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晖人物简介

孙皓晖人物简介,第1张

孙皓晖

孙皓晖,男,汉族,1949年生于陕西三原,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曾任西北大学法律系教授,国务院首批特殊津贴的专家,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

1993年秋天,孙皓晖动笔写《大秦帝国》。2008年4月,历时15年创作的《大秦帝国》全套在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共6部11卷,504万字。这是目前唯一一部全面、正面表现秦帝国时代的长篇历史小说,在2009年3月中国小说学会评选的“2008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中居长篇小说组第二名。《大秦帝国》电视连续剧(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已播出。

2013年12月5日,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孙皓晖借着《大秦帝国》电视剧上映的“东风”,以455万元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0位,引发广泛关注。

中文名:孙皓晖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陕西三原县

出生日期:1949年

职业:学者、作家

毕业院校:陕西师范大学

主要成就:获国务院首批特殊津贴的专家

荣登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

代表作品: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五个一工程奖。

个人生平

孙皓晖,男,汉族,1949年生于陕西三原,共和国同龄人,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有与同时代人相同的基本经历与阶段归宿。先后任教于西北政法大学、西北大学,国务院首批特殊津贴的专家。1993—1997年,基于对中国原生文明的思考,完成136集《大秦帝国》文学剧本的创作,同期开始《大秦帝国》的案头准备。1998年后,辞职专事写作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其中第一部《黑色裂变》入选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

生在老秦

孙皓晖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的出生地陕西省三原县西阳镇,就是“老秦”之地,离秦国最早的国都栎阳(今阎良区武屯镇关庄村一带)只有数十公里。秦国修建的郑国渠(今泾惠渠),至今还在他家门前潺潺流过。当年,每逢灌溉,生产队会派出有经验的老人,带着他们一群少年巡渠入山。沿途露宿,老人们便说起许多与秦、汉有关的掌故。毗邻家乡的美原镇,又是秦国大将王翦的故乡,孙皓晖每次去那儿拉煤、走亲戚,也会听到许许多多关于秦朝的故事。在他少年时代,一些秦国的古地名,已经印在记忆里。“老内史(今咸阳)、老云阳(今泾阳)、老频阳(今富平)、老下_(今渭南)老人们的胡子里都长满了故事。”

一鸣惊人

1973年,孙皓晖考上陕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上世纪80年代初,他和几个朋友合作,写了一篇关于中国法制建设的学术论文,在北京一个研讨会上宣读后,一鸣惊人。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急需法学人才,北京大学法律系当场问他想不想读研究生,西南政法大学则要“挖”他当老师。最终还是西北政法大学把他“抢”走了。孙皓晖在西北政法大学、西北大学先后度过了十余年的法律教师生涯。“我就算是和法家思想结缘了,”孙皓晖乐呵呵地说。

创作

2009年4月,孙皓晖结束了隐居海南的生涯,回到西安。西安市曲江管理委员会为他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工作室,供他进行秦文化的创意工作。这间工作室,位于幽静的唐代曲江遗址附近,不远处就是大雁塔,工作室墙上和玻璃门上挂满了用秦篆写成的书法作品。一台打开的笔记本电脑上,是一部正在写的30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的稿子。从史学研究的角度,专门讲解自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帝国这1800多年的中华文明形成史。“我还可以高效工作10年,再常效工作10年。”孙皓晖点燃一支烟,烟雾拂过他灰白的头发,笑眯眯的眼睛里有幸福的畅想:“那时候,‘为中华文明正源’的心愿应该能实现了,我就可以休息10年了。”

个人事迹

自我放逐

1993年秋天,孙皓晖动笔写《大秦帝国》。身为学者,他却首先摒弃了学术著作的形式。“我说秦是中华文明的正源,没用。得老百姓都这么说了,才算做到了。那最好的形式,就是电视剧。”所以一开始,孙皓晖写的,是一个《大秦帝国》的电视剧本。

两年假期

当时,孙皓晖在法学领域,算是功成名就。他是西北大学法律系的教学科研副主任、经济法学的学术带头人,还是第一批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学者。第一卷《大秦帝国》剧本写完后,打印本在文化圈里流传,引起陕西省委宣传部的重视。1996年春节,主管文化教育的副省长到西北大学给教授们拜年,亲自登门看望了孙皓晖。在他家里,副省长、校领导和他谈了很久,最后拍板:“给你两年的创作假期,就专门把这个事做完!”

1997年冬天,约定的两年期限就快到了,孙皓晖的剧本写到第五卷。但他发现,“自己根本完成不了,剧本就写了5年,如果要继续写成小说,别说两年,只怕4年、8年都不够”。

潜心创作

1998年春天,孙皓晖带着妻子,在海口一个僻静的小区居住下来。他有一间30多平方米的书房,里面凡能落脚之处,皆是书山。史籍典册、诸子百家、先秦文学,就连一般秦史研究者不太关注的古代科普类书籍,如《水经注》、《齐民要术》、《农政全书》、《梦溪笔谈》等等,孙皓晖都统统看过。“商鞅变法,鼓励农耕,老秦人当时都种什么,收成怎么样,收上来做成什么吃,这些都得认真查实啊。”

淡泊心态

十几年中,孙皓晖始终保持着不疾不徐的淡泊心态。每天写一个故事段落,万余字到寥寥几百字不等。但也有焦虑的时候,这些年,清朝热、明朝热、汉唐热,在电视屏幕和图书市场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唯独孙皓晖立志要呼吁的“中华文明正源”——秦,还是沉默的。书一日没写完,他就一日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焦躁起来,在和朋友吃饭喝酒的时候,他会痛心疾首地喊:“明清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衰落期啊!当下中国最需要的,是和中华文明源头上最有创造力、生命力的秦时期对接!”

16年历程

2008年春天,当孙皓晖在遥远的海岛上,敲下小说《大秦帝国》的最后一个句号时,他满头黑发已经灰白。从43岁到59岁,他人生中最美好、最年富力强的16年,都义无反顾地献给了《大秦帝国》。

观点作品

关于司马迁

电视剧《大秦帝国·黑色裂变》在海外和网上热播后,人们争议最多的,就是商鞅、秦孝公等人的刻画与《史记》的记载有较大出入。孙皓晖以写秦的正史为己任,为何还要对重大历史人物进行演绎?

“我坚信,那就是真实的商鞅。”一提及此,孙皓晖语气凝重:“司马迁写《史记》,在历史事件的叙述上,是基本真实的。但司马迁的历史观是有问题的。遍翻《史记》,凡是在生死存亡之际为国家承担责任、勇于牺牲的人,文种、吴起、商鞅、晁错没有一个能得到他的好评。能得到他好评的都是擅于做人、明哲保身之辈,范蠡、张良、李陵我们为什么还把司马迁的主观评价当作史实来看?司马迁说商鞅‘刻薄’,只因为他的法律严格。但那是战时法律体系,能不严格吗?法律严格又能反证立法之人刻薄吗?司马迁说商鞅‘造反’,但《战国策》里记载,商鞅死后不久,秦国丞相范雎就说,商君‘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试问,商鞅相当于秦国第一任丞相,范雎是第三任丞相,商鞅若是造反,如此短的时间内,范雎就敢给商鞅这么高的评价吗?”

