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有哪些忌讳?

回民有哪些忌讳?,第1张

1、回民的信仰是:

回民的信仰包括内心诚信、诵念表白、身体力行三个部分。具体来讲,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回族必须保持这三个信仰,其中信安拉是信仰的核心,即认为安拉是独一无二的,造化天地万物,日月星辰及主宰宇宙的一切。

2、回民的禁忌:

根据伊斯兰教的规定,回族禁食猪、马、驴、骡、狗和一切自死的动物、动物血,禁食一切形象丑恶的飞禽走兽,无论牛、羊、骆驼及鸡禽,均需经阿訇或做礼拜的人念安拉之名然后屠宰,否则不能食用。

扩展资料:

头饰是回族最典型、最富有特点的服饰。因伊斯兰教尚白色,因此回族视白色为最洁净、最喜悦的颜色。在衣、冠颜色上以白、绿、黑色为主。

回族男子戴的无檐小白帽,亦称“回回帽”或“礼拜帽”。有白、灰、蓝、绿、黑五色,分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来戴。一般春夏秋季戴白色帽最多,冬季戴灰色或黑色。

帽子的样式因教派和地区不同而有差异。如哲赫忍耶教派的回民爱戴六角尖顶帽,六瓣表示坚信六大信仰,帽圆表示万教归一。除了白帽外,清真寺里的阿訇、满拉和笃信宗教的回族老人则喜爱戴缠头。

埃及

埃及人通常以“耶素”为主食,进餐时与“富尔”(煮豆)、“克布奈”(白乳酪)、“摩酪赫亚”(汤类)一并食用。耶素即为不用酵母的平圆形埃及面包,他们喜食羊肉、鸡、鸭、鸡蛋以及豌豆、洋葱、南瓜、茄子、胡萝卜、土豆等。在口味上,一般要求清淡、甜、香、不油腻。串烤全羊、烤全羊是他们的佳肴。爱吃中国四川莱。

埃及人在正式用餐时,忌讳交谈,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神的亵渎行为。他们习惯用右手就餐,认为左手不洁净,忌用左手与他人接触或给别人递送食物及其他物品。埃及人一般都遵守伊斯兰教教规,忌讳饮酒,但可饮茶。他们有饭后洗手,饮茶聊天的习惯。他们爱喝一种加入薄荷、冰糖、柠檬的绿茶,认为这是解渴提神的佳品。他们忌吃猪、狗肉,也忌谈猪、狗。不吃虾、蟹等海味、动物内脏(除肝外)、鳝鱼、甲鱼等怪状的鱼。

星期六到下星期四,是埃及人上班的时间,星期五是伊斯兰教的休息日。埃及的社交聚会比较晚。晚饭可能10点半以后吃。应邀去吃饭,可以带些鲜花或巧克力。和埃及人相处,谈话时多赞美埃及有名的棉花和古老的文明,避免谈论中东政局。

通常在埃及人面前尽量不要打哈欠或打喷嚏,如果实在控制不住,应转脸捂嘴,并说声"对不起"。埃及人讨厌打哈欠,认为哈欠是魔鬼在作崇。一个人打哈欠,如同犯罪似的急忙说:"请真主宽恕。"

吉布提

吉布提人请客吃饭,有一些俗定习成的规律。接待公务团组访问,进行商贸业务洽谈,宴请活动一般安排在宾馆或饭店进行。纯属私人朋友之间的交往,才会盛情地邀请到自己家中,而且多用当地的传统饭菜款待。吉布提人招待客人的传统主食有烤玉米、用高粱糊和玉米糊加上牛奶烙成的家常饼(面饼)、用高粱米加豆类和瓜类煮成的浓粥以及各类甜食等;菜肴主要有鸡、鸭、鱼、牛肉、羊肉、蔬菜等,招待贵宾少不了要摆上烤全羊这道名菜。辣椒为吉布提男女老幼所喜爱,家家户户长年备有好辣椒。招待客人时,总要在餐桌上摆上一罐辣椒肉汁。这种辣椒肉汁,选用上等辣椒、香料、食糖、牛肉或者羊肉精制而成,甜辣适度,风味独特。撕下一块面饼,沾上辣椒肉汁,包着肉块吃,甜咸辣皆有,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欲大增。当然,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嗜好选择是否食用辣椒汁,主人绝不会强求,只要客人进餐时吃得越多,主人就会越高兴。

马里

马里人素以热情待客著称,遇有客人来访,主人总是乐呵呵的。按照马里的传统习惯,拜访朋友需要事先联系,选择主人感到方便的时间,并要准时赴约。除非有紧急事情或者特殊原因,突然造访可能会让主人显得措手不及,当地人认为这种举动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客人进门,主人多用茶水招待,热茶里放进几片薄荷叶,喝起来清香爽口。马里人常年食牛羊肉,茶便成了他们须臾不可缺少的消费品,是非洲茶叶消费量最高的国家之一。马里人特别喜爱中国的绿茶,茶叶是中国历年来向马里出口的大宗商品之一。请客人品茶,是马里人社会交往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客人到访,热茶一壶,每人一杯,边饮边谈,其乐融融,思想得到交流,感情进一步加深。

客人临时来访,若是正巧赶上主人家吃饭,主人会热情地邀请客人人座,一道进餐,并临时制作几样可口的佳看端上桌。此时,客人不管是否吃过饭,均不得拒绝主人的好意,否则会引起主人不高兴。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遇上无处投宿的过路人,即使是素不相识者,主人闻讯后都会热情地邀请到家中,慷慨招待,安排食宿,奉若上宾。当地人是绝对不会以家庭人口多、居室狭小等理由将过路人拒之门外的,有的人家还会再三挽留过路人多住些日子再走。过路人告别时,主人家会热情送家门外一段路程,如果主人发现过路人已经囊中羞涩,还会捐赠一些钱财。

多贡族遇有过路的陌生人讨水喝,主人会热情迎进家门,沏上一壶茶,端上一盘水果,送上一些点心,奉如上宾般地招待,客人越是随意,吃喝得越多,主人越是显得高兴,如果客人出于害怕给主人添麻烦的考虑,谢绝主人的招待,反而会引起主人的不高兴,甚至可能生气。

安哥拉

安哥拉人热情好客,陌生人见面,交谈一会儿,可能成为知心好友,便主动邀请对方到自己的家中做客,倾其家中最好的食品招待,临别时还要赠送一些当地的土特产或者民间工艺品作为纪念礼物。当地人的主食是玉米、木薯、小米等,由于当地盛产热带水果,不少人家经常以香蕉、芒果、木瓜等为餐。安哥拉人烹调食物方式独特,大多数人爱吃烤玉米棒或者用高梁糊、玉米糊加上牛奶烙成饼子吃。不少人也爱用高梁糊、玉米糊加上瓜类、果类、豆类、食盐等煮成稠粥食用。当地盛产木薯,当地人食用木薯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或是切成块状煮熟后再浇上汤汁,或是磨成粉状加水熬成糊状再拌上用西红柿、鱼块或者肉丁制成的浓汁,或是用木薯粉制成肉丁馒头、鱼丁馒头等。

当地人食用香蕉的方法也很多,除了当水果食用外,或是将香蕉晒干碾成粉加上面粉制成香蕉糕,或是将香蕉蕊切成片放到油锅里炸制成油炸香蕉,或是将香蕉去皮后蒸或煮成泥再浇上用蔬菜、鱼、肉、鸡等制成的浓汁,或是将香蕉放到火上烤得冒香味后去皮吃等。安哥拉人的这些富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饭菜,异国他乡之人食后总是会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但是,当地的国家公司或者私人企业进行商务宴请时,总是安排客户在宾馆或者饭店吃西餐,当地厨师的烹调手艺不低,制作的法国大菜或者意大利菜并不比在法国或者意大利本土上吃到的逊色。进餐时,除主食和菜看外,还摆上各种酒,主人并不劝酒,由客人自己选择。

安哥拉人待客的饮料有咖啡、汽水、桔子汁、芒果汁、香蕉汁、木瓜汁、茶水、凉水等。进入安哥拉朋友家中做客,客厅里的一只大瓷壶或者大瓦罐格外引人注目,里面盛着凉水,讲究一点的人家是将生水烧开后注入的,不少家庭则是干脆将自来水倒进去的。当地气候炎热,从户外进入室内,口干舌燥,喝上一杯凉丝丝的水,其痛快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在许多宾馆的房间里,总是为客人备有一壶凉水,即使在五星级的高级宾馆里也是这样。在官方举行的正式宴会上,每一位入席者面前摆着各种各样的饮料,但一杯凉水则是不可少有的。

应邀到安哥拉朋友家中做客,一定要准时赴约,迟到是不礼貌的行为,而早到会令主人因准备不足而显得措手不及。进入主人的家门,首先要注意观察主人在室内是否穿着鞋,如果主人进门就脱掉鞋子,客人也应当学着主人的样子进门就脱掉鞋子,因为许多人家的客厅里铺着地毯,进入室内是不穿鞋的。进入客厅,要按主人指定位置入座。落座后,宾主交谈过程中,坐姿要端庄,精神要集中,不可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对于主人送上的饮料、水果,要主动接过来,并说一些感谢的话语。谈话时,要避开政治形势、国家***情况以及宗教方面的问题等,可以谈一些安哥 拉实现民族和解以来在建设国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赞扬安哥拉人民勤劳和智慧。

博茨瓦纳

博茨瓦纳人特别喜爱结交朋友,初次见面,萍水相逢,握手问候,寒喧几句,交谈一阵,他们很可能对你产生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立即称兄道弟,情真意切地邀请你到他家中做客,拿出家中所储备的最好食物招待你。博茨瓦纳人的饮食富于民族特色,主食有玉米饭、高梁米饭等,副食有蔬菜、野生植物、家禽肉、野兽肉等。通常的烹调方法是将玉米粒或高梁米煮烂后,拌上用肉类和蔬菜(或者野生植物)制成的莱肴,最后撒上一些食盐和辣椒面,吃起来香喷喷的,异常开胃。在当地,每年三四月份,许多人家从巴哈蜊树上捉来一种名叫“莫巴哈蜊”的爬行毛虫,掏尽内脏,洗净后用油炸、火烤或者盐水煮,吃起来味道鲜美,同虾蟹等海产品相比并不逊色,一个人一顿可食下数百条。这种毛虫长约5厘米,显绿色,浑身长满软刺般的毛,以树为家,食树叶为生,繁殖能力极强,每年三四月份时便寄生在树干上,当地居民一天可捕捉数千条,用盐水煨煮后晒干或者烤干后可以长期保存,每逢重大节日或者贵宾临门便拿出来品尝。

