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的故事

抗日英雄的故事,第1张

在麻峪村东西两个碉堡修好后,虽然日夜有鬼子兵站岗放哨,但也阻挡不住在村民们掩护下的游击队河东河西自由地往来。日寇在其既有武装驻防,又搞了“连环保甲制”的情况下认为万无一失,便在永定河东一些村子随便出行。

孰不知在抗日情绪高涨的村庄里,老百姓、游击队已成一家,同时下地干活,频频出现在街头巷尾。一天下午(大圈儿)一名叫菊本的军曹和一个叫白连碧的特务从河边碉堡下来,去了保公所,村民看见了立刻通知了正在麻峪村工作的游击队长杜钢和队员李英。两人迅速背上背筐,带上除草的小薅锄,化妆成农民,尾随敌人其后。当鬼子和特务走到麻峪南“武道庙”时,杜钢队长从后面用没把的小薅锄顶住了鬼子菊本的腰,令其举手缴械,李英同志健步飞奔过去下了特务白连碧的手枪。抓住鬼子和特务后,将他们押在村中的进步户中。第二天,在过河干活的人群掩护下,把敌人押送到河西游击队根据地。

事过两天鬼子发觉菊本和白连碧失踪,便派兵到各村寻找,他们把老百姓集中起来询问,人人都说“不认识,也没看见有一个日本官和一个中国人在一起”。无可奈何的日本鬼子最后也只得不了了之了。

===============

游击队员

活捉敌人翻译官

1943年春夏相交的一天下午,鬼子的翻译官潘××身穿鬼子军装,头戴鬼子牛皮帽,脚下一双黑色牛皮大马靴,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到麻峪村,到保公所找到保长王××,带他到一家吸鸦片的人家吸足鸦片后,又骑车回保公所。游击队安排的老乡发现了潘××的行踪,立刻报游击队的炼星海同志。

当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日本翻译官骑车走出东街要过大影壁时,被藏在影壁后的游击队员用河流石打了来,潘××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游击队员抓住,并夺下了他的手枪,带回了“安全户”,换了农民的衣服押送到河西去了。第二天,日本鬼子来麻峪村,把人们都集中到西街一个叫“西口儿”的地方,临时找来北街杨某人的姑爷当翻译,说明翻译官失踪之事,让大家举报,众人全说不认识那个翻译官,也不知道他来之事,敌伪保长说他在下午太阳下山时已经回去了。敌人无法只得作罢。

==================

步枪打飞机

步枪打飞机,听起来简直就是神话,但这的确是传扬在平西抗日根据地斋堂川的一段抗击日寇的佳话。

1939年10月某天,我平西抗日根据地挺进军十团八连在门头沟斋堂川青白口永定河畔与日军展开激战。挺进军隐蔽在河边山林中占据有利地形打击来犯之敌,日军匍匐在河北岸光秃秃的河滩上,目标暴露无遗。战斗打响后,水面上,河滩上日军尸体横七竖八,伤亡很大。不甘失败的敌人,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调来飞机,妄图以空中优势遏制挺进军火力,挽回败局。

头上敌机猖狂呼啸,硬拼就中了敌人的圈套。看看手中顶不上劲的步枪,战士们攥紧拳头眼里喷出仇恨的火焰。敌机在八连阵地上空时而盘旋时而俯冲,战士们的武器装备与敌人悬殊太大,如果跟敌人拼火力肯定吃亏。地面的日军得到空中支援后,乘势又向八连阵地逼了过来,情况万分紧急。

这时候,十团的徐存洋等20名战士奉命赶来增援八连战士。徐存洋和战友们很快隐蔽好,等待战斗时机。他观察后发现,由于八连阵地在山谷之中,敌机投弹轰炸就必须尽可能接近地面俯冲,才能对阵地造成威胁。所以,敌机俯冲下来的时候距离地面很近,就好像就擦着战士们的耳朵飞。而且,俯冲一次,敌机就得赶紧拉升,不然就会撞到山石上机毁人亡。敌机不能连续轰炸,攻击力就减弱不少。得到这样的结论,徐存洋心里有了数。

徐存洋发现不远处有棵大树,就趁敌机拉升的空档迅速奔到大树下隐蔽好,待敌机俯冲迫近的时候,他噌地闪出身体,抬起手中的苏制水连注步枪“啪”的就是一枪。敌机翅膀一抖,直奔徐存洋藏身的大树横冲而来,“嗒嗒嗒”一梭子子弹打在石头上火星四溅。徐存洋机智地就地十八滚,藏到一块巨石后面。说时迟那时快,趁敌机还没顾得上拉升喘息,徐存洋抬手对准敌机又是一枪。这一枪,小日本的飞机吃不住劲了,只见飞机左右乱摆,尾巴拖着长长一道黑烟,一个猛子就扎在塔岭沟中。战士们欢腾了。日军飞行员至死恐怕也不相信,自己的飞机会被挺进军战士的普通步枪给打了下来。

