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幼年时期的经历真的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就像缺少父爱的小女孩长大可能更喜欢成熟稳重的男人,潜意识弥补父爱的不足,男主亨伯特由于年少时爱的女孩夭折,而迷恋上幼女,不可自拔。这也让我想到《偷影子的人》里男主人公在幼年时期与哑女相识相爱,可惜洛丽塔的结局并不如此美好。
我沉醉在我自选的天堂里,天堂的穹空是地狱之火的颜色,但这仍是天堂。
亨伯特理智的把自己一步步引入地狱,极尽地享受疯狂的爱情,其实从他见到洛丽塔的第一眼起,一切就不可控制了,所有的发展都是病态而悲哀的。其实我们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明明理性的知道结局不会美好,可还是感性的沉醉享受。如果重新选择,恐怕还是会这样做。
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怎样都可以,但我只要看她一眼,万般柔情就会涌上心头。
当我耳边响起一片儿童的欢笑声,令我心灰意冷的不是身边没有洛丽塔,而是笑声里没有她。
看到影片的最后,亨伯特对洛丽塔的爱情是在令我动容。他把所有的钱财全给了她,并给她选择决定去留,只停留了一会就开着那辆承载着他生命最快乐时光的老汽车扬长而去……如果故事停留在这里,两人相忘于江湖也未尝不是好结局,然而从一开头“**”这个词出现时就决定了结局的残酷现实。亨伯特枪杀了令洛丽塔迷恋的剧作家,在狱中死去,洛丽塔难产而死。死亡才是一切的终结……
美好平静的表面下包裹的是肮脏丑陋和不堪,亨伯特、洛丽塔如此,剧作家更是如此,就和当时的社会一样。用人物形象来映射人性和社会现实,用矛盾冲突引发读者对自身和现实的思考,这是作家的高明之处。
其实我一直不太明白,洛丽塔为什么“引诱”亨伯特,虽然用引诱这个词有些过分,但是是洛丽塔主动亲吻亨伯特好几次,并告诉他她和查理的秘密,还向亨伯特展示了她的“全部”。早熟归早熟,但**可是另一回事……
个人介绍:
姓 名:多米尼克·斯万 英 文 名: Dominique Swain
性 别:女 出 生 日 期:1980年 8月12日
出 生 地:美国加州 星 座: 狮子座 身 高:175cm
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最早的1962年的。1962年,**怪才库布里克和他的制片人詹姆士·B·哈里斯花了150万美元买下了《洛丽塔》小说的版权,在**剧本的第一稿中,编剧凯尔德·威廉汉姆为了迎合**审查委员会的标准而将故事的结局改为亨伯特最终跟洛丽塔结为夫妇。
第二个版本是1997年的,1997年,拍电视广告出身的美国导演亚得里安林恩(Adrian Lyne) 重新拍摄的“洛丽塔”在欧洲上映。同30年前相比,这一版本无疑更加“狂野”,更加忠实于原著。
扩展资料:
《洛丽塔》是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詹姆斯·梅森、苏·莱恩、谢利·温特斯主演的剧情片。
影片改编自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中年男子亨伯特与少女洛丽塔的情爱故事。
该片于1962年6月13日在美国上映。
小说描述一位从法国移民美国的中年男子亨·亨伯特在少年时期,与一14岁的少女安娜贝儿发生了一段初恋,最后安娜贝儿因伤寒而早夭,造就了亨伯特的恋童癖,他将“小妖精”定义为“九到十四岁”。亨伯特最先被一名富有的寡妇抛弃,后来又迷恋上女房东Charlotte Haze的12岁女儿洛丽塔,称呼她为小妖精。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纳博科夫来到美国之前,《洛丽塔》的种子已经萌芽,但是使这一题材彻底得以实现的正是美国和美洲大陆。美国的生活和经历为《洛丽塔》的成长提供了地理背景、有地方和时代特色的人物、小说第二部分的发展线以及完全不同的结局。
美国现实生活还为纳博科夫描写洛丽塔与成年男子同居的大胆举动提供了活生生的事实案例。在这一过程中,纳博科夫格外关注各种事故、性犯罪案件以及谋杀案的新闻报道,还把有些案件的大致情形记录下来,甚至有些几乎被原封不动地引入《洛丽塔》中。
作品鉴赏
