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出身将门,有一身好武艺,膂力过人,骑射皆精,从青年时代起就从军作战,屡立大功。他曾追随清太宗皇太极攻伐蒙古察哈尔部、东征朝鲜,皆有战功。此后他还与英亲王阿济格一起指挥了皮岛作战,并身先士卒,与明军贴身肉搏,一举攻克之,将驻岛明军击溃驱逐,彻底化解了明军对后金腹背的威胁。皮岛之战当属鳌拜所立下的第一大战功
史载,皮岛之战结束后,鳌拜以首功晋升三等男爵,赐号“巴图鲁”。
1641年,鳌拜从郑亲王济尔哈朗参加了著名的松锦之战。与后金军对阵的是大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的13万大军,与锦州守军祖大寿部遥相呼应,彼时明军已普遍装备火器,火力凶悍,猛攻后金军。鳌拜天生勇猛,他率领镶黄旗骑兵护卫大纛,冒着明军的炮火,拼死冲杀,一举击溃了明军骑兵。
之后他一鼓作气,率部进攻明军步兵阵地,他们下马步战,再次挫败明步兵。鳌拜冲锋陷阵,一马当先,五战皆胜,因功被攫升为一等梅勒章京。在锦州会战的关键时刻,鳌拜与尼堪、阿济格等配合皇太极沿路截杀突围明军,明军大败亏输。《清太宗实录》载,是役明军被杀的尸横遍野,自杏山到塔山的海面上伏尸如麻。此后,明朝的势力更衰,已无力控制辽东,败局已定。
次年六月,鳌拜被晋升为护军统领,成为八旗将领中地位较高的人物之一。清军入关后,鳌拜随靖远大将军英亲王阿济格追剿李自成大顺军,率军跟在李军后边紧追不舍,从内蒙入陕北,攻克四城,迫降38城摧垮李自成后,他又开始对付张献忠的大西军。西充一战,鳌拜再次充当先锋,连破大西军营垒130多座,斩首数万级,张献忠亦中箭身亡。攻灭大西军,鳌拜再立首功
据记载,鳌拜无论是早年在关外与明军反复鏖战中,还是入关后为巩固清廷统治的无数恶战中,出生入死,四方转战,攻城略地,都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清初当之无愧的开国功臣。
鳌拜不仅作战勇猛,也对皇太极忠心耿耿,并被皇太极倚为亲信。皇太极死后,肃亲王豪格和皇太极之弟多尔衮争位。手握重兵的鳌拜与索尼等人坚决拥立豪格继位。
经一番激烈较量后,双方各退一步,采取了折中方案:拥立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继位,由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福临即位,是为顺治帝。
多尔衮摄政后,对鳌拜展开报复,鳌拜数次被降爵,差点被害。直到多尔衮死于意外后,福临亲政,鳌拜在政治上才重获新生。
鳌拜对顺治也很忠心。鳌拜身为“天子自将之师”镶黄旗的统领,忠心事主,位高权重,被顺治倚为肱骨。但不知为何,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八,年轻的顺治就神秘地退出了政治舞台。顺治失踪前留下遗诏,指定由皇三子玄烨继位,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
首辅索尼是四朝元老,声望很高,但年迈多病,不耐繁剧,怕事避祸,不太愿意管事。正白旗主苏克萨哈是多尔衮的心腹。多尔衮一死,朝政一变,他却反咬多尔衮一口,告发旧主意欲图谋不轨,遂被顺治重用,位列辅臣第二。苏克萨哈与鳌拜是姻亲,但两人政见不同,经常发生争论,犹如仇敌。遏必隆属镶黄旗,为人懦弱,遇事无主见,凡事附和鳌拜。鳌拜在四辅臣中虽屈居第四,但由于资历老,战功显赫,常常以气势夺人。此后,鳌拜得以擅权揽政,日益骄横跋扈,开始走上专权的道路。
