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唱)太阳,太阳是一把金梭,月亮,月亮是一把银梭,交给你,也交给我,看谁 织出最美的生活。 啦
乙 唱得真不错。
甲 知道是什么歌儿吗?
乙 知道,《金锁和银锁》。
甲 锁?
乙 啊,你不是唱了吗?太阳是一把金锁,月亮是一把银锁,交给你一把,也交给我一把,你来那金的,我来那银的,你也不吃亏,我也挺快活。我也别太乐,你也别哆嗦。
甲 您这儿说什么呐?
乙 你好容易弄两把锁,我要一个怕你不高兴。
甲 您这儿分锁呢?
乙 不是吗?
甲 这歌名字叫《金梭和银梭》。歌词把太阳和月亮,就是日月光阴,比成织布的梭,给你一个,给我一个,用它来编织美好的生活。
乙 噢,织布的梭。
甲 对。
乙 那锁就不给了?
甲 嗐,有锁什么事呀?
乙 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过去有一句话,叫“日月如穿梭”。
甲 对,日月如穿梭,光阴快似箭。
乙 形容时间过得快。
甲 拿您来说吧,今年有五十了吧?
乙 快六十了。
甲 您瞧瞧一晃儿这么大了。
乙 一晃儿?
甲 这“晃”也是形容时间的词儿。刚生出来这么一点儿,一晃儿十岁,又一晃儿三十,再一晃儿五十,您再这么晃几下
乙 怎么样?
甲 您就没了
乙 敢情我一辈子净晃晃了。
甲 这个晃,跟刚才讲的箭是同一个意思。
乙 形容日月、光阴。
甲 让您自己说,时间快不快?
乙 太快了。
甲 可我们一些小伙伴不珍惜时间,嫌时间用不了。
乙 还有嫌时间多的?
甲 我们单位有个小王,老嫌时间过的慢。你看他那劲头,一天到晚两眼老跟挣不开似的,磨磨蹭蹭耗时间。平常不说话,一碰见人准是这句话:“怎么还不下班呀?”
乙 老盼下班啊?
甲 脾气倒是不错,冲谁都笑:“李师傅您在这儿呐”?
乙 你最近忙什么呢?
甲 “嘻嘻,不知道。”
乙 听说不是在给你们补基础课呐吗?
甲 “嘻——不知道。”
乙 你哪门课需要补一补?
甲 “嘻——不知道。”
乙 你不感觉你的文化知识不足吗?
甲 “嘻——不知道。”
乙 你每月挣多少钱?
甲 “四十二元”
乙 这怎么记得这么清楚啊?
甲 您说,要这样发展下去,人生还有意思吗?
乙 没有理想,再不珍惜时间,活着就没劲了。
甲 我算了一下,人生在世为社会作贡献的时间太少了。
乙 是吗?
甲 拿您来说吧,往少说再活十五年,七十五岁怎么样?
乙 人生七十古来稀,不错了。
甲 每天睡觉八个小时,三八二十四,生命的三分之一全睡觉了。
乙 这就剩五十年了。
甲 学龄前是七年。
乙 剩四十三年了。
甲 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
乙 这又刨去十六年,剩二十七年了。
甲 这二十七年不能全是工作、学习呀!
乙 还干什么呀?
甲 谈恋爱,溜马路,做饭炒菜做家务,买瓶酱油打瓶醋,有了孩子洗尿布。
乙 这都是男同志的光荣任务了,零零碎碎加在一起也得十年,剩十七年了。
甲 玩玩棋,看看球,没事来盘“争上游”。这又得占六七年。
乙 还剩十年。
甲 躺在炕上想睡觉,伸手拿起一张报。
乙 学习学习?
甲 不,看看哪个场子卖球票。
乙 还是玩儿呀。
甲 又看**又看球,一天至少两钟头。
乙 又得几年。
甲 还剩几年了?
乙 剩两年了。
甲 剩两年想起好好干了。上了班,好好干,不调皮,不捣蛋。好容易加了一天班,临走又偷一车砖。
乙 剩两年了还捅一个“漏子”。
甲 法院开庭一审判,劳动改造两年半。
乙 别算了,这一辈子还该人家半年哪。
甲 当然咱们的算法有点夸张,可不珍惜时间,再不走正路,那就会成为社会的废品。
乙 时间这笔帐,应该好好算算。
甲 所以我希望你这样的老同志,多给我们讲讲珍惜光阴、爱惜青春的道理。
乙 我们太有责任了。
甲 您的古语知道的多吗?
乙 知道一些。
甲 有一句老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乙 知道,这是说光阴无价。
甲 大诗人苏轼有句成语:“一刻千金”。
乙 对,一刻钟一千两金子。
甲 在珍惜时间方面,每行每业对时间都有形象的认识。
乙 你给说说。
甲 军事家讲过:时间就是胜利。
乙 对。医学家呐?
甲 医学家说,时间就是生命。
乙 教育家呐?
甲 时间就是知识。
乙 不错。工人?
甲 对工人来讲,时间就是财富。
乙 农民?
甲 对农民来讲,时间就是粮食。
乙 要是对我呐?
甲 对您来说,时间就是月份牌。
乙 怎么是月份牌?
甲 撕一张,少一张,撕不了几本喽!
乙 谁都撕一张,少一张。
甲 时间对谁都是一样的。
乙 非常公平的。
甲 可有人要多得点时间。
乙 从哪儿来?
甲 得去挤。
乙 对,像雷锋讲的要有钉子精神。
甲 鲁迅先生讲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
乙 对,即使是五分钟、十分钟,都应该珍惜。
甲 我们那位小王不这么认为。你问他:给你五分钟,你能干什么?
乙 他怎么说?
甲 “五分钟能干什么?五分钟能抽一跟烟。”
乙 那十分钟呐?
甲 “十分钟能抽两跟烟。”
乙 时间越多越费烟。你不能珍惜这点时间学习学习吗?
甲 “您别逗了,我们还学习哪,我们基础不好。”
乙 怎么不好?
甲 “我们出生在困难时期,学习在动乱时期,成长在调整时期。出国没我们事儿,上大学没我们份儿,我也不生气儿,抽烟来解闷儿,给您一根整的,我抽这支烟屁儿。”
乙 他一套一套的。
甲 您看见没有,怨天尤人,胸无大志,可他没想到,时间就在他抽烟的时候,从他身边一分钟、一分钟 地溜走。
乙 一分钟应该珍惜。
甲 革命老人徐特立,就是珍惜平常的五分钟、十分钟,学了数学、心理学、伦理学,成为了知识渊博的 教育家。
乙 革命的老人。
甲 数学家苏步青教授,随身带着笔,利用零星的二三十分钟的时间,写成十六万字的著作。
乙 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呀。
甲 朱自清先生,为这样的浪费时间,写过形象的文章。他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它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拦时 ,它又从遮拦着的手边过去了。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的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在见面,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乙 您听听,这日子滋溜滋溜地就没了。
甲 对我们的小伙伴,您这老同志得多费心哪。
乙 都像小王那样,可真有点难办。
甲 那您也不能放松希望,您得点燃他们心中青春的火焰,让他们听听青春的歌声。
乙 对,告诉他们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少壮须努力呀!
甲 您听那歌声中把青春形容的:(唱)青春啊青春,美丽的时光,比那彩霞还要鲜艳,比那玫瑰更家芬芳。
乙 花儿一样的青春。
甲(唱)若问青春,在什么地方?
乙 在什么地方?我也打听着哪。
甲(唱)在你的心上,在你的心上
乙 嘻
甲 您乐什么?
乙 你碰我痒痒筋儿了。
甲 毛主席说:青年人好像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郭沫若同志告诉我们:人世间 ,比青春再可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最容易消逝。
乙 青年人,珍惜美好的青春吧。
甲 一天能挤一个小时学习专业知识。
乙 增长才干,你会成为祖国建设的人才。
甲 一天找半个小时,写上一篇百字短文。
乙 循序渐进,你会练出秀丽的文笔。
甲 一天抽十分钟时间,读一首唐诗。
乙 那一年能熟读三百首哇。
甲 一天有五分钟时间背了一个外语单词。
乙 两年会话没问题,见了外宾:“猴哈腰,咕的猫腻。”
甲 怎么猫腻?
乙 我哪会呀!
甲 您这个老同志,经常给我们讲讲这些,我们青年伙伴得多感谢您呀。
乙 太有这个必要了。
甲 我真想写一首诗来焕发青年人心中的力量。
乙 咱们俩人一块写。
甲 啊,时间最最宝贵,
乙 啊,时间一晃儿就没。
甲 让生命放出火花,
乙 闪着点亮多么美!
甲 您这是什么词儿呀?
乙 写诗就得合辙押韵。
甲 他这倒都在韵上。再来:要和时间赛跑。
乙 不论谁都得挨个排队。
甲 为着理想谈何辛苦。
乙 吊儿郎当自找受罪。
甲 前进,
乙 快追;
甲 前进,
乙 迈腿。
甲 怎么迈腿也出来了?
