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向未来歌词

一起向未来歌词,第1张

《一起向未来》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季残奥会的主题口号推广歌曲,歌词是:

世界,越爱越精彩,雪花纷飞,迫不及待入怀,Fly to the sky,天地洁白一片片存在,未来越爱越期待,我舞晴空,心花怒放表白,Fly to the sky,万丈彩虹,一重重盛开,我们都需要爱,大家把手都牵起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一起来,Together,一起向未来。

《一起向未来》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季残奥会的主题口号推广歌曲,由王平久作词,常石磊作曲,陈伟霆、袁娅维首次演唱,于2021年9月17日发行。独唱版由易烊千玺演唱,于2021年9月21日发行。音乐短片版则由105名音乐人、**人演唱,于2022年2月1日发行。

创作背景: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2021年9月,主题口号推广歌曲《一起向未来》发布,人们自发创作了5万多件次的翻唱演绎版本。今年2月1日,群星版同名音乐短片上线,观看量迅速破亿。

令人意外的是,这首歌的词曲创作只用了3天。“口号马上就要发布了,还需要一首歌。”接到创作任务时,王平久正在另一项重大活动中,他赶紧找来了常石磊,“我记得发布活动是在下午两点半,歌曲直到那天早晨才做好。”

时间虽紧,创作却如行云流水,常石磊说道:“《我们北京见》的创作前后耗时一年,《一起向未来》只用了3天,但时间长短并不是最重要的。与其说这是一次创作,不如说是一次自然的表达。对奥运的期待,是每天每分每秒存在我们的心里、生活里的。”

2008年《北京欢迎你》群星同框的画面还令人记忆犹新,2022年《一起向未来》再次上演“数星星”。105位音乐人、**人“一呼百应”,张艺谋从冬奥会开幕式彩排现场发来素材,谷爱凌在冲击奥运的关键时刻参与录制,就连“太空出差三人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也在太空录制视频,一起喊出“一起向未来”的口号。

看完某一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何不写一篇 观后感 记录下呢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我为大家带来观看残奥会的观后感感悟,希望大家喜欢!

观看残奥会的观后感感悟1

北京残奥会圣火20_年8月28日点燃,这标志着北京残奥会大幕徐徐拉开。

经历过奥运会的辉煌和激烈竞争以及色彩纷呈的画面,有些人对残奥会或许会觉得比赛的观赏性要降低不少。残疾人和正常人的体育竞技自然有所区别,但是相同的是,他们也在追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崇高目标。

其实,你只要稍微了解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经历,了解他们比正常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泪水,你的心头就会不由自主地发颤,你的眼泪就会夺眶而出,你就会由衷的承认,他们,就是生活中的强者。

每一个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坎坷。他们中有些人是先天残疾,有些人是后天不幸遭遇各种各样从天而降的灾难,在经历过生命的低谷之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站起来,迎接生命的挑战。残疾人运动员,几乎百分之百的都不是职业选手。因此,他们一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训练,二缺乏资金的保障去购置训练器材和服装等必需用品。他们付出的努力除了身体上与正常运动员的差距外,还有许许多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并走到今天,走到奥运会的赛场。

“鸟巢”、“水立方”,因为有残奥运动员,而同样精彩。对待残疾人运动员,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爱,他们不仅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而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残奥会,除了精彩的比赛,我们还能读到无数催人泪下、催人奋进的 故事 。我们更深地体会到:爱,应该献给每一个人;爱,时时刻刻在我们心里;爱,温暖着生活的每一天。只要有爱,我们这个世界,我们人类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观看残奥会的观后感感悟2

为进一步做好北京残奥会新闻宣传报道工作,9月3日下午,阜阳市奥运新闻中心召开残奥会新闻宣传工作会议, 总结 前一阶段我市奥运新闻宣传工作,部署残奥会宣传报道工作任务。  

据介绍,为做好奥运宣传工作,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耿玲任组长的市奥运新闻宣传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7月18日,市奥运新闻中心正式运作。期间,市直有关单位24小时轮流值班,并制订有关工作制度;各地各部门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一个多月来,在市委宣传部和市奥运新闻中心的指挥协调下,市直各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版,设立专题节目,转载、转播奥运新闻,刊(播)发大量我市迎奥运、庆奥运的稿件,尤其对获得北京奥运会女子 体操 团体冠军的阜阳籍运动员邓琳琳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宣传报道,从而激发了全市人民热爱奥运、参与奥运和热爱体育、热爱家乡的豪情。据不完全统计,市直主要新闻媒体共刊(播)发有关新闻稿件近1500条,营造全市人民喜迎奥运的良好舆论氛围。  

会议对前一阶段我市奥运新闻宣传工作给予肯定,要求在总结前阶段工作 经验 的基础上,本着“重视、认真、负责”的态度,从全局出发,从大局考虑,充分认识做好残奥会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领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做好残奥会期间的宣传报道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观看残奥会的观后感感悟3

体育馆外并没有喧哗,除了那“咚咚”在地上的脚步声,一片寂静,可到了入口,我才感受到馆内就像一个压缩机,把所有音量存储着,再一下放大……纵目望去,四周环视,汹涌的人群就像一大波又一大波的海浪,运动员则是浪头,让人们忽坐忽站。  

这丝毫不逊色于正规的国际奥运会,一样有漫天飞舞、层叠的彩旗,有激动人心的呐喊,更主要的有超出常人的残疾人一颗颗身残志坚、不卑不亢的心。  

在所有人都为跑步、轮椅竞速等令人兴奋的项目呐喊时,我发现在女子掷 铁饼 赛场中她的身影是那么美。她是一个盲人,戴着黑黑的眼罩,从年纪上看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身材有些略微偏胖,手臂粗壮而结实,鼻子高高的,嘴巴挺长、大,那席黑色的长发像随意垂下的绿叶,自然的美。她拼搏时的力量却让我大吃一惊。  

她的双手在白色防滑粉中摩擦。她眉头紧皱着,右手不断朝着指定方向摆臂,让肌肉发挥最大力量,可却迟迟没有甩出……我想到了她眼前的那一片无尽的漆黑。她以前或许也看见过美吧,知道一切都那么宝贵……这时,她的右手已划出了最大幅度,身体向前45°倾斜,猛地一用力,铁饼飞了出去,像长有翅膀一样越飞越远,在大半个场地外坠地,我拼命地为她鼓掌,好像赢得了世界,即使她看不见自己的成绩,但两颗心灵早已触碰!  我懂了,这一切我们都应去尊敬,尊敬冬天墙角一株独自开放的梅花,尊敬一小片翠绿枝叶,尊敬这个世界,去感受虽然残疾但坚强、乐观的心!

观看残奥会的观后感感悟4

世界以痛吻我 我却报之以歌

8月24日晚,随着周佳敏、王浩高举五星红旗,带领残奥健儿们进入东京奥林匹克体育场,中国残奥健儿们的奥运之旅正式拉开帷幕。如果说奥运会赛的是地表最强大的身体,那么残奥会比的是人类最不屈的灵魂,失去双臂 游泳 、黑暗中奔跑、单腿骑车残奥健儿们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证明自己能行,“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他们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向残奥健儿们学习坚韧不拔、滴水穿石的“韧”劲。残奥健儿们或因先天因素、或因后天事故等各种原因,没有拥有正常人的体魄,但是他们的优秀不逊于任何人,他们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清晰认知,有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超越自我意识。面对训练中的重重难关,残奥健儿们永不言弃,就像破土而出的劲草一般充满韧劲,正如中国女子轮椅 篮球 队的姑娘们所说:“虽然过去的没办法改变,但未来还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身为年轻干部,面对挫折和失败、迎接机遇和挑战,也要充满不言败、不怕败,迎难而上、百折不回的韧劲。

向残奥健儿们学习敢闯敢试、攻坚克难的“勇”劲。赛场上,中国残奥健儿们不断刷新世界记录、残奥会记录:在女子400米T11级决赛中,刘翠青和领跑员徐冬林默契配合,以56秒25的成绩卫冕成功并打破残奥会记录;在女子100米仰泳S11级决赛中,中国选手不仅打破了世界记录,更是包揽了金银铜牌一块块奖牌收入囊中的背后,是残奥健儿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他们挥洒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克服比常人更艰巨的困难,矢志不移、勇往直前、厚积薄发,才有机会站上残奥会这个平台。身为年轻干部,我们要脚踏实地,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劲,积极投身基层工作。

向残奥健儿们学习自强不息、只争朝夕的“拼”劲。许多人都说,残奥健儿们能够站在赛场上,就已经赢了,然而在他们心中,这仅仅只是起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自昆明的“无臂飞鱼”郑涛是第三次参加残奥会,回顾伦敦、里约残奥会,再放眼东京残奥会,就会发现,每届残奥会郑涛都会打破记录,每个4年,他都在奋勇拼搏、突破自己,他说:“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今天我改变了自己。”每当他以头触壁从水中跃起的那一刻,我们都能看见他身后那双“隐形的翅膀”。身为年轻干部,我们要把拼劲融入日常工作中,保持昂扬斗志,担起使命责任,用实际行动,不负韶华,只争朝夕。

观看残奥会的观后感感悟5

从“残奥会”上汲取“永动力”

近日,东京残奥会频频登上热搜,许多瞬间都足以震撼心灵。有人说,“奥运会选出的是人类最巅峰的身体,那么残奥会选出的则是人类最不屈的灵魂。”正是这些不屈的灵魂,向不公的命运发出挑战,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赛场上,尽情绽放。作为党员干部,正是要从这些真正的强者身上汲取前进力量,奋勇向前!

从“亲手戴上获奖奖牌”里汲取“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在游泳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SM6级决赛中,中国选手贾红光获得季军,为了能亲手戴上这份属于他的“荣耀”,他吃力地一点一点挪动桌上的奖牌,倔强的模样,让人忍不住落泪。21岁的他才开始练习游泳,但是他用自己顽强的拼搏精神和一股不服输的坚强毅力,将奖牌挂在胸前。年轻党员干部,作为“强国一代”,恰“风华正茂”,正是要学习这种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用高昂的斗志、旺盛的激情在百舸争流中锲而不舍向前走,坚持不懈,永不言弃。

从“三面国旗同时升起”里汲取“勇往直前”的顽强意志。三面国旗,冉冉升起,国人沸腾的背后,饱含心酸。失去双臂的郑涛、王李超、袁伟译,身上背负的都是不为人知的艰辛故事。纵然历经坎坷,他们却从未低头,因为热爱、因为希望,他们将顽强意志化作隐形的翅膀,在水里奋“泳”直前,战胜命运。人生永远没有一帆风顺这四个字,荆棘和坎坷才是人生的常态。身为党员干部,要敢于与不屈的命运进行斗争,敢于在苦难中前行,在恶劣的环境中挑战自我、调整自我、适应环境、顽强奋斗。

从“单腿下蹲获奖合影”里汲取“永放光芒”的人生态度。失去双臂的卢东,在游泳女子50米蝶泳S5级比赛上获得冠军,在合影时,因为亚军和季军坐在轮椅上,她便主动单腿下蹲完成合影,这贴心的举动,打动无数人的心。失去双臂,并未让她妥协,在母亲的鼓舞下,她积极、乐观,拥有最能吃苦拼命的干劲,也拥有最平常而温和的心境。反观当下,自觉塑造和保持“阳光心态”,也是党员应当修炼的功课,向阳而行,做一个光明磊落、一身正气、群众拥护的好干部,不断散发正能量。

残奥会上这样的“高燃”瞬间还有很多,他们都满脸刚毅,顽强拼搏,彼此温暖着彼此。如网友所说,“残奥会上每一个动人的瞬间,都是对生命之热烈最好的诠释。”身为年轻党员,更是要携手并肩,阔步前行!

