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在中国姓氏排行榜上第几位

姚氏在中国姓氏排行榜上第几位,第1张

姚氏在百家姓上排在51位。

姚姓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浙江、安徽、广东、江苏四省,在宋版《百家姓》中名义上排第101位,在2007年中国百家姓氏名义上排行第51位。

姚姓与姬姓、媙姓等二十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至今近5000年,是中国四大历史最长的姓之一。

2018年百家姓排名:

1王 2 李 3 张 4 刘 5 陈 6 杨 7 黄 8 赵 9 吴 10 周

11 徐 12 孙 13 马 14 朱 15 胡 16 郭 17 何 18 林 19 高 20 罗

21 郑 22 梁 23 谢 24 宋 25 唐 26 许 27 邓 28 韩 29 冯 30 曹

31 彭 32 曾 33 肖 34 田 35 董 36 潘 37 袁 38 蔡 39 蒋 40 余

41 于 42 杜 43 叶 44 程 45 魏 46 苏 47 吕 48 丁 49 任 50 卢

51 姚 52 沈 53 钟 54 姜 55 崔 56 谭 57 陆 58 汪 59 范 60 廖

61 石 62 金 63 韦 64 贾 65 夏 66 付 67 方 68 邹 69 熊 70 白

71 孟 72 秦 73 邱 74 侯 75 江 76 尹 77 薛 78 闫 79 雷 80 龙

81 黎 82 史 83 陶 84 贺 85 毛 86 段 87 郝 88 顾 89 龚 90 邵

91 单 92 武 93 钱 94 戴 95 严 96 莫 97 孔 98 向 99 常 100汤

扩展资料:

姚姓出自五帝之一的虞舜,舜(有虞氏,名:重华)生于姚墟,他的后裔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

据2005年在湖南零陵召开的全球华人公祭舜帝大会上最新统计,由姚姓衍生出的姓氏达70个之多,如陈、王、胡、孙、虞、田、袁、车、陆等姓氏,流布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若把姚姓后裔改姓以后的姚氏族人包括在内,姚氏族人的杰出人物就数也数不清了, 是最为显赫的姓氏之一。 

表面上姚姓人数排名在几十位,实际上再包括把姚姓后裔改姓以后的姚氏族人在内,就大大超过李、张、刘等中华名义大姓。 全球舜帝后裔共有100多个姓 氏,人数达26亿,分布全世界

五帝时期

舜(拼音:shùn)前2257~前2208 ,是中国上古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字;都君。生于姚墟(一说姚墟在今河南濮阳),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济)另有说都城在潘城(今河北逐鹿)。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故后世以舜简称之,其后裔以姚姓为主脉。

--姚姓

水仙花的传说:

据说,宋代时,有一闽籍的京官告老回乡,当他乘船南返,将要回到家乡漳州时,见河畔长有一种水本植物,并开着芳香的小白花,便叫人采集一 些,带回培植。

据《蔡坂乡张氏谱记》载;明朝景泰年间,他们的祖宗张光惠在京都做学官,一年冬天请假回乡,般过江西吉水,发现近岸水上,有叶色翠绿、花朵黄白、清香扑鼻的野花,于是拾回蔡板栽培育成新卉传下。

传说崇明水仙来自福建。那是唐代武则天女皇要百花同时开放于她的御花园,天上司花神不敢违旨,福建的水仙花六姐妹当然也不例外,被迫西上长安。小妹妹不愿独为女皇一人开花,只行经长江口,见江心有块净土,就悄悄溜下在崇明岛。所以,福建水仙五朵花一株开,崇明水仙一朵怒放。

希腊神话传说,水仙原是个美男子,他不爱任何一个少女,而有一次, 他在一山泉饮水,见到水中自己的影子时,便对自己发生了爱情。当他扑向水中拥抱自己影子时,灵魂便与肉体分离,化为一株漂亮的水仙...。

水仙花早在宋代就已受人注意和喜爱。《漳州府志》记载:明初郑和出使南洋时,漳州水仙花已被当作名花而远运外扬了。“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水仙花通常是在精致的浅盆中栽培,然而,它对生活也挺简单朴素,适当的阳光和温度,只凭一勺清水,几粒石子也就能生根发芽。

