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齐白石故居是很多游客都比较陌生的地方,但是一代大师就是在这里出生的,作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画家之一,齐白石拥有非常高的艺术造诣,下面给大家提供具体的攻略指南。
湘潭,湖南省辖地级市,简称潭,因盛产湘莲而别称“莲城”,又称“潭城”。下辖湘潭县、韶山市、湘乡市、雨湖区、岳塘区五个县(市)区。湘潭从南朝开始建县,距今已有1500多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有“小南京”、“金湘潭”的美誉。“湘中灵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湘潭伟人、巨匠灿若星辰湘潭曾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这样人杰地灵的地方,怎能不出伟人巨匠呢
五月一日劳动节,湘潭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早上八点半,我独自前往白石老人故居,朋友因有其他公务没有同行。
齐白石故居离我居住的雨湖区齐白石纪念馆旁酒店大约有3小时的路程,打车虽然可以快点,不过少了点旅游的乐趣,我选择乘坐公交车前往。
一路打听故居路线,无论是初中生还是老者,都纷纷出主意怎么走,言语间透露出对白石老人的熟悉和敬意!经过3小时颠簸,我终于在107国道指向齐白石故居巨大的指示牌处下车。
刚进杏花村口,一块20多米长约3米高的巨石映入眼帘,上书“齐白石文化旅游区”,白石老人银髯飘洒的头像撰刻其上,我心中的圣地到了。
一条5米宽的柏油新路通往目的地,往里走不用问人,湘潭县白石镇政府在指示牌上都有标识,沿途的围墙上或者指示牌上时不时都会出现关于白石老人的文字和图画,杨梅园,天妃宫,银杏园,白石人家农家乐等一路经过,最终到达故居所在地星斗塘。
齐白石故居从2014年10月1日起,参观门票由5元调整为15元,主要用于故居维修及其他支出。我边游览边拍视频静静品味,细细思考。
故居建于清咸丰年间,又名齐家老屋、星塘老屋、星斗白屋,故居坐西朝东,背依紫荆峰,右有星斗塘,左有稻田,门前有芬芳馥郁的荷花池。
白石故居,看上去是一座很普通、也很典型的农家土砖茅屋,坐西朝东,土木结构,茅草盖顶,是典型的清末民初湖南平民乡居建筑,占地约200平方米,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
1993年被湖南省列为文保单位,2006年5月,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屋三间,杂房两间,正屋中间一堂屋,大门上方挂有一黑底金字的牌匾:齐白石故居。两边各两间厢房。但有高大葱郁的树木环抱,前面是四方形农田,田埂四周植有柳树。1864年1月1日,世界文化名人、中国现代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就诞生于该茅舍南正房,并在此生活了36年。
故居陈设还原了齐白石和原配夫人陈春君卧室,父母卧室,柴房,吃饭间等,让人感受到齐白石早年的生活起居,另陈设有齐白石木匠工具,雕花物件实物,绘画作品(复制品)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图资料介绍等。
齐白石的成就、在中国近代画坛的地位人尽皆知:中国近代美术文化史上的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文化部于1953年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又荣获国际和平奖金,196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一方水土培养一方人,一方风水养育一代英才。我认为:杰出人物的出现,虽与其自身的努力关系甚大,也与当地风土人情、山水灵气息息相关。有网友诗云:“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是他勤奋努力的真实写照,而地处龙凼、绿荫环抱齐白石故居的良好风水,也养育了他的精气神。
齐白石出生在贫苦农家,少时,只读了半年私塾,便辍学在家,砍柴、放牛、种田,什么活都做。12岁学木匠,15岁学雕花,20岁时已成为技艺精湛的雕花能手,其木匠生涯对他后期独特的国画艺术有着重要影响,他的成就说明他完全称得上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典范,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与效仿,研究和借鉴。
在故居外,齐白石祖父墓的介绍牌这样写道:“齐白石祖父齐万秉,排行老十,人称齐十爷。祖父用炉钳在灰上画字或者用手指画字于上教幼小的齐白石学习,齐白石过目不忘”。可见齐白石的成功,不光是勤奋,多少还得益于超人的记忆力。
齐白石对故居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养育他成人成才的这片沃土有着深深的眷恋,他曾留下这样的诗句:“一丘香芋暮秋凉,当得贫家谷一仓。到老莫嫌风味薄,自煨牛粪火炉香”。
睹物思人,不禁有所感怀,一代大师齐白石的成功与其贫苦出生与淳朴自然的内心世界不无关联,如今的年代物资丰盈、生活优渥、资讯发达,但反而出不了大师,值得我们反思。
画家简介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画家生平
齐白石1864年元旦(清同治二年癸亥十一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二十三日)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四岁。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齐白石家道贫寒,少时读书一年,牧牛砍柴之余读书习画。1877年做木匠学徒,次年改学雕花木工,曾习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1888年起始学画,曾任龙山诗社社长。1890年二十六岁时转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二十七岁始从胡沁园、陈少蕃习诗文书画。三十七岁拜硕儒王闿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结为师友。齐白石在家乡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馆、茹家冲寄萍堂。自四十岁起,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诒、郭葆荪等皆为挚友。画风由工转写,书法由何绍基体转学魏碑,篆刻由丁、黄一路改学赵之谦体。五十五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时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林风眠等相过从。
