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 共五首
作者: 陶渊明
所属文学时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
所属朝代: 魏晋南北朝时代
作品体裁: 诗
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读山海经①(十三首选二)
一
孟夏草木长②,绕屋树扶疏③。
众鸟欣有托④,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⑤,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⑥,流观山海图⑦。
俯仰终宇宙⑧,不乐复何如?
二
夸父诞宏志①,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②,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③,倾河焉足有④?
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注释
注释
一
①《读山海经》为组诗,共十三首,写读《山海经》和《穆天子传》时的奇思异想及对人生和政治的感慨。《山海经》,一部记述古代山川异物、神话传说的书。此选两首。②此为第一首,写耕馀读书之乐。孟夏,初夏。③扶疏:枝叶繁茂貌。④"众鸟"句:言众鸟因有树可依而欣喜。⑤穷巷:陋巷。隔:隔绝。深辙:大车所轧之痕迹,此代指贵者所乘之车。⑥周王传:指《穆天子传》,写有关周穆王的神话传说。⑦山海图:《山海经图》。古人疑《山海经》本依图画而述之。晋郭璞有《山海经图赞》,而图则久佚。⑧"俯仰"句:顷刻间遍游宇宙。俯仰,俯仰之间,指时间短暂。
二
①此为第九首,称颂夸父逐日的壮举和泽及后世的功绩。诗风豪放。夸父,神话人名。《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诞,生,育。此引申为树立。②虞渊:传说中日落之处。③殊:特别,超常。④倾河:喝尽黄河水。焉足有:哪里足够。
《饮酒二十首》
公元416年,刘裕调集全国的兵力,从东向西,分五路讨伐后秦。首发攻克了洛阳,西晋故都得到光复。第二年又攻克长安。长安经过百年沧桑,终于被晋军收复。消息传到江南,东晋朝野一片欢腾。
刘裕通过北伐,极大的扩大了他个人的权利。朝廷为了讨好刘裕,下诏书封刘裕为相国,总管朝政,又封他为宋公,食邑十个郡,加九锡,位在各诸侯之上,刘裕故作推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朝廷控在刘裕手里,他想要什么,朝廷就得下诏书给他什么。他想当朝廷,当今的朝廷也得赶快让位给他,这是早晚的事。
那一年秋天,陶渊明总是闷闷不乐。他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刘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他整天为这件事悲伤郁悒。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他又想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为这些事烦恼也没有用,还是多喝点酒,好好睡一觉吧。
陶渊明只要弄到酒,没有一个晚上不喝他个一醉方休。他认识到,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也许靠着饮酒,我陶渊明就能青史留名。
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一共得到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序言是: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其一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这首诗以失群鸟依孤独松,比喻自己隐居守志,终身得所。
一只惶惶不安的失群鸟,日暮还在徘徊独飞。没找到合适的栖息之处。夜晚叫声悲切,依依恋恋,不肯远去。因遇孤生松,收敛翅归依。寒冷的劲风使万木凋谢,而松树独不衰。我像这只飞鸟一样,总算找到归所,千载不相违。
其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这首诗写自己心与世俗远离,所以身在尘世,而心能感受超尘绝俗的真趣。
自己虽构屋居住人间,但没有世俗车马往来的喧闹。这是因为自己的心远离尘俗,所以即使身居闹市,也如同在偏远的地方一样,不受干扰。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这两句是说无意中偶见南山,从南山胜境和悠然自得的心情,与自己隐居的生活中,感受到真意妙趣。日落时分,山景尤佳,飞鸟相伴而还。万物各顺其自然,这里有很深的奥妙,欲辨而忘其言不能辨。
其三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三季是指夏、商、周三个朝代。这首诗是说三代以来,人们是非不分,只是顺应时势随声附和。作者要与世俗背驰,要追随秦时夏黄公,绮里季等在商山隐居的四隐士,避世隐居。
世上人们的行为有千万种,谁知怎么叫是,怎么叫非?有些人只简单粗略的从事情表面看是非,就随着别人表示赞誉或诋毁。夏商周三代以来,这种事情很多,但豁达之士有自己的主见,不随声附和。世俗中愚妄之辈咄咄逼人,但自己不能雷同,决计归隐。
其四
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复得此生。
这首诗写作者饮酒食菊,远离世情。世情既远,就可以怡然自得。
秋天是菊花最佳的时候。带着露水,采菊浸酒而饮,菊香和酒香融为一体,极佳。屈原《离骚》中说:“朝食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因为菊为傲霜之品,所以食菊能修身自洁。饮此忘忧之酒,使感情更加超凡脱俗。虽说是对菊独酌,但兴致很高,饮之不足。太阳落山,群动皆息,飞鸟归林。我在东窗下长啸一声,�且舒怀。
其五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有些树木,比松树高,遮掩了松树的雄姿。但寒冬到来,万木凋零,只有松树更加郁郁葱葱。作者要学习松树的风格,为人品格要坚贞,要高尚。
青松在东园,杂树没其姿。等到严霜降,众树凋零,唯见青松卓然挺立。当松树很多连成林时,这种品质不被人看重。孤松挺拔,人才称奇。独自饮酒,时复远望。想到自己这一生,好象在梦幻里。人生岂能被尘俗的羁绊拘牵!
其六
清晨闻扣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繿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这首诗假托田父与自己的问答,来表示终身归隐的坚决态度,以答复那些好心劝他出仕的人。
清晨闻见扣门声,没等穿好衣裳就跑着去开,原来是好心的老农,提着酒,打远来问候我,劝慰我,怀疑我的所作所为不和时宜,违背世俗。田父说:“破衣茅屋,不是高栖之地,整个社会都崇尚同流合污,希望你也能随波逐流。屈原在《楚辞·渔父》中说:‘世人皆浊,何不汩其泥而扬其波?’”
诗人回答田父说:“深感父老好心相劝,但自己的天性很少能与人和谐一致。重返仕途诚然是可以学的,但违背自己的本性去做,岂非糊涂!暂且一起欢饮吧,我的车驾不可能返回。归隐的决心已定,再说也没用。”
其七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这首诗把醉者醒者加以比较,认为醒者拘与世俗之见,显得愚钝可怜;醉者能勘破虚伪,倒见出他的清醒。说明世事昏昏,不堪闻问,只好用沉饮迷醉,以示愤慨。
有二客虽同一居处,但取舍态度完全不同。一客常独醉,一客终年醒。两个人互相讥笑,对方讲的话,谁也听不进去。醒者小心拘谨是多么愚钝,醉者颓然狂放倒比较聪慧。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说:“醒非真醒而实愚。醉非真醉而实颖”。告诉那些醉酒的人,日落后应该秉烛夜饮。
其八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作者感叹自己少年好六经,有济世之志,而世道艰险,淹留无成。乃安道守贫,隐居躬耕,甘历饥寒之苦,而又孤独没有知己。
少年时很少与外界人事交往,所好者是儒家六经。现在已经年岁高了,但学业停滞事业无成。自己抱着“君子固穷”的节操隐居田园,历尽饥寒之苦。悲风袭击破屋,前庭长满荒草。因为饥寒不能入睡,所以披衣起来,坐待天明。偏偏晨鸡不肯报晓,夜显更长。现在已经没有能理解自己的知己,所以我的所作所为,终将受到掩蔽而无法表白。
诗中的孟公,是东汉刘龚的字。据《高土传》记载,东汉张仲蔚隐居不仕,“常据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生,不治荣名,时人莫识,唯刘龚知之。”
其九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作者用幽兰待清风以显其清香,比喻自己怀才待机。然而仕途险恶,鸟尽弓藏,所以只好隐居以芳香自守。
生长在前庭的幽兰,饱含芳香,等待清风吹来。因为清风才能把它的芳香吹到远方,以别蒿艾。我现在好象失去方向,不认旧路。我想隐居田园,顺其自然,路子就能走通。我觉悟到归田隐居是对的,因飞鸟已尽,良弓该收藏了。
其十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这首诗作者借西汉末年杨雄表达自己的志向。杨雄字子云。王莽篡汉时,那些巧言善辨之士,歌颂王莽称帝是天意,因而都得到封赏。杨雄不肯趋炎附势,因而没有封侯。
杨雄生来好酒,家贫不能常得,只能依靠那些喜好追求古事的人,带着酒肴向他请教释惑,才能有酒喝。他有酒就饮尽,有疑难问题都能解答。当然,你问他攻伐别国的计谋,他不肯说。因为仁者考虑问题郑重认真,当言则言,不当言则不言。
其十一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陶渊明过着宁静的乡居生活。这一天,他邀请友人松下坐饮。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喝酒没有桌凳可凭,只好铺荆于地,宾主围坐。没有丝竹音乐,只能听风吹松叶,只能听父老杂乱言。此情此景,酒不醉人人自醉。
在醉意朦胧中,自我意识消失了,诗人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使人看到醉态可掬的诗人形象。
诗人最后说:有些人迷恋于虚荣名利,而我则知“酒中有深味”。魏晋以来,名士崇尚自然,嗜酒如命,他们所追求的是与自然冥合的境界,只有通过饮酒,才能达到这种境界。酒之深味便在于此。
其十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立空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诗人一下笔,就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一个矛盾现象:人们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事实上可谓至善之人的伯夷、叔齐饿死在西山(首阳山)。伯夷、叔齐是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他们互让君位。周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终被饿死。诗人紧接着义正严词地提出,既然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什么古圣先贤要讲那样的空话呢?
