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也就是说,邮政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私自开拆、隐匿或者毁弃邮件、电报的行为,不仅侵害了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也侵害了国家邮电部门的正常活动及信誉。首先,本罪侵犯的主要客体是公民的通信自由权利。根据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我国公民享有通信自由权,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邮政工作人员的职责就是保证公民的邮件、电报快速、准确地送到收件人手中。少数邮政工作人员为了追逐个人的私利或出于甚他卑劣的动机,竟不顾党纪国法,利用职务、工作之便,私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往往会给受害者造成极大的危害。有的受害人因联系中断、信息未能及时传达,贻误了工厂、企业的生产;有的汇款被窃取、冒领,合法财物受到侵犯;有的公民因信件被私拆,一些个人隐私被泄露,精神上遭受了严重压力;有的则因信件、电报被毁弃、隐匿,亲友间失去联系,导致互相猜疑,家庭产生矛盾、破裂或恋人、朋友关系中断,等等。因此,邮政工作人员私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行为,是对公民通信自由权的严重侵犯。其次,邮政工作人员私拆、隐匿或者毁弃邮件、电报的行为也侵犯了邮电通信部门的正常活动和声誉,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邮政企业是全民所有制的经营邮政业务的公用企业,邮电通信的运作具有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特点,例如,一封寄往省外的信件,一般要经过出口局、转口局、进口局,要由分拣员、封发员、押运员、分发员、投递员等五大员的连续协作配合,才能由发信人手里寄到收信人手中。如果上述环节的任何一环上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私拆、隐匿或者毁弃了这封信,不仅直接影响发信人和收信人的通信权,而且直接地使邮政通信网络遭到破坏,影响整个邮电部门的通信质量和信誉。同时,国家还应赔偿公民因邮件、电报被私拆、隐匿或毁弃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所以,邮政工作人员私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行为也是对国家邮电通信的侵害。
本罪侵犯的对象是邮件和电报。根据我国邮政法的规定,邮件,是指通过邮政企业寄递的信件、印刷品、邮包、汇款通知、报刊等;邮件又分平常邮件和给据邮件。平常邮件,是指邮政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在收寄时不出具收据,投递时不要求收件人签收的邮件;给据邮件,是指挂号信件、邮包、保价邮件等由邮政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在收寄时出具收据,投递时要求收件人签收的邮件。所谓信件,是指信函和明信片。它是用以向特定的人传达意思的一种文书。所谓电报,是指由电信网路传递的符号、文字等。邮电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严重侵犯了国家邮电事业单位的正常活动,直接破坏了邮电部门的工作秩序和信誉,同时还侵犯了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权利。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邮政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行为。构成本罪的客观方面有两个特点:
1、必须有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行为。所谓私自开拆,是指非法擅自开拆他人邮件、电报,使封缄失效的行为,合法行为不在此限。所谓“封缄”是指使书信、电报、印刷品的内容从外部不能了解的措施而言。如把信装入信封糊上、印刷品用纸包扎上、邮包用线缝上等。私自开拆不以破坏封缄为必要,行为人私自开拆后是否阅读信件内容或了解信件内容,或者私拆后再行封缄复原等,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所谓隐匿,是指将邮件、电报予以截留或收藏而不送交收件人的行为。所谓毁弃,是指将邮件、电报予以撕毁、湮灭或抛弃,致使他人无法查收的行为。他人是指特定的人,不仅包括自然人,而且包括法人和没有法人资格的团体。
