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落幕:英国女王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你了解多少?

一个时代的落幕:英国女王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你了解多少?,第1张

英国女王的离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落幕,英国女王的一生都充满传奇色彩,值得人们回顾。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享年96岁,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城堡去世,她的的一生都让人敬重,并且在位期间,为英国民众做出了很多突出的贡献,一直履行作为女王的职责,深受英国民众爱戴,而伊丽莎白二世也创造了很多纪录。

1之所以传奇,是因为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历史最长寿的君主,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英国君主

伊丽莎白二世在年纪非常大的时候还关心民生,并且能够访问他国,确实非常敬业。伊丽莎白二世的一生都充满传奇色彩,女王是英联邦的精神支柱,伊丽莎白二世在登基之后经历了15任首相,在去世之前都行走在王室服务的前线,一直激励英国民众。女王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非常敬业,且让人佩服。

2伊丽莎白二世的传奇人生也离不开与菲利普的爱情史诗

女王与菲利普携手七十多年,在菲利普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是女王陪伴着他。伊丽莎白也是从小就作为王储进行培养教育,也是在很早的时候就与菲利普喜结良缘。他们的婚姻经历70多年,虽然女王的孩子们婚姻都很失败,但女王的婚姻却坚如磐石,能够与菲利普长久相爱,也成为了一段传奇佳话。

总而言之,英国女王的故事充满传奇,随着英国女王的去世,不禁让人感叹一个时代结束了,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她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立下誓言,她的一生都将会致力于英国民众服务,而伊丽莎白也说到做到了,是一个出色的君主,从始至终都保持优雅,维护王室尊严。

这是一部励志**,我先高能预警一下,因为不小心可能有些人的人生轨迹会从此改变!好了,闲话不多说,咱们来一起说**!

男主菲利普是法国的富豪贵族,因为一次失败的跳伞经历让其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所以他们在招聘一名男护工,因为薪水丰厚所以应聘者成群结队且各个口吐莲花、“文武双全”。但是菲利普一个都没有相中,就在面试的过程中突然杀出了一个野蛮黑人。他就是刚从监狱里出来的德瑞斯,一个幽默、机智的黑人小伙子。

和其他面试者不同,德瑞斯是完全没有准备也毫无经验过来“裸考”的。他本来的要求也很简单,就是要一个面试被拒的证明,好去领政府的救济金。因为他住在贫民窟、家中有母亲和几个还很小的弟弟妹妹,自己也是刚刚从监狱出来,这份对他来说太重要了。所以他也不在乎面试的结果,基于此他大胆的表明了自己的诉求,同时也很大胆放肆的嘲笑了菲利普的音乐建树和幽默感。

菲利普的一个非常有涵养的法国绅士,他觉得德瑞斯有手有脚、四肢健全而且头脑灵光,不应该靠救济金生活。更关键的是德瑞斯的坦诚与不歧视,尽管似乎德瑞斯对于菲利普秘书的兴趣比这份工作大,菲利普还是决定给德瑞斯一个实习的机会。

对于菲利普来说,目前的自己正是需要工作的时候所以也就坦然接受了菲利普给的工作机会。但是对于德瑞斯来说,这份工作本来就是自己捡来的,能干一天是一天,所以心里也没什么压力。

两个人的境界和阶层完全不同,所以刚开始相处的时候有很多事情都是需要调和的。比如德瑞斯好奇菲利普没有知觉的身体给他浇开水,比如德瑞斯觉得给别人穿丝袜很不男人,再比如他觉得给其他男人做灌肠是自己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

不知道面对这样的事情,你们会怎么做?我们的德瑞斯就是大声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意、不乐意、不愿意,尽管他最后都妥协了,但是他依然充分的、大胆的表达出来了。

其实这就是一种泰然自若的生活状态,他对自己是完全接纳的状态。所以德瑞斯不会因为你是富有和才高八斗而对你另眼相看,也不会因为自己最后的妥协而感到气馁和难堪。

剧中有一个片段,德瑞斯把女秘书带到了自己的卧室,说:我有一个浴缸,而且是一个很大的浴缸。我们可以一起泡个澡,加上浴盐洗泡泡浴。

女秘书笑着说:好呀,为什么不呢?