乙 不迈腿怎么前进呀!
甲 您要是经常给我们讲讲这些,我们就能认识到只有今天加倍努力,才能使明天过得更充实、更愉快。
乙 更加美好。
甲 等过了二十年后,再看一下我们伟大的祖国。
乙 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甲 到那时候唱起歌来:(唱)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
乙 多美呀!
甲 那时我们将会为今天的刻苦学习、努力工作而感到欣慰,为流过的汗水而自豪,为做出的贡献而骄傲 。
乙 回首往事,问心无愧。
甲 那时候,(唱)让我们自豪地举起杯,挺胸膛,笑扬眉,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乙 我为教育下一代,尽了力量,也感到自豪呀!
甲 您要是对我们现在持放任自流的态度,我们自己又不刻苦、不努力,什么贡献也没有,我们到了那时候,只能为虚度年华而悔恨,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乙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甲 到那时候,小王叼着烟卷找您唱歌来了。
乙 怎么唱啊?
甲(唱)再过几十年,我们来相会,这帮年轻人,起码六十岁!眼也花,耳也聋,满脑皱纹堆,一个个地全都驼了背。
乙 都这模样了!
甲(唱)啊,亲爱的朋友们,虚度年华这怨谁?不怨我,不怨你
乙 怨谁啊?
甲(唱)就怨(乙的名字)这样的老一辈。
乙 怨我呀!
我觉得不错,挺适合的。
1、甲:是这两句,意思是 早上好,孩子们! 早上好,白**!
乙:girls和miss这两个单词我怎么也记不住发音!
甲:记不住就要反复练!
乙:我想了一个法子!
甲:什么法子!
乙:给英语单词加上汉字翻译!
甲:这不行。
乙:这有什么不行的?
甲:这不利于你以后英语的学习!
乙:我才不管这么多那,这么一翻译,我全记住了!
2、甲:哦,考得到是不错!
乙:是不错,一下子带回去四张试卷,加起来一共100分!
甲:平均一次25分那!
乙:我爸爸一看,骂了我半天250!
甲:是该骂!有你这么学英语的吗!
乙:爸爸晚上给我加了道菜,鞋底红烧屁股!我算彻底醒悟了!
3、甲:你怎么瞎说!
乙:我敢说实话吗!再说实话我不得一命呜呼那!
甲:唉,看来你是够倒霉的,我向你表示哀悼!
乙:行了,这也不早了,我还得赶着去医院换药!
甲:行,那你走好!
4、甲:人与人之间应该讲礼貌。
乙:讲礼貌非常重要。
甲:礼貌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是感情的“粘结剂”,是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是伸向在困境中人的一只“温暖的手”。
乙:看来还真得讲礼貌。
甲:比如大家清晨第一次见面,一般都要打个招呼:“早上好”!别小看这句:“早上好”,它让人感到心理热乎乎的。
乙:的确如此。
5、甲:开个小玩笑,现在我们俩可是亲如兄弟的好朋友。
乙:对,关系特别的铁。
甲:如果我是任天堂。
乙:我就是那魂斗罗,最好的玩伴。
甲:如果我是哈利波特。
乙:那我就是邓布利多,时时刻刻关心你。
甲:如果我是擎天柱。
乙:那我就是大黄蜂,亲密的战友。
甲:如果我是玉米加农炮。
乙:那我就是高坚果,好嘛,植物大战僵尸。
乙:今天我们来给大家说段相声。这相声是有关交通安全的。
甲:好,交通安全。(无精神)
乙:我说今天你怎么无精打采的。
甲:甭提了,倒霉呗!
乙:说来听听
甲:你说现在走路怎么那么难呢?
乙:怎么说?
甲:前两天我来上学。。,我是亲自走路来上学的这你知道吧?
乙:这听着都新鲜,你要不亲自,你还准备怎么着啊!
甲:我的意思是我是走着来上学的。
乙:哦你说步行不得了。
甲:我一出小区门就上了大马路了。。
乙:等等,你怎么不走人行道呢?
甲:我得过马路啊。
乙:哦,你们小区门口就是横道线?
甲:没有。
乙:那是不设横道线的小马路。
甲:也不是,双向六车道的大马路。
乙:那你这可是乱穿马路啊!你得走人行横道线。
甲:走人行横道不得绕点路吗,那样太费鞋。
乙:瞧把他懒的
甲:我一上马路那就热闹了
乙:嗯
甲:那马路上啊是车水马龙,我过不去啊
乙:早高峰嘛
甲:还行,不远处来了个小家伙,我一看机会来了。
乙:小家伙?
甲:不大,也就十几米长,几十吨重吧,看着挺可爱,学名叫公交车。
乙:这还小?
甲:它速度慢啊!一摇一摆一摇一摆的就过来了(做乌龟爬状)
乙:有那样的公交车吗?
甲:我也没闲着,冲吧?我屏气凝神,气沉丹田,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二气缤纷,劲灌脚底,一个箭步,冲出去了。
乙:瞧这劲废得
甲:再一个箭步,噌。。。
乙:过去了,
甲:坐地上了。
乙:怎么坐地上了?
甲:那公交车嘎一个急刹车,在我跟前半米停住了,把我吓的腿一软,扑嗵,坐地上了
乙:多危险哪!
甲:那公交车司机也可恶,还下来问:“小朋友,没事吧?你怎么乱穿马路呀!多危险啊!”
乙:是啊!
甲:我心里那个气啊,心里想:你要不刹车,能吓倒我吗
乙:人家不刹车那就轧着你了
甲:轧我?不怕!你压得到我的肉体,压不倒我的灵魂
乙:你是够混的
甲:那天晚上回家电视上也报道了一起车祸,一个学生乱穿马路,被车撞了
乙:是吗
甲:现场那个惨不忍睹啊一地的书,还有鞋。还有个人这么趴着(背过身做S状)
乙:您就别学了,是够惨的。
甲:看得我一咬牙一跺脚,
乙:准备好好遵守交通规则了
甲:换台了。
乙:去你的吧!
双人相声剧本
甲走上台,一片掌声……)
甲:大家好!(鞠躬)今天我为大家说件怪事……
(乙一脸怨气跑上台)
乙:气死我了!哼!
甲:咋了?老弟?
乙:我要离家出走。(说完便哭起来)
甲:不会吧?
乙:什么不会!我妈不给我买那台折腾4的电脑。
甲;那叫奔腾。
乙:管它呢,反正现在流行这玩意儿,我妈不给我买,我就跟她急。
甲:(对观众说)哪有这样的人?
乙:那天,我和妈妈到街上去,看见一家电脑店,便走了进去,立马被一台电脑吸引了,我叫妈妈买,她死活不买。
甲:多少钱?
乙:不贵不贵,也就4个0吧。
甲:这还不贵?
甲:你呀!母亲将你生下来多不容易,你咋这样呢?离家出走……亏你想得出来!
乙:(语言慢了下来,带羞愧)你说怎么办呢?
甲;回去给她道歉。
乙:好吧。
甲:(面向观众)大家瞧瞧,这样的人……(这时,乙气呼呼地走来)
乙:好你个……(做生气状)算了,当我吃亏。
甲:怎么了?怎么了?
乙:你叫我去道歉,我去了,但结果呢……
甲:结果怎么样?
乙:结果我妈一点儿不生气。
甲:这个挺好吗?
乙:什么挺好,她不给我买电脑还没有一点羞愧。你说可气不可气?
甲:是你去道歉!还指望她向你道歉?
乙;都是你!叫我去道歉,现在不是亏大发了吗。
甲:你做错了事就要认错,道歉应该的。
乙:什么应该的,本来想随随便便说声‘对不起’再听老妈一声诚恳的道歉就好了,现在……(生气)都怨你!
甲:什么人哪!(手指乙,面向观众)
甲:难道你没有一次帮过你妈?
乙:什么意思?
甲:就是帮她干点家务活。
乙:有!8岁那年我去倒垃圾,看见两绿筒,一个口大,一个口小,我 就抓阄决定倒哪个,最后决定了倒口小那个,倒进去后,出事了。
甲:怎么了?
乙:我看见‘垃圾筒’上有四个大字-‘中国邮政’。
甲:啊!
甲:就做了这一件?
乙:没有啊1不过以后不敢倒垃圾了。
甲;那干什么呀?
乙:拖地。
甲:那敢情好。
乙;我拼命拖,拖得地板都映出了人影。
甲:干得好!
乙:我拖完后,我妈正欲夸奖,咚!摔了一跤,站起来,咚!又摔了一跤,站起来……
甲:咚!又摔了一跤。
乙:这回没摔。
甲:那还好。
乙:这回站起来后干脆直接躺下了。
甲;晕~`~
甲:不管怎么说,她还是你母亲呀!你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乙:??
甲:就是要报答父母的恩情,从点点滴滴关心他们。
乙 :我懂了,我再也不会让母亲整天拿着扫把窝,手提一个烟灰缸,脚夹两个烂笔头,头顶一个……
甲:什么?
