞行感受,约翰扬虽有12000小时驾驶飞机的经历,但他还拨不少时间驾驶波音707飞机,乘坐装有反向推力器和横压发生器的墨西哥型飞机,实习棘手的降落过程。为热悉航天飞机内的各种开关和五台电子计算机,他和克里平曾在航天飞机模拟舱内练习了1200多小时,以至到了入迷的程度。

约翰扬踏人航天事业的门坎同他与航空事业结下良缘有关。他从小喜爱玩航空模型,并且是奥兰多中学足球队的后卫。高中毕业后进入乔治亚工学院学习,1952年毕业,以优异成绩获得航空工程理学士学位。1952年6月进入美国海军,随即申请到飞行学校学习。但因故耽误了一年多。1955年1月,他被分配到海军航空基地103飞行中队服役,后来一直在海军航空站或中心任试飞驾驶员。这期间,他曾两次创造飞行记录,一次是1962年3月3日在缅因州不伦瑞克海军航空站创造了34523秒内上升3000米的世界记录。一次是1962年4月,他在马格海军航空站创造了23014秒钟内上升7620米的世界记录正因为这段光荣的航空经历,1962年4月,当美国宇航局公开招募“双子星座”及阿波罗飞船宇航员时,被选中。当时的选拔条件是,身高不超过183米,年龄35岁以下,具有物理、生物或工程学位、有喷气式飞机试飞员的飞行经验。当时年仅32岁,身高175米、肩宽50厘米的约翰扬是从。200名申请者中挑选出来的63人之一。进一步考查筛选,又淘汰一半,剩下32人。随后又经休斯顿载人飞行中心的检查和评定,最终选拔了9人,其中2名非军人,7名军人。约翰扬是其中皎皎者。1962年9月约翰扬正式进入休斯敦第二宇航小组,开始了漫长的航天生涯。在目顾其生涯时,约翰扬喜忧参半地说:没想到,仅仅20年,可以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会到太空进行定期飞行。遗憾的是,美国没有取得更大的进展,没有太空站,没有在月球建立基地。他希望有一天美国能做这些事。这是美国老宇航员的心声,或许也是全人类的心愿吧。

杨利伟,男,汉族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 大学文化程度,身高168米,中国***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

星座:双子座

血型:B型

家庭成员:妻子张玉梅,儿子杨宁康。1983年,考进了空军第一学院。并加入中国共青团。1987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分配至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做飞行员。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尉军衔,1992年晋升空军上尉,1996年晋升空军少校。1996年,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

1998年01月,他和其它13位空军优秀飞行员一起,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由于航天员大队隶属总装备部,在当时改为陆军,军衔改为少校。

2000年晋升中校军衔。

2003年07月,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时为中校军衔。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生活(10张)。

2003年10月15日,晋升上校军衔。

2004年春节前后,晋升大校军衔。

2004年12月09日,杨利伟获香港中文大学颁发荣誉理学博士学位。小行星21064是以杨利伟来命名的。

2005年,杨利伟出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

2007年10月,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2008年07月22日,晋升少将军衔。

2010年3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土星5号火箭的研究背景很简单:60年代,火箭运载能力已经成为限制美国航天发展的最核心因素。

因为60年代,美国航天发展最重要的目标是阿波罗登月。正如肯尼迪总统1961年在莱斯大学演讲时说的那样:“我们选择登陆月球,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它真的很难”。

当时,为了阿波罗登月,一系列辅助工程上马。

1961-1965年,9个游骑兵(Ranger)任务,全方面获得月球表面情况。

1966-1967年,5个月球轨道器(Lunar Orbiter)任务,重点勘查适合载人登陆的区域并绘制出详细地形地貌图。

阿波罗12号任务时降落地点就在为它做前期准备的测量员附近,也造就了人类两个航天任务在月球表面相遇的神奇纪录

1966-1968年,7个测量员(Surveyor)任务,着陆器直接降落月球,获得未来阿波罗载人登月着陆地区的第一手资料,其中5个任务着陆成功。

1964-1966年,12个双子座(Gemini)载人航天任务,验证了出舱行走、交会对接等核心技术,所有的阿波罗登月宇航员都是这个项目培养出来的。

也就是说,在阿波罗登月之前,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完全了解了月球着陆区的环境、相关的载人航天技术都储备完毕。例如,阿姆斯特朗在双子座8号任务时成为世界首个完成航天器交会对接任务的人,登月第一人的资格足够。

但是,当时还有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怎么过去?火箭怎么办?