鳌拜是一个骁勇武夫,三朝老臣,但表现前后迥异,原因或许在他辅佐顺治时,皇太极的余威以及恩泽犹存,而且顺治能够顺利继位,和他的力争也是分不开的,所以还能做到忠心无二,可年幼的康熙帝玄烨就不一样了。此时的的鳌拜历事三朝,资格老,且掌握辅政大权,又手握40余万满蒙汉八旗劲旅,可以说清廷武装力量的绝大部分都被他掌握,于是渐渐对年幼的康熙就不那么看得顺眼了。
据说鳌拜常私下里称呼康熙为“孺子”。随着权势的日益膨胀,鳌拜对康熙的不敬渐渐公然表露出来。在朝堂议事时,鳌拜常常公然顶撞康熙,也当着康熙的面厉声训斥大臣。新年团拜时,鳌拜身穿黄袍,仅顶戴与皇帝不同。康熙虽然年纪不大,但也非等闲之辈,鳌拜行事如此嚣张,迟早会下场不妙。
康熙六年,首辅索尼病故。鳌拜又罗织罪名,诬陷苏克萨哈
心怀奸诈、久蓄异志、欺藐幼主
、
不愿归政
等24款罪状,强逼康熙下旨绞死苏克萨哈,并诛灭其族。
康熙违心下令处死苏克萨哈,也使他与鳌拜的矛盾急剧上升,两人的关系已势同水火
至此,索尼已死,苏克萨哈被冤杀,只剩下一个可有可无的遏必隆,鳌拜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虽然康熙已满17岁,开始亲政,但鳌拜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不想归政予他。
鳌拜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所有实权,任意行使本属于康熙的权威,因他党羽众多,势力极大,没有人敢对此提出异议。此时的鳌拜虽没有谋反之实,但他已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康熙决意铲除尾大不掉的鳌拜集团。但鳌拜在朝中耳目众多,行动稍有不慎,必将打草惊蛇,引来不测之祸。康熙决定不动声色,挑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宗室子弟,在宫里练习布库游戏。鳌拜知道后,以为皇帝年少,喜欢玩闹,不仅不在意,心中反而暗暗高兴。康熙八年五月,众少年已练得差不多了,剿除鳌拜的时机终于到来。康熙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办差,又命自己的心腹掌管京师卫戍部队。然后召鳌拜入宫议事。鳌拜常入宫觐见,没啥稀奇,全无警惕性,便大大咧咧地来了。等鳌拜入宫,众少年一拥而上,鳌拜虽孔武有力,但猝不及防,被压倒在地,束手就擒。勇冠三军的骁将就这样形同儿戏地败在一群布库少年手上。
经议政王大臣审讯,给鳌拜定了30条罪状,按律当斩。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谈话时解开衣襟露出满身伤痕,说这些伤都是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康熙念及鳌拜为两代皇帝立下的功绩,遂对他从宽处理,免死监禁,穷治其党羽。不久,鳌拜死于禁所
客观的说,鳌拜只想擅权揽政,架空皇帝,却并无反心,也没想过取康熙而代之,否则,凭他的英勇善战以及麾下数十万雄兵,闹出的动静不会比三藩之乱小。假如他真的要造反的话,小小康熙和那群布库少年哪那么容易就能把他捉住?或许还会酿成巨变呢。
插图源自网络
