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词

网络新词,第1张

房奴、拼客、换客、学术超男、抱抱团……网络时代的生活滋生出了当下语言生活的新形态,很多新词让人感触最深的莫过于都和网络有关。如果你是资深网虫,快来重温这些熟悉的、由你们发明的词条吧;如果你是网络新鸟,那么快来测试下自己的流行指数有多高吧。

B

白奴:他们是白领一族,穿着体面,收入颇高,但同时又被“债主”压得透不过气——“债主”或是房子、汽车,或是虚拟的理想抱负。网民将这些白领“奴隶”简称为“白奴”。

半糖夫妻:同城分居的婚姻方式。两个人婚后并不生活在一起,而是过着“五加二”的生活——五个工作日各自单过,周末两天才聚首。

半糖主义:代表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太苦的日子会使人沮丧失望,非我们所愿;过甜的日子容易让人不识甜为何物,不懂珍惜。也许生命的最佳状态就是不回避烦恼与苦难,并学会给自己的日子加半勺糖,在若有若无间体味生命的香甜,领悟甘苦参半的人生真谛。

抱抱团:从美国流传过来的街头活动,崇尚与陌生人自由拥抱,用拥抱冰释陌生人间的冷漠。

抱抱装:一种能让人感觉到被拥抱的衣服,采用高科技布料制成,能模仿被爱人拥抱的感觉。

奔奔族:即“东奔西走”之族。他们多是生于1975年-1985年间的一代人,在事业的道路上到处奔走,他们是目前中国社会压力最大、最玩命工作也最热爱玩乐的族群。

博斗:网友利用博客“吵架”或互相攻击,比如著名的韩白之争(韩寒和白烨分别在博客上发文互相指责)。

博客话剧:网络时代的产物。博客话剧的剧本来源自博客,排演队伍也来自博客群体,同时会将节目在博客门户网站上播出。

博文:顾名思义,在博客上发表的文章,相当于网络日记,比在论坛发帖更具私密性。

C

草根网民:草根多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而草根网民代指那些身份普通、平凡的网民,但他们也是中国互联网用户中最活跃的一群人。

F

法商:人光有智商、情商还不够,还得有法商。法商是高智商、良好法律知识修养以及自觉守法行为习惯三者有机统一的个人心理结构,表现为个人依法办事的实际能力。

飞鱼族:飞鱼族特指在国内已取得不俗成绩,但毅然放下一切到国外名校求学的特殊中国群体。

G

谷歌:大名鼎鼎的google,目前世界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

H

海啸音:黄健翔在世界杯比赛讲解中喊出 “意大利万岁”、“马尔蒂尼灵魂附体”等惊人之语,网友们将其这段解说命名为“海啸音”。

合吃族:与网友合伙下馆子吃饭,AA分账,既能多品尝些美食,又能节省开支。

换客:指通过互联网交换物品的网民。换客们在网上达成换物意向,就可以在线下进行交易。

J

掘客:指掘客网的用户。掘客网的网站内容完全由网友提交,并由网友决定哪些内容显示在首页上。掘客不仅是新闻的阅读者,还是新闻的发掘者。

K

考霸:指被网友曝光的高考奇人——四川男生张非。他多次参加高考,还曾为高考状元,但因沉迷网络,几年间先后从北大、清华退学。

L

梨花体:丽华体的谐音。诗人赵丽华发表大量口语化的诗歌,被网友及部分学者嘲笑,网友们以嘲笑的心态仿写,并将此种风格的诗歌命名为“梨花体”。

裸考:网友发明的高考新名词。指考生没有任何加分 (如三好生、体育特长生),仅凭考试成绩报考高校。

M

秒杀:网络游戏中的名词。指在玩家PK或和怪物打斗时,对方过于强大,玩家没有还手余地的情况下,就迅速被杀死。后来泛指迅速取胜。

P

拼客:拼客一族也是在2006年成长并逐渐壮大的群体,大家在网上召集团体购房、购车,省下不少银子。生活中能够拼的东西有很多,比如拼饭、拼车、拼爱心、拼卡等。S

三手病:当人们过度使用电脑或手机时,就会出现 “游戏手”、“鼠标手”、“手机手”等病,俗称“三手病”。

晒客:晒客译自英文share,就是把自己的心爱之物或私人信息放在网络上,与人分享,任人评说。

剩女:网上将那些有学识、有样貌、有经济基础但年过三十依然单身的女性称为“剩女”。

睡眠博客:部分网友开设博客后疏于打理,更新速度慢,这种博客被称为睡眠博客。

W

网络晒衣族:晒客的一种,多为女网友,将自己的衣服拍成发到网上,与人交流搭配心得。

威客:互联网上的有偿分享者。威客们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转换成实际收益。

X

熊猫烧香:极富杀伤力的一种电脑病毒,极短时间内就可以感染几千台计算机,严重时可以导致网络瘫痪。中毒电脑上会出现“熊猫烧香”图案。

学术超男: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自2004年邀请学者讲课以来,吸引了无数网友的支持,俨然成为学术版“超级女声”,造就了一大批“学术超男”。其中以易中天为主要代表。