构成本罪并不要求行为人同时具备私拆、隐匿、毁弃三种形式 只要实施其中之一者,即可构成。如果两种或三种行为形式兼而有之,仍以本罪一罪论处,不实行数罪并罚。
2、必须有利用职务之便的行为,才能构成本罪。邮电工作人员是否利用职务之便私拆、隐匿、毁弃邮报、电报,是能否构成本罪的重要标志。如果没有利用职务之便则不以本罪论。所谓利用职务之便,是指邮电工作人员利用营业、分拣、接发、押运、投递等职务所赋予的职责条件,进行违背职责的犯罪活动。利用职务之便,不仅包括邮电部门的领导者利用职务之便,而且包括一般邮电工作人员利用职务活动的方便在内。在多数情况下,犯罪以后者居多。
(三)本罪主体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邮政工作人员,也就是国家邮电部门的干部、营业人员、分拣员、接发员、押运员、接站员、搬运员等,根据邮政法第8条第2款的规矩,邮政企业根据需要委托其他单位或个人代办邮政企业专营业务的代办人员,办理邮政此务时,亦应视为邮政工作人员。非邮电工作人员或虽属在邮电部门工作但不与邮件、电报接触的人员,则不能成为本罪主体。如果他们私拆、隐游或者毁弃他人信件,情节严重的,则构成本法第252条规定的侵犯通信自由罪。如果以窃取财物为目的,私自开拆、隐匿、或者毁弃邮件、电报,窃取财物数额较大的,则构成盗窃罪。
(四)主观要件
过失不构成本罪。本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不仅明知私自开拆、隐匿、毁弃他人邮件、电报是违反自已的职责义务和规章制度的违法行为,而且明知这种行为会给他人的利益和通信自由、通信秘密权利造成损害,甚至引起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破坏国家邮电事业的声誉,妨害邮电部门的正常话动,但出于某种个人动机和欲望,却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犯罪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为了窃取某种证件;有的为了窃取女人相片、画片;有的为了窃取金钱、贵重物品、证券等财物;有的企图窃看他人信中的隐私、秘密;有的是偷懒、贪图安逸不送邮件、电报而加以隐匿、毁弃;有的是为泄私愤、图报复等,在一般的情况下,行为人的犯罪动机和目的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研究生考试时拆信封、装信封一般情况下应该在规定的3个小时之内装好,拆的时候注意,不要把封口割下来,回头还要用它密封。粘的时候就无所谓了,尽量用固体胶,比较容易粘。
只有院校自命题的专业课,会发单独的试卷袋,其他公共课及统考科目还是传统的由监考老师统一拆封发放~
发单独试卷袋的,这就意味着需要自己开封,答完题再自己密封。每年都有小伙伴准备不充分,要么是没有带小刀,徒手撕。要么就是在拆试卷时,划破手指。
扩展资料
1、试卷分发流程
考试开始后,老师会按照顺序将试卷发给每个同学,同时也会提醒考生核对一下试卷及封皮上的信息是否有误。信息确认无误后,由学生自己拆开信封,并核对试卷数量和内容,有疑问马上举手示意。
考试完毕,由考生自己将试卷装进信封并密封,再由监考老师按照顺序收回。
2、拆封试卷流程
试卷袋的特殊之处,是有两个舌头,两个密封条。小心地划开侧边,紧贴最外一层开封,小刀沿上边缘划开。一定小心,不要损坏内藏的舌头,否则就没法再封口了,也要小心自己的手!
取出里面的东西,认真核对。核对无误后,等开考铃声响后开始答题。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试题等放进去,把第二个舌头翻出来,用密封条密封。
密封好后,等监考老师收走,再离开考场。这里不得不啰嗦一句,千万别把准考证,身份证等装入信封,往年这种情况还不少呢!
用塑料直尺伸入试卷袋的袋舌底下,向封签和袋身黏合处发力,轻轻地挑开封签,即可拆开试卷袋。注意直尺一次伸入不要太多,多次重复操作,保证袋舌完整,以便考试结束后封存试卷。
试卷袋直接用小刀割开就行,答题卡袋要只割开外舌头,内舌头要保存好。
检查好之后开始贴密封条,贴密封条的时候要把固体胶抹在信封上, 然后把密封条覆盖轻轻按压,不要抹太多,千万不要用手搓!密封条超级脆弱,加上粘了胶之后更容易破,要是左右搓来让它粘上,很容易搓烂,上下轻轻按压押。
考研信封正确的拆开方法如下:
1、考场先发放装有试题的信封(不同学校有大有小),密封条弄别丢了。
2、自带小刀(剪刀真心不好用)、固体胶有备无患。
3、装封试卷答题纸时千万别把准考证什么的东西带进去。
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流程:
1、考研信封的特殊之处,是有两个“舌头”,两个密封条。
2、其中一个 “舌头” 向下折,藏进信封内部,对折信封,于侧边底边封口。
3、一般装入试题册,答题纸,机读卡,和另一个留给考生自己用的封条,此封条很薄很轻,容易吹跑弄丢,一定保留好!