乙:高压锅!
甲:哎……
相声《说大话》
苏:哎呀,你看这个相声呀。
王:嗯。
苏:相声它是喜剧的一种。
王:也算口头文学。
苏:对对对。
王:嗯。
苏:相声不单是在表演上。
王:嗯。
苏:在创作上。
王:嗯嗯。
苏:各个方面。
王:嗯。
苏:它采取的全是夸张的手法。
王:对,对对对。
苏:但是,夸张呢必须得适度。
王:哦。
苏:如果说没有边际的夸大。
王:嗯。
苏:让你听着不行了。
王:嗯。
苏:那也就失去了教育意义。
王:哦,一夸大了就让人听着不可信了。
苏:对对对。
王:哦。
苏:不单是艺术呀。
王:嗯嗯。
苏:在生活当中也是这样。
王:有吗?
苏:生活当中有的人呀。
王:嗯。
苏:云山雾罩,得什么侃什么。
王:哦。
苏:嗬,那简直是说出来不让人相信,这路人很多。那天我就见着一位,就在和平路上。
王:哦。
苏:这位见着我了,哎,苏先生,嗬,我跟你说,哎呀我正想找您呢。
王:哦。
苏:我想介绍您点题材。
王:哦,什么题材呀。
苏:我呀,前两天在这,我看家一个大人,这人大高个。哦,我说有多高呀?这人呀,这人站在百货大楼楼底下,他一伸手,可以够着那楼尖。这个您要编个相声,这多好。我说你,你大概还没睡醒呢吧。啊!你说你有这事吗?这人个头
王:不不不。先生,先生。苏先生。
苏:嗯?
王:这我得拦您了。
苏:怎么了?
王:您别跟人这样说话。您这么一讲话,人认为您是少见多怪。您哪能那么主观,您认识人说的人,没这么高的人呀。
苏:哪有那么高的呀?
王:呵呵,哎呀。您说的这位呀。
苏:嗯。
王:就刚才这人。
苏:嗯。
王:跟我见着那个大高个呀。
苏:嗯。
王:这算小三号。
苏:小三号?
王:小三号。
苏:那么你见过有多高的呀?
王:我见的这位多高呀。
苏:嗯。
王:反正跟您这么说吧
苏:嗯嗯。
王:就这位呀,坐在井底下,这脑袋顶着天那。
苏:这人在井底下?
王:嗯。
苏:脑袋顶着天?
王:顶着天呢。
苏:他为什么坐着,他不许站起来吗?
王:不不,不能站起来。
苏:为什么?
王:好家伙,一站起来。
苏:嗯。
王:噗,天捅个窟窿。
苏:有这事吗?
王:有呀!这您不信呀,我小时候六岁,在我姥姥家住着,我姥姥带我亲自看见的。
苏:亲眼得见?
王:亲眼得见呢。
苏:哦,看来呀。
王:嗯。
苏:宇宙之大是无奇不有呀。
王:嗯,这说词就对了。
苏:嗯,对对对对对对。
王:嗯嗯嗯。
苏:看来你说这也不新鲜呀。
王:这还不新鲜?
苏:我见着一个个头高的呀。
王:嗯。
苏:比您这又高了。呵呵
王:这有多高呀?
苏:他多高呀。
王:嗯。
苏:他这个头,没法形容。反正这么说吧。
王:嗯。
苏:我见这个人呀。
王:嗯。
苏:这人只要一张嘴,他那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
王: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
苏:嗯。
王:那他这脸在哪呢?
苏:脸呀。
王:嗯。
苏:嗨,这小子有个嘴胡说八道那还要脸干吗呀。
王:我呀。
双人相声
甲:现场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
合:晚上好!
乙:掌声非常的热烈!今天呀是我第一次在XX学校的大礼堂演出!心里非常的高兴!
甲:没错啊!我给在座的朋友们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大师哥,XX学校著名“笑星”——XX!
乙:太客气了!我是西大的“笑星”不假,但你—XXX也是本校的本土“笑星”呀!
甲:对!我们都是“笑星”!
乙:西大“笑星”XX给在场的朋友们请安了!
甲:嚯!这叫礼多人不怪,大家不要误会,我师哥以前是在李连英手下当太监的!
乙:怎么说话呢!大伙知道为什么今天财院“笑星”叶敬林!一上台就如此的兴奋吗?因为呀在这个南宁柱邕高校准备在这个大学校园里评出一名校园“笑星”,在初评当中我的师弟—叶敬林获得了第一名,我们表示祝贺好不好!
甲:哈哈哈哈!讨厌!谢谢!谢谢MTV,CCTV,WC,谢谢大家的鼓励,没有大家的鼓励就没有我的今天,因此在座的各位都是我叶敬林的再生父母!
乙:嚯!这话说得好!
甲:当然了!最后能不能当上还要等校领导批哟!
乙:这就八九不离十了!
甲:其实在场各位可能不太了解我,我这个人淡泊名利,我反复和校领导表态。
乙:你怎么说呀!
甲:金杯,银杯,不如同学们的口碑;一等奖二等奖不如校领导的夸奖;猪手鸡手不如同学们拍手;熊掌鹅掌不如拥护者鼓掌!谢谢!
乙:嚯!话粗理不粗啊!有道理!说来就来了!
旁白:校园“笑星”嘉奖令到,校园“笑星”嘉奖令到!
甲:麻烦群哥给拿一下!
乙:说来就来了啊!我给你念念!
甲:不好意思呀!
乙:校园“笑星”嘉奖令。
甲:让大家见笑了!
乙:该校园“笑星”处处充当模范带头作用。
甲:这我因该的!
乙:善于团结同学,助人为乐。
甲:我习惯了!
乙:一贯任劳任怨,工作不分份内份外。
甲:都被校领导掌握了!
乙:经研究决定,特将校园“笑星”光荣称号授于王群同学!
甲:(晕倒)!
乙:唉!唉!叶子!醒醒呀!我可什么事都没干呀!救护车,快喊救护车!
甲:你喊救护车干吗?
乙:救人啊!
甲:救谁?
乙:唉!你刚才不是晕过去了吗?
甲:你恨不得我死过去吧你!
乙:没那意思,没那意思!
甲:王群啊!师哥啊!看不出来啊!(大声)!
乙:叶子你可能有点误会。
甲:我没有误会,恭喜你!
乙:诶!
甲:祝贺你!
乙:谢谢!
甲:一砖头我拍死你!真是人心割肚皮呀!在坐亲爱的观众朋友们,今天我由于我个人的原因,我的演出到此结束了,再见!
乙:叶子!
甲:别碰我,碰我干吗,大家看呀,校园“笑星”在舞台上打人了啊!
乙:我碰你干吗呀?
甲:你碰我干什么?
乙:咱们总得把相声说完吧!
甲:对不起,您现在被评为校园“笑星”了,现在您有资格给大家说呀!
乙:那你呢?
甲:我现在什么星都不是,不单我要下去,主持人,灯光音箱师傅,我们一起下班吧。
乙:什么叫下班啊?
甲:从现在开始,我们让西大“笑星”王群,一个人在舞台上耍一个通宵好不好?谢谢大家的理解,再见了!
乙:你给我站住!
甲:站不住!
乙:你敢!不就是没评上校园“笑星”吗!刚才还口口声声的说同学们是你的衣食父母,哦!没评上校园“笑星”,你就不认你的爹妈了!你这人也太小心眼了,过来给你爹妈赔礼。快着点啊!
甲:对不起各位爹妈!
乙:唉!这就对了!
甲:刚才我变态了!
乙:恩?
甲:我刚才失态了!
乙:吓我一跳。
甲:好吧!看在各位朋友的面子上,我就陪你王群说完这段相声。
乙:对咯!
甲:说完以后,我们各奔东西!
乙:好好好!没问题!
甲:可以吧!
乙:可以!
甲:你说吧!
乙:什么叫我说吧!咱们这段相声你先说。
甲:对,原来是我先说!
乙:对呀!
甲:现在你是“笑星”了,那就请你先说吧。
乙:这跟“笑星”挨的上吗?
甲:当然了,你那个嘉奖令上写的清清楚楚,该同学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吗!你不带头,难道还要我先说啊?说!
乙:我先说就我先说,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今天呀!我们两给大伙说段相声;唉!哦!这相声说的是一段笑话;这笑话得两人说;他不能老一个人说,你抽羊角风呢你!
甲:又怎么了吗?这不让你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吗!
乙:我带了头了,该你说词了。
甲:哦!你带完头了,那对不起,我的词也请你说吧!
乙:你的词评什么我说啊?
甲:当然了!你那个嘉奖令上写得清清楚楚,该同学一贯任劳任怨,工作不分份内份外。不管谁的词,都你一个人说,来朋友们,我们掌声鼓励他一个人说一段对口相声好不好!谢谢!
乙:没法说呀!