Y

印客:也称in客,他们以互联网为沟通、联系渠道,把网民所写的、画的、摘录的任何文字和变成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个性化印刷品。

Z

砸票:在一些用手机短信投票的选举中,粉丝们花费大量金钱购买电话卡利用短信公司全部投给某一特定候选人,拉抬该候选人的选票数。这些粉丝多是通过网络进行联系。

职粉:全称为职业粉丝,选秀时代的产物。

最美逆行、奥利给、淡黄的长裙、乘风破浪、精神小伙、爷青回、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打工人、尾款人等等,都是2020年流行的网络新词,有的给人以精神的慰藉,有的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正能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2020年流行的网络新词。

1、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

2、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

3、乱世繁华,只为你倾尽天下;苍水蒹葭,只为你归田卸甲。

4、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

5、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6、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7、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9、何为喜欢?“脸红,心跳,不言语。”可否具体?“失眠,焦虑,常梦呓。”可否再具体?“余生全是你。”

10、浮世万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

11、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2、愿得一心人,白首莫相离。

13、我愿执笔弃花间,从此以后,离经易道,只为你。

14、等待是灯火阑珊,暮然回首是你。相遇是春风十里,浅笑轻颦是你。

15、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16、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待你青丝绾正,铺十里红妆可愿。却怕长发及腰,少年倾心他人。待你青丝绾正,笑看君怀她笑颜。

17、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18、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19、我踏山临水,追寻你一世光辉

20、舞一曲霓裳,倾尽天下,乱世繁华,只为一人

21、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22、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23、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昔日种种,似水无痕。明日何夕,君已陌路。

24、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25、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26、我为你青丝高挽,你带我纵马天下。

26、淡辉夕颜,公子如玉,是你执一把青伞,为我许下一世长安

27、寄君一曲,不问终人。

28、爱那么短,遣忘那么长。

29、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30、海有舟可渡,山有径可行,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31、怕无归期,怕空欢喜,怕来者不是你。

32、岁月为笔,相思入墨,字里行间全是你。

33、愿余生鲜衣怒马,有人陪你看遍烈焰繁花。

34、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公子,云胡不喜。

35、平生一顾,至此终年,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与君一握手,衣袖三年香。

36、我是街上的游魂,而你是闻到我的人。

37、除非黄土白骨,我守你百岁无忧。

38、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

39、白发带花君莫笑,岁月从不败美人

40、喜你成疾 药石无医

41、待到繁花落尽,与你细水长流。

42、纵然相思入骨,纵然万劫不复。我也只愿你眉眼如初,风华如故。

43、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44、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45、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红颜易逝,伊不离君不弃。

46、与君远相知,不知云海深。

47、情如流水,爱似桃,以我浮生,渡君一梦。

48、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49、灼灼桃花,三千繁华,却似人间只有一个他。

50、相爱是两人的天才地久,相思却是一个人的地老天荒。

一,近几十年来出现的词语有:

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登录、在线、聊天室、网虫、网友、黑客、东东(东西)、大虾(大侠)、斑竹(版主)、恐龙(很丑的女人)GG(哥哥)等。

二,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含义的词语有:

“充电”,原来是指把直流电源接到蓄电池的两极上使蓄电池获得放电能力,现比喻通过学习补充知识,提高技能等。

“放水”,原来是指把水放出去,而现在常指体育比赛中串通作弊,一方故意输给另一方。

“绿色”,原来指一种颜色,现在指符合环保要求,无公害、无污染的。

“亮点”,原来指光线强的一个点,现在比喻有光彩而引人注目的人或事物。

“登陆”,原来指到达陆地,比如台风登陆了,现在比喻商品等打进某地市场。

“接轨”,原来指火车轨道接起来了,现比喻两种事物彼此衔接起来。

扩展资料:

词汇的变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精神文化变迁的一面镜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出一大批汉语新词汇。

而校园作为社会的一扇窗口,青少年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在学校这个独特的环境自然就出现不少具有校园特色、反映青少年学生精神文化的新词汇和流行语。

走进大中小学校园,就进入了词语的新天地,各种新词新语在青少年口中层出不穷,口语、外来语、专业术语、网络词语、自造词语,来自各种不同渠道的新词汇源源不断,使用频率也很高。

这些新词汇折射出近年来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从中也可感受到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科技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261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7
下一篇2024-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