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在乾隆后期权势滔天,朝廷中还有谁能和他抗衡?

和珅在乾隆后期权势滔天,朝廷中还有谁能和他抗衡?,第1张

和珅在乾隆朝后期可谓是大权在握身兼十几个要职,比如首席内阁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内务府总管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九门提督,还兼吏户二部等,大小官员见了都得尊称和珅为和相,称其为权势滔天也不为过,那么在当时的朝廷中还有人能和和珅抗衡吗?

当时朝中还是有人能和和珅抗衡的,乾隆皇帝深谙帝王驭臣之术,给和珅树立了两大对手,他们分别是阿桂,王杰。

首先我们看王杰,王杰乾隆五十一年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父,五十二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总理礼部,是实权在握的真中堂。王杰身兼军机大臣和大学士之职,与和珅一样有宰相之实。

王杰既是状元也是名臣,他忠清劲直,老成持重,以清廉自诩,从不结党营私。王杰在朝中以敢以直言,刚正不阿出名,经常与贪官和珅在朝中吵的面红耳赤。王杰一有机会就会在朝中批驳,弹劾和珅的贪腐行为,在私下也是常嘲弄,讽刺和珅,引起和珅的报复。由于王杰清正刚直,是辅国良臣,所以乾隆帝对他还是比较欣赏,信任,没有让和珅的报复得逞。在嘉庆朝倒和珅的行动中王杰也担任了重要角色。

在乾隆后期至嘉庆前期,和珅专政的这段时间,王杰不俱报复,力抗和珅,为后面拿下和珅起到重要作用。

阿桂是乾隆朝的勋贵之臣,乾隆二十八年阿桂就因军功出任军机大臣,数次起落,于四十二年又出任武英殿大学士,于敏中死后位居大学士班次首位,并为领班军机大臣,成为综理部务,赞襄机要的第一重臣。

在乾隆后期阿桂地位还在和珅之上,只是阿桂在后期常出京办差,督河道,平叛乱,查钦案,所以被和珅窃取了大权。对于和珅专政,阿桂十分痛恨,耻于为伍,不与之往来,虽因老迈不能铲除和珅,但和珅也不敢找阿桂麻烦。

在乾隆后期阿桂出将入相,东征西讨,为国家的统一立有大功,四次图形紫光阁皆位于前列,功高勋重,不怒自威,在乾隆朝后期异姓公爵中也是第一人,乾隆及后代皇帝都给予了极高评价。也是乾隆后期在地位和权力上能够抗衡和珅的人物。

百余年来,慈禧宠宦安德海之死一直是个众说纷纭的话题,较多的推论是:处死安德海的决定是东太后慈安背着西太后慈禧,与同治皇帝和恭亲王等人作出的。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清朝祖制是严禁太监出京的,但安德海在北京住腻了,很想出去玩玩,便请求慈禧给他一个机会。慈禧十分宠幸安德海,就不顾规定,让他去南方为同治置办大婚用的龙衣。慈禧还把此事和同治说了,显然是欺他年幼无知,并料定他不会提出反对意见。哪料想同治早就等着这一天到来,于是假意赞成慈禧的安排,暗中却通知山东巡抚丁宝桢做好诛杀安德海的准备。

同治为什么要杀安德海并选中丁宝桢执行这一计划呢?这就不得不说安德海确实活得不耐烦了。他不仅屡进谗言,打压恭亲王,使其被慈禧削掉了议政之权,而且对同治也看不顺眼,经常在慈禧面前搬弄是非,同治为此没少挨老娘训斥。同治年岁渐长之后,又不时听到传言说小安子与母亲关系暧昧,因此更加恨透了安德海,常常拿刀子砍掉小泥人的脑袋,以发泄心中的怨恨。身边太监问他怎么回事,同治狠狠地说:“杀小安子!”安德海仗着慈禧的宠爱胡作非为,却不知道早已经被同治瞄上了。

杀安德海的机会如今终于等来了,心情颇为激动的同治便赶忙与慈安(同治虽是慈禧所生,但更喜欢嫡母慈安)密商如何实施这一计划,并且说,只要安德海敢走出京城一步,就可立即斩首。慈安也觉得安德海秽乱内宫,实在太不像话,于是她一面稳住小皇帝的情绪,一面出主意说:丁宝桢不仅“遇事敢为”,是个“有肝胆之人”,而且忠心可靠,完全可以信赖。两人商量妥当后,便密命丁宝桢在安德海南下时择机行事。丁宝祯对安德海其人其事早有耳闻并感到愤慨,现在要他执行这一特殊使命,自然慨然应诺。

当年七月,安德海果然带领大批随从,沿运河南下,声势烜赫地进入山东境内。丁宝桢派人秘密跟踪一段时间后,即将其逮到济南。安德海十分嚣张,说:“我奉皇太后命,谁敢犯者,徒自速死耳!”

