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保尔•柯察金:既是一名革命战士,又是一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青年人。他是一个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有倔强的个性和坚韧的毅力,对生活积极乐观。并且有着崇高的共产主义人生观和道德理想。他反对压迫、反对官僚主义,见义勇为,大公无私,不怕艰苦,忠于职守,为公众的利益勇于献身。
保尔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永恒强者,他具有鼓舞人的力量。他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激励了无数陷入困境的人们,使他们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他对革命理想的无限忠诚,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是以往的文学中所没有的,即使在无产阶级文学中也是崭新的。
文学艺术特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中一部最辉煌的名著,作品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完美的艺术典型。作者在刻画这一人物形象时严格地遵循生活的真实,并不把保尔的坚强意志和刚强的性格看成是天生的,而认为是在英勇的战斗和艰苦的劳动中,在刻苦的学习和严格的律己中锻炼出来的。
用作者的话说,保尔有着大大小小的缺点和错误。作家毫无粉饰地描写了这一切,保尔的偏激、狭隘、急躁的情绪,使得他在处理自己和冬妮亚的关系上显得简单和片面了。由于他对她那些爱虚荣、爱穿着的缺点上要求太高,就“决然”地中断了他们的情谊。对冬妮亚一定要穿着漂亮的衣服去参加共青团大会,感到“看不惯”。这固然是他偏激、狭隘情绪的反映,是他对事物的看法不够成熟的片面性的表现,却也是他鲜明的阶级爱憎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无论优点和缺点都符合于保尔的性格特征。态度和对改正缺点的自觉行动。例如,保尔后来完全被病魔击倒,永远没有归队的希望的时候,他曾经产生了绝望的心情,甚至想用手枪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在这生与死的激烈斗争面前,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作为他行动的最高准则。他无情地剖析自己不健康的思想,严厉地批判自己的懦弱和胆怯:“这是假英雄!任何一个笨东西都会随时杀死自己!这是最怯懦也是最容易的出路。”作家通过描写主人公内心的激烈矛盾和感情的尖锐冲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使生活到了实在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能够活下去,使生命变得有用处。”
遵循现实主义原则,多方面地描写保尔的性格及其成长过程,做到了真实、准确、恰到好处。这样就使作品主人公的个性特征更为鲜明和突出,使他的性格更加完整、丰满和真实。从而更加深了人物的英雄形象和教育力量,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巴金的《家》
作者:司马长风
巴金自己偏爱《雾、雨、电》,但最受读者欢迎的则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尤其是《家》。
关于爱情三部曲,刘西渭在《咀华集》里已有透辟的分析和批评,这里评介一下新文学史上拥有最多读者一部小说枣《家》。
我最初读的巴金作品,是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给我的印象很坏。不但文字谈不上精美,所写的人物也莫名其妙,因为中国从没发生过它那其主义的革命,对那些虚无而疯狂的角色无从理解。因此,巴金自己虽然每读一遍便“泪浪滔滔”,但是在绝大多数读者则味同嚼蜡。《家》则完全不同,所写故事、人物、场景、园林的幽与美,梅花的色与香,缺乏阳光的古屋,连吐在地上的浓痰,读者不但熟悉,并且有好多东西,直到今天还附在父辈和自己的身上。
“激流”这两个字,颇能表达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剧烈和巨大的变革,从家族本位社会向个人和国家本位社会的变革。首先是个人的觉醒,之后是个人从休戚相关、福祸与共的大家族的束缚(在悠久的年月安是中国人的安乐窝,在新时代的风暴里则成了牢笼)挣脱出来,面对国家和社会。《家》给予这一从旧到新的变革提供了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这一大变革到今天已临末期,但是还没有完全过去,因此这部书的火焰还没有熄灭,许多读者还可以从《家》里拾取自己的哀欢。
假如我们单从题材的风上,变革的典型来肯定《家》这部小说,未免太不公道,太轻视它了。其实自新文学诞生以来,大多数的小说,都在描写上述的变革,可是为什么《家》独拥有最多读者,而且历久不衰呢我们必须化点功夫去探求。这里先概述一下全书的梗概。……
小说一开头写风雪中那“黑洞”似的公馆,结尾写觉慧如鸟脱笼似的离家,搭上往上海的船,望着一江东去的秋水,他写道:
“这水,这可祝福的水啊,它会把他从住了十八年的家带到那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群中间去。”
这一开头一结尾,颇有艺术匠心,在读完全书之后,使人不能立刻离开书中的世界。
《家》虽然有不少缺点值得推敲,却不愧是三十年代长篇小说的名著,足以和其它诸大家并耀争辉。
《家》的主要缺点是通篇缺乏艺术锤炼。我手头的这部《家》,是一九五一年的修订本,已改去“用字不妥当的地方”及“删去一些累赘的字句”,可是若干章节读来仍感到难以下咽。总括说来这部小说,描写和叙述参半,“难以下咽”多在叙述的部分。许多对话,太急于表达思想,而失去口语的活气和韵味,读来好象听演讲。
这些缺点与当时巴金的文学观点有关。他无数次的表白:“文学是什么我不知道,而且我始终就不曾想知道……我不曾读过一本文学的书。”又:“我不是为做作家才来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可知他对文学的粗暴和轻蔑。这当然是一种无知的幻稚。不论你出于什么动机写小说,只要你当做文学作品出版,投进文学的世界,你就要受艺术尺度的衡量。
正因为在写《家》时(当时二十八岁),巴金还对文学这样蒙昧无知,居然写出这样一部不朽的作品,可见他天赋之高。这部小说的魅力在左列几点:
(一)作者抓住了那个变革时代的焦点,抓住在变革中旧和新的人物典型,同时用一连串的典型冲突事件,表达了变革“激流”的澎湃。《家》是激流年代的一首长歌。换个方式说,《家》的角色、情节和主题三者的配搭甚是匀称、和谐。由于整体的结构完整,遂使部分文字的生涩和粗糙显得有重要了。
(二)新文学诞生以来的小说,十部之中有九部,在写作时都怀有一个文学以外的目标,巴金也未能免俗,但是《家》是为纪念他大哥写的,他必须放下自己的“目的”,尽量接近真实。因此成为一部人情味最纯、生活味最浓的小说。
(三)巴金一九五一年在《家》的《后记》最后一行写道:
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鼓舞我的源泉。
在他一切的作品中都满溢着纯洁的青春气息。《家》尤其浓厚。这种气息反映一颗单纯的心灵,读他的小说,你毫不感到是在绞汁写出来的,是唱出来的,呻吟出来的,是自然的天吁。这不是艺术,而是天赋。如他所说:“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四)巴金在一九三一年四月写的《激流》总序,短短只有一千字,具有同样意思的话重复了三次:(1):“这里面有爱,有恨,”(2)“我有我的爱,有我的恨,”(3)“……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他在其它作品中,和作品的序言或后记中,无数次的重复类似的话。读者或许误解他是一个爱恨分明的人,不,他是爱得深,恨得浅,爱得如火烧,恨得如雪融的人。换言之,他爱得认真,恨得软弱。这因为他的恨根源于爱。因此在《家》里,我们觉得可爱的人十分可爱,可恨的人只感到可悯(含有同情的怜悯)。这里使人记起“哀而不伤、怨而有怒”那两句话,《家》具有这两种恰到好处之美。