甲:那边的掌声不够热烈的啊!这边的跟着起个哄啊!哈哈哈哈哈哈!
乙:听!你给我下去,你趁早给我下去。
甲:你什么意思啊!
乙:这里有你还不如没你,什么人呀这是!
甲:这是你让我下去的啊!
乙:趁早走。
甲:你可别后悔!
乙:我不会后悔!
甲:下去就下去!
乙:就这个还想当“笑星”!
甲:有什么大不了的!下去就下去,我做在这里。
乙:好!行!那我就踏踏实实给您说这段相声。先给大伙猜一个智力题吧!
甲:刘学姐!刘学姐!哈哈哈哈!你也来了刘学姐,旁边这个想必就是你的男朋友吧!啊!是你的爸爸啊!难怪年龄长相有点不搭配。说呀!来,我们掌声鼓励他往下说呀!
乙:谢谢!谢谢!我接着往下说呀!说这个放烟花的时候呀!
甲:王姐!
乙:说这个放烟花!
甲:王姐!
乙:这个放烟花呀!
甲:王姐!
乙:你找你的王姐去吧你!
甲:我认错了!
乙:咳!你缺德不缺德呀!我接着往下说啊!
甲:赵老师!赵老师!。
乙:你那这么多熟人呀你?
甲:这有什么吗!你说你的相声,我打我的招呼,井水不犯河水。
乙:你老打招呼我没法说啊!
甲:那关我什么事!谁叫你是“笑星”呀,我不耍你耍谁呀!赵老师!
乙:我求求你,你还是上来行吗?
甲:哼!你让我下去我就下去,你让我上来我又上来。
乙:对呀!
甲:我是电梯呀?
乙:电梯干吗!
甲:我今天才发现,做在这里比站在上面舒服多了,在做的各位让我做在这里的掌声鼓励一下。谢谢!看见了没有,我的爹妈让我做在这里,我就是孝顺。
乙:好好!行行,可有一条,不能跟你的熟人打招呼。好不好!
甲:不打!
乙:行!那我就正式的开说了!说这个放烟花的时候为什么射不到星星。不知道了吧!
甲:知道!因为呀!星星会“闪”!这种人怎么能评上校园“笑星”啊!真是!奇怪!
乙:这么着!这么着!我给大伙猜段谜语,说远看是条狗,近看是条狗,打它它不动,骂它它不走,过去一拉它就走。
甲:死狗,谁不知道。
乙:说远看是电扇,近看是电扇,电扇是电扇,可它就是不转。
甲:没电!
乙:说远看是电扇,近看是电扇,电扇是电扇,可它就是不转。
甲:破电扇!
乙:这我没法说了! 本文转自: http://wwwcoffbarcom/小品剧本,演义知识,
甲:你没法说,谁让你是优“笑星”,你活该呀!
乙:我告诉你,叶子,这难道就是财院“笑星”的素质吗?这难道就是财院“笑星”的本事吗?
甲:你说什么?你这是公然的挑衅呀!你也不看看你站在什么地盘上,你竞敢在我们财院撒野,在场的朋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告诉你打你个生活不能自理,我们都不负法律责任的!
乙:敢吗呀!要打人呀!我练过的!
甲:这叫“笑星”会武术谁也挡不住!
乙:嚯!这样,咱们今天认认真真表演一段小双簧怎么样!只要你能配合好了,逗朋友们乐了,我把校园“笑星”让给你。
甲:你说什么?
乙:只要你配合好了,逗在场的朋友们乐了,我把我把校园“笑星”称号让给你。
甲:这是你说的啊!在做的朋友们给我做个证明呀!
乙:没问题!好,把道具搬上来!我先到后台化化装!
甲:(随机台词)师哥竟然说出那样的话,他倒霉了,我是个记恶如仇的人,待会儿我就让我的师哥,走着进来,爬着出去!师哥!好了没有呀!
乙:好了!咱们开始吧!我在前边演!
甲:我在后边说!
乙:赶紧,快点!
甲:(开始,敲木板)看到没有,他这儿一拍小木头,就算开始了。我师哥得听我的,我说什么他就得学什么,我要不说他就不学,我不让他动他就不能动,你看,就这么大功夫,知道吗!我呀!先去广东办点事!回来再说!
乙:回来!干嘛去!
甲:去广东办点事去!
乙:我受得了吗?你去广东,我在这儿蹲着!
甲:咱快着点!
乙:快着点!
甲:#¥%……—!
乙:停!停!憋死我了!
甲:师哥!你不是让我快点说吗!
乙:那你也得把字给说清楚了!
甲:哦!还得把字说清楚!
乙:这不废话吗!
甲:要不我来首儿歌吧!怎么样!
乙:你说的了,我就演的了!
甲:你演的了,我就说的了!
乙:咱们开始吧!
谁跟我玩儿啊!
我打火帘儿啊!
火帘火帘花啊!
我卖甜瓜啊!
甜瓜甜瓜苦啊!
我卖豆腐啊!
豆腐豆腐烂啊!
我摊鸡蛋啊!
鸡蛋鸡蛋磕!
往下我不说!………
鸡蛋鸡蛋磕!
往下我不说!………
甲:行了!再磕,我这脑袋成鸡蛋了!好就到这!
乙:就到这!
合:谢谢大家!
说英 语
甲:看大家这么热情,我们俩再给大家说一段。
乙:相声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讲究的是说学逗唱。
甲:这话不假。看在座的都是中国人,我就直接用汉语跟大家说话了。
乙:(上下打量甲)你那意思你还能会说别的语?
甲:最近我花了三个小时,跟我二舅学会了英语。
乙:三个小时?你就能学会说英语了?这话我怎么听着悬呢。
甲:你还别不相信,我二舅突然之间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了。
乙:你二舅什么文化?
甲:我二舅啊,没上过学。
乙:叫观众朋友们听听,一天学没上还能会说英语。
甲:你还别不相信,这事还真没逗你。
乙:那你给大家伙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甲:我二舅前些年来咱们这个城市找我,跟我说在家待不住,想来打工。我一看二舅这么大岁数了,能干什么啊,干脆,就在一小吃部打工,给他们刷刷盘子,打打下手啥的。
乙:后来呢?
甲:回来西部大开发,我二舅待不住了,非要回去。
乙:想家了。
甲:我二舅说了,人家都跑咱家开发去了,我不能老开发你们的盘子了。我二舅说走就走,打了行李回去了。
乙:归心似箭。
甲:回到家遇到件麻烦事。
乙:什么麻烦事?
甲:我表哥是他们老家的一个小学校的校长,是他遇见麻烦了。我二舅看我表哥愁眉不展的,赶忙打听。
乙:老爷子跟着着急了。
甲:我表哥的那个小学校,因为在大山里,学生只有几十个,当地的教育部门,想取消这所学校,合并到山外面去。
乙:师资力量不够。
甲:我表哥是小学校的校长,跟着着急。
乙:着什么急啊,这不挺好的吗?
甲:你说的轻巧,山里离外面几十里地,学校取消了,很多孩子将面临着失学。
乙:这问题严重了。
甲:再苦不能苦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我表哥心急如焚,不知道怎么跟上级领导说。
乙:是没法说。
甲:我二舅站起来就说话了。
乙:他怎么说?
甲:我二舅说,差啥叫咱取消啊?
乙:问的好。
甲:我表哥说,咱这没有会英语的老师,上级其实为咱好。
乙:农村英语老师短缺。
甲:我二舅听了我表哥的话笑了,说小子,我以为为啥事犯愁呢。不就是没有英语老师吗,跟我说啊?
乙:你会吗?
甲:咋不会,这两年在外面学的可多了。
乙:在小吃部刷盘子还坚持学外语了?
甲:我表哥根本不信。
乙:是没法信。
甲:我二舅拍着胸脯说,别以为我不会,男人叫啥?叫门(men)。女人叫啥?叫屋门(women)。
乙:最简单的单词。
甲:你还别说,我二舅第二天还真给我表哥长了脸了,当当一通流利的英语,把所有的人都征服了。
乙:真的啊?
甲:可不,我表哥给我打电话,声音都变了,直劲感谢我。以为是我教二舅说的英语呢。
乙:到底是咋回事啊?
甲:那天上级领导来了,还是强调这里的老师不会说英语,我二舅就挺身而出,说他会。只见他彬彬有礼,冲来的领导说:the man the women ……说完了以后,现场一片掌声啊。
乙:厉害,不过我不懂英语,不知道你二舅说的是什么意思。
甲:我也不懂啊,给我二舅打电话,问他说的是啥意思,我一听解释,我二舅这英语,外国人也听不懂。
乙:他是怎么说的啊?
甲:我二舅的英语是这样的:男人们,女人们,碟子深盘子深,碟子盘子都很深,盘子没有大碗深,大碗比不了饭盆深,饭盆没缸深,缸没井水深,井深肯定是最深,Thank you!