挺进军战士徐存洋用步枪打下日军飞机的消息,很快在平西抗日根据地传扬开来,鼓舞着抗日军民更加顽强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者。

少年英雄李爱民

李晋华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太行山里的山西省武乡县白家庄出了一个少年抗日英雄,他就是白家庄的儿童团长李爱民。

儿童团长李爱民那时13岁,他非常痛恨日本鬼子,非常热爱八路军,帮助八路军做了许多抗日的工作,最后英勇牺牲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之下。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给大家讲几个李爱民帮助八路军抗日的故事,同学们听了一定很感动。像李爱民这样的抗日小英雄很多,我们今天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小朋友,不能忘记他们,要努力学习他们的爱国牺牲精神,立志献身全面建设小康,复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急送鸡毛信

大家知道,在战争年代,鸡毛信不是普通的信,插着鸡毛的信必须马上迅速送达。

这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急匆匆来到白家庄找到儿童团长李爱民,交给他一封鸡毛信,说:“这封鸡毛信很重要,你马上闯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给东沟的民兵。”

李爱民知道这鸡毛信非常重要,二话没说,把鸡毛信藏在袜子里就出发了。他戴上草帽,拿着镰刀,赶着毛驴,装着割草的样子,专拣沟里的小路走。沟里净是乱草、荆棘,脚被石头子儿碰破了,两腿也被拉了几道口子,李爱民顾不得这些,一路小跑,趟过小河沟,爬过几道山岗,很快来到了敌人的封锁区。

李爱民急急忙忙走着,来到一个三岔路口,正在琢磨往哪儿走的时候,一抬头,看到右前方一个土坎上有两个鬼子在望着他,嘴里不知在咕哝什么。怎么办?躲开吧,怕鬼子生疑心,也来不及了。李爱民想起出发时,钟营长嘱咐他说的话:“路上遇到情况要沉着,见机行事。”他往四周看了看,正好不远处有一滩驴粪。他走过去用脚使劲踩了一下那驴粪,稀稀的驴粪溅了他一身。他也顾不得脏和臭了,大摇大摆地把驴赶到沟里割起草来。

两个鬼子跑过来,其中一个像是日本军官,抓住爱民的领子大声叫道:“八格牙路,举起手来!”

爱民装作傻呼呼的样子,呆呆的站在那里。

鬼子军官横眉瞪眼叫道:“八路的探子?抓起来!”

爱民装作惊慌的样子,说:“俺是放驴的!”

鬼子将爱民的身上从上到下搜了一遍,什么也没搜出来,驴粪的臭味薰得鬼子直捂鼻子。

这时候,鬼子营地传来了号声,鬼子急着要走,踢了爱民一脚,厉声喊道:“赶快滚,这里不准放驴!”

爱民忍着疼痛,赶着驴迅速来到了东沟。东沟的民兵得到了情报,第二天顺利地配合八路军打下了鬼子的据点,保护了根据地的粮食。

李爱民立了一功,受到八路军的表扬。

贴抗日标语

这一天天黑,王七叔把儿童团员们召集到一起,在爱民家开会。爱民的妈妈见王七叔提着一桶浆糊,有点莫明其妙,就问:“这是做什么啊?”原来,王七叔要组织一个儿童武装宣传队,到伪军的炮楼周围去贴抗日的标语、撒抗日传单。

王七叔看儿童团员都到齐了,就说:“今晚上咱们要完成一个重要任务,大家要胆大心细,一切行动听我的指挥!”

儿童团员们都很高兴,摩拳擦掌,有的说:“我们也去打鬼子了!”