http://clubcat898com/newbbs/printpageaspBoardID=2&ID=653447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在中国,巴金是与茅盾、老舍、曹禺齐名的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28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著作甚丰,有《巴金文集》14卷;1987年又开始出版《巴金全集》。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随想录》(5集);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等。
巴金的代表作,在几代读者中最具影响的作品是《家》、《春》、《秋》(即〈激流三部曲〉)。这部蜚声海内外的长篇巨制,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作者对题材熟悉和感受的亲切,使作品获得了巨大的震撼力。在动荡、巨变、大浪淘沙的年代里,《家》、《春》、《秋》奏起的时代进行曲,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曾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其中的《家》,起的作用更大。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年,反封建的任务异常艰巨。二百多年前,伟大的曹雪芹写了《红楼梦》,成为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巴金的《家、》《春》、《秋》是继《红楼梦》之后,描写封建旧家庭败落的最优秀的小说。
艺术上,这3部长篇也是巴金全部作品中成就最显著的作品。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同一类人物也有很细微差别。巴金不是凭客观冷静地描写取胜,而是靠澎湃的激情折服人。他的小说,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却写得有条不紊,起伏有致。新时期写的《随想录》轰动文坛,活画出一位心地坦诚的作家的纯洁灵魂。《家》、《春》、《秋》和《寒夜》早已拍成**,饮誉国外。
环境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
——读《家》《春》《秋》有感
我曾读过不少的文学作品,但巴金的〈激流三步曲〉—〈家〉〈春〉〈秋〉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我曾反复读过好几遍,然后深深的思考着环境,性格,命运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众多读者对<家>〈春〉〈秋〉中的觉民,觉慧,琴 为代表的新青年都持赞扬态度,当然我也并不例外而他们则对觉新,淑贞和枚等人则主要持批判态度,只会骂他们是"懦夫",而我对他们主要持同情的态度
就拿觉新来说吧!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尽管是同一个母亲所生,而且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可是他们的处境却并不相同觉新是这个大家庭长房的长孙的确,就因为这个缘故,就决定了他同他的两个弟弟性格的不同而性格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他们命运的不同
也许你会说既然觉新心中已有了梅表妹了,他就不应该接受他父亲给他安排的他和李家的亲事,而应该像觉民一样心中已经有了琴表妹,就采取逃婚方式断然拒绝祖父安排的他和冯家的亲事我们先分析一下觉新和觉民的不同吧!首先,梅和琴的家庭背景不同,琴家有比较疼她的母亲,还稍微顺从琴的意见,而梅的家似乎就没那样"民主"了,并且和高家还和高家稍有瓜葛其次,梅和琴的性格截然不同,前者是典型的封建妇女的代表,而后者是新青年的代表再次,正当他和祖父的关系闹的不可开交,祖父正要登报不承认他是高家子弟之时,祖父又因病去世了,而当时,觉民的父亲也死了,然后,就没人再去管他的婚事了觉民逃婚是成功了,他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运气实在是太好了而觉新就没那样好的运气了,当时他父亲和祖父都健在假如,觉民采取了逃婚的方法,他们会采取封建社会大家庭的种种方法来对付他,直到他答应婚事为止
也许你还会说既然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还不如像觉慧一样离家出走,和高家断绝关系
而只要看一下觉新的生活处境,我们就知道那是绝对行不通的当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他上面还有一个继母,下面有两个在校读书的弟弟,在家有两个妹妹因此,当时,这个大家庭的重担就自然而然的落在他的年青的肩上他应该对那些人负责,不可能像觉惠那样说走就走了
况且,觉新也并不是生来就是"懦夫"当初,他心里也燃烧过青春的火焰,他也奋斗过,他也愤怒过,他也有过不断的同长辈们有所冲突,但他的奋斗毫无结果,他不能说服他们,不能改变他们,而为了过几天平静的日子——当然,人人都想过平静的日子,这无可厚非吧!
他被迫无奈之下,才发明了这种处家的态度他在可能的范围内敷衍他们,讨他们欢心,而事实上只有这样才能过几看似平静的生活
觉新的生活可谓悲上加悲,苦上加苦,父亲逼他娶自己不喜欢得人,而后来终于和妻子李氏有了感情,长辈门又在妻第二次生产的时候用"血光之说"折磨死了妻而他把自己生存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爱子海臣身上,海臣却又被意外地的疾病夺去了生命试想,他的命运是如此的悲惨,而他有得到了谁的安慰和同情呢而觉民和觉惠生气的时候,也会无所顾及的骂觉新是"懦夫",他们不知道他大哥有多难过和无可奈何吗
觉新的性格的改变并不是突然的第一个打击落在他头上,他苦苦的挣扎于是,第二个打击又接着来了一次的让步算是开了个端,以后不得不步步让步他终于渐渐沉落在他所厌恶的环境中去,一天一天的沉落下去,一重一重的负担压住了他他还不时努力往上浮,几次要浮上来,几次又被压下去,因为他也不甘心被人说是"懦夫"
环境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有怎样的环境就有怎样的性格,同时也就决定了有怎样的命运了 。
大家似乎都没有读出在《家》中,巴金先生其实对觉慧是持批判态度的吗?三少爷对鸣凤的爱并不彻底,他虽然爱她但还带着侥幸和同情的心态。也就是说他虽然满嘴里喊的是“新思想”但并没有真正地从心底革新自己,直到鸣凤自杀后才真正觉醒!以下是巴金先生对觉慧明明知道鸣凤要嫁人,不但不去救她反而假装自己不知道的一段描写:
“一天的功课很快地完结了。在归途中,他又受到矛盾的思想的围攻。他一句话也不说,脸色也很难看。觉民知道他有心事,也就不跟他多讲话。
他们终于到了自己的家,走进二门,正遇见冯家接人的轿子出来,两个仆人押送着。轿子里面传出来凄惨的哭声,虽然细微,但是哭声进到了觉慧的心里。他并不分辨这是什么人的声音,他相信那个人去了、永远地去了。
轿子带着哭声去了,天井里还留着女佣、仆人和轿夫。他们聚在一起纷纷议论。高忠红着脸叽哩咕噜地在骂“老混蛋”。文德在旁边劝他不要乱讲话。觉慧知道他们一定在谈鸣凤的事情,他甚至不敢多看他们一眼,就急急地走进里面去了。”
诸如此类的描写书中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在读《家》时多多留意,体会其中用意!
其实,在《家》中巴金先生真正歌颂的是那些女性形象。就拿觉慧和鸣凤的爱情来说,在觉慧唯唯诺诺的时候,鸣凤却毅然选择用死亡来证明自己对爱情的执拙与忠贞!其他的女性形象更是不必多说,比如大家都提到的梅还有琴甚至包括瑞珏,她们虽为女性但在那个年代却比那些男人们更加勇敢,坚强!