丁宝桢懒得搭理他,就将安德海的种种不法行径奏报朝廷,请求下一步指示。慈禧见疏后大为惊骇,“莫知所为”。一时乱了方寸的她,只好同慈安一起,召集军机及内务府大臣商量处理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太监“祖制不得出都门,犯者杀无赦,当就地正法”。然后形成谕旨,要丁宝桢执行。

慈禧虽然不便公开提出反对意见,但安德海出京,毕竟是她同意了的,所以还是很想保小安子一命,过了两天,她迟迟没有签发此令。她的意图很明显:先将此文“留中”不发,然后等待时机设法营救。偏偏醇亲王很不“识趣”,来“复诤之”。慈禧见此情形,知道无理由再拖,才不得已签发了这道谕旨。

丁宝桢一拿到谕旨,就将安德海就地正法,并暴尸三天,让市民观看。当时宫内宫外都盛传安德海是个假太监,与慈禧有染。安德海被暴尸,人们看到他是个真太监,自然表明了慈禧的清白。丁宝桢还将安德海所乘船上查抄到的大批金银财宝和违禁物品,送交内务府。

太监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特殊群体,由于他们另类的身体构造遭受到人们的歧视,历史上也出现过魏忠贤、刘瑾这样的权倾朝野的大太监,看起来威风凛凛,为所欲为。但是他们的凄苦外人是看不到的,太监往往要面临着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当太监是一个风险活,有可能一刀下去小命就没有了,因为技术原因,存活率仅仅10%,太监净身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插羽毛,因为在净身过后为了防止伤口在愈合过程中形成堵塞,因此在3天之内不能喝水,3天后将羽毛拨出,若有水喷出,那就表示净身成功,反之则失败,净身失败的人因为排泄不通,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所以就算保住了命,也会留下后遗症,就是会导致失禁,这样的结果就是太监身体总是臭烘烘的,一股尿骚味,所以叫做臭太监。

清朝的太监有两件东西不离身,一个是护膝,一个是毛巾,护膝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膝盖,因为在宫中太监的地位较低,时不时都要跪拜,所以他们会将膝盖处垫一对护膝。

这个毛巾的作用是充当尿不湿的,地位高点的会垫上如棉花一样的柔软东西,对于老太监来说,即使到了炎热的夏天,这块大毛巾都不能轻易拿掉,要不然就会将裤子打湿,而年轻的太监会选择每天都换洗衣物。

现在的史书资料一般都认为雍正的在位时间短,为了顺口,才把雍正给去掉的。也有野史说乾隆不是雍正的亲生儿子之类的,所以才不提雍正,虽然这种说法有点夸张。但不管从正史和野史上面,都能发现。雍正和乾隆虽然是父子,两人的品性和作风都截然不同。

但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对父子二人却喜欢同一个女人。这位女人就是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按道理说呢,年氏是雍正的贵妃,也就是乾隆的庶母。那么,乾隆为什么也喜欢年贵妃呢?翻了很多野史里面不难发现,乾隆的生母很有可能是个汉族姑娘,而乾隆深居皇室,从小时候都没见过自己的亲身生母。尤其听说母亲是个汉族女子,便以为年贵妃就是自己的亲身母亲,而年贵妃对弘历也是十分的疼爱。

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年贵妃并不是自己的亲身母亲,但还是对年贵妃的喜爱不减。据说,乾隆还是和硕宝亲王的时候,有一次见到年贵妃,就从后面用手蒙住年贵妃的眼睛。年贵妃急忙用右臂往后一挥,乾隆急忙抓住年贵妃的右臂,年贵妃回头一看,见是和硕宝亲王弘历,就顺势倒在了弘历的怀中。