作为一部举世公认的奇书,《洛丽塔》借用情色小说的外壳,成功地抵达了人类心灵深处核心地段,描画着人与世界相遇时的投入、冲突和失败,其中蕴涵的悲剧感,正反映了一个严肃作家的良心。因此,与其说《洛丽塔》是一部批判之书,毋宁说它是一部怜悯之书。
通过迷离幻美的文字,纳博科夫用幻想般、魔术般的情节编织出的生活真相,除了在对美的沉迷之外,还促使人们进一步地对人类的生存困境做长久的思考。
参考资料:
文/刘河秀
在大学里教授法文为生的亨伯特年过中年,他在少年时期,与一个14岁的少女安娜贝儿发生了一段初恋,最后安娜贝儿因伤寒而早夭,造就了亨伯特的恋童癖,从此他的心中总藏着一个温柔而猥亵的梦魇,他将“小妖精”定义为“九到十四岁”。
一次偶然的机缘下,他成了夏洛特的房客,他疯狂的爱上了夏洛特年仅14岁的女儿洛丽塔。而与此同时,夏洛特也看中了亨伯特,她一心想为自己和洛丽塔找个靠山。为了能够继续跟洛丽塔生活在一起,亨伯特违心地娶夏洛特为妻,成为洛丽塔的继父。
后来夏洛特在丈夫的日记中发现亨伯特对女儿的企图和对自己的不忠,愤怒的夏洛特冲出家门,却遭遇车祸身亡,洛丽塔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接受了必须和继父亨伯特生活下去的这个现实,亨伯特带着洛丽塔以父女的身份沿着美国旅游,他利用零用钱、美丽的衣饰和美味的食物等小女孩会喜欢的东西来控制洛丽塔,继续满足自己对她的欲望。洛丽塔长大后,开始讨厌继父,她意识到“即使是最可悲的家庭生活也比这种**状况好”。于是她借着一次旅行的机会脱离继父的掌握,失意落魄的横伯特疯狂寻找,但是却一直没有洛丽塔的下落。
三年过去了,一日亨伯特收到洛丽塔的来信,信上说她已经结婚,并怀孕了,需要继父的金钱援助。亨伯特给了她400美元现金和3600美元的支票还有把屋子卖了买家先付的10000美元跟房子的契约。他要求洛丽塔说出当时拐走她的人,洛丽塔告诉他那人正是流氓作家奎尔蒂,并告诉他,她和奎尔蒂出走后,因为拒绝了奎尔蒂要她和其他男孩子拍摄色情影片的要求,而被奎尔蒂赶了出来。亨伯特请求洛丽塔离开她的丈夫和他走,但是洛丽塔拒绝了这个要求,亨伯特伤心欲绝。他追踪并枪杀了奎尔蒂。最终, 亨伯特因血栓病死于狱中,而17岁的洛丽塔则因难产死于1950年的圣诞。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任性的孩子,自私自利的母亲,气喘吁吁的疯子,作为一份病历,《洛丽塔》无疑会称为精神病学界的一本经典之作,包含了太多深邃又敏感的东西,我看完之后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但是无论这个故事暗含了多少的教训,我都觉得每一个有着迥异的人格和个体的差异都值得慢慢推敲和反思。
从男主的视觉去看洛丽塔,她真的是一个迷人的小妖精,她的年轻,她的活力,她的骄纵,让亨伯特将万千柔情倾注在她身上。一旦点燃情欲之火,亨伯特就被烧的糊里糊涂,才会不计后果的娶夏洛特为妻,成为洛丽塔的继父,愚蠢地挑战正常的家庭伦理秩序,并一步步的想方设法的和洛丽塔在一起。直到洛丽塔决绝的离开,再到三年后和他相见,得知当初诱拐洛丽塔的是奎尔蒂之后,他愤然的将罪魁祸首奎尔蒂枪杀,最后自己也死在狱中。
我起初看的是《洛丽塔》的**,先是1962年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而后是1997年杰瑞米·艾恩斯、多米尼克·斯万主演的剧情片,最后便是它的小说,与其说《洛丽塔》是一部批判小说,倒不如说它是一部怜悯小说,亨伯特的执念,洛丽塔的无依。
亨伯特的恋女童癖主要是由于其童年时与小阿娜贝尔一次失败的恋爱经历造成的.他对小阿娜贝尔的爱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所改变,在他的潜意识中,这种恋女童癖一直缠绕着他。直到他发现了洛丽塔,他的这种本我的欲望才得到满足,亨伯特对昔日恋人的投射——性感少女的苦苦追寻与痴狂迷恋及其最终的受挫,这一步步看似离谱却都在因果关系之中,当他高兴的以为自己终于如愿以偿的时候,他却不小心沦为一个没有这个孩子就无法生活的疯子,就像那句:“洛丽塔,人生十分短暂,从这儿到那辆你十分熟悉的旧汽车只有二十到二十五步的距离,这是一段很短的路,走这二十五步吧,现在,就是现在,就这样过去吧,从今往后,我们一起快乐地生活”。
