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谚语有哪些?

冬至的谚语有哪些?,第1张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冬至的成语有哪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肥冬瘦年: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见宋无名氏《豹隐纪谈》、宋范成大《吴郡志·风俗》。

 日短夜修:指冬至前后几个月白天短夜晚长。

 日长一线:指冬至以后白昼渐长。

 数九寒天:数九: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三九、四九最寒冷。最寒冷的那些日子。

 四时八节: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

 一百五日: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指寒食日。

 一阳复始: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每年到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又开始发生。指春天又到来了。

 一阳来复: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每年到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又开始发生。指春天又到来了。

2021

冬至

节气谚语

1、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

2、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湘、桂、云)

3、 冬至无雪刮大风,来年六月

雨水

多。(藏)

4、冬至没打霜,

夏至

干长江。(湘)

5、冬至打霜来年旱(湘)。

6、冬至有霜,腊雪有望。(浙)

7、冬至有霜年有雪。(苏、鄂、川)

8、冬至无雨一冬晴。(皖、鲁、川)

9、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桂)

10、冬至无雨过年雨,冬至下雨过年晴。(赣)

11、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湘)

12、冬至雨,

小寒

见霜冻。(湘、桂)

13、一年雨水看冬至。(浙)

14、 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粤)

15、冬至落雨星不明,

大雪

纷纷步难行。(苏)

有关冬至的谚语有哪些

1、冬在头,卖了被置头牛;冬在腰,冻死猫;冬在尾,冻死鬼。

2、晴冬至,年必雨。

3、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黑,指下雨)

4、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5、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

6、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7、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后悔没有火炉。

8、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9、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10、冬至南风百日阴

11、阴过冬至晴过年

12、冬至在月头,

大寒

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13、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14、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

15、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冬至节的故事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

传统节日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

二十四节气

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还有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虽然冬至不是年节,但人们习惯把冬至看成‘节气年’的分界点”(《载敬堂集·风物记》)。陈志岁《汤圆》诗就反映了冬至节汤圆制作和人们度节意觉。诗曰:“颗颗圆圆想龙眼,耋龆爱吃要功夫。拌云慢舀银缸水,抟雪轻摩玉掌肤。推入汤锅驱白鸭,捞来糖碗滚黄珠。年年冬至家家煮,一岁潜添晓得无?” (摘自《江南靖士诗稿·节日诗》)。

《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就因历法的不同,使得民间一直传承著周历历法,认为冬至过后就是另一年的开始(才有吃圆仔后就多了一岁的说法)这也是冬至为何在民间会那么受重视,但是这样的错误传承,使得民间的观念与目前择日学上,所用的夏历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这样的错误观念应该矫正,把正确的历法传承才对。

关于冬至的谚语,俗语如下:

1、冬至无雨一冬晴

意思是说如果冬至到来了,而天空中却没有雨水的出现,是个大晴天,那么整个冬天就会是晴天,晴冬的特点就是雨雪少,天气干燥。对于农民来说,冬天如果是干燥无雪的情况,那么冬季的庄稼将会很难越冬。

2、晴冬至,年必雨

老话的意思是说冬至这天晴天的话,过年时必下雨。

3、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

意思是说冬至这天如果是阴天的话,过年那天就是晴天。而如果冬至那天是晴天的话,过年那天就有可能是阴天,甚至下雪。

4、冬至有雪,九九有雪

这句谚语是说,如果冬至有降雪的话,那么冬至起,每到一个“九”就有一场雪。

5、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

“毛毛雨”不只是说下雨,而且雨下得很小,如果冬至下起毛毛小雨,就预示着来年夏至的时候会下大雨,下大雨会引起内涝,所以就会发大水。

6、冬至大晴天,春季雨连连

冬至这天没有刮风,也没有下雨下雪,而是大晴天,也就是说冬至当天气温高,很暖和,那就预示着来年春天多雨。雨连连,说明雨水非常的多,也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

古人关于冬至的谚语如下:

1、冬至打霜来年旱(湘):这是在农夫的家乡湖南这边所流传的一句经典俗语了,听农村的老辈人说,其准确率还是比较高的。俗语的意思是说在冬至节气当天早上如果是有霜,也就是说当天是大晴天,那么在明年的时候雨水就比较少,很有可能会出现旱情。

2、冬至有霜年有雪:意思比较简单,是说在冬至节气当天有霜,那么在年前的时候会有降雪。这同样是古人多年观察后的经验总结。类似的说法还有“冬至有霜,腊雪有望(浙)”,其意思是冬至当天有霜,在腊月份就有雨雪,而这个时候降雪是很好的,瑞雪兆丰年。

3、冬至无雨一冬晴(皖、鲁、川):这是相当经典的一句俗语了,很多的老农民都听说过。其意思是指冬至节气当天如果不下雨,那整个冬季就会以晴天为主,降水、降雪的情况就比较少了。在广州地区有着“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的说法,而在湖南则有“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

4、一年雨水看冬至(浙):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来年雨水的多少,是在冬至节气当天就有所体现的。如果冬至节气当天降雨,那来年雨水充足。而冬至节气当天是晴天,那么来年的雨水就比较少了。

冬至无雨一冬晴。

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

冬至无雨过年雨,冬至下雨过年晴。

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

一年雨水看冬至。

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

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

冬至有雪,九九有雪。

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在尾,卖牛去买被。

冬节乌,年夜苏(晴暖);冬节红,年夜耽(淋湿阴雨)。

冬至稻无刈,一夜脱一箩

1、冬至有雪到年关,冬至有风冷半冬。

2、冬至雨,小寒见霜冻。

3、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

4、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5、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

6、晴冬至,年必雨。

7、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

8、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9、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10、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11、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

12、冬至有霜年有雪。

13、冬至不冷,夏至不热。

14、冬至头,冻死牛;冬至中,暖烘烘;冬至尾,不要被。

15、冬至晴,春节阴。

16、阴过冬至晴过年。

17、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

18、冬至南风百日阴。

19、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20、一年雨水看冬至。

21、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

22、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

23、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

24、冬至饺子夏至面。

25、冬至没打霜,夏至干长江。

26、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

27、冬至无雨过年雨,冬至下雨过年晴。

28、冬至有雪,九九有雪。

29、冬至有霜,腊雪有望。

30、冬至无雨一冬晴。

冬至的诗句谚语民间流传的俗语:

1、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

2、阴过冬至晴过年。(浙)

3、冬至阴天,来年春旱。(鲁)

4、晴冬至,年必雨。(鄂)

5、冬至晴,春节阴。(辽)

6、冬至晴,明年阴雨多。(桂)

7、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皖)

8、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9、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10、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

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古时民间有在“八节”拜神祭祖的习俗。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这天都会过节庆贺。南方沿海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132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6
下一篇2024-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