登月远比地球附近的载人航天复杂,近地轨道运力几吨、几十吨的火箭远远不够,火箭成为限制载人登月方案的最大因素。

当时总共有四种方案。1月球直接往返;2月球表面集合,用重型火箭分两次任务发射;3地球轨道集合,用大中型火箭多次发射,在地球附近组装后载人登月;4月球轨道集合,飞船到月球后,一部分登陆,一部分留轨。

选择第4种方案的阿波罗飞船实际上也由4个部分组成

第1种方案要求重达4000-5000吨级别的火箭,实在太难,人类也许在阿波罗登月后100年内都不会造出来。因为我们在登月50年后,连土星5号级别的火箭都还没造出来;第2种,对月球着陆技术要求太高,几乎不可能;第3种,当时交会对接技术还没突破,多次对接风险也特别大。最终,阿波罗载人登月选择了方案4,它需要一枚近地轨道运力达到140吨级、月球转移轨道运力达到45吨级的火箭。

冯·布劳恩站在他的得意作品土星5号“前”

任务最后落到了冯·布劳恩团队头上,这位在二战结束后被“回纹针”绝密行动带回美国的德国火箭专家事后也被证明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火箭科学家、没有之一,他在二战后几乎主导了美国所有火箭的研发。1961年登月计划公布后,他们获得天量的资金。

那时候,钱不是问题,问题是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冯·布劳恩团队不负众望,在他们此前的研究基础上,最终给出了土星A(Saturn-A1,Saturn-A2)、土星B(Saturn-B1)和土星C(Saturn-C1、Saturn-C2、Saturn-C3、Saturn-C4、Saturn-C5)的庞大土星系列火箭家族。当然,冯·布劳恩还提出了C8这个型号,它理论上可以完成直接登月、直接返回(前文方案1),不过以当时的资源、甚至今天的资源都很难实现。

土星是个庞大的载人火箭家族,只不过土星5号(C5)实在太出名掩盖了其他的光辉

人们常说的土星5号,就是指Saturn-C5这一个型号。

土星5号的很多指标是非常惊人的,它的总重量约为2970吨,最大直径101米,高度1106米,近地轨道运力140吨,地月转移轨道极限运力486吨。以中国现役最强火箭长征5号对比而言,长征5号总重量约为867吨,最大直径5米,高度57米,近地轨道运力25吨,地月转移轨道运力8吨。

那个时**育了多么恐怖的钢铁巨兽,可见一斑。

火箭第一级总重约2290吨,其中壳体和发动机质量仅为130吨,2160吨都为燃料,为液氧煤油,发动机工作时间标准流程为165秒,发动机总推力达到了惊人的3510吨!第一级平均每一秒燃烧131吨燃料,换算成汽油差不多够一辆百公里油耗10升的小 汽车 围绕地球赤道开4圈半!

第二级总重约496吨,其中壳体和发动机质量仅为40吨,456吨都为燃料,为液氧液氢,发动机工作时间标准流程为360秒,发动机总推力为514吨;对于第二级消耗的燃料(液氧液氢能量密度是液氧煤油的16倍左右),足够开车绕地球赤道250圈。

第三级总重约123吨,其中壳体和发动机质量仅为13吨,110吨都为燃料,为液氧液氢,发动机工作时间标准流程为两次共计500秒,发动机总推力为100吨。第三级的燃料够开车绕地球60圈。