多哥

多哥人设家宴款待客人,多用传统饭菜和自家酿制的棕榈酒招待。如同其他许多非洲国家一样,多哥人待客的菜肴中最著名的也是烤全羊。一只肥嫩的羔羊,现场宰杀,碳火烘烤,外焦里嫩,香味四溢,盛人大盆,众人围坐,宾主共食,津津有味,边吃边谈,气氛热烈。进餐过程中,主人不断地将鲜嫩味美的烤羊肉撕下一块又一块奉送给客人,不停地劝客人饮棕榈酒。客人吃得越多,喝得越饱,主人越是非常高兴。进餐结束时,主人还未离席,客人则应当静坐等侯;离席前,客人要再三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并且要多次赞美饭菜的味道好极啦,要表白自己从来有像今天这样过得如此开心。饭后,主人还要捧出一些当地的水果请客人品尝,继续进行亲切友好的谈话。分别时,主人大多要率全家人将客人送出一段很长的距离,握手道别时还要向客人赠送一些自产的水果和其他的土特产作为朋友间的礼物,然后挥手告别,许多人还会挥泪告别,直到客人从自己的视线里消失后,主人一家才会往回家的路上走。

刚果

刚果人殷勤好客,同外来客人交谈几句,便视为朋友甚至兄弟,盛情地邀请到家中做客,倾其家中所藏招待。客人进门,先用咖啡、茶水、矿泉水、水果等招待,热情交谈一会儿后便请客人入席,品尝富于传统风味的饭菜。刚果人的主食有大米、玉米、大麦、木薯和各种豆类;副食有猪肉(穆斯林禁食)、牛肉、羊肉、鸡、鱼、土豆、蔬菜等等。当地通常用于招待宾客的主食主要有:肉汁浇米饭、鸡蛋炒米饭、木薯馒头、木薯蒸糕以及各种甜食等。木薯馒头的制作过程大体是:先将木薯放入水中浸泡数天,去皮晾干,磨成细粉,加入面粉,注水搅拌,揉成团状,用火蒸熟,即成馒头。木薯馒头雪白松柔,口感清新。木薯蒸糕是用木薯粉加水调匀,用芭蕉叶包成团状或者条状,放入沸水中煮熟即成,味道别致。当地招待客人的副食品主要有:香煎肉排、咖哩牛肉、串烤羊肉、清炖整鸡、红烧鱼块、鱼香肉丝、土豆烧肉等。这些菜看的味道浓郁,甜辣适度,焦香爽口,外来客人食后会留下经久难忘的记忆。

喀麦隆

喀麦隆人非常好客,尤其是对外来客人显得格外热情与友善,同外来客人稍稍熟悉便会真诚地邀请到家做客,倾其家中的所藏招待。当地人招待客人的传统食品,主食有大米饭、面饼、甜食等,副食品有西红柿、辣椒、苋菜、葱头、土豆、牛肉、羊肉、鸡肉、鱼、虾等。常见的待客膳食是将牛肉、羊肉、鸡块、鱼块油炸后,拌上西红柿、辣椒或者蔬菜,再用火炖得烂烂的,浇在米饭上或者用面饼卷着吃,真是别有风味。

喀麦隆北部的食品同南部的食品存在着差异。南部的主食是木薯、谷类、香蕉、芭蕉等。将木薯捣碎磨成粉,加水熬成粥状,将西红柿同肉块或者鱼块熬得烂烂的,最后将两种混合,晾凉后用手抓食。芭蕉因有腥味,涩口,不能生吃,当地人便将芭蕉晾干磨成粉,加入面粉、鸡蛋和糖制成面包,或者去皮切片用油炸。北部的主食是小米、玉米、高粱等,将这些粮食捣碎磨成粉,加水调匀,制成蒸糕,同蔬菜一道食用,其味道格外鲜美

除了正式场合的宴请外,大多数喀麦隆人喜爱用手抓饭吃。进餐时,每个人面前备有两杯水,一杯供饮用,另一杯是用来饭前洗手的。一盆主食,一盆菜肴,往一张席子上一放,宾主围坐四周,每一个人用左手按住饭盆边沿部位,用右手食指、中指和大姆指将主食捏成团状,放进菜盆里滚一下,夹着一块肉或者一块鱼,放进嘴里吃。动作要干净利落,做到饭菜不沾手指,不洒在席子上。初次用手抓饭的外来客人往往会很不习惯,可以学着主人的样子做,动作可以慢一些,只要尽量做到饭菜不洒到席子上就行,慢慢吃上几口后便会渐渐熟练起来。

索马里

应邀到索马里朋友家中做客,应当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准时抵达,届时主人会高兴热情地在院门外迎候。客人进门,总是给主人家带来欢乐喜庆的气氛。女主人会率全体子女一一向客人行礼表示问候和欢迎,然后一一退出客厅。男主人开始同客人进行热情友好的谈话。索马里人对招待客人用的饮料十分讲究,尽管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主要依靠牛羊肉和奶制品生活的索马里人,在日常生活中骆驼奶简直成了索马里人须臾不可离开的常备饮料,因而,骆驼奶也就成了索马里人传统的待客饮料。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中间,茶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料,也是社会交往活动中普遍使用的招待性饮料,在众多的游牧百姓中茶水招待几乎成了设宴款待的代名词。同绝大多数索马里人爱饮茶的习惯有所不同的是,迪基尔族人和拉汉文族人没有饮茶的习惯,但他们喜爱用酥油煮绿咖啡豆当饮料喝。每当客人临门,迪基尔族人和拉汉文族人便将煮好的酥油咖啡豆端上来,将咖啡豆盛在一只木盘子里,传给每一位客人品尝。客人吃过咖啡豆后,主人再将煮过咖啡豆的热汤递给客人,请每一个人涂擦在胳膊和头发上,然后客人学着主人的样子,将酥油吸进自己的鼻孔里,顿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满足感和愉快感。

索马里人招待客人的饭菜烹制独到,风味特别,丰富可口。待客的主食有大米饭、玉米饼、椰肉饼、奶制糕点等,副食有牛肉、羊肉、鸡、蛋、海产品、蔬菜等。香蕉是索马里的主要农产品,个头硕大,皮薄肉厚,味道香甜,在国际市场上一直畅销不衰,享有“世界最甜香蕉”的美称。索马里人招待客人时,餐桌上是少不了香蕉的,有供生吃的香蕉,也有香蕉饭、香蕉饼以及香蕉酒等。索马里人在商业交往活动中,喜爱请客人到饭店、宾馆进餐,用西餐招待,也有许多索马里人同客户的关系亲密后,便将客人请到家中用传统饭菜款待。

索马里也是一个禁忌比较多的国家,外来客人需要注意熟悉、了解并给予尊重。在当地,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清真寺,男性不得伸手同女土们握手,不得当面询问女士的年龄,不得打听他人的工资收入,不得好奇地追问他人是否有情人,不得讲一些有损于索马里国家或者民族的话语,在穆斯林地区不得吃猪肉、马肉、驴肉、骡肉等,不得饮酒等。骆驼在索马里人的生活中或者心目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拥有骆驼的多少作为衡量贫富的标准,人们喜爱骆驼,爱惜骆驼,相互见面除问候人之外还要问候骆驼,交谈中不得口出亵渎骆驼的话语,未经许可不得给骆驼拍照等。索马里人敬重骆驼的习惯是有来历的。

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人请客人喝过饮料,吃过水果,便要请客人品尝传统的饭菜。他们待客的主食有大米、玉米、木薯等,副食有牛肉、羊肉、鸡肉、海鱼、海虾、西红柿、豆角、土豆、青椒、洋葱等。当地人用大米饭招待客人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白米饭煮成八成熟后往上面浇一层滚开的牛肉西红柿浓汁,另一种是米饭煮熟后加入肉丁、胡萝卜丁、盐等再焖到烂熟。这两种吃法都是味道鲜美。

纳米比亚

他们多安排客人到饭店或者宾馆吃西餐,属于私人朋友间的往来,经济条件富裕的家庭,也经常请客人到饭店、宾馆或者俱乐部吃西餐,普通人家多用非洲传统饭菜招待,因此,纳米比亚人请客吃饭常常因经济条件的差异而显得有所差别。纳米比亚人用来招待客人的传统饭菜,主食有玉米、高梁、小麦面粉、豆类饼等,主食烧好后,再往上浇一些用西红柿、辣椒、牛肉或者鱼块熬成的浓汁汤,别有一番风味。

卢旺达

卢旺达人讲究礼貌,待人斯文,这种注重礼仪的民族传统习俗总是给外来客人留下深刻美好 的印象。他们与人见面时,青年人多行举手礼,中、老年则多行脱帽礼,在官方场合行握手礼。卢旺达人素有助人为乐的美德,外国朋友遇到困难,素不相识的卢旺达人会主动帮助,而且不会索要报酬。即使被帮助者主动付给他们报酬,他们也要婉言谢绝。

卢旺达是一个素有敬老习俗的国家。年长者是自然的当家人,晚辈对长辈总是毕恭毕敬。卢旺达人见到上了年龄的外国客人也显得格外尊敬。卢旺达人的主食有大米、玉米、高粱、木薯、豆类、香蕉等,副食有羊、猪肉、鸡、蔬菜等,饭菜味道独特。卢旺达的香蕉酒味道醇香甘美,略带酸味,是一种理想的清凉饮料。

科特迪瓦

在科特迪瓦,同朋友约会,必须事先联系,确定时间地点,并准时赴约。应邀到朋友家中做客,主人都会在家中或者门外恭候。进入主人家时,如见客厅里铺有地毡,最好一进门就脱去鞋子。如果是赴宴,一般都带些礼品。科特迪瓦人常用咖啡、茶水、果汁等饮料招待客人。宴会上,穆斯林家庭一般用矿泉水等饮料招待客人,而非穆斯林家庭则多用啤酒、威士忌等酒类招待客人。科特迪瓦人一般不劝酒,但敬酒的方法比较特殊。主人开启瓶盖后,往酒杯里斟入八分满的酒,先将酒杯奉送给客人,然后将酒瓶放在客人的旁边,说声“请”。随后,主人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启开另一瓶酒,也往酒杯里斟八分满的酒,坐下来,说声“请!干杯”。宾主边饮酒边进行友好的交谈。在饮酒过程中,没有你给我倒、我给你斟的场面,而是把一瓶酒全交给客人,由客人自己自饮自斟,客人喝多喝少全由自己定。如果喝的是加冰块或者加凉水的酒,客人不必自己动手做。若客人自己动手,是一种失礼的举动 。

在科特迪瓦,人们交谈时,一般都注意聆听对方的言谈,不意打断对方正在谈论的话题,不贸然 评论对方的谈话内容,如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出来,这样才能取得对方的信任, 赢得对方的好感。在科特迪瓦,人们在交谈中经常用比较幽默风的语言。但是对于初次见面的官员或者长辈,一般慎用幽默风 趣的语言,不然会让对方感到唐突,或者认为你在耍小聪明或者故意制造笑料,认为你不实在。另外,科特迪瓦人交谈中一般不谈论对方的工资、对方的年龄、对方的夫人情况以及男女之间的特殊关系。

