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的手抄报内容

孝亲尊师的手抄报内容,第1张

这些天写了好些“孝亲尊师”送人,在给人讲解的时候出来了许多123,应一位兄弟的要求,我把这些写出来。其实这些话没有一句是我自己说的,如果是我说的,那肯定是废话,这些都是古圣先贤的谆谆教导,我只不过是道听途说一些皮毛而已。

“孝亲”和“尊师”各分三个层次,“孝亲”分“孝养”、“孝顺”、“孝敬”三个层次,“尊师”分“尊敬”、“遵从”、“尊承”三个层次,以下分别略说一下。

先说“孝亲”,孝为人伦之本,本立而道生,孝是所有一切智慧、财富、幸福的根基,所谓厚德载物也。最基本的孝亲从向父母尽孝开始,推而广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第一、孝养。

孝养父母分两个层次:

1、养父母之身。一个孝子最起码的,要让自己的父母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生活基本面上没有太多的忧虑,尽自己可能地满足父母的需求。如果自己没有能力满足父母的需要,也要在父母跟前尽心侍奉,这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如果身在外地条件不许可,那也要常存此心。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应该意在近前侍奉上。但是,夫子又说,“游必有方”,这个方应该不是指方向、方位这些,如果父母知道你去的方向,知道你在某某监狱里被看守,那也不是个孝子,这里的“方”,应该是方正之学,即圣贤之道,也就是说,离父母远游只有一个原因可以免责,那就是恭行圣贤之道。

2、养父母之志。在这一点上有两层次:首先,不让父母因我而忧虑。再者,不让父母因我而羞愧。《弟子规》云:“身有伤,遗亲忧,德有伤,遗亲羞。”一个孝子不能让自己的身体一直处在疾病或不安当中,而让父母为自己而忧虑。《论语·泰伯》中说: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据《孝经》记载,孔子曾对曾参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就是说,一个孝子,应当极其爱护父母给予自己的身体,包括头发和皮肤都不能有所损伤,这就是孝的开始。曾子在临死前要他的学生们看看自己的手脚,以表白自己的身体完整无损,是一生遵守孝道的。大家想一想,连身体都不愿意伤害,更何况德行呢

一个人如果对内不能和睦兄弟,对外不能与人和乐相处,时时让父母为你担忧,这就是不孝。与人不和尚且不可,更何况做一些与德行有损的见不得人的事情让父母感到脸上不光彩乃至于羞愧呢

想想,我们现在养父母之身做得不好,养父母之志则做的更差。特别是现在,有些女孩子婚前多次堕胎,直到结婚时才发现伤身太甚乃至不能生育了,一方面葬送了自己一辈子的幸福,另一方面后半生与各种妇科疾病紧密相伴,更重要的,这是既“遗亲忧”又“遗亲羞”,实在是大不孝啊!

第二、孝顺。

不孝之子一般都称作“逆子”,就是一直顶撞父母或违逆父母的意愿行事。之所以说违逆父母即为不孝,也并不意味着父母说的做的都是对的,也不是所做的一切都按照父母说的去做即便错了也照着执行,直到最后让父母发现自己错了再后悔,这样为了保全自己而让父母承担过错后果也不是孝子。《弟子规》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孝顺之子不当面顶撞父母,绝对不做让父母憋闷委屈的事,更不故意给父母找气受,深深知道世上没有一个父母会故意伤害自己的孩子,没一个父母愿意明明白白地眼睁睁把自己的'孩子往火坑里推,父母说的对一定要听,觉得不对,应该好好考虑一下父母的立场,想想是不是我们的想法太幼稚,如果不是,的确是父母的问题,先不顶撞,顺承下来,然后再用《弟子规》所说的办法使改变主意。如果自以为很了不起,以为父母的思想守旧,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他一定会因为不孝顺父母犯下更大的错误。要知道,父母往往为我们想得比我们自己还周到还长远,而我们自己往往只看到现在眼前,却忘了未来。所以“孝道”当中,“顺”字尤其重要。

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中庸》)孝顺父母的人,首先要做顺从父母心意的事情,夫妻和顺,兄弟和睦,这是父母愿意看到的,这样做了,这就是顺父母的心意,一个人能这样的孝顺父母,他做什么事情都会顺的。

第三、孝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孝中如果没有敬意,那就是丧失了人伦根本的所谓“养活”。这用孔夫子的说法,就是把父母与犬马等同起来将养的大不敬行为,不孝之至。天下父母是最无私的,每一位父母都有一颗无私的爱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爱。

另一方面说,只有敬爱自己父母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赞赏,才会博得别人的尊敬。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人,实在没有谁真愿意与他打交道。这样的人与人相处没有道义交往,只有唯利是图。所以,这样的人做点生意干点工作非常劳累,他总是感觉自己为挣一分钱付出了太多的努力,他还以为这个世界本来如此,一辈子体会不到幸福的滋味。其实这都是在不敬父母时往自己心中种下的傲慢无礼的种子长出来的恶果。

有人乃至于说,自己的父母身上有好多低级嗜好,有丧人伦的恶行,是许多人嘲讽的对象,不值得自己敬重。他感觉自己和一些人一样对自己父母的无礼是应该的。有这种想法的人应先参照以上“孝顺”条目去做一做,然后再好好地做自我反省,父母的善恶行为都是用以教化我们自己的,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随顺了自己的恶习偏见,乃至于不敬父母造下恶因,自己无论如何努力,只要这种心念不改,都会被社会和自己的子女抛弃,那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如自己的父母。设身处地想想,自己如果再回去到父母的年代,那比父母不知又要差多少。真正的孝子,根本不会看到父母的缺点,只会认真反省自己的缺点,之所以能够看到父母的缺点,那首先是自己的大不敬,认真反省,以古舜王为榜样,更加努力地修身,才能感化所有身边的人。舜王的父母在外人看来是最恶的父母,但是舜王没有看到,他恭行孝道,从最后的结果来看,父母正是成就舜王高尚人格的人。

再说“尊师”,尊师是人生成长的第一步,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最基本的尊师从尊敬为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开始,推而广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第一,尊敬。

我们是否可以从一个老师那里学到知识,能学到多少,与这位老师的学问修养没有直接关系,而与我们对那个老师的恭敬程度直接相关。遇到一位学问和个人修养非常好的老师是我们的福气,可是我们不是打心眼里挚诚尊敬这位老师,那我们从老师这里能学到的东西非常有限。一分恭敬学到一分,二分恭敬就能学到两分,一点也不会多学到。古人奉事师长,哪怕在我们看来是一位学问不高的老师,门下也能出有识之士,那个学问不是老师教的,而是从恭敬老师的过程中感应到的。周星弛的搞笑片子里有一段,他师父发现他没有钱了,就不想再看到他,叫他从很高的台阶往下滚,告诉他那是无敌风火轮,没想到他真的练成了。他为什么会练成,因为他对师父打心眼里恭敬,真诚地想从师父那里学到东西,所以他就得到了。从这一点上来看,那个片子并不夸张,因为从古到今,那些被骗成功的例子不在少数,都是因为百倍的恭敬得到的百倍的学业利益。

第二,遵从。

尊敬老师不是每次见面都鞠躬,也不是时时追随老师左右不离不弃,也不是到处宣扬老师的好处,更不是逢年过节花钱请老师摄一顿。假如你说尊敬哪位老师,而把他说的话当做耳旁风,甚至于背其道而为之,你是尊敬老师吗所以,尊敬老师关键是依教奉行,在实践中落实老师的教导。最尊敬老师的学生,哪怕长期不在老师身边,看不到老师时还在依照老师的教诲行事,在实践当中获得真实的受益!