诗人又举出荣启期的事迹,证明善有善报之类的说教是空话。荣启期是一个安贫乐贱的人,是封建社会的一位善人。孔子说荣启期:“善乎,能自宽者也。”但这位善人九十岁还是以鹿皮为衣裳,以绳索为衣带,过着饥寒生活,像他青壮年时一样。
但是伯夷、叔齐也好,荣启期也好,他们生前没有得到善报,死后名声却流传后世。他们所以能名声传世,依赖的就是固守贫困的节操。陶渊明本人正是这样一位固守穷节的贫士。
其十三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莸年,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裸葬何足恶,人当解意表。
孔子的弟子颜回,可谓仁者也。然而他29岁,头发尽白,早死。荣启期也是有名的好人,但九十岁还过着饥寒生活。他们虽留下身后美名,但死后何所知。
人生在世,有些人厚自养身,把身躯看得千金一样贵重,但临终时,再宝贵的身躯,也得消灭。西汉杨王孙于病危时,嘱其子裸葬,要以身亲土。人当解其真意。
这首诗的前八句说名不足贵,后四句说身不足惜,都是愤世之言。
陶渊明写《饮酒二十首》诗时,酒喝得不少,家中也经常断酒喝。当他写成十九首诗时,家里的酒坛酒罐又空了好几天。就在这个时候,一天清晨突然听见有人敲门。陶渊明披上衣裳,打开门一看,原来是邻居李老汉,抱着一个酒坛,站在门外。李老汉说:“我们家大清早刚酿成的酒,我想让你尝个鲜,就赶紧给你送来了!”
陶渊明一看送酒来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地说:
“我几天不吃饭不觉饿,可是这几天没喝酒,简直渴得要死!”
“我还不知道你!”李老汉说,“就算渴死了,也要当酒鬼”。
两个人朗朗地笑起来。
进到屋里,陶渊明急不可待地倒出一海碗酒,浅**的酒液散发着迷人的酒香,叫人垂涎三尺。因为是刚酿成的酒,没有经过滤,酒面上漂浮着一些酒糟,像一些白蚂蚁。陶渊明去找漉酒巾,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一挠头,想起头上缠的葛巾,蒙在一只空碗上,把另一碗浑酒倒在葛巾上。他掸了掸葛巾上的酒糟,重新把葛巾围到头上,头上的葛巾也飘逸着迷人的酒香,这股酒香,通过鼻子,一直钻到陶渊明的肺腑里。
“这是个好法子”,陶渊明得意地说,“又过滤了酒,又能戴在头上闻香”。
陶渊明举起那碗滤清的酒一饮而尽,顿时觉得两眼发亮,两掖生风,每一个毛孔都透气,每一个细胞都快活。
陶渊明喝足李老汉送来的酒,写成了《饮酒二十首》的最后一首诗。
其十四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恐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陶渊明是以饮酒为题材,大量创作酒诗的第一人。他的诗,可谓篇篇有酒,寄酒为迹。
伏羲、神农是传说“三皇”中两位最古老的帝王,已经离我们很久远了,世上已经罕见那样纯真的人。只有那个一生勤奋奔走的孔子,还想把四分五裂的东周社会弥补复原,让民风世俗再回到那个淳朴的时代。
孔子的奔走努力虽然没有达到天下大治,他所期待的凤鸟虽然没有飞来,但经他整理研究,殷周以来的诗书礼乐,总算由残缺不全而恢复一新。可是,自孔子在洙水、泗水之间设坛施教的事业停止以后,他的微言大义就再也听不见了。世风江河日下,以致出现了那个疯狂的秦始皇,焚书坑儒,把诗书烧成灰。
好在西汉初还有伏生等几个老儒生,传授六经的工作勤勤恳恳。可是为什么隔世之后,六经就没人爱好和亲近了呢?如今有些人也像孔子那样成天在外驰车奔走,可是没有人前来礼贤问津。
最后突然转到饮酒上,在这样令人绝望的世风下,我还能说什么,做什么?只好痛痛快快地饮酒,才对得起头上戴的过滤酒的葛巾。陶渊明饮酒诗写了二十首,这是最后的一首。这组诗是借酒后直言,谈出自己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因为是酒后直言,所以难免有谬误之处。“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这是二十首饮酒诗的总结。
1 关于利民诗句
关于利民诗句 1高速利国利民的古诗
1、《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州桥》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示儿》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出塞曲》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满江红》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叫爱民利民的诗,非带需要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添加朋友,搜索“微诗词”后关注,可以求藏头表白诗、打油诗、爱情诗、祝福诗等等。
诗是诗人对当时情景及所处环境感受的表达方式。无论是离骚体、古诗体、近代诗还是现代诗都不过是诗的一种形式。
最优美之处在于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来闪现出诗的时代光环。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
诗美是艺术美的最高体现。诗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称。
3关于民政的诗句
(一)
天下民政,中国特色,
人民政府,“半壁江山”,
地位显赫,名副其实。
民政部门,人民群众的组织部。
民政工作,党和政府的宣传部。
∥
民政人,想为群众所想,
急为群众所急,帮为群众所需,
无私奉献,甘为孺子牛。
解决社会问题,调节社会矛盾,
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民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
面宽量大,细致入微,
走村串户,工作艰辛。
民政事业,任重道远。
∥
大项三十,访贫问苦。
救灾救济,事关大局;
社会福利,造福人民;
五保供给,扶弱助残;
城乡低保,惠及千家;
医疗救助,便民利民;
慈善捐助,爱心奉献;
∥
退伍安置,双拥优抚;
社区建设,居民自治;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行政区划,地名设置;
民间组织,社团管理;
殡葬改革,移风易俗;
婚姻登记,新事新办;
流浪乞讨,救助管理;
老龄事业,夕阳颂歌。
(二)
是谁把党和政府,
关怀的种子
播撒到巴南大地
是谁把炙热般的,
情感
倾注于每一个,
最可爱和最可怜的人
∥
是我们上为政府分忧、
下为群众解愁,
把青春和热血,
献给人民的巴南民政人
∥
当天灾降临时
我们代表党和政府,
伸出援助的双手
为灾民,
送去食物和帐篷
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
当群众身陷贫困时
我们精心组织、
周密部署
为他们送去,
救助金和医疗补助
构筑起最后一道,
生存防线
∥
当佳节来临时
重点优抚对象,
和弱势群体手中
有我们送去的生活,
急用品和慰问金
使他们感受到,
党和政府的温暖
∥
这也是我们
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在平凡中成就辉煌,
细微处,
蕴藏真情的,
巴南民政人
∥
婚登处领证的新人
4关于文明的诗句大全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
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丘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
谁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关于“文明”的诗句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zhidao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内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
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
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
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
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
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
四十专城居。为人结白皙,
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
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容千人
6关于不屈的诗句(急求)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不炼金丹不坐禅,
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
不使人间造孽钱!
