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一世晚年看到她的情人,为何命人把他给杀了?

伊丽莎白一世晚年看到她的情人,为何命人把他给杀了?,第1张

伊丽莎白一世是英格兰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她在位的期间,英国的生活特别好,一派繁荣的景象,被称为黄金时代。在她统治的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面,英国成为了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伊丽莎白一世有很大的功劳。可以说做得非常好,英明女王就是对她的称呼。

伊丽莎白一世一直在为国家努力,非常注意人才的使用,她积极的发展英国的经济,宗教的改革,她在位的时间一共是44年,这个时候她带领着英国走向了黄金的时代。使得英国成为欧洲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这为英国的强大埋下了重要的一笔。

但就是这么一个传奇的人物,她最终却没有能够嫁人,人们对她产生了猜测,她67年都没有嫁人,有人甚至觉得她嫁给了英格兰,难道她的一生真的就没有正常的喜欢过人吗?她没有谈过恋爱吗?伊丽莎白一世一生之中虽然没有结过婚,但是不代表没有人追求,在年轻的时候有很多人追求她。在面对别人追求的时候,她不表达自己的态度也不拒绝。

她只是相互拉扯着各个方面的关系,正是由于他没有结婚的原因,西班牙,罗马,法国,瑞典等等国家纷纷向她求婚,这也让她用自己单身的这个筹码牵制着英国和这些国家的关系,为自己的国家谋求利益。当时伊丽莎白一世有一个情人,名叫埃塞克斯,是一位伯爵,比女王小30岁,女王当时卸了妆容,被他给看到了。然后对方还嘲笑女王,接着女王就把他杀了。