乙:嗨,什么乱七八糟的。
相声文本 对口相声 反正话 表演者:马季 唐杰忠
甲: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
乙:对
甲:相声演员讲究的是说学逗唱,这相声演员啊!最擅长说长笑话,短笑话,俏皮话,反正话。
乙:这是相声演员的基本功啊
甲:相声 演员啊,脑子得聪明。灵机一动马上通过嘴就要说出来,
乙:对对对对
甲:嘴皮子也要利索
乙:是啊
甲:像您这个
乙:我特别合适
甲:什么合适啊,这嘴唇,像鞋低子似的!
乙:有那么厚嘴唇子吗?
甲:像你这嘴说相声不合适,
乙:谁不合适啊,告诉你,脑袋聪明
甲:是啊
乙:嘴皮子利落,
甲:你啊
乙:说什么都行!
甲:你别吹,我当着个位老师和同许我来考考你,咱们来一段反正话
乙:什么叫做反正话呢?
甲:就是我说一句话,你把这句话翻过来再说一遍,能说上来就算你聪明!
乙:咱们可以试试
甲:说来就来,我的桌子
乙:。。。。。。
甲:我的桌子
乙:我的桌子
甲:唉,你怎么这么笨啊,我说我的桌子,你就要说我得子桌
乙:哦,我明白了
甲:明白啦!下面我们开始。从头说到脚!看你反映怎么样啊!
乙:没问题!
甲:我脑袋
乙:我呆脑,我呆头呆脑的啊!
甲:我脑门子,
乙:我没脑子!
甲:我眼眉
乙:我没眼!
甲:我眼珠
乙:我猪眼,不像话啊!
甲:我鼻子
乙:我子鼻
甲:我鼻梁子
乙:我量鼻子, 我量他干吗啊!
甲:我觜!
乙:。。。。。。 我咬你!
甲:咬我干什么啊!
乙:这一个字的怎么翻啊!
甲:那依您的意思呢
乙:得说字儿多的
甲:哦,字多一点,好了!我觜里又牙
乙:我牙里又觜,我成妖怪了!你换的词儿行不行啊,
甲:不说这个啊?咱们报一回小说人物!
乙:哪不小说呢
甲:咱们就报一回《西游记》里得人名。
乙:您来吧!
甲:我是唐三奘
乙:我是奘三唐
甲:我是猪八戒
乙:我是戒八猪
甲:我是沙和尚
乙:我是和尚三,我怎么又成三个和尚了!
甲:我是孙猴子
乙:我是猴孙子!你说点好的!
甲:点好的,咱俩逛逛花园,报报花名
乙:逛花园?那好啊
甲:可在逛花园之前我有一个要求,
乙:什么要求!
甲:速度要比刚才快一点另外要带上动作。
乙:带动作我会啊,是这样吗(参着甲,像恋人一样在舞台上走一圈)
甲:什么啊!我是说在逛花园的时候要用这两个手指头指着自己的鼻子,得美一点,得这样(动作),会吗?
乙:没问题,我这人最会美了!
甲:那咱们现在开始啊
乙:好
甲:我逛花园
乙:我花园逛
甲:我是牡丹花
乙:我是花牡丹
甲:我是芍药花
乙:我是花芍药
甲:我是茉莉花
乙:我是花茉莉
甲:我是狗尾巴花
乙:我是花尾巴狗
《对春联》(对对子)——李德钖 张寿臣传本
甲 要说你们艺人还真有点学问。
乙 怎么看得出来呢?
甲 我听你们这大鼓词挺文明,里边有不少学问呢。可相声就差点了!
乙 你还别看不起我们艺人,你要真有学问,咱们连连句,怎么样?
甲 噢,咱俩人在这儿对一回对子,那可不行!
乙 怎么不行?
甲 回头我出个上联,您对不上下联来,显着我窝您,我不落这个。
乙 嘿!你准知道我对不上下联啊!
甲 您比我年长,我要把您气个好歹的,这也不合适呀!
乙 别说了!你不是怕我对不上下联吗?这么着,我出上联,您对下联,这回行了吧?
甲 哎呀!这当然要比我出上联要保险。不过,您得告诉我,今天都准备出那几付上联?
乙 干嘛?
甲 我心里得有谱啊!
乙 噢,你那意思得出常见的,常说的,我的上联要是“忠厚传家久”。
甲 我这下联是“诗书继世长”。
乙 我出上联“趁心生意源头活水”。
甲 我对“得志经营锦上添花”。
乙 “买卖兴隆通四海”。
甲 “财源茂盛达三江”。
乙 “本固枝荣”。
甲 “根深叶茂”。
乙 “上天言好事”。
甲 “回官降吉祥”。怎么样,对答如流吧?
乙 俗不可耐。就这个啊,两字。
甲 合格。
乙 不算!
甲 白对了!
乙 这都是街面上常见的,谁对不上来啊?咱得来点难的,深的,新鲜的。
甲 来点新鲜的行,可你要胡编也不算!
乙 我干嘛胡编哪!我也不拿绝句吓唬人,咱靠的是经多见广,胸有城府,对起来得有个意思。
甲 那咱拉线瞧活,您就出题吧!
乙 这一说你还真是“冰出于水寒于水”。
甲 您放心,“青出于蓝胜于蓝”。
乙 这是哪儿上的?
甲 荀子《劝学篇》,这就叫信手拈来,恰当巧妙。
乙 我这是“雅室何须大”。
甲 我这是“花香不在多”。
乙 “曾经沧海难为水”。
甲 “除却巫山不是云”。
乙 “春蚕到死丝方尽”。
甲 “蜡炬成灰泪始干”。
乙 “鲍鱼之肆迎面臭”。
甲 “芝兰之室扑鼻香”。
乙 谁香?
甲 谁臭?
乙 你哪点香?
甲 我哪点也不臭。
乙 我不是说你,你别杯弓蛇影。
甲 我不怕你说,何必欲盖弥彰!
乙 你这是拾毛栏的上河边——多余!(谐音)
甲 你这是怀里揣马勺——盛心!
乙 还对哪!
甲 怎么样?
乙 这是小试锋芒,你再听这上联,“如曼倩化身滑稽突梯开通民智"。
甲 这怎么讲?
乙 曼倩就是东方朔,是古代的乐人,滑稽善辩,我们说相声的就好比是东方朔的化身。所以是“如曼倩化身滑稽突梯开通民智”。
甲 你听下联“似凫西再生慷慨高歌醒世金铎”。
乙 这个下联好。
甲 这是说你们这唱大鼓的,好比是木皮散人贾凫西,说唱故事,打动人心。所以是“似凫西再生慷慨高歌醒世金铎”。
乙 有意思。咱来点雅俗共赏的。
甲 对,要俗不伤雅。
乙 那你听这个:“热面茶”。
甲 我对“凉米汤”。
乙 我这热面茶可烫嘴。
甲 我这凉米汤可祛暑。
乙 再听这个:“粳米粥”。
甲 我对“嘎巴菜”。
乙 怎么还有嘎巴莱啊!
甲 “梗米粥”是北京的,我这“嘎巴莱”是天津卫的。
乙 我这梗米粥可以放糖。
甲 我这嘎巴莱可以搁辣椒糊。
乙 嘿!你再听这个:“马牙枣”。
甲 我对“羊角葱”。
乙 “马吃马牙枣”。
甲 “羊啃羊角葱”。咱别老在吃的上转!
乙 那在节气上找找。“一夜连双岁”。
甲 我对“五更分二年”。横批是“大年三十”这有什么哪!你有新鲜的吗?
乙 你听这个:“十五月半月不半”。
甲 怎么讲?
乙 农历每月十五,虽然是一个月过了一半,可是你看月亮是园的,所以这叫“十五月半月不半”。
甲 嗯。听这个:“二九年终年未终”。
乙 怎么讲?
甲 每年腊月三十是除夕,到二十九也就是年终了,可离三十还差一天,这叫“二九年终年未终”。
乙 那要赶上腊月是小进呢?
甲 ……这不带小进!
乙 听这个:“一夜五更半夜二更半”。
甲 我对:“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中”。
乙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
甲 “三年一润,五年再润,阴阳无错无差”。
乙 行啊!
甲 那还用说,这叫“虽不中而不远矣!”
乙 瞧这酸劲。还有哪!
甲 你拣好的说。
乙 “一大天中日月明良月为朗”。
甲 嚯!听着费解啊!
乙 这才难对呢!
甲 怎么?
乙 这是拆字,一大不是念天吗?日月为明,良字加一个月字念朗。用这仨字组成一联对子是“一大天中日月明良月为朗”。
甲 好!你听下联:“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是柴”。
乙 怎么讲?
甲 山石念岩,古木念枯,上此下木念柴,这就叫“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是柴”。
乙 还真是合情合理,我这有天有日有月。
甲 我这有山有石有木。这就叫“虽不中不远矣!”
乙 又来啦!咱们拿北京地名说几副对子。
甲 地名也能对对子?