1926年,齐白石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49年7月、1953年9月两次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连续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1954年8月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毛泽东主席交谊甚深并受到过接见;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荣誉奖状及“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其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其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9月举行授奖仪式;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抗日战争期间,表示“画不卖与官家”。1946年重操卖画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展,并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传》等。出版有《齐白石全集》等各种画集近百种。七十四岁游蜀,与黄宾虹、金松岑相见。
艺术风格与主张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绘画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篆刻初学丁敬、黄小松,后仿赵撝叔,并取法汉印;见《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篆法一变再变,印风雄奇恣肆,为近现代印风嬗变期代表人物。其书法广临碑帖,历宗何绍基、李北海、金冬心、郑板桥诸家,尤以篆、行书见长。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一生勤奋,砚耕不辍,自食其力,品行高洁,尤具民族气节。留下画作三万余幅、诗词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迹多卷。其作品以多种形式一再印制行世。
齐白石作品的艺术特色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他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他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他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齐白石作品的市场行情
齐白石一生创作勤奋,作画极多,一天不画画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痒,创作多得惊人,好得出奇,仅1953年一年,大小作品就有600多幅。1922年,陈师曾把齐白石的画介绍到东京,参加中日联合会绘画展览会,结果大受欢迎。全部以高价卖出,但当时在国内他的画作价却很低。20年代,齐白石得到徐悲鸿的提携,作品逐渐被收藏家所认识,价格稳步提高。现在,国内一级市场已难见到齐白石作品进行公开出售,书画商店见到他的真迹自会以高价收购,而标价出售则极少能见到。在香港和纽约市场,每年固定拍卖齐白石作品,他是作品被拍卖最多的现代画家。在香港市场,他的最新价格大约是30-100万港元,较高价格是1989年创造的,达120万港元。国内拍卖市场中,齐白石的价格最高,最高记录是嘉德拍卖公司拍卖的一件《山水》册页,为517万元。后来嘉德公司又搞了一次齐白石作品专场拍卖,效果虽然较好,但此后齐白石作品的价格一直处于较低状态。
生活中的两三事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 (1863一1957年)赴宴作画。 齐白石来到宴会上, 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 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 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 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 , 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 乌纱白扇俨然官, 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 浑身何处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 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 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 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 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悲翠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 石却一反常态, 不去画水面上的鲟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悲翠 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悲翠奈何 ”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作官的 汉奸与日中人比作裴翠,意义深藏,发人深思。
齐白石70多岁的时候,对人说:我才知道,自己不会画画。人们齐声称赞老人的谦逊。老画家说,我真的不会画。人们越发称赞,当然没有人相信他说的话。
齐白石老人的教学观
鲁译元