然后德瑞斯就开始脱衣服,但是当他脱到一半的时候,发现女秘书笑着离开了。他发现自己被涮了,但是他一点也没有因为这个就内心郁闷、不安或者抱怨女秘书的出尔反尔。他甚至都没有觉得难堪,因为在他看来这只是一次不成功的邀约,仅此而已。包括在剧情后面的发展我们都可以看出,德瑞斯对于女秘书的追求从未间断过,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会去搭讪女秘书而且还一直觉得女秘书是喜欢自己的。

对,就是这么的自信和厚脸皮!相对于玻璃心和敏感型人格,这种我们叫它钝感力。和情商、智商等其他能力一样都是可以习得的。

其实成功的人大多具有这种能力,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新东方的俞敏洪、阿甘正传里面的阿甘,等等。

所以想要成功,面对挫折和打击的态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有些事情在你看来就是天塌一样的大事,但是在另一些人看来他都没有看来!当你还在为昨天甚至很久以前的一件小小的尴尬而纠结、反思、内心演绎的时候,别人已经在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了。这样差距能不大吗?

正是有这样的钝感力,所以德瑞斯有很强的执行能力。通过前面的简单相处德瑞斯和菲利普有了很好的磨合,彼此生活中打打嘴仗,互相开开玩笑话,谁都没有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平等而融洽,但真正让他们融入彼此、改变彼此的是在一个晚上,菲利普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而呼吸困难,德瑞斯非常有爱的帮助他,带他去江边兜风,带他看凌晨四点的巴黎。

在这里他们有了一个深入的交流,像朋友一样分享男人之间的秘密。也正是这一天德瑞斯获得了旁听菲利普给自己红颜知己写信的权利,但是当菲利普听到德瑞斯大段大段的写情诗的时候就着急了。因为从前面我们就可以看出,德瑞斯是一个想了就去做、看上就去追的人,想泡女秘书就直接叫到卧室邀请一起洗澡的人。所以他不能理解菲利普这形而上的精神互撩。

所以德瑞斯问菲利普你们交往多久了?你见过对方吗?

菲利普可能是出于某些原因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有秘书说的:6个月。

德瑞斯就接受不了了,六个月了还没有见过对方长什么样子,万一对方是一个恐龙怎么办?所以德瑞斯不顾菲利普的阻止强行按照以前信件中的号码打了过去。而也正是这一次的电话沟通让菲利普和自己的笔友关系更进一步。

彼此相谈甚欢,并且相互满意交流了各自的基本信息也要求互换照片。德瑞斯给他找了一张做轮椅却很精神的照片,但是菲利普寄出的依然是健康时照片。菲利普还是无法面对有缺陷的自己,所以即使后来在德瑞斯的鼓励下菲利普约见了自己的笔友,并且提前两个小时等在那里,也还是在最后一刻逃脱了。

正是这一次的挫败经历让菲利普内心很是不平静,所以他带着德瑞斯一起去玩了一次高山跳伞。

这里的德瑞斯依然是那个坦诚的德瑞斯,面对第一次接触的事物很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恐惧和害怕,就像后来他玩爽了、玩嗨了一样的大声笑闹,仿佛在他的心里并不觉得展示自己的怯懦与害怕是一件丢脸的事情。(事实上害怕也确实不丢脸)

跳伞回来后,德瑞斯的弟弟过来找他了,带来了一揽子的麻烦。德瑞斯在阳台打电话,菲利普在屋内都听到了。于是二人聊天,菲利普了解到,德瑞斯有一个关系复杂的重组家庭,有不走正道的弟弟和一大家子的老弱妇幼需要照顾。所以菲利普说:我们的缘分到此就该结束了,你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一直推着我这样一个人到处走。

所以德瑞斯做菲利普男护工的日子到此就结束了,菲利普也又找了很多护工,但是都不能做到让菲利普称心如意。

在一个菲利普犯病的晚上,他们又找来了德瑞斯,德瑞斯带菲利普去看海,给他打理胡须,并且给他安排了一场和笔友的单独约会。

菲利普刚开始是错愕、震惊和不安很快变成了心安和期待,这一次因为没有人能帮助他逃离现场所以他成功的客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收获了一段完美的爱情,并结婚育有二女。

而德瑞斯因为和菲利普的相处,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事业上做了主管、家庭上有可爱的妻子和三个孩子。

这是由真实故事改编的一部**,影片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我希望你看了我的解读能去用心再看一遍。

因为我希望你能领悟到德瑞斯的那种王者之气,学到他的钝感力。

我希望你不会因为害羞而不敢大胆地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人,从而错失一段美好的爱情;

我希望你不会因为自卑而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错失一个职场升职的机会;

我希望你不会因为害怕失败、在朋友中丢面子,从而不敢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我希望你不会因为玻璃心沉醉在鸡毛蒜皮的小事里无法自拔,从而错失更多自我成长的机会!