观看残奥会的观后感感悟6

相信很久以后,人们依然会记得——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坐在轮椅上的 田径运动 员侯斌,握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绳索向上攀爬,攀爬……当主火炬熊熊燃烧,美丽圣火映亮夜空,全场沸腾……这一刻,人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这一刻,人们再次读到了:坚强。

在残奥会这个舞台上,几乎每个运动员都是一个坚强人生故事的持有者——种子未落沃土而落罅隙,当其不屈地穿过岩缝绽放绿色,一抹新绿足以辉映春天;身体虽已外在残缺,但坚强的攀登让生命如圣火般蓬勃热烈。

记得看过一篇 文章 写一只鹰飞翔的过程:一只鹰,一步步向山的顶端爬去,翅膀被泥沙污水刮擦,步履蹒跚,很是狼狈。但当它终于来至最高处的一块岩石时,展翅飞去,雄姿万里……

是啊,不管怎样,鹰都要从高处起飞。恰如人,用坚强,成就生命的高度。

而用生命诠释什么是坚强成就高度的例子太多太多:霍金轮椅上的美丽人生,海伦黑暗中寻求光明,司马迁隐忍后重于泰山的鸿篇巨制……而生活中对于坚强的呼唤与需要几乎是普适性的:升学,事业,失恋,甚至生老病死等等。人们赞美这些如鹰一般有着坚强品格与意志的人,人们仰视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胡杨木一样的坚强灵魂,这些赞美与仰视都是一种心甘情愿的精神向往。

记得前一阵采访备战本届残奥会的雅典残奥冠军李端时,他说:“奥运会比完了是逗号,残奥会比完了是惊叹号。当一个人只有一条腿,还在奋力向前跑;坐在轮椅上还在向前冲,这不仅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种精神。”这样一次盛会,在比赛外更给了人们寻常生活外一个机会,可以更真切、直观地感受什么是坚强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震撼与提升。这也许是比金牌更为可贵的。

走过黑暗与沉重才更明白坚强的含义。在人们的常态人生中,坚强作为励志的语词,也许常挂嘴边,但更多的是浮在人生表面。一场残奥,将坚强的精神意义直观外现,或可成为健全人心灵的鸡汤甚至于心理不甚健全者一剂心灵补剂与良药。正如联合国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的定义一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即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健康。人们需要心灵的这些营养。所以,残奥会,不仅是体育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一种物化的对象性活动,而更应体现出一种人类灵魂的高贵、社会的人文关怀和丰富的 文化 内涵。

事实上,坚强不仅是个人品性,文化特质,更是民族品格,国家脊梁。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到改革开放后腾飞的新中国,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大写着“坚强”。长征精神,抗洪精神……此次汶川地震中展现出的震不垮的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坚强民族品性的依次展现。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汇集的坚强之力必将让祖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更加繁荣昌盛。

观看残奥会的观后感感悟7

相对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虽是一样的气势恢宏,一样的精彩绝伦,一样的和谐融合,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还多了些感动,多了些关爱,多了些坚韧。

太阳鸟遨游天空,虽然有些人无法看见光亮,但却能与所有人一起感受到温暖。无论你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有着同一个梦想。有梦就有希望,于是,我们和梦一起飞翔。

无论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无数残疾人的 事迹 让我们感动和敬佩。他们虽然没有了一只手,但也能独臂擎天,即使双手皆无,但也能用智慧开启美好的生活。他们虽然没有了一只脚,但也能稳站如金鸡独立,即使双脚皆无,但也能逍遥于人生的征程。他们虽然没有了一只眼睛,但也能一目了然,即使双眼失明,但也能心装大千世界。

身残不可怕,拼搏最重要。伴着数届残奥会一路走来,我们也从一个侧面看到了残疾人健全乐观的心态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当我们的眼光追逐着他们在竞技场上生龙活虎的身影,当他们于赛场上每一次举手投足的精彩带给我们由衷的赞叹,此刻,他们就是勇气和梦想的化身。

北京20_年残奥会,他们来了,带着微笑,带着信心。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勇气和信念鼓励着所有的残疾人。4000多名参赛健儿相聚一堂,这不仅是包括中国8000多万残疾人在内的世界6亿多残疾人最开心难忘的时刻,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人民最开心难忘的时刻。激情点燃,梦想放飞,关爱升华。通过残奥会这个大舞台,让我们看到了残疾人的若干不易,同时也提醒我们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和帮助。

开幕式后,参赛残疾健儿们给我们带来精彩纷呈的比赛,所以,别忘了给他们加油喝彩。但由于他们身体的特殊缘故,我们的加油喝彩等语言和行为表达方式也应有所不同,需要我们按照残奥会对观众的特殊要求而行。做好这些,也是对他们关心关爱的体现。

北京残奥会圣火一路走来。中华文明路线,让残疾人和我们看到了祖辈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时代风采路线,让残疾人和我们看到了自己双手创造的财富和进步。当采自太阳的残奥圣火,在开幕式上点燃“鸟巢”主火炬的那一刻,残疾人朋友的心里更亮敞了,我们的心里更亮敞了,北京更亮敞了,世界也更亮敞了。

“精神寓于运动”,这是残奥运动的精神。“超越融合共享”,这是北京残奥会的理念。开幕式将这些精神和理念,展示得淋漓尽致。我们期待,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各国各地区的参赛体育健儿能有好的成绩和收获。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观看残奥会的观后感感悟8

9月15日,在北京残奥会主新闻中心的发布会上,残奥村邓亚萍说,村里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一直以奉献精神和用心、关心、贴心的态度,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

截至9月14日,北京残奥村共接待来自147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和官员7379人,其中轮椅使用人士1736人。最高峰的一天9月5日共接待运动员和随队官员6884人,技术官员656人。尽管有这么大的接待量,但在住宿服务、餐饮服务、交通服务以及宗教服务等诸多方面,相关工作人员都把工作做到了极致:降低了公寓内所有开关和挂钩的高度,将浴室内的肥皂改为挤压式洗手液;工作人员为坐轮椅的顾客解答咨询或介绍商品时,会采取“蹲式服务”,甚至可根据需要提供全程陪同式服务;在交通服务方面,村内班车上专门为轮椅运动员配备了轮椅固定器,让他们更安全放心地乘坐……

在残奥村之外,酒店里印有盲文的菜单,城市里的无障碍设施,电视台的手语主持……人们将更多关注投向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将更多微笑送给需要鼓励的残疾人,将更多爱心献给需要关爱的残疾人。在“鸟巢”、“水立方”及其他比赛场馆,不论这位运动员来自何方,不管他最终获得第几名,同样都会得到支持的掌声和热情的鼓励。不少比赛开始前,台上台下欢声雷动,当志愿者们在台上打出“安静”的牌子,整个场馆瞬时寂静下来。音乐停止,手机静音,甚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与其说,这是对比赛规则的遵守,倒不如说,这是对残疾人运动员的无比关爱和最真诚的敬意,正因为这样,我们才看到了真诚的关爱在残奥会上到处流淌。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来自残疾人运动员身边的最真诚最真切的关爱。 射击 场上的斯克尔霍恩,每次参加比赛,总有母亲和妹妹陪伴左右;独臂泳王杜剑平曾在5个月大的时候被判了“死刑”,但妈妈含着泪抱着他到处寻医看病,7岁那年,他终于扶着墙站了起来;在“水立方”训练池中,当缺少左小臂的女孩沃娜克出水时,拄着双拐的男友米哈尔斯基都会上前相扶,耳语几句,亲昵一下,然后目送她从出发台上再次跃入水中……因为有爱,我们才看到了残疾人运动员的那种不屈服于命运的坚韧和顽强,才看到了他们来自内心的那种开心的微笑。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残疾人向世人诠释了生命的伟大,是残疾人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是残疾人让我们懂得了如何面对生活。

然而,这些给我们健全人无数生活启迪和生存力量的残疾人,在某些方面注定需要我们给予理解、尊重和扶持,正因为这样,关爱和帮助残疾人,才更考验着我们的文明程度,考验着这个社会的和谐度。可喜的是,这次北京残奥会,我们看到的是对残疾人运动员、对残疾人的无比尊重、关爱和真心的扶持,这次残奥会,成为了一个充满“爱”的盛会,正是这种“爱”,让北京残奥会更精彩、更可爱、更难忘。

观看残奥会的观后感感悟9

北京残奥会是残疾人运动员享受体育的节日。从这几天的比赛情况来看,残疾人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高了,参与范围拓宽了,残疾人体育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

赛场上,选手们争金夺银,精彩异常;赛场外,运动员们的故事让无数残疾人朋友深受鼓舞。北京残奥会不仅仅是残疾人运动员为国争光的舞台,更是扩大残疾人体育影响的绝好时机。

9月13日女子200米T36级别比赛中,德国姑娘尼科莱齐克夺得了一枚银牌。年仅19岁的她跑出了个人本赛季的最好成绩。她在接受采访时特别提到:“体育有助于我身体的康复,提升了我对未来的自信心。”

9月11日男子铁饼F35/36级别比赛结束后,铜牌获得者雷金纳德·贝内德讲述了他对体育的感情:“很小的时候,当医生告诉我,我的腿将慢慢萎缩并无法站立时,我很绝望。是体育救了我的腿,救了我的命。”类似的感受还能听到许多许多。

在生活中,时常可以听到有人在受伤后通过锻炼帮助恢复的事例,其实对于残疾人来说也是如此。尼科莱齐克和贝内德都是先天性残疾,他们说:“家人和朋友总是鼓励我们接触体育,他们把我们‘赶’出家门。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动作协调多了,心情也愉快多了。”

有专家研究表明,体育有利于残疾人增强适应力,防止或降低抑郁,增加自信心,减少隐居式生活,获得乐趣等。在对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调查中发现,有90%左右的残疾人运动员认为体育活动和锻炼使身体能力知觉有比较大的提高;931%的人认为体育活动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变化;934%的人认为活动后与活动前相比,自信心有所提高。