白石老人有一条重要的绘画理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但白石老人对子女、对弟子、学生风格各异、严宽有别的教学方法,我们却缺乏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今年9月16日,是白石老人逝世50周年,本文就老人对子女、对弟子、学生的不同教学方法谈一点肤浅的认识,与大家共勉。
白石老人一生教过许多学生。既有社会名流,也有普通的百姓儿女。他一生带过多少弟子、学生,恐怕谁也说不准确。在中国近、现代书画史上,大凡一些有成就的书画名家,多与白石老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学习艺术门类,是很重视师承关系的。无论是哪一门学科,能遇到一位好老师,可谓三生有幸。画画也一样,需要名师扶持、引导、指点。当然,学者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更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凡事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天道酬勤就是这个道理。
白石老人很懂得心理学、伦理学和社会学,很会调动学者的积极性。人都有好奇心、虚荣心,如果没有好奇心、虚荣心,就不会有上进心。白石老人对弟子、学生们的教学与作品点评中,大多都是宽慰、激励的语言。画画,生活,做人……
老人常将弟子、学生与自己相提并论,无不透着老人的一种慈祥与大度、宽容与平等的高贵情操。这种朋友式、兄弟般的师生情,是老人像父爱那样对弟子、学生们的一种责任,一种期盼。
然而,白石老人在对待子女的绘画学习上,却采取与弟子、学生们截然不同的方法。我们从白石老人给子女们的一些作品评语中,却很难看到赞扬、夸奖的语言。一句“要得”、“有能学之能”,就算是最高的评分。就是老人在给子女们的篆刻印章中,也大多是一些名章或者“白石后人”、“白石第几子”、“大匠之门”等这样的印章。对这个问题,我曾专门向齐良迟老师作过讨教。他说:“我父亲觉得弟子、学生毕竟是家里的客人,来一趟不容易。所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他们的绘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他们有了学习的动力,就可以受益终生。而子女毕竟是家里人,与父母朝夕相处,学习条件要好得多。同样一件事,因时间、地点、对象不同,要达到好效果,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
我联想起齐良迟请他父亲白石老人给他题斋名的事。那时,齐良迟老师在北京辅仁大学早已毕业,并在诗、书、画、印方面崭露头角。有一天,他央求白石老人给他题个斋名,说:“爸爸,您叫‘寄萍堂’,我叫什么堂号好啊?”白石老人看了看良迟四子,笑道:“那好,给你也题一个,题什么字呢?”白石老人想了想然后说:“你呀,就叫‘补读斋’吧。你书念得太少,还得补读啊!”良迟老师当时听后很失望。心想干嘛起这么个堂号呢?我已经读了不少书了,怎么还要“补读”呢,看到白石老人给他刚刚写的“补读斋”条幅,嘴里不说什么,接过来放回自己的屋里,始终没有挂,觉得太丢面子。到了良迟老师七十岁后,他把这件认为“丢脸”的事当做笑话来讲。他说:“人到了这个年龄,愈来愈感到‘补读’的渴求,也愈来愈感到我父亲白石老人当年的良苦用心……”
白石老人在对待子女与对弟子、学生的育才方式上虽然有所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就是盼望晚辈早日成才,展翅高飞……
齐白石1863年11月出生于湖南湘潭白石铺乡的一个农民之家。16岁时,齐白石开始学刻花木匠,希望能掌握一门手艺以此谋生。渐渐地,他对雕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经常描画钻研到深夜。20岁那年,他在工作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套康熙年间刻印的《芥子园画谱》,不禁爱不释手,如饥似渴地用半年时间全部临摹下来,并且反复临摹积累了上千张手稿。
1889年的一次偶然的机会,齐白石认识了颇有才学的私塾先生胡沁园和陈少蕃。在他们的指导和启发下,齐白石开始了他读书绘画的艺术生涯。经过几年的勤奋努力,齐白石的绘画技艺不仅有了很大提高,并在传统绘画基础之上创造了一些新技法,创作了大量富有诗情画意的作品。30多岁时,齐白石把书画功夫相结合,开始苦练治印。他拜著名治印家黎松安、黎铁安为师,结合雕花手法,加上他的领悟和巧手,刻印自成一家。
1902年,年近40岁的齐白石开始游历大江南北、名山大川,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创作了众多的速写作品,同时结识拜访了许多有真才实学的画界名人,鉴赏临摹了许多秘籍、名画、书法、碑拓等艺术品,这大大开阔了他的胸怀,提高了他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使他渐渐步入文人画师行列。
1919年初春,齐白石为避战乱定居北平。刚刚到北平时,因无人问津,齐白石只能靠治印维持生计,生活极为贫困。但他没有气馁,不断地观摩学习名家之作,从中吸取营养,特别是黄宾虹的画,对他启发很大。后来他创造了中国画工笔草虫和现实写意花卉相结合的特殊风格,终于得到了陈师曾等人赏识。1927年初春,齐白石被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林风眠聘请为教授。他把自己几十年的绘画创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著名画家王雪涛、李苦禅、李可染等,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60岁以后,齐白石的画风遽变,重视创新,融合了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擅长画花鸟虫鱼,笔墨纵横雄健,造型质朴,色彩鲜明。他一生画虾,不断追求艺术妙境,到晚年才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对画技他曾说过一句话“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成为当时传诵的名言。
80岁前后,齐白石治印的篆法、章法、刀法都表现出了鲜明的特色,被誉为“印坛泰斗”。他的画作造型简括,神态生动,笔力雄健,墨色强烈,书与印苍劲豪迈,刀笔泼辣,神奇趣逸。他将画、印、诗、书熔为一炉,把中国传统艺术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建国后,齐白石曾任中国美术协会主席,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逝世于北京,享年94岁。
石涛和齐白石不是同一时期的人。之所以把两人相提并论,是因为两人在书画方面都有非常高的成就。那么,石涛和齐白石在书画上分别达到了什么程度呢?