天黑黑的,在月光下,儿童团员们跟着王七叔摸到了伪军炮楼下。四周静悄悄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哨兵的身影。儿童团员们屏住呼吸,等待着王七叔的命令。

过了一会儿,他们看到敌人没发现什么,王七叔就开始布置任务了。儿童团员们爬到炮楼下面的一道土坎上,迅速将传单用土块压上;有几个儿童团员在炮楼对过的墙上贴标语。任务完成的挺顺利,挺迅速,大家脸上露出了笑容。

爱民手里还有几张标语,他想贴在炮楼上,又怕敌人发现。怎么办呢他爬到王七叔跟前,王七叔很支持他的想法,两人小声商量了一下。

只见爱民朝炮楼的北侧爬去,那里比较黑,没有敌人的哨兵。王七叔在炮楼的南侧故意站起来跑了两步,又迅速趴了下来。敌人的哨兵发现有人影晃动,急忙朝南边打了两枪,并且喊道:“有人,有人!”炮楼里的机枪也打了起来,敌人被吸引到了南侧。

爱民趁敌人不注意,飞快地将十几张标语贴在了炮楼墙上,又迅速翻下土坎,消失在黑暗中。

天亮以后,可热闹了,敌人炮楼周围,包括炮楼的墙上到处是抗日的标语:“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要替日本人当炮灰”、“快快投降八路军才是出路”。

过了两天,还真有几个伪军投降了八路军。

给八路军带路

这天晚上,爱民都睡下了,突然有人敲门。爱民开门一看,是一位八路军叔叔。

八路军叔叔进到屋里对爱民说:“麦子熟了,我们要到韩家沟掩护老乡收麦,想请一位民兵带路。”

爱民一听,说道:“这么晚了,甭找人了,我给你们带路吧!”

那位八路军叔叔迟疑了一下,好像说你能带路吗?爱民很有把握的说:“这一带的路我熟,叔叔放心吧!”

爱民跟着八路军叔叔来到村头见了首长,抬头一看:这不是钟营长吗!

爱民跑过去,亲热地说:“钟营长,我叫李爱民,您不认识我了?前年我还给您送过鸡毛信呢!”

钟营长摸摸脑袋笑着说:“对,想起来了,你就是那个‘活地图’,太好了!”

爱民领着八路军不走大路走小路,一会儿下到沟里,一会儿爬上山头,两只脚被石子扎破了,腿也被草棵子刺破了两道口子,他全然不顾。

爱民领着八路军翻过了几个山头,天快亮了,已经隐隐约约看到韩家沟正在抢收麦子的老乡了。钟营长擦了擦脸上的汗,亲切地拍拍爱民的肩膀说:“爱民啊!多亏了你,领我们少走了一半路,终于赶到鬼子前头了,真得好好谢谢你啊!”

13岁英勇献身

1943年,李爱民的家乡白家庄被鬼子占领了,他们村的百姓都转移到了东沟。

又到麦收的时候了,白家庄的群众夜里到他们的地里收割麦子。这真是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抢粮食啊!

夜色黑黑的,只有远处鬼子的炮楼上不时地射出探照灯的灯光。人们屏住呼吸,在黑暗中悄悄地挥镰割麦。天快亮的时候,人们背的背,挑的挑,急急往东沟走去。

爱民背着一小口袋麦穗走在前面,和大伙拉开了一段距离,为的是一但被鬼子发现,就赶紧给大家报信,好迅速转移。他想,不能让到手的粮食让敌人抢去。

眼看就要走出敌占区了,已经能看到东沟了。忽然,右面山上响了一枪,接着,出现了几个人影。爱民判断,这是遇上了敌人的游动哨╠╠鬼子发现了他们。爱民转身想往回走,已经来不及了。

一个鬼子从路边钻了出来,挡住爱民的去路,大喊道:“干什么的?”

爱民沉着地应道:“自己人!”

“口令!”

什么口令?爱民被问住了,可他一点没有慌。只听他大声咳嗽了三声,这是暗号,告诉后面的人有情况。大家伙迅速疏散到路边的庄家地里了。

鬼子的机枪响了,子弹打中了爱民的腿,他倒下了。

爱民被带到了河滩上,翻译官问道:“你是哪个村的?”

“白家庄的。”

“干什么来了?”

“收粮食啊!”

鬼子军官一听说是白家庄的,问道:“你们庄上的老百姓都躲到哪去了?”

“太行山里呗!”

“你们村的村长是谁?”

“我不知道。”

那个狗翻译不耐烦了,恶狠狠地说:“你听着,今天你要是说实话,就放你回家,如果不说实话,就一枪嘣了你!”说着,就用手枪冲爱民晃了晃。

爱民毫不畏惧地说:“嘣了我也不知道!”

敌人没办法了,把爱民用绳子吊在一棵小树上用皮带使劲抽,但是,爱民还是那句话:“不知道!”

硬的不行,鬼子军官又把爱民放下来改用软的办法。鬼子军官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日本糖,引诱爱民说:“小孩,你的说实话,皇军大大的赏!”

爱民接过糖,使劲朝鬼子军官的脸上砸过去,说道:“谁稀罕你的臭糖!”