没想到,这一情景正好被弘历的母亲熹妃和随行的宫女们看见。她看见这一情景,不禁想到,这个事情要是传出去,可能会引起雍正的震怒,这就势必直接影响儿子弘历继承皇位。熹妃为了“杀一儆百,以绝后患”,就背着雍正,赐年贵妃三尺白绫自尽。

待弘历赶来之时,年贵妃已经自缢气绝身亡了。他抱着年妃捶胸顿足,连声道:“是我害了你呀!是我害了你呀!”年贵妃的贴身宫女上前跪下说:“太子,贵妃自缢前托奴婢转告太子一句话:二十五年后在人间与你相见。”乾隆更加悲伤,用朱砂在妃子颈部点了一下,做了个记号,并说下辈子可凭这个“记号”再来找我

后来乾隆当了皇帝,单这事一直记在心里。1773年,当乾隆第一次见到和珅的时候,发现和珅长得酷似当年死去的年贵妃,而且脖子上面也有块印记。就随口问起和珅的年纪,和珅的回答更让乾隆大吃一惊,原来,和珅出生的那一年,正巧是年贵妃死去的第二十五年。

于是乾隆认定和珅就是年贵妃转世,就把和珅留在了身边,以朝夕相伴,解除思念年贵妃之苦,同时把应给予年贵妃的恩宠加倍地给予了和珅。和珅虽不明此意,但他善于曲意迎奉,讨好皇上,官也就越当越大。

乾隆驾崩后,嘉庆做了皇帝。把和珅他打入天牢,并赐白绫一条,令其自尽。和珅看到白绫后,不禁感叹万千,便提笔写下了一首绝命诗:“五十年前梦幻真,今朝撒手撇红尘。他时唯口安澜日,记取香魂是后身。”赋诗完毕,和珅悬梁自尽,终年50岁。

和珅,姓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皇商。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凭借自己担任皇商的政治和经济特权积攒下了巨额财富。

嘉庆四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四十九岁。

扩展资料:

据《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财》等野史记载,和珅总财产是“二十亿两有奇政府岁入七千万,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阁臣,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税入而强”。薛福成在《庸庵笔记》中提供的数额是二亿三千万两。副都统萨彬图力陈“和珅家产甚多,断不止此查出之数”。

要求严刑审讯“和珅家掌管金银内账使女四人”,对和宅院附近进行挖掘,寻找“窖埋金银”以及查清和家帐本和各大银号,以求彻底查清。和珅“跌倒”后,他的府邸被转赐给恭亲王,成为人们所熟悉的恭王府。

乾隆五十五年至六十年的税收被和珅贪掉了一半;2001年,入选《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行列。

参考资料:

--和珅

和珅生平: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

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

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49岁。

扩展资料

和珅的绝命诗

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嘉庆帝派大臣前往和珅囚禁处所,“赏赐”他白绫一条,令其自尽。此时和珅一看到白绫,知道死期已至。他对自己惨淡经营一生,家业富比皇室,到头来落得个如此悲惨下场,不禁万分慨叹。

这一次自己锒铛入狱,身陷囹圄,尝到了凄凉、冷清、饥饿、刑罚、痛苦等苦辣滋味。

特别是正月十五日,正值元宵佳节,和珅自然而然想到往年家中欢欢喜喜,自己在众人侍奉下悠然自得、尽情享乐的情景,提笔作了题名为《上元夜狱中对月两首》的诗:“夜色明如许,嗟令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可怜此月夜,分外照愁人。思与更俱永,恩随节共新。圣明幽隐烛,缧绁有孤臣。”

参考资料:

-和珅

一共九个,详细如下:

冯霁雯,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孙女,冯氏与和绅生得二子。

长氏:相府中人称二奶奶、二夫人。冯氏去世后被和珅扶正为妻。长氏与和珅有二女。

吴卿怜:卿怜是王亶望的爱妾,是王亶望花了二万两白银在苏州买的歌女,王亶望暴露以后,和珅极想得到此女,可她先被京中的一位侍郎买去了。这侍郎听说和珅渴求此女,于是便把她赠送给了和珅。卿怜到了和珅府中以后,和珅家的内部事务都由她和太监呼图二人主持,外面的一切帐目报到和府中,则由卿怜一人主持整理,她把这些帐目处理得井井有条。