她本是西班牙的女王,却心甘情愿当做丈夫的工具,无论是从权利还是身体,都无私的奉献,爱情或许会蒙蔽一个人的双眼,但即使认清现状依旧假装自己还是最幸福的人,这样的人在爱情面前卑微到了极致。

或许无论是从童话故事还是现实中的公主,她们的婚姻无外乎都是一场政治的交易,获得纯粹爱情的人屈指可数,而《疯女胡安娜》中的女主胡安娜也不是那个例外。

放弃全世界,只为得到爱

婚礼前的一周她见到了自己的未婚夫,他是罗马帝国的王子菲利普,有着英俊不羁的外表,炽热的眼神紧盯着胡安娜,满眼都充满着欲望,不等胡安娜念完致词便用热吻剥夺了她的思考。

没有经历过爱情的悸动,以为这便是终生的相守,被汹涌的欲望所吞噬的一切,爱情就是这样猛然的来临,猝不及防,以为遇到了爱情,却不知这是地狱前的微光。

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玩伴、远离自己所有的一切,重新开始,从此菲利普成为了胡安娜唯一的依靠,全身心的爱着丈夫,不久女儿便出生了,在之后的十年中,胡安娜一口气生了6个孩子,也成为了侍女所说的“母牛”。

甚至会在跳舞的间隙,抽空去厕所“生孩子”,更会自己将脐带咬断,有没有感觉到生孩子就和玩一样,想生便生,想在哪生便在哪生。

胡安娜不知的是丈夫菲利普在她生完第一个孩子时便已对她失去了新鲜感,以为通过孩子可以让两人更亲近,却不知当一个人再没有新鲜感时,便会有人取代。

因为母亲的离世,胡安娜成为了女王,从此她不在有依靠,她不在意自己是女王还是公主,在意的只有菲利普,意外撞见出轨的菲利普,胡安娜剩下的只有咆哮,像疯子一般。

亲人的离世,丈夫的背叛,胡安娜精神开始崩溃,冲进雨中大喊,这一刻的她又会想什么呢?有人再会爱她了吧,放弃全世界的她,最终也被唯一的他所伤。

不承认现实所发生的一切,全部当做是自己的梦幻,如果没有爱情,便没有活下去的理由,爱而不得便是伤害。

失去理智的爱,神经质的发泄着一切自己的欲望,即使早已是女王依旧还是想要成为那个妻子。

菲利普出门超过3个小时,胡安娜便开始坐立不安着,会怀疑到丈夫的背叛,而只要丈夫回归,永远都会第一时间前去迎接,如同精神分裂一般,一边亲吻,一边要求丈夫说没有去偷欢。

只要的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胡安娜便会不分场合、不顾身份直接动手。但一定会遭到菲利普的殴打,即使被打在地的胡安娜仍然会抱紧丈夫,说着我爱你。

他便是她生活的全部,从一而终

想要篡位的菲利普以失败告终,却以生病收场,即使丈夫身体早已溃烂,胡安娜依旧会亲吻他的皮肤,为了能够治好丈夫,胡安娜甚至愿意抛弃自己的尊严,放弃自己的王位,或许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样的说法是对的,菲利普诉说着自己的错。

任何的祈祷都没有挽留住她的爱人菲利普,不再关心自己的国家,不再关心自己的子民,有的只是沉浸在的悲伤中,即使菲利普早已死去,胡安娜依旧守在丈夫的身边。从青丝到白发,每天都会对尸体献上自己的深情一吻。

爱情占据了一生的全部,不爱江山却爱渣男,典型的恋爱脑,我的钱、我的脑、我的全部都给你,这样的爱情固然伟大,但却都不可取,工作、亲情、友情这些都是生活的组成,对不同的人来说,各自的占比也不尽相同。

但一定要明白的是,绝对不能将其中的一项,成为生活的全部,不然不是妈宝就是事业狂,又或者像胡安娜一般失去自我,陷入无尽的痛苦。

你觉得爱情在生活中占比多少才合理呢?