希望大家再读《家》时能多投给这些女性形象点目光,对《家》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回答者:zhfy760913 - 举人 四级 1-25 10:18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了~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3 个人评价
好
66% (2) 不好
33% (1)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共 2 条
顶
评论者: hhn77 - 门吏 二级
这个不错啊大家激动啥的说
评论者: 欲盖弥彰_O - 试用期 一级 其他回答 共 5 条
李清照没有《醉酒吟》,只有《醉花阴》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重阳《醉花阴》词相传有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琅嬛记》)。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它说明这首词最好的是最后三句。
现在先看看它的全首。词的开头,描写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环境。“薄雾浓云”是比喻香炉出来的香烟。可是香雾迷朦反而使人发愁,觉得白天的时间是那样长。这里已经点出她虽然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佳节又重阳”三句,点出时间是凉爽的秋夜。“纱厨”是室内的精致装置,在镂空的木隔断上糊以碧纱或彩绘。下片开头两句写重阳对酒赏菊。“东篱”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人比黄花瘦”的“黄花”,指菊花。《礼记》月令:“鞠(菊)有黄花”。“有暗香盈袖”也是指菊花。从开头到此,都是写好环境、好光景:有金兽焚香,有“玉枕纱厨”,并且对酒赏花,这正是他们青年夫妻在重阳佳节共度的好环境。然而现在夫妻离别,因而这佳节美景反而勾引起人的离愁别恨。全首词只是写美好环境中的愁闷心情,突出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写,目的是加强刻画她的离愁。
在末了三句里,“人比黄花瘦”一句是警句。“瘦”字并且是词眼。词眼犹人之眼目,它是全词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
在诗词中,作为警句,一般是不轻易拿出来的。这句“人比黄花瘦”之所以能给人深刻的印象,除了它本身运用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之外,句子安排得妥当,也是其原因之一。她在这个结句的前面,先用一句“莫道不消魂”带动宕语气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写动态的“帘卷西风”,这以后,才拿出“人比黄花瘦”警句来。人物到最后才出现。这警句不是孤立的,三句联成一气,前面两句环绕后面一句,起到绿叶红花的作用。经过作者的精心安排,好象**中的一个特写镜头,形象性很强。这首词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首词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为了表达这点精神,因而它确实称得上是“词眼”。以炼字来说,李清照另有《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为人所传诵。这里她说的“人比黄花瘦”一句,也是前人未曾说过的,有它突出的创造性。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上片与秋凉情景。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随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下片写重九感怀。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就上下片之间的关系来说,这下片写的是结果。
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
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词中还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例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一层。
设问手法也是词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之一。明茅映在《词的》中说:人们“但知传诵结语(指“人比黄花瘦”句),不知妙处全在‘莫道不消魂’。”这话是很有见地的。“莫道”一句,实际上可以与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句相媲美。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
元伊士珍《琅环记》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明》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城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的生活体验不是一般文人所能体验得了的;他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技巧,也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词里出现的那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也正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因为这一形象是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时期与特定阶层的产物
敬爱的吴老师:
您好!不久,我已经踏上六年级的阶梯。吴老师,您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汗水。今天我在这里和您谈谈心里话。
您是一位关心学生的好老师。记得有一次,我班的一位同学由于身体不舒服,在课堂上有些头晕。当消息传到您的耳中时。您就叫那位学生扒在桌面上好好休息,给他一杯热水,还向他问寒问暖。
还有一次,,您给我们讲课时,一会打哈欠,一会揉揉鼻子,我们都知道,我们都明白,是你的感冒使得你如此。我想:“吴老师,您怎么不在讲台上休息一会儿呢?”可是我知道,您是为了我们而在顽强地给我们讲课……
在将近期末考试的时候,老师比我们更为紧张,所以常常放学后多上一节课,给我们补课。有些学生埋怨老师不应该放学留下。但您不在乎听他们所讲的话。时时帮助不会的学生,教他们解决的方法,给他以容易的理解,让他能够明白。我们遇到不会的问题便向您请教,您也耐心地给予我们讲解。
吴老师,在这里,我要向您献上一首诗,表达我对园丁真诚的赞颂:
假如我们是一只小船,
您就是一对船桨。
有了船桨的划动,
小船才能乘风破浪。
假如我们是一根蜡烛,
您就是一根火柴。
有了火柴的点燃,
蜡烛才能大放光芒。
假如我们是茂盛的树木,
您就是辛勤的园丁。
有了园丁的培育,
树木才能高大挺秀……
吴老师啊,让我再向您说一声:“辛苦了!”祝您: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亲爱的老师:
您好!
就要来到我向往已久的初中了,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充满了希望和梦想。
一个人,没有远大的理想是成不了大器的,我从小就想成为××(自己填),为了这个梦想,我一直不懈努力着。古语言: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只有有了远大的志向,我才能更加一步一个脚印地在人生的征途上奋勇前行。
除了平常的学习,我还有很多爱好:(略,你自己写自己的爱好),是这些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使我眼中的世界更为精彩了。我和您说这些,就是想让您更了解我一点,将来的三年里,还承蒙老师辛苦教诲,我一定努力成才,不辜负学校和家长的期望。
我已步入快速成长的年龄,成熟逐渐代替了我往日的稚气。在小学六年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感谢曾经的老师指引了我走向更灿烂的今天。那些留恋和不舍,那些希冀和理想,一直伴随着站在初中这片新天地门口的我。我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努力实现自我,努力完善青春、追逐梦想。希望老师也能助我一臂之力。
此致
敬礼!
尊敬的X老师:
您好!
在二年级那年到现在你总是不断的教我知识,如果我病了,你总是很关心的问我有没有事。老师您对每一个学生都会很关心,老师你不怕辛苦日夜操劳,早上您要教我们知识,到了夜晚您又要为我们批改作业还有试卷。但是不知为什么,我总是您有时和蔼,有时很凶。在我们班里大多数同学都觉得你很凶,但是我知道大家不会因为这样而讨厌您,而是很喜欢您!我知道其他同学可能是怕您骂他们才说您很凶,还有很多同学觉得您很和蔼,很亲切。在课堂上您是我们的老师,可是在课余时您是我们的朋友。您是我们永远的老师,您教的知识我们会终生受用。
祝X老师您:
永远开心!
永远快乐!
一天比一天美丽!
学生:XX
XX年XX月XX日
敬爱的x老师:
您好!
老师,我坦率地承认,我不是您喜欢的好学生。您曾经不止一次耐心地给我辅导,但是我却一次又一次地让您失望,成为您心目中那个扶不起的刘阿斗。
还记得上学期期中时发生的事吧!那天正好是期中考试,我因为前一天在外婆家做客,第二天当我来到教室门口时,同学们已经在考试了。我站在门口,喊了好几声“报告”后,你才冷冷地示意我进去,可能是因为紧张吧!考试考好后,我居然忘记了写名字。第二天一早,你就在同学们的面前公开地批评我,我知道自己是一个马虎的人,应该受到批评,但是当时您的哪些刻薄的话语,真令我感到无比羞愧,假如地上有道缝的话,我真恨不得钻进去。那次,我也从您的目光中看到了您没有说出来的一句话——你这个笨蛋!
在以后的半个学期中,我也试着努力改变自己,但不管我怎么努力,换来的都是您的冷眼。有时候我向您请教问题,您也总是爱理不理的样子,好几次我都胆怯地回到座位上。看着您为其他同学耐心地解答问题,向他们投去慈祥的目光时,我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
老师,新学期又开始了,对于其他同学来说,又将为新的目标努力学习了,而我!已经对学习丧失了信心。我多么希望您,能用一滴甘露来滋润我干渴的心田。
老师,我已经亲手做了一张贺卡,教师的那天,我将悄悄地放到您的办公桌上……
此致
敬礼!记得要写名,还有要改改!
还有一个:
xx老师:
您好!
我是您的学生,时间过的真快,分开已经个月了,真的很想您,不知道您是否也一样想我们呢?
我留念,我美丽的母校;
我渴望,永远在XXX班这个班集体中;
我期待,您一直陪伴着我!
然而,这都是我的空想,
但是母校、我们的班集体,还有您,
会永远永远烙在我的心底!
爱的老师:
你好!
感恩的心,感谢有您!
是谁似轻燕捎来春的气息?是您,满载一身清辉的您!
是谁在荆棘的荒野里开垦?是您,一直笔耕不辍的您!
是谁像柔风细柳,抚慰一颗颗懵懂的心?是您,可亲可敬的老师!
您有如海广阔的胸怀,您有天下父母的博爱,您有世界最珍贵的财富——知识。
或许您就是智慧的化身,是文化的使者,满怀高度的责任与贡献,降临人世来传播文化的精髓,输送思想的养料。
曾记得在月光皎洁的夜晚,漫步您的窗前,屋内是您那徘徊的身影。您苦苦地思索着,只为一个个难题。那整齐的书桌上是盏困倦的灯,发出吱吱的微响。风儿不经意翻开您的教案,映在窗上是行行密密麻麻的字。
这就是您在教学路上留下的印记;这就是您在挥划未来蓝图的神圣的每一笔;这就是您在无私奉献的铁据!