救赵挥金锤, 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 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鄙视一下楼上和楼下搞盗版的,支持一下顶楼和我以及其他搞原创的。顺便说一句原来我在3楼,因为发现 原4楼即现在的3楼 盗版了我和一楼的答案,所以加了这段话现在应该是掉在了4楼或者5楼 2楼虽然也是盗版 应为时间差别不大可以原谅
先秦时代的男女交往,大约经历了防范相对宽松,到逐渐森严的变化过程。
《周礼·地官·媒氏》称:“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可知在周代,还为男女青年的恋爱、婚配,保留了特定季令的选择自由。但一过“中春”,再要私相交往,则要被斥为“*奔”的。到了春秋、战国之际,男女之防就严格多了。《孟子·滕文公下》说:“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连“钻穴隙”偷看那么一下,都要遭人贱骂,可见社会舆论已何其严厉。
《将仲子》所表现的,便正是一位青年女子在这种舆论压迫下的畏惧、矛盾心理。(《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刺庄公”之作,郑樵《诗辨妄》认为此诗是“*奔之诗”,今人多不取此二说。)且看首章,开口即是突兀而发的呼告之语:“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这呼告初听令人摸不着头脑,细细品味又不免莞尔而笑:诗行中分明透露着,有一对青年男女正要私下相会。热恋中的男子(仲子)大约有点情急,竞提出了要**过园前来相会的方案。这可把女子吓坏了,须知“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是要遭父母、国人轻贱和斥骂的;她想:“倘若心上人也如此鲁莽,可教我把脸儿往哪里搁?”于是便有了开章那三句的突发呼告。这呼告是温婉的,一个“将”(愿)字,正传达着女子心间的几多情意;但它又是坚决的,那两个“无”(不要)字,简直没有商量的余地。如果读者读得再深入些,当还能想见女主人公此刻因惶急而变得苍白的面容,还有“仲子”那因被拒绝而失望的神情。
这失望也为女主人公感觉到了,诗中由此跳出了一节绝妙的内心表白:“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前一句反问问得蹊跷,正显出了女主人公的细心处,她唯恐“无折我树杞”的求告,会被心上人误会,故又赶紧声明:“岂敢爱之?畏我父母。”——我不是吝惜杞树,我只是怕我父母知道;因此虽然爱着你,却不能让你**折杞前来,我实在是迫不得已啊。这番对心上人作解释的自白,一个“畏”字,吐露着她对父母的斥责,竟是如何的胆战心惊。这样一来,仲子却也不是完全绝望。“仲可怀也”三句表明,可怜的女主人公在担心之余,毕竟又给了心上人以温言软语的安慰:“我实在是天天想着你呀,只是父母的斥骂,也实在让我害怕呀……”话语絮絮、口角传情,似乎是安慰,又似乎是求助,活脱脱画出了热恋中少女那既痴情、又担忧的情态。
第二、三两章初看只是对首章的重复,其实却是情意抒写上的层层递进。从女主人公呼告的“无逾我里”,到“无逾我墙”、“无逾我园”,可推测她那热恋中的“仲子”,已怎样不顾一切地**逾园、越来越近。但男子可以鲁莽行动,女子却受不了为人轻贱的闲话。所以女主人公的畏惧也随之扩展,由“畏我父母”至于“畏我诸兄”,最后“畏”到左邻右舍的“人之多言”。使你觉得,那似乎是一张无形的大网,从家庭一直布向社会,谁也无法挣得脱它。这就是不准青年男女恋爱、私会的礼法之网,它经了“父母”、“诸兄”、和“人之多言”的重重围裹,已变得多么森严和可怕。由此品味女主人公的呼告之语,也难怪一次比一次显得急切和焦灼了——她实在孤立无助,难于面对这众口嚣嚣的舆论压力呵。
字面上只见女主人公的告求和疑惧,诗行中却历历可见“仲子”的神情音容:那试图逾墙来会的鲁莽,那被劝止引发的不快,以及唯恐惊动父母、兄弟、邻居的犹豫,连同女主人公既爱又怕的情态,俱可于诗中得之。我国古代诗论,特别推重诗的“情中景”、“景中情”,《将仲子》所创造的,正是这种情中见景的高妙诗境。
摘要:李白的诗无论从其数量上,还是其艺术魅力上,在中国古代诗坛上都是佼佼者,他的诗不仅给人留下了艺术上的享受,而且也留下了他所处年代历史和他人生追求历程的烙印。通过他的诗,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李白复杂的人生以及他多元化的思想,认识了李白在坎坷中乐观、豪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人生积极进取追求人生理想的人格魅力,给后世人们在精神上和文学创作上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具有深广的意义。
关键词:李白 思想 多元性 复杂性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前苏联托克马克),五岁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少年时代的李白学习范围就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深受其中儒家、道家的思想影响并“好剑术”。 《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问道;又有建立功业的政治抱负。同时由于李白的性格所然,自幼就喜好游历,二十岁以后,他就开始在蜀中漫游,曾登峨眉、戴天山、青诚诸名山,“十五游神仙” 《感兴》其五就是他当年生活的写照,李白青少年时期的这些生活经历,既开阔了他的眼界,培养了他热爱祖国的思想和酷爱自由、浪漫不羁的性格特征,也给他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埋下了隐遁出世、求仙访道、纵情行乐等思想根源,形成了他多元化与复杂化的思想。
一、李白思想的多元性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丰富、坎坷的心路历程,反映了盛唐社会现实和他的精神生活面貌以及他多元化的思想。
(一)李白的诗中表现出的浪漫情怀。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1、从李白诗的语言风格品味他的浪漫。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丰富的幻想,却给人以真实干。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2、从李白诗的意境品味他的浪漫情怀。
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谢冕也曾经说过:“杰出的诗人正是在他人不能感知或不能独特地感知的地方,创造了奇迹。”李白借景抒情的诗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复杂的个性特征以及宽仁济世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当坚持济世的理想无法实现,内心的失落迷惘、生命促迫的忧患便一起袭来。而此时他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价值的失落,都只有在自然之中获得补偿。在纵情山水之 间的同时,抒发自我对理想和光明的追求。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甚至“梦中往往游仙山”。长期的漫游使他有机会广泛接触祖国山川。他憎恶黑暗现实,因而更热爱壮丽河山,在山水描绘中寄托了诗人的情志和理想,这充分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心。李白具有英风豪气,又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也就形成了他的山水意境的两大类型: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运动的美,在壮美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思;例如他笔下的黄河、长江,奔腾咆哮,一泻千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他笔下的山峰高耸峻拔,峥嵘奇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
另一类是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天真情怀。例如“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寻阳送弟昌岠鄱阳司马作》);“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西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等。这些诗以明朗纯净取胜。李白的山水诗与其说是对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绘,不如说是一种寄情山水的浪漫情怀。
(二)李白的诗充满任侠色彩。任侠正是盛唐的时代风格,李白明确宣扬“儒生不及游侠人”(《行行且游猎》),对游侠的豪纵、复仇、重然诺、轻生死,十分倾慕并身体力行之;“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侠客行》)李白的任侠思想表现在生活上就是“轻财重施”,“存交重义”,纵酒携妓,及时行乐。他曾豪爽的唱道:“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襄阳歌》)李白的任侠思想表现在性格上,就形成豪爽、自信、纯真、追求平等民主等特点。他常以“狂客”自居,有着冲决一切的气魄,动辄“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江夏赠韦南陵冰》);他“不屈己,不干人”,“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由”(《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李白的任侠思想表现在政治上就是和匡时济业的儒家思想以及博言雄辩、腾说扬厉的纵横家思想相结合,希图一举而建奇功,然后“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地功成身退。他始终过分地相信自己的政治才能,自称“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为宋中丞自荐表》),“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赠何七判官》)。为此,他特别推崇平时“携妓东山门”,危时“谈笑安黎元”(《书情赠蔡舍人雄》)的谢安;更倾慕功成身退,“终然不受赏”(《五月东鲁行》)的鲁仲连,自称“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三)李白的诗表达出对生命价值与生活意志的追求,对自我人性、人权的尊重。他自称酒仙,又被人称为“谪仙”(贺知章语),“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司马子徽语),这与其说对他仙风道骨的称赞,不如说是对他追求自由精神世界的称赞。与其说李白向往道家的神仙世界,毋宁说这种世界更契合他热爱自由、向往自然的性格。这种追求的实质不在于宗教的色彩,而在于他给李白按上了精骛八极、神游四方的想像翅膀,使他的诗歌增加了飘逸神奇的浪漫色彩。与其说他的“愿为辅弼”、“为君谈笑静胡沙”的理想有些不切实际,过于夸张,不如说这正是他诗人般的高度自信,正是由于有了这样高度的政治热情,他才能迸发出那许多“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语)的壮丽篇章。李白傲视权贵,蔑视封建秩序,粪土富贵荣华,“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记》),“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这种傲岸态度的背后正体现了他对个性尊严、个性自由的追求,体现了他对人权的尊重与维护。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他才能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陪侍御叔华登楼歌》)的呼喊,而诗中表白自我的作品,更是体现了他对个体生命和个性价值的赞美与张扬。