十六世纪初,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 爱上了王后的侍女,美丽的安妮·博林,遂以王后没有男嗣, 在将来可能发生继承纠纷为由要求离婚。王后阿拉贡·凯塞林 是亨利的寡嫂,他们生有一个女儿玛丽·都铎。 英国是天主教国家,亨利的离婚要求遭到了罗马大主教的 拒绝。亨利为了达到离婚的目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决定进 行宗教改革,建立独立的英国安立甘教会,以摆脱罗马教皇的 控制。 1533年.坎特伯雷大主教克兰默在距伦敦30英里的女修 道院开庭审理亨利离婚案。王后阿拉贡·凯塞林拒绝出庭,克 兰默遂于5月23日判决亨利与凯塞林的婚姻无效。两天后, 亨利就与已经怀孕的安妮举行了秘密婚礼。28日,克兰默宣 布亨利与安妮的婚姻有效,同年9月,亨利被教皇开除出教。 安妮也为亨利八世生了一个女儿,取名伊丽莎白·都铎,她随 父亲加入了英国国教。 1554年,玛丽·都铎君临天下,她是一个狂热的天主教 徒,为了将英国带回天主教门下,她实施了一系列的血腥镇 压,人称“血腥玛丽”。她的残暴手段使帝国进一步的分裂, 一时间,各种阴谋谣言不断,而伊丽莎白·都铎因涉赚卷入新 教运动也被玛丽软禁。 1558年,玛丽一世驾崩。因其膝下无子女,伊丽莎白便 在英格兰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和新教徒的拥戴下,继承大 典,称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自幼聪慧,貌美,并接受了良 好的教育。她才思敏捷,博览群书,通晓意大利、法兰西、西 班牙等国语言。在她统治期间,注意任用贤才,积极推进国家 在政治、经济、宗教等各方面的改革:她在位44年,带领大 英帝国进入”黄金时期”,成为当时欧洲最富强的国家,为英 国的强盛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她却终身末嫁,引起了 人们对她的种种猜测,难道守身如玉67年,号称“嫁给了英 格兰”的伊丽莎白女王从来投有过正常人的情欲一生都未有 过惊心动魄的爱情经历吗 她的政敌为此攻击她有生理缺陷,因此不能够像正常的女 人一样结婚生育;持反对观点的人们则说她曾有过私生子;也 有很多人认为,她的父亲亨利八世三次杀妻,六娶皇后,在她 以伊丽莎白的美貌、品行、才干、地位,获得欧洲各国国 王、贵族的青睐与追逐,一直就未间断过,据记载,伊丽莎白 在少女时代曾与英国贵族汤姆斯·西摩尔关系密切,他们之间 的关系也一度成为宫廷的绯闻。但西摩尔追求伊丽莎白主要是 想利用她争夺王位,后因阴谋败露,西摩尔被杀,他们之间的 这段恋情也就告终。 1568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1556--1598年在位)向 伊丽莎白求婚,亦遭到拒绝。腓力二世曾是伊丽莎白的姐夫, 她同父异母姐姐玛丽·都铎的丈夫。他早就对伊丽莎白另眼相 看,在她遭受玛丽监禁期间曾给予了特别的关照。但伊丽莎白 对是否缔结这桩婚姻非常冷静和慎重,玛丽与腓力的结合,曾 经给英国带来危害,人们的记忆犹存。她相信腓力向她求婚是 为了吞并英国的计划。于是,她以双方的宗教信仰不同为由, 委婉地拒绝了腓力的求婚。以后,伊丽莎白又陆续拒绝了其他 一些国家王公贵族的求婚,如瑞典王艾力克、罗马皇储查理大 公等等。 人们一直相传,伊丽莎白一世虽然终身未曾婚嫁过,但她 一直都有个情人,这个神秘的情人就是当时大英帝国的莱斯特 伯爵一罗伯特.达德利。 伊丽莎白与达德利在孩童时代就已相识,是青梅竹马的玩 伴,两人之所以始终没能蹄结良绿,是因为达德利早巳结婚 (他曾有过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神秘死亡),女王当然不能成 为达德利的第三任妻子。据说,伊丽莎白女王与达德利长年保 持着通信关系,女王喜欢在信中称呼他为“甜蜜的罗宾”,并 给他取了个呢称:我的“眼睛”。 美国的福尔杰莎士比亚图书馆曾公开展览过达德利写给伊 丽莎白一世的一封情书。这封情书写于1588年7月20日或27 日,是达德利正在海上指挥英国舰队与西班牙舰队交战间隙写 给女王的。在这封情书中,达德利称呼伊丽莎白为“最最甜蜜 的女王陛下”和“我最最亲爱的女士”。有趣的是,他两次将 代表“最”的英文单同“most'’中的“o”双写,变成了“mo ost”,中间都空了一格,井在两个“o” 正面加上“眉毛”,这 样就成了一双“眼睛”。达德利在信里感谢“甜蜜的”女王给 予了他“最伟大的安慰”,落款“R·莱斯特”。这也是他给其 他人写信从来都没有用过的落款。 在写完此信后一个多月,达德利就战死在沙场,享年56 岁。达德利的死讯令伊丽莎白女王几乎崩溃。她把自己锁在卧 室里,好几天不眠不食。最后英国财政大臣和其他内阁大臣不 得不破门而入,将女王抬出卧室。 1578年,伊丽莎白女王已经45岁,仍然待字闺中,法兰 西国王亨利二世的四弟,年仅20岁的安如公爵向她求婚,据 说,伊丽莎白女王当时答应了求婚,但在即将举行婚礼的前几 天,突然变卦,这次拒婚差点使伊丽莎白女王丧命。 前面提到过,伊丽莎白是新教徒,在罗马天主教皇的眼 里,她继承王位是不合法的,合法承继人应是苏格兰的玛利· 斯图亚特女王。玛利.斯图亚特是苏格兰詹姆土五世与法国盏 斯家族的玛利所生的女儿,也是英王亨利七世的曾孙。而安如 公爵则是玛利.盖斯的外甥。伊丽莎白的悔婚,使玛利·盖斯极 其恼怒,她发誓要给伊丽莎白以颜色。一袭来自法国的丝裙, 毒死了伊丽莎白的女官,惊魂未定的伊丽莎白决定反击。她派 华星汉前往苏格些引诱玛利·盖斯,然后在床上杀了她, 翻看欧洲历史,我们不难看出,由古至今,各国王室成员 的婚姻,都很难由当事人自己做主。王室婚姻的缔结与国家的 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对外战略密切相连。因而,王室婚姻 也包含了太多的阴谋诡计和利益舍取。伊丽莎白之所以终身束 嫁,并非是因为她有生理残疾,也并非是她太挑剔,而是因为 她睿智,,她早巳看得太透、太穿。所以她义尤返顾地选择丁独 身,一生致力于英国的强大、昌盛。 正如她在宣布解除与安如公爵的婚约时所说:“我无须再 选择佳婿结婚.因为我在举行加冕典礼时,已将结婚戒指戴与 我国臣民的手上,意即我将与全体臣民为伴,将我的生命与贞 洁献给英国。”