漫漫的求学路,每一次都记载着您给予的感动;曲折的人生路,每一步都有您真心的叮咛和呵护。您用知识的全部浇灌一颗颗含苞待放的心,您用毕生的爱,温暖一颗颗曾经冷落寂寞的心 ;您用天下最美的语言,将一个个心结打开,您用美丽的彩虹横跨我们彼此的心田。
在您的帮助下,一颗颗童心日益成熟,仰天长望,有着腾飞的欲望;临渊俯鱼,有着遨游的梦想。您给予我们奋斗前进的动力,您的谆谆教诲,您的知识精髓在我们内心深处筑起财富的雕塑。
您就是如此伟大,您培育了一个个精英,时代俊杰。您用自任的渺小塑造伟大,您用自觉的平凡点缀美丽;您用弯曲的脊背创造神话。
流水匆匆,秋风吹落您年轻的容颜;岁月无情,夏月晒弯您健朗的脊背;冬雪 皎皎,覆盖了您那黑发。但您“教书育人”的精神依旧抖擞焕发,不减当年。
斗转星移,世道万变;但不变的是那份闪着金光的师生情,那颗饱含复杂感情的感恩之心。
那是恩,是教育之恩,是启蒙之恩,是滴水当以涌泉相报的师恩。
它是情,是师生之情,亦是朋友情,也是那“非授之以肌肤,但传之以智慧”的“父母情”。
这是一份经得起时间考验,承受得住空间局限的恩情。
即使在黑夜,也永远忘不了在黑夜中摸索的手;即使是在人生腾达、立群峰以俯瞰天下的神圣时刻,也忘不了您在落泪时送来的片片春语;即使在为学业不顺而苦恼之日,也忘不了您那希冀的目光、鼓励的微笑。
您的每一次问候,每一次帮助,每一次关怀,都深深铭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即使是暴雨来袭,即使是黄沙卷起,也带不走那颗感恩的心,那份真诚的、肃穆的敬意!
老师您是否看到那摇上树梢的月儿,它带着我的一片感恩之心和我最真挚的祝福:愿您天天有鲜花相伴,夜夜有星辰共随,也愿您在人生的大道上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
敬爱的李老师:
您的身体好吗?
您想不到我会给您写信吧?虽然我们天天见面,可您知道我在想什么吗?虽然我在您心中一直是一个爱作小动作的学生,可你知道吗?我虽然手中拿着橡皮可我的耳朵还在听着您的讲课。就是因为我手里拿着东西,所以老是受到您的批评,可我这个毛病我想改却总是改不掉。
您知道吗?我每次来到您的办公室接受您的批评时,我觉得像是世界末日到来一般的恐怖和可怕。我想让您以后少批评我一点,我一定会尽快改正的!不要总是在老师、家长和同学的面前批评我,每每让我感到无地自容,因为其他好同学都不和我玩了。
我知道以我平时的学习成绩肯定评不上“文明学生”,同学也不会选我当“三好学生”,可我希望您能给我一个奖,虽然我学习和表现现在不好,但并不代表我以后不好。世界上好多伟人小时候并不好,但经过努力长大后成了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不好都被老师赶出了校门,可他长大后照样成了大科学家。我想今后您是否能多给我一些鼓励,我决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此致
敬礼
最最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当您接到这封信时,您该不会感到莫名其妙吧,我是张坊镇xx村人。是您手把手教我一至四年级的学生,当时您称我“三闺女”的郭 x x(隐)。
老师啊!多少年来,我思念着您,多少次作文写《你最尊敬的一个人》时,我都是写得您—我最敬爱的王宏志老师。
我不会忘记,那时我们很穷,学校只有两间教室,四个年级的学生挤在里面,您教完这班教那班,但在这偏僻的小山村里,到处都能听到我们朗朗的读书声。您不仅教我们数学、语文,还叫我们唱歌、体育、写大字,您还带着我们上劳动课。
记得我上学是1959年。在这四年里,正赶上国家困难时期。您带着我们上山种萝卜,您还拿出自己仅有的一点薪水,作为我们的班费。
记得那时师娘很年轻,疏着两条大辫子,白净的脸上总是露出亲切的笑容,我们都很喜欢她。
您是否还记得我的父亲叫郭 x x(隐)母亲叫郭 x x(隐)。我父亲44年加入中国***,母亲45年入党。现在母亲病故了,老父亲身体很好。当时您称呼他们大哥、大嫂。您记得吗,我二姐郭 x x 、弟弟郭 x x 都曾是您的学生。一晃40多年过去了,当时曾为不上幼儿园谎报年龄而上学的我已年过半百,但我每走一步,都不会忘记亲手栽培我四年之久的老师—您啊!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上阅读课在山坡上那棵大杏树下的石头上,您给我们讲放牛娃机智勇敢斗地主‘高粱叶杀牛’的故事;不会忘记您怕学生们在河沟洗澡出危险,让学生们站好队,用手指在身上划白印;不会忘记您给学生们批改作业每天到深夜;不会忘记啊—老师,您经常家访踏遍我村的山山岭岭、各家各户。我们永远记着您,您用青春和汗水浇灌了我们这些小幼苗,我们都长大了,您却增加了岁月的沧桑。
记得在南尚乐上初中时在百货公司见到了您,看到您的头上增添了白发,我的心酸楚楚的,您是为学生们操心才白了头啊!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今年您应该是80多岁高龄了,不知您和师娘身体状况怎样?姐弟们都好吗?我现在已退休在家了,无所事事,天天和老人们一起做做操,有时去公园转一转。很想去看您,但不知您的地址,只知是南尚乐乡(现在叫石窝镇)。因此写封信给您,无论您是否收到,我的心都会好过些。恩师啊!您过去是我的老师,现在是我的老师,您将来永远是我的老师。你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您曾深深的影响了我,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为他人谋幸福。老师,如果您接到了我的信,您能告诉我您的地址吗?我一定去看您,我有好多好多话要对您说。
老师,以后再写信给您好吗?祝您和您的全家人身体健康,一切顺利,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
写给老师的一封信
从来不喜欢写作文的我,今天却特别想写。匆匆赶到电脑前,因为我要把此时的感受写出来。早在回家的路上就已经在酝酿,所以写起来特别顺手。
今天发生了一件事让我突生感触。第一次遇到这样偏心的老师。还记得他第一次来我们班的时候,他感觉起来真的很亲切,而且他一再申明,他一向来是不偏心的,就是在今天他还在班会课上说。可是一早的事,我还记忆犹心。他说我和同桌欺负另一个,为什么就因为那个同学成绩好吗?我真的觉得好可笑哦。我开始不喜欢那个老师。不问我们,一点解释的机会也不给我们就这样。
今天在班会课老师说,在学校不喜欢老师的学生,害的是自己,会影响学习,其实这个道理我想谁都懂。而我更是。因为小学三年级,由于喜欢班主任的原因,我的学习突飞猛进,从此,改变了我的学习路途。所以,有过亲身经历的我更明白,喜不喜欢老师,对自己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不管什么年级,我都会尽我的努力去喜欢老师。我想老师也一定希望自己的学生都喜欢自己吧。
但是,为什么作为老师喜欢说一套做一套,也许我说的过于肯定了。但是很多老师似乎并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让同学讨厌。他们只会一直一直让同学不能讨厌老师,可是他们却不会追究自己的责任。不想一想是什么让同学讨厌的,然后再进行改进。可是,很少有老师会这么做的。不仅如此,在老师要求同学不能讨厌老师的同时,自己却做不到。老师也会讨厌学生,这难道就不会影响同学的学习了吗?说不定,这比那个同学讨厌老师对学习的影响来的更大,因为这样还对那个同学造成了心理上的伤害。不要以为学生都不会知道你的想法,其实学生是最敏感的,特别是我们这种年纪的人,而且这时候,受过的伤害是很难痊愈的,而且对人的一生都会有影响。
其实我明白,老师也不是圣人,会偏心是每个老师都会有的,这并不能怪老师,因为谁都喜欢美好的事物,老师也一样。但是,我却看不惯老师因为“偏心”而被事实蒙蔽,这对不被老师喜欢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希望天下的教师,以一颗心看待所以人,不要伤害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
敬爱的老师: 您好! 我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虽然我和同学们在您面前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但是您平日事物巨细地教导我们,经过您的双手,已经使我们从原来的一张白纸变成了一幅小图画。您总是想方设法使学习变成一种快乐;您让我们明白如何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发挥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您时刻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您是我们永远信赖的人;您让我们知道,不管外面多么喧哗,在您的课堂上,我们都会找到一片学习的静寂,还有那宽容、欢笑和激动…… 当我上课不专心听讲时,您没有责怪,耐心地劝导我;当我与同学吵架时,您没有责骂,引导我要搞好同学之间的团结;当我贪玩忘记了作业时,您没有严历批评,嘱咐我下次要按时完成;当我在学习上取得了一点点进步时,您就毫不怜惜地表扬我,显得比我还高兴…… 我的春天在您的夸奖中,我的夏天在您的微笑中,我的秋天在您的批评中,我的冬天在您的耕耘中。 感谢您我的老师! 此致敬礼!