4、正面再贴上打印好的学生信息,试卷信息。
5、封口(外面的那个 “舌头”贴上密封条,经过漫漫长路,到达贴有你相片和考生号的那张桌子。下面就开始拆封了,如果你和我一样有双巧手,可以尝试原路拆回去,如果没有,或者密封条粘的很紧(一般都很紧),我建议从侧边开始。
6、小心地划开侧边,紧贴外一层开封,小刀沿上边缘划开。一定小心,不要损坏内藏的舌头,否则就没法再封口了。
7、取出里面的东西,安静地答题,临结束将答题纸,试题册,机读卡等放进去,要放全,折第二个舌头,用密封条密封。
8、密封好,在密封条和信封的骑缝处签上自己的名字,交给监考老师,这里不得不啰嗦一句,千万别把准考证,身份证等装入信封,下一门考试还用呢。我不是开玩笑,人在紧张时,这种例子是屡见不鲜。
如果你在考场上遇到了任何自己处理不了的事情,比如信封损坏了,信封“舌头”断了什么的,一定要做完题之后举手找监考老师求助!任何事情在监考老师那里都会有解决办法的!千万不要和别的考生窃窃私语,这样监考老师也不会放过你的哦!
考场上,一定要遵守考试规范,听监考老师的安排!先做题为主,后处理事情,心态放平,不要紧张。
长方形纸条折信封的折法步骤如下:
1、首先我们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条,在二分之一处对折,再次对折。
2、接着将中间的部分一点一点折成细长的长方形,底部两边分别往里折叠处三角形的形状,再将中部的长方形竖起。
3、然后沿着底部三角形往里对折,压平,左右对称。将上面的部分往下折,再将右部往里叠起,左边同样。
4、接着将最上面的部分往下折,留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部分。然后再打开,在最顶部左右往里对折,将三角形里面抽出来下部形成梯形。
5、最后将上面的纸条插进最中间的长方形中,简单又美观的长方形纸信封就折好了。
信封,一般是指人们用于邮递信件、保守信件内容的一种交流文件信息的袋状包装,信封一般做成长方形的纸袋。也指信封盆地(四川盆地),还指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信封”,还指木马信封,例如QQ信封。
信封在我国出现很早,(战国策·齐策》曾记载说厂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日:“岁亦无恙耳阶民亦无耳阶。”“书未发”,即书信未启封,也就是说当时已有了信封。但当时信封的形状,由于没有查阅到相关的记载,已不得而知了。
汉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说:“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的“双鲤鱼”,就是汉代时的信封了。至于烹鲤鱼,则是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对拆书函的形象描绘,并非烹煮真鲤鱼。这种信封,用两块鱼形木板做成,中间夹着书信。
解绳开函,便可看到用素帛写的书信。这种鲤鱼形的信封沿袭很久,一直到唐代还有仿制。
双舌试卷袋会在拆封口处标明此处为双舌。拆封时先用刀子在标线处划开一个小口,注意力度不要太大,从划开的小口处看看是否只划开了一层,然后把刀子从划口处伸进去割开就行了。
双舌试卷袋特殊之处在于它有两个舌头,其中一个舌头向下折,藏进信封内部,检查信封是否完整,是否有破损地方,如果有问题,及时向老师反馈。拆开后里面有试卷、密封条、答题纸,同学们一定要检查好试卷页数。
试卷袋拆袋注意事项
拆袋时建议还是自带上小刀和固体胶比较保险,由于各个考场的情况不一样,有的考场会提供这些工具,不让带小刀和固体胶。有的考场的试卷袋封条是带自粘胶的,不用固体胶。
拆试卷袋的时间不包含在考试答题时间内,但拆试卷袋的时间也不要过长了,不敢拆得找监考老师帮助。有的地方试卷袋上的骑缝处是需要写名字的,不会的问一下监考老师。
没有信息的试卷袋,任何人都没有拆的权利,是会被保留下来的,你可以马上联系当地研招办,他们会将你的卷子邮寄到招生高校后,在由招生高校送到所在省市的省招办指定的评卷点阅卷,之后就会有分数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