乙 那怎么不行?苏东坡说过:“天下无语不成对”。
甲 那您说吧!
乙 你听“四川营儿”,有这地名吧?
甲 有,这怎么对啊!
乙 那就看你对北京地名熟不熟了!
甲 地名熟也不一定对得恰当啊,您上联“四川营儿”我对“陕西巷儿”。
乙 “一尺大街”。
甲 有这地方儿吗?
乙 有,就在杨梅竹斜街西头。
甲 我对“半截胡同”。
乙 在哪儿?
甲 菜市口。
乙 嗯。听这个“镇江上坎儿”。
甲 我对“苏州下坡儿”。
乙 我这仨地名合起来是个对子上联,“四川营一尺大街镇江上坎”。
甲 我这儿合起来是“陕西巷半截胡同苏州下坡”。
乙 好。是个下联。你再听这个:“黑塔寺不见黑塔”。
甲 “白云观没有白云”。
乙 “八里庄儿何足八里?”。
甲 “三家店儿岂止三家?”。
乙 “蚕池口养蜂夹道未见吐丝酿蜜”。
甲 “火把场喇嘛胡同怎能吹气冒烟”。
乙 “小王庄上梨栈南市三不管”。
甲 又改天津地名了。你听“大红桥前鼓楼西开咸水沽”。
乙 行,行!真有两下子。
甲 还有好的吗?
乙 听这个“小老鼠偷吃热凉粉”。
甲 我对“短长虫缠绕矮高粱”。
乙 “汉瓦当文延年益寿”。
甲 “周铜铸字富贵吉祥”。
乙 “道旁麻叶舒青掌”。
甲 “池内荷花攒粉拳”。
乙 “道旁麻叶舒青掌,要甚要甚?”。
甲 “池内荷花攒粉拳,打谁打谁?”。
乙 “土城土环城成土”。
甲 “金镜金熔镜竟金”。
乙 “墨童磨墨墨溅墨童一馍墨”。
甲 “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乙 我这可有讲儿。
甲 我也能解。
乙 我这墨童是古代给念书的公子伴读的书童。墨童一手研墨,一手擎着白面馍正想吃呢,一不小心,墨溅出来了,白面馍变成黑煤球了。所以是“墨童磨墨墨溅墨童一馍墨”。
甲 我这是梅香往火炉里添煤,煤里有爆煤,“叭!”爆起来的煤渣正崩到梅香的两道眼眉上,所以叫“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乙 这要爆到眼珠里怎么办?
甲 她戴着眼镜呢!这不能找真儿。
乙 咱们这回,先解后对,我说一件事:我有个男孩,我叫他童子,他拿竹杆打落了院里梧桐树的桐子,他挺高兴。
甲 你说这个干嘛?
乙 这就是一个对子上联:“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落”。
甲 我对下联也得先说个事。我这是我们街坊的一个小女孩儿,我管她叫丫头,她爱啃鸭子的头,可她又嫌咸。这就是你那对子的下联。“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咸”。
乙 瞧这劲费的!
甲 你把压箱子底的拿出来。
乙 你再听这个:“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甲 “水牛下水水漫水牛腰”。
乙 “犬行雪地梅花五”。
甲 “鸡踏霜桥竹叶三”。
乙 “鸡犬过霜桥,梅花衬竹叶”。
甲 “侯马行雪地,佛手配香橼”。
乙 “厅前种竹先生笋”。
甲 “庙后栽花长老枝”。
乙 我能改字。
甲 我也能改字。
乙 我这笋不是竹笋,是损坏的损。
甲 我这枝不是花枝,是知道的知。
乙 怎么讲呢?
甲 你先讲。
乙 有一个教书的先生,他给人家教家馆,庭院里有儿棵嫩竹,先生老拿手晃悠它,一不留神,把人家的竹子损坏了!这么个“厅前种竹先生——损”。
甲 那位先生这么手碎啊!我这是一座和尚庙,小和尚爱养花,就在庙后栽了一块花地,芳草如茵,多好啊,师兄把这事告诉长老,长老说,我已经知道了!这叫:“庙后栽花长老——知”。
乙 这位长老倒好说话儿。“河内荷花和尚采去何人戴”。
甲 “市上柿子师傅买去是谁吮。”。
乙 吮啊!
甲 喝糖罐儿嘛!你还有好的没有?
乙 听这个,“"南大人向北征东讨西战”。
甲 “春掌柜卖夏布秋收冬藏”。
乙 我是东西南北。
甲 我是春夏秋冬。
乙 “学生看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甲 这是怎么回事?
乙 小孩数房檐上的瓦。
甲 噢。我对“先生算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乙 “北雁南飞双翅东西扇上下”。
甲 “后车前辙两轮左右走高低”。
乙 我是北雁往南飞。
甲 我是后车走前辙。
乙 我是双翅东西——
甲 我是两轮左右——
乙 我这扇上下——
甲 我这走高低——高低即是上下,上下即是高低,这叫“虽不中不远矣!”
乙 又来了!你先别得意,还有难的!“佛手献佛,佛伸佛手,佛拿佛手,佛喜爱佛手,佛夸佛手香"。
甲 这是对子还是绕口令啊!
乙 “绕口令”干嘛?这都有讲啊?
甲 怎么个“佛手献佛”?
乙 我说的这佛,是西藏来的喇嘛活佛,我这佛手是水果店里卖的那种佛手。活佛接过来一闻清香无比,挺喜爱,这叫“佛手献佛,佛伸佛手,佛拿佛手,佛喜爱佛手,佛夸佛手香"。
甲 听下联。“鸡眼喂鸡,鸡睁鸡眼,鸡瞅鸡眼,鸡不吃鸡眼,鸡嫌鸡眼臭”。
乙 你这有讲吗?
甲 有啊!
乙 你这鸡眼是鸡的眼睛吗?
甲 拿鸡的眼睛喂鸡,那得多少只鸡啊!是修脚的修下来的鸡眼。
乙 好嘛!
甲 拿这种鸡眼喂,鸡能满意吗?鸡这一睁眼,看看有什么吃的,拿嘴一鹐,咳!臭的!这就叫“鸡眼喂鸡,鸡睁鸡眼,鸡瞅鸡眼,鸡不吃鸡眼,鸡嫌鸡眼臭”。
乙 干脆,咱再来一副绝对,你要能对上来,我就服你。
甲 我能对上来,就不算绝对!
乙 你别少年气盛,听着,“朱门酒肉臭”。
甲 “路有冻死骨”。这叫绝对啊!这是杜甫的诗。
乙 我知道,咱就把这两句的意思用到现在说一副对子。
甲 这可个别,您说上联:
乙 “阔大爷,上饭庄,花天酒地,猜拳行令,得意,得意得很!”
甲 我对“穷苦人,走河坝,愁眉苦脸,满腔悲愤,哎唷!哎唷!哎唷!”
乙 这是干嘛?
甲 扛大个!
戏剧与方言
甲 做一个相声演员不容易,起码的条件得会说话。
乙 这个条件容易,谁不会说话呀?
甲 说话跟说话不同,一般人说话只要把内容表达出来,使对方领会了就行啦。
乙 那么说相声呢?
甲 就得用艺术语言。相声主要靠着语言表达。我们说的是北京话。
乙 是呀。
甲 可是外埠观众也听得懂,因为我们说的北京话,接近普通话,不是北京土话,是精练的北京话。经过了提炼,经过了加工,并且,经过了消毒!
乙 消毒?
甲 啊。
乙 语言里有什么毒哇?
甲 你不懂语言学,在一九五一年六月份《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纯洁和健康而奋斗》,既然有不纯洁和不健康的,就有有毒素的。
乙 噢。
甲 我们的话(对观众)您放心听,管保中不了毒!
乙 中毒?那哪儿能啊?相声的台词儿语言得精练。
甲 相声语言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而逻辑性强。
乙 哎。
甲 地道的北京上话说起来罗嗦,什么名词、副词、代名词、感叹词用得大多!
乙 那您举一个例子,罗嗦的北京土话怎么说?
甲 比如说,哥儿俩,住在一个院里,一个在东房住,一个在西房住,夜间都睡觉啦,忽然那屋房门一响,这屋发觉啦,两个人一问,一答,本来这点儿事讲几个字就能解决,要用北京土话能说得罗哩罗嗦一大堆!
乙 那怎么说?
甲 那屋房门一响,这屋发觉啦。“哟嗬!”
乙 “哟嗬?”
甲 啊!先来感叹词。
乙 好嘛。
甲 “哟嗬!那屋‘光当’一下子,黑更(jing)半夜,这是谁出来啦?一声不言语,怪吓人的!”
乙 嗬!这一大套。
甲 回答的更罗嗦啦:“啊,是我,您哪,哥哥,您还没歇着哪(睡觉的意思)?我出来撒泡尿。没有外人,您歇您的吧,您甭害怕,您哪。”
乙 这是比那个罗嗦。
甲 这位还关照他哪:“黑更半夜的穿上点儿衣裳,要不然冻着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明儿一发烧就得感冒喽。”
乙 嗬!