我们相信,通过北京残奥会, 体育运动 将会在残疾人中间进一步得到普及,今后将会有更多的残疾人参与运动,残奥会比赛将会越来越精彩。

观看残奥会的观后感感悟10

“今夜的星星比任何时候都要多,我在星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贯彻两个奥运“同样举办、同样精彩”的精神。事实上,中国实现这一承诺不仅有着深刻的人文观照为内核,更有着现实的背景作推动力。

四个月前,中国经历了四川大地震的洗礼。整个抗灾救援过程中高扬“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旗帜,值得全体中国人,乃至全人类的永远铭记,必然进入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书写。同年,在中国举办人道主义盛会——残奥会,这场在全体中国人对人道精神有着深刻体会背景下举办的盛会,不啻一次人性升华的仪式。

对于大地震后的中国,残奥会更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影响。如何鼓舞、帮助“汶川一代”心灵、肢体受创的国民自强不息、融入新生活,是中国政府和全社会要面对的重大课题。残奥会的举办无疑将从物质到精神上为中国留下一笔丰厚的财产。

除了为主办城市留下大批的无障碍设施,一种更加先进的、国际化的残疾人观,在中国社会掀起文明风暴,这将可能提升中国社会人文关怀的整体水平,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大有裨益。

残奥会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更是毫不逊于奥运。她倡导回归人类的发展、人性的光辉,以及人道主义的伟大。平等、尊重、博爱的精神之光,通过残奥会大力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残奥会已经给出了现代文明的更新更高的标准,即看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是否现代化,要看是否能让残疾人自由的旅行其间。

观看残奥会的观后感感悟十篇相关文章:

★ 小学生观看2022残奥会的观后感10篇

★ 观看冬奥会观后感心得10篇

★ 观看2022冬奥会观后感心得10篇

★ 观看冬奥会闭幕式心得体会(10篇)

★ 冬奥会大**《我们的冬奥》观后感感悟10篇

★ 我们的冬奥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 冬奥会特别节目观后感个人感悟5篇

★ 北京残奥会2022观后感十篇

★ 观看冬奥会开幕式观后感十篇

★ 看冬奥会的观后感300字10篇

残奥会观后感800字篇1

北京冬奥会雪花火炬台余温犹存,冬残奥会火炬已在路上。昨天,九路火种汇集在天坛公园,以“九天之火”为主题的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正式开启。明晚,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将在国家体育场举行。

火种传递爱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双奥之城已准备好践行冰雪的约定。“一起向未来”,这是北京冬残奥会向世界发出的声音。

火炬传递有玄机

昨天下午,天坛公园举行火种汇集仪式,九路火种共同汇聚生成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官方火种。火种汇集仪式后,火炬接力继续在以“九天之火”为主题的天坛公园进行。

与冬奥会的火种取自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希腊不同,冬残奥火种来自多个地点。根据国际残奥委会的要求和残奥火种的基本理念,任何个人、组织或城市都可以为残奥做出贡献。因此残奥火种通常采集自城市之间、社区之间,由多个火种交汇在一起成为残奥会的官方火种。

本届北京冬残奥会设计了九路火种,其中一路采集自残奥运动的精神发源地——英国曼德维尔,其他八路为在北京市盲人学校采集的“光明之火”、在望京街道温馨家园采集的“互助之火”、在中国盲文图书馆采集的“希望之火”、在大运河漕运码头采集的“源流之火”、在八达岭古长城采集的“和平之火”、在张家口“创坝”园区采集的“‘氢’洁之火”、在黄帝城采集的“文明之火”、在天坛公园采集的“夏奥之火”。这些火种采集地涵盖了学校、社区、图书馆等助残地标,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地标和现代科技园区,以及2008年北京夏残奥会的火种采集地等。每一路火种采集后,都在采集地进行不超过20棒的城市火种火炬接力。

九路圣火的传递方式也各不相同,有健全人与残疾人共同用“冰壶撞击”的方式采集的“互助之火”,也有两名盲人青年用盲文书写引燃“电子的烟花”的方式采集的“希望之火”,还有30名盲校师生合唱歌曲《光明》,利用分贝音频声压,引燃火种的“光明之火”……在位于八达岭古长城的火种采集现场,1名中国人和4名外国人代表五大洲共同点燃“和平之火”。中国登山协会成员夏伯渝是现场的首棒火炬手。他在1975年攀登珠峰时因帮助队友,导致自己被冻伤,双小腿截肢。2018年5月14日,夏伯渝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3月2日至4日,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活动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进行。此次火炬传递共有565名火炬手,其中残疾人火炬手占比21%,符合国际残奥委会“残疾人火炬手占比不低于15%”的要求。

残奥会观后感800字篇2

经历过奥运会的辉煌和激烈竞争以及色彩纷呈的画面,有些人对残奥会或许会觉得比赛的观赏性要降低不少。残疾人和正常人的体育竞技自然有所区别,但是相同的是,他们也在追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崇高目标。

其实,你只要稍微了解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经历,了解他们比正常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泪水,你的心头就会不由自主地发颤,你的眼泪就会夺眶而出,你就会由衷的承认,他们,就是生活中的强者。

每一个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坎坷。他们中有些人是先天残疾,有些人是后天不幸遭遇各种各样从天而降的灾难,在经历过生命的低谷之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站起来,迎接生命的挑战。残疾人运动员,几乎百分之百的都不是职业选手。因此,他们一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训练,二缺乏资金的保障去购置训练器材和服装等必需用品。他们付出的努力除了身体上与正常运动员的差距外,还有许许多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并走到今天,走到奥运会的赛场。

“鸟巢”、“水立方”,因为有残奥运动员,而同样精彩。对待残疾人运动员,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爱,他们不仅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而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残奥会,除了精彩的比赛,我们还能读到无数催人泪下、催人奋进的故事。我们更深地体会到:爱,应该献给每一个人;爱,时时刻刻在我们心里;爱,温暖着生活的每一天。只要有爱,我们这个世界,我们人类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残奥会观后感800字篇3

我辈青年,当迎难而上,永不言弃。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十八岁女生王心仪,在被北大录取后写下《感恩贫穷》一文。她出生于贫困的家庭,母亲要照顾常年患病的姥爷,她还有两个弟弟,全家的收入就指望家中的五亩地和爸爸不稳定又少得可怜的工资,但这一切并没有打垮她,反而让她更相信知识的力量,促成王心仪成功的并不是贫困本身,而是她自己,她经历了生活的种种困难,却仍积极上进,努力坚持。“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没有人是生来就成功的,要坚持不懈,永不言弃,才能将困境转化为挑战,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我辈青年当顽强不屈,奋斗不息。鲑鱼出生于淡水的河流,在生长期游出大海,等到产卵期又跋涉千里,再次回到出生地,生出下一代,如此循环不已,生生不息,鲑鱼有着近乎地狱般的溯游之路,回家路上要飞跃大瀑布,瀑布边守着成群的灰熊,不能跃过瀑布的鱼很多跃进了灰熊的肚中,跃过的鱼精疲力尽,还得面对数以万计的鱼雕,只有不多的幸运儿可以躲过追捕。

鲑鱼的一生是奋斗者的缩影,在困境中磨砺,在竞争中生存,顽强不屈,奋斗不息,最终实现自我价值。我辈青年当以梦为马,自强不息。美国的田径选手威尔玛·鲁道夫曾被医生判定为终生残疾,曾有六年不会走路,却最终斩获三枚田径金牌;清华大学生矣晓沅六岁被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1岁与轮椅为伴,但他有一颗奔跑的心,轮椅困住了身体,却困不住灵魂。来路或许不易,命运或许不公,但请一定相信,相信追梦者、奋斗者和奔跑者的力量。

以梦为马,在梦想与奋斗的激荡下,定能绽放出灿烂的光芒。古有刑天舞干戚,今有残疾运动员为国努力。拼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财富,我辈青年更应该炼就钢铁意志,迎着风雨飞翔。

残奥会观后感800字篇4

“我会拼尽全力,努力站上最高领奖台为国争光。”1月16日,到达张家口崇礼万龙滑雪场后,将出战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景县籍高山滑雪运动员张梦秋,第一时间给景县的母亲高立敏打来电话,平和的声音中透露着自信。

“她永远是我们的骄傲。”谈起身残志坚的女儿,高立敏满脸自豪。

今年刚刚20岁的张梦秋,有着6年运动员职业生涯。14岁时,因患小儿脑性瘫痪导致身体具有一定运动功能障碍的她,成为了河北省残疾人冬季项目队的一名运动员,专攻高山滑雪项目。因为身体原因,她的反应速度要比其他人略慢一些。教练讲解的动作要领,别人一个小时就能学会的动作,对于张梦秋来说需要花两三倍的时间才能掌握。但她不服输,在教练的耐心指导下,刻苦训练,反复琢磨技术动作,最终熟练掌握了各项技巧,取得骄人的成绩。2017-2018雪季,张梦秋开始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并入选了国家集训队。从2019年开始,她在新西兰南半球杯、残奥高山滑雪世界杯等国际大赛中斩获6枚金牌,2021年更成为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和亚残运会高山滑雪项目的三冠王。

在母亲眼里,梦秋是一个开朗、坚强,勇于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人,一路走来也有着很多的不容易。梦秋曾说:“我的梦想就是站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最高领奖台”。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6年来,张梦秋绝大部分时间呆在寒冷的训练场,一遍遍做好教练要求的动作,一个个完成好安排的计划。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也给梦秋带来身体上的伤病,但她仍专心训练,毫不放松。多年以来取得的各种优异成绩,都离不开她的努力与坚持。

“一年回家一趟,非常想她,但想到她能为国争光,我也特别理解。”高立敏透露,2021年,梦秋仅仅回到老家景县7天,其它时间便全心备战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每周训练6天,每天坚持在雪道上滑行6个小时,想家时只能打电话回来。每次打电话,面对母亲“注意休息”的叮嘱,她也总是语调轻松地叫大家放心,从未抱怨过训练辛苦或有压力。

“一直以来,我们全家人都很支持梦秋,也很关注她的历次比赛进程。”高立敏表示,梦秋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比赛当天,全家人将会通过手机、电视等渠道关注她的比赛,为她加油鼓劲,自己也会提前准备好女儿最喜欢吃的美食,等她赛完回家团聚。

残奥会观后感800字篇5

那天晚上,北京2008年残奥会圣火,以无法阻挡的人性魅力,在梦想之巢——中国国家体育场燃起。那一刻,伴随着美丽的焰火,北京被点亮,中国被点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被点亮,每一个人——你和我的心灵之域里,也随之洒满人性光辉。

在六日晚北京二零零八残奥会开幕式上,被三百二十名聋哑姑娘用手语和肢体语言纯美演绎。从这一刻起的十二天时间里,北京残奥会将以生命的名义,与已经闭幕的北京奥运会共同创造出一届真正完整的奥运会。 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说:“精神寓于运动。”是的,在入场运动员那一张张快乐的脸上,我们看到了格外迷人的朝气蓬勃,看到了独立、自信、坚毅、乐观的高贵品格,看到了积极参与、珍视荣誉、追求超越的体育精神。那一刻,透过残疾人运动员灿烂的笑容,我们同时也正照耀着自己的心灵,照耀着自己的精、气、神。

多么美好的日子呀!我虽然没有能够亲眼在北京鸟巢一睹开幕式的风采,但是,我在家里的电视机里看到了,多么激动人心啊,让别人也看到了我们中国的美丽,让大家看清了我们中国,真是太骄傲了呀!