第三,尊承。

真正尊师之道,不但要挚诚恭敬、依教奉行,还要做好承前启后的传承工作,不能让老师之道从自己这里断绝。

传承有三种方式:

一、身教。自己“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一个依照师道而有所成就的好样子。在这里所说的有所成就,包括在生活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各个方面,无论在哪方面成就至少一项值得为人称道为人效法的好样子,乃至身边有人有意无意跟着你的样子学习,对人产生好的影响,这就是第一种传承师道的方法,也是身教之法,所谓不言之教、以身示教、潜移默化、师恩不忘。

二、言教。自己执持老师衣钵,像老师一样去收授门徒教化学生,称扬赞叹老师之名,号召大家一起学习,并与大众一起身体力行,人人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最终将老师的教诲传至天下,让更多的人因之获益。

三、德教。自己不但身体力行,无时无刻不深受老师教诲的滋养,而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依老师之道为人谋福利,让更多的人因之获益,人人深切感念并深受影响,乃至改变自己以往的过错,开始在生活中效法试行,从而移风易俗、师道张显,使民风淳厚福被万世。

有关孝亲尊师的道理,古人论述甚多甚繁,历朝以来事证甚多,不断证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实为做人伦常之根本,毕竟博文篇幅所限,我简略说说以为提醒。不光提醒大家,更是提醒我自己,所以心中常怀惭愧,唯力行而已。