埃及

埃及人通常以“耶素”为主食,进餐时与“富尔”(煮豆)、“克布奈”(白乳酪)、“摩酪赫亚”(汤类)一并食用。耶素即为不用酵母的平圆形埃及面包,他们喜食羊肉、鸡、鸭、鸡蛋以及豌豆、洋葱、南瓜、茄子、胡萝卜、土豆等。在口味上,一般要求清淡、甜、香、不油腻。串烤全羊、烤全羊是他们的佳肴。爱吃中国四川莱。

埃及人在正式用餐时,忌讳交谈,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神的亵渎行为。他们习惯用右手就餐,认为左手不洁净,忌用左手与他人接触或给别人递送食物及其他物品。埃及人一般都遵守伊斯兰教教规,忌讳饮酒,但可饮茶。他们有饭后洗手,饮茶聊天的习惯。他们爱喝一种加入薄荷、冰糖、柠檬的绿茶,认为这是解渴提神的佳品。他们忌吃猪、狗肉,也忌谈猪、狗。不吃虾、蟹等海味、动物内脏(除肝外)、鳝鱼、甲鱼等怪状的鱼。

星期六到下星期四,是埃及人上班的时间,星期五是伊斯兰教的休息日。埃及的社交聚会比较晚。晚饭可能10点半以后吃。应邀去吃饭,可以带些鲜花或巧克力。和埃及人相处,谈话时多赞美埃及有名的棉花和古老的文明,避免谈论中东政局。

通常在埃及人面前尽量不要打哈欠或打喷嚏,如果实在控制不住,应转脸捂嘴,并说声"对不起"。埃及人讨厌打哈欠,认为哈欠是魔鬼在作崇。一个人打哈欠,如同犯罪似的急忙说:"请真主宽恕。"

吉布提

吉布提人请客吃饭,有一些俗定习成的规律。接待公务团组访问,进行商贸业务洽谈,宴请活动一般安排在宾馆或饭店进行。纯属私人朋友之间的交往,才会盛情地邀请到自己家中,而且多用当地的传统饭菜款待。吉布提人招待客人的传统主食有烤玉米、用高粱糊和玉米糊加上牛奶烙成的家常饼(面饼)、用高粱米加豆类和瓜类煮成的浓粥以及各类甜食等;菜肴主要有鸡、鸭、鱼、牛肉、羊肉、蔬菜等,招待贵宾少不了要摆上烤全羊这道名菜。辣椒为吉布提男女老幼所喜爱,家家户户长年备有好辣椒。招待客人时,总要在餐桌上摆上一罐辣椒肉汁。这种辣椒肉汁,选用上等辣椒、香料、食糖、牛肉或者羊肉精制而成,甜辣适度,风味独特。撕下一块面饼,沾上辣椒肉汁,包着肉块吃,甜咸辣皆有,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欲大增。当然,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嗜好选择是否食用辣椒汁,主人绝不会强求,只要客人进餐时吃得越多,主人就会越高兴。

马里

马里人素以热情待客著称,遇有客人来访,主人总是乐呵呵的。按照马里的传统习惯,拜访朋友需要事先联系,选择主人感到方便的时间,并要准时赴约。除非有紧急事情或者特殊原因,突然造访可能会让主人显得措手不及,当地人认为这种举动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客人进门,主人多用茶水招待,热茶里放进几片薄荷叶,喝起来清香爽口。马里人常年食牛羊肉,茶便成了他们须臾不可缺少的消费品,是非洲茶叶消费量最高的国家之一。马里人特别喜爱中国的绿茶,茶叶是中国历年来向马里出口的大宗商品之一。请客人品茶,是马里人社会交往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客人到访,热茶一壶,每人一杯,边饮边谈,其乐融融,思想得到交流,感情进一步加深。

客人临时来访,若是正巧赶上主人家吃饭,主人会热情地邀请客人人座,一道进餐,并临时制作几样可口的佳看端上桌。此时,客人不管是否吃过饭,均不得拒绝主人的好意,否则会引起主人不高兴。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遇上无处投宿的过路人,即使是素不相识者,主人闻讯后都会热情地邀请到家中,慷慨招待,安排食宿,奉若上宾。当地人是绝对不会以家庭人口多、居室狭小等理由将过路人拒之门外的,有的人家还会再三挽留过路人多住些日子再走。过路人告别时,主人家会热情送家门外一段路程,如果主人发现过路人已经囊中羞涩,还会捐赠一些钱财。

多贡族遇有过路的陌生人讨水喝,主人会热情迎进家门,沏上一壶茶,端上一盘水果,送上一些点心,奉如上宾般地招待,客人越是随意,吃喝得越多,主人越是显得高兴,如果客人出于害怕给主人添麻烦的考虑,谢绝主人的招待,反而会引起主人的不高兴,甚至可能生气。

安哥拉

安哥拉人热情好客,陌生人见面,交谈一会儿,可能成为知心好友,便主动邀请对方到自己的家中做客,倾其家中最好的食品招待,临别时还要赠送一些当地的土特产或者民间工艺品作为纪念礼物。当地人的主食是玉米、木薯、小米等,由于当地盛产热带水果,不少人家经常以香蕉、芒果、木瓜等为餐。安哥拉人烹调食物方式独特,大多数人爱吃烤玉米棒或者用高梁糊、玉米糊加上牛奶烙成饼子吃。不少人也爱用高梁糊、玉米糊加上瓜类、果类、豆类、食盐等煮成稠粥食用。当地盛产木薯,当地人食用木薯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或是切成块状煮熟后再浇上汤汁,或是磨成粉状加水熬成糊状再拌上用西红柿、鱼块或者肉丁制成的浓汁,或是用木薯粉制成肉丁馒头、鱼丁馒头等。

当地人食用香蕉的方法也很多,除了当水果食用外,或是将香蕉晒干碾成粉加上面粉制成香蕉糕,或是将香蕉蕊切成片放到油锅里炸制成油炸香蕉,或是将香蕉去皮后蒸或煮成泥再浇上用蔬菜、鱼、肉、鸡等制成的浓汁,或是将香蕉放到火上烤得冒香味后去皮吃等。安哥拉人的这些富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饭菜,异国他乡之人食后总是会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但是,当地的国家公司或者私人企业进行商务宴请时,总是安排客户在宾馆或者饭店吃西餐,当地厨师的烹调手艺不低,制作的法国大菜或者意大利菜并不比在法国或者意大利本土上吃到的逊色。进餐时,除主食和菜看外,还摆上各种酒,主人并不劝酒,由客人自己选择。

安哥拉人待客的饮料有咖啡、汽水、桔子汁、芒果汁、香蕉汁、木瓜汁、茶水、凉水等。进入安哥拉朋友家中做客,客厅里的一只大瓷壶或者大瓦罐格外引人注目,里面盛着凉水,讲究一点的人家是将生水烧开后注入的,不少家庭则是干脆将自来水倒进去的。当地气候炎热,从户外进入室内,口干舌燥,喝上一杯凉丝丝的水,其痛快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在许多宾馆的房间里,总是为客人备有一壶凉水,即使在五星级的高级宾馆里也是这样。在官方举行的正式宴会上,每一位入席者面前摆着各种各样的饮料,但一杯凉水则是不可少有的。

应邀到安哥拉朋友家中做客,一定要准时赴约,迟到是不礼貌的行为,而早到会令主人因准备不足而显得措手不及。进入主人的家门,首先要注意观察主人在室内是否穿着鞋,如果主人进门就脱掉鞋子,客人也应当学着主人的样子进门就脱掉鞋子,因为许多人家的客厅里铺着地毯,进入室内是不穿鞋的。进入客厅,要按主人指定位置入座。落座后,宾主交谈过程中,坐姿要端庄,精神要集中,不可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对于主人送上的饮料、水果,要主动接过来,并说一些感谢的话语。谈话时,要避开政治形势、国家***情况以及宗教方面的问题等,可以谈一些安哥 拉实现民族和解以来在建设国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赞扬安哥拉人民勤劳和智慧。

博茨瓦纳

博茨瓦纳人特别喜爱结交朋友,初次见面,萍水相逢,握手问候,寒喧几句,交谈一阵,他们很可能对你产生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立即称兄道弟,情真意切地邀请你到他家中做客,拿出家中所储备的最好食物招待你。博茨瓦纳人的饮食富于民族特色,主食有玉米饭、高梁米饭等,副食有蔬菜、野生植物、家禽肉、野兽肉等。通常的烹调方法是将玉米粒或高梁米煮烂后,拌上用肉类和蔬菜(或者野生植物)制成的莱肴,最后撒上一些食盐和辣椒面,吃起来香喷喷的,异常开胃。在当地,每年三四月份,许多人家从巴哈蜊树上捉来一种名叫“莫巴哈蜊”的爬行毛虫,掏尽内脏,洗净后用油炸、火烤或者盐水煮,吃起来味道鲜美,同虾蟹等海产品相比并不逊色,一个人一顿可食下数百条。这种毛虫长约5厘米,显绿色,浑身长满软刺般的毛,以树为家,食树叶为生,繁殖能力极强,每年三四月份时便寄生在树干上,当地居民一天可捕捉数千条,用盐水煨煮后晒干或者烤干后可以长期保存,每逢重大节日或者贵宾临门便拿出来品尝。

多哥

多哥人设家宴款待客人,多用传统饭菜和自家酿制的棕榈酒招待。如同其他许多非洲国家一样,多哥人待客的菜肴中最著名的也是烤全羊。一只肥嫩的羔羊,现场宰杀,碳火烘烤,外焦里嫩,香味四溢,盛人大盆,众人围坐,宾主共食,津津有味,边吃边谈,气氛热烈。进餐过程中,主人不断地将鲜嫩味美的烤羊肉撕下一块又一块奉送给客人,不停地劝客人饮棕榈酒。客人吃得越多,喝得越饱,主人越是非常高兴。进餐结束时,主人还未离席,客人则应当静坐等侯;离席前,客人要再三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并且要多次赞美饭菜的味道好极啦,要表白自己从来有像今天这样过得如此开心。饭后,主人还要捧出一些当地的水果请客人品尝,继续进行亲切友好的谈话。分别时,主人大多要率全家人将客人送出一段很长的距离,握手道别时还要向客人赠送一些自产的水果和其他的土特产作为朋友间的礼物,然后挥手告别,许多人还会挥泪告别,直到客人从自己的视线里消失后,主人一家才会往回家的路上走。