提到鳌拜,给人的印象是他凶狠、夺权、篡位。但是,这种鳌拜是顺治任命的,他被任命为侍郎。这件事背后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鳌拜的战功鳌拜在满清占田时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被誉为满洲第一勇士,对满清王朝也是发自内心的。
崇德二年,清军进攻辽东明军重要基地皮岛。明军准备战斗,形势紧急。凭借蛮力,鳌拜奋勇杀敌,第一个登岛,与明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攻下丕岛后,鳌拜之战的功臣皇太极封他为三等公,称他为“巴图鲁”。此后,鳌拜屡立战功,任禁卫军首领。他是八旗中地位很高的人物。
入关后,鳌拜率军追击侵王军队,驰骋沙场,英勇作战,身先士卒,为满清打了许多胜仗。1646年,鳌拜随太子苏豪格赴四川张大西军,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他在南充捣毁了大西军军营,斩首张。此后,鳌拜等人继续深入,基本上消灭了四川的农民军。于是,农民军因一等功被顺治皇帝封为二等公,并被授予国务大臣兼禁卫队长的职位。此后,鳌拜参加了参议院。
皇太极死了,四王与三王争权。
在多尔衮与豪格的权力斗争中,鳌拜也是核心人物之一。他全副武装举着一面黄旗,和两位黄旗大臣一起宣誓到了于大清门,稳固了始皇帝的儿子地位,命令两旗的精锐卫队全副武装拜卫生殿,准备兵戎相见。
这使得多尔衮不敢轻易夺权,倒退了一步,让6岁的福临继位,自己当了辅政大臣。但多尔衮摄政期间,遭受多次残酷打击,三次死亡。事实上,在当时,如果鳌拜寻求个人利益,他可以投靠多尔衮,但他从来没有这样做。他是清初骁勇善战的武将,能真心侍奉主公。
顺治亲政时期,曾立誓“同心同德,生死与共”的鳌拜、索尼等人深受顺治的器重和尊敬,顺治视他们为心腹。此后,鳌拜一直在顺治身边,直接参与处理各种国家大事,如商议这一章的审批程序,联络蒙古科尔沁部,联络协和太后与皇帝的关系,祭奠死去的王公嫔妃,协助朝廷审理案件,倡导“读书教武”,亲自教授武将骑射等。
顺治十三年,鳌拜旧伤复发,卧床不起。顺治亲自前往鳌拜府表示哀悼。顺治十四年冬天,孝庄文皇后病重,顺治日夜侍候。鳌拜也在宫里日夜服务,自己休息和吃饭。顺治高度评价鳌拜。所以顺治得天花的时候,指定鳌拜为四侍郎之一,帮助他的小儿子康熙,也是很正常的!
鳌拜在政治舞台上的成功不是靠攀龙附凤。我靠自己的功劳得到了这个职位。也许鳌拜在我们心中一直是一个恶人的形象,但他对清朝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这使得多尔衮不敢轻易夺权,后退了一步,让6岁的福临继位,自己当了辅政大臣。但多尔衮摄政期间,遭受多次残酷打击,三次死亡。事实上,在当时,如果鳌拜寻求个人利益,他可以投靠多尔衮,但他从来没有这样做。他是清初骁勇善战的武将,能真心侍奉主公。
舒尼病毒
因此,在顺治执掌大权后,曾经信誓旦旦“一心一意,生死与共”的鳌拜、索尼等人深受顺治的器重和尊敬,顺治视他们为心腹。此后,鳌拜一直在顺治身边,直接参与处理各种国家大事,如商议这一章的审批程序,联络蒙古科尔沁部,联络协和太后与皇帝的关系,祭奠死去的王公嫔妃,协助朝廷审理案件,倡导“读书教武”,亲自教授武将骑射等。
顺治十三年,鳌拜旧伤复发,卧床不起。顺治亲自前往鳌拜府表示哀悼。顺治十四年冬天,孝庄文皇后病重,顺治日夜侍候。鳌拜也在宫里日夜服务,自己休息和吃饭。顺治高度评价鳌拜。所以顺治得天花的时候,指定鳌拜为四侍郎之一,帮助他的小儿子康熙,也是很正常的!
