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用的花有什么讲究

祭奠用的花有什么讲究,第1张

通常选择白菊花、白百合、马蹄莲等用于祭奠较为合适。而白玫瑰、栀子花或素色的花则象征着惋惜和怀念。还有的人偏爱蓬莱松、唐菖蒲、排草等朴素、坚韧的植物。若是古稀年长者仙逝,可适当增加红色,温暖的颜色能体现后辈的思念之情。

花圈要赠哪些好?

对死去之人的进行追思,祭祀用花需选菊花,表示哀悼之情。菊花的颜色:白色菊花为佳,黄菊也较为常用,**太阳花(非洲菊)也可以。祭祀用花圈悼念,关于款式,建议选:白菊或黄菊,与百合(白色)、玫瑰(白色)、康乃馨、桔梗、绿掌等进行多种配搭。

白色百合、白色玫瑰:都有高贵优雅之意,都象征着崇高的品格,以及死者令人钦佩的德行。

康乃馨:在悼念长辈时更常用它作为菊花的配花,寓意感恩死者生前的关心及爱护,表达心底的哀痛。

桔梗:同样可以作为祭祀用花,意思是对死去的人永远敬爱,永远铭记ta的好。

绿掌:不同于红掌常用在喜事上,绿掌浅淡的色彩,适合丧事花圈,花语是“长青不变”,表示逝者的精神永存,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花圈吊唁词句的格式:

挽带,也有叫“花圈挽联”,是为了表达对死者的敬仰、哀思而敬献花圈、花篮时撰写的联语。挽带也由上半联和下半联组成。在实际应用中,挽带的写法和形式有一定的程式,书写时要慎重选择挽语的用词,尤其是上联,对死者颂词称呼不能搞错,因人用词,恰如其分。

上半联、下半联的写法因用词的不同而多种多样,常用的上半联:男用“千古”,女用“仙逝”“千秋”,烈士用“永垂不朽”,男女通用“逝世”,“仙游”。

例:“沉痛悼念xxx同志千古”、“沉痛悼念xxx老人仙逝”、“xx同志永别”、 “xxx烈士永垂不朽”等语句。下半联:亲人用“泣挽、哀挽、”;平辈用“挽、同挽”;晚辈用“拜挽、叩挽、敬挽”。例:“子xx泣挽”、“战友xxx敬挽”、“好友xxx、xxx同挽”等语句。

在农村还存在习俗的写法,亲戚是最麻烦的,在写法就各不相同,但是在总的还是遵循一定的路子:

例如:x府岳母老孺人千秋

     阳(用红字或者用红纸)姻子xxx拜挽

在习俗中,第一个花圈是孝子孙的,男的用“严”,女用“慈”,通用“奠”不必落款。接下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女者死,外家最大。

  挽带的长短、宽窄要视花圈、花篮的大小裁剪,晚带的下端要剪出二个尖角,挂在花圈、花篮上呈八字型。书写晚带的字体可以是行书、隶书或楷书,但必须是同一种字体,通常是白底黑字。在书写格式上,一般下半联的第一个字要比上半联的第一个字低1—2个字的位置。

用鲜花或者纸花等扎成的环形的祭奠物品,献给死者表示哀悼与纪念。花圈的“发源地”据说在希腊,古希腊把花圈称为“斯吉芳诺思”,是装饰神像的“圣物”。教堂中的祭司后来也戴起花圈来,花圈传播到各地后就不一再地是教堂专用的饰物了。古代西欧曾用花圈作为奖品颁发给凯旋的战士和运动场上的优胜者。印度和缅甸,至今还保留着用蔷薇花做成的花环给贵宾戴上以表敬意的习惯。