甲“不要紧的,哥哥,我这儿披着衣裳哪,撒完尿我赶紧就回去,您歇着您的吧,有什么话咱们明儿见吧,您哪。”
乙 这够多少字啦?
甲 三百多字。要用精练的北京话说这个事,把它分成四句话,甩十六个字。
乙 一句话用四个字?
甲 哎。
乙 您说说。
甲 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啦。“这是谁呀?”
乙 嗯,四个字。
甲 回答也四个字。“是我您哪。”“你干吗去?”“我撒泡尿。”
乙 嗯!这省事多啦。
甲 还有比这省事的呢。
乙 哪儿的话?
甲 山东话。同是四句话用十二个字就行啦。
乙 噢,三个字一句?
甲 哎,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了一问:(学山东话)“这是谁?”
乙 嗯,三个字。
甲 回答也是三个字。(学山东话)“这是我。”“上哪去?”“上便所。”
乙 这是比那省事。
甲 嗯!还有比这省事的。
乙 哪儿的话?
甲 上海话,也是四句话。
乙 用多少字?
甲 八个字。
乙 两个字一句。
甲 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一问:(学上海话)“啥人?”“我呀。”“啥(事)体?”“撒尿。”
乙 嘿!有意思,这真省事。
甲 不,还有比这省事的哪。
乙 哪儿的话?
甲 河南话。
乙 用几个字?
甲 四个字。
乙 一个字一句?
甲 哎。
乙 怎么说?
甲 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了一问:(学河南话)“谁?”“我。”“咋?”“溺!”
乙 嗬,这也太省事啦!
甲 不,还有比这省事的。
乙 哪儿的话?
甲 哑巴!
乙 废话,哑巴不算,您说的是各地的方言。
甲 是呀,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各地有各地的艺术。
乙 对。
甲 说相声就得用北京话。
乙 那是,相声是北京的土产嘛。
甲 哎,可是不归土产公司卖。
乙 卖?这是地方剧的一种。
甲 北京地方的戏曲,相声、单弦儿、京戏。
乙 京戏,就带着地方名儿哪。
甲 京戏的唱、念,除了有几个字上口,大部分是北京音,他不管剧中人是什么地方人,也得北京味儿,比如《空城计》——
乙 主角儿是诸葛亮。
甲 一念白是这味儿:“我把你这大胆的马谡哇,临行时,山人怎样嘱咐与你,叫你靠山近水,安营扎寨,怎么不听山人之言,偏偏在这山顶扎营,只恐街亭难保。”
乙 嗯!是北京味儿。
甲 本来诸葛亮不是北京人。
乙 是呀,山东人。
甲 山东诸城。山东人说话什么味儿?都这味儿:(学山东话)“喂!我说老张,你上哪儿去啦?”“哎!我上北边儿。”“你上北边儿干什么去啦?”“上北边儿那个地场找个人。你没事吗?咱一道去要吧。”
乙 对!这是山东话。
甲 你听京戏,一点儿山东味也没有。
乙 那是怎么回事?
甲 这么唱就不好啦:诸葛亮坐大帐,拿起令箭一派将(学山东话):“我说马稷哪去啦?”
乙 对!
甲 (学山东话)“马谡听令。”“是。”
乙 噢!也这味儿?
甲 (学山东话)“叫你去镇守街亭,你可敢去呀?”“丞相你说什么?不是镇守街亭吗?小意思,没大关系,告诉你说吧,交给我你就X(左贝右青)好儿吧!”“马谡我告诉你说,那街亭虽小关系重大!街亭要是一丢,咱们大家全都玩儿完啦!”
乙 这像话吗?
甲 京戏没有这样唱的。
乙 这样唱就不能叫京戏啦。
甲 是呀,它不管剧中人是山东的、山西的,全得北京味儿。
乙 是呀,剧中人也有山西人哪。
甲 啊!关云长就是山西人,在京戏上出现就一点儿山西味儿也没有,比如唱《古城会》——
乙 关公戏。
甲 唱〔吹腔〕:“叫马童,你与爷忙把路引,大摇大摆走进了古城。”
乙 对,完全是京字京味儿。
甲 念白也是这样:“马童,抬刀备马。”
乙 有劲!
甲 可是山西人说话没有这么硬。山西话好听。
乙 山西话什么味儿?
甲 山西活这味儿:(学山西话)“老王!你上哪儿啦?工作很好吧?没有事到我家去吃饭吧。”
乙 对,是这味儿。
甲 京戏演关云长要这味儿也不行啊。
乙 怎么?
甲 关云长一叫板这味儿:(学山西话)“马童,抬刀备马,咱们一块儿走吧。”
乙 嗐!京戏没有这样唱的。
甲 地方戏都有地方色彩和方言。
乙 对。
甲 北方的地方戏,北方人都听得懂。
乙 南方的地方戏呢?
甲 那得看他用什么话演啦,要是用官话演,北方人就听得懂,用纯方言演戏,北方人就听不懂。我在上海时候有几种戏,我就听不懂。
乙 怎么?你不懂上海活?
甲 我刚到上海的时候净误会。
乙 怎么?
甲 人家说话我不懂啊,到理发馆去刮脸洗头,敢情名词不一样。
乙 刮脸怎么说?
甲 修面。(学上海话)讲上海话,修面。
乙 “修面”。洗头啊?
甲 你一听就得害怕,叫“汰(音近似打)头”。
乙 (误会汰为打)打头?
甲 哎!洗什么东西都说汰。咱们说洗一洗,上海话说汰一汰。
乙 洗什么东西都叫打?
甲 啊。
乙 比如说洗洗手绢儿?
甲 (学上海话)“汰汰绢头。”
乙 嗯?
甲 “汰汰绢头。”
乙 嗯。洗洗大褂儿?
甲 (学上海话)“汰汰长衫。”
乙 (没听清)打?……
甲 “长衫。”
乙 嗯。洗洗袜子?
甲 (学上海话)“汰汰袜(音近似麻)子。”
乙 嗯?
甲 “汰汰袜子!”北方人麻子一听就得跑!
乙 怎么?
甲 要打麻子啦!
乙 听着是像。
甲 我在上海的时候,到理发馆去刮脸,因为把话听误会啦,闹了一个笑话儿。
乙 怎么?
甲 我到理发馆,“你给我(指自己脸)刮刮。”
乙 你干吗比划呀?
甲 我怕他听不懂我的话。
乙 结果呢?
甲 人家乐啦!(学上海话)“好格,侬坐下来。”
乙 嗯?
甲 我说,“我是在屋里呀?”(学上海话)“勿是,是要侬坐下来!”
乙 什么话?
甲 让我坐下。
乙 这话是不好懂。
甲 是呀,我坐下他给我刮脸,刮完脸他指着我的脑袋问我:(学上海话)“喏!依汰一汰好吗?”
乙 (惊愣)怎么,要打你?
甲 我想解放后不准打人啦,(怀疑地)怎么刮刮脸还得打我一顿?”
乙 你可以问问他呀。
甲 我问啦。我说:“你是就打我一个呀,是来这里的客人都打呀?”
乙 他说什么?
甲 (学上海话)“一样格,通通汰格。”
乙骨文啊!通通打?
甲 我一想通通全打,咱也别给破坏这制度哇!
乙 啊?
甲 (无可奈何地)打吧!
乙 打……
甲 给我洗头、吹风,完了拿过镜子一照:“好啦呀!”
乙 好啦?
甲 我说,你怎么不打我啦?(学上海话)“汰过啦。”
乙 打过啦?
甲 (迟疑)我怎么一点不疼呀?(向乙)你说这个误会多可笑哇!
乙 不懂方言是得误会。
甲 这还不要紧,这只是生活中的问题。若是在工作中产生误会,那不知要多大的损失呀。
乙 是呀,那可糟糕啦。
甲 中国人说的话,中国人听不懂。
乙 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甲 这是因为中国地大人多,旧中国的经济落后和长时期的封建割据,交通不便,所以才有这个现象。
乙 嗯。
甲 现在好啦,中国空前的统一了,经济繁荣啦,交通也便利啦。山南海北的人能在一个岗位上工作。
乙 那也不行啊,说话彼此不懂怎么办呢?
甲 所以现在提出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呀,为了汉字将来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现在提倡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的普通话。将来大家都学会了普通话就好啦。现在广播电台上说的这种话,就是普通话,这又好听,又好学。
乙 将来要是都说普通话那可好啦。要不然都说方言多困难哪!你说话我不懂,我说话你不懂。
甲 是呀,过去我看地方戏我就有这样感觉,越剧多好哇?
乙 是好哇。
甲 你听不懂词也是没意思。
乙 哎,到北方来的越剧团我听得懂啊。
甲 到北方来的越剧团已经不完全是绍兴方言啦。有的用官话啦。
乙 官话。
甲 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普通话。
乙 噢。
甲 要用绍兴方言唱,你就听不懂啦。
乙 是吗?