刚果

刚果人殷勤好客,同外来客人交谈几句,便视为朋友甚至兄弟,盛情地邀请到家中做客,倾其家中所藏招待。客人进门,先用咖啡、茶水、矿泉水、水果等招待,热情交谈一会儿后便请客人入席,品尝富于传统风味的饭菜。刚果人的主食有大米、玉米、大麦、木薯和各种豆类;副食有猪肉(穆斯林禁食)、牛肉、羊肉、鸡、鱼、土豆、蔬菜等等。当地通常用于招待宾客的主食主要有:肉汁浇米饭、鸡蛋炒米饭、木薯馒头、木薯蒸糕以及各种甜食等。木薯馒头的制作过程大体是:先将木薯放入水中浸泡数天,去皮晾干,磨成细粉,加入面粉,注水搅拌,揉成团状,用火蒸熟,即成馒头。木薯馒头雪白松柔,口感清新。木薯蒸糕是用木薯粉加水调匀,用芭蕉叶包成团状或者条状,放入沸水中煮熟即成,味道别致。当地招待客人的副食品主要有:香煎肉排、咖哩牛肉、串烤羊肉、清炖整鸡、红烧鱼块、鱼香肉丝、土豆烧肉等。这些菜看的味道浓郁,甜辣适度,焦香爽口,外来客人食后会留下经久难忘的记忆。

喀麦隆

喀麦隆人非常好客,尤其是对外来客人显得格外热情与友善,同外来客人稍稍熟悉便会真诚地邀请到家做客,倾其家中的所藏招待。当地人招待客人的传统食品,主食有大米饭、面饼、甜食等,副食品有西红柿、辣椒、苋菜、葱头、土豆、牛肉、羊肉、鸡肉、鱼、虾等。常见的待客膳食是将牛肉、羊肉、鸡块、鱼块油炸后,拌上西红柿、辣椒或者蔬菜,再用火炖得烂烂的,浇在米饭上或者用面饼卷着吃,真是别有风味。

喀麦隆北部的食品同南部的食品存在着差异。南部的主食是木薯、谷类、香蕉、芭蕉等。将木薯捣碎磨成粉,加水熬成粥状,将西红柿同肉块或者鱼块熬得烂烂的,最后将两种混合,晾凉后用手抓食。芭蕉因有腥味,涩口,不能生吃,当地人便将芭蕉晾干磨成粉,加入面粉、鸡蛋和糖制成面包,或者去皮切片用油炸。北部的主食是小米、玉米、高粱等,将这些粮食捣碎磨成粉,加水调匀,制成蒸糕,同蔬菜一道食用,其味道格外鲜美

除了正式场合的宴请外,大多数喀麦隆人喜爱用手抓饭吃。进餐时,每个人面前备有两杯水,一杯供饮用,另一杯是用来饭前洗手的。一盆主食,一盆菜肴,往一张席子上一放,宾主围坐四周,每一个人用左手按住饭盆边沿部位,用右手食指、中指和大姆指将主食捏成团状,放进菜盆里滚一下,夹着一块肉或者一块鱼,放进嘴里吃。动作要干净利落,做到饭菜不沾手指,不洒在席子上。初次用手抓饭的外来客人往往会很不习惯,可以学着主人的样子做,动作可以慢一些,只要尽量做到饭菜不洒到席子上就行,慢慢吃上几口后便会渐渐熟练起来。

索马里

应邀到索马里朋友家中做客,应当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准时抵达,届时主人会高兴热情地在院门外迎候。客人进门,总是给主人家带来欢乐喜庆的气氛。女主人会率全体子女一一向客人行礼表示问候和欢迎,然后一一退出客厅。男主人开始同客人进行热情友好的谈话。索马里人对招待客人用的饮料十分讲究,尽管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主要依靠牛羊肉和奶制品生活的索马里人,在日常生活中骆驼奶简直成了索马里人须臾不可离开的常备饮料,因而,骆驼奶也就成了索马里人传统的待客饮料。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中间,茶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料,也是社会交往活动中普遍使用的招待性饮料,在众多的游牧百姓中茶水招待几乎成了设宴款待的代名词。同绝大多数索马里人爱饮茶的习惯有所不同的是,迪基尔族人和拉汉文族人没有饮茶的习惯,但他们喜爱用酥油煮绿咖啡豆当饮料喝。每当客人临门,迪基尔族人和拉汉文族人便将煮好的酥油咖啡豆端上来,将咖啡豆盛在一只木盘子里,传给每一位客人品尝。客人吃过咖啡豆后,主人再将煮过咖啡豆的热汤递给客人,请每一个人涂擦在胳膊和头发上,然后客人学着主人的样子,将酥油吸进自己的鼻孔里,顿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满足感和愉快感。

索马里人招待客人的饭菜烹制独到,风味特别,丰富可口。待客的主食有大米饭、玉米饼、椰肉饼、奶制糕点等,副食有牛肉、羊肉、鸡、蛋、海产品、蔬菜等。香蕉是索马里的主要农产品,个头硕大,皮薄肉厚,味道香甜,在国际市场上一直畅销不衰,享有“世界最甜香蕉”的美称。索马里人招待客人时,餐桌上是少不了香蕉的,有供生吃的香蕉,也有香蕉饭、香蕉饼以及香蕉酒等。索马里人在商业交往活动中,喜爱请客人到饭店、宾馆进餐,用西餐招待,也有许多索马里人同客户的关系亲密后,便将客人请到家中用传统饭菜款待。

索马里也是一个禁忌比较多的国家,外来客人需要注意熟悉、了解并给予尊重。在当地,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清真寺,男性不得伸手同女土们握手,不得当面询问女士的年龄,不得打听他人的工资收入,不得好奇地追问他人是否有情人,不得讲一些有损于索马里国家或者民族的话语,在穆斯林地区不得吃猪肉、马肉、驴肉、骡肉等,不得饮酒等。骆驼在索马里人的生活中或者心目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拥有骆驼的多少作为衡量贫富的标准,人们喜爱骆驼,爱惜骆驼,相互见面除问候人之外还要问候骆驼,交谈中不得口出亵渎骆驼的话语,未经许可不得给骆驼拍照等。索马里人敬重骆驼的习惯是有来历的。

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人请客人喝过饮料,吃过水果,便要请客人品尝传统的饭菜。他们待客的主食有大米、玉米、木薯等,副食有牛肉、羊肉、鸡肉、海鱼、海虾、西红柿、豆角、土豆、青椒、洋葱等。当地人用大米饭招待客人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白米饭煮成八成熟后往上面浇一层滚开的牛肉西红柿浓汁,另一种是米饭煮熟后加入肉丁、胡萝卜丁、盐等再焖到烂熟。这两种吃法都是味道鲜美。

纳米比亚

他们多安排客人到饭店或者宾馆吃西餐,属于私人朋友间的往来,经济条件富裕的家庭,也经常请客人到饭店、宾馆或者俱乐部吃西餐,普通人家多用非洲传统饭菜招待,因此,纳米比亚人请客吃饭常常因经济条件的差异而显得有所差别。纳米比亚人用来招待客人的传统饭菜,主食有玉米、高梁、小麦面粉、豆类饼等,主食烧好后,再往上浇一些用西红柿、辣椒、牛肉或者鱼块熬成的浓汁汤,别有一番风味。

卢旺达

卢旺达人讲究礼貌,待人斯文,这种注重礼仪的民族传统习俗总是给外来客人留下深刻美好 的印象。他们与人见面时,青年人多行举手礼,中、老年则多行脱帽礼,在官方场合行握手礼。卢旺达人素有助人为乐的美德,外国朋友遇到困难,素不相识的卢旺达人会主动帮助,而且不会索要报酬。即使被帮助者主动付给他们报酬,他们也要婉言谢绝。

卢旺达是一个素有敬老习俗的国家。年长者是自然的当家人,晚辈对长辈总是毕恭毕敬。卢旺达人见到上了年龄的外国客人也显得格外尊敬。卢旺达人的主食有大米、玉米、高粱、木薯、豆类、香蕉等,副食有羊、猪肉、鸡、蔬菜等,饭菜味道独特。卢旺达的香蕉酒味道醇香甘美,略带酸味,是一种理想的清凉饮料。

科特迪瓦

在科特迪瓦,同朋友约会,必须事先联系,确定时间地点,并准时赴约。应邀到朋友家中做客,主人都会在家中或者门外恭候。进入主人家时,如见客厅里铺有地毡,最好一进门就脱去鞋子。如果是赴宴,一般都带些礼品。科特迪瓦人常用咖啡、茶水、果汁等饮料招待客人。宴会上,穆斯林家庭一般用矿泉水等饮料招待客人,而非穆斯林家庭则多用啤酒、威士忌等酒类招待客人。科特迪瓦人一般不劝酒,但敬酒的方法比较特殊。主人开启瓶盖后,往酒杯里斟入八分满的酒,先将酒杯奉送给客人,然后将酒瓶放在客人的旁边,说声“请”。随后,主人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启开另一瓶酒,也往酒杯里斟八分满的酒,坐下来,说声“请!干杯”。宾主边饮酒边进行友好的交谈。在饮酒过程中,没有你给我倒、我给你斟的场面,而是把一瓶酒全交给客人,由客人自己自饮自斟,客人喝多喝少全由自己定。如果喝的是加冰块或者加凉水的酒,客人不必自己动手做。若客人自己动手,是一种失礼的举动 。

在科特迪瓦,人们交谈时,一般都注意聆听对方的言谈,不意打断对方正在谈论的话题,不贸然 评论对方的谈话内容,如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出来,这样才能取得对方的信任, 赢得对方的好感。在科特迪瓦,人们在交谈中经常用比较幽默风的语言。但是对于初次见面的官员或者长辈,一般慎用幽默风 趣的语言,不然会让对方感到唐突,或者认为你在耍小聪明或者故意制造笑料,认为你不实在。另外,科特迪瓦人交谈中一般不谈论对方的工资、对方的年龄、对方的夫人情况以及男女之间的特殊关系。

春节要吃饺子,元宵节要吃汤圆,中秋节要吃月饼。

如果要用一种食物代表节日那么情人节一定是巧克力了~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巧克力已经成为了情人节的首选礼物。

可是你知道为什么情人节要送巧克力吗?