美丽的《地出》来自阿波罗8号任务,人类首次到月球附近,阿波罗11号时才着陆

更惊人之处在于,这个火箭的可靠性也是很高的。1967年11月9日,阿波罗4号无人测试任务,土星5号成功首飞。但是,1968年的12月11日,它就已经送阿波罗8号乘组前往月球,他们也拍下来载入史册的经典《地出》,这是人类首次从月球看地球。从1967年到1973年,土星5号火箭完成了13次发射任务(12次阿波罗,1次天空实验室)。除了阿波罗6号无人测试时出现了发动机技术问题、但并未酿成大祸,其余都是完全成功,运送了24人前往月球,最终12人登陆月球。

这12人也因而被命名为新物种:能生存在地球和月球的生物。

土星5号对比N1(右)

相比较而言,苏联同时代的登月火箭N1却反复遭遇失败,连续4次试射均在升空后不久爆炸,成为人类载入史册的最强人工(非核)爆炸,苏联最终退出登月竞赛,秘密开始载人空间站计划,也就是礼炮1-7号共计9个空间站(7个成功)。礼炮1号在1971年4月19日秘密升空,随后震惊世人,美国在载人空间站领域被苏联超越。

此时,又是土星5号脱颖而出,把天空实验室空间站(Skylab)送入太空。这个空间站的设计逻辑可以这么简化为“来不及了,还设计啥空间站,直接把土星5号的最上级装大量仪器不就行了,做个百吨级的空间站够用么?而且所有仪器你地面都装好,不用蚂蚁搬家往天上运,反正我们能一次发上去!”。至于载人飞船,则使用阿波罗18-20号飞船,这几个原计划登月的任务在后期被取消。

从各方面指标来看,天空实验室都远超礼炮系列空间站

1973年5月14日,天空实验室升空,它由土星5号的第三级S-IVB改造而来,有轨道舱、空间望远镜、对接舱、气闸舱、服务单元、仪器单元等部分,空重77吨,对接阿波罗飞船状态下超过90吨。内部加压空间超过351立方米,相当于一栋巨大的房子飞在空中。载人对接任务时,甚至不需要用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用近地轨道运力在20吨的土星IB火箭发射阿波罗飞船即可。

相比较而言,苏联首个空间站礼炮1号重184吨、加压空间99立方米。

强大土星5号火箭的存在,使得美国立即又在空间站领域赶上并超过苏联。但是,在70年代后,土星5号还是遗憾退役了。有一系列原因。

首先,它实在太贵了。以1960-1970年代的美元计,土星5号研发费用是64亿美元,一次发射的价格就是18亿美元,那个年代的18亿美元大概可以等同于今天的12亿美元。

其次,应用需求不再。美国靠着这个火箭,登上月球,在太空竞赛中制霸苏联,在冷战中占据先机,在东西方两大阵营对抗中重夺主动权。但1975年前后,苏美签订了一系列协议,中止太空竞赛,双方砍掉了大量航天项目,尤其是需要重型火箭的任务,土星5号一下失去了需求。

苏联解体后,更没有需求。

土星5号创造了人类火箭天顶 科技 ,那是特殊政治的时代、不计成本的投入、深厚积累的技术等一系列原因共同促成的,如今很难再有机会达到当年那个状态了。

如果刻意追求复现甚至超过土星5号,是极其不明智的决定,时代变了。

NASA在研的新一代重型火箭太空发射系统和猎户座飞船同样昂贵,目前研制花费已经近400亿美元

目前,世界各航天大国都在“慢慢来”,NASA的太空发射系统、SpaceX的大猎鹰火箭、蓝色起源的新阿姆斯特朗、俄罗斯的新联盟和安加拉、中国的长征9号都处在在研或论证阶段,它们的最终设计目标都是达到土星5号的级别,但达到这种成熟版本预计都会在2030年以后。

也就是说,土星5号成功后,60多年内都没有对手。

而要想超过土星5号,例如达到曾经的土星C8级别,就目前的环境来看,阿波罗登月后100周年纪念时能实现就已经是人类航天的新奇迹。

因为是美国率先克服了人类登陆月球的技术难题,所以美国率先完成登月,而苏联落后半步。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登月舱降落到月面,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登月活动。到了1972年,人类先后登月6次,对月球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考察,使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

扩展资料

登月一场竞争的结果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前苏联连续获得数个空间赛第一:1957年10月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12日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进入太空……与之相比,尽管美国也获得了两个第一:1960年 4月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962年7月第一颗有源通信卫星作试验性通信。