鳌拜在政治领域的成功不是靠攀龙附凤。我靠自己的功劳得到了这个职位。也许鳌拜在我们心中一直是一个恶人的形象,但他对清朝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顺治死后,四位辅政大臣曾经在顺治灵前盟誓,表示同心同德辅佐小皇帝玄烨。虽然这一盟誓意义重大,但事实证明四大臣并不能抱成一团,忠心辅主。位居四辅臣之首的索尼是四朝元老,位望隆重,但已年老多病,畏事避祸,在很多事情上往往疏于过问。苏克萨哈属正白旗,原本依附多尔衮。多尔衮死后,朝局一变,苏克萨哈出来告发刚刚死去的多尔衮,因此受到顺治重用,在四辅臣中名列第二。正由于苏克萨哈是从多尔衮那边分化出来的,索尼等人都瞧不起他。鳌拜与苏克萨哈虽是姻亲,二人却常常因政见不合而发生争论,宛如仇敌。列名第三的遏必隆出自名门,但为人庸懦,遇事无主见,又属镶黄旗,常常附和鳌拜。鳌拜虽然屈居第四,但由于资格老,军功高,常常气势夺人。在这种情况下,鳌拜虽居四辅臣之末位,却得以擅权自重,日益骄横,开始走上专权的道路。 康熙初年,以四辅臣为执政核心的清廷不断调整统治政策,稳定秩序。这些调整包括:在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更名田(即被清廷免价给予佃户耕种的明代藩王庄田),发展生产;在政治上,注意整顿吏治,有步骤地打击江南汉族地主阶级,放慢攻打南明势力的进程以存实力,等等。这样,清朝统治者对全国的统治逐渐巩固。不过,清朝统治者内部的矛盾却在加剧。康熙初年,清廷内部的矛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黄、白旗之争。黄、白旗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至清太宗皇太极之时。皇太极登上汗位之后,不久便将自己掌握的正白旗、镶白旗改为正黄旗和镶黄旗,使其地位日益上升。同时,皇太极又将努尔哈赤留给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个幼子的正黄旗、镶黄旗改为正白旗、镶白旗,使其地位渐渐下降。从此,黄、白两旗之间便产生了矛盾。皇太极死后,黄、白旗为争立皇帝,关系紧张,后来虽以妥协告终,但彼此成见甚深。多尔衮是正白旗之主,摄政时就很压制反对他的两黄旗。索尼、遏必隆、鳌拜均曾得罪,或降职,或罢官。顺治亲政,政局一变,黄旗抬头,白旗重又失势。苏克萨哈虽以白旗投靠黄旗,但索尼、遏必隆、鳌拜都瞧不起他。黄、白旗之间的矛盾一直延续到康熙初年。 第二,圈地之争。清初圈地时,多尔衮凭借摄政的便利,将冀东肥沃之地圈给正白旗,而于保定、河间、涿州等处别拨土地给镶黄旗。康熙五年(1666),鳌拜提出圈地应按八旗排列顺序,冀东的土地按顺序应归黄旗所有,要求和正白旗换地。如果土地不足,“别圈民地补之”。当时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都反对换地,以免引起大骚动。苏克萨哈属正白旗,也坚决反对。但索尼、遏必隆则支持鳌拜,形成四辅臣之间的利益冲突。 第三,鳌拜与康熙之争。鳌拜是一个赳赳武夫,历事三朝,但表现前后有异,原因或许在于他辅佐顺治,皇太极余威、余恩犹存,而且顺治也是他力争而立的,所以还能忠心耿耿,可康熙玄烨就不一样了,此时他是三朝老臣,且掌握辅政大权,对年幼的康熙就不那么看得入眼了。这种情形就好像当年阿济格私下称呼顺治为“孺子”一样。不同的是,阿济格还只是背地里表示,而鳌拜却渐渐公然表露。在朝堂之上,鳌拜常常当面顶撞小皇帝,也当着皇帝的面,呵斥大臣。朝贺新年时,鳌拜身穿黄袍,仅其帽结与康熙不同。假如鳌拜遇上个末世也就罢了,其皇帝只能忍气吞声,徒叹奈何,可当时的清廷还处于上升态势,小皇帝康熙也不是等闲之辈,鳌拜如此行事,迟早会下场不妙。