基本介绍 中文名 :花圈 外文名 :wreath 性质 :哀思用品 发源地 :据说在希腊 其他用途 :胜利者的代表 起源,哀思用花,其它说法,制作方法,奠字起源,小敛奠,大敛奠,朔奠,用途,挽联,写法格式,环保类,意义, 起源 哀思用花 哀思花圈多为丧礼专用。参加葬礼时,人们常常敬送花圈,作为对逝者的追悼。花圈最初并不是为丧礼专用的。花圈,原来作为礼物,以示尊重和敬礼 ;以后逐步演变花圈的起源,至少是远在二千年之前在欧洲就风行了的。那是希腊和罗马人敬拜假神的时候所用的一种供物。当保罗在路司得城里,使那生来瘸腿的人起来行走的时候,那些看见这事的人都认为保罗和巴拿巴是他们所敬拜的两个大神丢斯和希耳米。这风声传到丢斯庙中,事奉丢斯的祭司便照他们平日祭祀丢斯的礼节,牵着牛,拿着“花圈”,来到保罗和巴拿巴面前,要对这两位在他们认为显圣的神面前献祭。这就是圣经中的花圈的来源和用途。欧美人在死人的棺柩和坟墓前献花圈,无疑的与这件事是有关连的。 花圈 其它说法 至于花圈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哀思用品,据说与佩戴黑纱的礼节相照应的,向死者献花圈或者花篮的习俗 制作方法 花圈是利用鲜花、绿叶或人造花制作的礼仪花卉装饰品,其一般为圆形构图,直径多为100—130厘米。用鲜花制作花圈时,先用竹片或树枝做数个大小不等的环状骨架,并连成一个球面,外面用绳子绑扎,并裹上保持一定适度的稻草,花枝和绿叶就插在稻草上,再用小号金属丝加以固定。当然,切花插上之前要适当的加工,如枝叶和花可先加工成小束绑在竹签上,然后再插到潮湿的草环、草束上。对于花枝细小、柔软的草本花卉,更要如此加工后插上。 尽管花圈主要用于纪念活动,但在构图和色彩上也应力求变化,忌平均分配。一般制作时,常在圆环上形成几个重点插花位置,其重点位置和数量视圆环大小而定,并无严格规定。 花圈的制作 此外,在花圈中央空间也常装饰花朵、绿叶、纱巾、绸带等。为了便于放置,花圈还常带有支架,支架上也适当加以点缀。用于祭奠活动的花圈,要披挂挽联及安上“奠”字。 奠字起源 古代丧礼包含两大理路,一是对死者遗体(魄)的处理,二是对死者精神(魂)的处理。沐浴、梳洗,一直到埋葬棺柩,都是对遗体的处理;而此时开始的奠祭,则是奉事死者精神的开始。上古时期,人们将器物放在地上叫"奠"。丧礼中把作为酒食等祭品放在地上的祭祀称为奠祭,或者径称"奠"。为什么要用这种形式祭祀呢?原因有三,第一,古人认为,尽管死者的灵魂已经离开体魄,但灵魂依然要享食,只要亲人摆上酒食,灵魂就会来附,所以供品就是鬼神的凭依之处;第二,丧家遽逢大丧,哀痛欲绝,不免诸事仓促,所以祭祀的仪式也就因陋就简;第三,古人以死者为鬼神,正式祭祀鬼神要立"尸",尸由未成年的孩子担任,在祭祀时代表受祭者。但死者新亡,家属一时不能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不忍心马上就用鬼神之礼祭祀,所以把死者生前食用过的酒食端来,放在死者的右侧,含有依然侍奉他进餐的意思。古人把从始死到棺柩落葬之前的祭祀统称为"奠"。治丧期间,凡是有新的仪节,或者遇有特殊的日子,都要举行奠祭,所以有始死奠、小殓奠、大殓奠、朝夕哭奠、朔月奠、荐新奠、迁柩朝庙奠、祖奠、大遣奠等等的名目,下面择要介绍。 花圈 小敛奠 小敛奠是小敛时在室内进行的奠祭,祭品是醴酒、脯醢和牲肉。牲肉放在俎上,俎的两端是牲的左右两髀,内侧是左右两肩,再向内是两胁,带有脊骨的肺放在最中间,牲肉都倒扣著放,骨的根部都朝前。 大敛奠 大敛奠是大敛时进行的奠祭。祭席设在室内西南角,席面朝东。俎上的食物,鱼头朝左,鳍朝前,一共三列,每列三条鱼;腊肉的骨根朝前。在席前设豆,最右边是盛菹的豆,左边是盛肉酱的豆,菹豆南边是盛栗脯的笾,栗东边是盛干肉的豆。豚俎在豆的东边,再往东是鱼俎。腊肉单独放在两俎的北边,醴、酒放在栗笾之南。 朔奠 朔奠或称朔月奠,是大敛后如果适逢朔(初一)而举行的祭祀。祭品是一只小猪、鱼和风干的兔肉,都放在俎上,此外还有醴、酒、菹、醢、黍、稷等。陈设的位置是:盛肉酱的豆在北、盛菹的豆在南,豚俎在两豆之东,鱼俎又在其东,腊肉单独放在俎豆之北。盛黍稷的敦放在大敛时放笾的位置。醴、酒的位置与大敛时一样。牲肉上用巾遮盖。现代社会的火化相当于古代的落葬,追悼会一般在火化之前进行。生者将花圈放在死者遗体的周围,上面写着"奠"字,正是古代奠祭的孓遗。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奠”的释义是:“用祭品向死者致祭。” 花圈 《辞海》“奠”字的释义是:“祭;向鬼神献上祭品。” 《汉语大词典》释“奠”云:“谓置祭品祭祀鬼神或亡灵。” 用途 花圈,原来作为礼物,以示尊重和敬礼;以后逐步演变成对去世的亲人和好友敬献花圈,以表示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 挽联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 它是对死人哀悼,也是对活人的慰勉,有其社会性,也有其时代的代表性。 写挽联应该是立意积极的,与时代精神合拍的,对人民起正面作用。在写作中要求有针对性、真实性、不能把挽联写成通用联,既适用于张三,也适用于李四;并要有艺术性,讲求对仗,讲求平仄,讲求技巧,作到言简意赅,一语千韵,使人过目难忘。 挽联可以写在长幅白纸上,也可以写在长幅白布(绢)上。 挽姨母 挽舅父 挽姑母 挽伯父 挽叔父 挽甥女 挽甥男 挽侄女 挽侄男 写法格式 王母/大母:上款:沉痛悼念尊王母/尊大母老太孺人万古流芳---下款:愚孙女/孙男XXX泣挽 王父/大父:上款:沉痛悼念尊王父/尊大父老太大人万古流芳---下款:愚孙女/孙男XXX泣挽 姨母:上款:沉痛悼念尊姨母老孺人万古流芳---下款:愚甥女/愚男XXX泣挽 舅父:上款:沉痛悼念尊舅父老大人万古流芳---下款:愚甥女/甥男XXX泣挽 姑母:上款:沉痛悼念尊姑母老孺人万古流芳---下款:愚侄女/侄男XXX泣挽 伯父:上款:沉痛悼念尊伯父老大人万古流芳---下款:愚侄女/侄男XXX泣挽 叔父:上款:沉痛悼念尊叔父老大人万古流芳---下款:愚侄女/侄男XXX泣挽 甥女:上款:沉痛悼念贤甥女孺人万古流芳---下款:愚姨母/舅父×××泣挽 甥男:上款:沉痛悼念贤甥男大人万古流芳---下款:愚姨母/舅父×××泣挽 侄女:上款:沉痛悼念贤侄女孺人万古流芳---下款:愚姑母/伯父/叔父×××泣挽 侄男;上款:沉痛悼念贤侄男大人万古流芳---下款:愚姑母/伯父/叔父×××泣挽 孙女:上款:沉痛悼念贤孙女孺人万古流芳---下款:愚王母/王父×××泣挽 孙男:上款:沉痛悼念贤孙男大人万古流芳---下款:愚王母/王父×××泣挽 花圈的挽条分上下两条,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 上联“沉痛悼念尊/贤XXX万古流芳”;下联“愚XXX敬挽”、“愚XXX泣挽”。 第一部分(上款):面向花圈为准,右边写“沉痛悼念尊岳父老大人万古流芳”。 第二部分(下款):面向花圈为准,左边写“愚婿〇〇〇泣挽”。 环保类 电子式花圈,是在花圈上装设有能馈电的插座,且可随婚丧喜庆的不同需要,灵活方便地更换不同式样而插入用形状、色彩各异的彩灯和光纤制成的灯花,并使该灯花和贺词部分在夜间加电发出亮丽的彩光,以增进其宣传效果和保障行人,车辆的交通安全。