但同苏联的巨大成就相此,显得小巫见大巫。在加加林飞行之后不到四个星期,美国航天员阿兰·谢泼德中校乘“水星”号飞船进行了亚轨道飞行(186千米),它说明美国具备了摆脱空间困境的能力。

人类登月的成就

苏联的月球2号于1959年9月登陆月球,是首个登陆月球的探测器,而美国的阿波罗11号则于1969年7月成功登陆月球,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成为历史上最早登陆月球的人类。

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1865年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则是人类出现最早有关登陆月球的概念之一。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是指2003年3月由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正式起动的月球探测计划。

阿波罗计划综述

阿波罗计划(Project Apollo)或作阿波罗工程,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从1961年到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20世纪60年代的十年中主要致力于完成载人登月和安全返回的目标。在1969年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达成了这个目标,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人类。

为了进一步执行在月球的科学探测,阿波罗计划一直延续到1970年代早期。总共耗资约240亿美元,因此有人认为,资金是美国能领先一步登月的最大因素。

阿波罗计划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执行的迄今为止最庞大的月球探测计划,“阿波罗”飞船的任务包括为载人登月飞行作准备和实现载人登月飞行,已于1972年底结束。迄今(2012年)为止还没有过其他的载人航天器离开过地球轨道。

阿波罗计划详细地揭示了月球表面特性、物质化学成份、光学特性并探测了月球重力、磁场、月震等。后来的天空实验室计划和美国、苏联联合的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也使用了原来为阿波罗建造的设备,也就经常被认为是阿波罗计划的一部分。

阿波罗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计划中也有过几次严重的危机,包括阿波罗1号测试时的大火造成维吉尔·格里森、爱德华·怀特、罗杰·查菲的死亡;阿波罗13号的氧气罐爆炸以及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返回大气层时排放的有毒气体都几乎使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丧命。

参考资料:

-人类登月

全球首次纯商业化往返国际空间站载人之旅——Ax-1任务,最近正式获批。目前瞄准2022年1月发射升空。承运商正是开启美国/全球商业载人航天时代的太空先锋:SpaceX。

美东时间5月10日本周一,NASA宣布这一消息,由Axiom Space公理号太空公司与SpaceX合作推出的Ax-1飞行任务获得批准。

先来看看任务简介——

任务名称: Ax-1(全称Axiom Mission 1 ),即公理号太空公司载人飞行一号任务

发射日期: 目前计划2022年1月

任务期限: 10天

停靠国际空间站: 8天

着陆点: 佛罗里达外海大西洋海域,与DM-2、Crew-1任务返回类似

发射承运商: SpaceX

搭乘飞船: 三手载人龙飞船(C2073 飞船呼号Resilience恢复号或称复兴号)

任务人数: 4人,全部属于非官方的私人宇航员(或称太空游客/太空飞行参与者)

乘员构成:

①飞船指挥官,由公理号太空公司副总裁迈克尔·洛佩兹-阿雷格里亚担任,前NASA资深宇航员,拥有5次太空飞行经验,太空飞行时长215天、搭乘三次航天飞机、执行舱外任务十次,此次任务将是他第6次太空之旅;

② 任务飞行员拉里·康纳,美国富商,现年71岁,康纳房地产投资集团创始人,这将是他首次太空飞行;

③特派专家马克·帕西,加拿大投资家及慈善家,现年52岁,加拿大私人投资公司Mavrik首席执行官,这也是他首次太空飞行;

④特派专家埃坦·斯蒂贝,以色列富商,现年63岁,生命资本基金创始人,曾是以色列王牌飞行员。这将是他第一次太空之旅,他也将成为以色列第二位太空人。

任务费用:

约5500万美元/人,具体金额公理号太空公司尚未披露。这几乎与承运官方宇航员费用相同,但远高于21世纪第一个十年太空探险公司推出的2000万美元全程旅费。这些费用包括:SpaceX发射承运费、太空飞行任务培训费、保险费、NASA收取到访国际空间站的相关费用,比如飞行任务管理费480万美元/次,用于任务规划与执行、天地通信费用等;官方宇航员时间占用费520万美元/人,用于官方宇航员陪同太空游客所需时间成本;国际空间站生活费用,每人每天88万 164万美元。NASA这些收费标准于今年4月29日发布,较比2019年6月最初定价有不同程度提价。