寒冬时节,百花凋零,而水仙花却叶花俱在,胜过松、竹、梅,仪态超俗, 故历代无数文人墨客都为水仙花题诗作画,呈献了不少幽美的篇章。 水仙花主要有两个品种:一是单瓣,花冠色青白,花萼**,中间有金色的冠,形如盏状,花味清香,所以叫“玉台金盏”,花期约半个月;另一 种是重瓣,花瓣十余片卷成一簇,花冠下端轻黄而上端淡白,没有明显的付 冠,名为“百叶水仙”或称“玉玲珑”,花期约二十天左右。

水仙花分布的 范围极小,只在漳州八大胜地之一的园山东麓一带,因它具有得天独厚的条 件:园山挡住了烈日,园山在斜影所及的地方日照较短,为水仙花栽培创造 了有利格条件。当地有歌云:“园山十八面,面面出王侯,一面不封侯,出 了水仙头。”

扩展资料:

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 var chinensis Roem ):又名 中国水仙,是 多花水仙的一个 变种。是 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水仙的叶由鳞茎顶端绿白色筒状鞘中抽出花茎(俗称箭)再由叶片中抽出。一般每个鳞茎可抽花茎1-2枝,多者可达8-11枝,伞状花序。

花瓣多为6片,花瓣末处呈鹅**。花蕊外面有一个如碗一般的保护罩。鳞茎卵状至广卵状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叶狭长带状,蒴果室背开裂。花期春季。

水仙性喜温暖、湿润、排水良好。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为传统观赏花卉,是 中国十大名花之十。

水仙鳞茎多液汁,有毒,含有 石蒜碱、多花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外科用作镇痛剂;鳞茎捣烂敷治痈肿。牛羊误食鳞茎,立即出现痉挛、瞳孔放大、暴泻等。

参考资料:

-水仙花

源于“癸”(舜之妻名),女+癸=姚。远古部落联盟时期,炎黄先祖,登泰山祈祷,天乃降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神州依据天意,两两而合,命名五大宗族,并铸十鼎,永铭天德。其中,帝标记“癸戊”。

帝(癸戊)。皇族的儿子戊即帝族,皇族任氏首领----壬娶丁,生下儿子戊和女儿己。皇子戊娶癸,产生了帝族,帝(羲、舜)字即戊癸合文。癸+戊=帝(或“羲”、“舜”字)。戊手持斧钺,武威四方。癸,规也,癸手持张开的圆规。戊部落十分有趣,自称“我”(戊变体)、“吾”(戊同音)。

人口分布

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62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504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左右。宋至今千年中姚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浙江、安徽、广东、江苏四省,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26%,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河北、湖北、湖南,山东这六省又集中了33%的姚姓人口。

安徽为当代姚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姚姓总人口的87%。全国形成了以皖浙苏、粤湘为中心的两个姚姓高聚集区。从明朝至今600年期间,姚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部的回迁十分强劲,大于由北向南的迁移。

王莽称帝后,除了王姓外,还有四姓也成为宗室,这是为何? 

所谓宗室,指的就是皇帝的同族之人,一般而言,宗室都与皇帝是同一姓氏,然而有个王朝却是例外,这就是王莽建立的新朝。公元9年,西汉外戚王莽撕下了周公的“面具”,夺取了汉朝的江山,建立新朝。在确定宗室时,除了王姓外,王莽又增加了四个姓氏。那么,新朝的宗室为什么这样与众不同呢?