甲 我唱几句你听是什么词儿。
乙 好!你唱唱。
甲 你听着啊:(用绍兴方言唱)“天花传布快如飞,传到东来传到西,空气之中能散布,一经染到便难医。”你说我唱的是什么?
乙 我不知道。
甲 你为什么不知道?
乙 我……我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甲 因为你不懂绍兴方言。
乙 哎,对啦。
甲 还有一种苏州的曲艺,叫弹词。
乙 弹词我知道哇。
甲 你不懂苏州话,唱词就很难懂。
乙 你唱几句试试。
甲 咱们这儿北方人多,我要唱,我得先用普通话把词儿介绍一下。
乙 对。
甲 我学两句《林冲发配》。请大家注意!您要有日记本儿,最好是您把它写下来。
乙 啊?听相声还得记录?
甲 (对观众)能记录的尽量记录,听完了以后咱们分组讨论。
乙 啊?这又不是听报告,没必要讨论!
甲 噢!(对观众)那听完以后就自由活动吧。
乙 这不是废话吗。
甲 我唱林冲发配,刚一出东京那两句。
乙 什么词儿?
甲 “可恨高俅用毒谋,害得我披枷带锁配沧州。”北京人学苏州话还很费劲,口型都得变了才像苏州音。
乙 好!你唱唱。
甲 (学唱弹词)“可恨高俅,”
乙 (听见不是“俅”字,忙问)哎,俅字儿?
甲 (讲苏州话)不是,俅。(继续唱)“用毒谋,”
乙 谋哇?
甲 (全用苏州话)不是,谋,“害得我披枷带锁配沧州。”
乙 州哇?
甲 (全句用苏州话)不是,州!
乙 嗬!可真费劲。
甲 北方人学苏州话难,苏州人学北方话不难。
乙 是吗?
甲 弹词演员都会说普通话。他们表演的时候有苏白,有京白,他们念的京白就是普通话。
乙 噢,那么唱呢?
甲 唱,是用苏州方言,地方色彩嘛。你要唱京戏用苏州话念白,准不好听。
乙 人说苏州话好听啊。
甲 那说的是苏州人讲话好听,不是说用苏州话唱京戏。
乙 噢。
甲 苏州人说话是好听。有一回我在路上走,旁边儿有两个女同志说话儿,我一听是苏州话,真好听!
乙 你学学怎么说的?
甲 (用苏州活)“你到啥地方去?”“大马路白相白相。”“到我此地来吃饭好呀?”“我勿去格。”
乙 是好听。
甲 可是要用苏州话唱京戏念白准不好听。
乙 是吗?
甲 比如唱《朱砂痣》。
乙 老生戏。
甲 老生叫板有这么一句道白:““丫鬓掌灯,观看娇娘。”这句词儿用北京话说没有
《珍惜时间》
甲:日月如穿梭,光阴快似箭。
乙:呦,你又在这拽呢?
甲:拿你来说吧,今年有11了吧?
乙:都12了。
甲:你瞧瞧一晃儿这么大了。
乙:一晃儿?
甲:这“晃”也是形容时间的词儿。刚生出来这么一点儿,一晃儿3岁进幼儿园,又一晃儿6岁读小学,再一晃儿12,该小学毕业了,你再这么晃几下
乙:怎么样?
甲:你就没了。
乙:敢情我一辈子净晃晃了。
甲:这个晃,跟刚才讲的箭是同一个意思。
乙:形容日月、光阴。
甲:让你自己说,时间快不快?
乙:太快了。
甲:可我们一些小伙伴不珍惜时间,嫌时间用不了。
乙:还有嫌时间多的?
甲:有个同学叫王小虎,老嫌时间过的慢。你看他那劲头,一天到晚两眼老跟挣不开似的,磨磨蹭蹭耗时间。听不见他说话,一说准是这句话。
乙:说什么呢?
甲:“怎么还不放学呀?”
乙:老盼放学啊?
甲:脾气倒是不错,冲谁都笑:“你这儿干吗呐”?
乙:我学习呢,你干什么呢?
甲:“嘻嘻,不知道。”
乙:作业写完了吗?
甲:“嘻――不知道。”
乙:考试及格了吗?
甲:“嘻――不知道。”
乙:这也不知道啊!
甲:“嘻――不知道。”
乙:你这次数学考多少分?
甲:“9分”
乙:不是不知道啊?
甲:上次考试得10分。
乙:又少1分。
甲:你说,要这样发展下去,小学还能毕业吗?
乙:我看,再不珍惜时间,就不能毕业了。
甲:我算了一下,我们小学生,能学习的时间太少了。
乙:是吗?
甲:每年两个学期,每学期20个星期。
乙:一年就上280天的学。
甲:去掉周末两天,还剩多少?
乙:一年就上200天的学。
甲:每天睡觉八个小时,三八二十四,有三分之一睡觉了。
乙:那吃饭走路呢?
甲:每天不得四个小时啊。
乙:吃饭睡觉走路又刨去一半,还剩100天了。
甲:这100天也不能全是学习呀!
乙:还干什么呀?
甲:看电视,玩游戏。
乙:就这还玩呢。
甲:玩玩棋,打打球,没事来盘“争上游”。这又得占去一半时间。
乙:还剩50天了。
甲:上课走走神儿,下课闹闹事儿。
乙:这还不好好学习?
甲:考试前,抓时间,问前桌,问后位。
乙:着急了?
甲:考试还是得了个不及格。
乙:剩下的50天还没有好好学,该得零蛋。
甲:你怎么这么没有同情心。
乙:别算了,你这一学期还不如别的同学一星期哪。
甲:当然这算法有点夸张,可不珍惜时间,再不好好学习,那就会真不能毕业。
乙:时间这笔帐,应该好好算算。
甲:所以我希望你这样的好同学,多给我们讲讲珍惜光阴、爱惜时间的道理。
乙:太有责任了。
甲:你的古语知道的多吗?
乙:知道一些。
甲:有一句老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乙:知道,这是说光阴无价。
甲:大诗人苏轼有句成语:“一刻千金”。
乙:对,一刻钟一千两金子。
甲:在珍惜时间方面,还有好多说法。
乙:你给说说。
甲:战士讲:时间就是胜利。
乙:对。
甲:医生说,时间就是生命。
乙:老师呢?
甲:时间就是知识。
乙:要是对我呐?
甲:对你来说,时间就是月份牌。
乙:怎么是月份牌?
甲:撕一张,少一张!
乙:谁都撕一张,少一张。
甲:时间对谁都是一样的。
乙:非常公平的。
甲:可有人要多得点时间。
乙:从哪儿来?
甲:得去挤。
乙:对。
甲:鲁迅讲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
乙:对,即使是五分钟、十分钟,都应该珍惜。
甲:我们那位王小虎不这么认为。你问他:给你五分钟,你能干什么?
乙:他怎么说?
甲:“五分钟能打一回牌。”
乙:那十分钟呐?
甲:“打两回。”
乙:你不能珍惜这点时间学习学习吗?
甲:“你别逗了,我还学习哪,我基础不好。”
乙:怎么不好?
甲:“我一年级拼音没学好,二年级数学没学好,三年级英语没学好,到了六年级了,学到这份上了,我也不着急了,我也不生气儿了,玩儿牌来解闷儿,给你一副好的,我来这副孬的。”
乙:他一套一套的。
甲:你看见没有,怨天尤人,胸无大志,可他没想到,时间就在他玩儿牌的时候,从他身边一分钟、一分钟地溜走。
乙:一分钟应该珍惜。
甲:是啊,我们小伙伴应该向你学习,好好珍惜时间。
乙:都像王小虎那样,可真有点难办。
甲:应该点燃我们心中珍惜时间的火焰。
乙:对,少壮须努力!
甲:一天能多挤一点时间学习。
乙:就要挤时间学习。
甲:一天找半个小时,写上一篇百字短文。
乙:循序渐进,你会练出秀丽的文笔。
甲:一天抽十分钟时间,读一首唐诗。
乙:那一年能熟读三百首哇。
甲:一天有五分钟时间背了一个外语单词。
乙:两年会话没问题,见了外宾:“How are you Good morning”
甲:我真想写一首诗来激发我们心中的力量。
乙:咱们俩人一块写。
甲:啊,时间最最宝贵,
乙:啊,时间一晃儿就没。
甲:让时间放出火花,
乙:闪着点亮多么美!
甲:你这是什么词儿呀?
乙:写诗就得合辙押韵。
甲:他这倒都在韵上。再来:要和时间赛跑。
乙:不论谁都得挨个排队。
甲:为着理想谈何辛苦。
乙:吊儿郎当自找受罪。
甲:前进,
乙:快追;
甲:前进,
乙:迈腿。
甲:怎么迈腿也出来了?
乙:不迈腿怎么前进呀!
甲:前进,
乙:迈腿。(乙迈步下场)
甲:快追。(甲迈步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