水浒传每回简介~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仁宗嘉右三年,瘟疫盛行,洪太尉奉皇帝命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来朝禳疫。 洪太尉上山求见天师不成。回至方丈,不顾众道士劝阻,打开“伏魔之殿”,放出妖魔,遂致大祸。他吩咐从人,隐瞒走妖魔一节,假报天师除尽瘟疫,得到仁宗赏赐。 ●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高俅与端王(后来的徽宗)结识。被提拔为殿帅府太尉,对曾打翻他的王升的儿子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施行报复。 王进出走延安府,在史家村给史进教枪棒。 史进因擒少华山陈达而和朱武、杨春相识往来。华阴县中秋夜来史家村捉拿赏月喝酒吃肉的史进并少华山三好汉。 ●第三回 史太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三头领杀退县衙之兵,去延安寻找师傅王进,与鲁提辖在渭州潘家酒店相遇。鲁达救助金翠莲父女,打死郑屠。 ●第四回 赵员外重参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鲁达出逃代州雁门县,金老女婿赵员外送他去五台山,做僧避祸。 鲁达晚不坐禅,喝酒打人。打造关王刀一样的戒刀和禅杖。假借过往僧人名义喝酒吃狗肉,在半山拽拳使脚,打坍亭子,打坏金刚,要烧寺院,回寺呕吐,给禅和子嘴里塞狗腿,搞得大家卷堂而散。监寺、都寺遣众人来打,鲁达趁酒醉大闹一场,被长老喝住。 ●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长老赠智深四句偈言,智深去东京大相国寺讨职事僧做。在桃花村为刘太 公解除逼婚之忧。假扮太公小女,打了来庄逼亲的桃花山二头领周通,大头领李忠为二头领打仇,与鲁达相认。李忠、鲁达、刘太公三人到桃花山聚义厅,休了亲事。 智深趁李忠、周通下山劫掠金银给他,自拿山寨金银,从后山滚下而去。 ●第六回 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在寺院上了假扮道士和尚,实则捣毁寺院,养女吃酒的崔道成和丘小乙的当,二次复回,被二贼击败,到赤松林,遇到剪径的史进,二次再回寺院,打死崔、丘二贼,烧了瓦罐寺。 投大相国寺管菜园,被一帮泼皮包围。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花和尚力服波皮,从泼皮买酒牵猪请鲁智深。智深连根拔直垂杨柳,众泼皮惊服。智深还席,为众泼皮使禅杖,林冲看见喝采,两人结为兄弟。 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调戏林冲之妻。林冲见是高衙内,虽然恼怒,但忍了。智深来助,林冲忍让。 高衙内思念林妻,富安和林冲好友陆虞候陆谦出卖朋友,请林冲去吃酒。高衙内却哄林妻到陆虞候家调戏,林冲闻讯赶到,衙内逾窗而逃。 老都管引陆谦、富安见高太尉,定下陷害林冲的计策。林冲中计被擒。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林冲被押开封府。当案孔目孙定与府尹将林冲刺配沧州。陆虞候买通防送公人董超薛霸,要于途中杀害林冲。薛霸、董超一路上百般折磨林冲。在野猪林,薛、董将林绑在树上,说明高太尉陆虞候指使他俩陷害林冲的根由。两人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林冲叫鲁智深不要打董薛二人,与鲁智深分别后,来到柴进庄上,受到柴进厚待。与洪教头比武取胜。 来到沧州,用钱买通差拨管营,又得柴大官人遗书信照看,免挨一百杀威棒,还开了枷,派去天王堂当看守,林冲深感“有钱可以通神。”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陆虞候再次设计陷害林冲,曾被林冲救过命的店主人李小二向林冲报告了消息,林冲怒寻陆谦不遇。 管营派林冲管草料场,欲烧死林冲。林冲杀死了差拨,富安,陆谦。 林冲在一庄上烤衣讨酒,打散庄客,醉倒雪地,被庄客捉住。 ●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林冲被捆至柴进庄暂住。官司追捕甚急,柴进周济他去梁山。 在酒店吃酒时乘酒兴赋诗一首。发抒对高俅的不满,表现对未来的向往。与朱贵相识,被船接去梁山泊。 王伦出于嫉妒人心,先不肯收留。后要林冲拿“报名状”来,林中下山等了两天,第三日等得一人,却是杨志。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王伦想要杨志在山,以牵制林冲,杨志不从,只得让林冲坐了第四把交椅。 杨志乃杨令公之孙,因丢了花纲石,想补殿帅职役,被高俅批倒赶了出来。缠盘用尽,便卖宝刀。遇到泼皮牛二,无理取闹,杨志性起用刀杀了牛二,被监禁于死囚牢中。众人见他为东京街除了牛二这害,多方周济。又被送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留守梁中书见杨大喜想通过演武试艺,抬举杨志。 ●第十三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杨志枪胜周谨,箭胜周谨。又与索超相斗,不分胜负,两人都被封为管军提辖使。梁中书与夫人商议收买十万贯礼物玩器,选人上京去庆贺蔡太师生日。 朱仝、雷横巡捕贼人,在东溪村边的灵官庙里抓住赤发鬼刘唐。 ●第十四回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晃天五人义东溪村 晃盖设计救了专门拜访他的刘唐,以甥舅相称,瞒过雷横。又送雷横银两。刘唐向晃盖说知梁中书要用十万不义之财买来金珠宝贝庆贺蔡京生日,“取之何碍。”晃盖曰:“壮哉。”叫他安歇,从长计议。 刘唐去赶雷横,要追回晃盖送的银两,与雷两扑刀相斗,吴学究铜链相隔,晃盖赶来劝住。晃,吴,刘三人计议智取梁中书不义之财。 ●第十五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等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吴用向晃盖,刘唐介绍三阮。并连夜起程行百二里地,来到梁山泊边的石碣村。 阮氏三弟兄充满对官府之满;而对梁山泊好汉则生羡慕之情。吴用因势利导,说转三阮。 六好汉在晃家庄设誓化纸;公孙胜强求会见晃盖,与晃盖说知取不义十万贯之财的事。 ●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七星聚义,在黄泥冈东十里路的安乐村白胜处安身。 梁中书要杨志送宝,杨志不要大张旗鼓,而要扮做客商。并要老都管、两个虞候都听他的,不要在路上闹别扭。一行十五人,出北京城,取大路往东京进发。 正是五六月天气,酷热难行,军汉倒地。七个好汉装做贩枣子的小本经纪人,白胜装做卖酒的,八人使计用蒙汗药药倒众军汉,老都管,老虞候。 杨志喝得少,起得早,要跳冈自尽。 ●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杨志不忍自尽,下冈而去。 做制使失了花石纲,做提辖又失生辰纲,只好投二龙山落草。 鲁达杀死郑龙在二龙山落草。 都管,厢禁军回京谎报杨志勾结贼人,盗走珠宝,梁中书告知蔡京。蔡京命令府尹捉拿贼人。府尹责成缉捕使臣何涛限十日捉拿贼人上京,何涛为之烦恼,兄弟何清向他说出了晃盖与白胜。 ●第十八回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晃天王 何涛、何清兄弟到府尹告状,拿来白胜,搜出脏物。何观察等人于郓城县捉拿晃保正,遇到押司宋江。宋江稳住何涛,飞报晃盖。 捉拿晃盖的朱仝、雷横放了晃盖。何涛回禀府尹,带人捉拿三阮。 ●第十九回 林冲水寨大并火 晃盖梁山小夺伯 何涛带领官兵捉拿三阮,何涛被割耳放走。众好汉上梁山,王伦嫉妒,不肯收留,吴用计激林冲火拼王伦。林冲仗义,杀死五伦,吴用要林冲坐第一把交椅,林冲辞之。 ●第二十回 梁山泊义士尊晃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林冲推晃盖为首,吴用,公孙为辅,自己坐了第三把交椅。 吴用施计,大败官兵,捉拿黄安,得了不少人马船只,获财物金银无数。方针救白胜谢宋江。 宋江济阎婆之困,阎婆为谢宋江,把女儿婆惜与宋江作妻。婆惜与张三通奸。 刘唐持金谢宋江,宋江收晃盖谢书。 ●第二十一回 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 阎婆硬逼宋江与女和好。未成,宋江欲给王公棺材钱,发现招文袋忘在家中,招文袋里有晃盖书信和谢金。回到家里,为婆惜陪话婆惜不给招文袋,以官司相逼,宋江将刀杀之。 阎婆骗宋江至衙门告状,众公人不捉拿宋江。