一、新朝宗室

王莽在称帝后不久,就向天下发布旨意,规定“姚、妫、陈、田、王皆为宗室,世世复,无所与”,并且加封陈崇、田丰为侯,“以奉胡王、敬王后”。也就是说,天下所有姓姚、妫、陈、田、王的人都是新朝的宗室,他们世代享有免除赋税、徭役的特权。由于这条特殊的规定,新朝的宗室成员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多的。

那么,王莽为何要这样做呢?原来,王莽崇尚古礼,他一直觉得西汉的制度“狭小”,想要建立更加“疏阔”的制度。为了扩大统治基础,提高自己的地位、身份,王莽对于自己的出身进行了一番精心的“描绘”。王莽首先说是自己是黄帝的后裔,接着又说自己属于舜帝的子孙,姚姓、妫姓都出自舜帝,于是这两个姓氏也就成了新朝的宗室。

二、追叙先祖

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诸侯,舜帝的后裔妫满受封于陈国,并且迎娶了武王的大女儿。到了春秋时期,陈国发生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公子完逃到了齐国,受到了齐桓公的重用。之后,公子完改为田氏,被称为田敬仲完。此后,田氏逐渐成为齐国的重臣。战国初期,田完的后裔成为齐国的国君,实现了“田氏代齐”。

战国后期,秦国灭掉了田氏齐国,统一了天下。可是由于秦朝的暴政,引发了大规模的起义,齐国末代国君齐王建的孙子田安也投身反秦起义,并且协助项羽入关,受封济北王。可是,齐国爆发内乱,田荣驱逐了田安。田安虽然丢掉了王位,但齐地的人仍然称呼其后裔为“王家”,久而久之,田安的后裔就以王作为自己的姓氏。

三、未能如愿

田安的孙子名叫王遂,王遂的儿子名叫王贺,王贺的儿子名叫王禁,王禁的儿女比较多,其中第二子名叫王曼,王莽就是王曼的儿子。在成为皇帝后,王莽追尊了自己的“先祖”们,“以黄帝为初祖,虞帝为始祖”,“追尊陈胡公为陈胡王,田敬仲为田敬王,济北王安为济北愍王”。陈崇作为陈胡公的后裔,田丰作为田敬仲的后裔受封为侯。

王莽想通过这种扩大宗室范围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让更多的人拥护新朝的统治。但是,一个王朝长治久安的关键是百姓们的苦乐,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王莽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未能解决土地兼并以及奴婢问题,百姓们依然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最终遍布全国的农民起义爆发,将王莽的新朝埋葬。

新东方教室里的奸杀案对社会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受害人姓姚。

受害人姚某从山东来到新东方昌平校区进修,2016年初,隔壁班的王老师向姚表白,但是被拒绝了。

2016年5月19日晚,北京昌平区高中生姚突然失踪,在2016年5月19日20:48,李洁在和女儿微信聊天,却没有收到女儿的回信后,她原以为女儿去洗澡了,并不在意。

然后她告诉她的女儿她已经把钱汇出了,但是她仍然没有回答。

当晚21:00,姚的手机显示他和同学打了两次电话,王哲**离开学校,被摄像头拍到。

据她的母亲李洁)说,事发当晚5月20日,学校的一名老师打电话给她,让她第二天来学校。原因是她的女儿和班上的一个男孩出去了,还没有回来。

与此同时,她也明确表示信任自己的女儿,“她不是一个随机的孩子”。

由于担心女儿,她拨通了女儿的手机,但手机关机了,学校告诉她“先找到孩子再说”,然后连夜开车从山东东营赶到北京。

2016年5月20日,由于交通堵塞,李洁中午前才赶到学校,她从女儿的同学那里得知,已经找到人了,但是没有生命体征。

第二天,17岁的王哲向警方承认,他杀死了他的同学姚。

“我在一个非常小的停尸房看到了我的女儿。她有点面目全非,她的头发乱糟糟的,脸都肿了。”面对女儿的突然死亡,李洁非常痛苦。

5月20日凌晨,姚的尸体在学校教学楼601教室被发现,她的鼻孔、嘴唇和头上都有血,胳膊和腿上也有瘀伤。

现场的地板上有大量被处理过的血迹。后来,宿舍管理员王福荣和魏元军透露,姚是在晚上学习后在601房间被发现的。

魏元军和王福荣则说去过601找了,因为门是锁着的,没有进去,这间教室曾经是学校的教师办公室,也是整栋楼唯一没有被监控的教室。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凶手王某之外,还有另外三人实施了这起谋杀。