Valentine`s Day cannot be celebrated without chocolate At this period of the year,everyone has a little thought for their loved ones And what will naturally comes in mind is a box of chocolate Why should we offer chocolate on Valentine`s day

巧克力的口味非常独特,苦甜交织,如同恋爱的滋味。巧克力中含有的苯基胺可以引起人体内荷尔蒙的变化,这与情侣热恋的感觉极其相似。而且,在可可中含有的可可碱是一种健康的反镇静成分,可以提升精神、增强兴奋。曾经的巧克力还充当过好几个世纪的“欧洲皇室春药”,没错,最开始的巧克力是用来催情的。没想到你竟然是这样的巧克力。

Chocolate contains a substance called phenylethylamine, a natural substance in the brainthat brings feelings, mostly associated with being in love It also contains a variety of other elements which may help create a feeling of well-being

而情人节呢,其实是以两种不同的罗马圣徒命名的,他们都叫瓦伦丁,而且都与爱情没有任何关系。虽然传说是一名叫瓦仑廷的神父违背了当时的战乱年代不允许结婚法则,执意给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在教堂举办婚礼,而后被处死,但是也没有证据证明这确实发生过。

Valentine`s Day was actually named from two different Roman saints, both called Valentine Surprisingly, they both are utterly unconnected to romantic love Although legend persists that the original St Valentine was a priest who performed illegal marriages for the Emperor Claudius’ soldiers Of course there is no proof that this ever happened

第一次提起情人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的时候是1382年杰弗里·乔叟的作品里。中世纪时期,纯洁但是违法的爱情成为了新焦点,正是因为如此,原来的一些熟悉的景象也开始出现了,送玫瑰花,唱情歌。但糖在欧洲仍然是一种很珍贵的商品,所以那时还没有把糖果作为礼物送出的习惯。

The first mention of St Valentine`s Day as a romantic holiday appeared in the writings of Chaucer in 1382 The medieval period brought a new focus on illicit and chaste courtly love Some of the familiar iconography begin to appear Knights would give roses to their maidens and celebrate their beauty in songs But candies was still a precious commodity in Europe, so there was no talk of exchanging such expensive gifts

到了1840年,在西方,情人节就变成了一个专门庆祝爱情的节日。保守的维多利亚人也开始崇拜骑士的典雅爱情,为心爱的人准备着贺卡和礼物。趁着这场爱情的热潮,英国一家巧克力工厂吉百利开始大力销售他们的巧克力。

By the 1840s, the notion of Valentine`s Day as a holiday to celebrate romantic love had taken over most of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It was Cupid`s golden age: The prudish Victorians adored the notion of courtly love and showed each other with elaborate cards and gifts Into this love-crazed fray came Richard Cadbury, scion of a British chocolate manufacturing family He was the pioneer in the company`s history by increasing the sales of chocolate

吉百利改进了自己原有的巧克力制作技术,从巧克力豆中提炼出可可脂,生产出比市面上更有口感的巧克力。但在这个过程中导致可可脂过量,而后生产了各种品种的巧克力,并且把他们设计并制作成为了各种精美的礼盒。情人节送巧克力的传统就这样一直延续下去。

Cadbury had recently improved its chocolate making technique by extracting pure cocoa butter from whole beans, producing a more palatable drinking chocolate than most Britons had ever tasted This process resulted in an excess amount of cocoa butter, which Cadbury used to produce many more varieties of what was then called “eating chocolate” Richard recognized a great marketing opportunity for the new chocolates and started selling them in beautifully decorated boxes that he called “Cadbury”So it is a custom that celebrating Valentine's Day with a box of chocolate

下周一就是七夕情人节了,不如送她一盒法派1855巧克力礼盒,甄选法国高端品牌法芙娜制作,一口即可明白你的爱意,不用过多的言语,一起缠绵在巧克力的丝滑中吧。

August 28th is Chinese Valentine`s DayHave you prepared a present for your other half Actually, you can buy a chocolate box in Comptoirs de France All of our chocolates are made with Valrhona chocolate No one will refuse such a beautiful and tasty gift Happy Chinese Valentine’s Day~

埃及

埃及人通常以“耶素”为主食,进餐时与“富尔”(煮豆)、“克布奈”(白乳酪)、“摩酪赫亚”(汤类)一并食用。耶素即为不用酵母的平圆形埃及面包,他们喜食羊肉、鸡、鸭、鸡蛋以及豌豆、洋葱、南瓜、茄子、胡萝卜、土豆等。在口味上,一般要求清淡、甜、香、不油腻。串烤全羊、烤全羊是他们的佳肴。爱吃中国四川莱。

埃及人在正式用餐时,忌讳交谈,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神的亵渎行为。他们习惯用右手就餐,认为左手不洁净,忌用左手与他人接触或给别人递送食物及其他物品。埃及人一般都遵守伊斯兰教教规,忌讳饮酒,但可饮茶。他们有饭后洗手,饮茶聊天的习惯。他们爱喝一种加入薄荷、冰糖、柠檬的绿茶,认为这是解渴提神的佳品。他们忌吃猪、狗肉,也忌谈猪、狗。不吃虾、蟹等海味、动物内脏(除肝外)、鳝鱼、甲鱼等怪状的鱼。

星期六到下星期四,是埃及人上班的时间,星期五是伊斯兰教的休息日。埃及的社交聚会比较晚。晚饭可能10点半以后吃。应邀去吃饭,可以带些鲜花或巧克力。和埃及人相处,谈话时多赞美埃及有名的棉花和古老的文明,避免谈论中东政局。

通常在埃及人面前尽量不要打哈欠或打喷嚏,如果实在控制不住,应转脸捂嘴,并说声"对不起"。埃及人讨厌打哈欠,认为哈欠是魔鬼在作崇。一个人打哈欠,如同犯罪似的急忙说:"请真主宽恕。"

吉布提

吉布提人请客吃饭,有一些俗定习成的规律。接待公务团组访问,进行商贸业务洽谈,宴请活动一般安排在宾馆或饭店进行。纯属私人朋友之间的交往,才会盛情地邀请到自己家中,而且多用当地的传统饭菜款待。吉布提人招待客人的传统主食有烤玉米、用高粱糊和玉米糊加上牛奶烙成的家常饼(面饼)、用高粱米加豆类和瓜类煮成的浓粥以及各类甜食等;菜肴主要有鸡、鸭、鱼、牛肉、羊肉、蔬菜等,招待贵宾少不了要摆上烤全羊这道名菜。辣椒为吉布提男女老幼所喜爱,家家户户长年备有好辣椒。招待客人时,总要在餐桌上摆上一罐辣椒肉汁。这种辣椒肉汁,选用上等辣椒、香料、食糖、牛肉或者羊肉精制而成,甜辣适度,风味独特。撕下一块面饼,沾上辣椒肉汁,包着肉块吃,甜咸辣皆有,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欲大增。当然,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嗜好选择是否食用辣椒汁,主人绝不会强求,只要客人进餐时吃得越多,主人就会越高兴。

马里

马里人素以热情待客著称,遇有客人来访,主人总是乐呵呵的。按照马里的传统习惯,拜访朋友需要事先联系,选择主人感到方便的时间,并要准时赴约。除非有紧急事情或者特殊原因,突然造访可能会让主人显得措手不及,当地人认为这种举动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客人进门,主人多用茶水招待,热茶里放进几片薄荷叶,喝起来清香爽口。马里人常年食牛羊肉,茶便成了他们须臾不可缺少的消费品,是非洲茶叶消费量最高的国家之一。马里人特别喜爱中国的绿茶,茶叶是中国历年来向马里出口的大宗商品之一。请客人品茶,是马里人社会交往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客人到访,热茶一壶,每人一杯,边饮边谈,其乐融融,思想得到交流,感情进一步加深。

客人临时来访,若是正巧赶上主人家吃饭,主人会热情地邀请客人人座,一道进餐,并临时制作几样可口的佳看端上桌。此时,客人不管是否吃过饭,均不得拒绝主人的好意,否则会引起主人不高兴。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遇上无处投宿的过路人,即使是素不相识者,主人闻讯后都会热情地邀请到家中,慷慨招待,安排食宿,奉若上宾。当地人是绝对不会以家庭人口多、居室狭小等理由将过路人拒之门外的,有的人家还会再三挽留过路人多住些日子再走。过路人告别时,主人家会热情送家门外一段路程,如果主人发现过路人已经囊中羞涩,还会捐赠一些钱财。

多贡族遇有过路的陌生人讨水喝,主人会热情迎进家门,沏上一壶茶,端上一盘水果,送上一些点心,奉如上宾般地招待,客人越是随意,吃喝得越多,主人越是显得高兴,如果客人出于害怕给主人添麻烦的考虑,谢绝主人的招待,反而会引起主人的不高兴,甚至可能生气。

安哥拉

安哥拉人热情好客,陌生人见面,交谈一会儿,可能成为知心好友,便主动邀请对方到自己的家中做客,倾其家中最好的食品招待,临别时还要赠送一些当地的土特产或者民间工艺品作为纪念礼物。当地人的主食是玉米、木薯、小米等,由于当地盛产热带水果,不少人家经常以香蕉、芒果、木瓜等为餐。安哥拉人烹调食物方式独特,大多数人爱吃烤玉米棒或者用高梁糊、玉米糊加上牛奶烙成饼子吃。不少人也爱用高梁糊、玉米糊加上瓜类、果类、豆类、食盐等煮成稠粥食用。当地盛产木薯,当地人食用木薯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或是切成块状煮熟后再浇上汤汁,或是磨成粉状加水熬成糊状再拌上用西红柿、鱼块或者肉丁制成的浓汁,或是用木薯粉制成肉丁馒头、鱼丁馒头等。

当地人食用香蕉的方法也很多,除了当水果食用外,或是将香蕉晒干碾成粉加上面粉制成香蕉糕,或是将香蕉蕊切成片放到油锅里炸制成油炸香蕉,或是将香蕉去皮后蒸或煮成泥再浇上用蔬菜、鱼、肉、鸡等制成的浓汁,或是将香蕉放到火上烤得冒香味后去皮吃等。安哥拉人的这些富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饭菜,异国他乡之人食后总是会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但是,当地的国家公司或者私人企业进行商务宴请时,总是安排客户在宾馆或者饭店吃西餐,当地厨师的烹调手艺不低,制作的法国大菜或者意大利菜并不比在法国或者意大利本土上吃到的逊色。进餐时,除主食和菜看外,还摆上各种酒,主人并不劝酒,由客人自己选择。

安哥拉人待客的饮料有咖啡、汽水、桔子汁、芒果汁、香蕉汁、木瓜汁、茶水、凉水等。进入安哥拉朋友家中做客,客厅里的一只大瓷壶或者大瓦罐格外引人注目,里面盛着凉水,讲究一点的人家是将生水烧开后注入的,不少家庭则是干脆将自来水倒进去的。当地气候炎热,从户外进入室内,口干舌燥,喝上一杯凉丝丝的水,其痛快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在许多宾馆的房间里,总是为客人备有一壶凉水,即使在五星级的高级宾馆里也是这样。在官方举行的正式宴会上,每一位入席者面前摆着各种各样的饮料,但一杯凉水则是不可少有的。

应邀到安哥拉朋友家中做客,一定要准时赴约,迟到是不礼貌的行为,而早到会令主人因准备不足而显得措手不及。进入主人的家门,首先要注意观察主人在室内是否穿着鞋,如果主人进门就脱掉鞋子,客人也应当学着主人的样子进门就脱掉鞋子,因为许多人家的客厅里铺着地毯,进入室内是不穿鞋的。进入客厅,要按主人指定位置入座。落座后,宾主交谈过程中,坐姿要端庄,精神要集中,不可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对于主人送上的饮料、水果,要主动接过来,并说一些感谢的话语。谈话时,要避开政治形势、国家***情况以及宗教方面的问题等,可以谈一些安哥 拉实现民族和解以来在建设国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赞扬安哥拉人民勤劳和智慧。

