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苏麻喇姑临终的时候,为什么会说只爱过康熙一人?

康熙王朝:苏麻喇姑临终的时候,为什么会说只爱过康熙一人?,第1张

苏麻喇姑在《康熙王朝》以及大清历史上都是一位奇女子。剧中的她与康熙青梅竹马,长大后是一对红颜知已。然而,苏麻喇姑却宁愿青灯黄卷,也不愿意嫁给康熙。为何苏麻临终前又说只爱过康熙?

一、苏麻喇姑的经历,让她无心争宠后宫

在清代,再浓的情感也难以跨越身份的沟渠。苏麻喇姑的出生就决定了她不敢奢望自己能与康熙产生爱情。她从宫廷伊始,承担的角色就是康熙的姐姐。康熙得了天花,他去找芨芨草;康熙不愉快,她在一旁排忧解难;康熙娶赫舍里,她比谁都高兴。

苏麻喇姑来自民间,全村就她一人活了下来,刚进宫时还差点被埋了。这段曲折的经历,会让她天生的缺乏安全感。对于皇权,苏麻心存敬畏,小心翼翼,保持着适当的距离感。

孝庄在苏麻喇姑还是个小丫头的时候就已经提醒她,不要对皇上有非分之想。苏麻对孝庄的话铭记于心,时间久了就会形成惯性,如同套在心里的紧箍咒。

二、与伍次友情投意合却又有缘无分

知道伍次友的出现,苏麻喇姑被他高风亮节的风度所吸引,才有几分朦胧的情愫。

伍次友与苏麻一样,来自民间,同时又才气纵横。两人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似,一来二去之间产生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可是此时,康熙又打起了苏麻的主意,想纳她为妃子。苏麻陷入了两难,如果跟伍次友走,康熙不会放过,自己又知道那么多的宫廷秘闻,结果肯定不会好;如果当了康熙的妃子,苏麻会觉得对不起伍次友,何况皇宫的妃子那么多,康熙爱得过来吗?

三、与康熙感情的复杂性

苏麻皈依佛门后,康熙对她也更加敬爱,两人成了一对知心朋友,不似夫妻胜似夫妻,就连一向温婉的容妃也会吃醋。

苏麻喇姑临终前,写给康熙的信里有一句:

“皇上,丫头这辈子只深深地爱过一个人,他就是弟弟玄烨,就是皇上。”

苏麻喇姑到最后一刻,也是把自己当成康熙的丫鬟。她对康熙的爱,是一种姐姐对弟弟的关爱,是奴婢对主子的敬重,是平民对皇权的敬畏。

女人的情感,比男人细腻,在表达上也会比较含蓄,有时候宁愿深藏也不愿表露。苏麻的话,在心里埋藏了数十年,如果过早地说出来,是对康熙的一种伤害,这不是她的初衷。

四、了却孝庄的心愿

苏麻自知天命不久,向孝庄辞行。当孝庄提到“当年把她许配给康熙”的时候,苏麻的心里充满了委屈,却又不敢违背孝庄的意愿,只能用眼泪诀别。

她明白再不说就没有机会了,可是她又将写给康熙的信烧了。

当时康熙领兵在外,粮草大营又被焚毁,战况岌岌可危。苏麻喇姑知道,信只会扰乱康熙的心神。信是有形的字,情时候无形的念,,以康熙与她多年相处的感情,彼此之间早已心意相通,苏麻不需要文字表达,康熙也能领会到。

苏麻喇姑始终恪守本分,做好了宫女的本职工作,也尽到了对康熙的姐弟情。她过着朴素的生活,避免了后宫与朝堂的争斗,让自己与康熙的关系有了一个良好的结局。

因为这是魏去世两周年,生母的好妻子梅偷偷没跟着她,而是去祭奠了死去的母亲。康熙回京时,尹稚没有去康熙那里打听这件事。而是派太监送两只鹰给康熙,说马上回京。没想到,这两只鹰到康熙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了。康熙见后勃然大怒,当场发火。在他看来,尹稚故意把自己比作一只垂死的鹰。所谓“雄鹰虽强,终老死!”后来康熙召见王公,王公公开称他们为“辛格图书馆的狗娘养的”。王公从小就别有用心。听了当面张明德的话,他大声回答,发现有人谋杀了二哥,二哥是全国有名的。他想杀二哥,却未必想杀我!在极度紧张的气氛中,康熙马上说了一句更加无情的话:“殷梅与汉奸小人结成党羽,这是人心所向。”我很清楚他的不孝和不义行为。从那以后,我对尹稚和他儿子的忠诚就消失了!'