1 室友刘林某。那天晚上,曾给姚打了电话,邀请她去601号的教室。

姚和刘是室友,关系并一般,她们最后一次交谈是在一个月前,刘是姚唯一的室友。

法医表示,这通电话发生在姚死亡前后,这些记录是在事后技术的基础上检索的,但没办法知道他们那晚都说了些什么。

2 同刘某泽。当晚王某杀了姚后,他拿着姚的手机独自去了酒店房间。

随后,他删除了姚的许多电话记录(这些记录后来通过科技手段得以恢复)。

然后王某在凌晨四五点钟告诉刘某泽,他已经杀了姚。

刘某泽回到微信表示,从4月份到事件发生之日,删除所有与王某和姚有关的通信。

刘向警方承认,删除了记录的理由是“突然知道她被杀了,很害怕。”

3 同学张某婷,四处在网上告诉别人:“全校都知道姚和王某有外遇了。”

在一审判决一个多月后,他在一个网站上回答了这样的问题:“性关系如何能证明他们的意愿?”

“我不认为一个杀人的人是犯罪”和“我不想忍受受害者家人的疯狂”。

该案于2017年4月19日在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开庭审理,在这个过程中,王某坚决否认强奸的事实,说姚是同意的。

她提出要和他发生性关系,但后来因为害怕退缩了。

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女儿跟我说过这个男孩,他总是穿着名牌来炫耀,她讨厌这种人。”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示王某在在胡说八道。

第二天,当我们还在去北京的路上时,让新东方的老师和校长给我们留言,问我们是否可以用钱解决这个问题。

审判和判决过程中,王某的家人甚至都没有出现。

王某的家人说:“不在现场,也不知道结果,我还在开会,有很多事情要考虑,我不方便跟你说话。”

2017年6月2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被告王某犯有故意杀人罪、强奸罪,判处无期徒刑、终身剥夺政治权利。

2018年12月27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维持原判,“这是对未成年人最大的惩罚,”母亲李洁无奈地说,下一步将是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新东方作为一所学校,校长在学校发布的《成绩优异,平时成绩优异》证明,希望从轻判处的做法真的让人大吃一惊,什么时候好成绩变成了一个杀错的盾牌?

去年10月,李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法院判决被告王某和他的母亲支付175万元的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赔偿金和丧葬费。

随后,法院举行了民事诉讼科的第一次开庭,由于辩护律师提出增设第三被告,案件只进行了程序性听证,尚未进行实质性听证。

李说,这次他们的诉求基本上和以前一样,只是因为时间稍微长了一点,失去工作的成本、精神损失和其他相关成本将会改变。

此外,北京新东方教育集团将以第三人身份出庭。

在民事诉讼中,李某要求法院判决两名被告王某和他的母亲支付共计1752,990元的赔偿金,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交通费、交通费、工作损失和精神损失。

《刑法》第17条规定:“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故意杀人、故意致重伤、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掷危险物品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在中国,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承担犯罪的刑事责任,14岁以下而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只承担8项以上严重犯罪的刑事责任。

年龄,真的成为一个门槛,一个“恶魔”保护人们的带?只要你不到14岁,就可以任意妄为,不顾人命吗?谁来保护更善良的人呢?

百家姓系列故事之姚姓起源

 每个人的姓氏,陪伴我们走完一辈子,而且会世世代代延续不绝。那么你知道自己的姓氏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吗下面内容由我为大家带来的百家姓系列故事之姚姓起源,欢迎大家学习!

 一、 姓氏源流

 姚氏的来源有三:

 1 出自妫姓。相传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若水,居于地丘的后代,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又相传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尧推荐过陶唐氏,舜继承王位后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武王把他的大女儿嫁给妫满,并且封他于陈。传至年仲敬氏时因避王莽乱居于吴郡,改姓为妫。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