博茨瓦纳

博茨瓦纳人特别喜爱结交朋友,初次见面,萍水相逢,握手问候,寒喧几句,交谈一阵,他们很可能对你产生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立即称兄道弟,情真意切地邀请你到他家中做客,拿出家中所储备的最好食物招待你。博茨瓦纳人的饮食富于民族特色,主食有玉米饭、高梁米饭等,副食有蔬菜、野生植物、家禽肉、野兽肉等。通常的烹调方法是将玉米粒或高梁米煮烂后,拌上用肉类和蔬菜(或者野生植物)制成的莱肴,最后撒上一些食盐和辣椒面,吃起来香喷喷的,异常开胃。在当地,每年三四月份,许多人家从巴哈蜊树上捉来一种名叫“莫巴哈蜊”的爬行毛虫,掏尽内脏,洗净后用油炸、火烤或者盐水煮,吃起来味道鲜美,同虾蟹等海产品相比并不逊色,一个人一顿可食下数百条。这种毛虫长约5厘米,显绿色,浑身长满软刺般的毛,以树为家,食树叶为生,繁殖能力极强,每年三四月份时便寄生在树干上,当地居民一天可捕捉数千条,用盐水煨煮后晒干或者烤干后可以长期保存,每逢重大节日或者贵宾临门便拿出来品尝。

多哥

多哥人设家宴款待客人,多用传统饭菜和自家酿制的棕榈酒招待。如同其他许多非洲国家一样,多哥人待客的菜肴中最著名的也是烤全羊。一只肥嫩的羔羊,现场宰杀,碳火烘烤,外焦里嫩,香味四溢,盛人大盆,众人围坐,宾主共食,津津有味,边吃边谈,气氛热烈。进餐过程中,主人不断地将鲜嫩味美的烤羊肉撕下一块又一块奉送给客人,不停地劝客人饮棕榈酒。客人吃得越多,喝得越饱,主人越是非常高兴。进餐结束时,主人还未离席,客人则应当静坐等侯;离席前,客人要再三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并且要多次赞美饭菜的味道好极啦,要表白自己从来有像今天这样过得如此开心。饭后,主人还要捧出一些当地的水果请客人品尝,继续进行亲切友好的谈话。分别时,主人大多要率全家人将客人送出一段很长的距离,握手道别时还要向客人赠送一些自产的水果和其他的土特产作为朋友间的礼物,然后挥手告别,许多人还会挥泪告别,直到客人从自己的视线里消失后,主人一家才会往回家的路上走。

刚果

刚果人殷勤好客,同外来客人交谈几句,便视为朋友甚至兄弟,盛情地邀请到家中做客,倾其家中所藏招待。客人进门,先用咖啡、茶水、矿泉水、水果等招待,热情交谈一会儿后便请客人入席,品尝富于传统风味的饭菜。刚果人的主食有大米、玉米、大麦、木薯和各种豆类;副食有猪肉(穆斯林禁食)、牛肉、羊肉、鸡、鱼、土豆、蔬菜等等。当地通常用于招待宾客的主食主要有:肉汁浇米饭、鸡蛋炒米饭、木薯馒头、木薯蒸糕以及各种甜食等。木薯馒头的制作过程大体是:先将木薯放入水中浸泡数天,去皮晾干,磨成细粉,加入面粉,注水搅拌,揉成团状,用火蒸熟,即成馒头。木薯馒头雪白松柔,口感清新。木薯蒸糕是用木薯粉加水调匀,用芭蕉叶包成团状或者条状,放入沸水中煮熟即成,味道别致。当地招待客人的副食品主要有:香煎肉排、咖哩牛肉、串烤羊肉、清炖整鸡、红烧鱼块、鱼香肉丝、土豆烧肉等。这些菜看的味道浓郁,甜辣适度,焦香爽口,外来客人食后会留下经久难忘的记忆。

喀麦隆

喀麦隆人非常好客,尤其是对外来客人显得格外热情与友善,同外来客人稍稍熟悉便会真诚地邀请到家做客,倾其家中的所藏招待。当地人招待客人的传统食品,主食有大米饭、面饼、甜食等,副食品有西红柿、辣椒、苋菜、葱头、土豆、牛肉、羊肉、鸡肉、鱼、虾等。常见的待客膳食是将牛肉、羊肉、鸡块、鱼块油炸后,拌上西红柿、辣椒或者蔬菜,再用火炖得烂烂的,浇在米饭上或者用面饼卷着吃,真是别有风味。

喀麦隆北部的食品同南部的食品存在着差异。南部的主食是木薯、谷类、香蕉、芭蕉等。将木薯捣碎磨成粉,加水熬成粥状,将西红柿同肉块或者鱼块熬得烂烂的,最后将两种混合,晾凉后用手抓食。芭蕉因有腥味,涩口,不能生吃,当地人便将芭蕉晾干磨成粉,加入面粉、鸡蛋和糖制成面包,或者去皮切片用油炸。北部的主食是小米、玉米、高粱等,将这些粮食捣碎磨成粉,加水调匀,制成蒸糕,同蔬菜一道食用,其味道格外鲜美

除了正式场合的宴请外,大多数喀麦隆人喜爱用手抓饭吃。进餐时,每个人面前备有两杯水,一杯供饮用,另一杯是用来饭前洗手的。一盆主食,一盆菜肴,往一张席子上一放,宾主围坐四周,每一个人用左手按住饭盆边沿部位,用右手食指、中指和大姆指将主食捏成团状,放进菜盆里滚一下,夹着一块肉或者一块鱼,放进嘴里吃。动作要干净利落,做到饭菜不沾手指,不洒在席子上。初次用手抓饭的外来客人往往会很不习惯,可以学着主人的样子做,动作可以慢一些,只要尽量做到饭菜不洒到席子上就行,慢慢吃上几口后便会渐渐熟练起来。

索马里

应邀到索马里朋友家中做客,应当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准时抵达,届时主人会高兴热情地在院门外迎候。客人进门,总是给主人家带来欢乐喜庆的气氛。女主人会率全体子女一一向客人行礼表示问候和欢迎,然后一一退出客厅。男主人开始同客人进行热情友好的谈话。索马里人对招待客人用的饮料十分讲究,尽管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主要依靠牛羊肉和奶制品生活的索马里人,在日常生活中骆驼奶简直成了索马里人须臾不可离开的常备饮料,因而,骆驼奶也就成了索马里人传统的待客饮料。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中间,茶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料,也是社会交往活动中普遍使用的招待性饮料,在众多的游牧百姓中茶水招待几乎成了设宴款待的代名词。同绝大多数索马里人爱饮茶的习惯有所不同的是,迪基尔族人和拉汉文族人没有饮茶的习惯,但他们喜爱用酥油煮绿咖啡豆当饮料喝。每当客人临门,迪基尔族人和拉汉文族人便将煮好的酥油咖啡豆端上来,将咖啡豆盛在一只木盘子里,传给每一位客人品尝。客人吃过咖啡豆后,主人再将煮过咖啡豆的热汤递给客人,请每一个人涂擦在胳膊和头发上,然后客人学着主人的样子,将酥油吸进自己的鼻孔里,顿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满足感和愉快感。

索马里人招待客人的饭菜烹制独到,风味特别,丰富可口。待客的主食有大米饭、玉米饼、椰肉饼、奶制糕点等,副食有牛肉、羊肉、鸡、蛋、海产品、蔬菜等。香蕉是索马里的主要农产品,个头硕大,皮薄肉厚,味道香甜,在国际市场上一直畅销不衰,享有“世界最甜香蕉”的美称。索马里人招待客人时,餐桌上是少不了香蕉的,有供生吃的香蕉,也有香蕉饭、香蕉饼以及香蕉酒等。索马里人在商业交往活动中,喜爱请客人到饭店、宾馆进餐,用西餐招待,也有许多索马里人同客户的关系亲密后,便将客人请到家中用传统饭菜款待。

索马里也是一个禁忌比较多的国家,外来客人需要注意熟悉、了解并给予尊重。在当地,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清真寺,男性不得伸手同女土们握手,不得当面询问女士的年龄,不得打听他人的工资收入,不得好奇地追问他人是否有情人,不得讲一些有损于索马里国家或者民族的话语,在穆斯林地区不得吃猪肉、马肉、驴肉、骡肉等,不得饮酒等。骆驼在索马里人的生活中或者心目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拥有骆驼的多少作为衡量贫富的标准,人们喜爱骆驼,爱惜骆驼,相互见面除问候人之外还要问候骆驼,交谈中不得口出亵渎骆驼的话语,未经许可不得给骆驼拍照等。索马里人敬重骆驼的习惯是有来历的。

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人请客人喝过饮料,吃过水果,便要请客人品尝传统的饭菜。他们待客的主食有大米、玉米、木薯等,副食有牛肉、羊肉、鸡肉、海鱼、海虾、西红柿、豆角、土豆、青椒、洋葱等。当地人用大米饭招待客人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白米饭煮成八成熟后往上面浇一层滚开的牛肉西红柿浓汁,另一种是米饭煮熟后加入肉丁、胡萝卜丁、盐等再焖到烂熟。这两种吃法都是味道鲜美。

纳米比亚

他们多安排客人到饭店或者宾馆吃西餐,属于私人朋友间的往来,经济条件富裕的家庭,也经常请客人到饭店、宾馆或者俱乐部吃西餐,普通人家多用非洲传统饭菜招待,因此,纳米比亚人请客吃饭常常因经济条件的差异而显得有所差别。纳米比亚人用来招待客人的传统饭菜,主食有玉米、高梁、小麦面粉、豆类饼等,主食烧好后,再往上浇一些用西红柿、辣椒、牛肉或者鱼块熬成的浓汁汤,别有一番风味。

卢旺达

卢旺达人讲究礼貌,待人斯文,这种注重礼仪的民族传统习俗总是给外来客人留下深刻美好 的印象。他们与人见面时,青年人多行举手礼,中、老年则多行脱帽礼,在官方场合行握手礼。卢旺达人素有助人为乐的美德,外国朋友遇到困难,素不相识的卢旺达人会主动帮助,而且不会索要报酬。即使被帮助者主动付给他们报酬,他们也要婉言谢绝。

卢旺达是一个素有敬老习俗的国家。年长者是自然的当家人,晚辈对长辈总是毕恭毕敬。卢旺达人见到上了年龄的外国客人也显得格外尊敬。卢旺达人的主食有大米、玉米、高粱、木薯、豆类、香蕉等,副食有羊、猪肉、鸡、蔬菜等,饭菜味道独特。卢旺达的香蕉酒味道醇香甘美,略带酸味,是一种理想的清凉饮料。

