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农》的故事是什么?

《卡农》的故事是什么?,第1张

钢琴曲《卡农》由德国作曲家约翰·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创作,讲述的故事如下:

帕赫贝尔在十几岁时,因战乱沦为孤儿。流浪到英国后,被一个小村庄的天主教堂弹刚琴的琴师收养,之后他天天听人弹琴,也学会了钢琴。

旁边镇子有个叫芭芭拉的女孩,家里有钱有势,是镇上最漂亮的姑娘,自从在教堂听了帕赫贝尔弹的曲子后,就爱上了他。很多有钱人向芭芭拉提亲都被拒绝了,因为她心里喜欢帕赫贝尔。但她害羞,不敢向帕赫贝尔表白,后来她借口说想要跟帕赫贝尔学钢琴,说自己喜欢音乐,希望可以拜师学艺。

帕赫贝尔答应了。但芭芭拉的目的不是弹琴,所以不认真学钢琴,被帕赫贝尔一再责骂。芭芭拉心里委屈,但还是一直跟着帕赫贝尔,希望帕赫贝尔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终于帕赫贝尔让芭芭拉走,说她不适合弹钢琴,也不喜欢钢琴。芭芭拉听后不服气,下定决心好好弹琴,半年后拿到本地的钢琴第一名!之后半年,芭芭拉离开了帕海贝尔,刻苦练琴,并且成功拿了奖,于是去向帕海贝尔表白。但帕海贝尔已经被征去打仗了离开了。

芭芭拉没有放弃,等了三年,期间村长的儿子看上了她,为了让她死心,派人从运回一具碎尸,骗她说是帕海贝尔,帕海贝尔没有亲人,无法对证。芭芭拉相信了,趴在尸体上哭了3天3夜,村长儿子买了很多礼物向她提亲,她都不理。3天后的晚上,在当时帕赫贝尔教她钢琴的教堂里割腕自杀了。

而帕赫贝尔在芭芭拉离开半年后,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爱上芭芭拉,只是因为她学琴不努力忽略了对她的喜欢。他准备写一首歌,做为向芭芭拉求婚的礼物,当他完成了卡农的1/3的时候。被召去打仗了,在战乱中,时常都会想到和芭芭拉在一起的日子。之后他完成了卡农剩下的2/3。

在芭芭拉自杀后第2个月,帕赫贝尔回到了村里。他知道了芭芭拉为自己做的事后,伤心的嚎啕大哭。没人愿意告诉他芭芭拉葬在哪里,之后,帕赫贝尔召集2个村的所有人,坐在钢琴前强忍泪水,弹出了卡农“Canon”,感动了在场所有人。

他当时弹的就是为死去的芭芭拉写的《卡农(D大调)》。在那天晚上,帕赫贝尔在教堂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卡农背景故事(传说) Pachelbel在他10几岁的时候,流浪到英国被英国一个小村庄的琴师收养,之后他天天听那个他弹琴,也学会了钢琴。

在他们旁边的镇上上有一个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了有钱有势,Barbara Gabler也是镇上最漂亮的女孩,自从到教堂听Pachelbel弹的曲子,就爱上了他。很多有钱人上门向Barbara Gabler提亲都被拒绝了,因为Barbara Gabler心里只喜欢Pachelbel。但女孩比较害羞,从小被宠到大的Barbara Gabler一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后来Barbara Gabler就找了个理由,说要去Pachelbel那里学钢琴,她对Pachelbel说自己热爱音乐,希望可以拜师学艺。Pachelbel很高兴的收下了这个徒弟。

但Barbara Gabler她的目的并不是弹琴,所以几乎不把经历花费在钢琴上,遭到了Pachelbel一再的责骂。Barbara Gabler心里委屈,但还是一直跟Pachelbel,希望Pachelbel能明白自己的心意。终于有一天Pachelbel对Barbara Gabler说:“你走吧,你真的不适合弹钢琴。而且你也不喜欢钢琴。”Barbara Gabler听后,对自己说:“不要说我不行!Pachelbel。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弹琴,半年后我要拿到本地的钢琴第一名的!” 半年里,Barbara Gabler天天练习,饿了就叫家里的用人送些吃的,困了就趴着睡一会。半年一转眼就过去了,Barbara Gabler参加了比赛,果真的拿了奖。