为何在谈恋爱时男人喜欢女人粘人,但一段时间之后便会因为太粘人而成为了分手的理由,爱情到底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男人眼中的爱情在生命中占比只有30%,剩余70%便是事业、家庭、兴趣、爱好所组成,在两个人热恋期间,因为多巴胺和荷尔蒙的产生,爱情的占比会上升到60%,但随着激情的褪去,虽然依然爱着,但爱情的位置早已回归与30%

记得在爱情保卫战这个节目中,陆琪说过,爱情只会是一个小小的部分,它的位置只能占据全部的三成。

张小娴说过:谈恋爱最好的心态是什么,一切的付出都是因为心甘情愿,若投桃报李,便必然十分感激,若假装不已,也不心灰意冷,如果不在爱,便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也是在经历了很多故事之后才发现,其实恋爱的本质不是走向婚姻,而是探究最最真实的自己,只有遇到了真实的自己,才会走入婚姻的殿堂。

记得刘敏涛在一期朗读者中说过,她将生活的全部放在家庭中,为了丈夫与自己的爱情,放弃了风生水起的事业,放弃了一路不易的成果,放弃了属于自己的光环,成为了全职太太,却因为一个抹茶味的冰激凌看到了自己的现状,看到了自己的卑微。

只因为将爱情当做了生活的全部,即使早已迷失都不愿醒来,突如其来的旅行才看到自己所谓的骄傲,早已成为了笑话,早已成为了附属品,所以果断的离开,重新出发,寻找丢失的自己

林志颖的妈妈在生下了3个孩子后,依旧放弃了现有的生活,重新追求自己的人生,为了孩子的成长,她等待了他们长大,却依旧没有等来丈夫的理解,没有自己的人生,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只有孩子、家庭、丈夫,没有沟通,没有理解。

不得已放弃了孩子们,但她有自己的人生需要走完,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所谓的守护只是嗤之以鼻的喟叹。

或许有人会说刘敏涛在家相夫教子的生活是多少女性所羡慕的,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必为了生活所发愁,不必为了金钱所担忧,只要可以将爱情维持住就好;有人会说林妈妈早已有了3个孩子,将孩子抛弃是属于不道德。

一切的说法只因为你们不是她们,或许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但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它不是生活的必须品,而是调味品,你觉得呢?

有时候读一本书,会有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觉,觉得自己的人生经历了这许多,为的就是能够读懂一本书。英国作家毛姆的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令我感到此时相见最好,在我对人生意义感到虚无的时候,不早也不晚。

本书讲述了天生跛足的菲利普,在人生早期不断探索生命意义的故事。

菲利普的父亲是位医生,本来有着不错的收入,但他花钱总是大手大脚,因败血症早逝后只给妻儿留下微薄的财产。菲利普的母亲年轻漂亮,曾是父亲的病人,没钱但却喜欢华丽的生活。不幸的是,她也因病早逝,离开了幼小的菲利普。在她临终前,她强撑着病体,勉强拍了一张照片,好让儿子永远记住她的模样。

失去双亲的菲利普只好由伯父抚养。伯父虽是乡村牧师,但并不慈爱,他只爱惜自己的身体,对菲利普相当吝啬,吃煮鸡蛋时,只肯将鸡蛋尖部施舍给还在发育的侄子。在这种环境下,菲利普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以对抗孤独。

“他不知不觉养成了世界上最令人快乐的习惯:阅读。他没有意识到他在阅读中找到了一个逃离生活种种痛苦的避难所;他也没有意识到他正在为自己创造一个虚幻的世界,这个世界使得日常的现实世界成了失望和痛苦的来源。”

伯父送他去读公学,想让他当牧师。在学校,菲利普对校长尊崇不已,立下了服侍上帝的志愿。虽然他的跛脚令他在学校备受欺凌,他还是交到了朋友。可是,正如许多有着天生缺陷的人一样,身体的残疾往往带来的是心灵的敏感。童年的友谊难以长久。学校的生活令他失望了,学校所教的也都是死去的语言。他决定去德国留学。

在德国,他遇到了海沃德等一批有识之士。海沃德喜欢冒险,他对菲利普说:“人应当把生活视作一场冒险,应当燃烧出宝石般的熊熊烈焰,应当敢冒风险,置身险境而后生。”在海沃德等人的影响下,菲利普破除了自己对宗教的信仰。在卑微的留学生活中,他也渐渐对生活产生了自己的看法。生活里总是充满了理想者的谎言,这些谎言不切实际,“痛苦总是被遗忘,幸福总是被放大”,自欺欺人。