自她即位之初,伊丽莎白所面临的就是因宗教分裂而陷入混乱的英格兰,为了巩固统治,缓和国内外的压力,女王采取了对天主教和新教兼容的政策,稳定了政治基础,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

伊丽莎白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支持下,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富强和资本原始积累的政策。在政治上强化专制王权,逐渐把议会变成专制统治的工具。

为了和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1588年夏天,英格兰舰队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英国开始走向建立海上霸权的时代。伊丽莎白一统治期间出现了很多航海家,其中包括弗朗西斯·德雷克、沃尔特·雷利和汉弗莱·吉尔伯特,促进了英国航海业的发展。英国的国力日渐强盛,在北美洲建立了殖民地。

伊丽莎白一世在世时就以“The Virgin Queen”(“童贞女王”)著称,她一生都保持独身没有结婚。不过她年轻时,因为没有出嫁,所以对别人的追求从不拒绝,也不同意,这样在国际上拉扯着各方关系为英国最大限度地谋求国家利。

伊丽莎白一世被普遍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在她当政的45年间,英国的经济繁荣昌盛,军事上一跃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海军强国。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黄金时代”。伊丽莎白一世于1603年3月24日在里士满王宫去世,她终身未嫁,也被称为“荣光女王”、“英明女王”。

伊丽莎白一世为人谨慎,她的座右铭是“我观看,而且我沉默”。她喜欢投资于昂贵的衣服和珠宝,她经常骑在马背上参观国家地区,而不是坐着马车参观。

她特别鼓励造船和航海业,鼓励建立各类海外贸易公司,扩大英国呢绒等商品的海外市场。继续鼓励圈地运动,颁布迫害失地农民的血腥立法、徒工法和济贫法。1600年,伦敦商人在伊丽莎白女王的支持下成立了著名的“东印度公司”,该公司享有对好望角以东的国家特别是印度进行贸易的垄断权。

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王国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终身未嫁,因被称为“童贞女王”。她即位时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间开始确立。在英国历史上在位时被称为“伊丽莎白时期”,亦称为“黄金时代”。