一想到老师平时对我点点滴滴的关爱,我的心情就十分激动。老师像园丁一样,在辛勤地培育着祖国的未来。老师像蜜蜂一样,整天不停地工作。老师像一根拐杖,从呀呀学语那么大,我们就开始接受老师的呵护。总之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缺少不了老师带给我们的帮助,老师就像我的 的第二个父母一样,无时无刻地不在默默无闻地关心着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老师会帮助我们;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又是老师会来安慰我们;对于老师无私的奉献,我们实在是难以回报。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将永远被我们尊重和爱戴,在此我发自内心的说一声:“感谢老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但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诲,就没有我们的进步和成长,所以,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们。
没有阳光,就没有万物的生长;没有雨露,就没有百花的芳香;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生命;但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诲,就没有我们的进步和成长,所以,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们。
我感谢我的启蒙老师,柳晓红老师,她教会了我怎样与小朋友和睦相处,怎样关心和帮助他人,怎样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每次联欢会她都给我表演节目的机会,让我当主持人,真让人终生难忘,我由衷地感谢她。
柳晓红老师又是二年组的组长,是她每次组织年组的活动都让我参加,并让我领诵,使我得到了锻炼,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我要感谢我的音乐教师,曹增宇老师,是她让我爱上了文艺,爱上了表演;是她一直让我担任文艺委员,放手让我编排舞蹈,让我编导音乐课本剧,使我成为大家心目当中的音乐小天才。
我感谢我所有的二年组的老师,及教过我的所有科任老师,柳晓红老师爱生如子,有一天晚上7点,把一名父母临时外出忘记接的学生宋瑞文同学亲自送到学生的奶奶家,刘月老师用自己的钱给特困生买学习用品,董微和董阳老师无私奉献,主动放弃喂奶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支雪梅老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实践。刘秀丽老师爱岗敬业,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学生补课等等,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文艺一校教师的可敬可亲,是她们教会我做人,教我为人要善良,对人要宽厚,告诉我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要灰心,要自信,勇敢地面对生活。
老师,您启迪我真正领会了大自然的恩惠,从此我读懂了每一瓣绿叶,每一片彩云,每一朵浪花。老师,您满怀爱心地创造了一个温暖的集体,在我们这个集体中,每一分钟都拥有着欢笑、歌声和阳光。
花儿感谢树木,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蜜蜂感谢百花,酿出了甜蜜的琼浆;小鸟感谢树木,唱出了动听的歌谣;我要感谢老师,我一定会刻苦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祝
健康美丽,培育出更多栋梁之材!
您的学生:XXXX
2XX年X月XX日
1 同学赠言
三年同窗,一起沐浴了一片金色的阳光,一起度过了一千个日夜,我们共同谱写了多少友谊的篇章?愿逝去的那些闪亮的日子,都化作美好的记忆,永远留在心房。
迁徙的大雁已在长空排队列行,报信的春花已绽放花蕾,亲爱的同窗好友,我们如此相惜相爱,分离只会让我们的心靠得更近。
不要忘记自己的路,那些洒着汗珠、闪着光彩的路,那些惊心动魄、披荆斩棘的路,那些崎岖不平、备尝艰辛的路,那些浸透泪水的路……自己走过的路,是自己最贵重的财富。只有记住这些路,才能走好以后的路。
默默地分手,正如当初默默地相遇。愿这温馨的微风,给你捎去我深情的祝福和祈祷。
你临别的微笑虽然只是短短的一瞬,但是摄在我心的底片上,却留下了永恒。我时时将它托在思念的掌心里,那形象是那么真切,那么清晰!
明天你要去远航,请把这小小的礼物装在胸膛,它会化成你的信念和力量,鼓舞你去战胜狂风恶浪。
我们匆匆告别,走向各自的远方,没有语言,更没有眼泪,只有永恒的思念和祝福,在彼此的心中发出深沉的共鸣。
我们分离了,但你的姿容依旧在我的心坎里保存,有如韶光留下的依稀幻影,愉悦着我惆怅的心灵。
认识你是我的欢乐,离开你是我的痛苦。在这离别的日子里,支持着我的是对于重逢的期盼。
你留给我的,是美丽的记忆。你使我怀念少年时的友谊。当我捧起记忆中的佳酿想请你喝时,却先醉了自己。
明晨行别,但愿云彩、艳阳一直陪伴你走到远远的天涯;鲜花、绿草相随,为你铺展远远的前程。
岁月虽然悠悠而去,告别时你那对眼睛却永存在我心中:纯如水晶、亮如明月、沉如潭渊、洁如白雪……
生活的大海会有惊涛狂澜,人生之舟,划起智慧和毅力的双浆,劈波破浪,驶向理想的明天。
献上依依惜别的祝愿,愿福乐时刻与你相伴。分离熔得友情更浓,重聚首将在那更加灿烂的明天!
曲终的时刻没有泪水,只祈愿有朝一日当我们重新聚首校园时,将那些熟悉的一草一木吻遍。
如果我能,我愿将心底的一切都揉进今日的分别。但是我不能啊!那么,就让我们以沉默分手吧!这是一座火山的沉默,它胜过一切话别!
离别,能使浅薄的感情削弱,却使深挚的感情更加深厚,正如风能吹灭烛光,却会把火扇得更旺。
此刻,我凝视你的眼睛,坦然的竟只有对未来的希冀。我怪你不挂念旧日的友情,你说我太多离情别绪———无奈何,分手的季节竟是如此怅然的秋季。
一瞬间,就这样欢歌、纵笑,就这样相识、相聚,甚至都来不及好好地话别,马上就要各奔东西……
我们相逢在陌生时,我们分手在熟悉后。明天,我们要到生活的星图上找寻自己的新位置,让我们用自己闪烁的星光相互问讯、表情达意。
朝霞般美好的理想,在向我们召唤,我的同窗,分手在即,不必问何日相会,我们———一滴一滴的水,全将活跃在祖国的大海!
不要忘记自己走过的路,那些洒着汗珠闪着光彩的路,那些惊心动魄披荆斩棘的路,那些崎岖不平倍尝艰辛的路,那些浸透泪水充满痛苦的路……自己走过的路,是自己最贵重的财富。只有记住这些路,才能走好以后的路。
跨出学校的大门,人生开始新的里程,愿你用生命的火花,去照亮通往未来的征程。
你走了,我来送行。你的路,是我用目光铺成,想你时,我就站在这里眺望,夜里,我会做个好梦。如果,我将来与你告别,希望你也用同样的目光,送我到遥远。因为,世界上可以没有路,但不能没有友情。
想说的话很多。可是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场合,能留给你的,只有我的默默的祈祷:珍重呵,朋友!