留学归来后,他成为了一家会计事务所的学徒,没有薪资还要交学费。繁杂无聊的事务一点也提不起菲利普的兴趣,他觉得自己有绘画的天赋,应该好好开发,便不顾伯父伯母的反对,前往巴黎学习艺术。

菲利普来到了一家巴黎的画室学习绘画。他听到了大量关于艺术的讨论,特别是对印象派画家的讨论。他结识了诸多有志于艺术但却生活贫困的人。画室女学员普赖斯**,既穷又丑,练习画画多年却没有得到肯定,很明显她并没有绘画的天赋,但她依然不肯放弃。众人都嘲笑她,只有菲利普同情她。普赖斯意识到了现实的残酷,但她拒绝承认自己的失败,最后走投无路的她选择了自缢身亡,艰苦卓绝的奋斗到头来全是一场空。立志于写作的米盖尔为现实所迫,不得不兼职做模特。诗人克朗肖满腹经纶,但生活中穷困潦倒。在见识过一些伟大的作品和颇具天分的艺术家后,菲利普渐渐意识到,自己其实并没有多少才华,至少他的绘画天赋并不足以养活自己。他决定返回英国。

菲利普决定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医生。因为只有行医,才可以实现他游历世界的愿望。他来到了伦敦学医,遇到了餐厅女招待米尔德丽德。米尔德丽德物质、虚荣、薄情寡义,她从未接受菲利普的追求,却总是在物质生活上利用他。这段感情使菲利普备受伤害。后来,菲利普因投资股票破产,交不起房租的他流落到了街头。

阿瑟尼是菲利普照顾过的病人,好心的阿瑟尼收留了菲利普,并帮他在自己工作的商店找了一份购物引导员的工作。后来,菲利普凭借绘画的才能,在店里做起了服装设计师。伯父死后,菲利普继承了一笔遗产,使得他可以继续学医。

菲利普终于从医学院毕业了。行医中他加深了对贫穷的认识,也渐渐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他决定与阿瑟尼的大女儿萨利结婚,接受庸常的幸福。

本书题为《人性的枷锁》,这些枷锁又有哪些呢?根据菲利普的人生经历,至少可以看出人性枷锁有天生的缺陷、天赋、信仰、执念、爱情、虚荣、婚姻、家庭和责任等。菲利普的成长过程,也是他一步步解脱这些枷锁的过程。

菲利普天生跛足,这使得他的人生一开始就很艰辛,小时候备受同学的欺凌,长大后跛足也成了众人嘲笑攻击的敏感点。经历过人生的波折后,他选择接受过往的经历,接受了自己的残疾。菲利普意识到正是因为自己的残疾,他才会自省,才会对美保持敏锐的感受力,才会对文学和艺术充满了热情,才会对生活的精彩纷呈充满兴趣。

谁年轻的时候没被一些大道理诓骗过呢?即使引导你的是你相当崇敬的人。当他遇到海沃德等一批思想活跃的青年后,他彻底放弃了对上帝的信仰。这时的他,开始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也使得未来的生活更加广阔。

书中的菲利普有几段情感经历。

威尔金森**是菲利普初试云雨的对象。她并不漂亮,事后连菲利普自己都觉得很恶心。

贫穷可怜的普赖斯**,因为只有菲利普同情他而爱上了他。这一次连菲利普也难以接受看起来又丑又傻的普赖斯。

诺拉是通俗小说作家, 离了婚,比菲利普年长。她给了菲利普女性的关怀,就如母爱一样。菲利普喜欢与她在一起,但当米尔德丽德出现后,菲利普立马就抛弃了她。当菲利普被人抛弃,他带着伤痕累累的心再找诺拉时,诺拉已经与别人结婚了。

米尔德丽德是真正激起菲利普情欲的女人,与她的相遇差点使菲利普荒废了学业。“爱情就像是附着在他心上的水蛭,吮吸他生命的血液来维持它那可恨的生命,它疯狂地吸取他的元气,让他对所有事情都丧失了兴趣。”她与菲利普的朋友格里菲斯私奔,但格里菲斯这位花花公子,后来抛弃了她。菲利普深受伤害。后来,米尔德丽德与一名水手结婚,在告知男方自己怀孕后,她就被抛弃了。原来对方早就成家了,怀孕的她成了拖累,立马就被抛弃了。出于同情,好心的菲利普凭自己微薄的财产收留了她,但他不再爱她了,甚至厌恶接触她的身体。但米尔德丽德并不感恩,在菲利普拒绝接受她后,她砸毁了菲利普的住处,带着女儿出走。后来,她沦为了妓女,患了性病。菲利普觉得自己仁至义尽,最终放下了这段感情。