康熙在宣布与尹稚断绝父子关系后,含着泪说:“我怕将来有个兄弟牵着他的狗,依仗他的恩情,使他难以养兵,逼我退位,建立尹稚。”如果是这样,我只会笑死!我很生气!今天,我想向你们的兄弟们传递一个特别的信息。你要理解我的好意,顺着我的心意,从结婚生子的原则出发。否则,将来我死了,就放在清宫里,你拿刀抵住耳朵!尹稚恨我砍了他的骨头,因为他受不了当王储。这个人的风险是二哥的百倍!“确切地说,这件事相当可疑。很难想象尹稚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不迎接康熙,不陪他回京,是不正常的。为什么送两只垂死的鹰给他父亲?难道,因为尹稚屡遭训斥,一时冲动,干脆破罐子破摔,故意讽刺康熙?或者说,这是其他竞争对手精心设计的阴谋,老鹰在中间做了手脚?或者说,康熙是不是借此机会大做文章,从而彻底断绝了他的太子梦?总而言之,太混乱了,不排除有人故意玩游戏的可能。

之后,康熙下令逮捕了尹稚的护士雅芝布。据说后者原本是满头秀发,但当时三维_的势力很强,藏在京城。其实康熙很早就知道,他这个时候死是不吉利的。附:银辉王子被废黜后,他还杀死了送牛奶的凌普。给王子当保姆似乎很容易让你丈夫陷入困境!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尹稚不得不说他很委屈。康熙接过尹稚的奏章,笑着对他的兄弟们说:“你们敢说你们没有违抗我的命令吗?他在存折里说自己被打压了。他所谓的打压是什么?”

这一事件后,尹稚“八王党”的信心动摇,逐渐瓦解。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九日,康熙说尹稚“止其俗,行其懒”,命其及臣下缴纳银米及其执事。同年11月,康熙撤销何超国子监编审职务,取消进士和举人称号。当何超被锁起来取随身物品时,一封信落入康熙手中。原来,何超回老家办丧事时,尹稚写信给何超,说他的养女很好。信末有这样一句话:“老师们真该节哀,保重身体,考虑将来向皇上报告。”

后来,康熙拿着这封信问尹稚,他说的“将来上奏皇上”是什么意思。他把自己比作“未来皇帝”了吗?不仅如此,康熙后来还在这封信中批评道:“五月与何超之书虽易收藏,但恐怕已失传。”这明显是用这封信作为犯罪谋反的证据。康熙五十五年九月,尹稚得了伤寒,病情相当严重。他随时都会死

三哥尹志军打人这件事之后,康熙只批了“奋力疗伤”两个字,这是相当无情的。几天后,医生报告说尹稚的情况越来越糟。康熙批评,“一直相信医学和巫术,被流氓恶棍欺骗了。他吃了太多药,积了太多毒。”如果你足够幸运,一点病都没有,那么你是幸运的。如果毒气不干净,再拿来当补药,似乎很难根治。”这句话相当讽刺。

当时康熙正从热河返回石井西郊的长春园。不幸的是,尹稚的疗养院在去长春园的路上。于是,康熙首先传话给他的三兄弟和四兄弟,负责烹立体病的胤_。“如果哥们病了,不省人事,可以迁徙。诸侯议而奏之。”康熙的意思是,如果尹稚不幸死在回长春园的路上,会有一些厄运。所以最好把立体船搬回市区。因此,康熙也“夜间派三兄弟”去查看尹稚的情况。康熙的避凶思想不是任意臆测。他曾对儿子们说:“你们都是王子,都是王子,都是有钱人。你应该照顾好自己。所有人都应该避免的,必须避免。不是在你肮脏邪恶的地方。比如出门经过地方,遇到不祥不洁之物,就要遮起来避开。”