不愿告别,却在告别,那稚气的年月;不愿告别,总在告别,那多梦的时节。
我们是这样年轻,我们还会在一起。洒脱地道声再见,相聚便也温馨。夕阳西下时共同拾起幽绿的记忆,我们便会各自拥有一个新的黎明。
曾记得月下花丛中,小河石桥边,我们有时喁喁细语,有时高谈阔论,灿烂的前程使我们神往,浪漫的色彩让我们陶醉,我愿十次百次地享受那梦一般的意境。
作者: 和泫
2 同学赠言
和我一同笑过的人,我可能把他忘了;和我一同哭过的人,我却永远不会忘记。作为患难与共的朋友,你永远铭刻在我记忆的深处。
留不住的时光啊把我们分离,请把我的情意留在你心里。白云悠悠朝飞暮渡,我会时刻托它问候你。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你把笑语送给我;在我们分开的日子里,你把情意寄给我。无论在林间漫步,还是在灯下沉思,你的身影时时都伴陪着我!
我们在轻雾缭绕之际分别。露,莹莹的,像你纯真的眼睛;雾,蒙蒙的,像我浓浓的离愁。
飞吧,海燕!重振你矫健的翅膀。等候在前方的,不会永远是暴雨和恶浪。这世间还有真诚的友谊,为你铺展着宁静的港湾。
岁月虽悠悠而去,告别时你那对眼睛却永存我心中:纯如水晶,亮如明月,沉如潭渊,洁如白雪……
想起离别的泪珠,安抚我心中的痛处,你留给我最美的祝福,变成我日夜思念的梦土。
高山重洋将我们分离,没奈何我只能在回忆中与你重逢,在梦境中与你相遇……
你别时的叮咛,在我心头波动着深远的音响,散发着幽兰般素淡的清香。
想说的很多。可是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场合,能留给你的,只有我的默默的祈祷:珍重呵,朋友!
当夕阳将天边的云和地平线上的风景都染成了镶金的油画,渐渐逼近的暮色给我的心头添上几笔怅惘时,我已将心中对你想说的话统统化为诗写在这片草地上……
在这十字路口,让我们再一次握手,道一声:珍重,朋友。
航标灯像大海的眼睛,一闪一闪,深情地祝福远航的巨轮,平安驶进彼岸的港口;航标灯又是我的眼睛,一闪一闪,至诚地祝愿远游的赤子,早早回到祖国的大地。
在人生旅途上,有多少美妙的时刻,短暂的别离,这也是一种享受。
短暂的别离,是为了永久的相聚,让我们企盼,那份永恒的喜悦。
三个春夏秋冬,一支温馨和睦的歌,我们共同吟唱至今,真是一生难得。当离别拉开帏幕,让我们握手再唱一首歌。
我珍惜人生中每一次相识,天地间每一份温暖,朋友间每一个知心的默契;就是离别,也将它看成是为了重逢时加倍的欢乐。
火红的彩霞在雨后,真诚的友谊在别后;流水不因石而阻,友谊不因远而疏。
倘若分别是必然的,以往日子望你珍惜,未来的岁月愿你珍重。
我们就要天各一方,我突然感到,你的缺点,也变得那么使人留恋。
我们不得不分离,轻声地说声再见;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你曾给我一份深厚的友谊。
夕阳送你登程,风儿送你远行,留下的是彩霞、晚空。你何时归来!
茫茫人海,让你我瞬间相聚又瞬间相离,然而你我的心永远相知与默契。
我不忍心挥手,因为是告别;我不敢去想握手,因为那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紧紧地握一握手。手有意手有情,掌心中有千言万语,也有我难言的秘密。
你的容貌如明月,你的心灵如水晶,它们缀在我的心幕上,夜夜闪烁,熠熠生辉。
别离,有点难舍,但不怅然;有点遗憾,但不悲观。因为有相逢的希望在安慰。
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是往日欢乐的终结,未来幸福的开端。
人生路漫漫,你我相遇又分离。相聚总是短暂,分别却是久长,惟愿彼此的心儿能紧紧相随,永不分离。
认识你是快乐,离开你是痛苦,在离别的日子里,支持着我的是对重逢之乐的深切期盼。
愿我的临别赠言是一把伞,能为你遮挡征途上的烈日与风雨。
即将分别,要说的话太多太多,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毋忘我。
不让时间冲淡友谊的酒,不让距离分开思念的手。我永远、永远不会忘记你,我的朋友。
但愿人生的别离、怀念、重逢是首节奏明快的三部曲,不要缺了一部;但愿普天下善良而不幸的人们,能从容勇敢地完成它。
你走来的时候,我的期待在远方;你离去的时候,你就是我梦绕魂牵的期待。
你走了,在那漫长的时刻里,我的心就像秋树,叶片无奈地飘洒一地,只把寂寞挂在枝头。
生命的小船在青春的港口再次起航,我们就要挥手告别,船儿满载着理想和希望。
作者: 和泫 2007-2-23 16:44
3 同学赠言
竞技场上讲谦虚,无疑等于宣告自己的失败;该需要毛遂自荐时,就要当仁不让。生活需要自己主宰,请珍惜大写的“我”。
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你那善良、热诚、无私的品性,永远铭刻在我心怀。
当你无私地奉献出一切时,幸福的光圈也就降临到你的眼前,因为这世间真正的幸福,不是接受而是给予。
朝晖不会落进昏睡者的瞳仁。追求美,才能得到美!———愿我们永远做一个醒着的追求者!
如果林子里有两条岔路:一条芳草萋萋,不曾被践踏;一条足印斑斑,有许多人走过。朋友,你将选择哪一条?我相信你会去踩出一条新路。
我们像广阔天宇里的两颗星,各自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行。轨迹虽不同,目标却一致。
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微笑吧!这甜蜜的微笑,将预言着我们的未来无限美好!
花开不是为了凋谢,而是为了结果;结果也不是为了终结,而是为了更生。
最名贵的菜肴,离开了盐会淡而无味。事业是生命的盐,全力以赴地献身于美好的事业,生命就会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生命是冻不死的!你看:那厚厚的冰层下面,不是依然从容地流淌着那充满活力的生命暖流吗?
一个人,要是没经历过人世的悲欢离合,没有在生活中受过颠簸折磨,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
没有幻想,没有期望,如同鸟儿被捆住了翅膀;但是,过多的幻想,过高的期望,常常使人迷惘,像鸟儿不知飞向何方。
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则是一套哲学。人生呵,何等的多姿多彩!
美好的事物总是无常,包括成功的机遇和命运的垂青。我们平凡的一生里,能堪几次错过?
灾难的暴风雨曾带给我们太多的失望和苦闷、失落的孤独,但暴风雨过后,难道我们不该拥有蔚蓝的天空和绚丽的彩虹吗?
桃花诱人,用它裸露在外的艳色;梅花惹人,以它凝聚渐发的芬芳。希望你的前途实而不华。
种子发芽时是不声不响的,勇士奋力攀登时是不会大叫大嚷的。因为他们把潜力蕴藏在心底,因为他们预计到路途的艰辛!
即使在干旱的沙漠中,在灼热的阳光下,也要艰难地吸取深泥中的泉水,借以创造你生命的绿草地。
急于求成的结果往往是一事无成。当你付出了足够的代价之后,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
不要乞求清冷而遥远的星光来照耀人生;让自己心中的太阳升起来,这样才会一辈子散热发光。
过去的已经过去,而未来还未到来;不必过多眷恋过去,对它最重要的是正视今天,珍惜今天的一切。
清除掉悲伤的瓦砾,清除掉绝望的断墙,让我们用爱,用希望,再建起一幢崭新的大厦!
希望之光在地平线上已经冉冉升起,别再犹豫了,站起来,张开双臂,快去迎接满天的朝霞!