孙皓晖得出结论:司马迁错了,商鞅没造反。车裂商鞅,只是秦孝公死后秦国朝野权力斗争的需要,以及和其他战国外交周旋的需要。

关于秦始皇

同样的人物颠覆,还有秦始皇。“司马迁把秦始皇小丑化了”,孙皓晖不认为秦始皇是个暴君,更不认为秦国灭亡于暴政。“它的败亡,是因为秦始皇没有把商鞅确立的战时法律制度,转型为和平时期法律制度。法家历来有‘法、术、势’三个流派,商鞅遵循的是‘法治’,到秦始皇这里,他个人的强大威望和战时法律制度一结合,就变成了‘势治’。一旦这个权势人物死去,帝国也就坍塌。”“写《大秦帝国》,我就是想超越《史记》这座大山。”战国时代的精神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句是韩非子的话:“多事之时,大争之世”;一句是晏子的话:“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秦帝国时代是一个以冲突与竞争为主流的时代,创新者存,保守者亡,涌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变法高潮,催生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不断变革,使得中国文明的涓涓细流全面汇聚、重新融合、强力锻造而开创出波澜壮阔的文明正源,使中国文明达到了此后两千年无法企及的高峰。《大秦帝国》的可贵,根本点便在于作者对战国精神把握得非常准确,有着旗帜鲜明的历史观。此历史精神贯穿全书,形成了《大秦帝国》激情澎湃昂扬向上的作品风格。作者的智慧、胸襟、才华、见识在此体现的非常充分。而渗透作品的浓郁厚重的战国精神与战国性格,战国特有的大争精神和阳谋风格,更在于作品对中国文明正源的新视角和对秦帝国千秋功罪的新评说。历史地看,中国原生文明的高原在春秋战国时期,秦是这个文明高原上的最高峰。它们衍生了中华文明,并且蓬勃发展。

孙皓晖说,电视剧拍完后,他也看了。“其中有关商鞅变法的内容,拍得最精彩,完全展示了小说中的精髓。但有的内容,电视剧比小说薄弱。”说起演员,孙皓晖最欣赏的是侯勇扮演的秦孝公:“怎一个‘好’字了得!他可从来没演过古装戏,更别说演君王了。我常常想,这部戏在大陆电视台播出后,侯勇会成为继唐国强、陈宝国之后的又一个‘皇帝专业户’的。”

个人作品

《大秦帝国》是其第一部大型文学作品。分为六部:《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帝国烽烟》。旧版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和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全新修订版版《大秦帝国》在2012年由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9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大方出版精装版(丛书包括《大秦帝国·黑色裂变》《大秦帝国·国命纵横》,《大秦帝国·金戈铁马》,《大秦帝国·阳谋春秋》,《大秦帝国·铁血文明》,《大秦帝国·帝国烽烟》)。

长期以来的历史遮蔽,让秦帝国特殊的历史价值遭到严重程度的错误解读,种种戏说泛滥,更使得秦帝国乃至春秋战国的历史风貌面目全非。要廓清历史消除误读,孙皓晖以为,第一要务便是史观视角。也就是说,站在什么高度以什么样的眼光审视这段历史?

出生于陕西三原的孙皓晖,非但有着“老秦人”的情怀,有着这片帝国故土后裔的骄傲,更深切感受到深度发掘秦帝国历史精神,重现那段遥远而辉煌的历史对于当今时代的精神价值。用孙皓晖的话说,秦帝国是中国走向全面法制社会的历史镜子。虽然,这已经够重要了。但是,孙皓晖以为,这还不是《大秦帝国》最佳最高的切入点。这个最高最佳点是什么?孙皓晖的回答,是文明史,是世界文明史中的中国文明史,是这一时代的文明意义与文明价值;如果春秋战国秦帝国对中国不具有开创文明正源的价值和意义,《大秦帝国》便没有这么重要,对当今中国的精神价值也没有这么大;某种意义上,也不值得我倾注最有价值的全部盛年时光去表现他。

作者在作品扉页的题记是:献给中国原生文明的光荣和梦想。在《大秦帝国》自序中,作者以敢为天下先的艺术勇气和人文学者的历史眼光,充满激情地说:“大秦帝国是中华文明的正源”,“我对大秦帝国有着一种神圣的崇拜”。这是《大秦帝国》的根本立意,是作者的创作目的。作者在序言中强调的“原生文明”、“强势生存”以及秦文明对2000多年来中国历史进程和中国民族精神的影响,时时可见前人所不敢发之言。

如果说大秦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的“虎狼之国”,那么《大秦帝国》就表现了这种虎狼精神,我们民族曾经拥有的虎狼霸气和改天换地的创造力!

《大秦帝国》之所以让那么多读者感奋,正在于这部作品的灵魂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根基。学子喜欢看,军人喜欢看,商人喜欢看,农民喜欢看,男人喜欢看,女人也喜欢看。说到底,人们喜欢的,正是这部作品所召唤的我们已经在某种意义上缺失了的那种精神。这种精神凝聚在万千故事之中,而不仅仅是几句表白。唯其如此,他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也让我们喜欢着这部作品。《大秦帝国》告诉读者,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相续如大河奔涌,秦帝国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的文明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主题活动策划 篇1

一、 活动背景

在十周年院庆来临之际,为寄托我院学子对学校的深深情意,

彰显师范生文化素养、职业能力、特长发展等方面的风采。经决定,学院将在六月开展“我和教师梦”师范生风采展示月系列活动。

二、活动目的

让广大同学铭记自己最初的教师梦想,秉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信念,不断提高我院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营造浓郁的教师教育文化,强化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训练,能够使同学们在活动中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以后能够更好的适应教师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共青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委员会

承办单位:教科院团总支

四、 参与对象

全院在籍学生

五、活动主题

我和教师梦

六、活动内容(分为3个篇章)

第一篇章:梦,开始的地方

第二篇章:四年一梦

第三篇章:且行且珍惜

七、活动时间

20xx年6月

八、活动安排

第一篇章:梦,开始的地方

(1) 活动形式:演讲

(2) 演讲主题:梦开始的地方(泰院)

(3) 活动期望:以语言这样一种直观的形式,使师范生想起刚进

泰院时怀揣的教师梦,从而再次明确自己的梦想,并为之不断努力。

(4) 活动对象:全院在籍师范生

(5) 活动地点:文科楼报告厅

(6) 活动过程:

前期宣传:

向各个院系发放倡议书,张贴海报。

活动中期

① 汇总各院参赛选手名单

② 文科楼报告厅举行比赛 活动后期:

①公布获奖名单,颁发奖状;

②张贴获奖名单海报,整理本次活动新闻稿。

第二篇章: 四年一梦

(1) 活动形式:作品展出、教学实践

(2) 活动期望:通过第二篇章从课堂内外全面展示师范生的风采

(3) 活动对象:全院在籍师范生 (4) 活动过程:

活动一:作品展出

① 向各院师范生收集本专业校园文化系列活动经典照片,以及参加校级以上各类师范比赛获奖证书照片

② 收集钢笔字、毛笔字、蜡笔画等其他像是的纸质作品

活动二:教学实践(公益活动)

① 走进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失独儿童及残疾人社区,用教师的爱心、耐心为其传授知识,以此来增加我们的教学经验。

② 向各院发放倡议书,汇总参加人员。

③ 确定此次实践时间、地点

第三篇章:且行且珍惜

(1) 活动形式:微**、优秀毕业学子微祝福(视频或音频)