(四)李白的诗表现出追求自由、圆满人生的理想主义。他对人生道路的设计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是建立奇功伟业,如云:“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而功成之后,却又不贪恋富贵名位,而以“五湖”、“沧州”为家,向往自由的生活。他早年在干谒求仕期间不讳言这一点:“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在仕途最得意时不放弃这一点:“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直到晚年,他仍矢志不移:“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这种人生理想集中表现了诗人“羞伐其德”和热爱自由的意识:“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这些诗句都是诗人心迹的自我表白。由于他的自由意识是如此强烈,当遇到现实生活中丑恶力量的阻梗时,他的愤怒和抗争也表现得格外强烈。
(五)李白的诗歌中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他的诗往往于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生活如同馥郁的浓酒使诗人心醉,这当然不是说生活中没有悲哀和痛苦,但诗人的乐观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所谓“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襄阳曲》之四),就是他旷达心态的写照。
(六)李白的诗表达出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独,勇于追求美好人生。如《月下独酌》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只有充溢着生命活力的诗人才能发出如此的奇思妙想。他有一首《短歌行》,诗中构想道:“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为人驻颓光。”这里没有嗟老叹卑的哀惋,却用“劝酒”的天真想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这些诗篇以其纯真的情趣,感召着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没了的美好的人性,并因此而获得永久的魅力。
(七)李白的诗表达出的情深意切。在生活的矛盾与彷徨之中,李白把他那种豪侠风范寄托在对亲人、朋友的一片深情之中,在唐代诗人中李白是最重朋友情感的一个。“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沙丘城下寄杜甫》,这一一无不深切地表现了李白他对亲友的深情意笃,其游侠情结可见一斑。曾说“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暮年时,他和桃花潭的一个农民汪沦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于是有了《赠汪伦》这首脍炙人口的友情诗。
更让人不得不提的是他与杜甫的友谊。杜甫比他小十一岁,那时,杜甫的创作生活才刚刚开始,杜甫对李白深感钦佩,李白摆脱宝贵归隐,豪爽明朗的性格和那非凡的诗歌深深把杜甫吸引住了。而李白对于这们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深深地喜爱。分别后,杜甫对李白是“三夜频梦君”,而李白也是“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可见,李杜的友谊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和关切爱护的基础上的,所以就久而弥笃了。
另外,他还有表达爱情的爱情诗。例如《长干行》、《越女词》五首等,直率流丽。他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临别时,戏谑妻子说“王命三征去未还,明离别出吴关。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这表现了他的幽默,同时也是他夫妻情感之真挚的表现。
(八)李白的诗表现出浓厚的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色彩。他和同时代的其他文士一样,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李白是否具有在复杂的权力结构中从事政治活动的实际能力,也许是很可疑的,但作为诗人,这种信念更多地成为他追求和歌颂壮丽人生的出发点。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他歌颂崛起草泽、际会风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歌颂视功名富贵如草芥的义士,如《古风》其十写鲁仲连:“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歌颂爱才若渴、礼贤下士的英主,如《行路难》其二中的:“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赞美傲岸不驯、坚持布衣尊严的名臣,如《梁甫吟》中的郦食其:“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笔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动荡变乱的非常时期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生在盛世的李白而对乱世英雄致以礼赞,当然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因为通过这类人物,诗人更能够抒发自己“心雄万夫”的气概和热情,表现在历史中建立辉煌功业、积极创造自我价值的人生愿望。李白的一些反映边塞生活的边塞诗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如《塞下曲》六首,《关山月》等。表现了他边塞士兵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同情,
可以说,李白的一生是充满了热切追求和积极进取的一生,而在其追求与探索之中又一路坎坷与艰辛。当理想与现实出现矛盾,既无力改变黑暗的现实,又不愿屈就现实时,他的思想是复杂的,矛盾的。
二、李白诗中表现出的复杂性
李白一生的思想很复杂,他的复杂性主要是受到客观与主观两方面的影响。客观上是当时历史现状与社会因素造成的,主观上则是他本身接受多元化的文化思想的影响而造成的。
(一)李白思想复杂的客观原因
李白的一生主要生活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正直唐代走向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思想性格的形成和这个时期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开元年间,唐帝国处于极度繁荣强盛的阶段,这样的时代氛围给李白极大的鼓舞。他那种富于建功立业的幻想,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是当时许多知识分子的共同特点,而李白则是最为典型的一个。在这样一个激情四射的年代,恰与李白的性格极为合拍,他自认为他那“冲天”的才气可以得到尽情的施展,那伟大的政治抱负以及对人生的追求也能得以实现。更因为在此期间的其他文人“往往都在高蹈与进取之间徘徊,以包含得有希冀的痛苦或欢欣来摇荡心灵,酝酿歌吟”,李白就是其中的代表。然而,李白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度时期,他在长安的后期,社会日趋腐败黑暗,奸臣当道,朝廷上逐渐形成了一个腐朽的统治集团,贤士屡遭排斥和迫害;特别是他在梁园漫游的后期,目睹和经历了唐帝国的危机和战乱。 这样,既鼓舞了他向往功名事业的雄心壮志,也更大地激发了拯时济世的理想抱负。现实社会生活的感遇,对他人生追求和生活态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他常以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乐毅、张良、诸葛亮自比,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做一番济世安民的大事业。他对自己的才能力量,有着高度的自豪与自信,常常把自己描绘成“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 《大鹏赋》的力大无比的斗士。这时,李白一扫以往纵酒欢乐的消极思想,不再追求隐居遁世,而是直面现实。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密切地注视着事件的发展,并“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 《赠长相镐》其二,渴望施展才干的机会,于是李白与次年冬出于一片爱国热情被永王李璘以抗敌平乱为号请为幕府。然而,事与愿违,他也因而获罪下浔阳狱。直至上元二年(761),已六十一岁的李白,闻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他即从当涂北上,请缨杀敌,但行至金陵,因病折回,故而大叹“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足见其为理想而坚贞不渝。于次年病死于他的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家,行完了他那漫漫而又坎坷的人生之路。
可以说是多变的社会现实,铸就了李白他那种复杂的人生以及对人生理想不懈的“上下求索”精神。在其漫漫的求索道路上,有他积极为理想而奋斗(游侠、策士)的一面,也有他隐遁避世(隐士、道士)、及时行乐(酒徒)的消极一面,这些都与他复杂的思想和人生追求是分不开的。
(二)李白思想复杂的主观原因