洛丽塔父亲早逝,与母亲生活在一起,有着特别叛逆的性格,母女关系一直不好,在对子女的个性所填的表中,夏洛特在四十个形容词中的下列十个下面画了线:寻衅生事的、吵吵闹闹的、爱找岔子的、多疑的、不耐烦的、动辄生气的、爱打听闲事的、无精打采的、不听话的和固执的,对剩余的三十个形容词视而不见,可见母女关系并不怎么融洽。
洛丽塔毕竟只是一个少女,而且她成长在一个缺少爱的家庭中,在被送去夏令营前,她跳下车,冲上楼,紧紧地与亨伯特拥抱,我想这里面包含着一种对父亲的渴望,但此时的洛丽塔正值青春发育期,她对性的好奇和探索,使得她的某些行为令亨伯特产生了非分之想,更加助长了亨伯特想要得到她的欲望,洛丽塔在最初对亨伯特表现的尤为开放,亨伯特要对她做的事情她一清二楚,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亨伯特比她还矜持,洛丽塔自己也曾说:“我很节俭,思想和行为都很肮脏。”
小说中写道"你们知道,她实在没有地方可去",或者"以及每天晚上,当我假装入睡以后听到的抽泣",这两处就可以充分的表明洛丽塔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除了这个继父,她再也没有可以依靠的人,所以洛丽塔只能用她仅有的那点本钱,勉强的和亨伯特在一起,可是这种**的关系,让她感到痛苦和耻辱,"哪怕是最可悲的家庭关系,也胜过这样的**",所以她依靠奎尔蒂脱离了亨伯特的掌控,而奎尔蒂,却是一个比亨伯特更加变态的人,他是一个肮脏的瘾君子和不道德的色情小说的作者,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藏着一个龌龊猥琐的心。她借助这样的人逃离一个火坑,却又掉入另一个火坑。
张爱玲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读完小说,我总是在想,如果洛丽塔要是也喜欢亨伯特的话该有多好,但洛丽塔喜欢的是奎尔蒂,可奎尔蒂却要她跟其他男孩儿拍色情**,这个小说里的所有人都在单恋,夏洛特爱着亨伯特,但亨伯特喜欢的却是洛丽塔,而洛丽塔却倾心奎尔蒂。
可能越是畸形的爱,才爱的越深刻,洛丽塔除了漂亮性感之外,就找不出任何一点让人喜欢的地方,她叛逆、任性、粗俗,她有着无数缺点,但是亨伯特依然爱她爱的死去活来,有人觉得亨伯特爱的并不是洛丽塔,而是他心中的那份缺憾,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就像小说里的这句话:“我看着她,看了又看,我知道就像我知道我必死无疑那样清楚,我是如此的爱她胜过我所看到的所能想象到的地球上的任何事物,她以前是一个妖女,现在却像一片枯叶,但是我爱她,这个洛丽塔苍白、臃肿、俗气、怀着别的男人的孩子,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我不在乎,但我只要看她一眼,万般柔情,涌上心头”。正常的爱情都比较模棱两可,很难会有最为坚定的爱,会愿意苦苦的等待,会愿意在对方身怀他人孩子的情况下继续坚持自己的爱。
这个世界很难会有情投意合的感情,我喜欢你,你也正好喜欢我,可总有一部分人有着深深的执念,即便你不爱我,我也要努力让你爱上我。
《洛丽塔》(Lolita),又译为《洛莉塔》、《洛丽泰》、《罗莉泰》,是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流传最广的作品,绝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恋爱故事。小说最初未获准在美国发行,于1955年首次被欧洲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1958年终于出版了美国版,作品一路蹿升到《纽约时报》畅销书单的第一位。《洛丽塔》已被改编成**。 描述一位从法国移民美国的中年男子亨·亨伯特(Humbert Humbert)在少年时期,与一14岁的少女安娜贝儿发生了一段初恋,最后安娜贝儿因伤寒而早夭,造就了亨伯特的恋童癖(The child I love),他将“小妖精”定义为“九到十四岁”。亨伯特最先被一名富有的寡妇抛弃,后来又迷恋上女房东Charlotte Haze的12岁女儿洛丽塔(Lolita),称呼她为小妖精。 由于儿时的阴影,亨伯特对洛丽塔无法自拔,为了亲近这名早熟、热情的小女孩,亨伯特娶女房东为妻,成为洛丽塔的继父。…… 补充一下:日本的爱情动作片的剧情很多这样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