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为什么要跳楼自杀啊?

张国荣为什么要跳楼自杀啊?,第1张

因抑郁症病情失控从香港东方文华酒店二十四楼健身中心坠下。

在患病一年的时间里,张国荣一边继续作曲写歌录唱片、出席慈善活动;一边忍受着“发作起来时痛得好像要把他的肉都撕开了一样”的病情,想方设法求医问药,中医、西医,能试的全部试过。

2002年11月,他的病情失控,自杀获救。此后的他,或许已经预知黑暗随时降临,立好了遗嘱,捐了慈善基金,安顿了包括司机在内的一切身边人。

扩展资料:

20世纪80年代,张国荣囊括了香港乐坛的多项大奖,他是首位连续两年同时获得“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星奖”和“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的华人歌手;屡获歌坛大奖的张国荣不仅歌唱技艺精湛,才华横溢的他更是一位多面手,从作曲、作词、再到制作他都一一能够胜任。

除了在歌唱与词曲创作上有杰出表现外,他还担任了自己多张专辑的唱片监制,剪辑与导演了自己的多个MV,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歌手。由他担任执行监制的专辑《Salute》更被乐评人评价是翻唱专辑中的一座高峰。

-张国荣

-张国荣之死

1025

乔娇

读诗

refrain-anan

ryoko

乔娇表白李沛乾

富士山下-陈奕迅

你是我的风景-何洁

爱从心-周丽淇

在你身边-冯曦妤

我不是你的那首情歌-郭静

遗物-许廷铿

错过你-卫兰

陈淑芬与林志豪-王心凌

马秋晨

跳舞

NU

ABO-f(x)

说爱你-蔡依林

痒-黄龄

We

are

the

campions-queen

马秋晨表白陈信维

Bad

boy-bigbang

决定爱你-王颖淇

别让爱迷路-姚晨

幸福导航-陈嘉唯

在一起多好-江美琪

你一定要幸福-何洁

我不是你的那首情歌-郭静

瞳瑶

Juste

une

photo

de

toi-Matt

pokora

瞳瑶表白余儒海

Someone

like

you-adele

矜持-姚贝娜

Marry

me-萧敬腾

至上励合张远演唱

洋葱-杨宗纬

娇艳的女孩-ZE:A

Moment-2AM

继承者们ost

最重要的小事-五月天

good

girl赶快爱-陈芳语

我们的纪念日-范玮琪

最佳损友-陈奕迅

干杯-五月天

结婚进行曲-cargo

张国荣自杀轰动华人社会。来自台湾的媒体消息称,香港警方已经通过尸检排除了张国荣他杀的可能性。目前可以肯定张国荣是自杀身亡。因此一天来媒体关注的焦点就放在了张国荣的死因上。

  有香港媒体报道,张国荣的身上又发现了第二封遗书。寥寥50余字,口气充满无奈和困惑。关于两封遗书的真假,媒体就已经猜测不停。但是两封遗书都语焉不详,无法判定张

国荣轻生准确原因。出了情绪问题肯定没有错,但是因为事业还是因为感情?更多的媒体认为,还是因为发生了感情问题,证据诸如邻居在张国荣的住处经常听到争吵声等。目前那位张国荣的生前亲密好友唐鹤德已经露面,但是仍然没有说清到底有什么情感问题。其实关于明星的情感纠纷一直都是娱乐记者最热衷关心的,抓住这个话题不放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张国荣自杀之后,如今仍然没有人站出来言之凿凿,一方面可见张国荣在这段时间还是一直压制着自己的情绪,不肯随意向外人倾诉,一方面他身边或许清楚原委的朋友要三缄其口,以免麻烦上身。

  还有一种传言是张国荣的身体不好。据香港媒体报道,他的生前好友唐鹤德已经公开说张国荣患了忧郁症,曾经自杀未遂。这种说法只能再次证明他有了情绪问题。还有一种比较邪门的说法,是张国荣的另一个好友刘培基说的,刘说张国荣“撞了邪”。香港娱乐圈向来疑神疑鬼,张国荣据传也很迷信,对风水一类的事情感兴趣。两种说法的共同之处在于,张国荣自杀前精神肯定处于崩溃的边缘,无论是工作的压力,还是情感的问题,只要哪怕是一件小事,也可能导致张国荣的情绪波动。当然还有传言说张国荣胃不好的,也靠谱,胃口不好心情当然也好不了。

  所有的媒体报道力图证明的只能是,张国荣的自杀不会是一开始所谓的“突然性自杀身亡”。张国荣所有的情绪郁积,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所有的传闻累积起来,张国荣又似乎是一个极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人,一个作证是有人说他天气不好就不肯唱歌。他走的那天,天有雨。