包括有面板、支架,其特征在于:该面板具 有夹层结构,其上设有下述部件:(1)多个可拆卸式插座, 其内具有正负两导电片,且该插座系按照花圈所显示的图案而 设定在面板上;(2)贺词放置框,它固定在面板上,其内设 有发光体,且其前方装有一个可掀开的透明盖,该盖与贺词放 框之间是利用磁铁吸合形成紧密闭合的,而在盖与贺词放置框 之间可供放置一个能在其上写贺词或印制图案的透光性塑胶薄 膜片;(3)灯花,它由各种不同颜色的白炽灯和/或光纤组 成,其下方设有一个电源插头,每个灯花插入上述插座而被加 电;(4)电源,为给灯光插座馈电的蓄电池或变压器,放置 在支架下方。 特点 不用纸、不用烧,一块LED屏就变成可重复利用的“电子花圈”,这种看似节俭的新生事物在浙江省南部的台州市及温州市乐清、永嘉、苍南等地逐渐盛行。清明节前夕,这些地方的 部门均出台禁令,全面禁止使用电子花圈车,规范丧葬祭奠活动。送葬新风尚遭遇禁令,迅速引发了讨论。支持者称,电子花圈便宜,可循环利用,而且时尚、有面子;反对者称,电子花圈车堵塞交通又有污染,有安全隐患和非法运营的弊病。那么,电子花圈车到底有何利弊?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电子花圈车以“燎原之势”暴增 所谓电子花圈,就是在小轿车顶上安装一块装饰著一圈塑胶花的LED显示屏,屏上闪烁著“沉痛悼念×××”。遇到丧葬之事,电子花圈车代替传统花圈浩浩荡荡地开上路。 电子花圈首先是在台州市悄然兴起的,短短一年多便迅速占领了当地殡葬市场。据当地民政部门统计,台州这种私家车有3000多辆,车主多数是从事殡葬生意的中老年人。如今电子花圈在当地葬礼中十分普遍,条件差的用十几个,家境稍微好点的一般用几十个乃至上百个。据悉,当地最隆重的一次葬礼,出动了260辆车,车队长龙把两个村都连了起来。 节约标签下带来更多污染和浪费 有人认为,电子花圈不使用鲜花,可以循环利用,外观时尚又很节约,所以受到认可。但更多的声音则认为,动辄百辆的汽车也很浪费。贴著“节约”标签的电子花圈,带给社会更多的是污染、拥堵和攀比。台州、乐清等地之所以全面禁止电子花圈车上路,就是因为电子花圈弊大于利。对此,乐清市民政局有关人士称,电子花圈车导致出殡队伍不断变长,电子花圈车扰民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该市的交通运输秩序和丧葬陋习的整治。乐清殡仪馆负责人说:“有时候一下子开过来几十辆电子花圈车,殡仪馆停车场都停不下,他们就在路边乱停,这严重扰 通秩序。” 意义 与佩戴黑纱的礼节相照应的,还有向死者献花圈或者花篮的习俗。据传说这个习俗最早来源于西方基督教,因为《圣经》教义的广泛传播,人们逐渐相信人死以后能进入到极乐世界即天堂,而去天堂的路是由鲜花铺设的。随着这种观念的日渐深入人心,笃信教义的人们则按照想像中的天堂之路的场景,在死者的灵车前后抛撒花瓣,以此表示为死者去天堂铺设道路。以后,人们觉得用鲜花铺道花钱太多,于是改用花圈与花篮来替代。因此用花圈或者花篮献祭死者,意思是在告慰死者的灵魂。奉献给死者花圈或者花篮在如今已经逐渐演化为丧礼活动的一种吊丧礼节和内容。 各种花圈