唐牛儿又来隔开阎婆,宋江逃走。 ●第二十二回 阎婆大闹郓城县,朱仝义释宋公明 知县想庇护宋江,只把唐牛儿问罪;阎婆再三哭闹,知县差朱仝,雷横捉拿宋江。宋江藏于家中,朱仝有意放走;雷横不捉拿宋太公。两人只抄宋江和父亲断绝关系的执凭公文回县回话。 宋江与兄弟宋清到柴进庄上躲避,撞见正发疟疾烤火的武二郎,武松正要在病好后去拜访他。 ●第二十三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武松被宋江惊出一身汗,疟疾好了。武松要回到到清河县探望哥哥,宋江兄弟两个专程相送,与武松结束兄弟。 武松到阳谷县地面。在景阳冈打死猛虎。 知县赏钱一千贯,武松把钱散与猎户。知县抬举武松为步兵都头。 ●第二十四回 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 武松遇到哥哥武大郎。行至家中,与潘金莲相见。金莲顿生邪心,调戏武松,被武松臭骂一顿。金莲反咬武松调戏她。武松要去东京出差,向哥嫂辞行,遭到嫂嫂冷骂。只劝哥哥安分守己。 武大只按武松所说行事。西门庆偶见金莲,一日三进王婆门,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到王婆家寻西门庆看破机关,报知武大。 ●第二十五回 王婆计啜西门庆 *妇药鸩武大郎 郓哥与武大设计捉奸,武大被打卧床,王婆设计陷害武大。 金莲用砒霜毒死武大。西门庆心怀鬼胎,宴请团头何九叔,何疑之,看了金莲并武大尸首后惊倒。 ●第二十六回 偷骨殖何九叔送丧 供人头武二郎设祭 何九叔假昏,听夫人言,收下武大骨殖并西门庆给的十两银子。 武松回家,引何九叔,郓哥到县府告状,知县得了西门庆贿赂,把武松驳了回来。 武松酒请四邻,寻下*妇、王婆口供,挖了金莲心肺五脏,割下狗头,又到狮子楼把西门庆倒跌街心割下头来,并金莲头一处供于武大灵前。 ●第二十七回 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武松告官,府尹送他到东平县,陈府尹给他减了罪,解赴武松到孟州交割。 中途遇母夜叉孙二娘,没有喝其蒙汗药酒,假装昏死,二娘来拖,就势按她在地下。菜园子张青出来解除了误会。 ●第二十八回 武松威镇安平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张青要做翻两个公人,引武松去二龙山落草。武松不教伤害两个公人。 来到东平府,不主动给差拨行贿,愿挨一百杀威棒。多亏施恩相助,未遭杀威棒、盆吊、土布袋之刑。小管营施恩厚待武松,言说要他将息半年三五个月,有事相央。武松听了不吃酒。去天王堂前把那三五百斤重的石头只一撇,打下地里一尺来深,又掷起,离地一丈来高,神力惊人。 ●第二十九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施恩告诉武松与蒋门神争夺快活林失利一事,武松要立即为施恩报仇,并与施恩结为兄弟。 武松喝了许多酒,来到快活林,在“河阳风月”酒肆将蒋门神夫人丢进酒缸。给蒋门神使了个玉环步,鸳鸯脚,打得蒋门神告饶。 ●第三十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蒋门神把快活林酒店时还旧主施恩。施恩敬重武松,重霸快活林。 张都监请武松来家,酒肉相待。灌醉武松,设计擒拿,指使知府将武松下入死囚牢里。 施恩给康节级、叶孔目各一百两银子,以保武松性命。武松被脊杖二十刺配恩州牢城。半路施恩送衣送吃,备说蒋门神复夺快活林之事,在飞云浦,武松杀死四个公人,奔孟州城里来。 ●第三十一回 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武松在鸳鸯楼,杀死蒋门神、张团练、张都监,连夜越城而走。 孟州知府着人缉拿武松,张青介绍武松到二龙山宝珠寺鲁智深、杨志处去。孙二娘母夜叉教武松打扮成行者,当时来到蜈蚣岭,与庵里假扮出家与女人调笑的先生斗将起来。 ●第三十二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在蜈蚣岭杀了王道人。救了张太公家女儿,来到白虎山孔太公庄上,为讨酒肉,打了孔亮。跌进溪里,醉中被孔明孔高捉拿,却被在此庄上居住的宋江搭救。武松表示要去二龙山落草,“异日不死,受了招安。”宋江鼓励他归顺朝廷青史留名。 宋江夜来清风山,与燕顺、王矮虎、郑天寿相会。王矮虎,劫一妇人到自己房中,宋江问明是花荣同僚刘高的妻子,便跪拜在地,要王英放她回去,并许下日后与王英娶一个妻子的诺言。 ●第三十三回 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 宋江投花荣处,劝花荣与刘知寨和好。 元宵佳节,宋江月夜鳌山前观灯,刘知寨夫人指他为贼,刘知寨派人捉了,花荣带人救回宋江。宋江当晚去清风山躲避,又被刘高所捉,青州府慕容知府派镇三山去刘高处押来宋江,黄信与刘高设计骗花荣到清风寨内,和宋江一起解青州府来。 ●第三十四回 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清风山三好汉燕顺,王英,郑天寿拦路打败黄信,抢回宋江,花荣。 慕容知府派秦明来清风山,秦明跌入陷马坑被活捉。众好汉挽留,秦明不肯背负朝廷,来到青州,慕容知府不开城门,言说昨夜秦明引人打城杀人,并把秦明老小头割了拿给秦明看。秦明只好退回。宋江、花荣说明这是要秦明死心塌地的计策。宋江把花荣的妹妹许与秦明。秦明单骑来清风寨,说转黄信入伙。 ●第三十五回 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 传说朝廷要来征剿,宋江要大家去梁山泊入伙。中途宋江收到宋清家书,知父病丧,在本乡村口张社长处听到老父不死,大骂兄弟写假书信。宋太公说明怕宋江落草,做个不忠不孝的人,因此叫石勇捎书去叫他回。宋江拜了父亲,当晚即被新来都头赵能赵得团团围定。 ●第三十六回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宋江主动就缚,被刺配江州牢城,宋太公相送,教宋江不可入伙,免做不忠不孝之人。不虞中途被刘唐截住,宋江借刀自刎,不愿落草,严尊父教,揭阳岭在李立酒店被蒙汗酒麻翻。在扬子江撑船为生的李俊赶来相救,李立劝他不要去江州,宋江不肯。在揭阳镇上资助卖膏药的薛永,被一大汉所打。 ●第三十七回 没遮拦追赶及时雨 船火儿大闹浔阳江 张艄公(张横)救宋江过浔阳江,在江心几乎被谋财害命,李俊赶紧来相救。与揭阳一霸穆弘穆春相见。 宋东来江州府,蔡九知府(蔡太师第九子)当厅。管营着宋江做了抄写文案的人。 ●第三十八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戴宗向宋江索取常例银,宋江不给,取出吴用书信,与戴宗相认。 宋江与戴宗手下的小牢子李逵相见。李逵拿了宋江十两银子去赌,输了不认账,抢走别人的银两。宋江把银子还给小张乙,并给了被李逵所打之人的将息钱。宋江、戴宗、李逵三人上琵琶亭,宋江热情招呼李逵吃肉喝酒,李逵因放走活鱼,被张顺淹得半死。宋江叫戴宗拿出张横书信,喝住张顺,救了李逵。 ●第三十九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宋江来到浔阳楼自饮自吃,吟反诗两首。 无为军通判黄文炳于浔阳楼上发现宋江反诗,蔡九知府下令捉拿。宋江装疯。蔡九知府闻知是近疯,把宋江下到死囚中,派戴宗去东京报告蔡太师。戴宗被朱贵领上梁山泊,吴用教戴宗赚萧让(书法家)金大坚(雕刻家)上山,假造蔡京回书。 ●第四十回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黄文炳道破假回书上破绽,戴宗被打成招,下进牢里,斩首之日,梁山好汉及李逵来救,李逵不分官兵百姓,举斧乱砍,晃盖喝止不听。 二十九条好汉在白龙庙聚义。 ●第四十一回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 众好汉大败江州官军,到穆太公庄上饮酒。宋江提议攻打无为军,派侯健、薛永、白胜去城内做内应。石勇、杜迁扮为乞丐在城门左右埋伏。用火烧了黄文炳的家。拿走银钱。 黄文炳从江州回家,在船上被李逵,张顺擒拿。李逵割黄文炳的肉给众领下酒吃。 宋江表示死心塌地入伙落草。晃盖坐第一把交椅,李逵提出要晃盖当大皇帝,宋江当小皇帝。 ●第四十二回 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宋江不听晃盖劝阴,回家搬取老父,被官军追赶,进还道村避难,在玄女庙神橱里躲避。九天玄女用酒、枣相待宋江,又赐三卷天书,赠四句诗。天明欲回。李逵来救,晃盖又派人接宋太公上山,与宋江相会。公孙胜要回家搬母,李逵也要回家搬母。 ●第四十三回 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李逵回家搬母,途中遇李鬼冒名自己剪径打劫,未杀,给银十两。后知受骗,杀了李鬼,李鬼妻逃走。 回家见娘,娘双目失明,李骗娘说做了官,接娘享受。