任务标签:

①这是全球第一次造访国际空间站的纯商业化载人之旅;②载人航天史上第二次全民用飞行任务(首次全民用载人航天是Inspiration4激励4任务,计划于今年9月15日发射二手载人龙飞船恢复号C2072);③全球载人航天史上首次使用同艘载人飞船执行三次航天任务(恢复号C2071、C2072、C2073)

特别说明:

①快速增多的太空游客: 迄今为止全球仅有9人属于非官方太空游客(NASA称之为Space Flight Participant太空飞行参与者)短期造访过国际空间站,而Ax-1任务一次多至4人,他们将成为第10 13位到访国际空间站的太空游客,并将成为载人航天史上第14 17位太空游客(今年9月激励4任务中的4位乘员率先成为第10 13位太空游客,计划3天自由飞行、但不造访国际空间站)。随着Ax-1后续任务等私人太空之旅项目不断新增,无论是自由太空行、到访国际空间站的太空游客名单都会快速拉出,载人航天常态化、商业化、民用性等特点势必日益凸显。

②原定的阿汤哥缺席: Ax-1飞行任务乘员名单最初圈定:迈克尔·洛佩兹-阿雷格里亚、汤姆·克鲁斯、道格·里曼、埃坦·斯蒂布4人组团。其中好莱坞巨星阿汤哥、著名导演道格·里曼,为了拍摄史上首部太空真实取景大片而来。后来因筹备工作、档期安排等原因而推迟。据悉,有望排在Ax-2或者Ax-3任务实现这一 历史 性事件。

③太空游客的预备动作: 所谓全世界首次全民用任务,原文为the world’s first all-civilian mission,由于这4名龙飞船乘员全部是平民身份,全都属于非官方、非职业宇航员或者称太空游客,而不同于官派的职业宇航员。因此会统一接受SpaceX培训,包括商业宇航员培训、轨道力学、微重力、零重力以及其他形式的压力测试,并经历应急准备训练、宇航服使用与飞船进出演练,以及部分或全部太空任务模拟训练。受训达标后才会最终坐进龙飞船,飞向太空。

④门槛要求大大降低: 因为载人龙飞船采用新一代全自动驾驶模式,必要时辅以地面飞控中心操作,所以这4名乘员更像是飞船乘客,而不是驾驶员,不必像职业宇航员那样接受全面而严格的训练和考核才行。相反,飞行门槛远低于以往官派宇航员要求。毕竟他们只是到此一游的太空游客,不需要也没必要掌握太多飞船驾驶技能,好好享受几天绕地飞行,好好欣赏蓝色星球,才是最爱。

商业太空之旅不止于此,事实上,正如前面多次提及Inspiration4(激励4任务),很快率先开启一个常态化、商业化、民用化的全新载人航天时代。

来看看任务简介——

任务名称 :Inspiration4,直译为激励4,以此激励更多人参与其中、飞向太空。

按照SpaceX官方说法:「激励4是为了实现一种终生梦想,是迈向未来的第一步,未来任何人都可以去勇于 探索 星空。」公关语背后确实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激励之举」。这次飞行任务属于一次公益善举,由SpaceX与美国著名支付服务商Shift4 Payments联手策划,旨在为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筹集资金,这笔善款主要为儿童治疗癌症。

发射日期 :瞄准2021年9月15日

着陆日期 :预计2021年9月18日

着陆点 :佛罗里达外海大西洋海域,与DM-2、Crew-1任务返回类似

任务期限 :3天

飞行任务 :自由太空飞行,不造访国际空间站,540公里近地轨道

发射承运商 :SpaceX

搭乘飞船 :二手载人龙飞船(C2072恢复号今年5月2日海上溅落墨西哥湾,目前正在德州火箭测试基地进行翻新检修)