有一次,鳌拜装病,康熙去探望他,鳌拜卧床,席下放一把刀。康熙的侍卫搜出这把刀,局面很是尴尬而紧张。小皇帝却从容镇静,笑着说:“刀不离身是满洲故俗,不要大惊小怪!”鳌拜的跋扈,小皇帝的机智应变,都可以想见。 鳌拜处于这些矛盾的中心。很明显,鳌拜挑起换地事件,用意在于利用黄、白旗积怨,削弱反对自己的正白旗势力,打击政敌苏克萨哈。在打击对手这方面,大权在握的鳌拜可谓轻车熟路。此前他就曾整治过内大臣费扬古。费扬古之子倭赫是康熙身边的侍卫,在御前对鳌拜表现得不怎么礼貌,鳌拜对此深为衔恨。康熙三年(1664)四月,鳌拜遂以倭赫等人擅骑御马、取御用弓矢射鹿之罪名将其处死。费扬古对鳌拜痛恨不已,鳌拜又以“怨望”的罪名,将他及其子尼侃、萨哈连一并处死,家产籍没,给予都统穆里玛(鳌拜之弟)。费扬古一门惨遭家破人亡之祸。不过,鳌拜这次意图打击苏克萨哈的举动却失算了,直接导致了自己的下台。 鳌拜没有想到却有三个不怕死的官员敢于违拗自己换地的要求。他对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极为恼怒,分别以苏纳海“藐视上命”、拨地迟误,朱昌祚、王登联“纷更妄奏”的罪名,俱论死罪。康熙虽然年幼,但心知苏纳海等三人并没有什么大罪,只不过是惹怒了鳌拜而被妄加罪名而已,于是召集辅政四大臣询问意见。鳌拜坚持要将三人处以极刑,索尼、遏必隆附和,苏克萨哈知道自己若反对极易惹火烧身,只好沉默不语。但小皇帝却有魄力,不允鳌拜所奏,只是批准刑部拟定的处罚,即将三人各鞭一百,没收家产。鳌拜公然无所顾忌,最终竟矫旨将三人处死。然后,鳌拜强行换地。看起来,他又一次阴谋得逞。实际上,这未必是好事,因为它在小皇帝心中留下的印象绝对不会对鳌拜有利。40年后,康熙还提起这次事件,很痛心自己当时阻止不了鳌拜等人的决定。他说苏纳海三人不仅不当杀,而且不当罪,这纯粹是一场大冤狱。 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病死。这个索尼虽然在生前未能遏制鳌拜的势力,不过他临死前的一个动作却在其身后造成解决鳌拜问题的良好转机。这年,小皇帝玄烨已年满14岁。索尼上书请小皇帝遵循先帝顺治)14岁亲政的先例,开始亲政。七月,康熙亲政,加恩辅臣,仍命佐理政务。皇帝已经亲政,自己又无法应对鳌拜的威胁,苏克萨哈便上疏请求解除辅臣之任,愿往遵化守护顺治陵寝。这个举动别有意味,那就是既然苏克萨哈已经卸任(此时他已经排名第一),那么鳌拜、遏必隆两人按理也应辞职。这一招触及到鳌拜的要害,可鳌拜却不想就这样退出政治舞台。于是鳌拜给苏克萨哈罗织了心怀奸诈、久蓄异志、欺藐幼主、不愿归政等24款罪名,提出应处凌迟、族诛之刑。康熙同样深知苏克萨哈并不该杀,虽然自己已经亲政,却仍然无力保全苏克萨哈一命。鳌拜气势汹汹,竟在御前“攘臂上前,强奏累日”,最终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并诛其族。苏克萨哈的被杀,使鳌拜与康熙之间的矛盾急剧上升,几乎达到了令康熙不可忍受的地步。 至此,索尼已故,苏克萨哈被杀,四大辅臣只剩下一个无足轻重的遏必隆,鳌拜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虽然康熙已经亲政,但鳌拜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并不想归政于他。当时在康熙宫廷中的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说,在康熙十五六岁时,四位摄政王中最有势力的宰相(即鳌拜),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权威,因此,任何人都没有勇气对他提出异议。