他是患了严重的抑郁症,受病情影响而死,恳请不清楚的朋友不要自作主张乱答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它不能说明你心胸狭窄,也不能说明你品质低劣或意志薄弱。在抑郁症患者的名单中,有很多历史名人:亚伯拉罕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美国第32任总统)、文生梵高(荷兰后期印象派画家)、文斯顿邱吉尔(英国首相)、玛丽莲梦露(美国影星)。还有我们所熟知的张国荣(香港明星)、崔永元(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张国荣自杀真相揭露:

2003年的4月1日18时41分,绝望的张国荣从中环文华东方酒店16楼的窗口纵身一跃,无奈地结束了自己46岁的绽放生命。关于张国荣自杀当天的情况,不同媒体的不同报道有着不同的说法。在2003年的4月1日,张国荣有没有见到唐先生和英俊少年约会?张国荣最后的异常表现是什么?张国荣临终遗嘱又写了什么?这一切只有张国荣生前挚友陈淑芬女士知晓,作为陈太的好友,记者在哥哥(张国荣昵称)去世后很长时间不敢向她提及有关哥哥的任何话题。因为哥哥就是陈太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哪怕轻微地碰触都会让陈太伤心欲绝。直到哥哥离开我们之后的第5个月,记者才和陈太正式坐在一起,从其它话题渐渐过度到哥哥去世那天不忍回首的伤感往事。

张国荣最后的声音 他说要看清楚香港

记者:陈太我想问您一个肯定会让您感到非常伤感的问题--关于哥哥离世那天的很多情况,每个报纸有不同的写法,但不同的报道都不相同,我很想知道2003年4月1日那天到底发生了生么样的事情。

陈太:那天哥哥约了朋友出来吃饭,我就打电话给他,但是是唐鹤德先生接的电话。我说:“Leslie(张国荣英文名)在哪里?”他说:“他说出去走走。晚上七点钟我约了他一起打羽毛球。”那我就问唐先生哥哥在哪里了,他说他在中环一代跟朋友喝茶,我说:“那好,我给他打个电话,一会我再联络你。”

记者:你拨通哥哥的电话了吗?

陈太:因为我的写字楼在湾仔,离中环比较近了。我就给他打电话,他没有接听我的电话。我听到的是留言信箱,于是我就留了言,让哥哥有空打给我。我没有想到,他很快他就打给我了,因为我以为他在跟别人谈事会占用一段时间。

记者:哥哥在电话里说了些什么呢?

陈太:接听到他的电话后,我就问他在哪里。他说他还在中环,我说在中环干什么,他说在喝茶。我说跟谁喝茶,他说只有他自己。我还埋怨他自己喝茶也不叫我,我提出要去找他,但是他又说他要走了。我问他要去哪里,他说去Shopping。于是我就说要和他一起去shopping,他也同意了。我知道他七点钟又要和唐先生去打球,低头看看表也没有很多时间了,就要放下电话去找他。

记者:这时候您没有觉得哥哥有什么不对劲吗?

陈太:就在我要放电话的时候,他说想趁这个机会看清楚一下香港。我问他要看清楚香港干什么,这时我听出来他好象有些不对劲了。然后我说你到底走了没有啊,你没走的话我就过来找你。哥哥说那好,那你过来吧。我直接坐计程车去了中环的文华酒店,但是在前厅我没有看到他。然后我去了我们常在一起聊天的一个咖啡厅,我一进去人家就问我几位啊,我说我找Leslie。然后服务生说好像觉得他不在这里。我说我们约好了,他一定在这里,我就在那里兜了一个圈没有找到他。

张国荣并没有情敌 媒体根本就是胡写

记者:有报道说哥哥自杀当天看到唐先生和别的男人在一起很生气,看来是没有这样的情况呀?

陈太:没错。那些媒体根本就是在胡写,那天唐先生根本没有看到哥哥,哥哥在酒店等候的是我。没有看到他之后,我就再打他的电话,这次他接了电话。我说我到了你在哪里啊,他说他刚刚出去了,让我在那里先喝杯茶等一会,他很快就回来。然后后来我就一直等他,等了半个小时,还没有见到他。事后我想,这个时候他自己一个人可能在想很多东西,思想肯定在进行激烈的冲突。

记者:您后来怎么又来到酒店门前看到那伤心一幕的呢?

陈太:等了40分钟后,我接到了他的电话,“你五分钟之后在酒店门口等我,在正门,然后我就会来了。”因为我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六点半了,然后他七点钟又要去打球,肯定时间不宽裕了。我知道哥哥是开车出去的,所以我就很着急地埋单出门。因为我知道酒店门前这个地方是不可以停车的,可是我很快就出去了,一直在门口等也没有看到他。

记者:是不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陈太:等了5分钟之后吧,突然有一个很大的声音传来。我一听,就觉得好像有一些东西掉下来似的,那是一个很大的声音。然后我朝声音那个方向一看,看到有一个东西掉下来摔在地面上,酒店门口有一些护栏被坠落物砸断了。当时因为我看到一个人,人的旁边有一辆巴士,我就以为是交通意外。我就立刻转身叫那儿的人(酒店服务生)出来,我说撞伤人了,你快点去找救护车。

记者:你那时还不知道跌落在地面的是哥哥,对吗?