哥哥李达回家,揭穿李逵秘密,并去财主家要领人捉拿李逵。李逵给他留下一锭大银走了。李达领人亦不去赶。 背娘至沂岭,给娘取水,娘被虎吃,连杀子母四虎,被众猎户迎至曹太公庄上,被李鬼老婆认出,曹太公设计灌醉,报告知府。朱贵朱富救得李逵性命,李逵杀了曹太公、里正及李鬼老婆。 ●第四十四回 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病关索长街遇石秀 晁、宋、吴派戴宗往蓟州探望公孙胜,中途遇见公胜推荐上梁山的杨林;在饮马川遇见邓飞、孟康。又与铁面孔目裴宣相见。戴宗、杨林来到蓟州城未找见公孙胜。一日遇见杨雄与张保厮打,拚命三郎石秀助杨雄赶走张保。二人结为兄弟,杨雄引见石回家与新娶寡妇潘巧云相见。 戴宗、杨林寻公孙胜不见,回饮马川同斐宣、邓飞、孟康等人一起上梁山。 潘公、石秀开肉铺。 ●第四十五回 杨雄醉骂潘巧云 石秀智杀裴如海 潘巧云与报恩寺和尚裴如海来往。石秀发现,与杨雄设计捉拿裴、潘。杨雄酒醉回家大骂潘巧云,潘巧云诬陷石秀调戏她。杨雄怀疑石秀,石秀相辞而去,住在客店,五更捉住知情的胡道人,问明底里,杀了胡道,扮做胡道杀了裴如海。自去客店睡觉。 ●第四十六回 病关索大闹翠屏山 拚使三火烧祝家店 杨雄悔误,与石秀到翠屏山杀了潘巧云,和来古坟掘觅东西的鼓上蚤时迁一起,要去梁山泊。 三人来郓州地面的祝家店吃酒,听到店中小二哥介绍了祝家庄的情况。石秀讨刀未遂,时迁又偷了报晓的鸡来下酒,小二哥发现,叫出几条大汉,被石秀、时迁打跑了。石秀放火烧了酒店,半路被庄客追赶,时迁被挠钩拌倒擒拿了。杨雄、石秀在一酒店遇见曾被杨雄救过命的杜兴。 ●第四十七回 扑天雕双修生死书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杜兴介绍祝家庄、扈家庄、李家庄三家誓盟,共拒梁山的情况及李家庄主扑天雕李应。李应修书去祝家庄取时迁,被祝氏三杰臭骂一顿,扯了书札。李应与祝彪在独龙冈前交锋,被祝彪射中臂膀,杨雄,石秀回梁山泊搬兵。 宋江带两路人马,到独龙山前安寨,派石秀,杨林去看路径,石秀在酒店遇到钟离老人,问了盘陀路,方知遇见白杨树便转弯才是活路,否则都是死路。杨林因不知盘陀路被捉。 宋江不见石秀、杨林,急于救人,杀奔祝家庄来,中计被围。 ●第四十八回 一丈青单捉五矮虎 宋公明二打祝家庄 宋江迷了盘陀路,石秀说明遇见白杨林转弯的道理,并说明烛灯为号的秘密,花荣射灭烛灯,使敌伏兵慌乱,方逃出去,镇三山黄信被捉。杨雄出主意去会李应。李应不见宋江;杜兴说明三庄结盟情况,讲明进攻时间宜昼不宜夜,攻门宜夹攻不宜只攻前门等。 宋江引三路兵来到独龙冈前。两路兵把住祝家庄前后门。一丈青扈三娘捉了王矮虎。林冲捉了扈三娘。 晁盖派吴用前来助战,宋江表示破敌决心。吴用献计。 ●第四十九回 解珍解宝双越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 毛太公毛仲仪赖解珍解宝打死的老虎,又买通了包节级,要害死兄弟二人,登州兵马提辖孙立及孙新、顾大嫂、邹渊、邹润等劫牢报仇,投奔梁山,适逢宋江两打祝家庄失利,愿作内应,以此功作为入伙之礼。 ●第五十回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扈家庄扈成牵牛担酒,来讨扈三娘。宋江、吴用要求他不要协助祝家庄。 孙立扮做对调来郓州把守的登州提辖,与栾廷玉及祝朝奉、祝氏三杰相见。并捉得石秀,取得信任,作为内应,杀死祝氏三杰;李逵烧杀了扈家庄。宋江谢绝了钟离老人,免烧庄院,给村民粮赏,凯歌归山。 宋江,吴用设计截李应入伙。 宋江让一丈青扈三娘与王矮虎结婚。 ●第五十一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误失小衙内 宋江与吴用商议各头领重新分工。 雷横不愿上山入伙。他打死与知县相好的白秀英,被押进牢里,雷母央求朱仝节级,朱仝在一家酒店开枷放了雷横。朱仝被断配沧州,知府留他在本府听候使唤。七月十五日朱仝抱四岁小衙内往地藏寺看点放河灯,在水陆堂放生池边与雷横说话,朱仝先不愿入伙。吴用使计教李逵杀了小衙内,朱仝怒追李逵到柴进庄上,柴进说明底里,吴用、雷横、朱仝、李逵相见。 ●第五十二回 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 朱仝要杀黑旋风,方才入伙,柴进只得暂留李逵。吴用及雷、朱先上山。 柴进叔叔柴皇城,宅后院花园被高太尉的叔伯兄弟,新任知夜高廉带来的妻舅殷天锡所占,李逵打死殷天锡,柴进被高廉下在牢里。 宋江引军与高廉三百飞天神兵对阵,高廉使起神法,林冲等败退五十里下寨。宋江使回风返火之法。高廉又使神兽之法,宋江又败。高廉使风雨之法劫寨扑空,被杨林箭射左臂。 ●第五十三回 戴宗智取公孙胜 李逵斧劈罗真人 戴宗、李逵奉宋江、吴用之命,离高唐州去蓟州找公孙胜。一天到素面店吃饭,从一老人口中得知公孙胜在九宫县二仙山。戴宗去见,被公孙老母回绝。戴宗叫李逵去屋里打闹,公孙胜只好出来,以老母年迈,罗真人不放为由不去梁山。李逵于五更偷去松鹤轩,斧劈罗真人。罗真人使白手帕捉弄李逵,戴宗再三央求,罗真人派黄巾力士从蓟州牢中救李逵回来。 ●第五十四回 入云龙斗法破高廉 黑旋风探穴救柴进 罗真人教公孙胜八个字:“逢幽而止,遇汴而还。”公孙胜使出神法,使高廉所使兽行法尽现原形,高廉劫寨,被公孙使法把三百神兵杀个尽绝。吴用假做援军到来。高廉出城迎接,城被夺,人被杀。 节级蔺仁,藏柴进于枯井中,李逵下井,吊他上来。 呼延灼奉命征剿梁山义军。 ●第五十五回 高太尉大兴三路兵 呼延灼摆布连环马 呼延灼保荐韩滔、彭王+己为正、付先锋。分三路往梁山泊来。一丈青用红锦套索俘虏了彭王+己。宋江释放彭王+己表示只待圣主宽恩,赦宥重罪,忘生报国。二次交战,宋江被连环马打败。呼延灼通过高太尉调来轰天雷凌振,造炮攻打山寨。宋江设计擒得凌振上山。众将商议破连环马,金钱豹子汤隆献人献军器。 ●第五十六回 吴用使时迁盗甲 汤隆赚徐宁上山 汤隆言他能造破连环马的钩连枪,要使钩镰枪却需要他的姑舅哥哥徐宁。而徐宁上山,又需先把他的雁翎锁子甲盗来。吴用差鼓上蚤时迁盗甲。 时迁去东京盗得徐宁雁翎锁子甲,转与戴宗拿上梁山。汤隆假装和徐宁、时迁追赶盗甲之人,碰上乐和赶车,一起上坐。乐和用麻药麻翻徐宁,赚上梁山,教习钩镰枪法。 ●第五十七回 徐宁教使钩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 连环马被破,韩滔被徐宁说转入伙。呼延灼逃走,在酒店被桃花山周通、李忠盗了御赐好马,呼延灼领兵讨马,李中、周通写信要二龙山鲁智深、杨志、武松帮助,三头领和呼延灼交锋,不分胜负。因白虎山孔明,孔亮要向青州借粮,慕容知府要呼延灼回青州城。呼延灼捉了孔明,孔亮逃回,遇见武松、鲁智深、杨志,四人商议联络桃花山周通、李忠一起攻打青州。 ●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杨志主张联合梁山泊宋江一起攻打青州,宋江答应出兵。 宋江、吴用、花荣设计擒获呼延灼。宋江为之去缚,声称权借水泊避难,只待朝廷招安,呼延灼愿留山寨,引得几个头领假装逃回城里,杀了慕容知府,桃花、二龙同归梁山。 鲁智深和武松去少华山请史进入伙,史进被华州贺太守拿在牢里。鲁智深去救,被贺太守擒拿。 ●第五十九回 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岳华山 宋江引三路人马来少华山,赚宿元景太尉上山;又派人假扮太尉,杀了贺太守,救了史进,鲁智深、宋江对宿太尉毕恭毕敬,表示要归顺朝廷。 徐州县芒砀山中攀端、项充、李衮要吞并梁山泊,宋东派林冲收擒,林冲初战大败。 ●第六十回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公孙胜设诸葛亮摆石为阵之法,擒了项充、李衮,二将又去说服攀端,归顺宋江。 晁盖攻打曾头市,因轻信被诱入包围圈,面颊中史文恭毒箭,回山身亡,众头领推宋江为山寨之主,宋江改聚义厅为忠义堂,主张替天行道,重新安排座次,欲取北京大名府玉麒麟卢俊义。 ●第六十一回 吴用智赚卢俊义 张顺夜闹金沙渡 吴用和李逵同往北京说卢俊义上山。吴用给卢俊义算卦,百日之内,尸首异处。说去东南千里之外可避此难,并留四句歌给卢。 卢俊义家留燕青,身带李固要去山东太安州避难烧香观景,中途经过梁山泊,被众好汉轮番相斗,逃至李俊船上,被三阮,张顺等翻船落水。 ●第六十二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 卢俊义被张顺擒拿,宋江带头领动着鼓乐迎接,要卢俊义上山坐第一把交椅,卢不肯。众头领轮留请客,卢俊义住了两个多月。 李固与卢俊义娘子结婚,并到官司告发。卢俊义回城,被李固设伏绑送梁中书前。屈打成招,下入死牢。燕青讨饭给主人吃。柴进和戴宗买通两院节级蔡福,卢俊义被脊杖二十,刺配三千里外沙门岛,李固收买防送公人董超、薛霸,杀害卢俊义,卢俊义被燕青所救,要上梁山,中途被捉拿,燕青告知宋江;石秀奉宋江之命到北京打听卢员外消息适逢斩首卢员外,石秀从酒楼上跳将下去,吓跑蔡福、蔡庆,抢走卢俊义。