现代欧洲历史学家和传记作者对都铎时代的评价更加写实和客观。从军事上来看伊丽莎白的英格兰并不很成功。虽然西班牙无敌舰队被击败,但这只不过是一场从1585年至1604年持续近20年的战争的开始。英格兰士兵在陆地上(主要在荷兰和法国)的所做所为平平,在1588年后的海战中也是负多胜少。 1589年和1595年至1596年的海军战役尤其损失惨重。1590年至1591年在亚速尔群岛以及1597年英格兰的海盗也遭打击。1595年一支西班牙袭击队在康沃尔登陆并将该郡的大部分地区投入战火。这是历史上很少的几次外国军队在英国登陆的事件之一。更糟糕的是在玛丽一世的最后几年和伊丽莎白的开始五年中英格兰不断被从法国大陆上驱逐。这给英格兰的自尊心给予了很大的打击,而且使英格兰彻底放弃了它在大陆的野心。 伊丽莎白的犹豫不决对军事行动尤其不利。在1589年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远征中英军没有携带围攻炮和火炮。但她的小心谨慎是有原因的,也许它们出于长远的考虑:假如没有一个坚实的战略她不愿英格兰卷入昂贵的、不一定成功的冒险。因此她不愿在对付强大的军队或舰队作战时浪费珍贵的资源。 伊丽莎白时期的英格兰的经济很不稳定。当时英格兰对荷兰和北德意志汉莎联盟的羊毛交易不断增长,这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伊丽莎白统治初期接受了玛丽留下的三百万英镑的巨债。伊丽莎白、西塞尔和她的其他官员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来限制国家的支出。这些手段有时带来了其他的困难,比如许多士兵(包括抵抗无敌舰队的士兵)很久得不到薪金。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这个情况得到好转。当与西班牙的战争开始时,英格兰的经济盛况是从亨利七世以来从未有过的。 与西班牙的战争给英格兰的经济重新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从1590年代开始英格兰再次负债。尤其爱尔兰的游击战给英格兰的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它被称为“英格兰国库的漏斗”。伊丽莎白不得不出售国有地面以及官职。1603年英格兰的债务再次达到三百万英镑,与伊丽莎白统治开始时相差不多。不过詹姆士一世后来在和平时期欠债的速度远超过伊丽莎白,而伊丽莎白留下的债务并不是无法控制的。 最近对伊丽莎白统治的批评尤其集中在英格兰的非洲奴隶贸易和她在爱尔兰的失策。这个失策严重地影响了英国和爱尔兰的发展。英格兰是在1562年加入跨大西洋的贩卖奴隶的活动的,当时约翰·霍金斯爵士开始了高利润的偷卖奴隶活动。他从几内亚或其他非洲港口获得他的人类商品,然后将他的俘虏运到西印度群岛的西班牙奴隶市场上出卖。一开始伊丽莎白女王责备霍金斯参加这样不道德的贸易,但当霍金斯向她显示他的事业的利润后她很快就改变了她的见解。她不仅包庇霍金斯的贸易,而且直接从中得利,甚至为他提供船只和人员。 伊丽莎白女王对霍金斯的奴隶贩卖的支持为这个贸易提供了皇家的认可,它使这个贸易合法化,它使更多英国商人参加进去了。因此伊丽莎白女王和美国的托玛斯·杰弗逊一样受到批评:尽管她在道义上相信这个贸易是不合法的,但她仍然直接从奴隶买卖中得利。 从亨利二世起英格兰和爱尔兰之间就存在着一个政治联系。但到都铎王朝为止英格兰对爱尔兰的统治是很有限的。都铎王朝开始加强对爱尔兰贵族的统治。亨利八世与天主教断绝后爱尔兰问题就更加加剧了,因为爱尔兰依然是天主教为主的。1568年西班牙成为对手后爱尔兰问题也成为了一个涉及英格兰安全的问题。英格兰驻爱尔兰的官员是臭名昭著的,他们很腐败、对爱尔兰毫不理解,到处树敌。小的起义立刻被镇压。1570年伊丽莎白被开除教籍后对天主教徒的迫害更加加剧,使两个民族的关系更加恶化。1594年,九年战争终于爆发。 这场战争和四个世纪后美国在越南战争的处境相差不多。爱尔兰反抗者使用游击战的手段来消磨和挫败来镇压他们的、装备良好和有训练的英格兰士兵。对英格兰来说,这场战争尤其昂贵。英军受到多次巨大损失。最后英军不得不采用焦土政策,假如有爱尔兰人被怀疑参加反抗,他就全家被杀,英军烧毁田野,破坏农庄,制造了一场空前的人为大饥荒。 1604年詹姆士一世在他的第一个命令中向爱尔兰道歉,才结束了这场战争。但这场战争的残酷性使爱尔兰人对英国人的仇恨、敌对和不信任一直遗传至今。 不过英格兰参加奴隶买卖和对爱尔兰的政策也得按当时的情况来分析看待。虽然伊丽莎白对霍金斯的贸易在道义上予以指责,但她当时面临着三百万英镑的巨债。霍金斯为她提供的经济来源是她所不能拒绝的。不论如何英国在伊丽莎白时期的奴隶贸易远小于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小于后来荷兰在17世纪的奴隶贸易。 伊丽莎白对爱尔兰的政策出于她对西班牙的一个“天主教后门”的恐惧。这个问题来自于新教改革在这个国家的失策。它无法简单地解决。当然伊丽莎白和她的官员在爱尔兰的政策无疑加剧了这场冲突,但它还是有战略原因的。 伊丽莎白给她的继承人留下了一个困难的、不稳定的国家。尤其在经济和宗教上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她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她关心她的臣民,捍卫了她的统治,使用了好的顾问。她的统治帮助英格兰避免了经济上的危机和宗教战争。但17世纪中这场战争还是在拥护查理一世的保皇派和克伦威尔领导的新教徒间爆发了。