齐白石书画
石涛生于1641年,卒于1707年。他是广西桂林人。石涛是范明靖江王的后裔,是明清时期最具独创性的画家,在绘画艺术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画花卉、水果、蔬菜、兰花和人物,但他最擅长的是画风景。石涛的画师很精,很稳,很有力量,很独特。除此之外,他的书法也很厉害,还擅长写诗,可见石涛多才多艺。
齐白石原名春之,名兰亭,后改居安。他一生都在画画,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词和绘画作品。比如《墨虾》《牧牛图》《蛙声十里出山泉》等等。1955年,齐白石获得国际和平奖。1963年,齐白石成为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擅长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齐白石的画家也很厉害。他的笔墨非常苍劲有序,画的鱼虾栩栩如生。
从上面的结论可以看出,石涛和齐白石在书画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功底,在各自的时期都是非常著名的画家。石涛和齐白石画的书画各具特色,但画风不同,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一个擅长画山水,一个擅长画鱼虾蟹。从两人的画来看,一个属于对山川更有情怀的人,一个更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
齐白石的原名是什么?
齐白石原名齐春之,字卫青,是典型的中国名。是他在湖南农村的父母给了他这个名字。因为齐白石在他们家是纯字辈,齐白石后来回忆说,齐春之是他的本名。他在老家做木匠的时候,很多人叫他智师傅,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了。后来齐白石的爷爷疼爱孙子,给他起了诗名兰亭,后来就不常用了。
齐白石
后来齐白石上了私塾。老师觉得齐春之这个原名太俗气了,就给他起名叫黄奇,看起来很优雅。所以后来齐白石在他的很多画作上签名的时候,都不是写齐白石,而是写黄奇,这也成为鉴别齐白石画作真伪的标志。当时老师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平声”,但他不常用,因为不常用,比较繁琐。
齐白石后来为什么叫齐白石?原因是他曾将自己命名为白石山,,以纪念年轻时的木工生涯。也许后人不厌其烦地直接称他为齐白石,以至于他的原名齐春之也慢慢被遗忘了。后来很多人都不知道了。齐白石对此并不太介意。他以为名字只是个代号,就让别人随便叫他。
齐白石漫不经心的态度给他的书画作品鉴定带来了麻烦。很多人被齐白石的各种署名作品迷惑,往往分不清真伪。但只要你足够深入地了解齐白石的一生,就不会迷茫。
齐白石的书法怎么样?