孝亲尊师

“孝亲”和“尊师”各分三个层次,“孝亲”分“孝养”、“孝顺”、“孝敬”三个层次,“尊师”分“尊敬”、“遵从”、“尊承”三个层次,以下分别略说一下。

先说“孝亲”,孝为人伦之本,本立而道生,孝是所有一切智慧、财富、幸福的根基,所谓厚德载物也。最基本的孝亲从向父母尽孝开始,推而广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第一、 孝养。

孝养父母分两个层次:

1、养父母之身。一个孝子最起码的,要让自己的父母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生活基本面上没有太多的忧虑,尽自己可能地满足父母的需求。如果自己没有能力满足父母的需要,也要在父母跟前尽心侍奉,这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如果身在外地条件不许可,那也要常存此心。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应该意在近前侍奉上。但是,夫子又说,“游必有方”,这个方应该不是指方向、方位这些,如果父母知道你去的方向,知道你在某某监狱里被看守,那也不是个孝子,这里的“方”,应该是方正之学,即圣贤之道,也就是说,离父母远游只有一个原因可以免责,那就是恭行圣贤之道。

2、养父母之志。在这一点上有两层次:首先,不让父母因我而忧虑。再者,不让父母因我而羞愧。《弟子规》云:“身有伤,遗亲忧,德有伤,遗亲羞。”一个孝子不能让自己的身体一直处在疾病或不安当中,而让父母为自己而忧虑。《论语·泰伯》中说: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据《孝经》记载,孔子曾对曾参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就是说,一个孝子,应当极其爱护父母给予自己的身体,包括头发和皮肤都不能有所损伤,这就是孝的开始。曾子在临死前要他的学生们看看自己的手脚,以表白自己的身体完整无损,是一生遵守孝道的。大家想一想,连身体都不愿意伤害,更何况德行呢?

一个人如果对内不能和睦兄弟,对外不能与人和乐相处,时时让父母为你担忧,这就是不孝。与人不和尚且不可,更何况做一些与德行有损的见不得人的事情让父母感到脸上不光彩乃至于羞愧呢?

想想,我们现在养父母之身做得不好,养父母之志则做的更差。特别是现在,有些女孩子婚前多次堕胎,直到结婚时才发现伤身太甚乃至不能生育了,一方面葬送了自己一辈子的幸福,另一方面后半生与各种妇科疾病紧密相伴,更重要的,这是既“遗亲忧”又“遗亲羞”,实在是大不孝啊!

第二、 孝顺。

不孝之子一般都称作“逆子”,就是一直顶撞父母或违逆父母的意愿行事。之所以说违逆父母即为不孝,也并不意味着父母说的做的都是对的,也不是所做的一切都按照父母说的去做即便错了也照着执行,直到最后让父母发现自己错了再后悔,这样为了保全自己而让父母承担过错后果也不是孝子。《弟子规》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孝顺之子不当面顶撞父母,绝对不做让父母憋闷委屈的事,更不故意给父母找气受,深深知道世上没有一个父母会故意伤害自己的孩子,没一个父母愿意明明白白地眼睁睁把自己的孩子往火坑里推,父母说的对一定要听,觉得不对,应该好好考虑一下父母的立场,想想是不是我们的想法太幼稚,如果不是,的确是父母的问题,先不顶撞,顺承下来,然后再用《弟子规》所说的办法使改变主意。如果自以为很了不起,以为父母的思想守旧,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他一定会因为不孝顺父母犯下更大的错误。要知道,父母往往为我们想得比我们自己还周到还长远,而我们自己往往只看到现在眼前,却忘了未来。所以“孝道”当中,“顺”字尤其重要。

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中庸》)孝顺父母的人,首先要做顺从父母心意的事情,夫妻和顺,兄弟和睦,这是父母愿意看到的,这样做了,这就是顺父母的心意,一个人能这样的孝顺父母,他做什么事情都会顺的。

第三、 孝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孝中如果没有敬意,那就是丧失了人伦根本的所谓“养活”。这用孔夫子的说法,就是把父母与犬马等同起来将养的大不敬行为,不孝之至。天下父母是最无私的,每一位父母都有一颗无私的爱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爱。

另一方面说,只有敬爱自己父母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赞赏,才会博得别人的尊敬。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人,实在没有谁真愿意与他打交道。这样的人与人相处没有道义交往,只有唯利是图。所以,这样的人做点生意干点工作非常劳累,他总是感觉自己为挣一分钱付出了太多的努力,他还以为这个世界本来如此,一辈子体会不到幸福的滋味。其实这都是在不敬父母时往自己心中种下的傲慢无礼的种子长出来的恶果。

有人乃至于说,自己的父母身上有好多低级嗜好,有丧人伦的恶行,是许多人嘲讽的对象,不值得自己敬重。他感觉自己和一些人一样对自己父母的无礼是应该的。有这种想法的人应先参照以上“孝顺”条目去做一做,然后再好好地做自我反省,父母的善恶行为都是用以教化我们自己的,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随顺了自己的恶习偏见,乃至于不敬父母造下恶因,自己无论如何努力,只要这种心念不改,都会被社会和自己的子女抛弃,那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如自己的父母。设身处地想想,自己如果再回去到父母的年代,那比父母不知又要差多少。真正的孝子,根本不会看到父母的缺点,只会认真反省自己的缺点,之所以能够看到父母的缺点,那首先是自己的大不敬,认真反省,以古舜王为榜样,更加努力地修身,才能感化所有身边的人。舜王的父母在外人看来是最恶的父母,但是舜王没有看到,他恭行孝道,从最后的结果来看,父母正是成就舜王高尚人格的人。