陈太:是的。我当时想,哥哥那时正在生病(忧郁症),我怕他看到那个场面会受到刺激,于是就快点跑了过去,想把他的车劫停,不让他看到这里的情况。但是一跑过去之后,我就想还是不要了,要是他还没有到呢?要是他正在堵车呢?要是他还没有到最好,后来我就想跑到街口去把他的车劫下,那他就不会经过这个地方。

不敢相信那是哥哥 他是不是张国荣

记者:你又是怎么发现情况不妙的呢?

陈太:因为我一给他打电话,电话又回到刚才那段录音留言,于是开始觉得有点问题。因为他刚刚还开着电话,为什么现在没开?而且他应该是在开车呀!哥哥没有开电话让我觉得有一些奇怪,我就又跑回去去看了一看。我没有敢走近去看,我去到那边还在让服务生找救护车……

记者:那么说媒体报道的情况完全是错误的了?

陈太:对,说哥哥当时是看到唐先生了,而且还说有一个小男生跟着完全是胡说八道。哥哥根本就是约了我,没有约别人,唐先生也根本没在现场,那时唐先生正在打球。

记者:您能不能介绍一下哥哥和唐先生的感情吗?

陈太:他们两个已经是二十多年的朋友,感情一直都很好,完全没有所谓的争风吃醋。只是唐先生的助理我觉得很可怜的,比如唐先生只是请了一个人来帮他忙,现在这个人好象变成了半个公众人物,很多人非要说他是哥哥的“情敌”。你说这样有多可笑?你要是辞掉他,让他再去别的地方找工作,我觉得都是很困难了,无端端他请一个助手,就变成是他的情人了,我觉得这个说法真是无聊的不得了,而且很多人(记者)都知道根本没有这回事,可他们为了所谓的“爆炸性新闻”才非要这么写。

记者:您是到了医院之后确定跌落下来的伤者是哥哥的吗?

陈太:是,到了医院才知道。因为我一直不敢去相信,也不想去相信,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所以我一直都很不安,所以跟着救护车去了医院。到医院后,我问一位到场的警员,刚刚进来的那个人现在在哪里,姓什么,叫什么名字。我说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我只是怀疑他是我的一个朋友。然后那警察就看着我,问:“他是不是张国荣啊”因为那位警察认得我,所以他才会这样说。我当时就……(泣不成声)

记者:您确认伤者是哥哥后,又做了什么事情呢?

陈太: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找我的保安,让他们保护哥哥的遗体不要让媒体给拍到,因为他是最生气这个的了。很多人找我,叫我写一本书啊、邀请我访问啊,我都没有,因为没有什么好写的了,就希望他们不要乱写。(哭)

他的遗书在律师楼 病痛让他写下遗书

记者:很多媒体都报道了哥哥遗书的不同版本,您能澄清一下吗?

陈太:他跳楼前没有写什么遗书。他的遗书很早之前就已经写好了,并且交给了一个律师。

记者:哥哥为什么提前就要写好遗书呢?

陈太:写遗书是因为他这1年被病(忧郁症)折腾得非常得厉害。

记者:当时哥哥的病情是怎么样的呢?

陈太:他是忧郁症。他这个病呢就是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控制他自己的情绪,就好像他自己的手啊、脚啊有时候都没有办法控制,所以他很困难,他连看医生都不敢去看。他去找人家拿药都会被人家(媒体记者)写他去看一个精神病医生,那你知道他自尊心很强嘛,他怎么可以让人家这样写,而且传媒一写就乱写的,不会写的很清楚,那个时候任何这些东西对他来讲都是一个刺激。

记者:他之前写好遗书的内容是什么呢?

陈太:这个遗书好像是因为他怕有事情发生,现在人写遗书也不是一个很不正常的事了。他是写了一些文字主要是交待他身后的事情,然后还有要谢谢一些人。

记者:您能肯定哥哥在现场没有写东西吗?

陈太:他在现场只是写了一张纸,谢谢某一些人,就是说他是有病。但是那决不是遗书。

记者:哥哥和唐先生以前是如何面对绯闻的呢?