说起齐白石的书法,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何、金东信、此外,齐白石本人因为对书法的热爱,也从《天发神谶碑》得到了很多灵感。
齐白石书法
所以总体来说,齐白石的书法可以找到与这方面相关的影子。
从齐白石书法的整体形象来看,他继承了李北海的字体特点,即字要有筋骨,落笔停笔的地方要干净工整,没有任何柔弱的姿态。这正是齐白石的行事风格。齐白石的书法中,他的行书字迹活泼奔放,给人豁达明快的感觉。但他的篆书严肃而深刻,笔画间连接巧妙,使字受内力更正。这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也是齐白石书法令人钦佩的地方。
每一个书法家的书写风格,都与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品质息息相关。生长在农村的齐白石,在书法上一直追求一种“雅中带俗”的境界。这种“俗”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庸俗俗气。相反,它指的是人民群众中最简单、最真诚、最平凡的事情。所以齐白石的书法相比其他书法家,少了一些浮躁,给人的感觉是从容大度。所以很多人觉得齐白石的书法看起来最正宗。
齐白石花鸟画赏析
齐白石不仅擅长画虾蟹,还擅长画梅花和飞鸟。
齐白石花鸟画
齐白石的画风很独特。他是在知道自己想画什么,知道自己画的精神之后才开始画的。
齐白石很擅长花鸟。从上面的花鸟图可以看出,图中有两只喜鹊。好像是一个父亲在训练儿子。一个看起来很严肃,张着嘴,好像张着嘴在打骂。另一个看起来很害怕很紧张,闭着嘴,就像在听课一样。从另一个角度看,紧张的喜鹊一直看着另一只喜鹊,好像她在向他表白,等待她的同意。在这幅画中,齐白石画了两只喜鹊,就像马良的神笔一样,仿佛画完就能变成真的。还有一朵梅花从角落里伸出来。显然第二个角度更符合齐白石老师画这幅画的意义。另一张图,《松柏高立图》,一只苍鹰站在松柏的枝头。它独立于此,用脚牢牢抓住松柏的枝干。从这幅画的背景来看,说明这只苍鹰似乎经历了无尽的岁月,但它依然屹立在那里,看起来很悲伤,但它始终有一个目标。
从上面齐白石的花鸟画可以得出结论,齐白石画的一对喜鹊,似乎是在求偶,也似乎是长辈给晚辈的一个教训。从0755年到79000年,齐白石仿佛把苍鹰比作自己。时隔多年,他依然站在那里,双脚用力抓着树枝。岁月流逝,人老了,心却不老。他们依然坚强,有自己的目标,依然朝着目的地前进。
齐白石画鸡怎么样?
齐白石是绘画界的超级明星。除了他在绘画方面的艺术成就,他在绘画方面的勤奋精神也值得我们学校学习。大师之所以是大师,与他毕生致力于绘画实践的精力是分不开的。齐的画以蟹、虾、鸡最为著名。齐白石画鸡,神态自然,表情生动,对丰富色彩的运用高超,其艺术成就几乎无人能超越。
齐白石画的鸡
在中国的绘画中,鸡经常被用作绘画主题。艺术来源于生活。鸡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家家都会杀鸡过节,鸡谐音,有吉祥之意。老教师齐从小生活在农村,所以从小对鸡很熟悉。齐先生不到三十岁,就能把鸡画得很好了。三十岁到六十岁的艺术画积累,让他画鸡的记忆更加细腻。齐先生六十岁以后,开始进一步研究鸡画。他先是尝试用小爪子表现鸡的动作,然后改变墨水的浓度,试图用深暗的墨水更好地表现鸡,不断改进水墨画的运用。直到她八十岁才真正掌握了用墨汁画鸡的技术,创造了独特的新画法。齐先生一生作画,匠心独运,精益求精的艺术风格,不能不令人深思
齐白石画鸡,不断实践创新,不仅锻造了更加完美的画法,更是一种对艺术的尊重,作为艺术家,齐先生的人格已经超越了他的画风。所以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和他的思想应该是和谐的,齐白石画的鸡也是齐白石一生艺术的心血。
齐白石的画有十二个屏风。
齐白石一生创作了无数幅画,每幅画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他的《松柏高立图》在艺术界很有名气。他一生一共画了三套《山水十二条屏》的画。一套在湖南老家卖,另一套收藏在博物馆。最后一套据说要拍卖100万美元,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十二张屏幕
很难想象什么样的精心制作的名画能把市价哄抬到百万美元,但我们能知道的是,中央美院的张志远第一次看到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时,震惊地跪在这幅山水画前,连连说好。可想而知,这是世界上罕见的原作。那套珍藏在博物馆里的画,可以算是后人的盛宴了。齐白石是现代作家,他的画风清亮。这套齐白石《十二条屏》画的灵感来自他的家乡湖南。所有的画都是画家对这个家乡深深的爱。也许把家乡的风景永远画下来,才是最永恒的纪念品。我们很难想象这位艺术家在创作这幅画时是否已经察觉到这幅画会给他带来如此巨大的成就。或许只是出于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没有太多杂念。才看到这样一幅没有功利的画,让每一个想家的人都有了归属感。
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是前无古人的杰作。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能再也看不到如此震撼人心的作品了。这幅画的诞生,让齐白石终其一生无怨无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