常用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悼念XXX

左联:YYY敬挽

右联:沉痛悼念XXX

左联:YYY敬挽

右联:沉痛悼念XXX千古

左联:YYY敬挽

右联:XXX一路走好

左联:YYY敬挽

右联:沉痛悼念XXX同志千古(党员称同志)

左联:YYY敬挽

基督教徒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XXX安息主怀

左联:YYY敬挽

右联:XXX安息主怀

左联:YYY携全家敬挽

直系隔代长辈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奶奶我们永远爱您

左联:全体孙辈携重孙叩拜

右联:爷爷我们永远怀念您

左联:长孙YYY携重孙叩拜

公墓烈士陵园纪念碑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左联:YYY敬献

右联:革命先烈名垂青史

左联:YYY敬献

单位送员工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单位送男员工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沉痛悼念XXX千古

左联:YYY敬挽

单位送女员工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沉痛悼念XXX音容宛在

左联:YYY敬挽

儿女给父亲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沉痛哀悼严父XXX大人逝世

左联:不孝儿YYY跪拜

儿女给母亲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沉痛哀悼慈母XXX孺人逝世

左联:女人YYY女婿ZZZ携全家跪拜

学生给老师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沉痛哀悼XXX老师千古

左联:Y届Y班全体敬挽

普通祭奠花圈花篮挽联右边一般用:沉痛悼念XXX千古、哀悼XXX千古、XXX安息、XXX仙逝等。

对社会有功绩的人祭奠花圈花篮右边一般用:追悼XXX千古、永垂不朽一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994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6
下一篇2024-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