不论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还是一个即将实现的梦想,这场“歌唱生命的创造力、人性和伟大的人道主义”的奥运盛会都值得期待。残奥会圣火已经燃起,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请让我们关心每一场赛事,关心每一个运动员,以我们最大的热情、最真挚的感动。让笑容更加灿烂,让掌声更加热烈,为残疾人运动员激情喝彩,就是为我们自己激情喝彩。为残疾人运动员高喊加油,就是为我们自己高喊加油!

感动中国,感动二零零八,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和光明!

残奥会观后感800字篇6

今年的两届奥运会可谓是我们国家的盛事,赛场上体育健儿们的精彩表现,时刻感染着亿万人民为他们而欢呼,特别是残奥会上的残疾运动员们的表现更让我为他们而激动,虽然他们缺少着身体的某一部分,但他们身残志不残的顽强的拼搏精神令我在心灵的最深处涌起一股股激情与力量!

在残奥会结束后,我深深地感觉到,他们才是生活的真正强者。从组织者和志愿者热情的服务中,让我又感觉到在当今社会残疾人正在被浓浓地关爱所包围,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使他们成为赛场中最为闪亮的人物。

从48年前奥林匹克向残疾人打开成功之门后,数以万计的残疾运动员用惊人的毅力与顽强不屈的精神,在富有挑战性的赛场上以摄人心魄的勇气,书写着一篇篇动人的华章。他们用行动来向世界证明,我能行!

在赛场上我看到,他们是快乐的使者,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或多或少的都带着微笑,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生理缺失而烦恼,也没有因为行动的不方便而气馁,在这点上是值得我们这些肢体健全的人所学习的,也可以说,他们就是我们所学习的榜样。

有些运动员虽然双目失明了,但他们灿烂的笑容并没有因为双眼失去光明而暗淡;有些运动员虽然只能依靠着轮椅,但是并没有因此而阻止了他们对奔跑的渴望;有些运动员虽然失去了双臂,但是他们心中的翅膀依然引领着他们在赛场上飞翔!

每当观看他们在赛场上精彩的演绎时,我的内心都会感到激情澎湃。因为我看到了,看到了残疾人的坚强!在我们的身边,依然有很多残疾人需要我们去帮助去关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一个小小地帮助,或者一句真诚的问候,都会在共同前进和谐道路上洒满温暖地阳光!

残奥会观后感800字篇7

中国“泳军”12日独揽4金,再次在残奥泳池里掀起浪潮。至此,里约残奥会赛程过半,中国游泳运动员一共收获20金20银12铜,金牌与奖牌数均遥遥领先。

本届残奥会,游泳项目是中国军团名副其实的夺金大户,在中国团目前获得的50枚金牌中四成来自该项目。伦敦残奥会上,中国游泳队夺得了创纪录的24枚金牌。不出意外,本届有望继续取得突破。

中国残奥游泳队教练张鸿鹄告诉记者,中国运动员在后半程游泳比赛中还将参加49个项目,其中有10多个具备冲金实力,这届残奥会的游泳金牌数量很有可能突破30枚。

12日,第一次参加残奥会的中国18岁小将张丽,在女子50米自由泳s5级比赛中为中国夺得第20枚游泳金牌,这也是她本届赛会第三次站上最高领奖台,另外两块金牌是分别在200米自由泳s5级和混合4×50米自由泳接力中夺得的。

以张丽为代表的新手脱颖而出,是里约残奥会中国游泳项目的最大亮点。除了张丽,首次登上奥运舞台的彭秋萍拿到两块金牌,成姣也在女子150米个人混合泳中摘金。另外,两名“00后”选手徐佳玲、陈懿也都在奥运比赛中崭露头角,获得了奖牌。

游泳选手在残奥赛场大放异彩的背后,是政府在游泳项目基础设施上的不断投入以及残疾人游泳运动训练科学化、专业化水平的大幅提升。张鸿鹄表示,现在国家对残疾人游泳运动的投入越来越多,各省(区市)基本都有完整的队伍,国内赛事增多推动项目发展,参与人数逐渐增加。

里约残奥会游泳比赛从9月8日至17日举行,总共产生152枚金牌。

曹磊,在获得北京奥运会女举75公斤级金牌,本该欢呼的时刻,陷入4、5分钟的痛哭,这不是喜极而泣,而是真正悲伤的泪水,原因是,在她最后一次试举前,教练告诉她母亲已去世的消息,这个消息父亲和教练瞒了她整整两个月之久。最后一举她没有成功,没有破掉世界纪录,尽管她平时的成绩要比这个记录高很多。事后,她说:“我没法集中精力,我在想着自己的母亲。”

与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的遗憾来比,没有破世界纪录的遗憾实在微不足道。我们只能希望,挂着“金镶玉”去拜祭母亲会多少减轻一点曹磊的遗憾和悲伤。

埃里克•尚蒂,美国游泳运动员,在以菲尔普斯领军的美国游泳军团,他的成绩并不耀眼,但他却获得了世人的尊重。两个月前被查出身患睾丸癌,他仍选择了参加奥运会。在男子200米蛙泳半决赛中他未能晋级,奥运之旅也就此结束。对此,尚蒂并不懊悔,并对媒体谈了他对这次北京之行的看法,“我非常高兴,尽管我没有获得奖牌,但是我来到了北京,经历了奥运会,这已经足够了。”

另外,尚蒂的父亲也是位癌症患者,目前正在接受治疗。尚蒂说,这次自己生病,让他更好地体会到父亲所经历的痛苦。同时,他也要感谢所有关心他、帮助他的人。 “我会和父亲进行一番长谈,我们要用一种更为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疾病,没有什么困难是过不去的!”

这让我想起了,近日网上流传的热门视频——兰迪•鲍什教授的演讲《最后一课》,他的话感染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我们不能改变手中的牌,但可以决定如何出牌。”运动员尚蒂的奥运故事,也一样给了我们这种启发。面对病魔,甚至死亡,他从容的态度和向上的精神,筑起了他的人生高度,也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给我们这些观者“在生活中添加一份向往与情感。”

这届奥运会,伊拉克运动员没有耀眼的成绩,却因为他们多舛的命运,得到了媒体的关注。先是被国际奥委会除名,无缘北京奥运,当时,女运动员达娜-候赛因对着镜头的眼泪和诉求打动了无数的观众。后来,他们梦想成真,在最后时刻取得了北京奥运会的入场卷,失而复得的喜悦又让他们落泪。如今,他们的比赛已经开始,但是,“伊拉克运动员穿自己的旧T恤比赛”、“伊拉克女运动员穿二手跑鞋参加奥运”和“伊拉克运动员租借赛艇参加比赛”的新闻还是激起了很多观众的同情。

不过达娜-候赛因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自惭形秽,“我肯定希望自己可以拥有一双名牌新跑鞋,但是我获得了来北京参加奥运会的机会,已经很幸运了。” 她接着说道,“从我练习跑步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渴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现在我的梦想8月16日就能实现,我真的太兴奋了。”

一个从小就梦想踏上奥运会跑道的运动员,当即将站在鸟巢体育场与世界好手一决高下的时候,还会在意一双跑鞋的新旧吗?这是梦想的力量,也是梦想带给人类的希望。

……

运动员有着我们无法企及的体力和运动技巧,但是他们也有普通人的心碎、乐观、追求和梦想。

他们要面对的可能也是我们要面对的,他们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

“神奇小子”朱启南落下了遗憾的泪水,但现场观众为这位小将送上经久不息的掌声。朱启南憾失了金牌,但金牌之外,还有感动。

朱启南坦言自己背负了巨大压力,当现场主持人宣布:“银牌获得者是朱启南,中国!”全场的观众起立报以最热烈的掌声,站上亚军位置的朱启南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他不顾一切地挥洒着感激的眼泪。

在朱启南的背后,是一条鲜为人知的艰辛路。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在他父亲朱远看来,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于是,当这个男孩到了上学的适龄年纪,他就与父母一同来到了“大城市”温州,怀揣着借来的一点钱。那时,父亲朱远有卖过水果、打过临工,母亲谢爱芳帮人家做饭,住在条件极差的出租房内。在这种环境下,朱启南因营养不良特别瘦。他也从来不向大人要求什么,唯一的玩具是5岁时候爸爸给的玩具枪。“18块钱,一共有8种不同的声音,你按一下就会响。后来那把枪被小外甥弄坏了,朱启南当时还伤心哭了一次。”谢爱芳如是说。

就是这把玩具枪,开始让朱启南对射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了初一的下半学期,温州市业余体校教练看中了好动的朱启南。端枪、瞄准、扣动扳机……这样的动作让朱启南痴迷不已。在温州市的一次比赛中朱启南夺冠,这让他进入了省队。2003年,第一次参加全国城运会的朱启南显示出了超强的心理素质和稳定的技术水平,顺利夺冠。随着参赛次数和金牌数目的增多,朱启南进入了国家队。但谁也没有想到,朱启南会被挑中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更让人惊奇的是,他竟真的最终站在了奥运领奖台上。雅典后的四年,朱启南为了实现自己在北京奥运会上卫冕的目标,依然努力训练着。朱启南每次回家通常都是“坐坐就走”。

失金之后,朱启南坦言:“住进奥运村开始,就一直处于焦虑和困惑的状态。太想去赢得比赛了,我明白不能以卫冕冠军身份去冲击这枚金牌,但要真正抛开这一切真的不容易。”是的,对一个年轻人而言,这的确太难了。

在北京奥运会体操女子个人全能决赛中,出现了一张并不年轻的面容,其眼神透出坚定与温柔。她就是已经33岁的德国老将奥克萨娜•亚历山德罗芙娜•许索维蒂纳。为了给患白血病的儿子治病,她曾以26岁高龄复出参赛,此次是她第5次参加奥运会比赛,并获得女子跳马银牌,现场观众对她表达了敬佩之情。许索维蒂纳的大儿子阿廖沙2002年被诊断患上白血病,由于治疗需要高昂的费用,生活并不富裕的许索维蒂纳一家实在难以支付,于是她选择了复出参赛,因为“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这是我唯一的办法”许索维蒂纳说。为了能够尽可能多的参加比赛,争取获得奖金的机会,许索维蒂纳每次都会把体操的4个项目全部都报上名。为了儿子,从26岁开始,许索维蒂纳朝全能型发展。“母爱胜于天”,中国这句老话很适合许索维蒂纳,目前,儿子的病情已经好转,只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因此许索维蒂纳终于松了口气,她表示:“我参赛,不再是为了奖金,而是真的喜欢这项运动。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它更可爱的了。”