Barbara Gabler想拿这个奖杯去Pachelbel向他表达自己的爱意Pachelbel已经走了。当时正值战乱,Pachelbel被征去打仗,Barbara Gabler说:“好,我等他回来。”就这样Barbara Gabler等了Pachelbel3年多。

在这期间村长的儿子看上Barbara Gabler ,村长的儿子很清楚Barbara Gabler已经心有所属,就叫人从前线运回来一具碎尸体,说那就是Pachelbel,但没有人可以对证,Barbara Gabler相信Pachelbel真的已经死了,趴在"Pachelbel"的尸体上哭了3天3夜,那时,村长的儿子买了很多的礼物去找Barbara Gabler提亲,Barbara Gabler没有理睬。

在3天后晚上, Barbara Gabler割腕自杀了。而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的半年里,他发现没有Barbara Gabler在身边,自己少了很多很多的快乐。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不知不觉的爱Barbara Gabler,只是因为她学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没了对她的喜欢。当时他准备写一首歌,做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礼物,当他完成了卡农的1/3的时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战乱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当心中不舒服的时候都会想到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弹琴的日子那段时光真是值得怀念啊。之后他完成了卡农剩下的2/3。

在Barbara Gabler自杀后了第2个月,Pachelbel回到了村里。他从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的故事和她为自己做的所有事后,他咆哮着,放声大哭。他找到了Barbara Gabler的家人,问她现在葬在哪。她家里人都不肯告诉Pachelbel,随后的一次礼拜,Pachelbel招集他们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钢琴前强忍着泪水,弹出了卡农“Canon(D Major)”。

  《猫》是音乐剧历史上最成功的剧目,曾一度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该剧创作于1981年,是在伦敦上演时间最长、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伦敦西区新伦敦剧院,每周8场,星期一休息,连续演出至2002年5月11日在它21岁生日时,在同一个剧场落幕。《猫》在美国演出时间相加总长为16年零2个月,仅这一出戏在全球演出的总收入就超过了20亿美元,到2000年6月该剧正式宣布停演时,已在全球演出了6000多场。该剧创作精良,表演水平精湛,36位出场演员各有各的绝活,片中的老猫格里泽贝拉由大家熟悉的依莲娜·佩吉扮演,她被一些媒体称为英国音乐剧“第一夫人”。

  《猫》中的角色:“领袖猫”。猫族中的首领,充满智慧和经验,他必须出席一年一度的猫会,并最后决定哪一只猫能够升天获得重生;“迷人猫”,剧中成熟女性的代表,全剧舞会高潮时她是领舞者,在青蓝色调的光线下,惟有她的红色皮毛洋溢着温暖;“魅力猫”。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丑陋无比——她的样子最像人类,长发披肩,身穿黑色晚礼服,脚蹬一双高跟鞋。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的深深同情和怜悯。还有“富贵猫”、“保姆猫”、“剧院猫”、“摇滚猫”、“犯罪猫”、“迷人猫”、“英雄猫”、“超人猫”、“魔术猫”等。这群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并被拟人化了的猫儿组成了猫的大千世界。在舞会上,它们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

  《猫》中的舞蹈和音乐相当突出。为了传情达意,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怎么好看怎么编,没有框框,别具匠心,不拘一格。尤其是那段长达十几分钟的“杰里克舞会”的舞蹈,场面宏大,激情澎湃,让人看得如痴如醉。