陈太:以前有什么绯闻、有什么事的话,他们俩个都不去澄清、不会去回应,但是他们会用行动澄清一切。但是现在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如果唐先生不去说话,不去澄清的话,这样对唐先生来讲是非常不公平的,特别对离开我们的哥哥他来讲也是不公平的。唐先生要求我做这个事,所以我就跟传媒做了一个访问,但是我只是跟《明报周刊》的记者讲了一些情况,因为我可以信赖他们可以把这个事实写出来。

病情发作痛不欲生 最惨时真让人心疼

记者:哥哥病情最严重的时候是什么状态?

陈太:哥哥自己从来也都没想过要看精神科医生,他最惨的时候真的很让人心疼。他发作起来时所有的筋痛得好像要把他的肉都撕开了一样,痛得很厉害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病情,把他折腾得非常的惨,简直让他痛不欲生。而且他还有很多工作去做,他每一件工作都不敢去答应,他很想去做,但是没有办法去答应人家去做。因为一答应了,要是他病发没有办法完成工作怎么办?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他去世前的一年是很痛苦的一年。

记者:您现在的状态怎么样?

陈太:其实我真的很想念哥哥的(哭)。一个人的时候,一想到他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哭)。

记者:陈太您也不要太伤心了,我觉得这样可能对哥哥来说也未尝不是好归宿,因为他太追求完美了。

陈太:我相信他自己也是这样想的,他不想变成一个……因为他真的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好,医生都说不出来。他越来越不能控制自己的情况,最害怕在公众场所要是出现什么问题,被人家一写显得他怎么样,他真的是不愿意让这些事情发生在他身上,所以这个选择(哭)……我知道,其实他是非常舍不得的,他不愿意,他只是希望自己快点好,医生说他可以喝一点点红酒,没有问题,但是他一点也不喝,因为他想快点好,每一件事情一点点他都很敏感,想快点好,可是好像越来越差(哭)。

这是我无意间看到的,挺不错。。。。。。。

张国荣之浮生六记

 涅飞鸟       

  

  我听人家说,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的飞呀飞,飞得累了就睡在风里。这种鸟一辈子才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死亡的时候。

  ——《阿飞正传》

  

  “时候已经不早,要永别忍多一秒已做到。”(《陪你倒数》)。2003年4月1日下午6点41分,张国荣已经在文华酒店24楼健身室外的露台上徘徊了1个多小时。歌词仅仅是歌词,却如谶语一样对应着张国荣此时此刻的心境。在这段时间里,他给很多的朋友都打了电话,他还跟自己的一位朋友倾诉,他患抑郁症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日子过得很辛苦,他还感激他的同性恋人唐先生和其他好友对他的照顾,最后他提到他需要时间来医治自己。他需要时间。

  时间是不等人的。这是**《暴雨将至》里修道院的神父说的一句话。此刻的张国荣最无法忍耐的就是时间,如果时间静止,他或许可以度过这最让他难以忍受的时刻。文华酒店之下的美丽香港,黄昏已经渐渐来临。疲惫的张国荣一个人呆在半空中,轻如鸿毛,他感觉不到生命的重量了。与此同时,跟张国荣在娱乐圈搭档近20年的经理人陈淑芬正在楼下咖啡厅等他;他的同性恋人唐先生在家里等着张国荣开车接他一起去打羽毛球。时间梗阻在那里,好像塞车了一样,大家都需要漫长的等待,才能抵达。

  5个月前,张国荣也曾经有过一次自杀,饱受抑郁症折磨的他又辛辛苦苦地忍耐了5个月“生之痛苦”。唐先生衣不解带,竭力挽留张国荣在这个世界多滞留一段时间。可是,张国荣已经不能再等待了。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对生命的厌倦是无法从心底根除的。尽管我们也都或多或少有过厌世的时候,可我们往往会绕过有关死亡的话题,迅速地以另外的“快乐”来替代。毕竟,选择死亡是需要勇气的。

  46岁的张国荣,正值演艺生涯最为成熟的阶段,不管是演戏还是唱歌,都堪称随心所欲。想一想,比他年长的郑少秋、周润发、谭咏麟都还在打拼,他有什么不能忍受的呢?2002年,张国荣拍摄了他的最后一部影片《异度空间》,在这部影片里,张国荣扮演了一位心理医生,他用真爱去救助自己的一位病人,让她从可怕的幻象世界中挣脱出来,可是他没想到,更可怕的事情降临到他的身上,他也开始一次又一次看到另一个空间的影像,并勾起他20年前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影片中,张国荣经常会梦游,也走到过屋顶,试图跳下去。张国荣将这个饱受幻觉折磨的人物演绎得令人扼腕叹息。有些评论认为张国荣正是因为在影片《异度空间》当中的表演太过投入,导致心理失衡,才从此一蹶不振。这样的论断似乎是对《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人戏不分”的诠释。可以佐证的还有“乱世佳人”费雯丽也是因为出演《欲望号街车》之后开始精神分裂。这样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却失之简单。张国荣对生命的厌倦对生命意义的怀疑有一个不断积淀的过程,他的人生的每个阶段对生命的认识都在影响他最后的决定,尽管这样的决定有可能是仓促的,但也有可能是蓄谋已久的。