奥运会已经开幕14天了,似乎自己每天都沉浸在奥运的感动之中,可以说,这是一届感动世人的奥运会,它展现了太多让人感动的故事,从运动员到观众,他们散发的人性光辉之美,让我时刻感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

8月19日,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105公斤以上级的颁奖仪式上演了感人的一幕:该项目冠军、德国选手马蒂亚斯•施泰纳把亡妻苏珊的照片和奥运金牌高高举起。这位德国大力士用一枚沉甸甸的奥运金牌来祭奠亡故的妻子,此情此景令人不禁潸然泪下。铁汉柔情,他用他最神圣的一祭,展现人类爱情的伟大。

当我们在为33岁的冠军妈妈冼东妹欢呼和感动的时候,另一位伟大的母亲同样让我们感动。女子跳马银牌获得者丘索维金娜是国际体操界唯一一个为儿子而战的选手。为了让患有白血病的儿子得到更好的治疗,在2002年的釜山亚运会上以27岁的高龄复出参赛,夺得跳马和自由体操的金牌,震惊世界;为了能给儿子挣到更多的钱治病,她把自己由单项选手,练成了全能选手。“对我来说,儿子就是我全部的生命。只要他还生病,我就一直坚持下去。他就是我的动力。”多门伟大的母爱!

在20日的女子马拉松游泳比赛上,24岁的南非游泳运动员纳塔莉•杜托伊特在24名完成比赛的运动员中排名第16位,但她却赢得观众最热烈的掌声。因为她是一名肢残运动员,却以顽强的精神战胜了很多健全人。多么坚强的意志!

饱受战争的伊拉克历经波折后,终于实现了他们参赛北京奥运会的梦想,然而,在奥运赛艇的比赛中,伊拉克的队员没有比赛服(后来一场还是中国提供),更甚,伊拉克一美女选手还穿二手球鞋参赛,这一幕令人心酸不已。而处于同样处境的阿富汗选手也带来了同样的感动,19岁的卢比那是阿富汗短跑女运动员,由于阿国内还处于重建阶段,百废待兴,目前阿富汗政府无法为卢比娜提供良好的训练条件。她没有专门的训练场所,也没有训练经费,所有的训练支出都由她个人支付。众所周知,短跑训练应当在专门的跑道上练习。而由于她没有这样的条件,只能在水泥地上练习,过不了几天脚就肿起来了,这对运动员的骨骼损伤也是很大的。尽管如此,她还是坚持训练,她坚信自己是运动员。当卢比那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她美丽的脸庞和灿烂的微笑让人们懂得了什么叫对奥运精神的追求,什么叫超越国界民族的梦想。

拉脱维亚射击老将阿法纳西•库兹明今年刚过完他的60岁寿辰,这位已参加8届奥运会的老将成为北京奥运会年龄最大的选手。尽管在射击项目上他没有获得金牌,但这种老骥伏枥的精神怎么不能让人感动呢?同样的还有“大妈级”的选手、中国的击剑选手栾菊杰,1984年,栾菊杰拿下了中国击剑第一枚、到目前为止也是唯一一枚奥运会金牌。2008年,栾菊杰50岁,她回到祖国,参加了意义非凡的北京奥运会。以50岁的年龄和小将比拼,尽管她没有获得奖牌,但这种精神已足以感动世人,而赛后她在赛场打出的“祖国好”横幅更让所有人感动不已。

在高手云集的游泳强国——美国,埃里克•尚蒂会震惊体坛,不因为他的运动成绩,只因他永不言弃的精神。因为他在美国游泳奥运选拔赛后被确认患上睾丸癌,但尚蒂仍然固执地决定先参加北京奥运会,而把手术治疗癌症的日期推迟到奥运会后,而近日他的这一决定已经得到了医生的首肯。

我们还可以看到,当埃蒙斯最后一枪射出44环后,妻子给他的深情一吻,这一刻的柔情同样让我们世人把金牌的荣耀给予了他们夫妇。当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战火升级的时刻,在千里之外的中国的奥运赛场上,8月10日,北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手枪决赛结束后,亚军俄罗斯名将帕杰林娜与铜牌得主格鲁吉亚的妮诺•萨卢克瓦泽在领奖台前主动相互拥抱,并送上“奥运之吻”。这一吻,对于俄、格形势影响或许微乎其微,然而,她却真正道出了顾拜旦名言的真谛:“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

在奥运会上,各种感动汇聚,感动你我,让我们的心灵每一刻都在接受美好的洗礼。奥运感动洗涤着我们心中的尘污,让心中的美在这一刻无限的放大,她或许将成为国民一次美德最大的教育。这些泛着人性光彩的感人瞬间将产生持久的生命张力,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感动彼此是如此的贴近。

本届奥运会即将结束,除了那些被历史记载的辉煌,还有很多小故事不该被我们遗忘。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不总是依赖那些伟大,更多需要人生的感悟。每一次奥运会都会有这样的人生故事,本届奥运会也不例外,随手撷取一点,以示不忘。

博尔特在本届奥运会上破了100米、200米、4X100接力的世界记录,称他为奥运田径历史上第一人不为过。博尔特的祖国牙买加并不富裕,在他以前,很多牙买加优秀运动员都去了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以至于很多牙买加人创造的世界记录都挂在发达国家的荣誉榜上。博尔特拒绝了美国的奖学金,牙买加因他而荣耀。我们不是想说博尔特的爱国主义情怀,而是想说博尔特在三破世界纪录后,在中国做的一件事情。8月23日,博尔特送了一只签名的足球给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小女孩,她在地震中失去一条腿。博尔特还给中国红十字会捐献善款5万美元。

这名荷兰男子名叫范德韦登,他获得了男子1万米游泳的金牌

本届奥运会第一次设置了男女1万米自然水域的游泳比赛,这项比赛也被称为水上马拉松。范德韦登获得这项比赛的金牌并不容易。2001年,范德韦登被诊断患有白血病,他战胜了血癌,重新开始训练,最终获得游泳比赛中最消耗体力的10公里马拉松项目的金牌。在他的光脑壳上,还有手术留下的坑,气喘的时候还会动!这种毅力是常人可以想象的吗?

在10公里水上马拉松比赛中,还有一位神奇的人物,她是一名女性,南非姑娘图依托。2001年,图依托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左腿。康复之后,她开始了最艰苦的训练,获得女子10公里游泳的比赛资格。虽然她没有获得奖牌,只获得16名,但是,有几个四肢健全的人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

帕蒂卡是天生肢残,打乒乓球的时候,她用得是自己健全的左手,发球时,她用残缺的右肢来持球。虽然她没有取得任何名次,但是,在小组赛中,帕蒂卡居然赢了我国香港著名选手帖雅娜一局!图依托和帕蒂卡以残缺的身体参加了健全人的运动会,她们还将参加下月举行的残奥会,祝福她们。

这名美国小伙子名叫尚托。今年6月,美国奥运选拔赛之前,他被确诊患有癌症。他没有向外透露,坚持参加选拔赛,他获得了北京奥运会200米蛙泳的参赛资格。尚托决定在奥运会之后再接受治疗。虽然有人对他的决定感到不解,甚至反对,因为人们会问:到底是生命重要还是奥运会重要?但是,尚托说:不管我还剩多少天可活,能来到水立方已实现了我的目标。他没有得到任何名次,却创造了自己的最好成绩。尚托在美国游泳队也成为大家关心呵护的对象,甚至成为鼓

舞他人的精神力量。菲尔普斯创造自己的奇迹,是否也有尚托的功劳?

穿蓝背心的这位姑娘名叫苏丽文,来自中国台湾。跆拳道简单说就是用脚的拳击。苏丽文在比赛中受伤,但她坚持参加铜牌争夺战。她用一条腿支撑自己,用伤腿发动进攻,并且首先得分。比赛过程中,苏丽文十几次摔倒,裁判多次询问她是否继续比赛,她都咬牙坚持了。亲眼目睹的人都流下了眼泪,没有人强迫她,教练也希望她放弃,免得伤势严重,造成残疾。但是,她自己坚持下来。虽然她没有得到铜牌,但是,人们在心中送给她一块金牌。苏丽文受伤坚持比赛,有人把她与刘翔作比较。孰是孰非?我们已不忍心评论,苏丽文给了人们难得的感动,这就够了。

十大动人瞬间:大力士铁汉柔情 埃蒙斯情比金坚

日期:2008-08-24 18:57:29 来源:华奥星空

顾拜旦说,参与比取胜更重要。奥运会开赛后,我们从运动场上看到了很多彰显人性的感人场面,其中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

施泰纳铁汉柔情

在男子举重105公斤以上级的颁奖仪式上演了感人的一幕,夺冠的德国选手施泰纳把亡妻苏珊的照片和奥运金牌高高举起。

现年26岁的施泰纳和苏珊相识于2004年,并于2005年底携手走进婚姻殿堂。去年7月的一起车祸无情地夺去了苏珊的生命,从此施泰纳就一直随身带着苏珊的照片。高强度的艰苦训练成为施泰纳摆脱痛苦思念的惟一途径。在德国《报》在线闭幕式旗手人选评选中,施泰纳排名第一,得票率达到了80%。

丘索维金娜母爱伟大

在体操赛场有一位“奶奶级”选手,33岁的丘索维金娜。,她与小自己近20岁的对手们同场竞技,还拿到了一枚奥运会银牌,难能可贵,但这背后有着感人的故事。02年,她3岁的儿子被查出患了白血病,当时已27岁的丘索维金娜为了赚取奖金给儿子当医药费,自己又重新回到赛场。为了儿子,她和丈夫还变卖了小公寓和汽车,移居到医疗条件相对较好的德国,并披上了德国队的战袍。最终,丘索维金娜夺得了本项目的银牌,令这个伟大的母亲更加让年轻运动员肃然起敬。

她虽不是奥运冠军,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中国著名体操老将李宁听说她的事迹后,立即决定代表李宁基金捐款两万欧元,用于孩子治病。8月21日,她接到捐款后,激动地说:“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和善良。”