主观上他是受西域和汉地两种文化的影响,他的身上有儒、道、游侠、纵横家的成分。李白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文人,无不深受中国封建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一方面他接受了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赠书秘书子春》这正是李白不断追求强国安民的政治理想,为实现心中的宏愿不断奋斗的动机与根源。李白自幼精修儒家经典,自称“五岁诵六甲,十五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 《上安州裴长史书》,自幼就懂得了“兼济天下”的道理,视天下“苍生”为己任,并为之而奋斗终身,始终不渝。
另一方面,李白又接受了道家思想,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道家使他不屈己,不干人,蔑视权贵;有了旷达不羁的伟岸作风与叛逆的精神,这又是他漫漫人生游历、求仙问道、浪漫性格的又一根源。他沿着当时已成风气的“终南捷径”,希望通过隐居学道来树立声誉,而后再上青云。他先后和元丹丘、孔巢父、道士吴筠等隐居嵩山、徂徕山和剡中,曾自信“隐不绝俗”,希望以隐居求仕。
儒、道、侠三种思想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矛盾的地方,其中积极与消极、入世与出世、求仕与隐遁的复杂交织。李白为了把以上的这些思想统一在一起,他为自己设计了一条“成功、名遂、身退”、“功成不退皆殒身”(其三)的特殊生活道路。在诗文中反复强调“愿一佐明主,功成反旧林” 《别留王司马嵩》,“侍吾尽节抱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 《驾去温泉赠扬山人》,“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湘,戏沧州,不足为难矣”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可见他始终是把功成身退当作自己最后的归宿,对荣华富贵并不留恋。他这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人生理想是建筑在对统治者对待贤才的态度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的,“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其三)。正唯如此,他只愿作帝王师友,而不愿作其奴仆俳优。他尽管热切盼望从政,但决不放弃自己的高傲和自由,一旦从政理想和他的人格发生冲突,总是毅然选择后者,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但不向权势者“催眉折腰”,而且还敢于讽刺和斥责他们的贪*荒暴,嘲笑世俗的庸俗与迂腐,这些都体现着他的叛逆精神与他理想的人生追求。
既讲儒术,又讲法术;既追求一举成名,又向往隐退山林。形成了以儒为进,以道为退的人生观。庄子的放达避世与屈原的忠君爱国;儒家的积极入世与道家的无为长生和游侠尚义都奇妙地统一于李白的一生。
李白的思想极为复杂,其契合点是“功成身退”儒家、游侠思想使他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追求建立奇功伟业,而道教思想又促成其狂放不羁,激流勇退,多元性与复杂性并不矛盾,思想的多元性恰恰构成了他的复杂性。
三、李白思想的复杂性与多元性的根本原因以及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综上所述,李白所受的教育和他一生多变的遭遇形成了他思想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即讲儒,始终以“济世”、“济时”为己任,一贯努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政治上失意时也不减其执著,年老多病时也不乏其豪情;又讲法,既追求建功立业,又向往功成身退;儒家的忠君爱国、积极入世、道教的放达避世、无为长生游侠的豪纵尚义都在李白身上奇妙的统一起来,也是多元性和复杂性的根本原因。通过史书记载的李白的身世以及他流传下来的诗篇以及古人与现代学者对他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出李白的思想多元性和复杂性。他的这种多元性和复杂性根本原因是由当时的时代造就的,李白的一生思想是丰富的,感情是细腻的,他的浪漫主义诗歌可以说达到了古代诗歌的巅峰,同时,他的人格魅力也一样值得我们探讨,他的思想中有对美好人生的向往,有对自然景观敏锐的感知,有对家人、朋友的浓厚情意,在对理想人生的热切向往与追求与现实产生了强烈的矛盾时,能够对黑暗现实表现出强烈憎恨,当无法改变时,虽然他会时常以隐遁来面对现实,但更多的是他能以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豪放的姿态,乐观向上的精神去追求、完善他的人生,探求他的人生之路,这是留给我们后人的最大财富。
李白是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成就在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上,达到浪漫主义艺术的顶峰。他的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无论在精神上和表现手法上,对唐代和后代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唐代的韩愈就已经给以很高的评价:“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代以后的许多作者,如宋代的苏轼和陆游,明代的高启,清代的龚自珍等,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接受了他的影响,而取得不同成就。当我国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为社会主义艺术方法的今天,我们对李白的诗歌遗产认真地加以批判地继承,对于发展我们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显然是十分必须的。李白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那“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 “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与自然合为冥一的潇洒风神,曾经吸引过无数士人。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他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由于他以才力写诗,凭气质写诗,他的诗风事实上是无法学习的。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有不可更替的不朽的地位。
参考书目及资料:
北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史》第4编第4章第1节)
谢冕诗人的创造[M]上海:三联书店, 19898.
《中国古代文学》(上册) 于非主编 高等 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8、6
《中国古代文学史》马积高、黄钧主编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5、11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唐代文学(论丛)》西北大学中文系唐代文学研究室、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2年第一期
《唐诗鉴赏辞典》萧涤非、程千帆等编写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1983
《李白》 王瑶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教程》(上册) 于非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册) 于非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唐诗观止》 徐北出版社 1996年版文评析 李永祥注释 济南
论 文 提 纲
总论点:李白的思想具有多元性与复杂性
一、李白思想中的多元性
(一)李白诗中表现出的浪漫情怀
1、从李白诗的语言风格品味他的浪漫情怀
2、从李白诗的意境品味他的浪漫情怀
(二)李白的诗充满任侠色彩
(三)李白的诗表达出对生命价值与生活意志的追求对自我人性、人权的尊重
(四)李白的诗表现出追求自由、圆满人生的理想主义
(五)李白的诗歌中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
(六)李白的诗表达出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独,勇于追求美好人生
(七)李白的诗表达出的情深意切
(八)李白的诗表现出浓厚的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色彩
二、李白思想中的复杂性
(一)造成李白思想复杂性的客观原因
(二)造成李白思想复杂性的主观原因
1、李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2、李白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3、儒、道、侠三种思想之间存在的矛盾的地方
三、李白思想的复杂性与多元性的根本原因以及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出自百度 《语文学刊》
这与作者的写作时间和近期的遭遇有关,《与韩荆州书》约作于734年(开元二十二年),李白在襄阳(今属湖北)抱负宏大想出仕为官,以鉴所才,但他不欲经由进士、明经等常规考试进入仕途,而企图一朝蒙受帝王赏识,获得重用。故广事干谒,投赠诗文,以表现才能,培养声名。作此文前,已多次上书和谒见地方长官,又曾入京谋求出路,没有结果。该文也是干谒之作,故极称韩朝宗善于识拔人才,希望获得接见和称誉。但作者并不露卑屈之态,而充满对自己才能的自信。文句骈散并用,长短错落,颇有气盛言宜的风范。
《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准备由东鲁南游越中(绍兴)时,写了这首向朋友们表白自己心情的诗。全诗既写梦境,也写现实,构思缜密,极富想象,将神话传说和实境奇幻地交织在一起。这是诗人迭遭失意后对神仙世界的向往,觉得只有梦境才更值得流连;然而梦总是要醒的,一旦接触到现实,只能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呼喊,表现出他蔑视权贵、对现实不满、不屈于世俗的叛逆,但在最内心的深处他仍渴望济苍生、安社稷、辅佐明君治理天下。