群臣商议此事,四弟胤_建议将尹稚迁回城中。天问听了,气得跳起来说:“八哥病得很重。如果他回家,谁来照顾呢?”哥们一听,不敢决断,赶紧还给康熙。康熙很不高兴,说:“巴兄不省人事。你要搬回来,别让我低头叫他回家。”虎毒不足,残暴是帝王家。康熙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不管尹稚的死活,把它搬回大宅推卸责任。有点过了。

后来连康熙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就趁着生病收回了自己的银子和大米,还特意派人问他病后想吃什么,说:“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是不知道合不适合你,所以不敢送。”作为天下第一大皇帝的父亲,康熙居然用了“不敢”二字,却不得不拖着病体到宫门外求饶。后来康熙反过来责备他,说他“老是疑神疑鬼,游手好闲”,“无事生非”。看看这个。说白了,只有一句话:这不仅是半猜,而且比纸还薄。那时,尹稚做的每件事总是吃力不讨好。康熙余音绕梁的坏印象可见一斑。

如果嫁给十四爷,玉檀不会被蒸死,王喜不用失足落水,李德全不会被鸩杀;若兰可以回草原去守着她的青山;绿芜不用投河自尽,承欢不会年幼失去娘亲,十三阿哥不用孤寂此生;八阿哥不会失去明慧;十阿哥与明玉会活的更加开心不用担惊受怕;四阿哥会做他的闲人,将农业进行到底;而若曦,不用洗十年的衣服,不用心中忧惧,不用左右两难。

原作者曾经设想过若曦嫁给十四爷

在步步惊心题外话里,桐华有说过,在她最初的设想里,若曦就是没有抗旨,嫁给了十四,最后很幸福。她想写的一个虽然嫁的不是自己最爱的人,但依然可以很幸福的故事。

但后来发现这个设想根本不可能发生。因为当作者在一开始设定好了一个人物之后,所有情节的发生、人物的行为,就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了。否则就是OOC,因为若曦的性格就是执拗,在小事上精打细算,真碰到了大事,由着自己的本心做决定,所以,为了符合人物性格,若曦一定会抗旨。

假设若曦没有抗旨,我觉得她会活得很幸福。十四或许不是她最爱的人,但一定是最适合她的人。十四不像老四跟若曦有无法解决的立场问题;不像老八,是姐夫和有一个要命的嫡福晋;不像老十,后来有了自己爱的妻子;不像十三,十年幽禁。

而且,那个时候禛曦恋还没有经历八年浣衣局相思和三年皇宫相守,禛曦之间远远没有到后期刻骨铭心一辈子忘不了的程度。我一直都觉得禛曦之间从普通爱情升华成此生挚爱,是八年浣衣局,再也爱不了别人是三年的皇宫生活。

毕竟在老四对若曦说了“我不能娶你了之后”,他俩就分手了

即使两人分手之后那段时间里依然没有忘了彼此,但完全没有要为在一起做任何努力,一个比一个风轻云淡,就算一直默默关心对方把对方当白月光为对方挡箭都要一个劲放狠话。两人在分手的时候就都认命了,知道彼此这一辈子是不可能在一起了,若曦肯定要另嫁他人。当然俩人都没想到若曦临到关键抗旨了,这才有了两人之后的种种。

刚失恋,自然旧情难忘,但日子久了,再浓的爱情也淡了,七八年之后,禛曦也就只是彼此曾经爱过的人了。当然若曦可能是老四一辈子唯一爱过的人了,毕竟老四就喜欢若曦那样聪明但重情义的,皇宫里应该再也找不到这样的人了。以老四的骄傲,他做不出当了皇帝后抢弟媳这种事儿。至于若曦和十四嘛,十四要是肯先对若曦表白,先对她付出,说不定能跟十四发展一段爱情。当然,做亲人也很不错。

假想一下若曦嫁给十四爷之后的生活

1、能过上自己想过的不用担惊受怕不用争宠的平静日子;

2、若曦那时候身体还比较健康,要是想出府去玩,那绝对自由,还能跟十四一块儿上街;

3、十四命好,不用担心之后流离失所;

4、最关键的是十四有趣啊,打过仗,去过很多地方,聊起天来口角生香,治疗若曦的失眠;

5、青梅竹马,彼此了解,而且十四对若曦还是想当体贴的:什么知道她泡澡的时候不喜欢有人啦之类的;找了讨喜的丫鬟;若曦跟嫡福晋对着干,下他面子,他也由着她。

诶,可是,嫁给十四的这些种种好处,若曦她自己清楚,可她就是不愿意啊!