残臂少女意志坚

来自波兰的残臂少女纳塔莉亚帕蒂卡已经创造了历史:她是首个同时参加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乒乓球选手。带着一只发育不完全的右臂降生,从未向命运发出过抱怨的帕蒂卡反而有了更多奋进的理由。没有右手,帕蒂卡便用右臂肘下残存的部分夹着球抛发,重心偏失,她就猛练下肢,试图靠跑动和耐力弥补身体平衡性的缺陷。在一个健康人赛一场都要消耗巨大体能的项目上,帕蒂卡不但和健全人站在了同一个舞台上,并且站稳了,带着与她标志性金色马尾一样轻快的表情。

“我不觉得我训练得比别人苦,但我肯定尽了自己的全力,”7岁起便在姐姐的影响下和父亲的帮助下学打乒乓球的帕蒂卡,说起自己的付出时总是这样轻描淡写。她很少向人提起她拖着一只残臂、每天训练超过5个小时的苦日子,也经常隐瞒她赛场之外的野心。还是一名高中生的帕蒂卡号称要考下心理学学位,同时把乒乓球发展成自己的事业。

车祸撞不碎独腿泳将的梦想

在女子10公里公开水域游泳比赛中,24岁的纳塔莉-杜托伊特显得那么特别,这位因车祸失去了左小腿的南非选手成为了历史上首位入围奥运会比赛的截肢运动员。在决赛中,纳塔莉以2小时49秒9的成绩排在25名参赛选手中的第16位。

赛后,纳塔莉对成绩甚至还有点失望。“我应该能进前五,对于一名久经赛事的选手来说,这是不能原谅的。”十几天后,纳塔莉将出现在北京残奥会游泳比赛赛场。四年前的雅典残奥会,她带走了5枚金牌和1枚银牌。完成北京之行,纳塔莉有更大的雄心“我要一直游到伦敦去”

为梦想水立方见证真英雄

水立方除了菲尔普斯外,还有一位无冕英雄,他就是患了睾丸癌的美国泳将尚托。2008年6月,尚托发现睾丸上有个小肿块。医生诊断的结果是癌症。那时的尚托有两个选择:立即手术;等奥运会结束。因为他这种睾丸癌发展不是特别迅猛,可以监控以确保安全。尚托最后选择了后者。

在200米蛙泳半决赛,尚托排名第10未能晋级。不过他并不沮丧“奥运会是我毕生的追求,我想我可能永远不会忘记我得知自己患癌症的那天,和我站上奥运会游泳赛场的那天,不管我还剩多少天可活。能来到水立方已实现了我的目标,并且创造了我的最好成绩,我做到了,这已经足够。”他的话,让人震撼。

埃蒙斯真爱胜真金

美国射击选手马修-埃蒙斯,四年前在男子50米步枪三姿赛上脱靶将金牌“送”给贾占波,但却因此与捷克美女卡特琳娜-库尔科娃谱出一段恋曲,并喜结连理。从此,两人相拥相爱的镜头便在北京射击馆一遍遍地上演。不管是卡特琳娜拿到首金后,埃蒙斯说的“太好了,我们终于买得起大窗户的房子了。”还是妻子第二项拿了银牌,埃蒙斯逗她的“打得那么差,不理你了。”全都成为北京奥运会最温馨最柔软的纪念。

尽管马修再次在最后一枪犯下低级失误,痛失奖牌。不过这一次卡特琳娜在现场给予马修的安慰让美国人不那么失落,更令人感动的是马修最后还献上拥抱祝贺了夺冠的邱健,而卡特琳娜在夺得银牌的项目上还主动送给了冠军杜丽一个小礼物,真正体现了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的高尚品德。

苏丽文腿伤拒下火线

跆拳道女子57公斤级的比赛现场,在被教练背走6个小时后,左腿膝盖受伤的中华台北选手苏丽文又出现在复活赛的赛场上。如果能连赢两场,苏丽文将获得一枚铜牌,但此时她已经无法站立,一条伤腿微微点地,全靠右腿支撑寻找进攻机会。

在被对手一次又一次的踢倒在地时,苏丽文并未选择退赛,而是继续坚持。在最后120秒,苏丽文在被动躲闪时伤腿不小心撑地,她的脸因痛苦剧烈地扭曲。比赛因苏丽文的坚持进入了加时赛,1分钟后对手再次踢中她,苏丽文第14次倒在地上,她终于伤心地哭了出来,再也无力站起来。

超越生命的女飞人

达娜-侯赛因,伊拉克代表团中唯一的女运动员。在女子100米预赛中,她穿着二手跑鞋跑出了12秒36这一个人最好成绩,不过比之本组第一名的法国选手阿龙她慢了近1秒。赛后接受采访时她说“我今天能够得第几并不重要,我能够代表伊拉克来参加比赛,站在北京奥运会的跑道上,就是胜利……”

参加北京奥运会,是达娜冒死坚持训练的动力。其他国家的运动员是以汗水备战,而她则要冒着生命危险训练。一次,达娜正在伊拉克的一个训练场上做跑步练习,忽然一颗子弹从她身边擦过,紧接着又是一枪从她的脚边穿过。然而,半个小时后,她又小心翼翼地回到了训练场,换个地方继续训练。

当初得知伊拉克被取消奥运参赛资格时说出了“谁知道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我还能活着吗。”在战火纷飞的巴格达,达娜每次去训练,都要冒着被流弹击中的危险。但她还是成功来到北京,唯一的训练装备,是一双从邻国约旦买来的二手“纽百伦”跑鞋。

李培永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李培永,雅典奥运会举重69公斤级的银牌得主。不过,在本届奥运会挺举第一次试举184公斤时,他不慎左侧脚腕扭伤导致左小腿痉挛。在接受了应急救治后,李培永又一瘸一拐地继续挑战第二次、第三次试举。尽管在第三次试举中,他曾将杠铃举至肩膀,但最终还是屈膝倒地。即使在倒下的最后时刻,他也没有松开抓杠铃的手。

第三次参加奥运会的李培永在赛后的记者会上说道“成绩虽然排名最后,但因为我已经尽全力了,所以不认为自己是最后。向给我加油助威的中国观众表示感谢。我已经等了4年,如果放弃第二、三次试举,可能会后悔终生,死也要试一试。”

周苏红拼来铜牌送锤锤

曾经赋予中国人精神意义的中国女排,此次虽然未能卫冕,但依靠着拼搏精神最终还是赢得了一枚铜牌。在季军争夺战后,周苏红流下热泪,甚是激动。当初一次意外让汤淼失去了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机会,因此周苏红是一个人肩负着两个人的期望走上赛场的。当最后完成心愿后,周苏红甚至发表爱的宣言“奥运会后和汤淼的婚期不变!”

  关爱残疾人

  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道路,体验着人生的五彩缤纷,可是,当我们生活在美好的世界里时,却有许许多多无法体会到世界的美好,生活的五彩,他们就是那些残疾人。

  残疾人无法和普通人一般生活,他们处处都不方便,受到生活的排斥。虽然我们还小但能帮助残疾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一份微薄之力:扶他们过马路,给他们让道等等。虽然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那些残疾人却会感到无限的温暖。

  残疾人应该用乐观向上的精神来面对生活,努力拼搏而赢取成功!就像威尔玛•鲁道夫她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田径赛事中夺得3枚金牌,但是这个奥运传奇人物小时候却因为肺炎和腥红热,引发高烧造成小儿麻痹,使得她的左腿萎缩无法走路,必须靠着铁架矫正鞋才能勉强行走。11岁之前,她不能走路,穿上铁鞋才能勉强跟着别人走路。11岁那一年,她第一次把铁鞋脱掉,打赤脚跟着她的哥哥们打篮球玩耍。到了12岁,她已经完全摆脱铁鞋。脱掉铁鞋之后,她的运动天分逐渐发展开来,才4年的时间,在16岁那一年,入选美国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短跑代表队,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她在个人项目200米未能进入决赛,但是她是美国女子4×100米接力队成员,为美国队夺得了铜牌。她获得田纳西州州立大学运动奖学金,进入大学就读并且再度受训,顺利入选美国罗马奥运会代表队,共获得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3项比赛金牌,都是以极大差距领先对手。1962年她退出田径比赛,开始教师生涯和教练职业,在20世纪80年代成立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用于培养年轻运动员。1994年11月12日,这位奥运英雄因脑癌病逝。1983年,她入选美国奥运名人堂,1993年被授予美国体育奖。

  就这样一个残疾人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残疾不是缺陷,它只是一种特征,他们和正常人一样可以创造出奇迹。还有在残奥会上的那些运动员神采奕奕,精神抖擞。他们赢得一块又一块的奖牌,创下佳绩。我们由衷的从心中向他们致敬,虽然他们身体上有缺陷,但是他们化缺陷为优势,我们应学习他们身上那种精神——坚持不懈,永不退缩,勇敢面对身体上的残疾。

  我们要关爱残疾人,关心残疾人,为残疾人奉献出一丝丝的爱,从而使他们走出心中的阴影,回到“阳光”下,我相信,只要世上有真爱,世上会变的更美好。

  自己写的

日本德仁天皇在2月23日迎来了62岁生日。据日本媒体报道,宫内厅公开了一则贺寿视频,雅子皇后陪伴丈夫德仁出镜十分温馨。

日本皇室向来朴实无华,皇居的室内装修简单配色素雅。日式推拉门做背景,搭配线条简洁的原木色茶几椅子三件套,仅用新鲜桌花做装饰不见一件珍贵字画摆件藏品,比一般家庭客厅还要平平无奇。

58岁的雅子身穿杏色套装亮相 ,西服外套内搭白色圆领上衣,颜色明亮衬得人神采奕奕,一个微笑令整个人看起来容光焕发。雅子久违换上裤装,阔腿西装长裤飒爽干练显腿长,再踩一双同色高跟鞋更有气场。金链串珍珠的锁骨链款式年轻,虽不够华丽但有少女感。坐姿端庄、气质优雅大方又高贵,当天的雅子好美。

德仁天皇 西装笔挺,三七分的短发梳得服帖,精神面貌也不错。视频中,德仁向爱妻雅子介绍古董器具,表情格外认真,雅子面带微笑聆听。

在生日记者招待会上,德仁回答了关于雅子身体状况的问题,对妻子努力完成公务表示肯定,却又十分心疼。德仁表示雅子健康状况有所恢复,但仍有波动不太稳定,希望不要勉强,更直言雅子不仅是自己人生中特别重要的存在,也是日常很好的商量对象,今后将尽所能支持爱护她。一番浪漫表白非常感人。

对于侄女秋筱宫真子内亲王去年结婚没有举行相关仪式一事,德仁表示:“让这么多人担心,我感到很难过。”对爱女爱子公主20岁成年寄予希望。

德仁还提及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北京冬奥会羽生结弦等选手之间跨越国境的交流很珍贵。

奥运会:

曹磊,在获得北京奥运会女举75公斤级金牌,本该欢呼的时刻,陷入4、5分钟的痛哭,这不是喜极而泣,而是真正悲伤的泪水,原因是,在她最后一次试举前,教练告诉她母亲已去世的消息,这个消息父亲和教练瞒了她整整两个月之久。最后一举她没有成功,没有破掉世界纪录,尽管她平时的成绩要比这个记录高很多。事后,她说:“我没法集中精力,我在想着自己的母亲。”

与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的遗憾来比,没有破世界纪录的遗憾实在微不足道。我们只能希望,挂着“金镶玉”去拜祭母亲会多少减轻一点曹磊的遗憾和悲伤。

埃里克•尚蒂,美国游泳运动员,在以菲尔普斯领军的美国游泳军团,他的成绩并不耀眼,但他却获得了世人的尊重。两个月前被查出身患睾丸癌,他仍选择了参加奥运会。在男子200米蛙泳半决赛中他未能晋级,奥运之旅也就此结束。对此,尚蒂并不懊悔,并对媒体谈了他对这次北京之行的看法,“我非常高兴,尽管我没有获得奖牌,但是我来到了北京,经历了奥运会,这已经足够了。”

另外,尚蒂的父亲也是位癌症患者,目前正在接受治疗。尚蒂说,这次自己生病,让他更好地体会到父亲所经历的痛苦。同时,他也要感谢所有关心他、帮助他的人。 “我会和父亲进行一番长谈,我们要用一种更为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疾病,没有什么困难是过不去的!”