任务人数 :4人,全部属于非官方私人宇航员(太空游客/太空飞行参与者)

乘员构成: Inspiration4(激励4)代表此次飞行搭载4名乘员,分别象征领导、希望、慷慨、成功。

①领导:Shift4 Payments创始人兼CEO贾里德·艾萨克曼(Jared Isaacman),作为飞船指挥官;

②希望:海利·阿塞诺(Hayley Arceneaux),作为圣裘德基金大使,既是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首席医师,也是现年29岁的前骨癌患者,代表着抗癌群体的希望;

③慷慨:克里斯托弗·森布罗斯基(Christopher Sembroski),既是这次善款捐助者之一,也是十足的幸运儿,由于朋友抽中此奖却因故不能参加而让位给他;

④成功:西恩·普洛克特(Sian Proctor),既是Shift4 Payments电子商务平台的老客户,又是一位成功企业家,在她身上充满启发性的创业故事,于是被选中。

任务标签:

①SpaceX作为全球首家私营太空公司有能力承运商业载人航天任务以来,首次推出非官方、纯民用的载人航天项目。②这次任务属于自由太空飞行,不造访国际空间站,540公里高度的近地轨道略高于400公里轨道高度的国际空间站。

另有计划2022年,SpaceX与太空探险公司联合推出全新路径的私人太空游第一飞,实现4名太空游客搭乘载人龙飞船、为期3 5天的自由太空飞行,不造访国际空间站,而是飞到1000公里的更高轨道,相当于空间站轨道高度的两三倍。这将打破私人太空飞行新纪录:最高飞行高度/最远飞行距离;这将开创双子座时代、阿波罗时代之后人类最远飞行距离;这将开启全球商业载人航天新时代、私人太空旅行新航线!

看得出来,载人龙飞船不仅是在恢复美国载人航天原力,更是以商业运营模式开启美国乃至全球商业载人航天新时代。高效、复用、低价正成为SpaceX最大利器,横扫商业发射市场,从卫星发射,到货运补给,再到载人航天。

神舟十二号火箭飞船组合体的顶端有一个很明显的 “尖尖” 。但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之前咱们发射的“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货运飞船, 都没有这个“尖尖”

这个“尖顶”究竟有什么玄机?如果你看一看几年前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你会发现它也有这个“尖顶”。

这个“尖顶”一般只用在载人航天上,它的名字叫做 “逃逸塔” ,是航天员保命的“护身符”。

逃逸塔曾经救下了在苏联和俄罗斯飞船上的4名宇航员。而美国之前放弃了逃逸塔,但却搭上了7条宇航员的人命

现在的人类航天仍然完全依赖火箭,而火箭从来都是最危险工程项目之一。有的时候,它是人类强有力的工具,但有的时候,它就是一个装满燃料的大炮仗。一旦在发射过程中发生倾倒等事故,火箭本身和它所要运载的所有东西,将全部付之一炬。

随着人类 科技 水平的提高,火箭的安全性也逐渐升高。现在世界主流火箭平均的失败率在2%到4%左右。对于一般的太空运输而言,这个数字已经很低了。但是如果载人,这个2%的失败率则完全无法接受,这相当于100次载人航天,平均就要有两次要死人。

现在全世界拥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全部都会把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这首先当然是出于人道主义。而另一方面, 宇航员几乎就是各国航天事业最贵重的“资产”

火箭炸了,卫星毁了,都没有太大关系,只要技术在,重新生产并没有太大问题。但航天员则是万里挑一的, 国家选拔培养一个航天员所需要的花费是百亿级别的 。而更重要的,是培养航天员所需要的花费的时间。所以任何国家都不会拿航天员去冒火箭2%的风险。

在这样的环境下,“逃逸塔”诞生了。

逃逸塔安装在载人飞船火箭的顶部,并装有固体火箭发动机。从航天员进入飞船开始,一旦检测到火箭倾斜过大等可能造成火箭毁灭的紧急情况, 逃逸塔便会触发,启动发动机,带着飞船迅速脱离火箭本体 ,避免火箭爆炸时将载人飞船吞没。