科特迪瓦

在科特迪瓦,同朋友约会,必须事先联系,确定时间地点,并准时赴约。应邀到朋友家中做客,主人都会在家中或者门外恭候。进入主人家时,如见客厅里铺有地毡,最好一进门就脱去鞋子。如果是赴宴,一般都带些礼品。科特迪瓦人常用咖啡、茶水、果汁等饮料招待客人。宴会上,穆斯林家庭一般用矿泉水等饮料招待客人,而非穆斯林家庭则多用啤酒、威士忌等酒类招待客人。科特迪瓦人一般不劝酒,但敬酒的方法比较特殊。主人开启瓶盖后,往酒杯里斟入八分满的酒,先将酒杯奉送给客人,然后将酒瓶放在客人的旁边,说声“请”。随后,主人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启开另一瓶酒,也往酒杯里斟八分满的酒,坐下来,说声“请!干杯”。宾主边饮酒边进行友好的交谈。在饮酒过程中,没有你给我倒、我给你斟的场面,而是把一瓶酒全交给客人,由客人自己自饮自斟,客人喝多喝少全由自己定。如果喝的是加冰块或者加凉水的酒,客人不必自己动手做。若客人自己动手,是一种失礼的举动 。

在科特迪瓦,人们交谈时,一般都注意聆听对方的言谈,不意打断对方正在谈论的话题,不贸然 评论对方的谈话内容,如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出来,这样才能取得对方的信任, 赢得对方的好感。在科特迪瓦,人们在交谈中经常用比较幽默风的语言。但是对于初次见面的官员或者长辈,一般慎用幽默风 趣的语言,不然会让对方感到唐突,或者认为你在耍小聪明或者故意制造笑料,认为你不实在。另外,科特迪瓦人交谈中一般不谈论对方的工资、对方的年龄、对方的夫人情况以及男女之间的特殊关系。

埃及

埃及人通常以“耶素”为主食,进餐时与“富尔”(煮豆)、“克布奈”(白乳酪)、“摩酪赫亚”(汤类)一并食用。耶素即为不用酵母的平圆形埃及面包,他们喜食羊肉、鸡、鸭、鸡蛋以及豌豆、洋葱、南瓜、茄子、胡萝卜、土豆等。在口味上,一般要求清淡、甜、香、不油腻。串烤全羊、烤全羊是他们的佳肴。爱吃中国四川莱。

埃及人在正式用餐时,忌讳交谈,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神的亵渎行为。他们习惯用右手就餐,认为左手不洁净,忌用左手与他人接触或给别人递送食物及其他物品。埃及人一般都遵守伊斯兰教教规,忌讳饮酒,但可饮茶。他们有饭后洗手,饮茶聊天的习惯。他们爱喝一种加入薄荷、冰糖、柠檬的绿茶,认为这是解渴提神的佳品。他们忌吃猪、狗肉,也忌谈猪、狗。不吃虾、蟹等海味、动物内脏(除肝外)、鳝鱼、甲鱼等怪状的鱼。

星期六到下星期四,是埃及人上班的时间,星期五是伊斯兰教的休息日。埃及的社交聚会比较晚。晚饭可能10点半以后吃。应邀去吃饭,可以带些鲜花或巧克力。和埃及人相处,谈话时多赞美埃及有名的棉花和古老的文明,避免谈论中东政局。

通常在埃及人面前尽量不要打哈欠或打喷嚏,如果实在控制不住,应转脸捂嘴,并说声"对不起"。埃及人讨厌打哈欠,认为哈欠是魔鬼在作崇。一个人打哈欠,如同犯罪似的急忙说:"请真主宽恕。"

吉布提

吉布提人请客吃饭,有一些俗定习成的规律。接待公务团组访问,进行商贸业务洽谈,宴请活动一般安排在宾馆或饭店进行。纯属私人朋友之间的交往,才会盛情地邀请到自己家中,而且多用当地的传统饭菜款待。吉布提人招待客人的传统主食有烤玉米、用高粱糊和玉米糊加上牛奶烙成的家常饼(面饼)、用高粱米加豆类和瓜类煮成的浓粥以及各类甜食等;菜肴主要有鸡、鸭、鱼、牛肉、羊肉、蔬菜等,招待贵宾少不了要摆上烤全羊这道名菜。辣椒为吉布提男女老幼所喜爱,家家户户长年备有好辣椒。招待客人时,总要在餐桌上摆上一罐辣椒肉汁。这种辣椒肉汁,选用上等辣椒、香料、食糖、牛肉或者羊肉精制而成,甜辣适度,风味独特。撕下一块面饼,沾上辣椒肉汁,包着肉块吃,甜咸辣皆有,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欲大增。当然,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嗜好选择是否食用辣椒汁,主人绝不会强求,只要客人进餐时吃得越多,主人就会越高兴。

马里

马里人素以热情待客著称,遇有客人来访,主人总是乐呵呵的。按照马里的传统习惯,拜访朋友需要事先联系,选择主人感到方便的时间,并要准时赴约。除非有紧急事情或者特殊原因,突然造访可能会让主人显得措手不及,当地人认为这种举动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客人进门,主人多用茶水招待,热茶里放进几片薄荷叶,喝起来清香爽口。马里人常年食牛羊肉,茶便成了他们须臾不可缺少的消费品,是非洲茶叶消费量最高的国家之一。马里人特别喜爱中国的绿茶,茶叶是中国历年来向马里出口的大宗商品之一。请客人品茶,是马里人社会交往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客人到访,热茶一壶,每人一杯,边饮边谈,其乐融融,思想得到交流,感情进一步加深。

客人临时来访,若是正巧赶上主人家吃饭,主人会热情地邀请客人人座,一道进餐,并临时制作几样可口的佳看端上桌。此时,客人不管是否吃过饭,均不得拒绝主人的好意,否则会引起主人不高兴。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遇上无处投宿的过路人,即使是素不相识者,主人闻讯后都会热情地邀请到家中,慷慨招待,安排食宿,奉若上宾。当地人是绝对不会以家庭人口多、居室狭小等理由将过路人拒之门外的,有的人家还会再三挽留过路人多住些日子再走。过路人告别时,主人家会热情送家门外一段路程,如果主人发现过路人已经囊中羞涩,还会捐赠一些钱财。

多贡族遇有过路的陌生人讨水喝,主人会热情迎进家门,沏上一壶茶,端上一盘水果,送上一些点心,奉如上宾般地招待,客人越是随意,吃喝得越多,主人越是显得高兴,如果客人出于害怕给主人添麻烦的考虑,谢绝主人的招待,反而会引起主人的不高兴,甚至可能生气。

安哥拉

安哥拉人热情好客,陌生人见面,交谈一会儿,可能成为知心好友,便主动邀请对方到自己的家中做客,倾其家中最好的食品招待,临别时还要赠送一些当地的土特产或者民间工艺品作为纪念礼物。当地人的主食是玉米、木薯、小米等,由于当地盛产热带水果,不少人家经常以香蕉、芒果、木瓜等为餐。安哥拉人烹调食物方式独特,大多数人爱吃烤玉米棒或者用高梁糊、玉米糊加上牛奶烙成饼子吃。不少人也爱用高梁糊、玉米糊加上瓜类、果类、豆类、食盐等煮成稠粥食用。当地盛产木薯,当地人食用木薯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或是切成块状煮熟后再浇上汤汁,或是磨成粉状加水熬成糊状再拌上用西红柿、鱼块或者肉丁制成的浓汁,或是用木薯粉制成肉丁馒头、鱼丁馒头等。

当地人食用香蕉的方法也很多,除了当水果食用外,或是将香蕉晒干碾成粉加上面粉制成香蕉糕,或是将香蕉蕊切成片放到油锅里炸制成油炸香蕉,或是将香蕉去皮后蒸或煮成泥再浇上用蔬菜、鱼、肉、鸡等制成的浓汁,或是将香蕉放到火上烤得冒香味后去皮吃等。安哥拉人的这些富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饭菜,异国他乡之人食后总是会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但是,当地的国家公司或者私人企业进行商务宴请时,总是安排客户在宾馆或者饭店吃西餐,当地厨师的烹调手艺不低,制作的法国大菜或者意大利菜并不比在法国或者意大利本土上吃到的逊色。进餐时,除主食和菜看外,还摆上各种酒,主人并不劝酒,由客人自己选择。

安哥拉人待客的饮料有咖啡、汽水、桔子汁、芒果汁、香蕉汁、木瓜汁、茶水、凉水等。进入安哥拉朋友家中做客,客厅里的一只大瓷壶或者大瓦罐格外引人注目,里面盛着凉水,讲究一点的人家是将生水烧开后注入的,不少家庭则是干脆将自来水倒进去的。当地气候炎热,从户外进入室内,口干舌燥,喝上一杯凉丝丝的水,其痛快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在许多宾馆的房间里,总是为客人备有一壶凉水,即使在五星级的高级宾馆里也是这样。在官方举行的正式宴会上,每一位入席者面前摆着各种各样的饮料,但一杯凉水则是不可少有的。

应邀到安哥拉朋友家中做客,一定要准时赴约,迟到是不礼貌的行为,而早到会令主人因准备不足而显得措手不及。进入主人的家门,首先要注意观察主人在室内是否穿着鞋,如果主人进门就脱掉鞋子,客人也应当学着主人的样子进门就脱掉鞋子,因为许多人家的客厅里铺着地毯,进入室内是不穿鞋的。进入客厅,要按主人指定位置入座。落座后,宾主交谈过程中,坐姿要端庄,精神要集中,不可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对于主人送上的饮料、水果,要主动接过来,并说一些感谢的话语。谈话时,要避开政治形势、国家***情况以及宗教方面的问题等,可以谈一些安哥 拉实现民族和解以来在建设国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赞扬安哥拉人民勤劳和智慧。

博茨瓦纳

博茨瓦纳人特别喜爱结交朋友,初次见面,萍水相逢,握手问候,寒喧几句,交谈一阵,他们很可能对你产生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立即称兄道弟,情真意切地邀请你到他家中做客,拿出家中所储备的最好食物招待你。博茨瓦纳人的饮食富于民族特色,主食有玉米饭、高梁米饭等,副食有蔬菜、野生植物、家禽肉、野兽肉等。通常的烹调方法是将玉米粒或高梁米煮烂后,拌上用肉类和蔬菜(或者野生植物)制成的莱肴,最后撒上一些食盐和辣椒面,吃起来香喷喷的,异常开胃。在当地,每年三四月份,许多人家从巴哈蜊树上捉来一种名叫“莫巴哈蜊”的爬行毛虫,掏尽内脏,洗净后用油炸、火烤或者盐水煮,吃起来味道鲜美,同虾蟹等海产品相比并不逊色,一个人一顿可食下数百条。这种毛虫长约5厘米,显绿色,浑身长满软刺般的毛,以树为家,食树叶为生,繁殖能力极强,每年三四月份时便寄生在树干上,当地居民一天可捕捉数千条,用盐水煨煮后晒干或者烤干后可以长期保存,每逢重大节日或者贵宾临门便拿出来品尝。