这让我想起了,近日网上流传的热门视频——兰迪•鲍什教授的演讲《最后一课》,他的话感染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我们不能改变手中的牌,但可以决定如何出牌。”运动员尚蒂的奥运故事,也一样给了我们这种启发。面对病魔,甚至死亡,他从容的态度和向上的精神,筑起了他的人生高度,也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给我们这些观者“在生活中添加一份向往与情感。”

这届奥运会,伊拉克运动员没有耀眼的成绩,却因为他们多舛的命运,得到了媒体的关注。先是被国际奥委会除名,无缘北京奥运,当时,女运动员达娜-候赛因对着镜头的眼泪和诉求打动了无数的观众。后来,他们梦想成真,在最后时刻取得了北京奥运会的入场卷,失而复得的喜悦又让他们落泪。如今,他们的比赛已经开始,但是,“伊拉克运动员穿自己的旧T恤比赛”、“伊拉克女运动员穿二手跑鞋参加奥运”和“伊拉克运动员租借赛艇参加比赛”的新闻还是激起了很多观众的同情。

不过达娜-候赛因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自惭形秽,“我肯定希望自己可以拥有一双名牌新跑鞋,但是我获得了来北京参加奥运会的机会,已经很幸运了。” 她接着说道,“从我练习跑步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渴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现在我的梦想8月16日就能实现,我真的太兴奋了。”

一个从小就梦想踏上奥运会跑道的运动员,当即将站在鸟巢体育场与世界好手一决高下的时候,还会在意一双跑鞋的新旧吗?这是梦想的力量,也是梦想带给人类的希望。

……

运动员有着我们无法企及的体力和运动技巧,但是他们也有普通人的心碎、乐观、追求和梦想。

他们要面对的可能也是我们要面对的,他们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

“神奇小子”朱启南落下了遗憾的泪水,但现场观众为这位小将送上经久不息的掌声。朱启南憾失了金牌,但金牌之外,还有感动。

朱启南坦言自己背负了巨大压力,当现场主持人宣布:“银牌获得者是朱启南,中国!”全场的观众起立报以最热烈的掌声,站上亚军位置的朱启南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他不顾一切地挥洒着感激的眼泪。

在朱启南的背后,是一条鲜为人知的艰辛路。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在他父亲朱远看来,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于是,当这个男孩到了上学的适龄年纪,他就与父母一同来到了“大城市”温州,怀揣着借来的一点钱。那时,父亲朱远有卖过水果、打过临工,母亲谢爱芳帮人家做饭,住在条件极差的出租房内。在这种环境下,朱启南因营养不良特别瘦。他也从来不向大人要求什么,唯一的玩具是5岁时候爸爸给的玩具枪。“18块钱,一共有8种不同的声音,你按一下就会响。后来那把枪被小外甥弄坏了,朱启南当时还伤心哭了一次。”谢爱芳如是说。

就是这把玩具枪,开始让朱启南对射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了初一的下半学期,温州市业余体校教练看中了好动的朱启南。端枪、瞄准、扣动扳机……这样的动作让朱启南痴迷不已。在温州市的一次比赛中朱启南夺冠,这让他进入了省队。2003年,第一次参加全国城运会的朱启南显示出了超强的心理素质和稳定的技术水平,顺利夺冠。随着参赛次数和金牌数目的增多,朱启南进入了国家队。但谁也没有想到,朱启南会被挑中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更让人惊奇的是,他竟真的最终站在了奥运领奖台上。雅典后的四年,朱启南为了实现自己在北京奥运会上卫冕的目标,依然努力训练着。朱启南每次回家通常都是“坐坐就走”。

失金之后,朱启南坦言:“住进奥运村开始,就一直处于焦虑和困惑的状态。太想去赢得比赛了,我明白不能以卫冕冠军身份去冲击这枚金牌,但要真正抛开这一切真的不容易。”是的,对一个年轻人而言,这的确太难了。

残奥:

19岁的徐京坤出生在平度,他失去了左前臂,属于二级伤残。

12岁时,徐京坤从外面捡回来许多燃剩的爆竹,他把火药倒出来装在酸奶瓶里,打算自制“礼花”,结果“礼花”爆炸了,炸掉徐京坤的左前臂。徐京坤是个坚强的孩子,拉拉链、系鞋带、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徐京坤始终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依然是学校体育场上的活跃分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学校足球队队员。“我虽然没有左手,但在赛场上我没感觉自己与其他人不同,我也可以跟其他人一样,甚至做得更好。”徐京坤说。

徐京坤读高二时,省残疾人田径队选拔运动员,徐京坤进入省队练短跑。组建中国残疾人帆船集训队时,徐京坤经过严格的体检和测试,从全国100多名参选者中脱颖而出。

帆船在海上航行需在较大的风中进行,船既要保持航向和一定的航速,又不能倾翻,这就需要运动员尽力去压舷保持平衡,这些对正常人来说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徐京坤来国家队之前,连帆船都没见过,但他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刻苦很快上路了。除了严格按照教练的讲解学习操作外,他晚上还抽空自学空气动力学,研究船体结构,他喜欢在大海上行驶时那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冠军:

1、男子10米气步枪银牌得主我国的朱启南(04年雅典金牌得主),在登上领奖台的瞬间,泪水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大家给了他许久的掌声,因为,黄金班的年龄是他的最大资本,这次我们不已成败论英雄。

2、中国马术骑手华天,在骑术3项赛中不慎落马。华天5岁上马;14岁成为注册职业骑手(打破16岁才可注册成为职业骑手的惯例); 15岁时成为最年轻的二星级骑手;16岁时两次击败世界冠军英国女王的外孙女 扎拉·菲利普斯。同年5月,夺得温莎皇家马术赛的女王杯;2006年放弃英国国籍,正式成为中国公民;17岁成为国际三星级骑手(最年轻的);准备40岁退役,争取为祖国拿到奥运奖牌。

3、男子69公斤级别举重韩国选手李培永2004年雅典奥运会惜败中国选手张国政。08年奥运会抓举取得好成绩,挺举第一次试举,小腿肌肉拉伤。带伤坚持2、3次试举,最后痛苦的趴在比赛台上,这肯能是这位韩国名将的最后一次奥运征程,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4、曹磊,这个坚强爱笑的女孩,在众人的瞩目下赢得了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第23枚金牌。但是她注定与其他冠军不同,别人可以开心地抱着金牌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祝福,而她要首先面对的却是一个残酷的事实,这个事实足以冲散她夺冠后的喜悦,因为她的母亲已于两个月前去世,而直到她已经确定夺冠,还有最后一举时,教练马文辉才告诉她母亲去世的消息。

曹磊一直都希望将一枚奥运金牌亲自挂在父母的脖子上。为了奥运会,她已经很久没有回家,没有看到思念她的爸爸妈妈。为了奥运会,她连母亲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很多练习举重的队员都不能说喜欢这个项目,但是曹磊不是,这个女孩对举重可以用痴迷来形容,因为她的爸爸也练过举重,她始终认为这个项目充满魅力。

曹磊的爸爸瞒了女儿两个月,“相当难熬”是曹爸爸跟记者说得最多的四个字。这两个月里,他回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就是不想让任何一个人知道这件事,从而破坏曹磊备战的心情。比赛当天,曹爸爸关掉了手机,就是希望能安安静静地等着女儿举出一块金牌。而当他从电视上看到曹磊取得这枚宝贵的金牌之后,当腾讯记者再次连通曹爸爸的手机时,他说:“这两个月相当难熬,一会儿我就会去坟前去告诉她妈妈这个好消息。为了瞒着她,这两个月真的非常辛苦。”

曹磊爸爸告诉记者:“比赛结束之后,我一直都在等着队里给我消息,确定曹磊什么时候能够回家,回家之后我们再把这件事情告诉她,现在只是希望她能高高兴兴的,享受一段快乐的时光。”

赛后记者了解到,中国举重队女队教练马文辉在曹磊最后一次试举前把母亲去世的消息告诉了她,那时,曹磊已经确定夺得女子75公斤级的金牌。目前中国举重队已经为曹磊买了回家的车票。比赛一结束,他们就会告诉曹磊。而第二天,她就会带着“金镶玉”回家奔丧。所有的冠军都在微笑,而只有这个女孩要扛起一个残酷的事实。

5、程菲跳是第二个以中国女运动员命名的跳马动作,即踺子后手翻转体180度接前直空翻540度,程菲是在国际大赛中使用并完成该动作的第一人。

程菲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第3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完成该动作后,国际体操联合会将其命名为程菲跳。

马燕红、樊迪、罗莉、莫慧兰……,中国体操队的冠军墙上记录着这些永远闪光的名字,但在女子项目上以世锦赛冠军身份两登荣誉榜的在本届比赛之前还没有,不过今天,也就是北京时间2006年10月21日,这一历史被湖北姑娘程菲改写!如同一年前在墨尔本,打破中国女子跳马世界零金的记录一样,程菲再次成为了书写中国女子体操历史的第一人!