鬼子军官大发脾气,用脚踹向爱民,一脚又一脚,爱民倒在了地上。爱民忍着疼痛,心想,打吧,打死我也不说,死就死我一个,不能对不起八路军。

鬼子军官踢了半天,见爱民死活不屈服,恼羞成怒,抽出大刀向爱民刺去。为反抗日本鬼子,13岁的爱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提问者评价

非常感谢!1

王二小: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抗日战争时期,在太行山里的山西省武乡县白家庄出了一个少年抗日英雄,他就是白家庄的儿童团长李爱民。

  儿童团长李爱民那时13岁,他非常痛恨日本鬼子,非常热爱八路军,帮助八路军做了许多抗日的工作,最后英勇牺牲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之下。

  急送鸡毛信

  大家知道,在战争年代,鸡毛信不是普通的信,插着鸡毛的信必须迅速送达。

  这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急匆匆来到白家庄找到儿童团长李爱民,交给他一封鸡毛信,说:“这封鸡毛信很重要,你马上闯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给东沟的民兵。”

  李爱民知道这鸡毛信非常重要,二话没说,把鸡毛信藏在袜子里就出发了。他戴上草帽,拿着镰刀,赶着毛驴,装着割草的样子,专拣沟里的小路走。沟里净是乱草、荆棘,脚被石头子儿碰破了,两腿也被拉了几道口子,李爱民顾不得这些,一路小跑,趟过小河沟,爬过几道山岗,很快来到了敌人的封锁区。

  李爱民急急忙忙走着,来到一个三岔路口,正在琢磨往哪儿走的时候,一抬头,看到右前方一个土坎上有两个鬼子在望着他,嘴里不知在咕哝什么。怎么办?躲开吧,怕鬼子生疑心,也来不及了。李爱民想起出发时,钟营长嘱咐他说的话:“路上遇到情况要沉着,见机行事。”他往四周看了看,正好不远处有一滩驴粪。他走过去用脚使劲踩了一下那驴粪,稀稀的驴粪溅了他一身。他也顾不得脏和臭了,大摇大摆地把驴赶到沟里割起草来。

  两个鬼子跑过来,其中一个像是日本军官,抓住爱民的领子大声叫道:“八格牙路,举起手来!”

  爱民装作傻呼呼的样子,呆呆的站在那里。

  鬼子军官横眉瞪眼叫道:“八路的探子?抓起来!”

  爱民装作惊慌的样子,说:“俺是放驴的!”

  鬼子将爱民的身上从上到下搜了一遍,什么也没搜出来,驴粪的臭味薰得鬼子直捂鼻子。

  这时候,鬼子营地传来了号声,鬼子急着要走,踢了爱民一脚,厉声喊道:“赶快滚,这里不准放驴!”

  爱民忍着疼痛,赶着驴迅速来到了东沟。东沟的民兵得到了情报,第二天顺利地配合八路军打下了鬼子的据点,保护了根据地的粮食。

  李爱民立了一功,受到八路军的表扬。

  贴抗日标语

  这一天天黑,王七叔把儿童团员们召集到一起,在爱民家开会。爱民的妈妈见王七叔提着一桶浆糊,有点莫明其妙,就问:“这是做什么啊?”原来,王七叔要组织一个儿童武装宣传队,到伪军的炮楼周围去贴抗日的标语、撒抗日传单。

  王七叔看儿童团员都到齐了,就说:“今晚上咱们要完成一个重要任务,大家要胆大心细,一切行动听我的指挥!”

  儿童团员们都很高兴,摩拳擦掌,有的说:“我们也去打鬼子了!”

  天黑黑的,在月光下,儿童团员们跟着王七叔摸到了伪军炮楼下。四周静悄悄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哨兵的身影。儿童团员们屏住呼吸,等待着王七叔的命令。

  过了一会儿,他们看到敌人没发现什么,王七叔就开始布置任务了。儿童团员们爬到炮楼下面的一道土坎上,迅速将传单用土块压上;有几个儿童团员在炮楼对过的墙上贴标语。任务完成的挺顺利,挺迅速,大家脸上露出了笑容。

  爱民手里还有几张标语,他想贴在炮楼上,又怕敌人发现。怎么办呢?他爬到王七叔跟前,王七叔很支持他的想法,两人小声商量了一下。

  只见爱民朝炮楼的北侧爬去,那里比较黑,没有敌人的哨兵。王七叔在炮楼的南侧故意站起来跑了两步,又迅速趴了下来。敌人的哨兵发现有人影晃动,急忙朝南边打了两枪,并且喊道:“有人,有人!”炮楼里的机枪也打了起来,敌人被吸引到了南侧。