朋友,今天要远走,干了这杯酒。将彼此美好的回忆饮下,长存心底。
青春的脚印留在校园的小径上,欢歌笑语留在草坪上……母校的一草一木。每一个角落,都铭刻着我们的友情、我们的梦想。
岁月的列车将驶出青青校园,来不及多想,我们就要奔向远方。匆匆地挥手作别,让我们架起友谊的桥梁。
感情忽然获得升华,犹如淘尽流沙后只剩下真金,我终于明白:岁月纵然将随风远去,留下的真挚友谊却将终生长忆。
不要因为升学无望而心灰意懒,要看到你身处的这个时代的色彩,比你想象的丰富得多,你可以作出的选择也比你设想的多得多。
生活的海洋已铺开金色的路,浪花正分列两旁摇着欢迎的花束。勇敢地去吧,朋友!前方,已吹响出征的海螺;彩霞,正在将鲜红的大旗飞舞……
从五湖四海来,到天南地北去。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在什么岗位,让我们继续填好人生的履历表,交出事业的优秀答卷,为母校的旗帜增辉添彩。
愿你作一滴晶亮的水,投身到浩瀚的大海;作一朵鲜美的花,组成百花满园;作一丝交光的纤维,绣织出鲜红的战旗;作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一辈子坚守在自己的岗位……
作者: 和泫 2007-2-23 16:44
4 同学赠言
柳荫下握别百般惆怅———同窗数载少年情长,望征程千种思绪,愿友情化为奋进的力量!
三年,在人生的旅程中不过是短短的一段,然而和你同桌三载,却一生难以忘怀。你是我记忆中的一粒珍珠,心的天幕上的一颗明星。
让我们迈开双腿,去洒一行汗水,去踏一路雷声!校门外,有的是鲜花簇拥的前程!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清泉流经山谷,在记忆的心屏中,学生时代的生活,恰似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是否还记得校园里那条彩色卵石铺成的小路?两旁有缤纷的鲜花镶边,还有翠绿的柳丝飘拂。多少个早晨,多少个傍晚,我俩在这路上漫步……它和友情一起,留在我的记忆里,也烙在我的印象中。
我在白浪奔涌的大海边散步,常为沙滩上拾贝壳的人们所吸引:那专注认真的神态,那悠然自信的动作,仿佛整个大海是属于他的,所有的路口可以任他选择。朋友,我禁不住想起了当年你在学业上的专注、认真、自信……
我们这一代,是跨世纪的青年。历史不允许我们愧对古人与后代。愿我们以卓越的智慧、坚强的意志、大无畏的精神,不断开拓,不断奋进!
高尚的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有了志向,生活就有了方向;有了它,内心就感到充实。迈开坚定的步伐,走向既定的目标吧!
社会是一部书,让我们刻苦地去攻读,理会它的深意,再去续写它的新篇。
到气势磅礴的大海上去吧!踏着涛峰浪谷,跟大海对话,与大海同歌。那样,粗放豪爽的大海,就会赠予你海一一样的胸怀,赋予你海一般的气魄!
太阳从那被露水浸湿的晨梦中醒来,跨过汹涌的海洋和高山地面,使整个天空都丽彩交辉———光明。啊,又一个金色的黎明到来了!这黎明,属于我,属于你!
看,这翩然而至的,就是你的明天!明天———充满了阳光,充满了色彩,充满了创造的汗水、进军的鼓点、奋战的吼声、胜利的欢呼……啊,你的明天,多么迷人,多么绚丽!
当火一般的热情在血流中奔腾的时候,啊,朋友,莫要惊慌!这就是生命的召唤、青春的脚步、爱的征兆……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春天,只是有的早来,有的迟至。不必为它早到而欣喜,也不必为它迟来而忧郁。春,有她自己的方向,有她自己的步伐,有她自己的节奏和声韵。
世界是森林,你我都是林中的树,我们都那么普通平凡,不想成为珍奇的树木,但我们都要:向高远的天空追求,向深厚的泥土索取。
人生,一个故事的结束,就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故事有喜悦也有忧愁,喜悦也好,忧愁也好,故事却总在进行,进行……
这个世界并没有超人,但聪明人须有超前的意识:一种新的思考代表着一种新的选择,人类正是通过无数次的选择走向未来……
海市蜃楼的景色虽然美,终究是一场虚幻;拼搏奋斗的道路虽然坎坷不平,毕竟使人生充满希望。
是严冬里的炭火,是酷暑里的浓荫,是湍流中的踏脚石,是雾海中的航标灯,啊,朋友,这就是你给我的友情!
这火红火红的,是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岁月;然而,是青春染红了岁月,还是岁月映红了青春?朋友,你可说得清?……
精美的艺术使人陶醉,秀美的环境使人灵俊,旷美的田野使人心胸开阔,壮美的峰峦使人意气恢弘……让我们都为这大千世界添上一份美的情意!
增长知识的可能性是无限的。毕业只标志着教育的一个阶段,不断获得知识将把我们不断提高到新的台阶。
毕业是欢庆的时刻,我与你共度幸福的日子。毕业也是思考的时刻,你将进入社会,为新的生涯而奋斗。
正值大学毕业之际,你一定会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恭贺声和赞扬声,请加上我的祝贺!
你用才智和学识取得今天的收获,又以明智和果敢接受明天的挑战。朋友,我敬佩你的一往无前。
如果我能,我愿将心底的一切都揉进今日的分别。但是我不能啊!那,就让我们以沉默分手吧!这是一座火山的沉默,它胜过一切话别!
明晨行别,但愿云彩、艳阳一直陪伴你远远的天涯;鲜花、绿草相随你铺展远远的前程。
作者: 和泫 2007-2-23 16:44
5 同学赠言
我们相逢在陌生时,我们分手在熟悉后。明天,我们要到生活的星图上找寻自己的新位置,让我们用自己闪烁的星光相互问讯、表情达意。
追求汪洋大海的水流,才是伟大的水流。愿你的生命之河,从告别高山之母的那一天起,就认定大海是它的抱负和归宿!
青春的善意和激情,像泉水一样,喷涌不息。朋友,请把青春的语、青春的诗、青春的画,与在人生的记录本上,写下永远令人难忘的一页。
我们年 轻 的 心 脏,怦 怦 地 响 着“ 希 望、希 望……”的节奏,正是这无数的希望之声,奏出了青春年华的火红乐章。
不停地追求吧,朋友!人生的幸福与欢乐正在于越过一道道沟坎,踏过一丛丛荆棘,向着既定的目标顽强地追求。
朋友,从忧愁的云雾中走出来吧。生活在呼唤你,知识在呼唤你,紧张而有意义的工作在呼唤你……
我深深地理解,跟多少困难进行过斗争,你才得到眼前的成绩。在追求、斗争和苦干的过程中,我将永远面带微笑站在你的身边。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 人生最可贵的财富是希望,希望将给人生带来永久的乐趣。
莫怨!莫怨暴风雨无情,将多少娇艳的花儿辗成尘埃;暴风雨却也是多情的呀!看看,多少无畏的花儿,正是被它催开!不信吗?请看大海———是一个多么壮丽的繁花竞放的世界!
愿我真挚的友情是你最信得过的医生;愿这位最体贴你的医生能使你心灵的伤口愈合,感情的痛楚消减,一切都恢复平静……
我只想在你的理想和希望里,能为你增添一点鼓励;我只想在你生活出现失意和疲惫时,能给你一点儿力量和希冀。
让我们干掉这一杯毕业酒吧!它灌注着生活的甘露,它盛满着希望,香甜将长留在我们的舌间唇上,还有无尽的回味。
青春的脚印留在校园的小径上,欢歌笑语留在草坪上……母校的一草一木,每一个角落,都铭刻着我们的友情、我们的梦想。
没有想到,你会把毕业纪念册递到我的面前,在我印象中你是那么沉默寡言,仿佛总拒人于千里之外。今天,才发现你是那样多情,内心一样蕴涵着七彩的世界。愿我们相亲相爱,同苦同乐,拥有更多的朋友和友谊。
收起离别的泪。我们仍然是好同学,好朋友,尽管以后将各奔西东。但只要心相通,志相同,又何必朝夕与共?带着朋友的祝福,愉快地奔向各自的广阔天地。想着朋友的祝愿,努力塑造朋友希冀的形象。希望再聚会时,大家会感到朋友的温馨,朋友的神圣。
就要在毕业纪念册上写几笔了,却发现写留言真难。想记下数年同窗的感受,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却又无从说起。
感情忽然获得升华,犹如淘尽流沙后只剩下真金,我终于明白:岁月纵然将随风远去,留下的真挚友谊却将终生长忆。
朋友,在这离别校园之际,你是否想过我们青春的脚步应走向何方?未来有千万条路,有琳琅满目的橱窗,还有百花争艳的公园,我们的脚步应坚强地迈进伟大的事业中。
亲爱的同学,临别之际说声再见,胜过多少肺腑之言。虽然分别了,共同的理想与追求将使人们永远共同向前。
多少年来,已习惯和你同窗共读,同室而眠,忘不了多少次挑灯夜战,忘不了多少次的熄灯长谈,忘不了一起的吵吵闹闹,忘不了一起的泪水欢笑。今天,却要唱离别歌了。我只能挥手,愿你日后珍重!