  《猫》的舞台也极精彩。它的设计概念是“从猫儿眼里看到的世界”。观众可以从自己坐的座位角度看到一个垃圾场,上面堆放着1500多个牙膏皮、碎碟子、坏信用卡、可乐罐、废弃的汽车等等各式垃圾,全部都按照猫眼中的尺寸放大。台上还有一座重达5吨的天桥,供猫儿上下戏耍,演出时桥下有三个工作人员躲在里面控制烟雾、灯光、变出“魔术猫”。 《猫》的服装全按各个猫儿的形象特征来设计,共有250多套,上面逼真地绘出了不同年龄、性别的猫的肤色和皮毛花纹,每个演员都被画成了一个与其身份相符的猫脸,再配上30多个不同色泽和质感的假发,活灵活现地装扮出了一只只性格各异的猫儿。

  《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鲁·洛伊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根据T·S·艾略特(T S Eliot)的诗集 《老负鼠讲讲世上的猫》谱曲的音乐歌舞剧。自从在1981年伦敦首场演出之后,已经成为讫今以来最著名的歌舞剧之一。其中一曲“记忆”,更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目前,《猫》是世界上票房最高的舞台剧,也是在美国纽约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头连续公演最长的舞台剧。

  虽然《猫》的世界旅行从欧洲、美洲、澳洲甚至日本,可惜的是它一直没有机会登上中国的舞台。幸好的是在1997年末,韦伯集齐了全世界最精华的演员和剧组人员,制作了《猫》的录像带。从此五彩花猫们再不受舞台的限制,即使与百老汇冬日花园剧场远隔千里万里,你也一样可以看到席卷世界的、“现在及永远”的、《猫》的风采。

  《猫》因为在许多不同的舞台上由数以千计的人制作,她的歌舞并没有很严的规定。有时候一首歌会由不同的猫来唱,也有时候,一些剧情完全被删截。比如在《猫》的录像带里,两只小偷猫的歌是由小偷们自己唱的,但是在舞台上,这首歌通常是由Mistoffelees 唱的。在《猫》的录象带里,一个很重要的歌,海盗 Growltiger 的故事也被删掉了。大多数时候这样的修改都是小幅度的,而且多半是由于演员的合适或是不合适。

  每一个歌曲里面,包括了英国的,美国百老汇的,和《猫》录象带所用的全部歌词。其中有几首比较著名的歌副有 WAV 版音乐。笔者有幸听过这三部《猫》的音乐(其中英国和百老汇的是在1981年和1982年出版的CD),但觉得《猫》录象带版的音乐最好,因为她有机会汇集了最优秀的演员。所以MP3 版的歌,都是从《猫》录象带里摘出来的。还有一点就是本人未曾看过舞台上的《猫》,所以对剧情的介绍都来源于录象带。当然,录象带版也的确是故事讲解得最好的一个。

  第一幕

  午夜,人行道上没有声响。

  ……直到第一只洁里珂猫的到来。

  接着,一只一只的猫儿出现在废物堆积场的各个角落。今夜是一年一度的洁里珂舞会,所有的猫儿们都在这里汇集,快节奏的音乐很快地冲斥整个舞台,整个剧场。所有的猫儿随着音乐舞蹈歌唱。在歌声中他们演译出洁里柯猫引以为傲的特色:“我们能在空中舞蹈,像高空秋千,我们能翻双筋斗,在轮胎上弹跳”。

  因为人们(观众)出现在猫儿们的天地,猫儿们起先对入到它们领地者心存厌恶和怀疑,但是很快地他们接受了陌生人的观察,并且向他们讲述了猫儿的三个名字:一种是家里的日常称呼,一种是有尊严的独特名字,另一个则是只有猫儿自己才能知晓的秘称。

  纯洁的白猫 Victoria 表演了一首独舞,象征着一场舞会的正式开始。强健的灰猫 Munkustrap 是猫族首领 Old Deuteronomy 不在时的管事人,也是小猫的守护者。在故事里他充当旁白的作用,给幼猫(及观众)讲述洁里珂的规矩,并介绍其他