  爱民趁敌人不注意,飞快地将十几张标语贴在了炮楼墙上,又迅速翻下土坎,消失在黑暗中。

  天亮以后,可热闹了,敌人炮楼周围,包括炮楼的墙上到处是抗日的标语:“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要替日本人当炮灰”“快快投降八路军才是出路”。

  过了两天,还真有几个伪军投降了八路军。

  给八路军带路

  这天晚上,爱民都睡下了,突然有人敲门。爱民开门一看,是一位八路军叔叔。

  八路军叔叔进到屋里对爱民说:“麦子熟了,我们要到韩家沟掩护老乡收麦,想请一位民兵带路。”

  爱民一听,说道:“这么晚了,甭找人了,我给你们带路吧!”

  那位八路军叔叔迟疑了一下,好像说你能带路吗?爱民很有把握的说:“这一带的路我熟,叔叔放心吧!”

  爱民跟着八路军叔叔来到村头见了首长,抬头一看:这不是钟营长吗!

  爱民跑过去,亲热地说:“钟营长,我叫李爱民,您不认识我了?前年我还给您送过鸡毛信呢!”

  钟营长摸摸脑袋笑着说:“对,想起来了,你就是那个‘活地图’,太好了!”

  爱民领着八路军不走大路走小路,一会儿下到沟里,一会儿爬上山头,两只脚被石子扎破了,腿也被草棵子刺破了两道口子,他全然不顾。

  爱民领着八路军翻过了几个山头,天快亮了,已经隐隐约约看到韩家沟正在抢收麦子的老乡了。钟营长擦了擦脸上的汗,亲切地拍拍爱民的肩膀说:“爱民啊!多亏了你,领我们少走了一半路,终于赶到鬼子前头了,真得好好谢谢你啊!”

  13岁英勇献身

  1943年,李爱民的家乡白家庄被鬼子占领了,他们村的百姓都转移到了东沟。

  又到麦收的时候了,白家庄的群众夜里到他们的地里收割麦子。这真是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抢粮食啊!

  夜色黑黑的,只有远处鬼子的炮楼上不时地射出探照灯的灯光。人们屏住呼吸,在黑暗中悄悄地挥镰割麦。天快亮的时候,人们背的背,挑的挑,急急往东沟走去。

  爱民背着一小口袋麦穗走在前面,和大伙拉开了一段距离,为的是一旦被鬼子发现,就赶紧给大家报信,好迅速转移。他想,不能让到手的粮食让敌人抢去。

  眼看就要走出敌占区了,已经能看到东沟了。忽然,右面山上响了一枪,接着,出现了几个人影。爱民判断,这是遇上了敌人的游动哨,鬼子发现了他们。爱民转身想往回走,已经来不及了。

  一个鬼子从路边钻了出来,挡住爱民的去路,大喊道:“干什么的?”

  爱民沉着地应道:“自己人!”

  “口令!”

  什么口令?爱民被问住了,可他一点没有慌。只听他大声咳嗽了三声,这是暗号,告诉后面的人有情况。大家伙迅速疏散到路边的庄稼地里了。

  鬼子的机枪响了,子弹打中了爱民的腿,他倒下了。

  爱民被带到了河滩上,翻译官问道:“你是哪个村的?”

  “白家庄的。”

  “干什么来了?”

  “收粮食啊!”

  鬼子军官一听说是白家庄的,问道:“你们庄上的老百姓都躲到哪去了?”

  “太行山里呗!”

  “你们村的村长是谁?”

  “我不知道。”

  那个狗翻译不耐烦了,恶狠狠地说:“你听着,今天你要是说实话,就放你回家,如果不说实话,就一枪嘣了你!”说着,就用手枪冲爱民晃了晃。

  爱民毫不畏惧地说:“嘣了我也不知道!”

  敌人没办法了,把爱民用绳子吊在一棵小树上用皮带使劲抽,但是,爱民还是那句话:“不知道!”

  硬的不行,鬼子军官又把爱民放下来改用软的办法。鬼子军官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日本糖,引诱爱民说:“小孩,你的说实话,皇军大大的赏!”

  爱民接过糖,使劲朝鬼子军官的脸上砸过去,说道:“谁稀罕你的臭糖!”