阿瑟尼的大女儿萨利出落为性感的成熟女人。在啤酒花盛开的乡村,菲利普“感觉自己纯粹在用灵魂来享受这夜的香气、声音和泥土的芬芳”,此时的他与大自然的生命力融为一体。此时他与萨利的结合也是自然生命力的象征。这样的爱情是美好的,生活是完满的。

爱情总是会令单恋的那方卑躬屈膝,单纯的性饥渴带来悔恨与愧疚,缘分总是难以捉摸。作者是不是认为自然、充满生命力的结合才是幸福的所在?

我们往往觉得自己在某方面具有独特的天赋,所以也总是认为自己在某方面一定能够有所成就。菲利普也是因为身边的人说他有绘画的天赋,才觉得自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画家。“我知道我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我能感觉到这种力量就在我的身体里。”但他到了法国巴黎后,当同龄人的作品入选了画展,当见到了穷困女学员自缢身亡,诗人克朗肖的穷困潦倒,以及海沃德的一事无成、韶华虚度,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天才,自身的天赋不足以成为职业画家,仅仅凭借艰苦奋斗的执念,自己最终很有可能在穷困潦倒与默默无闻中了此一生。指导画室学员的画家对他说:“等到为时已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平庸,那就太残酷了,还容易变成暴脾气。”接受了自己的平凡,他选择了更切实际的行医之路。摆脱那些非做不可的事情,摆脱那些自以为可行、实则难以谋生的执念,人生的道路才能变得坚实牢靠。

菲利普觉得自己对米尔德丽德有责任,所以一次次总是难以拒绝帮助她。因为要借行医游历天下,所以他一开始就害怕与萨利结婚,但如果萨利怀孕了,自己就有义务娶她。道义也是枷锁,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被灌输的道德所束缚,备受良心谴责的煎熬,但灵魂需求的呐喊却被忽视了。

很有意思的是,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以高更为原型,塑造了斯特里克兰格这样一位只醉心艺术、蔑视一切道德的艺术家形象。能贯彻执念的,也只有少数人。斯特里克兰格是成功的吗?他在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患了麻风病,遗体与绘有巨作的房子被付之一炬。他只追求艺术,蔑视成功。这样的执念,又有几人能做到呢?梵高为了绘画,几乎众叛亲离,饱受躁郁摧折的他,终于画出了“抚慰人心的伟大作品”。这样的痛苦,有几个人愿意承受呢?

对人生意义的探寻贯穿全书。失去信仰的菲利普曾与克朗肖讨论人生的意义,克朗肖说:“生活是用来过的,不是为了被书写的。”克朗肖送给了菲利普一块地毯,说答案就在这块地毯里,但他又说,答案只要不是自己寻得的,就没有意义。

菲利普一开始认识到了人生是毫无意义的,是徒劳的。“生活就像一团解不开的乱麻,芸芸众生四处奔波,被自己也不知晓的力量驱赶着,已经忘记了奔波的意义,仿佛只是为了奔波而奔波着。”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认识到人生本来就毫无意义,才是直面生活、寻得人生意义的开始。“对于世界千千万万的人来说,生活就是无休无止的奔波劳碌,既不美好,也不丑陋,只需要默默接受,就像接受四季变换。……虽然他感到愤怒,但这种愤怒中包含着喜悦,因为生活既然没有意义,它也就没有那么可怕了。他莫名地有了直面人生的力量。”

菲利普穷困潦倒过,在人生的低谷,他见识到了生活丑陋的真相,所以他鄙视理想主义。

“菲利普有些鄙视理想主义。他一向对生活充满热情,而他见过的所谓理想主义,大抵都是对生活的逃避。理想主义者无法忍受被人群推来搡去,所以总是退缩到一边;他没有勇气去奋斗,就说奋斗是低俗的;他自视甚高,周围人不肯同样高看他,他就反过来鄙视他们以自我安慰。”

在意识到理想主义者的懦弱之后,他更渴望真实。

“他渴望面对生活的本来面目,肮脏、丑恶、残疾对他来说都不算什么,他想看到人的灵魂最赤裸的样子。每次有什么卑鄙、残忍、自私、*邪的事情发生,他就会心满意足地搓着双手,觉得这才是真正地生活。生活并无美丑,唯有真实,追求美是多愁善感的表现。”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很多人是惧怕真实的,总是希冀以消费来麻醉自己。