豆蔻:东方美人,是扬州名商汪如龙精心训教的“进献美女”之一,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豆蔻得知和珅吊死的消息,悲痛异常,赋七律二首挽之,并以此自悼。诗成之后,豆蔻纵身从楼上跳下,追随和珅而去。

纳兰:纳兰名为和珅的干女儿,实为和珅的相好。和绅本想把她娶过来,但一时改不了口,又怕人背后说三道四,于是就一直以干女儿相待。

黑玫瑰:本是和绅陪皇上下江南时选送给乾隆的美女,乾隆年迈时,遣女子出宫,和绅拐了几个弯才把她接到府中。

玛丽:西方美女。

小莺和紫嫣:皇帝南巡到了江宁,和珅娶其在府中做了小妾。

和珅当差的时候,会让负责痰盂的宦官走在身边。一旦皇帝打算吐痰了,他就亲自拿着痰盂去接,这样乾隆很快就对他有了好印象。有了好印象后还得让皇帝喜欢自己,而乾隆喜欢汉学,就给了和珅机会。

和珅多方打听后得知,乾隆一直想翻新避暑山庄等地仪仗。但是翻新仪仗要花很多钱,乾隆很爱惜自己节俭的名声。所以他好多次想提翻新的事,但话到嘴边都咽了下去,于是和珅很大胆,“擅自”翻新了仪仗。乾隆得知此事后对他刮目相看,提拔他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乾隆就觉得和珅能解决一个门的税收问题,自然也能解决国库亏空问题。就提拔他担任户部尚书,统筹解决国库亏空问题。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由于封建专制统治的性质,难免会出现大量贪官。虽然当朝统治者试图镇压这些贪官,但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消灭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众多贪官中,最著名的是清朝的和珅。从社会和心理的角度来看,童年的不幸生活,让和珅更敏锐地品味他的生活。

自然,他对社会和人性有了透彻的了解,这样他才能在一生中一次又一次抓住机会——接近乾隆皇帝,了解乾隆皇帝的一切,一步步抓住晋升的机会。但童年的贫穷,也在他的脑海中,性格造成了一生不可磨灭的影响——贪财,也许是因为过去贫穷的恐惧,吃太多的苦,最终会误入歧途。乾隆看到和珅的表现后,非常满意,赏赐了他很多钱。他把和珅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让他真正尝到了权力和金钱的滋味。

当然,乾隆皇帝并不愚蠢,如果和珅只是一个马屁精,乾隆不会那么信任他,和珅是一个真正有才华和实际学习的人,他们在很多问题上基本上有相同的看法,而且有很多相似或互补的性格和爱好,总之,相似的性格,就像我们平时交朋友一样。因此,乾隆对和珅的宠爱不仅仅是一种谄媚,试问这样一位英俊、聪慧、能干、有才华、忠诚的藩王,哪位主人不喜欢?

历史上真实的和珅

和珅,字致斋,姓妞祜禄氏,生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满洲正红旗人,出身于一个中等武官之家。其五世祖尼雅哈纳巴图鲁在清军入关的争战中,以军功获三等轻车都尉世职。父亲常保除袭世职外,曾任福建副都统。

和珅童年时期曾在家中与弟和琳一起接受私塾先生的启蒙教育,十岁左右被选入咸安宫官学读书。和珅博闻强记,不仅满、汉文字水平有了很快提高,还学习了蒙古文和藏文,为日后通晓汉、满、蒙、藏四种语言打下了坚实基础。

和珅的书法、诗词、绘画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众多的八旗子弟学生中,和珅是出类拔萃者。

和珅于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踏上仕途。承袭三等轻车都尉,这年他20岁。第二年和珅参加乡试,没有中举,23岁时被授为三等侍卫,挑补粘竿处,即上虞备用处,负责皇帝出巡等仪仗事宜。

不久,他被调到銮仪卫充当侍卫,有了接近皇帝的机会。乾隆四十年,和珅被擢为乾清门御前侍卫,兼副都统。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和珅27岁,任户部右侍郎,协助尚书管理全国疆土、田亩、户口、财谷之政令。

当年三月,擢军机大臣,开始步入中枢政务;四月,兼内务府总管;八月,调任镶黄旗副都统;十一月,充国史馆副总裁,赏戴一品朝冠;十二月,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全家旗籍从正红旗抬入正黄旗。和珅如此被破格重用和快速提升,在清朝官吏中是极为罕见的。