宝日龙梅是蒙古喀尔喀公主,土谢图汗的掌上明珠。因准噶尔首领葛尔丹派兵侵占喀尔喀领土,掠夺牛羊,残杀部民,土谢图汗临终前把女儿献给康熙,期盼大清皇帝能够出兵剿灭葛尔丹,夺回喀尔喀草原。宝日龙梅在部属的拼死掩护下逃出生天,流落到京城,误打误撞进入了大阿哥胤禔的府邸。大阿哥对宝日龙梅一见倾心,可宝公主身负血海深仇,一心只想着报仇雪恨,根本无暇顾及儿女私情。宝日龙梅向康熙提出借兵复仇,康熙好言抚慰,表示早晚一定会消灭葛尔丹,但现在不合时宜,因为朝廷要先收复台湾,后平定西北。为了麻痹和安抚葛尔丹,康熙把最喜欢的蓝齐格格下嫁给他,以使朝廷全力收复台湾。康熙并不是不喜欢年轻貌美的宝日龙梅,而是不想被人所利用。

朕有那么多的亲人,却仍然是雨中芭蕉,夜雨秋风

收复台湾后,康熙御驾亲征,虽没能剿灭葛尔丹,却也重挫其锋芒。宝日龙梅从苏麻喇姑口中了解到康熙少年时期的诸多往事,内心十分钦佩,不知不觉中心生爱慕之情。御驾亲征时,康熙染上寒热重症,病情十分危急,却听闻留守京城的太子和索额图蠢蠢欲动,甚至采办皇冠、龙袍,准备提前登基。返京之后,康熙在畅春园听着宝日龙梅弹奏的《蕉窗夜雨》,一时百感交集,叹息亲情冷漠。

宝日龙梅敏锐地察觉到康熙内心的孤寂,于是趁太监李德全请皇上翻牌子时,取下头上别着的发钗,放进装满妃嫔名册的木盘中。康熙居然留下了发钗,宝日龙梅怀着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前去侍寝。不料,康熙只是亲手将发钗戴回到她头上,并满含歉意地表示一定会替她报仇雪恨,并无丝毫让她侍寝的意思。当宝日龙梅向康熙表白爱慕之情时,康熙用一句“不合规矩”狠狠的伤了这位蒙古公主的心。所谓的“不合规矩”完全就是一个不太高明的借口,虽然宝日龙梅不是选秀入宫的女子,但天子富有四海,皇帝可以随时临幸宫中女子,因此“不合规矩”的借口根本站不住脚。康熙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并没有剿灭葛尔丹,实现当初许下的承诺,有趁人之危的嫌疑。

宝日啊,你可是强暴了朕,是死罪

剿灭葛尔丹后,康熙终于实现了承诺,替宝日龙梅和喀尔喀部报仇雪恨,再也不用遮遮掩掩,担心遭人非议。庆功宴上,康熙和宝日龙梅在大营外嬉笑追逐,趁兴野合。事毕后,心满意足的康熙出言调侃,准备封她为宝贵妃。不料,宝日龙梅却提出要回喀尔喀草原,与她的子民们生活在一起。康熙虽然心有不舍,但还是答应了她的请求。康熙没有看到,当他和宝日龙梅翻云覆雨时,最痛苦之人莫过于大阿哥,不仅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爱的姑娘成为父亲的女人,而且还亲自牵起黄绸封堵缺口,以保护二人隐私。

都说长幼有序,康熙却要传位给四爷的原因如下:

第一:康熙自己也不是长子,更加看中阿哥的德行。

其实在清朝的时候长幼有序的说法已经慢慢的被淡化了,储君本来就是未来的君王,那么自然要选择更有才能的人。虽然在古代的时候长子嫡孙的身份更加尊贵,但是这也不能代表所有的长子都更加有才干,再加上康熙自己本来也不是长子,但是最终也成为了君王,所以说在康熙眼里长幼的区别并不是选择储君的决定性因素,一个皇子的德行才能才是更重要的。