  “没法找到一个永生的国度,不如拥抱。”(《陪你倒数》)张国荣渴望拥抱的是什么?是刹那的永恒,还是永远的解脱?生命并非我们自己选择,死亡呢?可以由自己来选择吗?最后的时刻,他看见了什么?看见他是一只飞鸟还是一只做梦的蝴蝶,一只路过的蜻蜓?抑或一道乍现的春光,一阵微风,一个叫做“十仔”的孩子?我宁愿相信,他看见的是来时路。

  2003年4月1日,张国荣46岁半。他越过露台,从24楼纵身一跃,在他抵达地面之前,他的双耳边是呼呼而过的风。

  斑驳春光

  

  我 / 浮沉了数十年 / 在星空里闪 / 带着惘然

  请你 / 容我别去前 / 赠出这阕歌 / 来日某天 / 再相见

  但愿用热烈掌声欢送我 / 在日后淡淡一生也不错

  那暖暖双手最后可永远伴我 / 何用再得到再多

  仍然没有一丝悔意!

       ——《风再起时》

  

  张国荣是香港最早公开自己同性恋身份的演艺明星。在他公开自己的身份之后,他不仅积极参加同性恋人权活动,也身体力行出演了几部同性恋题材的影片,而他和同性伴侣唐先生长达20年稳定的感情也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称道和羡慕。在世人看来,张国荣是一个绝对忠于自我,对世俗毫不在乎,“人戏不分”的艺术家,其实,这真的是对张国荣的一个极大的误解。很长的时间里,张国荣一直都很在乎周遭对他的看法,他甚至会为媒体曲解了他的舞台造型而失声落泪,也为传媒拍到他和唐先生牵手的照片而怒气冲冲地要记者交出胶卷。

  张国荣能够在歌坛和**世界占有一席之地都是靠自己一步一步争取来的,唱歌和演戏他都经历了长达10年的奋斗。直到1997年,张国荣在演唱会当中唱着《月亮代表我的心》当众向自己的挚爱唐先生表白了自己的感情,他才真的开始“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艺术而活,为公众而活。不过,他还是选择了一个颇为戏剧性的场合和方式来公开自己的身份。人们习惯把同性恋者公开身份的行为叫做“出柜”,但是很少有人会反问,如果我是一个同性恋者,是否一定要出柜?我的生活一定要公开给你们看吗?我想,对于一直小心呵护这份感情的张国荣来说,他这样的举动除了要给唐先生看以外,他还是要给那些侵犯了他生活边界的媒体和公众看。

  1997年,对张国荣来说不仅仅是公开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还意味着更多。这一年他拍摄了王家卫执导的影片《春光乍泄》。1997年,对港人来说是情绪复杂的一年,尽管影片讲述的一对将自己放逐到南美洲的同性恋者的故事,片中时常挂在主人公口中的一句台词“我们不如重新开始”仍然让港人读出弦外之音,邓小平去世的电视新闻画面出现在影片里,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张国荣和梁朝伟是没有父亲的。这也是突然需要为自己的来历做一个界定的港人的困惑。影片里,梁朝伟总是将张国荣的身份证藏起来,他以为这样就能留住张国荣的心。影片开头的第一场戏就是张粱二人在陌生的城市做爱,他们似乎在世界的尽头狂欢。而随后展开的两个人百味俱存的情感纠葛,更是仄逼极致得令人窒息。何谓放浪形骸,何谓暗香浮动,《春光乍泄》即是。

  《春光乍泄》在戛纳国际**节上为王家卫带来了第一个华语**的最佳导演奖,梁朝伟也在香港金像奖上摘得影帝桂冠,张国荣却两手空空。对于付出了相当大心力的张国荣来说,还是若有所失。说句公允的话,张国荣在影片中的表演要比梁朝伟更为放达和细腻,尤其是他对肢体语言的运用,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不管是在床上扭着身体和情人撒娇还是在厨房里与情人缠绵共舞,都绝对令人惊叹,如果离开了张国荣的表演,那么这部影片将是神采尽逝。有评论认为张国荣在《春光乍泄》里的表演太过颓废,太过玩世不恭,可他们是否记得影片当中张国荣独自面对灯罩上的瀑布失声恸哭的情形。张国荣似乎在证明自己不羁的外表下,还有一颗脆弱得经不起弹拨的心。而那个关于生命原本就是孤独的亘古主题,在张国荣所扮演的角色的境遇里,得到了最充分的呈现。张国荣开始从“神话”和“传奇”中抽身,分离出自己的真身。当然,这样的分离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