人生何处不相逢,今天的握手告别,必将迎来日后的再次相聚,让我们为了各自的理想擦干眼角的泪,上路!
人生是一幅顺利与挫折、欢乐与痛苦交织的图画,正如我们今天的告别和日后的相遇,都是生命中必然的轨迹,那么,我们又何必哀叹,何必哭泣。踏上远去的列车,未来不再是飘渺的梦。今日一别不知何时重聚,送你一颗雨花石吧,惟愿多年后,你还能记得那个和你一起欢笑哭泣的同窗好友!珍重!
弹指一挥,四年从指间滑落,为什么总要在离别的时候,才发现生命如此苍促?早已习惯和你一起学习、漫步的日子。
温柔的星空,呼吸着梦幻的韵味。惺忪的眼眸俎嚼着现时的苦瑟,很想摘一颗星将它悄悄地藏进口袋,从此不再害怕夜的黑。
作者: 和泫 2007-2-23 16:44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品赏析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的这首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由于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在唐代便被谱成了《阳关三叠》,后来又被编入乐府,成为饯别的名曲,历代广为流传。[3] 安西,是唐代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送别的时候,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原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是作者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此刻,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常会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写惜别,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会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他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仅仅只是属于行者的。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4] 诗的前二句,作者运用了起兴的手法,这是自《诗经·小雅·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来,文学作品表现惜别之情时常用的意象。后两句将深切的惜别、关切、担忧等复杂的感情寄寓在“劝酒”这一举动之中。“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言朋友所去之地陌生,二言那里人迹稀少;三言朋友自此一别,则知己难求。如此,则对友情的珍惜,对离别的无奈,对朋友的关切,尽蕴于杯中了。所谓“惜别意悠长不露”,情真意切而不说破。明代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说:“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5]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身世代官僚地主之家。其母崔氏奉佛三十余载。佛经《维摩诘经》,是智者维摩诘居士与弟子讲学之书。王维的名和字取于此。王维后半生之避世与佛教有关。《新唐书》本传说王维早慧,"九岁知属辞,与弟缙齐名,资孝友。"年十六、七,即往长安、洛阳游历,谋取仕进。此期间写了一些游侠诗。开元七年(719)七月,他赴京兆府试,中解头。他是一位文艺全才,诗、文、书、画都很著名,又精通音乐,善弹琴、琵琶。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等官,后弃官隐居。 开元十七年(729),在长安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顿教。开元十九年,王维的妻子病故。他从此不再续娶,一直孤居三十年。
芙蓉楼送辛渐 (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浑然天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王昌龄(西元698-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写的是汪伦来为李白送行的情景。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从诗中分析,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由于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他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之深,读者也可想而知了。诗人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喻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果诗人说,汪伦的友情真像潭水那样深,也是可以的,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刻意雕琢的味道。而诗中的写法,好像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口头语,眼前景,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读者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清廉居士,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在此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后来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受谗言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之乱起,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军幕僚;后来永王为唐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遇赦东归,投奔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表现出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但又不是单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 岑(cén)参(shēn)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诗题是“送武判官归京”但这首诗表现的不仅仅是岑参和他朋友武判官的友情。他描绘的是边塞将士集体送别归京使臣的慷慨热烈的场面。“中军置酒”,不是岑参置酒,而是中军主帅置酒;鼓乐齐鸣,也不会只是岑判官和武判官对饮话别,而是边塞将士为归京使臣举行的盛大宴会。因此,如果说表现了友情的话,那么,应该说这首诗主要表现的是边塞将士对一位同甘共苦过的战友的情谊。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边塞将士的团结精神和昂扬的斗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已没有诗人刚到边塞时那种过于低沉而单纯的思乡之情,它已将怀念祖国的思乡之情,与保卫祖国以苦为乐的精神统一起来,因此它的基调是积极乐观、昂扬奋发的。
在艺术上,这首诗给人一种奇丽新奇的情趣。之所以能达到这种艺术效果,一是因为诗人有长期边塞生活的基础,能准确地把握边塞风景的特点,写出它的奇处;同时因为诗人富于想象,善于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出主观的体验和联想,而不是停留在对客观事物的描绘上。其次是它写景抒情极富变化。诗人善于用不同的手法,从不同角度写景抒情。有时实写,有时虚写。有时大笔挥洒,有时又精雕细刻。先用比喻手法写清晨的雪景;再用反衬、夸张手法写雪天雪地;后用烘托、对比手法写暮雪。从雪中的树、雪中的人、雪中的天地、到雪中的军营,雪中的红旗,雪中的天山。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由外及里,又由里及外;由地面写到空中,又由空中写到地面。立体地再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形象和诗人的丰富感情。
岑参(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其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于同代的高适齐名并与高适并称“高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王勃的这首诗,就是二首相当成熟的五言律诗。再读一读王、孟的五律,进而读一读李,杜的五律,就会发现这种新诗体在有唐一代的发展如大江奔流,一脉相承,而越往前去波澜越壮阔。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 ;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为“慢词”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是推动人的代表,但因经常为歌妓写词,曾被一度认为是风流之人而仕途不佳,郁郁不得志过。但后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此词写离情。梅残、柳细、草熏、风暖、暗示着离别。征人之路,渐行渐远;闺中人的愁绪,愈益深重,直教人揪心落泪,肝肠寸断。
上阙从远行人着笔,写他途中见到恼人的春色而引发的愁绪。旅舍周围的梅花已然凋谢零落,溪畔桥边的柳丝弱不禁风,起首二句写征人旅途中所见初春景象。在这草春风暖的美好季节里,征人却不得不离家远行。一个“摇”字既写旅途颠簸之苦,更写孤独跋涉心神不定的糟糕心情。“离愁”二句直接表达心中离愁,随着离去的路途越来越远而愈益加重加深,宛如春水绵绵不断、无穷无尽。此以春水喻愁,正如李后主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个“渐”字,承接紧凑而又对比鲜明,形象真切,合符情理。
下阙转向闺中人,在心上人离开以后登高望远,遥念离人,泪眼迷茫,哀怨满怀。起首三句生动描绘她登高远眺时脸上的表情,心中的感受。“寸寸柔肠,盈盈粉泪”,工整的对偶,恰当的叠字,一个断肠美人儿的楚楚动人形象栩栩如生。妙在“楼高莫近危阑倚”句,既似怨妇心中怨语,亦如远行人遥遥传来的劝慰。结末二句由近及远,由人及景,意味幽远,意境开阔,是情景俱佳的警句。哀而不伤俨然一幅隽永的写意画。卓人月在《词统》中赞曰:“‘芳草更在斜阳外’,‘行人更在春山外’两句,不厌百回读。”李攀龙《草堂诗余隽》云:“春水写愁,春山骋望,及切委婉。”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赞曰:“‘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又:‘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此淡语之有情者也。”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云:"春水春山走对妙。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一望无际矣。尽处是春山,更在春山外,转望转远矣。当取以合看。"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