脱离危险区后,飞船启动着陆程序,把宇航员安全送回地面。

由于火箭发射事故大部分都发生在点火起飞和低空飞行阶段,当火箭已正常飞出大气层后,事故风险大幅降低,逃逸塔便失去了作用。此时逃逸塔会与火箭飞船分离,以降低负载。

大部分时候,逃逸塔仅仅是作为保命的后备手段。到现在为止,人类进行的载人航天已经有好几百次了,而逃逸塔真正发挥作用只有3次。

1983年9月27日,苏联的联盟T10a飞船正准备发射,宇航员已进入飞船。在发射前倒数第90秒时,火箭助推器增压氮气管路的一个阀门失效,造成一台火箭发动机突然点火,结果引发整个火箭在发射台上爆炸!好在逃逸塔工作正常,检测到事故后立即带着飞船飞离发射台,两名宇航员得以幸存。

还有一次就发生在三年前。2018年10月11日,俄罗斯联盟MS-10飞船发射升空,其上载有一名美国宇航员和一名俄罗斯宇航员。在火箭升空后的第119秒,距离地面50km左右,四个助推器在分离过程中,有一个助推器分离不正常,并撞上了火箭芯级,造成火箭倾斜并关机。逃逸塔紧急逃生程序启动,两名宇航员在经历了6个G的过载后最终生还。

还有一次是美国人搞得,1961年4月25日美国 水星计划 飞船升空(注:水星计划是当时美国给首批载人航天计划起的名字,并不是要探测水星)。火箭在发射20秒之后失控,在第42秒开始自毁,它的逃逸塔运行正常,带着飞船分离,虽然飞船里只有一个假人,并没有真的宇航员。

“逃逸塔”作为保命措施还是比较可靠的,但是很遗憾,美国在航天技术革新的过程中,一度放弃了“逃逸塔”, 而这个决定让美国人付出了血的代价。

美国人在水星计划取得成功之后,又开始了 双子星计划 (注,这个计划当然也不是为了 探索 双子座,而是美国的双人航天计划)。这个时候,美国人不如苏联人踏实稳重的特点就显现出来了。

双子星计划的载人航天飞船都没有逃逸塔,取而代之的是宇航员的弹射座椅,宇航员在事故时可以弹射出舱,跳伞逃生。当然了,这东西只能在低空使用。如果在几十公里的高空弹射出舱,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这么设计的一个原因是,逃逸塔太重,取消逃逸塔就可以减少额外的发射负载。

但是很幸运,双子星计划的所有载人飞船都成功了,没有出现火箭事故。而自此,美国人对逃逸装备逐渐开始忽视,这种忽视延续到了美国后来研发的 航天飞机 上。

最初航天飞机的设计是包含用于逃逸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但还是为了减重,航天飞机的逃逸装备被无情取消了。美国人认为,他们的航天飞机安全性已经非常高了,所以没必要搞什么逃逸塔之类的逃逸装备。

然而,广袤的宇宙没有像眷顾双子星计划那样,再一次眷顾航天飞机。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后第73秒时,助推器发射故障,火箭爆炸。没有任何逃逸装备的挑战者号只能跟着火箭一起解体爆炸。7名宇航员殉职。

血的代价并没有促使NASA给剩余航天飞机加装逃逸装备。美国剩下的那几架航天飞机就这样一直对付了17年。在2003年,哥伦比亚号事故又有7名宇航员殉职之后。美国人再也受不了这种安全风险极大的航天方式了。2011年,美国全部航天飞机退役,美国再次回到了飞船 逃逸装备的路子上来。

中国的载人航天一直是走飞船的发展路径,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神舟飞船的可靠性和成功率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从神舟五号,到现在的神舟十二号,已经把17人次的航天员送上了太空。

而每一次,中国航天的“逃逸塔”都在默默地保护着我们的航天斗士们。祝愿我们的神舟十二号三位航天员能够圆满完成任务,并安全回家。

请你在评论区写下你对中国航天的祝愿和期待,也请你帮我点个赞支持一下,我是@四角切圆 ,关注我了解更多世界大事,咱们下期再见。#全能创作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0154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3
下一篇2023-09-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