菲利普也意识到人生不一定要光彩夺目才算是有意义。

“一个人不需要把自己的生活交给偶然,因为人的意志是强大的;他似乎领悟到,一个人不一定要臣服于激情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热烈与活力,自我克制的人生同样也可以;他似乎领悟到,一个人不一定要开疆拓土、寻幽探秘,因为内向的生活也一样精彩纷呈,跌宕起伏。”

菲利普后来悟出了克朗肖所赠地毯的寓意,他认为人生所经历的一切都不过是素材,他遭受的不幸不过是一块精美的装饰,而他的整个人生只不过是为了拼出一幅完整的图案。

“织工在地毯上编织出精美繁复的图案,并没有别的目的,只是为了给自己审美的愉悦。一个人也可以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编织符合自己审美的图案;如果认为人生不由得自己掌控,也可以认为是生活本身呈现出了这样的图案。编织人生的图案这件事并非必要,也没有意义,纯粹是编织者为了自娱自乐。也许他可以通过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通过自己所有的行为、感受和思想,编织出或规律、或繁复、或斑斓、或美丽的花纹;也许自由选择的权利不过是一个幻觉,也许一切都只是一个亦真亦幻、荒诞不经的障眼法,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的图案看上去是什么,对他来说就是什么。生命的河流从无有之泉涌出,又永不止息地流向无有之海。一个人只要意识到人生无意义,一切都无足轻重,就能随心所欲地选择各式各样的纬线,把它织入人生漫长的经线,最终编织成自己的人生图案。有一种图案最常见也是最完美、最美好的,它描绘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从结婚生子到艰难谋生,最后离开人世的画面。但有些图案却错综复杂又精美绝伦,没有对幸福的寻觅,也没有对成功的追逐,但如果你仔细欣赏,也许能发现一种摄人心魄的魅力。有一些人,如海沃德,人生的图案尚未成型,便被盲目而漠然的命运斩断,好在人生并没有意义,即便戛然而止也毫不重要;另一些人,如克朗肖,他们的人生图案常人难以理解,需要转变视角和旧有标准,才能理解其存在本身就是其存在的理由。菲利普认为,抛开了对幸福的追求,他就抛弃了自己最后的幻想,如果用幸福与否的标准来衡量,他的一生未免千疮百孔;可现在他意识到,也许可以用幸福之外的标准来衡量,这样他心里突然充满了力量。幸福和痛苦一样,都不重要。二者正如生活中其他所有细节,都只是为了让他的人生图案更加丰富。他仿佛瞬间凌驾于自己的命运之上,他的人生境遇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影响他了。现在发生的一切都只是素材,是为了增加他人生图案的复杂性,走到生命尽头的那一刻,他就可以为完成了这幅作品而欢喜。这将是一件艺术品,它的美丽不会因为这世上只有他一个人知晓他的存在而减损半分。而在他撒手人寰的那一刻,这件作品也将随他一起灰飞烟灭。”

以这样的理论,不论你做什么,只要专注于当下,尽力活好现在就可以了,每天你所做的只不过是为人生这块拼图增添装饰。简单平凡的生活、波澜壮阔的生活,都自有其图景。人生就是一件艺术品,在你生命的终点才能将它完成,但完成时也是它消失的时刻。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在小说的结尾,菲利普选择了与萨利结婚,他选择了灵魂所渴望的幸福。

经过不断地反思,他接受了自己的过去,接受了自己的残疾。他意识到“所谓正常,恰恰是世间最罕有的东西。每个人或多或少有些缺陷,也许是身体上的,也许是精神上的。”有的人像他一样,身体上天生残疾,有的心肺有毛病;有的人则是精神上有缺陷,比如意志薄弱、嗜酒如命。

他选择了遵从自己内心的渴望,不活在未来计划的生活里,而是选择活在当下,接受平凡。那些最简单的人生图案,何尝不是美丽的呢?“一个人呱呱坠地,自食其力,娶妻生子直至撒手人寰,这样一个最简单的图案也是同样是最完美的。”他改变了对平庸和成功的看法,“委身于庸常的幸福似乎就等于接受了自己的失败,可这样的失败却胜过千千万万种成功。”