在加冕之后伊丽莎白和丈夫菲利浦搬到了伦敦市中心的白金汉宫。但是像之前所有的国王一样,伊丽莎白并不喜欢居住在白金汉宫。对她而言,位于伦敦西部的温莎城堡才是她的家。她也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在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城堡度过的。

伊丽莎白女王是历史上外访最多的国君。1953年至1954年她和菲利浦花了半年时间周游世界,她也成为第一个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斐济的在位君主。1957年10月她到美国进行国事访问,1959年则又访问了加拿大。1961年她首次访问印度和巴基斯坦。她访问过大多数欧洲国家和许多欧洲以外的地区,并经常出席英联邦首脑会议。

在伊丽莎白继位初期有许多人认为一个“新伊丽莎白时期”即将到来。但是事实上她必须面对英国的是一个分崩离析的落日帝国、逐渐衰弱的军事与经济强权和逐渐瓦解中的松散组织英联邦。她不断努力试图保持前殖民地与英国的特殊关系,在一些时候——例如南非——她为保持这种关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伊丽莎白女王在宗教、道德标准和家庭事务上非常保守。她对待宗教责任十分严肃,并将她的加冕誓言看得很重。这是为什么她不太可能退位的原因之一。像她的母亲一样,伊丽莎白女王从来没有原谅爱德华八世选择退位,因为在她看来他抛弃了自己的职责,并迫使自己的父亲负担其这个责任,而这一责任又被视为是缩短其父亲寿命的罪魁祸首。她利用自己的权威阻止了她的妹妹玛格利特嫁给一个离过婚的男人。而多年来她也拒绝承认她的儿子查尔斯王储与情人卡米拉·帕克·鲍勒斯的关系。

政治上,她的立场则比较模糊,虽然她并非从未在公开场合上表达过她对政治的看法。她与所有政党中的许多政治人物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一般认为她最喜欢的首相是温斯顿·丘吉尔、哈罗德·麦克米伦和哈罗德·威尔逊。她最不喜欢的首相当然是撒切尔夫人。她与前任首相,也是第一位在她继承王位之年出生的首相托尼·布莱尔的关系则相当不错。

女王只有在那些可能影响到英国统一的议题上公开她的立场。她曾表示支持英格兰与苏格兰继续保持统一,因此激怒了一些苏格兰民族主义者。她对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协议》的赞誉也引起了很多联邦主义者的反对。 虽然王室其他成员经常引起许多争议,特别是女王的孩子们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所经历的婚姻问题,女王本人较少引发争议,并基本上受到英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虽然与过去相比有所放松,她在公开场合中表现得依然十分正式。由于她在公开场合中不愿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英国公众无法对她产生更深的感情。

伊丽莎白二世从来都没有不受到欢迎,至少没有比维多利亚女王在其统治时期更不受欢迎。唯一一次引起公众不满的是在1997年戴安娜王妃去世后,女王和王室其他成员并没有参加公众悼念活动。这引起许多一般都是亲王室的小报的批评,让英国人觉得王室冷漠、不近人情。