很显然康熙的长子并不是储君的最佳人选,大阿哥为了争夺太子之位,私下拉帮结派,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团队,并且仗着自己曾经参与过很多的军国大事就目中无人,虽然大阿哥已经是郡王的身份了,但是他的野心远远不止于此。但是康熙对于阿哥拉帮结派的行为是最厌恶的,因此大阿哥的势力不断扩张的同时也预示着他失去了康熙的信任。

第二:其他的皇子都表露了野心被淘汰,最终只剩下了四阿哥。

其实四阿哥能够最终走到最后,完全是因为他非常了解康熙的想法。当时所有的阿哥都想要争夺太子之位,相信没有一个皇子是不想要继承大统的,但是就是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阿哥们终于按耐不住,纷纷开始表露自己的野心。但是只要这些崭露头角的阿哥的野心被康熙发现,就代表着这些皇子也失去了继承大统的机会。

在众多皇子中唯独四爷了解康熙的想法,所以当所有的皇子都在争权夺利的时候,他选择了退一步。在康熙看来四阿哥是唯一一个对于权势没有野心的人,这样的人对自己的权势没有任何的威胁,再加上四爷的才能出众,因此深得康熙的心意。

这里面除了有宝日龙梅对康熙帝的深情以外,估计就是因为宝日龙梅身上的政治用作。如果宝日龙梅要是成了胤褆的女人,不过就是皇族中又多了一个贵妇,但如果宝日龙梅回到草原上继承了喀尔喀大汗的位子,那么康熙帝的儿子将会成为下一任喀尔喀大汗。喀尔喀部与清朝的关系就会密切,康熙帝的江山就更加稳固了。

宝日龙梅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宝日龙梅是喀尔喀大汗的女儿,草原上美丽的格格。历史上并没有这么一个人,是电视剧里虚构出来的人物。准噶尔可汗噶尔丹攻打了喀尔喀部,宝日龙梅国灭家破,因此她千里迢迢来到京城,打算拜见康熙,让康熙帝出兵帮助自己报仇复国。当时她得到了皇子胤褆的帮助,也俘虏了胤褆的一颗心。虽然后来她如愿以偿见到了康熙帝,但康熙帝并没有立刻答应她,很长一段时间,她希望成为康熙帝的妃子,以求康熙帝可以出兵帮助自己复仇。

不过康熙帝似乎不太喜欢急功近利的宝日龙梅,宝日龙梅的美貌,在康熙帝面前也失去了作用,不过好在康熙帝最终还是出兵准噶尔部,打败了噶尔丹。当然可能不光是为了帮助宝日龙梅复国,也有当时清朝对噶尔丹的顾忌。不管原因如何,结局让宝日龙梅很高兴,宝日龙梅早就爱上了康熙帝,于是宝日龙梅主动示爱康熙帝,康熙帝看不到宝日龙梅急切复仇心之后,也坦然地接受了宝日龙梅。

是爱情还是政治

要知道康熙帝一直都是有些排斥宝日龙梅走进他的后宫的,不然也不会让宝日龙梅单相思那么久。也就是说康熙帝对宝日龙梅的兴趣没那么大,既然儿子胤褆非常钟情于宝日龙梅,为什么康熙帝不成全呢?也许康熙在第一次见到宝日龙梅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日后打败噶尔丹后,让宝日龙梅继承喀尔喀大汗之位,那么宝日龙梅就必须要回到草原,要是她嫁给了胤褆,康熙帝的谋算就要落空了,所以康熙帝不能成全胤褆。而且一门心思想进后宫的宝日龙梅,也不适合成为胤褆的女人,所以康熙帝才会没有成全胤褆。

当然也许在宝日龙梅的深情表白下,康熙帝动了真感情,也想让宝日龙梅进后宫,因此康熙才会占有了宝日龙梅。虽说宝日龙梅那时候也不想进宫了,可要是康熙帝坚持,宝日龙梅也未必能抗拒得了,不过最后康熙帝还是理智战胜感性,宝日龙梅回到草原上做喀尔喀大汗,对大清帝国最好。可见从始至终,康熙帝眼中的宝日龙梅身上都是带有政治目的的,她注定了不会走进爱新觉罗家的女人,因此康熙帝不会成全胤褆的痴情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269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7
下一篇2024-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