  拍过《春光乍泄》6年后,20年的相濡以沫也没能为唐先生留住张国荣决意离去的步伐。“夜阑静,有谁共鸣?”这是唐先生写在挽联上的句子。张国荣无疑是华人世界最杰出的演员之一,可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能懂得他的又有几人?即使如王家卫,也只能以“传奇”二字来形容张国荣,这个世界充满了误解,连王家卫也不例外。

  春光无限好,却从不为任何人留驻。张国荣的最后一跃绝非刻意为之的诗意化的华美绝唱。撞在地上的疼痛只有张国荣自己知道,而他洒在街上的鲜血最终会被淡忘。

   梦迷蝴蝶

  

  你不曾真的离去,你始终在我心底;我对你仍有爱意,我对自己无能为力。

  别流连岁月中,我无意的柔情万种,不要问我是否再相逢,不要管我是否言不由衷……

    ——《当爱已成往事》

  

  1993年5月的戛纳**国际**节,可以说是张国荣的**生涯中最为璀璨的时刻。由陈凯歌导演,张国荣、张丰毅、巩俐主演的影片《霸王别姬》一举获得最佳影片金棕榈大奖。《霸王别姬》是根据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小说改编的,这部影片早在80年代就曾经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当时李碧华就曾经希望张国荣来出演男主人公程蝶衣,只是张国荣还没有勇气化己为蝶。没想到最后张国荣还是拥抱了程碟衣,在他曾经沧海之后。

  《霸王别姬》无疑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一个神话,也可以说是最为华丽的一部影片。陈凯歌、顾长卫、张国荣、张丰毅、巩俐、葛优、英达、蒋雯丽,个个出彩。可以说《霸王别姬》耗尽了陈凯歌一生的艺术能量,从此之后陈凯歌的**每况愈下。而对张国荣来说,《霸王别姬》却带给了他此后在**世界里长达10年的光辉岁月。张国荣由一个歌者化身为一位演者,在世界影坛留下了自己不可忽略的印记。

  几乎每一个收藏影碟的观众都拥有《霸王别姬》,关于这部影片的评述也相当的多。张国荣所扮演的程蝶衣对台上台下的人生的混淆,对自己性别的困惑,非常人所能理解,惟有以“疯魔”二字来形容。有人评价陈凯歌的这部影片属于典型的宏大叙事的影片,充满了政治和时代风云的变幻,但是,我仍然在这其中看到了程蝶衣百转千回的心路历程。与其说是一部宏大叙事的影片,还不如说这是一部宏大叙事和个人叙事交战的影片。要知道,虽然这部影片的导演是一位男性,它的小说作者却是一位女性。这样的交战反而使影片获得了一种纠缠不清的含混效果,对西方观众来说,充满异国情调的京剧;对东方观众来说,“异类的感情”同性恋都给《霸王别姬》赋予了更加“丰富”的色泽。

  其实,张国荣还差点与《霸王别姬》失之交臂。程蝶衣最初的扮演者确定的是著名的华裔演员尊龙,尊龙先前已经凭借主演意大利导演贝托鲁齐执导的影片《末代皇帝》为全世界观众瞩目。但是由于合作条件方面的原因,制片人最终放弃了尊龙,张国荣从而与程蝶衣结缘。《霸王别姬》的创作班底以大陆为主,张国荣能和大陆的创作者合作得如此和谐,他的表演能如此光彩夺目,付出了相当大的心力。以至于戛纳国际**节上的一位评委竟然为张国荣扮演的程蝶衣投上了“最佳女演员”的一票。尽管最终张国荣与影帝擦肩而过,可张国荣所饰演的程蝶衣在日本获得了日本影评人协会颁发的“最佳外语片男主角奖”。

  香港演艺圈,宛如难测深浅的江湖。1993年,一直在歌坛和影坛与人竞争,被拿来和别人比较的张国荣已经没有了对手。这一年他37岁,在他和程蝶衣水乳交融的过程中,他开始走向自己的传奇,走向自己的神话。他期待过这一天吗?他准备好了吗?没有人能回答。我依然记得当初看到程蝶衣在舞台上自刎的一幕时,那不可言喻的兴奋立刻蔓延开来,混合成一种叫做泪水的分泌物充满了眼眶。这样的场面震撼了我,却并没有让我难过。同样的情形,10年后的愚人节,震撼了所有得知张国荣自杀的人们。我不敢说每个人都在期待这样的时刻,可我还是听见了很多人在说,张国荣重演了《霸王别姬》,他就是需要这样一个华美的结局。一个人的死被迅速地戏剧化和节目化,各种版本的遗书,各种版本的死因猜测,离真相越来越远。真相究竟是什么?张国荣曾经希望走出虚幻的舞台,但是舞台上的掌声留住了他。而他要走出抑郁生命的时候,却依然是议论纷纷。不过,这次他成功了,他终于听不到这个世界的喧哗了。