许多人认为,女王不太喜欢戴安娜,认为她对王室产生破坏作用。最后由于巨大的公众压力全体王室成员不得不在王妃的灵柩经过白金汉宫时向它鞠躬。女王也罕见地以电视直播的形式表达对戴安娜去世的哀悼。伊丽莎白二世的这种改变可能是王太后和贝理雅游说的结果。

1997年以后伊丽莎白二世就重新获得了之前那种受人尊敬的国家元首之形象。2002年全国为她庆祝登基50年大典,当年她巡游了全英国,对多个英联邦国家做了国事访问,还出席了多场游行活动与音乐会。6月,数千人聚集在白金汉宫外参加名为“王宫派对”的活动,全英各地的许多音乐家都云集在此表演。令人伤感的是庆祝活动期间王太后却不幸去世。

在她的母亲和妹妹去世后,她与她的子女的关系有所亲近。她与她的媳妇威塞克斯伯爵夫人的关系特别融洽。不过她与她的儿子查尔斯王储还是很少见面。虽然她不支持王储与卡米拉的关系,最近她曾多次公开暗示已经能够接纳卡米拉。另一方面她与她的孙子孙女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特别是威廉王子和扎拉·菲利浦斯。

2003年,一向身体健康的女王进行了三项手术。1月她动手术移除了右膝盖破碎的软骨,12月又在左膝盖进行了类似的手术,并又修补了脸部的器官损害。外界曾经猜测这是由于皮肤癌引起的,不过白金汉宫表示女王并无大碍。

最近的一系列手术让人担忧伊丽莎白女王操劳过度,应该多加休息。虽然女王已经年届80,她本人已经公开表示无意退位。许多接近伊丽莎白的人说女王不可能自行退位。但是她同意让她的子女负担更多国事活动。她也开始减少外访次数(一般来说她每年都会做两次国事访问和两次英联邦国家的访问)。但像她的母亲,她只有到身体无法负荷的那天才会停止工作。

最近几年公众发现伊丽莎白女王在公众场合表现出更多的情绪。虽然她大多数时候还是保持国君的庄严形象,她开始在公众场合微笑,并在为911事件死难者举行的西敏寺悼念会上流泪。 在英国,女王是立法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与上议院和下议院共同构成了整个立法机构。但在实际上,女王的权力只是象征性的。女王能够合法地批准或否决法案,但是自1707年以来就从来没有一个英国君主曾经否决过法案。在每年新一届议会开幕是女王也按惯例需要发表讲话,勾划该年度的立法议程,但是这些讲稿都由她的大臣们负责撰写。

女王在行政机关也拥有象征性的角色。英国政府被称为“女王政府”(Her Majesty's Government),技术上是由女王负责任命大臣。但事实上女王不能任命或罢免大臣、官员;首相一职一般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然后由首相“建议”女王任命其他内阁成员。而且英国政府也不向女王负责,它必须向下议院负责,即间接地向英国选民负责。女王也参与到国家的司法体制中,法庭以她的名义行事,政府也为了女王提起公诉。

但是女王不能作为国家元首被起诉或控告,她也不能作为个人被控告(虽然君主作为一个法律实体是可以被控告的)。不过在英国法律中女王却是一个自然人,必须像其他所有人一样遵守法律。但是女王是否能够在触犯法律时被控告却是未定的。在17世纪的英国革命期间,议会曾经控告查理一世叛国,但在查理二世上台后整个过程被宣告非法。

首相必须每周会见女王,这种会面是十分正式且严肃的。对首相来说,与女王的会面可能要比接收下议院质询更加重要,因为首相给女王的汇报往往更加详细、坦诚。即使是反对君主制的首相们也十分看重与女王的会面。

女王也经常会见苏格兰首席大臣(Scottish First Minister)。曾经是苏格兰君主们居住的王室宫殿荷里路德宫(Palace of Holyroodhouse)也重新得到利用,现在一般都有一名王室成员居住在此(往往是威尔斯亲王)。女王也查阅威尔斯议会的报告。