再说“尊师”,尊师是人生成长的第一步,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最基本的尊师从尊敬为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开始,推而广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第一, 尊敬。

我们是否可以从一个老师那里学到知识,能学到多少,与这位老师的学问修养没有直接关系,而与我们对那个老师的恭敬程度直接相关。遇到一位学问和个人修养非常好的老师是我们的福气,可是我们不是打心眼里挚诚尊敬这位老师,那我们从老师这里能学到的东西非常有限。一分恭敬学到一分,二分恭敬就能学到两分,一点也不会多学到。古人奉事师长,哪怕在我们看来是一位学问不高的老师,门下也能出有识之士,那个学问不是老师教的,而是从恭敬老师的过程中感应到的。周星弛的搞笑片子里有一段,他师父发现他没有钱了,就不想再看到他,叫他从很高的台阶往下滚,告诉他那是无敌风火轮,没想到他真的练成了。他为什么会练成,因为他对师父打心眼里恭敬,真诚地想从师父那里学到东西,所以他就得到了。从这一点上来看,那个片子并不夸张,因为从古到今,那些被骗成功的例子不在少数,都是因为百倍的恭敬得到的百倍的学业利益。

第二, 遵从。

尊敬老师不是每次见面都鞠躬,也不是时时追随老师左右不离不弃,也不是到处宣扬老师的好处,更不是逢年过节花钱请老师摄一顿。假如你说尊敬哪位老师,而把他说的话当做耳旁风,甚至于背其道而为之,你是尊敬老师吗?所以,尊敬老师关键是依教奉行,在实践中落实老师的教导。最尊敬老师的学生,哪怕长期不在老师身边,看不到老师时还在依照老师的教诲行事,在实践当中获得真实的受益!

第三, 尊承。

真正尊师之道,不但要挚诚恭敬、依教奉行,还要做好承前启后的传承工作,不能让老师之道从自己这里断绝。

传承有三种方式:

一、身教。自己“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一个依照师道而有所成就的好样子。在这里所说的有所成就,包括在生活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各个方面,无论在哪方面成就至少一项值得为人称道为人效法的好样子,乃至身边有人有意无意跟着你的样子学习,对人产生好的影响,这就是第一种传承师道的方法,也是身教之法,所谓不言之教、以身示教、潜移默化、师恩不忘。

二、言教。自己执持老师衣钵,像老师一样去收授门徒教化学生,称扬赞叹老师之名,号召大家一起学习,并与大众一起身体力行,人人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最终将老师的教诲传至天下,让更多的人因之获益。

三、德教。自己不但身体力行,无时无刻不深受老师教诲的滋养,而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依老师之道为人谋福利,让更多的人因之获益,人人深切感念并深受影响,乃至改变自己以往的过错,开始在生活中效法试行,从而移风易俗、师道张显,使民风淳厚福被万世。

有关孝亲尊师的道理,古人论述甚多甚繁,历朝以来事证甚多,不断证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实为做人伦常之根本,毕竟博文篇幅所限,我简略说说以为提醒。不光提醒大家,更是提醒我自己,所以心中常怀惭愧,唯力行而已

  先说“孝亲”,孝为人伦之本,本立而道生,孝是所有一切智慧、财富、幸福的根基,所谓厚德载物也。最基本的孝亲从向父母尽孝开始,推而广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第一、孝养。

 孝养父母分两个层次:

 1、养父母之身。一个孝子最起码的,要让自己的父母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生活基本面上没有太多的忧虑,尽自己可能地满足父母的需求。如果自己没有能力满足父母的需要,也要在父母跟前尽心侍奉,这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如果身在外地条件不许可,那也要常存此心。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应该意在近前侍奉上。但是,夫子又说,“游必有方”,这个方应该不是指方向、方位这些,如果父母知道你去的方向,知道你在某某监狱里被看守,那也不是个孝子,这里的“方”,应该是方正之学,即圣贤之道,也就是说,离父母远游只有一个原因可以免责,那就是恭行圣贤之道。

 2、养父母之志。在这一点上有两层次:首先,不让父母因我而忧虑。再者,不让父母因我而羞愧。《弟子规》云:“身有伤,遗亲忧,德有伤,遗亲羞。”一个孝子不能让自己的身体一直处在疾病或不安当中,而让父母为自己而忧虑。《论语·泰伯》中说: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据《孝经》记载,孔子曾对曾参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就是说,一个孝子,应当极其爱护父母给予自己的身体,包括头发和皮肤都不能有所损伤,这就是孝的开始。曾子在临死前要他的学生们看看自己的手脚,以表白自己的身体完整无损,是一生遵守孝道的。大家想一想,连身体都不愿意伤害,更何况德行呢

 一个人如果对内不能和睦兄弟,对外不能与人和乐相处,时时让父母为你担忧,这就是不孝。与人不和尚且不可,更何况做一些与德行有损的见不得人的事情让父母感到脸上不光彩乃至于羞愧呢

 想想,我们现在养父母之身做得不好,养父母之志则做的更差。特别是现在,有些女孩子婚前多次堕胎,直到结婚时才发现伤身太甚乃至不能生育了,一方面葬送了自己一辈子的幸福,另一方面后半生与各种妇科疾病紧密相伴,更重要的,这是既“遗亲忧”又“遗亲羞”,实在是大不孝啊!

 第二、孝顺。

 不孝之子一般都称作“逆子”,就是一直顶撞父母或违逆父母的意愿行事。之所以说违逆父母即为不孝,也并不意味着父母说的做的都是对的,也不是所做的一切都按照父母说的去做即便错了也照着执行,直到最后让父母发现自己错了再后悔,这样为了保全自己而让父母承担过错后果也不是孝子。《弟子规》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孝顺之子不当面顶撞父母,绝对不做让父母憋闷委屈的事,更不故意给父母找气受,深深知道世上没有一个父母会故意伤害自己的孩子,没一个父母愿意明明白白地眼睁睁把自己的孩子往火坑里推,父母说的对一定要听,觉得不对,应该好好考虑一下父母的立场,想想是不是我们的'想法太幼稚,如果不是,的确是父母的问题,先不顶撞,顺承下来,然后再用《弟子规》所说的办法使改变主意。如果自以为很了不起,以为父母的思想守旧,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他一定会因为不孝顺父母犯下更大的错误。要知道,父母往往为我们想得比我们自己还周到还长远,而我们自己往往只看到现在眼前,却忘了未来。所以“孝道”当中,“顺”字尤其重要。

 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中庸》)孝顺父母的人,首先要做顺从父母心意的事情,夫妻和顺,兄弟和睦,这是父母愿意看到的,这样做了,这就是顺父母的心意,一个人能这样的孝顺父母,他做什么事情都会顺的。

 第三、孝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孝中如果没有敬意,那就是丧失了人伦根本的所谓“养活”。这用孔夫子的说法,就是把父母与犬马等同起来将养的大不敬行为,不孝之至。天下父母是最无私的,每一位父母都有一颗无私的爱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爱。