多哥

多哥人设家宴款待客人,多用传统饭菜和自家酿制的棕榈酒招待。如同其他许多非洲国家一样,多哥人待客的菜肴中最著名的也是烤全羊。一只肥嫩的羔羊,现场宰杀,碳火烘烤,外焦里嫩,香味四溢,盛人大盆,众人围坐,宾主共食,津津有味,边吃边谈,气氛热烈。进餐过程中,主人不断地将鲜嫩味美的烤羊肉撕下一块又一块奉送给客人,不停地劝客人饮棕榈酒。客人吃得越多,喝得越饱,主人越是非常高兴。进餐结束时,主人还未离席,客人则应当静坐等侯;离席前,客人要再三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并且要多次赞美饭菜的味道好极啦,要表白自己从来有像今天这样过得如此开心。饭后,主人还要捧出一些当地的水果请客人品尝,继续进行亲切友好的谈话。分别时,主人大多要率全家人将客人送出一段很长的距离,握手道别时还要向客人赠送一些自产的水果和其他的土特产作为朋友间的礼物,然后挥手告别,许多人还会挥泪告别,直到客人从自己的视线里消失后,主人一家才会往回家的路上走。

刚果

刚果人殷勤好客,同外来客人交谈几句,便视为朋友甚至兄弟,盛情地邀请到家中做客,倾其家中所藏招待。客人进门,先用咖啡、茶水、矿泉水、水果等招待,热情交谈一会儿后便请客人入席,品尝富于传统风味的饭菜。刚果人的主食有大米、玉米、大麦、木薯和各种豆类;副食有猪肉(穆斯林禁食)、牛肉、羊肉、鸡、鱼、土豆、蔬菜等等。当地通常用于招待宾客的主食主要有:肉汁浇米饭、鸡蛋炒米饭、木薯馒头、木薯蒸糕以及各种甜食等。木薯馒头的制作过程大体是:先将木薯放入水中浸泡数天,去皮晾干,磨成细粉,加入面粉,注水搅拌,揉成团状,用火蒸熟,即成馒头。木薯馒头雪白松柔,口感清新。木薯蒸糕是用木薯粉加水调匀,用芭蕉叶包成团状或者条状,放入沸水中煮熟即成,味道别致。当地招待客人的副食品主要有:香煎肉排、咖哩牛肉、串烤羊肉、清炖整鸡、红烧鱼块、鱼香肉丝、土豆烧肉等。这些菜看的味道浓郁,甜辣适度,焦香爽口,外来客人食后会留下经久难忘的记忆。

喀麦隆

喀麦隆人非常好客,尤其是对外来客人显得格外热情与友善,同外来客人稍稍熟悉便会真诚地邀请到家做客,倾其家中的所藏招待。当地人招待客人的传统食品,主食有大米饭、面饼、甜食等,副食品有西红柿、辣椒、苋菜、葱头、土豆、牛肉、羊肉、鸡肉、鱼、虾等。常见的待客膳食是将牛肉、羊肉、鸡块、鱼块油炸后,拌上西红柿、辣椒或者蔬菜,再用火炖得烂烂的,浇在米饭上或者用面饼卷着吃,真是别有风味。

喀麦隆北部的食品同南部的食品存在着差异。南部的主食是木薯、谷类、香蕉、芭蕉等。将木薯捣碎磨成粉,加水熬成粥状,将西红柿同肉块或者鱼块熬得烂烂的,最后将两种混合,晾凉后用手抓食。芭蕉因有腥味,涩口,不能生吃,当地人便将芭蕉晾干磨成粉,加入面粉、鸡蛋和糖制成面包,或者去皮切片用油炸。北部的主食是小米、玉米、高粱等,将这些粮食捣碎磨成粉,加水调匀,制成蒸糕,同蔬菜一道食用,其味道格外鲜美

除了正式场合的宴请外,大多数喀麦隆人喜爱用手抓饭吃。进餐时,每个人面前备有两杯水,一杯供饮用,另一杯是用来饭前洗手的。一盆主食,一盆菜肴,往一张席子上一放,宾主围坐四周,每一个人用左手按住饭盆边沿部位,用右手食指、中指和大姆指将主食捏成团状,放进菜盆里滚一下,夹着一块肉或者一块鱼,放进嘴里吃。动作要干净利落,做到饭菜不沾手指,不洒在席子上。初次用手抓饭的外来客人往往会很不习惯,可以学着主人的样子做,动作可以慢一些,只要尽量做到饭菜不洒到席子上就行,慢慢吃上几口后便会渐渐熟练起来。

索马里

应邀到索马里朋友家中做客,应当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准时抵达,届时主人会高兴热情地在院门外迎候。客人进门,总是给主人家带来欢乐喜庆的气氛。女主人会率全体子女一一向客人行礼表示问候和欢迎,然后一一退出客厅。男主人开始同客人进行热情友好的谈话。索马里人对招待客人用的饮料十分讲究,尽管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主要依靠牛羊肉和奶制品生活的索马里人,在日常生活中骆驼奶简直成了索马里人须臾不可离开的常备饮料,因而,骆驼奶也就成了索马里人传统的待客饮料。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中间,茶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料,也是社会交往活动中普遍使用的招待性饮料,在众多的游牧百姓中茶水招待几乎成了设宴款待的代名词。同绝大多数索马里人爱饮茶的习惯有所不同的是,迪基尔族人和拉汉文族人没有饮茶的习惯,但他们喜爱用酥油煮绿咖啡豆当饮料喝。每当客人临门,迪基尔族人和拉汉文族人便将煮好的酥油咖啡豆端上来,将咖啡豆盛在一只木盘子里,传给每一位客人品尝。客人吃过咖啡豆后,主人再将煮过咖啡豆的热汤递给客人,请每一个人涂擦在胳膊和头发上,然后客人学着主人的样子,将酥油吸进自己的鼻孔里,顿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满足感和愉快感。

索马里人招待客人的饭菜烹制独到,风味特别,丰富可口。待客的主食有大米饭、玉米饼、椰肉饼、奶制糕点等,副食有牛肉、羊肉、鸡、蛋、海产品、蔬菜等。香蕉是索马里的主要农产品,个头硕大,皮薄肉厚,味道香甜,在国际市场上一直畅销不衰,享有“世界最甜香蕉”的美称。索马里人招待客人时,餐桌上是少不了香蕉的,有供生吃的香蕉,也有香蕉饭、香蕉饼以及香蕉酒等。索马里人在商业交往活动中,喜爱请客人到饭店、宾馆进餐,用西餐招待,也有许多索马里人同客户的关系亲密后,便将客人请到家中用传统饭菜款待。

索马里也是一个禁忌比较多的国家,外来客人需要注意熟悉、了解并给予尊重。在当地,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清真寺,男性不得伸手同女土们握手,不得当面询问女士的年龄,不得打听他人的工资收入,不得好奇地追问他人是否有情人,不得讲一些有损于索马里国家或者民族的话语,在穆斯林地区不得吃猪肉、马肉、驴肉、骡肉等,不得饮酒等。骆驼在索马里人的生活中或者心目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拥有骆驼的多少作为衡量贫富的标准,人们喜爱骆驼,爱惜骆驼,相互见面除问候人之外还要问候骆驼,交谈中不得口出亵渎骆驼的话语,未经许可不得给骆驼拍照等。索马里人敬重骆驼的习惯是有来历的。

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人请客人喝过饮料,吃过水果,便要请客人品尝传统的饭菜。他们待客的主食有大米、玉米、木薯等,副食有牛肉、羊肉、鸡肉、海鱼、海虾、西红柿、豆角、土豆、青椒、洋葱等。当地人用大米饭招待客人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白米饭煮成八成熟后往上面浇一层滚开的牛肉西红柿浓汁,另一种是米饭煮熟后加入肉丁、胡萝卜丁、盐等再焖到烂熟。这两种吃法都是味道鲜美。

纳米比亚

他们多安排客人到饭店或者宾馆吃西餐,属于私人朋友间的往来,经济条件富裕的家庭,也经常请客人到饭店、宾馆或者俱乐部吃西餐,普通人家多用非洲传统饭菜招待,因此,纳米比亚人请客吃饭常常因经济条件的差异而显得有所差别。纳米比亚人用来招待客人的传统饭菜,主食有玉米、高梁、小麦面粉、豆类饼等,主食烧好后,再往上浇一些用西红柿、辣椒、牛肉或者鱼块熬成的浓汁汤,别有一番风味。

卢旺达

卢旺达人讲究礼貌,待人斯文,这种注重礼仪的民族传统习俗总是给外来客人留下深刻美好 的印象。他们与人见面时,青年人多行举手礼,中、老年则多行脱帽礼,在官方场合行握手礼。卢旺达人素有助人为乐的美德,外国朋友遇到困难,素不相识的卢旺达人会主动帮助,而且不会索要报酬。即使被帮助者主动付给他们报酬,他们也要婉言谢绝。

卢旺达是一个素有敬老习俗的国家。年长者是自然的当家人,晚辈对长辈总是毕恭毕敬。卢旺达人见到上了年龄的外国客人也显得格外尊敬。卢旺达人的主食有大米、玉米、高粱、木薯、豆类、香蕉等,副食有羊、猪肉、鸡、蔬菜等,饭菜味道独特。卢旺达的香蕉酒味道醇香甘美,略带酸味,是一种理想的清凉饮料。

科特迪瓦

在科特迪瓦,同朋友约会,必须事先联系,确定时间地点,并准时赴约。应邀到朋友家中做客,主人都会在家中或者门外恭候。进入主人家时,如见客厅里铺有地毡,最好一进门就脱去鞋子。如果是赴宴,一般都带些礼品。科特迪瓦人常用咖啡、茶水、果汁等饮料招待客人。宴会上,穆斯林家庭一般用矿泉水等饮料招待客人,而非穆斯林家庭则多用啤酒、威士忌等酒类招待客人。科特迪瓦人一般不劝酒,但敬酒的方法比较特殊。主人开启瓶盖后,往酒杯里斟入八分满的酒,先将酒杯奉送给客人,然后将酒瓶放在客人的旁边,说声“请”。随后,主人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启开另一瓶酒,也往酒杯里斟八分满的酒,坐下来,说声“请!干杯”。宾主边饮酒边进行友好的交谈。在饮酒过程中,没有你给我倒、我给你斟的场面,而是把一瓶酒全交给客人,由客人自己自饮自斟,客人喝多喝少全由自己定。如果喝的是加冰块或者加凉水的酒,客人不必自己动手做。若客人自己动手,是一种失礼的举动 。

在科特迪瓦,人们交谈时,一般都注意聆听对方的言谈,不意打断对方正在谈论的话题,不贸然 评论对方的谈话内容,如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出来,这样才能取得对方的信任, 赢得对方的好感。在科特迪瓦,人们在交谈中经常用比较幽默风的语言。但是对于初次见面的官员或者长辈,一般慎用幽默风 趣的语言,不然会让对方感到唐突,或者认为你在耍小聪明或者故意制造笑料,认为你不实在。另外,科特迪瓦人交谈中一般不谈论对方的工资、对方的年龄、对方的夫人情况以及男女之间的特殊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606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20
下一篇2024-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