这样的价值观更符合普通大众,特别适用于如今充满焦虑的劳苦者。每个人总是在追求成功,那些耀眼的成功人士吸引着万千追随者的目光。可是这样的成功是谁定义的呢?一旦你改变了对成功的定义,那任何形式的人生都有可能是成功的。

当时的毛姆已经成为颇有名气的戏剧作家,但他还是放弃了诸多剧院经理的约稿,坚持要完成此书。在书的开头他是这样说的:“我忽略了内心深处的一股力量,这股力量使我献身戏剧的决心变得徒劳。……我又开始被过往生活中种种回忆纠缠。它们来势汹汹,步步紧逼,在我睡觉、走路、彩排、聚会时袭来,成了压在我心头一个无比沉重的负担,以至于我认定唯一的解脱办法就是将它们全部都写下来。”作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作家,就在于他们拥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而这种表达只能以文字的形式输出。如木心先生所说,“写作是为了救自己”。

本书不是自传,是自传体小说,但也带有毛姆自身的影子。与书中的主人公菲利普一样,毛姆也是幼年失去了双亲。他天生的缺陷就是个头矮,所以敏感孤僻。而且毛姆也曾留学德国,后来也做过医生。为毛姆做传的特德·摩根曾这样描述毛姆:“一个孤僻的孩子,一个医学院的学生,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小说家,一个放荡不羁的巴黎浪子,一个成功的伦敦西区戏剧家,一个英国社会名流,一个一战时在弗兰德斯前线的救护车驾驶员,一个潜入俄国工作的英国间谋,一个同性恋者,一个跟别人的妻子私通的丈夫,一个当代名人沙龙的殷勤主人,一个二战时的宣传家,一个自狄更斯以来拥有最多读者的小说家,一个靠细胞组织疗法保持活力的传奇人物,和一个企图不让女儿继承财产而收养他的情人秘书的固执老头子。”

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毛姆对众生相的描绘。在菲利普看戏时,他这样评价戏剧:“对他来说,戏剧就是真实的生活。这种生活很古怪、阴暗,充满痛苦,男男女女向冷眼旁观的观众展示内心的邪恶,漂亮的脸蛋下隐藏着堕落腐朽的灵魂,有德之人用道德的面具来隐藏自己的罪恶,外强中干之人惶惶不可终日,诚实之人腐败,贞洁之人*荡。坐在剧场就像置身彻夜狂欢后的房间,早晨没有开窗换气,空气浑浊不堪,混合着喝剩的啤酒的酸臭味、刺鼻的烟味和煤气灯燃烧的气味。台下没有笑声,最多也只是对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和插科打诨的傻瓜暗自发笑。角色们个个言语恶毒,那些话仿佛是被耻辱和痛苦硬生生从心里逼出来的。”

后来,菲利普在医院实习,他所接触到的社会是这样的:“这里的一切都微不足道,这里的一切简单又复杂,这里有喜悦也有绝望;有母亲对孩子的舐犊之情,也与男人对女人的不离不弃;肉欲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这里,既惩罚有罪之人,也惩罚无辜之人,既惩罚无助的妻子,也惩罚痛苦的孩子;酒瘾纠缠着男男女女,逼他们偿还那必然的代价;死亡在这些屋子里叹息,生命的萌芽像疾病一样在这里确诊,让有些一贫如洗的姑娘充满恐惧和羞耻。”

我想这些都是毛姆对自己行医时所见所闻的真实写照。

在菲利普因为投资失误而破产的时候,他特别希望自己的伯父能够早点咽气,好让自己早日继承财产。或许会令人觉得可怕,但这不是人性的可怕,而是贫穷所激发的人性的可怕。作者写道:“缺钱会让一个人变得小气、刻薄、贪婪,会扭曲一个人的性格,让他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变得庸俗。”作者还写道:“贫穷会让一个人变得多么刻薄,它会让你遭受无尽的羞辱,它会斩断你的翅膀,它会像癌症一样吞噬你的灵魂。”只有经历过赤贫,才会有如此深切的体会。“他知道找工作时的那种绝望,也知道比挨饿更难以忍受的凄凉。”在菲利普成为实习医生后,他对穷人有了更深的理解。“菲利普觉得那些花时间帮助穷人的人一开始就错了,因为他们想改变的是他们自己觉得受不了的事情,殊不知穷人早就已经习惯了,一点也不会觉得困扰。”

如果你处在人生的迷茫期,《人性的枷锁》或许能够给你带来一些人生意义的启发,但正如书中所言,答案只有是自己找到的,才有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349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8
下一篇2024-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