此时的鳌拜已经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康熙决意铲除鳌拜集团。鳌拜党羽已经遍布朝廷内外,行动稍有不慎,必将打草惊蛇,酿成大变。康熙决定不露声色,于是挑选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布库(满族的一种角力游戏,类似摔跤)为戏。鳌拜见了,以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乐,不仅不以为意,心中反暗自高兴。康熙八年(1669)五月,清除鳌拜的时机终于到来。康熙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离开京城,又以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然后他召鳌拜入宫觐见。鳌拜此前常常出入宫廷,不是什么奇事。这次一召,他也就大大咧咧地来了。此前,康熙召集身边练习布库的少年侍卫说:“你们都是我的股肱亲旧,你们怕我,还是怕鳌拜?”大家说:“怕皇帝。”康熙于是布置逮捕鳌拜事宜。等到鳌拜入宫,康熙一声令下,少年们一拥而上,鳌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一代骁将就这样戏剧性地败在一群少年手下。 接着,康熙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大臣们审实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当时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累累伤痕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于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也确实是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不久,鳌拜就在禁所死去。 纵观鳌拜的一生,早年战功赫赫,虽偶有波折,但还算是荣宠一时;又历事三朝,辅佐幼主,忠心耿耿。晚年的他本可善终,辅佐年幼的康熙,保全令名。但最后他却因擅权而被革职抄家、身死禁所,可叹可惜。
清朝入关后,鳌拜用武力将农民的大片土地包围起来,分给八旗贵族。鳌拜上台后,狂妄地扩大占有土地,用不毛之地换取别人的良田,遭到当地官员的反对。鳌拜诬陷这些官员谋反,处死了三名反对他的地方官员。
康熙十四岁,自己上台。当时,另一位侍郎苏莎与鳌拜发生了争执。鳌拜怀恨在心,勾结同僚,诬告苏萨哈罪大恶极,要求康熙皇帝处死苏萨哈。康熙皇帝拒绝批准。鳌拜在法庭上与康熙皇帝争论,然后卷起袖子,挥舞拳头,大声喧哗。康熙皇帝非常生气,但他认为鳌拜年轻,他不得不忍一会儿,杀了苏萨。
在那之后,康熙皇帝决定除掉鳌拜。他派了一群十几岁的贵族孩子当保镖。这些少年每一个都强壮有力。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身边,每天练习摔跤。
当鳌拜去皇宫时,他经常看到这些少年在皇家花园里吵闹地摔跤。这只是孩子们的一个玩笑。他们根本不在乎。
一天,鳌拜奉康熙皇帝之命,独自进宫商议国事。鳌拜像往常一样去了宫殿。刚踏进内宫的门槛,突然一群少年举起双手围住了鳌拜,有的扭着胳膊,有的拖着大腿。
虽然鳌拜生来就是一个力气很大的武将,但很多年轻人都练过摔跤。鳌拜没能打败他们,被击倒在地。就算他喊,也没人救他。
当鳌拜被关进监狱后,康熙皇帝立即要求他的大臣调查鳌拜的罪行。大臣们认为鳌拜是专横、无辜和有罪的,应该被处死。康熙帝很宽容,鳌拜被授予了官爵阁的称号。