虽然传统上女王不得直接介入政治,已经在位多年的女王是自丘吉尔以来所有首相的密友,再加上她对世界领袖们的良好关系,使得她所表达的每一点意见都会被首相们仔细斟酌考虑。

在世人眼中,伊丽莎白二世的婚姻是标准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她与菲利普亲王相亲相伴74年,虽然有过争执与分歧,但却彼此为对方保留了全部的爱。

当年,在两个人结婚七十周年的时候,老女王曾非常动容地表示:

“很难讲应该怎么夸他,但也很简单,他是我的力量源泉,这么多年一直守护着我。”

想必这一句话就够了吧,人的一生没有第二个七十年,菲利普亲王将它全部给了女王。

所谓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女王得此爱不虚一生。

只不过,女王也是普通人,哪怕丈夫在她面前总是默默地守候在身后,总要与她君臣相称,但也同样让她感受过被背叛的滋味,独自品尝过孤独、无助的痛苦。

为什么?因为菲利普亲王特别的爱好,就如同人们所知道的他那句名言一样:

“要知道男人总有自己的特殊需求,但那并不代表他不爱你。”

当年,女王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感受,想来外界永远不可能理解。

可是,显然女王认同了这一点,所以在菲利普亲王“俱乐部”这件事情上,似乎一直都保持沉默和宽容。

于是,菲利普亲王就如同得到了特赦令一般,一生都忙着在各种各样的女性当中穿梭:明星、作家、名媛、公爵夫人、公主、郡主等等。

菲利普亲王最放肆的时候曾经以王室要为自己的孩子冠以蒙巴顿姓氏为由离家出走,他一走就是半年时间,在这半年时间里,各种绯闻传遍英国的大街小巷。

女王选择了对此一言不发,不是她不爱菲利普亲王,也不是她能忍受这些莫名的“背叛”,而是她身为女王,必须要做出人们心目中包容、大度的女王形象。

事实上,我们可以想象这种痛苦。

一个女人在忍受丈夫外遇的同时,还要默不作声地全盘接受,甚至要与丈夫的红颜知己相处融洽,这岂不是欺人太甚吗?

没错,对于菲利普亲王的红颜知己佩内洛普·梅雷迪思·玛丽·克纳奇布尔(人称“彭妮”),女王就是做出了大度到让世人咋舌的举动:

几十年与其和平共处,直到亲王去世,只有30人的送别队伍中,彭妮也身在其中,而她的丈夫蒙巴顿伯爵竟然没接到邀请。

这是为什么?彭妮是蒙巴顿伯爵三世诺顿的妻子,她本出身平民,但非常要强,所以为人很是优秀。

加之她姣好的面貌以及一头浪漫的金色长发,据说第一次见面就让菲利普亲王心动不已了。

只不过,诺顿是菲利普亲王的教子,为人父的老亲王最终还是忍住了。

那时是1974年,老亲王一直在内心苦于失去这样一个美妙之人。但后来老亲王将其视为“娘家人”,如此一来,经常接触的过程中便产生了微妙的感情,所谓乱知己之情油然而生。

对此,女王是百般不爽,但又碍于诺顿父亲的面子,所以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谁知道,这两个人竟然有恃无恐,不管场合,不分时候地加深“友谊”。

2002年,女王痛失妹妹,很快,母亲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一瞬间,女王在这个世界上至亲的亲人都离开了,其心理上的痛苦与孤独是可想而知的。

可谁也没有想到,菲利普亲王与彭妮不但没有收敛,甚至还共同外出度假,并上演了刺人眼目的“游车河”。

当彭妮抱着亲王的腰,一脸笑意媚人的照片出现在女王桌前的时候,那种感受恐怕只有女人才能懂了吧?