 2 出自子姓。据路史记载,春秋时有姚国,为商族的后代,他的子孙便以国为氏,称位姚氏。

 3 他族改为姚姓。据有关史料所载,西晋时有羌族首领姚戈重,本是汉时西羌烧当氏的后人,他们自称是帝舜的后代,故而改姓姚。

二、 迁徙分布 姚氏的发源地大致有两处,即江苏苏州和今甘肃陇西一带。早期由于家族势力不足。所以发展繁衍的较为缓慢,从晋代开始,姚氏因有来自甘肃陇西一带的羌族首领姚戈仲后裔及所带来的部众作为姚氏的加入而壮大起来。也就是说,今天姚氏的中国人,大多数是来自这两支。这两支姚氏后来不断繁衍播迁,唐代以前就已经成为今浙江吴兴及甘肃陇州一带的望族。后来吴兴吴康有一支姚氏分迁于陕郡,至隋时发展成为当地一大望族。唐代以后姚氏的繁衍更加广泛,已遍及我国的大江南北。其中以浙江、江苏、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广东、四川、安徽、湖北等地的姚氏迁播最盛。四川、云南的姚姓大多时由甘肃或陕西河南境内迁播而去的。其中云南的姚安、大姚等县的姚姓最多,所以在唐武德四年因此而设姚州。姚氏入闽是从唐朝开始的。据史书记载,陈元光入闽开漳州时,就有姚氏相佐。其后,又有姚氏从福建迁入广东等地。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置郡,治所在乌程。相当于今天的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等地。

 2 南安郡:东汉中平五年分汉阳置郡,治所在今天的甘肃陇西渭水东岸,相当于今天的甘肃陇西县东部以及定西、武山等县。隋初废。

 堂号:

 1 圣仁堂:舜帝是至仁圣明的帝王。

 2 姚姓又以郡望“吴兴”和“南安”作为他们的堂号。

 四、 历史名人

 1 姚范:桐城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乾隆进士,任三礼馆纂修,其学深究遗经,综括精粹。

 2 姚鼐:姚范的侄子,与方苞、刘大槐创立了清代散文重要流派——桐城派,曾参加过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其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但他的主要成就在散文上。

 3 姚文田:清学者。字秋农,浙江归安人,嘉庆进士,官礼部尚书。治学宗宋儒,亦取汉学之长。 4姚广孝:明代苏州长州人,初为燕王心腹,朱隶夺取帝位后拜太子少师。曾参与修纂《太祖实录》、《永乐大典》等宏大工作。

 5 姚长子:明朝浙江会稽人,嘉靖三十四年倭寇进入县境,逼迫他作向导。他把敌人引到四面皆水的化人坛,并于事先密秘吩咐乡亲撤桥,断其后路。倭寇中计,遂为明军所围歼。而姚长子因此殉难。事后,被乡人尊为英雄。

 6 姚绶:画家,嘉善人,曾官至监察御史,江西永宁面府。

 7 姚平仲:宋代西北名将。

 8 姚思廉:唐初史学家,江苏吴兴人,后迁入关中,为今天的陕西西安市人。编纂有《梁书》50卷、《陈书》30卷。他的孙子姚寿博涉经史,育才辩,武后时他任地官尚书,姚寿弟姚班自幼聪明好学,官至户部尚书,亦善经史,撰有《汉书绍卷》40卷。

 9 姚崇:唐初著名政治家,他本人及其家族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姚崇官至宰相,曾任武则天、玄宗朝宰相。为政清廉,深得众望,后来宋景继他为相,史称“姚宋”。姚宋曾孙姚合,元和进士,官终秘书监。因曾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他开创的诗体也称武功体。姚崇玄孙姚瑁,长庆进士,湖、常二州刺史。

 10 姚戈仲:西晋永嘉年间人,一个羌族部落的首领,他率领他的部落从赤亭迁到榆眉,后赵时被徙关中。公元323年被任为西羌大都督,率羌众数万居于清河。公元352年他的五儿子姚襄率领部众返回关中,在三原被杀。姚襄弟趁淝水之乱攻入长安,建立了威震四方的后秦。建都于今陕西西安西北。

 11 姚亮: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在一个伟大的共和国打响第一炮的地方,它就是中国的江西省姚亮是江西赣县桃江人,暂还不是名人,不过相信日后他一定会成为名人的他也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12、姚开科:著名职业经理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267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7
下一篇2024-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