  鬼子军官大发脾气,用脚踹向爱民,一脚又一脚,爱民倒在了地上。爱民忍着疼痛,心想,打吧,打死我也不说,死就死我一个,不能对不起八路军。

  鬼子军官踢了半天,见爱民死活不屈服,恼羞成怒,抽出大刀向爱民刺去。为反抗日本鬼子,13岁的爱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第二十七集。《传奇英雄》是由姐妹同盟制作、慈嘉影视营销发行的大型英雄战争剧,剧中师娘表白是在第二十七集。该剧以抗日战争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以草根英雄“赵传奇”为首的一群山西农民在革命战争的浪潮中,艰苦对抗日寇的故事。

海娃智送鸡毛信

这封信是八路军攻打鬼子炮楼的路线图。

故事内容如下:

一天,海娃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原来啊这天鬼子的大部队进山去抢粮食了,炮楼里只剩下了“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正是我们八路军端掉鬼子炮楼的绝佳时机。海娃爸爸就把攻打鬼子炮楼的路线图画好装到一封鸡毛信里,叫海娃马上送给二王庄的张连长,通知他们来打炮楼。海娃二话没说,就勇敢的接受了任务,赶着羊群就上了路。

他刚一进山谷,迎面就来了一群日本鬼子兵。无法躲避,为了躲过敌人的搜查,确保鸡毛信安全送到八路军负责人手中,海娃把鸡毛信绑在了一只羊的尾巴下面。就这样渡过了一关。鬼子兵想抢海娃的羊群,以便他们杀羊美餐,硬是让海娃赶着羊随他们走。海娃装着顺从的样子,随他们走了。晚上歇在一个村庄,鬼子兵横七竖八地躺在一个大房间,把海娃堵在中间,门口还有岗哨。夜深了,万籁俱寂,月光轻柔,可是海娃的心一点也不平静。

信还没有送到,怎么办呢?海娃趁鬼子睡熟的时候,轻轻地、一步一步地挪动,满头大汗也顾不得擦,终于逃出了鬼子的魔掌。此后,又经过几番曲折和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终于把信送到了八路军张连长手中。这样,按照鸡毛信中作战的时间、路线,八路军与民兵一举炸毁了鬼子的炮楼,夺回了被敌人抢走的粮食、物资,还活捉了鬼子的头头“猫眼司令”,为百姓除了害。

扩展资料:

《鸡毛信》与同时期其他题材的中国**一样,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儿童**,为了适应中国当时的社会形势和政治气候,使孩子们本该充满快乐的童年生活也背上了重担。尽管那时的儿童影片在风格样式的探索方面留下了较多空白,但令人欣慰的是,从《鸡毛信》开始,中国**工作者的探索,也为那个年代的**史留下了许多可圈可点的经典之作。单是片头连环画式的构思,在那个缺少视觉冲击的年代,就足以让小观众们精神为之一振。

影片以海娃送鸡毛信作为全片的主要线索,结构单纯,情节曲折,一个悬念接着一个悬念。正是在曲折跌宕的惊险情境中,影片以生动细致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坚贞顽强、机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海娃的艺术形象。影片从内容到形式都很注重儿童情趣。片头字幕像一本连环画.一页一页揭过,使少年儿童观众像翻看连环画一样亲切。每一片断的开头,也模仿连环画的说明写上字幕,对背景、环境、人物心情做出说明,用生动诙谐的旁白道出,强烈地抓住了少年儿童观众的注意力。

海娃送鸡毛信的故事文字版

1、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他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马上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鸡毛信!

2、海娃装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海娃灵机一动,连忙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一个挂洋刀的鬼子就来到身边问:“小孩,你的什么的干活不说实话,死拉死拉的!”“我是放羊的,我是放羊的”。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

3、鬼子把羊都扣下来,还逼着海娃给他们赶羊。没走多远,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鬼子倒在地上。原来,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鬼子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带路。海娃心里却想,好哇,让我带路,我就把你们都带到八路军那去,把你们都消灭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海娃知道,这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跑着大声喊:“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可同时鬼子也向海娃开枪了,海娃刚跑几步,就昏倒了

4、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唉呀,这不是海娃吗”海娃睁开眼,吃力地说:“叔叔,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又昏过去了。等他醒来时,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他送来的鸡毛信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海娃的心里呀,别提有多高兴了

鸡毛信海娃的简介

海娃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著名小英雄。他机智、勇敢地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故事非常感人,故事的主人公海娃的原型就是曾经闻名全军的侦察捕俘英雄秦玉根。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海娃英雄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海娃的事迹

**《鸡毛信》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站住!”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手来,摸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者说:“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里睡觉去了。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赶进牲口圈里,然后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进屋里。鬼子和黑狗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尽里头。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不会送啊!”忽然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哪一个”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气了。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鸡叫。