  的猫上场。Munkustrap 给小猫解释了洁里珂舞会的意义。这个一年一度的月圆之夜,是只有猫类才能体会它的魔力的,而且,他们一族的首领 Old Deuteronomy 也将会在黎明到来之前,从族里选出一只猫来,送上云外之路(Heavy Side Layer), 从而获得重生。因此,在这个舞会上,各种各样的猫儿们都要登场介绍自己,希望能去美妙幸福云外之路。

  接下来 Munkustrap 介绍了 JennyAnyDots,她对待所有的小猫都亲切慈爱好像老妈妈一样。然后摇滚猫 Rum Tum Tugger 自己上场介绍自己。Tugger是一只被他的类家庭宠坏了的好奇的猫,他也最喜欢所有母猫们对他的迷恋。很久没有出现在废物堆放场的魅美的猫,Grizabella 出现了,可是她现在又老又丑又脏。因为她年轻时背叛了洁里珂猫,离开猫族到外面的世界里闯荡,尝尽了冷酷和辛酸。现在 Grizabella 疲惫不堪,独自一个人回来。可是所有的猫儿不原谅她,并把她赶走。 Grizabella 于是悄悄躲在舞台的角落里。

  Bustopher Jones 在 JennyAnyDots 的歌声中出场,这个爱吃的肥猫是让所有同类骄傲的贵族猫。然后是两只小偷猫,Mongojerry 和 Rumpleteazer 表演了歌曲和杂技般花哨的舞蹈。在他们的歌曲结束之后,Old Deuteronomy 出现了!大家向老首领表示了敬意之后,Munkustrap 为他组织了一个很滑稽的舞蹈,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之后,随着舞会高潮的到达,所有的猫儿加入了歌舞,《猫》的主旋律再次响起。

  Grizabella 再次回到舞台中心,猫儿依然不肯原谅她,这时 Grizabella 唱出了动人心漩的歌“记忆”,Old Deuteronomy 同情地注视着心碎的 Grizabella 再次下场。

  第二幕

  猫儿们再次回到舞台上的时候,Old Deuteronomy 用歌声提醒他们记忆快乐时光的重要。老猫 Gus 被 Jellylorum 带上舞台。Gus 是一只曾风靡所有剧院的演员,现在他回忆着自己当年的日子,尤其是他最得意的创作,大海盗 Growltiger 的故事。接下来场景转换,大家都仿佛回到了 Gus 红极一时的时候,在舞台上表演了 Growltiger 和他的情人 Griddlebone 的故事。因为声音很大,本来在火车上睡觉的 Skimbleshank 被吵醒了,火车猫 Skimbleshank 是个滑稽可爱的叔叔。大家帮他用堆积场的废物堆出一辆火车头,让他神奇地站在上面。

  可是,在火车猫的故事刚刚结束的时候,快乐的舞会被罪犯猫 Macavity 打断了。在黑暗之中 Macavity 带领他的爪牙截走了 Old Deuteronomy。

  两只曾经认识 Macavity 的母猫,Bombalurina 和 Demeter 给不了解 Macavity 的小猫讲述这只罪大恶极的通缉犯的所作所为。这时 Old Deuteronomy 忽然又回到场上,所有的猫儿还在惊喜之中,可是他甩下灰皮,原来是 Macavity 假绊成 Old Deuteronomy 前来捣乱。Munkustrap 带领着其他几只公猫展开了同麦克的斗争,最后罪犯猫在黑暗中逃掉了。

  “不用担心,我们有神奇的 Mistoffelees 先生!”Rum Tum Tugger对大家说。他介绍了下一个上场的 Mistoffelees。魔术猫 Mistoffelees 在众猫的要求下成功地变回了Old Deuteronomy。猫儿们一起感谢了他的贡献,再次准备聆听老首领的选择。

  Grizabella 又一次上场了。可是这一次,在她歌唱“记忆”的时候,猫族里最年幼的小猫,Jemima 用清亮的歌声回应。这时猫儿们明白了 Old Deuteronomy 对他们讲过的话。一只接着一只,他们原谅了 Grizabella,使她重新回到洁里珂温暖快乐的家族里来。Old Deuteronomy 在黎明到来之前,选择了 Grizabella 登上云外之路,获得重生!在群猫的歌声中,Old Deuteronomy 带领了 Grizabella 走上了云外之路,Grizabella 消失在空中五光十色的云彩里。