从李白的诗看他思想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摘要:李白的诗无论从其数量上,还是其艺术魅力上,在中国古代诗坛上都是佼佼者,他的诗不仅给人留下了艺术上的享受,而且也留下了他所处年代历史和他人生追求历程的烙印。通过他的诗,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李白复杂的人生以及他多元化的思想,认识了李白在坎坷中乐观、豪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人生积极进取追求人生理想的人格魅力,给后世人们在精神上和文学创作上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具有深广的意义。关键词:李白 思想 多元性 复杂性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前苏联托克马克),五岁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少年时代的李白学习范围就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深受其中儒家、道家的思想影响并“好剑术”。 《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问道;又有建立功业的政治抱负。同时由于李白的性格所然,自幼就喜好游历,二十岁以后,他就开始在蜀中漫游,曾登峨眉、戴天山、青诚诸名山,“十五游神仙” 《感兴》其五就是他当年生活的写照,李白青少年时期的这些生活经历,既开阔了他的眼界,培养了他热爱祖国的思想和酷爱自由、浪漫不羁的性格特征,也给他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埋下了隐遁出世、求仙访道、纵情行乐等思想根源,形成了他多元化与复杂化的思想。一、李白思想的多元性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丰富、坎坷的心路历程,反映了盛唐社会现实和他的精神生活面貌以及他多元化的思想。(一)李白的诗中表现出的浪漫情怀。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1、从李白诗的语言风格品味他的浪漫。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丰富的幻想,却给人以真实干。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2、从李白诗的意境品味他的浪漫情怀。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谢冕也曾经说过:“杰出的诗人正是在他人不能感知或不能独特地感知的地方,创造了奇迹。”李白借景抒情的诗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复杂的个性特征以及宽仁济世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当坚持济世的理想无法实现,内心的失落迷惘、生命促迫的忧患便一起袭来。而此时他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价值的失落,都只有在自然之中获得补偿。在纵情山水之 间的同时,抒发自我对理想和光明的追求。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甚至“梦中往往游仙山”。长期的漫游使他有机会广泛接触祖国山川。他憎恶黑暗现实,因而更热爱壮丽河山,在山水描绘中寄托了诗人的情志和理想,这充分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心。李白具有英风豪气,又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也就形成了他的山水意境的两大类型: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运动的美,在壮美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思;例如他笔下的黄河、长江,奔腾咆哮,一泻千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他笔下的山峰高耸峻拔,峥嵘奇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另一类是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天真情怀。例如“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寻阳送弟昌岠鄱阳司马作》);“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西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等。这些诗以明朗纯净取胜。李白的山水诗与其说是对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绘,不如说是一种寄情山水的浪漫情怀。(二)李白的诗充满任侠色彩。任侠正是盛唐的时代风格,李白明确宣扬“儒生不及游侠人”(《行行且游猎》),对游侠的豪纵、复仇、重然诺、轻生死,十分倾慕并身体力行之;“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侠客行》)李白的任侠思想表现在生活上就是“轻财重施”,“存交重义”,纵酒携妓,及时行乐。他曾豪爽的唱道:“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襄阳歌》)李白的任侠思想表现在性格上,就形成豪爽、自信、纯真、追求平等民主等特点。他常以“狂客”自居,有着冲决一切的气魄,动辄“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江夏赠韦南陵冰》);他“不屈己,不干人”,“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由”(《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李白的任侠思想表现在政治上就是和匡时济业的儒家思想以及博言雄辩、腾说扬厉的纵横家思想相结合,希图一举而建奇功,然后“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地功成身退。他始终过分地相信自己的政治才能,自称“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为宋中丞自荐表》),“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赠何七判官》)。为此,他特别推崇平时“携妓东山门”,危时“谈笑安黎元”(《书情赠蔡舍人雄》)的谢安;更倾慕功成身退,“终然不受赏”(《五月东鲁行》)的鲁仲连,自称“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三)李白的诗表达出对生命价值与生活意志的追求,对自我人性、人权的尊重。他自称酒仙,又被人称为“谪仙”(贺知章语),“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司马子徽语),这与其说对他仙风道骨的称赞,不如说是对他追求自由精神世界的称赞。与其说李白向往道家的神仙世界,毋宁说这种世界更契合他热爱自由、向往自然的性格。这种追求的实质不在于宗教的色彩,而在于他给李白按上了精骛八极、神游四方的想像翅膀,使他的诗歌增加了飘逸神奇的浪漫色彩。与其说他的“愿为辅弼”、“为君谈笑静胡沙”的理想有些不切实际,过于夸张,不如说这正是他诗人般的高度自信,正是由于有了这样高度的政治热情,他才能迸发出那许多“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语)的壮丽篇章。李白傲视权贵,蔑视封建秩序,粪土富贵荣华,“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记》),“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这种傲岸态度的背后正体现了他对个性尊严、个性自由的追求,体现了他对人权的尊重与维护。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他才能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陪侍御叔华登楼歌》)的呼喊,而诗中表白自我的作品,更是体现了他对个体生命和个性价值的赞美与张扬。(四)李白的诗表现出追求自由、圆满人生的理想主义。他对人生道路的设计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是建立奇功伟业,如云:“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而功成之后,却又不贪恋富贵名位,而以“五湖”、“沧州”为家,向往自由的生活。他早年在干谒求仕期间不讳言这一点:“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在仕途最得意时不放弃这一点:“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直到晚年,他仍矢志不移:“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这种人生理想集中表现了诗人“羞伐其德”和热爱自由的意识:“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这些诗句都是诗人心迹的自我表白。由于他的自由意识是如此强烈,当遇到现实生活中丑恶力量的阻梗时,他的愤怒和抗争也表现得格外强烈。 (五)李白的诗歌中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他的诗往往于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生活如同馥郁的浓酒使诗人心醉,这当然不是说生活中没有悲哀和痛苦,但诗人的乐观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所谓“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襄阳曲》之四),就是他旷达心态的写照。 (六)李白的诗表达出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独,勇于追求美好人生。如《月下独酌》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只有充溢着生命活力的诗人才能发出如此的奇思妙想。他有一首《短歌行》,诗中构想道:“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为人驻颓光。”这里没有嗟老叹卑的哀惋,却用“劝酒”的天真想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这些诗篇以其纯真的情趣,感召着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没了的美好的人性,并因此而获得永久的魅力。(七)李白的诗表达出的情深意切。在生活的矛盾与彷徨之中,李白把他那种豪侠风范寄托在对亲人、朋友的一片深情之中,在唐代诗人中李白是最重朋友情感的一个。“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沙丘城下寄杜甫》,这一一无不深切地表现了李白他对亲友的深情意笃,其游侠情结可见一斑。曾说“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暮年时,他和桃花潭的一个农民汪沦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于是有了《赠汪伦》这首脍炙人口的友情诗。更让人不得不提的是他与杜甫的友谊。杜甫比他小十一岁,那时,杜甫的创作生活才刚刚开始,杜甫对李白深感钦佩,李白摆脱宝贵归隐,豪爽明朗的性格和那非凡的诗歌深深把杜甫吸引住了。而李白对于这们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深深地喜爱。