  当生命已成往事,只有微风吹过。

  路过蜻蜓

  

  让我做只路过蜻蜓,留下能被怀念过程;

  虚耗着我这便宜生命,让你被爱是我光荣。

       ——《路过蜻蜓》

  

  在张国荣主演的影片《阿飞正传》里,任性的却是伤痕累累的旭仔一直在强调这一点,他有权选择放浪的人生。在《阿飞正传》里,旭仔最想知道的是人生最后一刻会看见些什么,他还对刘德华说:“我死的时候一定不会闭上眼。”他想看到自己的最后,同样,他也试图看到自己的来处。从某个角度来说,《阿飞正传》最贴近张国荣本人。

  在《阿飞正传》里,旭仔固执地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为此,他不惜伤害自己的养母以及他生命中出现的每个女人。他用游戏的方式来追逐自己的感情,用遗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珍藏。可等他找到亲生母亲时,母亲却不肯出来相认。这无疑是对他以为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的讽刺。影片里有一段决绝且极度骄傲的旁白:“我知道身后有一双眼睛盯着我,但是我一定不会回头的。我只不过要看看她,看看她的样子。既然她不会给我机会,我亦不会给她这机会。”这一段由常规格数变为高速摄影的镜头也成为张国荣灵柩告别仪式上播放的短片中的最后一个镜头,令人回味无穷,感慨万千,张国荣究竟是任性地走了,而且没有回头。

  《阿飞正传》既不是张国荣主演的第一部影片,也不是他主演的最后一部影片,可是却成为他的**生涯中第一座高峰,这部影片不仅为张国荣带来惟一的香港**金像奖影帝的荣誉,还让在1989年已经宣布退出歌坛的他重新回到了演艺界。《阿飞正传》造就了当今亚洲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张国荣,也造就了香港的一代**大师王家卫,王家卫之后拍摄的《东邪西毒》、《重庆森林》、《春光乍泄》、《花样年华》让他跻身世界级导演的行列。

  从《阿飞正传》开始,张国荣开始了他真正创造角色的**生涯,《霸王别姬》、《东邪西毒》、《春光乍泄》,张国荣将自己的灵魂分身到他所扮演的每一个角色当中。相比同样成绩斐然的梁朝伟,你似乎对张国荣扮演的角色印象更为深刻。而和他同时代的歌手,张国荣更是把他们远远地抛在脑后。他在《纵横四海》里和钟楚红共舞的一段探戈舞,意气风华,挥洒自如,非充满自信者能完成。

  《阿飞正传》拍摄于1990年,13年后,46岁的张国荣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句号。对于喜欢张国荣的影迷来说,他走得太过仓促。张国荣曾经说过:“人说猫有九条命运,而作**演员可以超过九条命,每一部**就是一条命。”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感觉得到他将**看作是自己的生命,可生命并非永远充满高潮的**,即使他曾经连续开过33场演唱会,他也要谢幕。

  张国荣真的需要经过那么多的人生吗?其实张国荣一直在试图从自己创造的那么多的人生中走出来,可是这样的努力并没有成功,对于自己最后的归宿,他似乎早已了然于胸:“以前,以为有种鸟,一开始飞就飞到死亡那一天才落地,其实它什么地方也没去过,那鸟儿一开始便已经死了。”(《阿飞正传》)

  对于他经过的事,你又了解多少?在张国荣的心中,有一千千个从没向人打开的死结,他不想说,我们就不该追问。

   不羁之风

  

  这一生 / 也在进取 / 这一分钟 / 却挂念谁

  我会说 / 是惟独你不可失去

  好风光 / 似幻似虚 / 谁明人生乐趣

  我会说 / 为情为爱 / 仍然是对……

   只想追赶生命里一分一秒 / 原来多么可笑 / 你是真正目标

       ——《追》

  

  张国荣演唱过很多跟风有关的歌,《风再起时》、《不羁的风》、《风继续吹》,在这些歌里,张国荣反复唱着过去与留下。他曾经宣布退出歌坛,后来又“食言”回到歌坛。如此出尔反尔,更多的还是因为他是由一个歌者开始演艺生涯的。“风继续吹,不忍远离,心里极渴望,希望留下陪伴你。”张国荣对舞台的热爱是要高于很多只是把演艺当作饭碗的艺人的。1977年,张国荣参加了丽的电视台举办的“亚洲业余歌唱比赛”香港区的选拔赛并入围。21岁的张国荣开始了他的演艺人生。张国荣的歌唱事业应该说是一帆风顺的。同一年,入行没有多久他就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张唱片《Day Dreaming》。据不完全的统计,张国荣至少出版过60张唱片。虽然不能说张张都是经典,但是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张国荣开始成为香港地区的乐坛巨星。而在张国荣成为巨星直到他告别人世,他几乎见证了香港娱乐业的辉煌以及衰落。1980年代中后期,张国荣和谭咏麟的歌迷之争,加上传媒的推波助澜,成为香港乐坛的奇观。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由张国荣、陈百强、谭咏麟、梅艳芳、林子祥包括后来的王菲等人演唱的粤语歌曲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风靡内地。平时不会说粤语的北方人在KTV包房里,唱起粤语歌来也是有板有眼。粤语歌在内地一流行就是十余年。