(2) 活动期望:用微**的形式记录一名师范生在大学四年的成长

历程,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憧憬,以此来激励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准教师们,能够不忘初心,努力奋斗。使在校学生能够珍惜大学四年的时光,为自己的梦想付出实践,最后使自己完成华丽的蜕变。

(3) 活动过程:

活动前期:

①张贴海报,征集剧本,向全院招募微**演员

②准备拍摄仪器、拍摄时间、拍摄地点

活动中期:

拍摄微** 活动后期:展出微**

注意:第三篇章中优秀学子微祝福将以自拍视屏或音频的形式,贯穿在整个活动,届时将会通过网络渠道上传至微博,参加互动。

主题活动策划 篇2

一 、组队:

比赛以班级为单位组队,各班级以一队报名。每队由 26人组成:初一、二 级部不限男女;初三、四级部15 男 10 女,各队领队一名。

二 、比赛安排:

1、比赛采用分级部循环赛进行。一共 12 个队,每级部三个队,对阵形式见附表。

2、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决定胜负。第一局抽签决定场地,第二局交换场地,第三局再抽签决定场地。比赛局间的休息时间为 2~3 分钟。

3、替补说明:一般情况不设置替补队员(该项活动属于体力比赛),如有意外,例如比赛过程中队员受伤等,可考虑替补,但必须在每一局的比赛前向主裁判报告。

三、比赛时间:

1231 下午 1 : 30 。

四、比赛步骤及胜负判定:

1、比赛步骤 :举绳 --- 拉紧 --- 调整中心线 --- 预备 --- 开始(主裁判吹哨)。

2、胜负判定 :将绳子中心的红色标志拉过己方的 2 米终止线为胜方。

五、比赛名次:

按胜负成绩计算名次,若形成循环,看每局成绩,若再相同,进行重赛。

六、奖励办法:

奖励各级部第一名。

七、比赛场地和用绳:

场地中央画一条长中轴线,两队队员站在中轴线上,再画一条中心线垂直中轴线,其交点作为绳子中心起点。在中心线两侧各画间距 2

米的终止线,作为判定胜负的标志。绳子的中心做中心记号区,有红色丝带标志。

主题活动策划 篇3

一、活动主旨

"文明、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作一个有优良品质的文明中职生,结合校园内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谈谈自己观点,同时发出倡议:希望大家做一名值得自豪的文明中职生。

二、活动准备:

1、开学初,利用班会可时间组织学生学习有关社会礼仪的知识

2、平时注意到一些不良习惯,利用晨会、班会及时加以纠正和教育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20xx年10月30日护理(2)班

四、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

2、活动程序

活动开始:

1、班长讲话并宣布活动开始:

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班在这里开展主题班会,主题是:争做文明学生,希望大家相互配合,积极发言下面班会正式开始。

从踏进这个校园开始,每天我们呼吸着她馥郁的芬芳,采撷着知识的花粉校园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来建造,在良好的言行下为学校增添光彩我想问大家,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文明人吗?我们谈谈身边存在有哪些不文明现象?

2、同学们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王静:同学们乱扔乱丢乱吐现象十分严重,扔纸片、扔纸盒、扔饮料瓶,更不文明的是走着,吃着,吐着,扔着。

邹刚:说的没错,我们身边破坏公共财物也十分严重,举两个例子,班上的簸箕、扫把、提水桶领回来不几天就损坏了,还有很多同学的课桌都画了“大花脸”(一些同学默不作声)

王娇:还有一些欺负弱者或弱势群体的,同情弱者,是中国的人之常情,但有的同学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特别是欺负那些弱者,甚至乱起绰号,以别人的缺点来取笑。

主持人:刚才同学们说的是大家平时经常看到的不文明的现象,我们不能这么做,要坚决与这些行为划清界限。

3、同学们讨论、发言

马良霞:文明言行主要是三管好管好自己的嘴,不要乱骂人,不讲脏话,不放野话,不起绰号,不乱吐,管好自己的脚,不要乱走,乱踢、乱踩、乱塌,管好自己的手,不要乱丢乱扔,不要随便伸手拿别人的东西,不要打人,不要损坏公共财物,不要乱采乱摘

4、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

学生,家之学子,国之未来我们应该切之弊端,正身立己,扫除不良行为习惯关键在于自身思想上的认识与重视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没有攻不破的难关;只要我们真正有“建文明校园,做文明学生”这个理念,就能清除掉所有的“问题”,完善自我踏踏实实做事,正正稳稳做人,积极树立校园新风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发现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提高个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一文明合格的当代高中生在此,我们呼吁大家以文明为己任,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自己身旁点滴小事开始,时刻紧记我们的口号:人人讲文明进步,从改掉一个不良习惯做起!由此,班委倡议:

(1)爱班爱校,说文明话,作文明人,塑造学生文明形象

(2)以校为家,爱护公共设施,杜绝损坏公物,拒绝课桌文化

(3)遵守公共规则,维护正常的校园秩序

(4)戒除抽烟、酗酒,严守校规校纪

(5)服饰整洁大方,不配带耳环、项链等饰物

(6)男女同学,自尊自爱,正常交往,举止文明,言行得体

班主任总结

通过召开本次班会,大家的礼仪知识又比以前丰富了,其实讲礼仪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言行举止中,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成为一名懂礼仪、讲礼仪、守礼仪的公民!

班会反思

1、整个活动过程都充满着紧张、欢乐的气氛,大家都在愉快地氛围中又学到了很多礼仪知识

主题活动策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今年的教师节是我国第31个教师节,同时,今年我校建立新校区,在这个背景下,我校决定以“教师节--我们的爱生节”为主题,本着“隆重热烈、务实简朴”的原则庆祝XX年第31个教师节,充分激发教师爱教乐教,教书育人的热情,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和关心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

二、活动主题:

感谢师恩 爱在我心

三、活动时间:

XX年9月10日

四、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

五、活动地点:

各年级教室

六、活动准备:

1、召开大队委、中队委会议,向队干部宣传活动的目的,明确各项要求。

2、各班利用晨会、队会向全体学生做好宣传工作,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做好准备。

(1)、交一份最好的作业。

(2)、大队部干部自制花朵及贺卡,于教师节当天早上在校门口送给每一位老师。(9月9日下午第二节课在四年级教室)

(3)、给老师一天最好的表现。

(4)、向见到的每一位老师问好。

(5)、各中队制作一份尊师卡。

(6)、出一期庆祝教师节和国庆节的专题板报。(9月15日检查评比)

七、大队主题会活动:

进行一次特殊的爱的礼物(9月9日)

1、节日致辞

2、向老师献花

主题活动策划 篇5

一、活动名称:

树国商文明风,筑青春正能量-团日活动

二、活动背景:

作为21世纪的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力量。新学期伊始,为了给同学们注入一股新的能量,树立文明风尚,引导同学直面青春,激励班级“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同时也能够加强我班的建设,增强我班的凝聚力、创造力,全面提升我班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我们的大学生活。在此,国商2团支部响应分团委的号召,特举办“树国商文明风,筑青春正能量”的主题团课活动。

三、活动意义:

本次活动将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正确理解青春梦与文明风的深刻内涵,引导团员青年明确个人的青春梦想,并采取实际行动,将梦想落实到学习生活中去,落实到刻苦成才的实践中去,并在学习生活中养成文明习惯,成为一个有梦想,有素质的大学生。

四、活动时间:

XX年10月20日

五、活动地点:

至善401

六、活动对象:

国商2团支部全体成员

七、活动流程策划

1、主持人宣布团课正式开始。

2、开场舞《浪漫樱花》

3、歌曲:《抢不走的梦想》

4、视频:《开讲啦》

5、互动:感悟青春正能量

6、小品:《扫地》

7、朗诵:《青春中国》

8、团支书总结

9、合影留念

八、活动安排

1、 活动前期准备

(1):班委召开班会,讨论活动举办过程,分配各自的任务。

(2):教室申请、设备租借及现场人员安排。

(3):文娱委员负责节目的策划及表演的安排。

(4):宣传委员负责将有关本次活动的事项告知班级同学并让同学们做好准备,安排班级所需要的宣传物品。

(5):会场布置

2、活动中期

(1):主持好晚会的开展。

(2):维持现次序不要影响同学的表演。

(3): 观看同学的表演,积极鼓掌。

3、活动后期

生劳委员安排同学进行班级打扫及物品的归还,宣传委员负责团课记录,安全委员安排同学有序离场。

九、注意事项

1、 活动每个环节派出负责的同学,维持活动秩序。

2、 做好同学的请假工作。

3、 活动现场要指挥有序,文明进行。

4、 注意现场的安全。

5、 教室设备保护和检查。

6、 活动期间若麦克风、音响等仪器失灵,则场控人员要控制好同学们的情绪。

7、 打扫好班级卫生。

十、紧急处理:

在活动中若多媒体设备不能用,自备小音箱。

十一、经费预算

主题活动策划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母亲之爱,感受母爱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母亲。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母亲、尊敬母亲、体谅关心母亲,与母亲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母亲。

教学过程:

一、听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附歌词: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他)掉眼泪,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啊,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

问:为什么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引出主题: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父母为我们付出了无私的爱,我们要感恩父母二、感受父母崇高、无私和伟大的爱: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感念亲恩)

A、初步感受

1、让学生看,认识一个人:母亲。教师明确:母亲永远给我们挡风雨;母亲的爱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黑暗里的一束光明。

B、深入认识

1、老师讲有关母亲关心爱护儿女的真实故事。

年轻母亲舍身救儿: 20xx年8月27日下午,沈阳市五里河公园5岁的男孩童童掉进鲨鱼池。35岁的母亲刘燕当时也顾不上将手上的相机和肩上的背包放下,直接跳入鲨鱼池中将儿子救出。刘燕在接受采访时只说了一句话:“儿子就是妈妈的全部。”

提问学生:从上面的故事里你看到了什么?

2、母亲并不能每时每刻都在做令儿女特别感动的事情,有的学生甚至没有过这种体验,但他们平凡的工作足以令人感动。请学生讲一讲母亲平凡而辛勤工作:母亲做什么工作?什么时候上下班?工作时间长吗?你觉得你的母亲辛苦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工作呢?

3、听听父母的心声。请家长发言谈培养孩子的感受。

4、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给家长及在场所有人的父母。

5、心灵表白

同学们现在你们有话对妈妈说吗?现在你最想对妈妈说的一句是什么?

二、感恩母亲(学会做人)

就像前面歌曲里的歌词所说:

①父母为我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他们含辛茹苦培养我们,那么我们该怎么回报父母?

1、孝敬父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教师讲一个古代儿子孝敬老母亲的感人故事:《挨杖伤老》: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无论母亲打多重,他都没有怨言不掉眼泪。可是,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哭得很伤心。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时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不如以前,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能忍受。”

学生评价韩伯愈(是一个孝子,性格善良,孝敬母亲)

②讲一个现代儿子孝敬母亲的感人故事:20xx年9月底,在深圳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田世国得知母亲刘玉环患尿毒症后,偷偷跑到上海中山医院作了血样检查;配型成功后,瞒着母亲,毅然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她。问:从这个真实的故事里你看到了什么?

2、请每个学生写几句简短的话概括:谈一谈怎样孝敬父母?

让同学读一读自己写下的话,请家长点评,谈关于孝敬的看法

3、父母很希望听到儿女祝福的话语,如果要写一句祝福的话在父母生日时送给父母,应该怎么写?比一比谁写得好

4、下面的表现,哪些是同学们做得最好的?请讲一讲让同学们学一学

①了解父母各个方面(如: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辛苦吗?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你了解爸爸妈妈的身体健康状况吗?你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

②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当面顶撞父母,不和父母发脾气 ③生活节俭,无浪费现象,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高要求

④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负担。

⑤有心事主动和父母说,经常与父母聊天(多和父母沟通)

⑥碰到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要和父母商量,征求和认真考虑父母的意见。

⑦外出时,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应把去向和时间告知父母(未成年人保护法)

⑧努力学好各门功课,经常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不让父母操心

⑨父母亲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诚恳的指出(实话实说)

主题活动策划 篇7

一活动主题: 诚信考试诚实做人

二、活动背景: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时光飞逝,转眼一学期的学习又将告一段落,我们也迎来了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我们要面临的既是一次学习成果的检阅,更是一场道德与诚信的考验,面临期末全校已经进入了备考阶段。严肃考风考纪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次活动意在使同学们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和培养同学们诚信的意识,并初步学会将诚信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真正做到诚实守信。让每位同学认识到诚信对于人生的重要性,诚信是做人的一种品质,是职业道德的根本,是个人成就事业的根基。要培养诚信的良好道德品质,就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三、活动目的:

1.全面贯彻、认真学习考场纪律要求。

2.指导大家的认真复习,做好考试准备。

3。加强诚信意识教育,塑造良好道德品质

四活动对象 咸阳职员医学系全体学生。

五活动时间: xx年12月

六活动地点: 个班教室

七活动流程

1、诚信意识教育

班长团支书首先向同学们传达学习有关考试的规章制度,详细阐述考试过程中诚实守信认证仔细沉着冷静的重要性。接着要求同学们围绕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结合自身实际阐述自己所理解考试的含义。让同学们明白考试只是检测所学知识的手段,是平时努力程度的集中反映。优异的成绩要靠自己的真实智慧辛勤奋斗来争取。因此大家一定要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用严谨的考试作风,严明的考试纪律和良好的心态迎接期末考试的到来。

2、请几位成绩优秀的同学讲讲自己的复习方法和平时学习的经验。

3、“诚信考试,诚实做人”的签名活动

组织全班同学在“倡导诚信考试,建立和谐校园”的横幅上签名,以便提醒同学们要诚信考试,杜绝一切作弊行为。

4活动最后由班长和团支书总结性发言再次强调迎接复习的注意事项及考试的注意事项。并祝同学们在考试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八、活动意义:

通过策划举办这次活动,同学们都充分的认识到了诚信的重要性,大家都会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以诚信的优良传统美德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人。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只有有了诚信,你才能在社会立足,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才能使他人信服,因为谁都不喜欢被欺骗。因此,做一个诚信之人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一个做人的最起码的原则!要想做到诚信,就要从生活中每件点点滴滴的小做起。今天,我们重温我们优秀的道德文化传统,并在这丰富的道德资源中,汲取到中华民族腾飞的持久动力。希望同学们能牢记这一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处处做到诚信。为将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注意事项:

1、在组织过程中负责人要注意时间的分配,尽量避免由于时间过短和问题过偏而效果不佳。

2、会场气氛要活跃,但保持会议的纪律;负责人要调动班内气氛,注意保持会场安静。

3、通过灵活方式,让同学更投入到会议,正面认识考试纪律的严肃性,让所有同学都有所收获。

4、每个班干部都要积极配合负责人工作,帮助维持会场次序。

策划部门:学习部

策划人:史芸尔

策划时间:xx年12月24日

主题活动策划 篇8

一、教学主题: 文明礼仪

二、教学背景: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讲道德、懂礼仪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走向社会,进行交往的必备条件,但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因素,现在的小学生对“文明礼仪”的意识越来越来淡薄在部分学生中出现了“不尊重教师”、“不尊重同学”、“不尊重家长”、“自私自利、出言不逊”等不良习气。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教学的参与过程,更多的了解语言文明知识及讲文明的重要性。

2、通过此次班会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加深对语言文明礼仪的认识。通过发现身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3、通过此次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见面问候的礼貌用语,并让学生初次在心目中形成社会秩序的概念印象,并让他们初步了解一下在公共场合下一个文明小公民应该如何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符合文明礼仪的行为,并学会一些基本的文明礼仪知识或行为。

2、如何采取一些通俗形象的语言让小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社会秩序,如何设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设身处地的环境。

五、主讲人: 刘舒

六、活动时间: 9月26日

七、活动对象: 桃花工业园区中心小学二年级学生

八、前期准备:

1了解的桃花工业园中心小学文化及学校历年活动,包括学校的硬件设施、布局、地理位置及有关规定。

2了解桃花工业园中心小学与该活动有直接关系的负责人员以及学校对我们志愿者的要求与希望 。

3调研从合肥工业大学到该校的最佳路线、所需时间、活动最佳所需人数以及课程讲授情况。

49月23号下午4:00社团内部召开会议,讨论支教内容及形式,并做好明确分工。积极准备活动,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活动规划(内容充实健康适合相应年龄段的学生,并且能形成一定的教育意义)。

59月20日晚7:00在工大多媒体教室试讲,要求所有成员必须参与,试讲完毕后每人都要提建设性意见,改进不足。

6购买活动宣传所需海报纸、马克笔等。

7宣传小组于9月24日前将海报画好,于26日当日交校方,并在校内展览。

九、活动参与方:

桃花工业园中心小学二年级学生约50人及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微爱社相应成员16人。

十、人员安排:

活动总负责人:屈家彬(微爱社社长)

策划书:白琪綝、程恋峰、胡虎

宣讲人:刘舒、易瑞康

宣传小组:黎熹、云梦晗等

物资小组:王磊、崔青云

应急小组:胡虎、李露等

十一、授课流程:

1、主持人开场白 (2-3分钟)

2文明礼仪故事:《孔融让梨》《程门立雪》 (15-20分钟)

3.礼貌用语问答竞赛 (10分钟)

(详见附件I)

4小故事:小老鼠的霸道(5-10分钟)

(详情见附件II)

5提问生活中不文明的行为 (5-10分钟,)

6课间休息时间播放《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动漫版》

(20分钟)

7学唱《拍手歌》 (10分钟)

(详见附件III)

8观看短片《文明礼仪歌》 (25分钟)

9小组交流 (15-20分钟)

(详见附件IV)

10结束语(《歌声与微笑》为背景音乐) (5分钟,)

十二、后期工作:

1课堂活动结束后安排孩子们有序、安全离场,不能拥挤。

2确保孩子们安全离场后,全体志愿者留下清理现场。

(我会先敲门,经老师经允许再进入,进去后我会说:“王老师好,我班的张老师想借您的小刀用一用可以吗?”离开时说:“谢谢您,老师再见!”)

4、今天课间,张兰发现在她后排的小红同学在哭,问了才知道,是她的同桌小刚借了她的铅笔,不还。小刚其实平时和张兰关系挺不错的,张兰决定先安慰小红,再去找小刚谈谈。她该分别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她可以这样对小红说:“小红,别哭了,我想小刚一定是还有用,不是故意不还的,我去帮你问问好吗?”我会对小刚说:“小刚,小红把笔借给你,你应该感谢她才对,不应该不还人家啊!我想你肯定不是故意的,一定是还有用是不是?那这样,你先跟小红道个歉,跟她说清楚原因,我想她会理解的,好吗?”)

1 描写想家的句子

一、总是在寂寞的时候想起那温馨的家

想家,远方有慈祥无私的父亲母亲

恋家,有蔼然可亲的兄弟姐妹

思家,有体贴互助的父老乡亲

二、想家

想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有袅袅炊烟升起

有欢声笑语徜徉

那里的天都是最蓝的

做个梦,也是甜的

想家

想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有清水在溪涧流淌

有牛羊漫步田野草场

空气间弥漫着质朴的祥和

温柔的清风

抚摩着小小宁静的村庄

想家

想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我伫立在楼顶的最高点

眺望家的方向

夕阳从那渐渐余落

思念,也渐渐被拉的很长、很长

想家

想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当我背起行囊

迈着坚定而渴望的脚步

回家的歌曲萦绕耳旁

爸、妈,我就要回到你们身旁

三、古诗里思乡的句子

1 、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2 、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3 、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4、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2 有没有表达想家的好的句子或词语

思乡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风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 8共看明月庆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9浊酒一杯家万里,羌管悠悠霜满地 1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 (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10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温庭筠《商山早行》)。

3 关于想家的隐形唯美句

一、因为有家,我幸福。它是世上最富有的王国,最温馨的地方。

二、人不知鬼不觉中,心被家的丹青填的满满的,想说些永恒的祝愿给惦念的所有人跟物,然而话到嘴边却不能组成一句整的句子来表白心坎的感情。秋风萧萧奏乐我的窗。这样的夜,想家的夜。今夜我无眠了。

三、其实,我走的时候,爸爸只是目送我离开,一句话也没有说,因为要说的话,都倾注在了心底最深处!将会伴我整个旅程!

四、离家的这段日子,心上的风筝断了线,思念在一天天的蒸发。老师像母亲般的呵护着我,同学如姐妹一样搀扶着我,但在学校的每天总觉得很长,每周总盼望着周日的早点到来。漂泊在外的学子,在书海里踏浪,累了总渴望有棵栖息的树,有个停泊的港湾。

五、家,是港湾,走的远了便自然会回归,停泊的港湾;家,是依靠,累了倦了便躺进陷进那软软的床,深深的沉沉的醉一回。家,是人永远的栖息地。

六、想家的时候,让我情绪低落。想家的时候,让我夜晚难以入眠。自来到新乡幼儿师范学校以来,每到夜深人静的晚上,都会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家。

七、孤单的人在他乡客居多年以后,家会逐渐化为一个熟悉而又陌生遥远而又亲切的梦。每每想家心切之时,便大有舍弃人生一切的勇气。径直奔回家,待回家呆上数日,心情却又会变得沉重起来,更加思念旅途中那诱人的风雨与阳光。那种想家的心情就宛如街头遇雨时,偶得雨伞,雨过天晴,则随手一放,跟天边的彩虹一般,转眼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4 想家的诗句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5 形容想家的词语有哪些

1、归心似箭 [ guī xīn sì jiàn ]: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知。

2、莼鲈之思 [ chún lú zhī sī ]: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3、近乡情怯 [ jìn xiāng qíng qiè ]: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道,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 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

4、白云孤飞 [ bái yún gū fēi ]: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5、暮云春树 [ mù yún chūn shù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6 形容思念家的句子

1、但愿美好的记忆,不要从岁月里匆匆走过,让它永驻我们的心中。

2、故乡,思念故乡,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

3、我很想家,一段时日不回去,心里就好像少点啥。想念家乡的句子。前几天回去看望两位长辈,昨天又回去看望两位,回来后觉得心里踏实,我想,每年一个中秋节,就是年年回去,他们在世的年头还会多吗?老家的条件是不好,没有自来水,没有宽马路,更没有城市的喧嚣和嘈杂。可这里有温馨,有宁静,有淳朴,更有亲情。我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一切!