2006年的哥本哈根,在这个童话王国的首都,程菲终于在女子跳马比赛中成功卫冕,成为第一位中国女子体操世界大赛中卫冕,与此同时她还夺得了女子自由体操和女子团体的冠军,在一届世界锦标赛中同时夺得三枚金牌,这也是足以她感到骄傲的。

程菲第一次走人大家的事业还是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在当时公布的大名单里面,之前并不引人注意的她入选。在范晔、张楠等被冠军光环笼罩的明星选手的映衬下,当时个子小小的程菲实在是太不起眼了,无论是成绩还是长相。可是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姑娘。

其实,当时程菲来到国家队的时间并不算短,据她的教练刘群琳介绍,程菲刚到国家的队的时候基础并不好,但是她有很好的身体条件。于是几年来,教练们一直默默地着重培养,为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直到2003年的时候才有意识地让她参加一些比赛,结果真的一鸣惊人。

在2004年的苏州全国锦标赛上,在女子四个单项的比赛中,程菲战胜了各位师姐夺得自由体操和平衡木两块金牌。而没有人知道就在这次比赛的两个月前,她的膝盖刚刚受过伤。

2004年雅典奥运落败之后,程菲在冬训中苦练了踺子后手翻转体180度接前直空翻540度,这个起评分为10分的动作。在2005年的澳大利亚墨尔本世界体操锦标赛当中,程菲在预赛中就完美地展现了这个动作,使得“程菲跳”诞生。这个第一次以中国选手名字命名的女子跳马动作,从此开启了程菲在这个项目的垄断地位。2006年的丹麦,她再次的夺得跳马的冠军,并且还在自由操比赛中夺冠,这同样也是中国女子体操历史上的第一次。

现在,她已经可以算是中国体操女队中最具综合实力的运动员了,更是女子体操的****,希望2008年的程菲为国人带来更好的成绩,更大的突破。

程菲跳

学名——“踺子后手翻转体180度接前直转体空翻540度”

项目——跳马

诞生记录——2005年11月23日,澳大利亚墨尔本世界体操锦标赛。

名:张娟娟

性别:女

籍贯:山东青岛莱西市

生日:198112

身高:170米

体重:63公斤

项目:射箭

1995年7月11日在青岛市体育运动学校开始接触射箭,教练曲月铎;1996年9月进入山东省射箭队,教练王国;2001年进入国家队,教练杨昌勋。

在2001年9月举行的第41届世界射箭锦标赛上,中国女子射箭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获得团体金牌。这是中国射箭队首次在世界大赛上拿到团体金牌。而在12月举行的亚洲射箭锦标赛上,小将张娟娟获得了女子反曲弓个人冠军,一举打破了中国女子射箭长期以来逢韩不胜的历史。张娟娟也以其出色的表现获得了2001年首届中国电视体育最佳新人奖的提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射箭女子个人决赛 在8月14日下午举行,中国队的张娟娟战胜韩国选手朴成贤获得金牌,这是中国射箭在奥运历史上拿到的首枚金牌。此前中国队自1984年参加奥运会射箭比赛以来已获得过5枚银牌,但从未摘金。连斩三位韩国名将,号称一个人打败了韩国队!彻底打破了韩国人在这个项目上不可战胜的神话,中国射手终报雅典一箭之仇!

成长经历

[编辑本段]

中国女子射箭队的山东姑娘张娟娟在雅典奥运会上和女子射箭团体队友一起获得团体的银牌。她的心中还很有很有遗憾的,一剑之差负于老对手韩国队,也使得她

对于2008更加期待。

让她的母亲来回顾她的成长经历,过去的一切似乎历历在目。

“娟娟从小是个内向的孩子,话不多,能吃苦,骨子里有一股天生不服输的韧劲。”

娟娟自入青岛射箭队后就很少回家,只能靠写信和打电话联系,训练很忙也很刻苦。从农村长大的女孩有一种可贵的朴素,这几年她从不买化妆品,攒了钱就寄到家里供弟弟上学,小小的年龄便相当成熟、懂事。

娟娟长到14岁的时候,尚不知射箭是怎么回事,但命运偏偏来敲响大门。娟娟最早学的是铁饼、铅球和标枪。她的长相、骨架都像爸爸,肩宽体壮,像个男孩。

女儿“从小就长得棒实”。到小学五年级,娟娟就长到了1米64,被莱西体校录取,教练选了去掷铁饼。时间不长,教练又说:“你去练个轻松的吧。”当时,莱西体校没有射箭这一项,张娟娟被高秀英教练看中,开始练射击,为将来练射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来,她遇到青岛市射箭队教练曲月风。曲月风问她愿不愿意练射箭?“射箭是啥呀?”那时的她还不知道射箭是什么呢。“练就练吧!”直到最后她又随射箭教练王国章训练。所以,娟娟有时说:“不是我选的射箭,是射箭选择了我。”

其实,射箭这项运动,在我们国家并不普及,但却有它的神奇之处,就是很多人一练就会“上瘾”,越练越离不开。娟娟就是这样迷上了射箭,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射箭,也成为娟娟一生的梦想和情结。

娟娟开始训练的那天是1995年7月的一天。第一天练射箭,满怀好奇的她压根连弓的影子都没看到,一整天做的就是摆射箭的姿势。第二天,仍然没有弓,教练给她们的是一根皮条,练力量。后来一根皮条换了两根,再过些天变成了三根。每天她们就是那么分腿一站,然后拉“皮条”。不时有脆响的“啪”声,那是教练弯腰给她们拍腿上的蚊子。有的队员不爱练,教练就拿了张弓,给那些听话的队员试试。一张弓要一万多元钱,在当时的运动队里很珍贵。通过这种方式,教练给那些不听话的队员小小的惩罚。

怀着珍惜的心情,娟娟也试了,拉不开,开始有些浮躁的心就又踏实下来。每天都是拉弓训练,一天拉开弓300多次,拉开了还得停住,刚开始还行,次数多了,停住弓的时候胳膊直抖,实在撑不住了想往回缩,就会听到教练“拉回去”的吼声。这时候娟娟的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有时她往家里打电话说太累了,也曾经灰心过,父母就跟她说,“咱农家娃连这点苦都吃不消还能干啥”,“就好像推小车爬坡,只能进不能退”。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打退堂鼓,有一次,还特地打电话和父母说:“爸妈,我懂事了,你们等我的好消息吧!”

人生难免会有挫折。到省队不久,张娟娟就犯了射箭运动员独有的“黄心病”,只要一瞄到箭靶的黄心(9环和10环),弓就晃动。很多射箭运动员因为过不了“黄心病”这一关而“夭折”。但娟娟是好样的,在王国章的耐心指导下,硬是挺了过去,为改掉这“黄心病”竟下了两年多的苦功。

1996年6月,在学箭一年后,张娟娟参加山东省“希望杯”射箭比赛就拿了冠军。那次比赛设了单项距离奖、全能奖等共10个奖项,她一个人拿了8个。颁奖仪式上,奖是一项一项发的,她领了一个又一个,有时,还没走回去,广播里就又传出她的名字。末了,脖子上沉甸甸地挂了8个奖牌。

在张娟娟家的客厅里,摆满了奖杯和奖牌,将相册里微笑着的张娟娟衬托的更加美丽。

2001年9月份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射箭锦标赛,是娟娟第一次参加世界高水平比赛,也是娟娟第一次作为国家队员参加比赛。和她一起参赛的,有获得过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子个人银牌的何影,有参加过悉尼奥运会的杨建平。要知道,1996年何影拿奥运会银牌时,娟娟还仅参加过省里的“希望杯”赛呢。娟娟说,大姐姐们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自己学习。而这次参加世锦赛,来自韩国、意大利、俄罗斯等更多高手,是她的对手,也是她的老师。

在女子个人赛中,中国队中只有娟娟打进了前八名。当时队里的“任务”是在世锦赛上夺取奖牌,对她抱有很大的希望,可争取前4名的淘汰赛中,娟娟的第3支箭射出时,箭尾突然意外脱落,失去平衡的箭斜着飞向箭靶,只中了3环。这一支“远箭”,使娟娟痛失良机,排名第八。面对失利,娟娟说,这对她应该是一种激励,她相信只要更认真、更刻苦地训练,能和她们一样好。

娟娟是个说到做到的姑娘,正如她对自己的要求一一干什么都要干好。打团体淘汰赛的时候,很多知情人,包括队友、教练都对娟娟捏了一把汗——个人赛意外失利后,她的压力太大了,她能行吗?而娟娟却似乎早把前两天的事甩到一边,神情专注地打比赛。虽与何影、杨建平比,她的表现不是最出色,但她付出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张娟娟和队友一起,夺得了团体冠军,但她没有满足。她知道,对中国射箭来说,世界冠军固然重要,但还不够,中国射箭需要奥运奖牌。

2004年雅典奥运会射箭女团决赛正是朴成贤最后一箭射出10环,帮助韩国队以一箭的优势让中国射箭奥运金牌的梦想瞬间化为泡影。而四年后的射箭女子个人决赛,张娟娟以1个9环战胜了朴成贤,拿到了中国第一枚射箭奥运金牌。对此张娟娟说:“我感觉这枚金牌的意义非常重大,对于中国射箭人来说终于出了一口气,感觉特别高兴。”

决赛第一轮朴成贤29对26领先张娟娟3环,在12支箭的决赛中开局这样的差距似乎很难弥补。但是因为朴成贤出现的失误,张娟娟在最后一轮比赛开始之前竟然领先朴成贤1环进入到最后三箭的争夺。最后三箭,两人第一次都打出了10环的成绩,不过第二箭朴成贤打出8环而张娟娟打出了9环,在最后一箭之前张娟娟反而以2环的优势领先。尽管朴成贤最后一箭打出了10环的成绩,但是张娟娟只要在比赛中打出9环就可以足以保证夺冠,最后时刻,张娟娟不辱使命,9环成绩命中,终于为中国射箭队拼得了这枚女子射箭个人的金牌。

获胜后的张娟娟兴奋的和现场的教练拥抱在了一起,这位中国射箭队的老将也像个孩子一样兴奋的跳跃着,但是似乎这样都无法释放她此时激动的心情。现场的广播也兴奋的用中文喊出了张娟娟的名字,现场的掌声和呐喊声全部献给了这位打破韩国射箭垄断的中国女箭手。获胜后的张娟娟和教练向现场观众挥手致意,这位一直在比赛中表情坚毅的老将也在此时展现出了难得的笑容。连克三名韩国射箭高手创造中国射箭的历史,张娟娟用一个奥运冠军头衔完成了个人最靓丽的表演。

颁奖仪式上,比赛中阵容强大的韩国啦啦队顿时没了生气,而见证了历史诞生的中国观众也高扬着五星红旗庆祝着中国队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决赛中尽管只赢了对手一环,但是张娟娟却跨出了中国女子射箭最大的突破。当赛场广播最终宣布出张娟娟的名字时,现场的观众再次沸腾,赛场上那坚毅的表情也变成了颁奖仪式上灿烂的笑容。当《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时,张娟娟和现场的观众一起高唱国歌,在射箭的赛场上,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了最高的位置上。此时,所有的掌声都献给了这位创造了历史的中国老将,张娟娟也用金镶玉奖牌和她美丽的笑容回敬了一直支持着她的中国观众,同时也告诉韩国对手,你们并非不可战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002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6
下一篇2024-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