鸡叫两遍了。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轻轻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走进牲口圈,一把抱住那只老绵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开两腿就跑,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他抬头一望,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没想到,真混过去了。海娃转过山嘴,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前面就是三王庄啦。海娃高兴极了,他一屁股坐在山头上,把手伸进口袋一摸,不觉浑身哆嗦起来。鸡毛信呢口袋里没有,赶紧脱下小褂子来找,也没有;把身边的石头缝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海娃马上往回跑,在来的路上找。他一口气跑上大山,爬到小山嘴旁边,就在刚才摇晃褂子的地方,鸡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儿。海娃高兴极了,把信装进口袋,刚想回头跑,忽然背后有人喊叫,歪嘴黑狗追上来了。他抓住海娃,一连打了几枪托,叫海娃回去给鬼子带路。

相关的背景故事

1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就这样,海娃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2海娃的原型

他是**《鸡毛信》中小主角海娃的原型,也是**《沙漠追匪记》的主角原型之一,在他参加的历时两年半的解放战争中,他单人捕捉俘虏100多名。前不久,这位传奇英雄因病去世,留给人们不尽的思念和追忆。他就是曾经闻名全军的———侦察捕俘英雄秦玉根。

秦玉根,1928年出生于山西省原平县,1947年成为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侦察员,参加过解放战争、新疆剿匪以及抗美援朝战争,先后荣立7次战功,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英雄勋章,是闻名全军的侦察捕俘英雄。今年4月,76岁的秦玉根在广东中山市因病去世,他在遗言中表示要将遗体留做医学科学研究。

消息传来,秦玉根当年的老领导、原西安警备区副司令员李文彭心潮起伏,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李文彭老人情不自已,他眼含泪水,挥笔书写回忆文章,以表示对战友、对当年难忘岁月的缅怀之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77周年之际,本报记者对李文彭老人进行了采访,并以此文对秦玉根以及所有革命先烈表示深深的景仰和怀念。

3鸡毛信斗鬼子

在省军区西北一路干休所一间俭朴的居室,今年85岁的李文彭老人回想往事仍然历历在目:“那是1947年,我在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担任侦察科长,为了适应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形势发展,我来到三纵的老根据地———山西省太岳军分区所辖的原平县山区,准备从地方武装中挑选一批优秀民兵扩充侦察部队。

我在备选队伍的那个大个子排头兵面前停下了脚步,仰首望去,小伙子一米八五的身材,威武中透着一副憨态。我从随行的地方领导口里得知:这个20岁出头的太行之子名叫秦玉根,已有8年的革命历程。他3岁时成了孤儿,叔叔将他卖给地主,4岁就给东家放羊,饱受饥寒折磨。抗战爆发后,八路军120师随贺龙元帅挺进敌后,小玉根的家乡就成了最早的根据地,小玉根带领儿童团,肩扛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当向导。特别是有一次小玉根在送鸡毛信时,机智勇敢,毫不畏惧,终于把鬼子带进了我军伏击圈,自己又机智脱身。他的这段传奇经历在根据地被编成故事广为传唱,成为我党我军最早的根据地妇孺皆知的小英雄,后来,这段故事被拍成电演《鸡毛信》,小玉根就是《鸡毛信》中小主角海娃的原型。

14岁那年,小玉根参加了地方武装,他拿着土枪、**、土地雷,参加反扫荡作战,并多次深入敌后,化装侦察,护送党政军领导通过敌人封锁线,掩护群众反扫荡大转移。这样的传奇人物,这样的天赐良将,我岂能放过经过我俩的一夜彻谈,秦玉根成为我三纵侦察连的一名战士。”

4智擒百俘谱奇篇

李文彭老人的讲述,把我们带到了过去的岁月:秦玉根初到侦察连,由于“鹤立鸡群”,老兵们戏称“傻大个”,但他勤奋钻研,“傻大个”捕俘频频得手的传奇战报,很快传遍全军。在解放战争中,“傻大个”捕俘100多名,不仅从不失手,而且回回精彩,全是身临危境,到敌人前沿或深入敌营,有时是欲擒故纵,有时是顺手牵羊,有时是虎口拔牙,有时是猛虎掏心。捕俘之量,捕俘之技,捕俘之妙,均创我第三军之最。

记得那是1948年夏,我军已进逼陕西关中平原东大门。我命令秦玉根化装成“国军军官”,带领侦察小组,到敌前沿的大荔县城伺机抓“舌头”,了解城内敌65旅495团的兵力部署。上午10时,分散隐蔽前进中的秦玉根还没进城,就在城外迎面碰上敌少校军官带一传令兵悠闲地走来。秦玉根胆大心细,他迎上前去搭讪,得知对方是敌495团团部副官时,他来不及招呼远处的同伴,便一个箭步飞脚踹翻了传令兵,一双大手把少校倒提过来。少校死都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刚才还那么谦恭的“下级”,突然间就变成了一头狮子。就这样,在敌人眼皮底下,两个“国军军官”肩并着肩,带着一个大头兵,扛着没有枪栓的破枪,走进了解放军的阵地。“傻大个”就像老鹰一样,一下抓了两只山鸡———抓山鸡的故事又在营里传开了。