分别后,杜甫对李白是“三夜频梦君”,而李白也是“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可见,李杜的友谊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和关切爱护的基础上的,所以就久而弥笃了。另外,他还有表达爱情的爱情诗。例如《长干行》、《越女词》五首等,直率流丽。他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临别时,戏谑妻子说“王命三征去未还,明离别出吴关。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这表现了他的幽默,同时也是他夫妻情感之真挚的表现。(八)李白的诗表现出浓厚的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色彩。他和同时代的其他文士一样,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李白是否具有在复杂的权力结构中从事政治活动的实际能力,也许是很可疑的,但作为诗人,这种信念更多地成为他追求和歌颂壮丽人生的出发点。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他歌颂崛起草泽、际会风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歌颂视功名富贵如草芥的义士,如《古风》其十写鲁仲连:“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歌颂爱才若渴、礼贤下士的英主,如《行路难》其二中的:“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赞美傲岸不驯、坚持布衣尊严的名臣,如《梁甫吟》中的郦食其:“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笔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动荡变乱的非常时期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生在盛世的李白而对乱世英雄致以礼赞,当然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因为通过这类人物,诗人更能够抒发自己“心雄万夫”的气概和热情,表现在历史中建立辉煌功业、积极创造自我价值的人生愿望。李白的一些反映边塞生活的边塞诗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如《塞下曲》六首,《关山月》等。表现了他边塞士兵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同情,可以说,李白的一生是充满了热切追求和积极进取的一生,而在其追求与探索之中又一路坎坷与艰辛。当理想与现实出现矛盾,既无力改变黑暗的现实,又不愿屈就现实时,他的思想是复杂的,矛盾的。二、李白诗中表现出的复杂性李白一生的思想很复杂,他的复杂性主要是受到客观与主观两方面的影响。客观上是当时历史现状与社会因素造成的,主观上则是他本身接受多元化的文化思想的影响而造成的。(一)李白思想复杂的客观原因李白的一生主要生活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正直唐代走向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思想性格的形成和这个时期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开元年间,唐帝国处于极度繁荣强盛的阶段,这样的时代氛围给李白极大的鼓舞。他那种富于建功立业的幻想,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是当时许多知识分子的共同特点,而李白则是最为典型的一个。在这样一个激情四射的年代,恰与李白的性格极为合拍,他自认为他那“冲天”的才气可以得到尽情的施展,那伟大的政治抱负以及对人生的追求也能得以实现。更因为在此期间的其他文人“往往都在高蹈与进取之间徘徊,以包含得有希冀的痛苦或欢欣来摇荡心灵,酝酿歌吟”,李白就是其中的代表。然而,李白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度时期,他在长安的后期,社会日趋腐败黑暗,奸臣当道,朝廷上逐渐形成了一个腐朽的统治集团,贤士屡遭排斥和迫害;特别是他在梁园漫游的后期,目睹和经历了唐帝国的危机和战乱。 这样,既鼓舞了他向往功名事业的雄心壮志,也更大地激发了拯时济世的理想抱负。现实社会生活的感遇,对他人生追求和生活态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他常以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乐毅、张良、诸葛亮自比,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做一番济世安民的大事业。他对自己的才能力量,有着高度的自豪与自信,常常把自己描绘成“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 《大鹏赋》的力大无比的斗士。这时,李白一扫以往纵酒欢乐的消极思想,不再追求隐居遁世,而是直面现实。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密切地注视着事件的发展,并“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 《赠长相镐》其二,渴望施展才干的机会,于是李白与次年冬出于一片爱国热情被永王李璘以抗敌平乱为号请为幕府。然而,事与愿违,他也因而获罪下浔阳狱。直至上元二年(761),已六十一岁的李白,闻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他即从当涂北上,请缨杀敌,但行至金陵,因病折回,故而大叹“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足见其为理想而坚贞不渝。于次年病死于他的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家,行完了他那漫漫而又坎坷的人生之路。可以说是多变的社会现实,铸就了李白他那种复杂的人生以及对人生理想不懈的“上下求索”精神。在其漫漫的求索道路上,有他积极为理想而奋斗(游侠、策士)的一面,也有他隐遁避世(隐士、道士)、及时行乐(酒徒)的消极一面,这些都与他复杂的思想和人生追求是分不开的。(二)李白思想复杂的主观原因主观上他是受西域和汉地两种文化的影响,他的身上有儒、道、游侠、纵横家的成分。李白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文人,无不深受中国封建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一方面他接受了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赠书秘书子春》这正是李白不断追求强国安民的政治理想,为实现心中的宏愿不断奋斗的动机与根源。李白自幼精修儒家经典,自称“五岁诵六甲,十五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 《上安州裴长史书》,自幼就懂得了“兼济天下”的道理,视天下“苍生”为己任,并为之而奋斗终身,始终不渝。另一方面,李白又接受了道家思想,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道家使他不屈己,不干人,蔑视权贵;有了旷达不羁的伟岸作风与叛逆的精神,这又是他漫漫人生游历、求仙问道、浪漫性格的又一根源。他沿着当时已成风气的“终南捷径”,希望通过隐居学道来树立声誉,而后再上青云。他先后和元丹丘、孔巢父、道士吴筠等隐居嵩山、徂徕山和剡中,曾自信“隐不绝俗”,希望以隐居求仕。儒、道、侠三种思想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矛盾的地方,其中积极与消极、入世与出世、求仕与隐遁的复杂交织。李白为了把以上的这些思想统一在一起,他为自己设计了一条“成功、名遂、身退”、“功成不退皆殒身”(其三)的特殊生活道路。在诗文中反复强调“愿一佐明主,功成反旧林” 《别留王司马嵩》,“侍吾尽节抱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 《驾去温泉赠扬山人》,“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湘,戏沧州,不足为难矣”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可见他始终是把功成身退当作自己最后的归宿,对荣华富贵并不留恋。他这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人生理想是建筑在对统治者对待贤才的态度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的,“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其三)。正唯如此,他只愿作帝王师友,而不愿作其奴仆俳优。他尽管热切盼望从政,但决不放弃自己的高傲和自由,一旦从政理想和他的人格发生冲突,总是毅然选择后者,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但不向权势者“催眉折腰”,而且还敢于讽刺和斥责他们的贪*荒暴,嘲笑世俗的庸俗与迂腐,这些都体现着他的叛逆精神与他理想的人生追求。既讲儒术,又讲法术;既追求一举成名,又向往隐退山林。形成了以儒为进,以道为退的人生观。庄子的放达避世与屈原的忠君爱国;儒家的积极入世与道家的无为长生和游侠尚义都奇妙地统一于李白的一生。李白的思想极为复杂,其契合点是“功成身退”儒家、游侠思想使他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追求建立奇功伟业,而道教思想又促成其狂放不羁,激流勇退,多元性与复杂性并不矛盾,思想的多元性恰恰构成了他的复杂性。三、李白思想的复杂性与多元性的根本原因以及对后世文人的影响。综上所述,李白所受的教育和他一生多变的遭遇形成了他思想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即讲儒,始终以“济世”、“济时”为己任,一贯努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政治上失意时也不减其执著,年老多病时也不乏其豪情;又讲法,既追求建功立业,又向往功成身退;儒家的忠君爱国、积极入世、道教的放达避世、无为长生游侠的豪纵尚义都在李白身上奇妙的统一起来,也是多元性和复杂性的根本原因。通过史书记载的李白的身世以及他流传下来的诗篇以及古人与现代学者对他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出李白的思想多元性和复杂性。他的这种多元性和复杂性根本原因是由当时的时代造就的,李白的一生思想是丰富的,感情是细腻的,他的浪漫主义诗歌可以说达到了古代诗歌的巅峰,同时,他的人格魅力也一样值得我们探讨,他的思想中有对美好人生的向往,有对自然景观敏锐的感知,有对家人、朋友的浓厚情意,在对理想人生的热切向往与追求与现实产生了强烈的矛盾时,能够对黑暗现实表现出强烈憎恨,当无法改变时,虽然他会时常以隐遁来面对现实,但更多的是他能以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豪放的姿态,乐观向上的精神去追求、完善他的人生,探求他的人生之路,这是留给我们后人的最大财富。李白是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成就在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上,达到浪漫主义艺术的顶峰。