  香港**更是在1990年代全面超越了内地**,无论是商业**还是艺术**,所获得的成就都可以用“辉煌”来概括。张国荣、张曼玉、成龙、周润发、林青霞、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等人正是见证了香港**辉煌的艺人。另一个有意思的例子就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还没有一个能像香港这样有那么多“歌而优则演”“演而优则歌”成功例子。张国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20世纪80年代,张国荣出演过不少的影片,他在《鼓手》《胭脂扣》、《倩女幽魂》、《英雄本色》中的表演也都可圈可点,但是,他在银幕上的光彩总是会被别的因素所遮盖。他在《鼓手》中所唱的一句歌词“我愿苦痛变力量,默默忍泪向上游”颇能代表他在事业处于逆境时的心态。“不信命运,只信双手去苦拼”,这是张国荣面对逆境的人生哲学。

  张国荣拍摄的第一部**是一部古装的三级片《红楼春上春》(1978年),张国荣扮演的是混世魔王贾宝玉,成天混迹于一堆裸露着伟大胸脯的红楼丫头与**之中。或许这对某些人看来,张国荣**生涯的起点有些不堪。张国荣自己却并不这么看,他需要的是拍摄**的机会,他需要“第一次”。香港的演员很少毕业于**学院的,他们都是通过一部一部影片的磨练而获得蜕变的,就连蜚声国际的张曼玉也有过在**里充当花瓶的漫长岁月。张国荣同样如此。

  1982年,张国荣的演技初次得到关注,他因为在**《烈火青春》中的表演而首度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就在这年底,张国荣结识了和他相伴20年的唐鹤德(唐先生)。

  1989年,厌倦了歌坛竞争的张国荣在开办了33场演唱会之后决定退出歌坛并移居加拿大。这个时候他并没有想到会因为主演《阿飞正传》得奖很快又重返演艺圈。至少在舞台上听到海潮一样的挽留声的张国荣,在那一刻,去意已定。

    乖乖十仔

  

  我 / 回头在望某年 / 像失色照片 / 乍现眼前 /

  这个 / 茫然困惑少年 / 愿一生以歌 / 投入每天 / 永不变

  任旧日路上风声取笑我 / 任旧日万念俱灰也经过

  我最爱的歌最后总算唱过 / 无用争取更多

  风再起时 / 默默地这心不再计较与坚持

  我纵要依依带泪归去也愿意

       ——《风再起时》

  

  关于张国荣童年生活的记叙几乎都是一样的,父亲忙于工作和母亲以外的女人,之后父母离异,哥哥姐姐又都年长于他,因此他的童年很孤独,连个说话的伙伴都没有,有人说正是童年生活的不愉快导致了张国荣最终走上不归路,他的家人应该负很大的责任。可我对这些说法总有一定的怀疑,张国荣真的从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吗?

  张国荣自己对父母的评价是这样的:“阿爸疼我是无条件的,阿妈对我好是有条件的。如果我不是今天的张国荣,阿妈对我爱会有所保留。阿爸已经去世,但我始终觉得,他对我的爱全无保留,只是他不知道表达……自小我就知道,我和他说话,他有耐性去聆听,阿妈却是完全没有,所以很久以来,我和阿妈连一句心里话也无法交流。”张国荣的话是肺腑之言,时间是不可以回去的。童年的张国荣,少年的张国荣,跟所有的孩子一样,有他自己的寂寞和快乐,有缺憾,也有满足。原本人生就有诸多的不完美。有人要以完美来要求张国荣,可张国荣并不想做出完美的样子来给人看。

  少年时代的张国荣远渡重洋去英国上学,正是父亲送他去的。如果不是他父亲中风,他不会提前结束在英国的学习。或许,张国荣将会有另外的人生。

  张国荣的父亲是香港的一位洋服裁缝,张国荣原名张发忠。在张家,他最小,排行第十,因此亲人唤他的乳名叫做“十仔”。照看十仔的佣人叫做“六姐”。张国荣和六姐的感情很深,21岁那年他报考丽的电视台的费用还是管六姐借的。六姐年老后,张国荣还专门给她买了房子。

  1956年9月12日,呱呱坠地的十仔发出了他在人世间的第一声啼哭,张国荣的人生从此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554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9
下一篇2024-04-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