  最后一首歌是 Old Deuteronomy 唱给观众听的。“你要对猫儿脱帽敬礼,说声‘你好吗,我尊敬的猫’。这一定会讨猫儿的欢喜。”因为毕竟,猫儿跟人类没有什么不同。

  关于歌词 ----

  《猫》的歌词由特拉维·拿恩(Trevor Nunn)改编。它的故事来自T·S·艾略特(TS Eliot)在1939年出版的诗集《老负鼠讲讲世上的猫》(Old Pusso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这一部诗集,事实上是艾略特写给他的教子的。大部份的歌词是从诗集里原封不动拿出来的。只不过,因为要和谱出的曲子相和,拿恩在诗词上作了微小的改动,比如“洁里珂之歌”(The Song of the Jellicles)里就多了八行歌词的重复。此外,“楔子”、“The Marching Song of the Pollicle Dogs”和 Grizabella 的故事,是从艾略特未出版的故事里找到的。而最有名的一首“记忆”(Memory),是拿恩根据艾略特的另一首“风夜狂想曲”(Rhapsody on a Windy Night)改编的。

  关于乐曲 ----

  安德鲁·洛伊·韦伯从1977年开始根据他从小最喜欢的书,《老负鼠讲讲世上的猫》编写曲谱。因为韦伯原来的打算是写一些在舞台上演的散曲,而且1980年他在爱德蒙顿音乐节(Edmonton Festival)上公演了他已经写好的几个片段。当时艾略特已经去世,艾略特的遗孀 Valerie Eliot 参加了音乐节,并且带给韦伯许多艾略特没有发表过的诗和故事。这些故事里,就包括了后来十分有名的“Grizabella,魅美的猫”(艾略特没有把这首已经完成的诗包括到诗集里去,因为他觉得“这个故事对孩子来说太悲哀了”)。有了这些信息,尤其是Grizabella的故事,使韦伯觉得终于找到了故事的主题,而更像一部有头有尾的歌剧了。他找到拿恩作词兼导演,两个人合作,把这样一部显然不具备卖座条件的童话诗集搬上了舞台。

  关于“记忆” ----

  据说,直到首映式的日期都已经很接近的时候,拿恩仍对剧里的歌不满意。他觉得整部剧的高潮部份不够强烈,应该有更富有感情,更能让观众投入的乐曲。韦伯起先并不愿意,但还是回家重新开始编曲,而且他告诉导演拿恩,不要抱太大的希望。那一晚韦伯回家之后,花了整整一个晚上,写出了一个曲子。第二天早上,韦伯在排练室的钢琴上给拿恩弹奏了他整晚的杰作。拿恩听完后,对旁边的人说:“我请你们记住现在的日子和时间。因为你们现在听到的,就是下一个能称为传奇的乐曲。”

  这个曲子,就是后来在音乐剧史上流传得最广的“记忆”。

  可是在当时,她还只是一个旋律,根本没有歌词。和其他的《猫》歌不同,“记忆”并不是根据已有的诗编写的,也没有其他可以套用的诗。拿恩找了三位词作家编写“记忆”,仍没有得到满意的歌词。那时直到离首映只有几天了,拿恩回到他在乡下的别墅,决定由自己来写“记忆”的歌词。他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重新读过艾略特的诗集,借用了“风夜狂想曲”和“Grizabella,魅美的猫”作线索,不但写出了动人心旋的 “记忆”,也更明确了整部《猫》的主题。魅美的猫Grizabella成为《猫》的感情出口,她在“记忆”里表白了她在外面世界所受的痛苦,她所永远失去的快乐和美丽的日子,以及她归家的渴望。这首让人难以忘怀的歌出世了。