于是,女王在结婚五十多年之后,第一次怒不可遏。

她直接向菲利普亲王下达了最后的通牒:必须多花时间陪伴自己,少跟“红颜知己”金发美人彭妮来往。

显然,菲利普亲王很识趣,虽然他不可能断了与彭妮的“友谊”,但在妻子最需要自己的时候,在她提出要求的时候,他还是非常爽快地执行了。

根据资料显示,人们为菲利普亲王总结了他“俱乐部”的人数,约为30人以上。

以这个数字来与他们的婚姻时长相对比,也就意味着每两年多老亲王就会为自己的“俱乐部”添加新面孔。

如此刺激的行为,估计也就是女王能忍受了。

当然,我们都再理解不过,她身为女王,离婚这种事不是她所能轻易做出的决定。更何况,她也真的爱着菲利普亲王。与此同时,女王内心是非常清楚的,因为身为女王,所以在妻子这方面做得很不够。

菲利普亲王在世的时候,就曾经对外抱怨过女王不会做饭,甚至不懂风情,不会哄他开心。

一对夫妻可以长久相处不厌的原因,若不是利益不可分割,那就是相互有着被吸引的有趣灵魂。

女王显然后者缺乏,她的传统是出了名的,哪怕她深爱丈夫,但也不会做出让女王形象变低的行为来。

因此,女王在这方面总是感觉亏欠丈夫,就如同她说的那样:

“这些年来,我,他的整个家庭,乃至这个国家和许多国家都欠他的,远比我们认为的还要多。”

老亲王或许在情感需求方面比较特殊,但在大事情上,在对待支持女王的工作方面,他始终走在女王身后,没掉过链子。

女王的目光所至,便绝对是他的支撑力量所在。为此,女王自然是要对这个花心的丈夫多点耐心了。

当然,对于妻子的包容,老亲王是心知肚明的,他说过这样的话:

“从我们身上能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宽容,正是女王教会了我这个重要的品质。”这就是一对夫妻,相互认可,但依旧逃不开柴米油盐的琐碎。

女王戴起王冠是英国的王,但摘下王冠只是老亲王的妻子。

她既然没有办法与这段婚姻说再见,那就必定要吞下他们所不能吞下的苦,从而成就世界模范级别的美满婚姻称谓。说到这里,不得不叹息一句:王冠虽闪耀,可它的冰冷终究让爱情失去很多温度,女王为此唯有忍受。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辞世,享年96岁,她在位70年,历经15位首相,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是一个时代的传奇。伊丽莎白女王拥有着传奇的一生,为英国以及中英和平做出来诸多贡献,同时她也经历了人生中的大风大浪、波涛汹涌。

一、见证战争

伊丽莎白二世在还是青少年时期的时候便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4岁的伊丽莎白在战争期间通过广播演讲向二战中的儿童传播鼓舞声,后加入女子辅助军团服役,为保卫自己的家国贡献力量。战争的残酷是生于和平时代的我们无法领会的,但是伊丽莎白在她青少年时期便目睹了惨不忍睹的战争,因此她立誓要贡献自己的一生,往后一生她也时刻坚守着自己的誓言。

二、继位初期艰难困境

伊丽莎白二世继位初期,二战刚刚结束,而作为战败国的英国,此时英国面临着国力衰退、殖民地位土崩瓦解、物资短缺、逐渐解体的困局以及严峻的国际形势。况且英国君主实质上是没有实权的,对于这种内外忧患的严峻形势下,伊丽莎白女王只能通过不断的访问来获得与其他国家和平关系,通过英联邦来维系英国与其前殖民地的关系。

三、家族危机频发

20世纪90年代对于女王而言是多灾多难的一段时期,首先是安妮公主、安德鲁王子相继离婚,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王妃出现婚姻问题、戴安娜王妃逝世,皇家官邸温莎城堡发生火灾……王室受到英国民众的质疑。这一段时期,王室被广泛关注,女王也承接了来自英国民众的压力和质疑。

女王一生经历的波涛风浪远不止上面陈述的这些,面对大风大浪,女王一生坚韧、无畏、优雅,一次次击破风浪,在自己的位置上兢兢业业,值得尊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424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9
下一篇2024-04-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