 另一方面说,只有敬爱自己父母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赞赏,才会博得别人的尊敬。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人,实在没有谁真愿意与他打交道。这样的人与人相处没有道义交往,只有唯利是图。所以,这样的人做点生意干点工作非常劳累,他总是感觉自己为挣一分钱付出了太多的努力,他还以为这个世界本来如此,一辈子体会不到幸福的滋味。其实这都是在不敬父母时往自己心中种下的傲慢无礼的种子长出来的恶果。

 有人乃至于说,自己的父母身上有好多低级嗜好,有丧人伦的恶行,是许多人嘲讽的对象,不值得自己敬重。他感觉自己和一些人一样对自己父母的无礼是应该的。有这种想法的人应先参照以上“孝顺”条目去做一做,然后再好好地做自我反省,父母的善恶行为都是用以教化我们自己的,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随顺了自己的恶习偏见,乃至于不敬父母造下恶因,自己无论如何努力,只要这种心念不改,都会被社会和自己的子女抛弃,那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如自己的父母。设身处地想想,自己如果再回去到父母的年代,那比父母不知又要差多少。真正的孝子,根本不会看到父母的缺点,只会认真反省自己的缺点,之所以能够看到父母的缺点,那首先是自己的大不敬,认真反省,以古舜王为榜样,更加努力地修身,才能感化所有身边的人。舜王的父母在外人看来是最恶的父母,但是舜王没有看到,他恭行孝道,从最后的结果来看,父母正是成就舜王高尚人格的人。

  再说“尊师”,尊师是人生成长的第一步,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最基本的尊师从尊敬为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开始,推而广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第一,尊敬。

 我们是否可以从一个老师那里学到知识,能学到多少,与这位老师的学问修养没有直接关系,而与我们对那个老师的恭敬程度直接相关。遇到一位学问和个人修养非常好的老师是我们的福气,可是我们不是打心眼里挚诚尊敬这位老师,那我们从老师这里能学到的东西非常有限。一分恭敬学到一分,二分恭敬就能学到两分,一点也不会多学到。古人奉事师长,哪怕在我们看来是一位学问不高的老师,门下也能出有识之士,那个学问不是老师教的,而是从恭敬老师的过程中感应到的。周星弛的搞笑片子里有一段,他师父发现他没有钱了,就不想再看到他,叫他从很高的台阶往下滚,告诉他那是无敌风火轮,没想到他真的练成了。他为什么会练成,因为他对师父打心眼里恭敬,真诚地想从师父那里学到东西,所以他就得到了。从这一点上来看,那个片子并不夸张,因为从古到今,那些被骗成功的例子不在少数,都是因为百倍的恭敬得到的百倍的学业利益。

 第二,遵从。

 尊敬老师不是每次见面都鞠躬,也不是时时追随老师左右不离不弃,也不是到处宣扬老师的好处,更不是逢年过节花钱请老师摄一顿。假如你说尊敬哪位老师,而把他说的话当做耳旁风,甚至于背其道而为之,你是尊敬老师吗所以,尊敬老师关键是依教奉行,在实践中落实老师的教导。最尊敬老师的学生,哪怕长期不在老师身边,看不到老师时还在依照老师的教诲行事,在实践当中获得真实的受益!

 第三,尊承。

 真正尊师之道,不但要挚诚恭敬、依教奉行,还要做好承前启后的传承工作,不能让老师之道从自己这里断绝。

 传承有三种方式:

 一、身教。自己“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一个依照师道而有所成就的好样子。在这里所说的有所成就,包括在生活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各个方面,无论在哪方面成就至少一项值得为人称道为人效法的好样子,乃至身边有人有意无意跟着你的样子学习,对人产生好的影响,这就是第一种传承师道的方法,也是身教之法,所谓不言之教、以身示教、潜移默化、师恩不忘。

 二、言教。自己执持老师衣钵,像老师一样去收授门徒教化学生,称扬赞叹老师之名,号召大家一起学习,并与大众一起身体力行,人人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最终将老师的教诲传至天下,让更多的人因之获益。

 三、德教。自己不但身体力行,无时无刻不深受老师教诲的滋养,而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依老师之道为人谋福利,让更多的人因之获益,人人深切感念并深受影响,乃至改变自己以往的过错,开始在生活中效法试行,从而移风易俗、师道张显,使民风淳厚福被万世。

 有关孝亲尊师的道理,古人论述甚多甚繁,历朝以来事证甚多,不断证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实为做人伦常之根本,毕竟博文篇幅所限,我简略说说以为提醒。不光提醒大家,更是提醒我自己,所以心中常怀惭愧,唯力行而已。

#高二# 导语着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乐,不要沉迷于学习进步没有别的痛苦中,进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足够的量变才会有质变,沉迷于痛苦不会改变什么。 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年级语文上册《陈情表》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

 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

 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

 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

 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

 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二、熟读背诵

 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

 ○1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在词义: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日薄西山茕茕孑立床蓐

 猥以贱微生当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拨擢宠命优渥

 期功强近终鲜兄弟除臣刘病日笃更相为命

 ○2注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和用法:

 以: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猥以微贱臣具表以闻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

 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

 慈父见背二州伯牧所见明知形影相吊晚有儿息逮奉圣朝察臣孝廉举臣秀

 才拜臣郎中拜表以闻寻蒙国恩除臣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愿乞终养听

 臣微志庶刘侥幸不胜…之情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简要疏通以上词句。

 3、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

 第二段:感激,恳切;

 第三段:真挚,诚恳;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4、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

 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抚养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无亲无戚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

 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卧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5、熟读第二段。

 6、指导背诵第三段。

 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不矜名节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宠命优渥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笃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不能废远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

 区不能废远。

 7、熟读第四段。

 8、解题:讨论:结合上节课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

 意?。

 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什么呢?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

 贺。那么,李密的这个奏表,题为《陈情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注解没有,那

 是什么呢?

 提示:情:○1情况(事实);

 ○2衷情(孝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投影)

 9、完成课后练习和同步训练。

 二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背诵第三段导入。

 二、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出来。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

 擢,宠命优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

 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

 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身世孤苦悲凉

 孝情

 祖母情深似海孝治天下(理)尽忠日长揭示矛盾分析矛盾

 解决矛盾先尽孝后尽忠

 沐清化蒙国恩祖母病笃(情)尽孝日短

 忠心

 圣朝恩重如山

 3、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

 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引导:这个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

 并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接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

 事?

 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4、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

 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

 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实情也表白,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

 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

 情理不言而喻。(投影)见上图

 5、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

 法的?

 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

 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投影)

 6、小结: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

 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

 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

 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

 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三、赏析语言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的

 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

 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

 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

 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

 斥……

 请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

 有什么特点,好在哪?

 (学生读书思考约3-5分钟,老师巡堂了解情况)

 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

 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

 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

 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

 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1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

 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

 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

 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2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彩,能极大地引发读

 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

 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

 动人?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以狼狈比喻进退为难的情境,形象生动。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

 ○3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4、提问: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

 引导: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

 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

 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6、小结:

 ○1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4丰富了中国语言的词汇:

 四、作品评价

 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

 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引导: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

 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

 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导: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篡夺取

 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

 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

 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

 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2、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3、引入前人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

 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983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5
下一篇2024-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