和珅从乾隆四十年至嘉庆四年的24年中,担任军机大臣23年;以军机大臣兼步军统领22年;以军机大臣、步军统领兼户部尚书15年。在宫廷事务方面,他掌管内务府、圆明园、茶膳房、造办处、上驷院、太医院及御药房等事务。

在经济上他除了任户部尚书外,还将崇文门税务监督大权牢牢控制在手。在军事上,他虽一窍不通,但常出任领军委以钦差,镇压农民起义。和珅长期担任京师步军统领等职,并控制着健锐营和火器营。

文化上他曾担任《四库全书》正总裁及《钦定热河志》、《钦定大清一统志》、清《三通》、《清字经馆》、《石经》、《日下旧闻考》等书的正总裁、总裁。他还担任经筵讲官、教习庶吉士、殿试读卷官、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职。

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和珅逐渐掌握了清廷的宫廷事务、行政、财政、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大权,成为乾隆的左膀右臂。

扩展资料:

和珅之死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令和珅总理丧事 ;正月十三日,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  ,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时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正月十八日,廷议凌迟,不过,固伦和孝公主和刘墉等人建议,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应改赐和珅狱中自尽。最后赐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绫自杀。 

其长子丰绅殷德因娶乾隆帝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得免连坐。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进行报复,刘墉向嘉庆帝建言应避免案件扩大化,妥善做好善后事宜。结果,在处死和珅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不大规模地牵连百官,以安朝臣之心。 

人民网—揭和珅“真面目”:通晓四种语言 一年六次擢升

—和珅

和绅

绝命诗

夜色月如水,嗟尔困不伸;

百年原是梦,卅载枉劳神。

暗室难换算,墙高不见春;

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

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余生料无几,辜负九重仁。

这是和绅在狱中所写的一首绝命诗,诗中“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二句,堪称神来之笔。

《嘉乐堂诗集》-嘉乐堂和珅的《嘉乐堂诗集》嘉乐堂,和珅时期之建筑。目前仍悬挂“嘉乐堂”匾额一方。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但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故无由证实,但和珅留有《嘉乐堂诗集》,说明是和珅之室名。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 

《嘉乐堂诗集》-诗集简介

《嘉乐堂诗集》这部诗集是他的侄儿、和琳之子丰绅伊绵在丰绅殷德死后,为纪念其父和琳、伯父和以及堂弟丰绅殷德等人,特意把他们生前的诗作经过筛选,把一些与政治有关的东西去掉后草草编就。其中有不少诗确实是他真实情感的流露,比较感人。除和的诗集外,尚有和琳的《芸香堂诗集》、丰绅殷德的《延禧堂诗钞》,三者合为一函,称为《英额和氏诗集》。 [2]

《嘉乐堂诗集》-奉命诗作嘉乐堂在和珅的诗集《嘉乐堂诗集》中就有很多首是奉乾隆皇帝的命令所为,如《奉敕敬题射鹿图·御宝匣戊申》一首: 

木兰较猎乘秋令,平野合围呦鹿竞。 

霜叶平铺青嶂红,角方晓挟寒风劲。 

图来制匣宝装成,贮就天章玉彩莹。 

文修戒备双含美,犹日孜孜体健行。 

和珅还经常与乾隆和诗,历史档案中至今保存着当年和珅与乾隆和诗的文档。

《嘉乐堂诗集》-评论

对于和诗作的评论,在清人钱泳的《履园丛话》、叶廷绾的《鸥波渔话》与民初人邓之诚的《骨董琐记》等书都有论述。钱泳认为,和诗作中确实有佳句可采,如“人从绝嗽如鱼贯,马入寒林列雁行”等诗句,前人虽也有类似的句子,“亦偶尔相同耳。”和的诗也很为乾隆帝赏识,君臣经常唱和。嘉庆元年(1796年),太上皇乾隆作了一首《重华宫茶宴诗》,并命令廷臣按其字韵吁嗟作和诗,许多人作的并不得体,惟有和的“帝典王谟三日若,驺虞麟趾五吁嗟”深得乾隆和嘉庆皇帝的夸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269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7
下一篇2024-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