康熙皇帝欺骗了鳌拜,整个宫廷都非常高兴。一些曾经傲慢的大臣知道年轻皇帝的实力,不敢在他面前放肆。
康熙帝亲自掌权后,大力整顿政务,奖励生产,惩治腐败,使新建立的清朝逐渐强大起来。
鳌拜(~1669)
鳌拜,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卫齐第三子。初以巴牙喇壮达从征,屡有功。天聪八年,授牛录章京世职,任甲喇额真。崇德二年,征明皮岛,与甲喇额真准塔为前锋,渡海搏战,敌军披靡,遂克之。命优叙,进三等梅勒章京,赐号“巴图鲁”。六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围锦州,明总督洪承畴赴援,鳌拜辄先陷阵,五战皆捷,明兵大溃,追击之,擒斩过半。功最,进一等,擢巴牙喇纛章京。八年,从贝勒阿巴泰等败明守关将,进薄燕京,略地山东,多斩获。凯旋,败明总督范志完总兵吴三桂军。叙功,进三等昂邦章京,赉赐甚厚。
顺治元年,随大兵定燕京。世祖考诸臣功绩,以鳌拜忠勤戮力,进一等。二年,从英亲王阿济格征湖广,至安陆,攻灭李自成。进征四川,斩张献忠於阵。下遵义、夔州、茂州诸郡县。五年,坐事,夺世职。又以贝子屯齐讦告谋立肃亲王,私结盟誓,论死,诏宥之,罚锾自赎。是年,率兵驻防大同,击叛镇姜�襄,迭败之,克孝义。七年,复坐事,降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世祖亲政,授议政大臣。累进二等公,予世袭。擢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八年,受顾命辅政。既受事,与内大臣费扬古有隙,又恶其子侍卫倭赫及侍卫西住、折克图、觉罗塞尔弼同直御前,不加礼辅臣。遂论倭赫等擅乘御马及取御用弓矢射鹿,并弃市。又坐费扬古怨望,亦论死,并杀其子尼侃、萨哈连,籍其家,以与弟都统穆里玛。
初入关,八旗皆有分地。睿亲王多尔衮领镶黄旗,定分地在雄、大城、新安、河间、任丘、肃宁、容城诸县。至是已二十年,旗、民相安久。鳌拜以地确,倡议八旗自有定序,镶黄旗不当处右翼之末,当与正白旗蓟、遵化、迁安诸州县分地相易。正白旗地不足,别圈民地补之。中外皆言不便。苏克萨哈为正白旗人,与相抗尤力。鳌拜怒,悉逮苏纳海等,弃市。事具苏克萨哈传。又追论故户部尚书英俄尔岱当睿亲王摄政时阿王意,授分地乱序,并及他专擅诸事,夺世职。时有窃其马者,鳌拜捕斩之,并杀御马群牧长。怒蒙古都统俄讷、喇哈达、宜理布於议政时不附己,即令蒙古都统不与会议。
鳌拜受顾命,名列遏必隆后,自索尼卒,班行章奏,鳌拜皆首列。日与弟穆里玛、侄塞本特、讷莫及班布尔善、阿思哈、噶褚哈、玛尔赛、泰必图、济世、吴格塞等党比营私,凡事即家定议,然后施行。侍读熊赐履应诏陈时政得失,鳌拜恶之,请禁言官不得陈奏。上亲政,加一等公,其子纳穆福袭二等公。世祖配天,加太师,纳穆福加太子少师。鳌拜益专恣。户部满尚书缺员,欲以命玛尔赛,上别授玛希纳,鳌拜援顺治间故事,户部置满尚书二,强请除授。汉尚书王弘祚领部久,玛尔赛不得自擅,乃因事齮而去之。卒,又擅子谥忠敏。工部满尚书缺员,妄称济世才能,强请推补。
康熙八年,上以鳌拜结党专擅,勿思悛改,下诏数其罪,命议政王等逮治。康亲王杰书等会谳,列上鳌拜大罪三十,论大辟,并籍其家,纳穆福亦论死,上亲鞫俱实,诏谓:“效力年久,不忍加诛,但褫职籍没。”纳穆福亦免死,俱予禁锢。鳌拜死禁所,乃释纳穆福。
五十二年,上念其旧劳,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从孙苏赫袭。苏赫卒,仍以鳌拜孙达福袭。世宗立,赐祭葬,复一等公,予世袭,加封号曰超武。乾隆四十五年,高宗宣谕群臣,追核鳌拜功罪,命停袭公爵,仍袭一等男;并命当时为鳌拜诬害诸臣有褫夺世职者,各旗察奏,录其子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