4、最珍惜,好友的问候,纵然人生聚散无常,念你的心依旧。

5、想起故乡,我就静静地思念故乡。故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而又上好的美味佳肴,诱惑远方的游子不得不去品尝。

6、出来打拼已经4年多了,也算还可以,一个人在外,最多的时候时思乡,想家乡的美食,想家乡的山,想家乡人的淳朴,想家乡的妈妈,想家乡的亲人,有家里,累了可以休息,烦了可以找人聊聊天,迷茫了有人给你指路,偷懒的时候有人督促,小学同学,高中同学,大学同学,你们都好吗,都在忙什么?

7、每一次打电话回家,我都是依依不舍的挂断电话,总是有说不完的语言,想念已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在无意间听到别人的谈话都能让我想起你们。想念家乡的句子。

8、日子在不同的空间流逝,想念在不同的时间来临。

9、无论相隔多遥远,对你思念的心,永不停歇。

10、亲爱的故乡啊,你越来越年轻。你的子女却不再青春,我在轻轻的思念你,我在缓缓的梦着你,我默默的祈祷,你能永远美丽常在。

11、想起故乡,我就默默地思念故乡。故乡,是游子儿时记忆中片断,游子越理越无法理处头绪,越来越无法剪接出来完整的画面。

12、岁月把思念的影子,拖成修长而又曲折的色块,但一句温馨的祝福,却始终牢牢地牵系着我们彼此的心情。

13、在充满思念的季节里,满怀真挚的祝福,愿为你带来无限的喜悦与温馨。

14、凡是阳光照耀的地方,就有我真挚的祝福,凡是有月亮照耀的地方,就有我深深的思念。

15、故乡,思念故乡,思念故乡不需要理由。每当面对皓月当空的时候,思念故乡就如潮水一般涌来,就如洪水涌来一般不可收拾。

16、恋上不回家的孩子,不回家的孩子有多苦,红袖添香的时光间隙,是思念将你拉近身边,想念家的温馨,思念家的热土,徘徊之中,有你有我,感慨中,不变的是我对你思念,为自己找寻的梦,为自己找寻的想,为自己热爱的它,努力于茫茫人海。

17、故乡的庄稼不知道还记得我们么?春天的时候我们排着队来播种和施肥,秋天的时候我们来收割。夜幕降临的时候劳累的我们躺在拉柴火的马车上数着星星竟然也那么惬意。

18、突然间热泪盈旷,因为想到了那个时候的邻居。想住就住在邻居家,想吃就吃在邻居家,邻居的叔叔、大爷、婶子、哥哥弟弟还一万分的宠着我,好的都一遭拿给我。()而我还调皮地和邻居家的太姥姥耍闹,惹得太姥姥拄着拐杖和那双莲花小脚追赶我,我还边跑边等的嘲笑。如今,这样的幸福和欢乐都烟一般的消失。又好似在眼前,当你伸手去触摸,他们却风化成沙。

19、想起故乡,我无名地思念起故乡。故乡,是游子用谷子酿造出来的陈年老酒,搁置年代越远,放置时间越长,酒的味道就有醇香。

20、故乡,游子以什么样的方式思念故乡呢?思念故乡,其实就是想念故乡儿时的伙伴,想念那间老屋子,想念那片土地。但是,游子最想念的还是那已经苍老的父母双亲。

21、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凡是阳光照耀的地方,就有我真挚的祝福,凡是有月亮照耀的地方,就有我深深的思念。

22、想起故乡,我就在内心深处思念故乡。对于故乡的思念,年代越远久,对故乡的体会就越深刻,灵魂的触动就也大。

23、不知不觉又想家了,也许是部队的生活太枯燥,太压抑造成的。让我精神上极度空虚。工作还是要干的没事的时候就会把自己的想法写进日记,让自己的心情能够释放一下。必境是在部队,还是要把自己的心情能够更好的充实。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韩愈针对魏晋以来的门第观念和耻学于师的坏风气,以非凡的勇气和知识,抨击时弊,弘扬世道,奖掖后辈,发扬新风,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其对教师职责和择师原则的论述,至今广为流传。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以载道,恢复先秦两汉的的优秀散文传统。他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能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并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来的作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

名词谓语句。师者是主语,以下的是名词性谓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是名词性结构。所以等于用之或以之,介词结构作状语。通常的格式是之在以的后面,所在以的前面。《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所以的用法同此。所在介词的前面,并不只是表现在以字上,所与、所自、所由、所从、所为等都是这样。《中学语文课本》注所以为用来的、的凭藉,不明确。如果把本句写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又怎么分析呢受,《说文》相付也,可作授或给讲。甲骨文里,受象两人(手)推舟之形,就是既有授义又有受义。后人为分清授和受的不同,更造一个授字。本文受业用受、授之书用授,不一致。古人用词重在声音,如何写法却是比较随便的。译文: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啊。师者的者,表示停顿并提示下文。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条件式复句。而表示转折,同如同若。从在本句是动词。金文从象二人相随之状,《说文》解作相听也,后来作听从一方讲,词义有了转移。从师是听从老师的指点。第二分句是被动句,其为惑也是主语。译文:(有了)疑难如果不(去)听从老师(的指点),那个成为疑难(的问题啊),(就)终究不会解决啦。这里把矣译成啦,具有强烈的夸张语气。啦等于了加啊。

①生乎吾前,‖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③吾从而师之;丨④生乎吾后,‖⑤其闻道也亦先乎吾,⑥吾从而师之。

并列式复句。分号隔开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连贯句;第二部分也是连贯句。《中学语文课本》说生乎吾前后面省去者(的人)。这样,第一分句是主语,第二分句是谓语。(第四、第五分句情况相同。)其实第一分句的主语是因泛指省,说全了可以是某也生乎吾前。乎就是于,于古音读如乎。于在喻纽三等亦即云纽虞韵,乎在匣纽模韵。曾运乾和罗常培都曾经指出喻三归匣。古音虞、模同部。下文先后生于吾、其皆出于此乎,就是用于。其,不是一个独立的代词,一般不能作主语,其闻道也等于彼之闻道也,主谓词组作主语,固先乎吾是谓语。但是,把其译成现代汉语可以是他,不必是他的。闻,《说文》知闻也,就是知道和听到,这里可以解释为知道。固作本来讲。译文:(某人)出生在我(出生的)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在我前面,我就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某人)出生在我(出生的)后面,(如果)他懂得道理也在我前面,我也就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后一个吾从而师之的从的前面如果有个亦字,似觉语意更畅。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连贯式复句。第二分句对第一分句加以申说。吾师道也,《中学语文课本》]译为我(是向他们)学习道理,[于在春《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译为我学习的是道理,都不是根据严格的词汇、语法结构。师是由名词转成的意动词,师道就是以道为师,下文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可以为证。夫是句首语气助词,无义。庸,是疑问语气助词,作哪里或岂讲。知的宾语是主谓词组。先生于吾的先生是形容词性的偏正词组,就是长,于吾的于在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词组后面,要译成比;后生就是少。译文:我是把道理当作老师啊,又哪里要知道他们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单句。谓语是惑矣。主语是转折式复句,两部分用分号隔开。分号介于句号和逗号之间,停顿时间大于逗号,小于句号。但在本句,它的停顿时间其实是大于第一、第二个逗号,小于第三个逗号的,因为第三个逗号是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停顿。别以为分号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于逗号。转折式复句的各个分句的主语都因泛指省。焉是表示陈述语气的助词,这里兼有于之(即于人)的意思。古汉语没有于之的说法,于之的意思一般说成焉。译文: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但是)对他自己啊,却以向人学习为可耻,够糊涂啦!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并列式复句。第一分句说明是什么,第二分句说明不是什么。彼作定语,相当于那(那些)。授之书的之代童子。书指文字。《中学语文课本》注授之书为教给他书,似属未当。这个书作文字讲,而不是记载经义的书,也就不是六艺经传。下文习其句读、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可以为证。吾所谓这个不独立的主谓词组作传其道解其惑者的限制性定语,这是所字在语法结构上独具的功能。译文:那些儿童的老师,(是)教他们(按:他们代儿童)文字并学习断句的人啊,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那种道理、解决那些疑难的人啊。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或师焉,或否焉,‖③小学而大遗,丨④吾未见其明也。