他的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无论在精神上和表现手法上,对唐代和后代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唐代的韩愈就已经给以很高的评价:“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代以后的许多作者,如宋代的苏轼和陆游,明代的高启,清代的龚自珍等,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接受了他的影响,而取得不同成就。当我国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为社会主义艺术方法的今天,我们对李白的诗歌遗产认真地加以批判地继承,对于发展我们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显然是十分必须的。李白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那“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 “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与自然合为冥一的潇洒风神,曾经吸引过无数士人。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他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由于他以才力写诗,凭气质写诗,他的诗风事实上是无法学习的。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有不可更替的不朽的地位。参考书目及资料:北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史》第4编第4章第1节)谢冕诗人的创造[M]上海:三联书店, 19898.《中国古代文学》(上册) 于非主编 高等 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8、6《中国古代文学史》马积高、黄钧主编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5、11《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唐代文学(论丛)》西北大学中文系唐代文学研究室、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2年第一期《唐诗鉴赏辞典》萧涤非、程千帆等编写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1983《李白》 王瑶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中国古代文学教程》(上册) 于非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册) 于非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唐诗观止》 徐北出版社 1996年版文评析 李永祥注释 济南论 文 提 纲总论点:李白的思想具有多元性与复杂性一、李白思想中的多元性(一)李白诗中表现出的浪漫情怀1、从李白诗的语言风格品味他的浪漫情怀2、从李白诗的意境品味他的浪漫情怀(二)李白的诗充满任侠色彩(三)李白的诗表达出对生命价值与生活意志的追求对自我人性、人权的尊重(四)李白的诗表现出追求自由、圆满人生的理想主义(五)李白的诗歌中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六)李白的诗表达出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独,勇于追求美好人生(七)李白的诗表达出的情深意切(八)李白的诗表现出浓厚的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色彩二、李白思想中的复杂性(一)造成李白思想复杂性的客观原因(二)造成李白思想复杂性的主观原因1、李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2、李白受道家思想的影响3、儒、道、侠三种思想之间存在的矛盾的地方三、李白思想的复杂性与多元性的根本原因以及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1
我深刻的理解这段话是在一个死乞白赖追学长的室友身上。和两个相恋的人不同的是从始至终这段感情都是室友一个人在努力。
说起他们的相识,简直就是单相思的典范。上学期期末的时候,每个自习室里都人满为患,挤得就差一张桌子坐两个人了。恰巧的是,小学长就坐在室友旁边。室友看他的第一眼就觉得很投缘,以后的每一天她下课就来自习室,只为了盯着他看,从门口到座位的距离就像**一样全是慢镜头的在室友的脑海里闪过。她趁他上厕所的时候偷偷翻开他的书:XXX。“我终于知道他的名字了,啊啊啊啊”回寝室的路上,室友疯了一样的喊。
知道了他的名字后,室友开始四处打听,辗转问了好多人,终于要来了小学长的微信,可是她却迟迟不加。我问她为什么,她说:“现在期末考试,我不想打扰他啊,等考完试再加。”一边说还一脸幸福的模样。我想:好一个贴心的小女生啊。终于在忙碌的考试中结束了这一学期的生活,迎来了向往的寒假。
假期第二天,室友便加了小学长的微信。开始室友还很矜持,每天也说不了几句话,慢慢的两个人熟络的起来,开始了长达两个月的聊天,假期几乎一天没有落下过,估计要是在q上说话早就互动成巨轮了吧。然而室友却从来不敢明明白白的告诉他:我对你一见钟情了。这段暗恋终于在开学前一天变成了明恋。这天,小学长主动邀请室友一起吃饭,而晚上室友终于绷不住了表了白。然而等到的不是小学长的“在一起”,而是“再等等”。小学长给的理由是:“我比你大,而且你也不了解我啊,我并不像你想象中那么好。”室友当时就慌了带着哭腔说道:“怎么会呢,我以为他会是喜欢我的啊,要不然怎么会每天陪我聊天,请我吃饭,还在我最难过的时候安慰我呢”没有人能回答。小学长 只看到了室友屏幕上的字,却没能知道她在键盘上留下的泪。
表白之后,他们还是像以前一样聊天,偶尔也会一起吃个饭。别人都以为他们在一起了,而只有我们知道到底是什么回事。我们开始劝室友放弃,毕竟他只是想和你暧昧,不想真正和你在一起啊,可是室友却不死心,仍然追着他。我忽然想起杨丞琳的一首歌里唱到: 暧昧让人失去勇气,找不到相爱的证据,何时该前进,何时该放弃,连拥抱都没有勇气。
最终这段感情还是无疾而终,小学长将室友的热情消耗殆尽,从热烈到平淡,最后断了联系。也正应了那句话:你是我期待又矛盾的梦,想抓却不能拥有的风,想喝却不能醉的酒。
2
最新一期的王牌对王牌,朱茵时隔二十多年重现《大话西游》经典镜头。当她眨眼的那一刻,我都心仿佛漏跳了一拍。曾经的经典永难超越,至尊宝那一段独白成为多少人眼里的永恒。
紫霞仙子带着遗憾离开了,只留下梦想中的意中人。他们终究还是没能在一起。
这部**让多少人在笑中流泪。朱茵在王牌对王牌的舞台上说: “如果在你面前的那个人,让你看不到爱情的话,那就走吧,前面还有很多人在等你,更好的。 ”正如她和周星驰那一段没有结局的爱情。后来她遇到了黄贯中,让朱茵感受到完美的爱情。她在提到黄贯中时说:没有一个男人让我觉得自己如此珍贵。
所以在一个男生面前如果让你看不到未来,那就放手吧。就像孙悟空说的: “我不带紧箍咒救不了她,带了紧箍咒爱不了她。”相信总有一个人在远方等你,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3
当我读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时,让我想起了她和徐志摩的爱情。她是一个让徐志摩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女子。尽管两人相爱,但这段爱情最终却没有修成正果。
当他得知林徽因要嫁给梁思成时,他这样写下 “太多不能 ,不如愿 ,想离开 ,离开这个让我疼痛的你 。转而 ,移情别恋 ,却太难 ,只顾心疼 ,我忘记了离开 ,一次一次 ,已经习惯 ,习惯有你 ,习惯心疼你的一切。” 他为了林徽因抛下了张幼仪和孩子,只为追寻他眼中真正的爱情。
后来徐志摩飞机失事,就像他的诗中那样: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段爱而不得的感情有了了结。林徽因特地为徐志摩作了一首诗:
然而徐志摩却再也听不到了,也许是命中注定,你是我期待又矛盾的梦,想抓却不能拥有的风。
愿每一个流浪的人都记得回家的路,愿每一个奔波的人都能赶上夜晚最后一班车,愿每一段感情都能在成长之后圆满。
婚姻属相宜忌歌婚姻属相之忌:
自古白马怕青牛,十人相伴九人愁,匹配若犯青牛马,光女家住不停留。
羊鼠相交一旦休,婚姻匹配自难留,诸君若犯羊与鼠,夫妻不利家景愁。
蛇虎配婚如刀错,男女不合矛盾多,生儿养女定何伤,总有骨肉相脱离。
兔子见龙泪交流,合婚不幸皱眉头,一双男女犯争斗,苦如黄莲夕梦愁。
金鸡玉犬大不宜,合婚双方不可遇,两属相争难躲避,世人一定要禁忌。
猪与猿猴不到头,朝朝日日泪交流,男女不容共长久,合家不幸一笔勾。婚姻属相之配:
黑鼠黄牛正相合,男女配婚无差错,儿女百年多长久,荣华富贵福禄多。
青虎黑猪更不错,男女相合上等婚,财禄丰盈百事顺,人口兴旺有精神。
黄龙白鸡两相投,过门发达好来由,儿女成才子孙壮,福寿长锦永不休。
白蛇金猴满堂红,大婚相配古来兴,子孙兴旺家境好,福寿双全多康宁。
红马黄羊相伴随,合婚相配最完美,日子富裕久长在,子孙寿禄更夺魁。
玉兔黄狗定长久,合婚相配古来有,家门吉庆福寿长,万贯家财足北斗。属相合婚搭配歌
1 鼠配猴牛龙,相知相爱好婚姻,荣华富贵同携手,万事顺利福终身。
鼠配马兔羊,家贫灾多凶煞重,骨肉分离不安宁。
2 牛配鼠蛇鸡,天赐良缘好夫妻,人旺财盛家境好,儿女百年多长久。
牛配羊马狗,吉凶甘苦共存有,不思进取多忧愁。
3 虎配马狗猪,同心永结好缘姻,德高望重家业盛,富贵荣华子孙旺。
虎配猴和蛇,夫妻相克矛盾多,骨肉脱离家财破。
4 兔配羊狗猪,合婚相约定长久,吉庆安居福寿有,功业成就家财多。
兔配龙和鼠,合婚争斗难幸福,事败祸致真痛苦。
5 龙配鼠猴鸡,缔结良缘好夫妻,勤俭发家子孙壮,福寿长绵永不休。
龙配狗和兔,合婚不幸皱眉头,你争他斗泪交流。
6 蛇配牛和鸡,福禄鸳鸯古来兴,智勇双全功成就,福寿双全多康宁。
蛇配猪和虎,夫妻离心又离德,骨肉脱离灾厄多。
7 马配虎羊狗,夫妻相敬最完美,日子富裕久长在,子孙寿禄更夺魁。
马配鼠和牛,中年运气晚年愁,寿短丧偶子女丢。
8 羊配兔马猪,天赐良良缘两相随,家道和谐事业旺,子孙寿禄富裕有。
羊配鼠牛狗,夫妻一生难幸福,多灾多难多劳碌。
9猴配鼠和蛇,诛联碧合子孙兴旺,一帆风顺富贵盈,福寿双全多康宁。
猴配虎和猪,朝日泪流不到头,晚景尚可疾病有。
10鸡配牛龙蛇,祥开百事天赐福,名望功利好子孙,家事亨通福寿长。
鸡人配属狗,两属相争灾困多,合婚双方不可遇。
11狗配虎兔马,天作之合定长久,功成福禄吉庆有,家运昌隆增福寿。
狗配龙鸡牛,钱财散败灾害有,一生辛劳事不就。
12猪配羊兔虎,大吉五事都兴昌,安富尊荣子孙壮,积财多福事业旺。
猪配猴和蛇,朝日泪流不到头,终生艰难不幸福。
亦有青牛斗白马,蛇虎如刀切;鸡猴不到头,猴虎难相处;羊兔意相隔,牛虎相处好辛苦!之说,这属于属相算命的层次,也是最低级的预测方法。真正懂算命会合八字的是不会这样说的。真正的婚配是要根据五行八字,六冲六害,相结合算出来的。婚配小要点:相差6岁则易相克(大凶)——下下婚 (例如,虎与猴)相差1、3、5、11、7、9平平相差2、10岁中吉相差4、8易相生(大吉)—— 上上婚 (例如,鼠与猴)相同年龄不凶不吉,容易对峙。鸡、犬、兔、猴、早婚吃苦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