  关于韦伯 ----

  安德烈·洛伊·韦伯是英国知名的音乐剧制作家,写过多件动人的作品。除了《猫》之外,他的成名作品还有《歌剧 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1986)、《艾薇塔》(Evita,1978)、《万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1971)、《星光列车》(Starlight Express,1984)等,几乎每一部都曾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过,并有长驻剧团。比如《歌剧魅影》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市,到今天仍持续演出。(注:韦伯《歌剧魅影》与中国在解放前和解放后都拍过的歌剧**《夜半歌声》是源自同一个故事。但她们的乐曲似乎不应该是同一个。)而《艾薇塔》更在1996年被搬上银幕,并由流行歌坛十年之久的麦当娜(Madona)主演。伟伯也因为接连几部如此成功的乐剧成为现代音乐剧之首。在1997年,他被英国女王封为男爵(Sir),后又被加封为伯爵(Lord)。

  关于安德鲁·洛伊·韦伯,中文网页 “吉方平的窝” 中有详细介绍。

  《音乐剧世界》中也有上面提到的及其他音乐剧的介绍。

  关于《猫》的演出 ----

  《猫》作为歌舞剧首次演出是在1981年5月11号。地点是伦敦西头的新伦敦剧院。从此在英国一炮打红。《猫》凭着再难以打破的票房纪录成为英国有史以来最成功、连续公演最久的音乐剧。1982年《猫》开始在全世界的舞台剧圣地,美国纽约的百老汇大街上公演,到2000年夏天停演,早已打破了百老汇连续公演最久而且也次数最多的记录。而直到现在,《猫》仍在伦敦西区公演。除此之外,《猫》也是美国最长的巡回演出剧目(目前为止至少已经有四次全美巡回演出)。

  《猫》曾获得七项托尼奖(Tony,可以说是舞台剧界的奥斯卡)“回忆”则成为现代音乐中的经典。这一首歌曾被录制过六百次至多,包括著名的歌手芭芭拉史翠珊(Barbara Streisand),Barry Mantilow。

1681年,帕赫贝尔二十八岁时娶芭芭拉盖布勒(Barbara Gabler)为妻,他们还有了孩子,是帕赫贝尔写给女儿和妻子的作品。

故事开始:巴哈贝尔出生于德国的纽伦堡。早年随施韦默尔学习音乐。

1669年,年进入阿尔特多夫的一所学校接受音乐教育,但因支付不起学费,次年转入雷根斯堡的一所学校。

1677年年,至爱森纳赫,担任了一年的宫廷管风琴师。于1678年在爱尔福特担任管风琴师,在这里教授了JC巴赫。

1681年,巴哈贝尔二十八岁时娶芭芭拉盖布勒(Barbara Gabler)为妻。

1683年,巴巴拉和他们唯一的孩子死于瘟疫。隔年他再娶茱笛丝卓默,这一次婚姻为他带来七名子女。离开了艾尔特,巴哈贝尔来到伍腾堡宫廷,这个地方给他很多专业上的自由度。

1692年秋,法国大军入侵,他被迫返回出生地纽伦堡,最后辗转到了戈塔。碰巧出生地纽伦堡的圣塞巴德教堂的原任风琴师,也就是巴哈贝尔的老师魏克过世,让他得以顺利接任老师之职位。他就在这里一直待到他过世。

在纽伦堡的五年间,巴哈贝尔写下了感恩赞歌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风琴赋格,被视为他晚年的代表作。

1706年,约翰巴哈贝尔去世,享年52岁。

扩展资料:

卡农特点——

卡农,是一种曲式的名称,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 "规律"。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 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为另一声部所摹仿,即严格的摹仿对位。卡农出现于13、14世纪,后人常采用古典曲调作为卡农主题。

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同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的效果,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旋律是导句,以后模仿的是答句。

"D大调卡农",是帕赫贝尔在意大利威尼斯时写的音乐,带有一丝意大利式的,甜蜜宁静的忧伤。在不到五分钟演奏长度里,其中的"顽固音型主题" 反复出现28次,可是听者却能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

参考资料:

-卡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310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8
下一篇2024-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