因果式复句。第一到第三分句是因,第四分句是果。因的部分又是连贯句,第三分句对一、二分句作一判断。第一、第二分句运用了合叙手法,实际上应当分开解释,意思是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否焉。上句分明是把习其句读跟传道解惑分为两种情况的。下文小学指句读之不知,或师焉,大遗指惑之不解,或否焉。《中学语文课本》注或师焉,或不焉为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也是从合叙应当分解这个角度出发的。(请参阅杨树达先生《汉文文言修辞学》第十三章。)相同的句式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出师表》)侍中指郭攸之、费袆,侍郎指董允。(请参阅拙作《出师表的语言分析》,见江西师范学院所编《语文教学》80年第2期。)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意思是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请参阅拙作《文言难句例解补》,见《中学语文教学》80年第6期。)译文:语句不懂,有人倒去从师,疑难未明,有人却不从师,小的学了,大的却被遗漏掉,我不曾见过那是明白人啊。修辞上,最后一个分句是缓辞,实在意思是那是笨人。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巫医,是两种人(巫术者和医生),还是一种人(医生)应该是一种人。巫在甲骨文象一人牵两马一彘之状,后转为巫马之官专管医马,医的异体作毉。(《国语越语》:将免者以告,公令毉守之。)相师是相互学习,耻是意动词。译文:巫医和以演奏乐器为职业的人,还有百种工匠,都不把相互学习作为可耻(的事儿)。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南京大学等十三所高等学校所编《古代文学作品选》把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放在引号之外,跟《中学语文课本》的处理不一样。笔者赞同《古代文学作品选》的处理方式。后两句是否定或批评那些嘲笑或非难从师的人们,揭出普遍地不肯从师的社会心理,而为下文的慨叹提供了条件。再者,语气上也很不象: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是何等通俗、生动和口语化。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却是精辟、简炼、有极大概括力的论断句。因此,后两句当在引号之外。译文:某某跟某某年纪相当,学问也一样啊。(老师的)地位低下,就是够难为情的了,(老师的)官位高,却又近于奉承。语法上,位的前面有领属性定语师,可以意会得之。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语法上,这句有三种分析法:①孔子师是主语,郯子以下是名词性谓语,这是一个判断句。②孔子是主语,师是由名词转成的意动词,郯子以下是宾语。③孔子是主语,师是由名词转成的及物动词,作学习讲。郯子以下是对象补语,前面可以加上介词于。以第一种分析为简为好。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包孕句。宾语是条件式复句。韩愈只是引其大意,原文见《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清朝汪中《述学〈释三九〉上》:一、二之所以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三,以见其多。这个三是表多数,还是表实数,还是表数目小的概数作几讲我以为是表实数,应当译成三。三是最起码的多数。一个人孤陋寡闻,两个人争持不下,三个人就有一定的客观性。很多人同走必然有我的老师,似乎可以不说;几个人同走必然有我的老师,十人以下都算几人;三个人同走,就一定有我的老师,饱含着深邃的哲理意义。

过秦论重点句子翻译 贾谊政过秦论常考句子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着重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经验,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 这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是汉王朝总结经验的成果。

过秦论重点句子

1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诸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2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而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5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6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7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驭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捶拊以鞭笞天下。

8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而报怨。

9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兵而谁何?

10 天下云集而响应,嬴粮而景从。

11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12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13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以为固。

14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转而攻秦。

15 斩木为兵,天下云集响。

16 谪戍之众;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

17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18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19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0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1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2 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贾谊)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 军 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翻译: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西周、东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表白英文句子加翻译

1、每天我的动力就是见到你,并和你说说话。

Every day I have the poe by your eyes I knee later, but me, noent, I have felt your gentleness

32、不知道爱你算不算是一个贴心的理由。

I do not knoan ise is debt owed, do not easily say no love, perhaps happiness will be shut by you at the door!

48、独时想起你;落泪时想搂住你;开心时想扑向你;兴奋时想吻你。一切尽在这四个字:我需要你!

ent

55、没有你,我的天空少了一片色彩;没有你,我的世界多了一种思念。

e

高中英语优美句子加翻译

I think that since the admission, the school has to comply Grounding out, plum blossom-to the bitter cold, I firmly believe that through continuous learning and efforts to become a ideals, morality, culture, and discipline of students, with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meet the challenge, for the community I am a lifetime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wer

本人自入学以为,一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 德品质,各方面表现优秀。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

本人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乐于助人,关心国家大事。

在校期间,本人一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通过系统地学习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由于有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曾获得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荣誉,得到了老师及同学们的肯定,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在课余时间,本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参加了校文学社和书法协会,丰富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本人坚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挑战,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我毕生的力量。