1948年冬季,西北野战军大兵压境,直指国民党胡宗南部匪巢西安,第三军首长决心拔掉敌前哨阵地守卫三原县城的一个保安团。傍晚时分,在县城繁华的大街上,敌军一上尉连长身穿考究军装,带着一个传令兵,神气十足大摇大摆地走进了一家最繁华的酒店,尚未坐稳,一直追随在后的保安团特务队长跑了进来,他点头哈腰上前问候,敬酒点烟,媚态十足。随着一阵家常寒暄过后,彼此已相见恨晚。上尉得知特务队长对时局悲观,不想干“地方”,想随正规军找出路保平安,特务队长也了解到上尉此来,是“国军”对保安团防卫不放心,专行暗查之职。酒足饭饱后,特务队长十分“利索”,说干就干,立即殷勤地陪上尉对保安团的城防一一视察,并受上尉之邀一并出城视察城外防务,两人边看边走,趁着夜色一直走进一座“国军”军营。上尉摘下墨镜对队长笑言道:“你不用回地方了,已到正规军啦。”随着屋内灯光一亮,队长先生惊得目瞪口呆:眼前怎么都是解放军与战友们一起哈哈大笑的大个子“上尉”,原来就是进城侦察的秦玉根。

海娃送鸡毛信的故事300字

一天,海娃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原来啊这天鬼子的大部队进山去抢粮食了,炮楼里只剩下了“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正是我们八路军端掉鬼子炮楼的绝佳时机。海娃爸爸就把攻打鬼子炮楼的路线图画好装到一封鸡毛信里,叫海娃马上送给二王庄的张连长,通知他们来打炮楼。

海娃二话没说,就勇敢的接受了任务,赶着羊群就上了路。

没想到,一出山沟,就碰上了鬼子!“这可怎么办?要是鬼子搜身,鸡毛信不就暴露了吗?不行,我得想想办法。”

说时迟那时快,看着羊群,海娃灵机一动,诶,就把鸡毛信藏在了“老头羊”肥肥的尾巴下面。两个小鬼子把海娃从头到脚搜了一遍,什么也没发现。就把海娃和羊群带到了一个打谷场,杀了羊吃肉,幸好,“老头羊”没有被杀到。

鬼子吃饱了,就把海娃夹在中间睡大觉。海娃心中装着任务,哪睡得着啊!到了深夜,他看鬼子睡得像死猪一样,就悄悄的从鬼子窝里溜了出来,取出鸡毛信,撒开双腿、就像兔子一样直奔二王庄。要到二王庄的时候,鬼子才追了上来。

望着这群愚蠢的小鬼子,海娃计上心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正在山路上迷迷糊糊呢。这时,海娃的手中了一枪。

跑在前面的海娃突然高声喊起来:“八路军叔叔,快打鬼子啊”霎时间,四面里的八路军瞄准鬼子的脑袋,乒乒乓乓的就开了火,打得鬼子是希里哇啦的就丧了命啊!

张连长根据海娃送的鸡毛信又成功地捣毁了敌人炮楼,“猫眼”司令还在睡大觉呢就被八路军给活捉了。

扩展资料

海娃的原型

他是**《鸡毛信》中小主角海娃的原型,也是**《沙漠追匪记》的主角原型之一,在他参加的历时两年半的解放战争中,他单人捕捉俘虏100多名。前不久,这位传奇英雄因病去世,留给人们不尽的思念和追忆。他就是曾经闻名全军的———侦察捕俘英雄秦玉根。

秦玉根,1928年出生于山西省原平县,1947年成为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侦察员,参加过解放战争、新疆剿匪以及抗美援朝战争,先后荣立7次战功,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英雄勋章,是闻名全军的侦察捕俘英雄。

消息传来,秦玉根当年的老领导、原西安警备区副司令员李文彭心潮起伏,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李文彭老人情不自已,他眼含泪水,挥笔书写回忆文章,以表示对战友、对当年难忘岁月的缅怀之情。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77周年之际,本报记者对李文彭老人进行了采访,并以此文对秦玉根以及所有革命先烈表示深深的景仰和怀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215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7
下一篇2024-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