对荆轲刺秦王的不同评价北宋苏洵非议荆轲之行曰:“始速祸焉”。南宋鲍彪为《战国策》作注说:“轲不足道也。”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但肯定荆轲的人更多,第一个是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陶潜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近代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评者大都认为,荆轲虽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难以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帝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艰险的精神和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刘伯承将军挽叶挺诗“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未尝不含褒荆轲之意。当年唐雎当廷怒斥秦王时曾经说:“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荆轲是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但专诸、聂政、要离的行刺纯属“士为知己者死”,而荆轲则基本上不是为一己之私而是为“国家大事”。《荆轲刺秦王》简说邱少华《荆轲刺秦王》这个历史故事,出自《战国策·燕策》。司马迁作《史记》,把它收入《刺客列传》,并别采异闻,对荆轲的身世经历作了些补充,说他是卫国人,卫人谓之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还写了他两件小事,一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又一次“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两次都是荆轲忍让退避了。看来,这是一个有头脑、有见识、也很理智的人,并非意气用事、一味争强好胜之徒。司马迁的这些补充,虽稍嫌简略,对我们了解荆轲其人,却很有用处。在春秋战国至秦汉之间,出了一些很著名的刺客,都是不怕死、不要命的角色。我认为,不妨简单地把他们分成两种类型。其行刺的动机基本上出于单纯的报恩思想(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的,算做一类,如刺赵襄子的豫让,刺韩傀(《史记》作“侠累”)的聂政。其行刺的动机基本上不是一己之私,而是所谓“公义”(比如说国家之事)的,算做一类,如曹沫劫齐桓公于盟坛之上,“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刺客列传》),张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和他的力士以大铁椎“狙击秦始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史记·留侯世家》)无论事之成(曹沫)败(张良),其精神或有可取之处。荆轲如何呢?我想可以归入曹沫张良一类。故事发生在公元前二二七年。这时候,秦国大军大举东进,所向披靡,山东六国风雨飘摇,朝不谋夕①。燕太子丹面对这个严重局势,深感力绌计穷。军事政治外交诸般手段大概都难救燃眉之急了,又不愿意坐待灭亡(难道他应该坐待灭亡么!)终于想到了行刺。他想得很天真:无论是生劫或刺死秦王,都可以使大局顿时改观。其实,这只不过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存侥幸于万一罢了。荆轲说:“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除了一般的谦让和点出任务的艰巨性以外,把行刺看成“国之大事”这一点最重要,它说清了荆轲对这个计划的思想认识,强调了行为的根本目的和这个目的的正义性和严肃性。②为了取得秦王的信任,争取一个能够接近秦王便于行刺的机会,荆轲做了细心的准备,一是要了“督亢之地图”,二是要了樊于期的首级(加上田光的自杀,尚未出发就赔进了两条人命,代价是高昂的,古人的某些道德志操观念,对于我们是有些隔膜了,不必细论)为了行刺的成功,他还要等待一个得力助手。可惜,急不可耐的太子丹催他上路,“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一句话把荆轲激怒了。大凡这种人,最讲究一诺千金,把信用看得比性命还要紧,“岂无意哉”简直等于说:您翻悔了么?就荆轲来说,对人格尊严的侮辱,莫甚于此!又可惜,平素懂得隐忍、不争意气的荆轲,在这个节骨眼上竟不能自制,一怒之下,带着个不中用的秦武阳走了(后来秦武阳果然误了事)。容不得别人对他的品格的半点怀疑,一时间忘了“国之大事”不能意气用事的,是荆轲;明知道这么走法是“往而不反”,却斩钉截铁地说“请辞决矣”的,也是荆轲。人的性情脾气,就是这么复杂。易水饯别,大约是秋天吧。“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是丧服,它暗示着国破家亡的大难就在眼前,它暗示着荆轲的一去难返,这情景是多么凄楚!“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古人说,变徵为商,其音悲。沉痛悲凉的歌声深深打动了送行的人们,“士皆垂泪涕泣”。他们早就把保存国家,保全自己的一线希望系在荆轲的那把匕首上了。荆轲完全了解他们的心情,于是进而“为慷慨羽声”,明确地表示了必死的决心: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羽声,其音怒。这激昂而愤怒的歌声,在萧瑟的秋风中回荡,在呜咽的秋水上回荡,然后如一腔热血,洒向这白衣冠群中,使在场的人们由“垂泪涕泣”变得瞋目怒视,发上指冠。荆轲这个普通的血肉之躯的精神力量,竟能如此震撼人心。送行者和被送者的情绪,相互感染,如风水相激,很快推向高潮,“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多么刚毅,多么壮烈,即使千载之下的读者,也会为之动容。在秦廷上,荆轲的表现既令人遗憾之至,又令人钦佩之至。荆轲的剑术和武艺实在太不高明了。在献图时,他和秦王的距离不过咫尺之间,真是说时迟,那时快,“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③一个处心积虑,图谋已久;一个事出突然,猝不及防。然而,这一刺竟不中,后来一掷又“不中,中柱。”在群臣“尽失其度”、卫士不敢上殿的最初时刻,行刺者与被刺者处于一比一的局面,即使徒手相搏,也该是你死我活不可开交,而荆轲竟不能得手。经过一番追逐之后,众寡殊势,荆轲身被八创,腿被砍断,秦王则毫末无损。我一直怀疑荆轲不仅剑术不精,武艺不高,甚至连人们常说的“蛮力气”也不大,要不,怎么会输得如此之惨?他临死时辩解说:“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但是,看他一开始的动作,左手把袖,右手进刀,分明是要一刺置对方于死地,一点儿也没有“生劫之”的意思。荆轲不怕死,但怕别人笑话他无能。上边的这番表白,就荆轲来说,是万万不可少的。在我们看来,就颇有些“欲盖弥彰”的嫌疑了。话又说回来,荆轲毕竟不失英雄本色。秦王设九宾大礼以迎燕使者,仪仗如林、钟鼓雷鸣的壮观场面和森严气象,连十二三岁时就杀人不眨眼的秦武阳也“色变振恐”、精神瓦解。这样的描写,与其说是要把秦武阳当作一个银样蜡头枪式的假好汉来讥讽,倒不如说是要借武阳的失常,来渲染秦廷上足以褫人心魄的赫赫威严,说明荆轲能够旁若无人,谈笑自如,需要超人的胆量。他一个人,一把匕首,搅得偌大的秦廷上下惊惶,乱成一团。不可一世的秦王惊恐得连身边的佩剑也拔不出来了(当他终于成为胜利者,面对已死的刺客,还“目眩良久”呢!)群臣惊恐得尽失其度,莫知所措了,侍医惊恐得连不能伤人的药囊也当作武器扔出去了;在数十百人之中,不惊不恐不怕死的,唯荆轲一人而已。行刺不成,死到临头,他“倚柱而笑”、“箕距以骂”的精神气度,也决不是可以装出来的。总之,荆轲履险不失态、临难不变色的勇气与豪气,值得钦佩。作者用紧凑短促的语言节奏,描绘了一个紧张惊险的场面,秦廷的威风震慑了秦武阳,荆轲的威风又震慑了秦廷;荆轲的动作带动秦王、群臣、侍医的一连串动作,急促、曲折而连贯,有如机轴之骤转,有如湍流的奔突,真是惊心动魄,使后人读了,也难免有些目眩。这个故事的笔墨极为集中。写太子丹,写秦武阳,写易水边的白衣冠,写朝廷上的秦君臣,都是在映衬对比中写荆轲。在写荆轲的言语行动的同时,又注意揭示他的内心世界。形象是有血有肉、丰满感人的,在中国文学人物画廊里,占有很醒目的一席地位。古往今来,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咏荆轲》),到近代著名女革命家、鉴湖女侠秋瑾(《宝刀歌》),吟咏荆轲的诗章累代不绝。大体说来,后人提及荆轲事,除了叹其大功不成而外,更重要的是美其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国家民族多事之秋,敢于挺身而出、勉力为之的精神和气概。明末的少年抗清英雄夏完淳作《易水歌》,“白日苍茫落易水,悲风动地萧条起,荆卿入秦功不成,遗憾骊山暮烟紫。……呜呼,荆卿磊落殊不伦。”显然,荆轲磊落不伦的形象,给了夏完淳很大的激励和鼓舞。毫无疑问,关于历史的进程和规律,关于一人之力难以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荆轲这样的古人,懂得不如我们多。但是在世界并不太平的今天,一旦国家有事,仍然需要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气概。这,也许就是荆轲故事给予我们的启示吧。注 ① 公元前二三○年,秦灭韩;前二二八年,秦破赵,虏赵王迁;荆轲刺秦王的同年(前二二七年)秦军已进逼易水,燕国已岌岌可危。注 ② 战国七雄中的任何一国,都可以理所当然地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也可以理所当然地反对他国的暴力兼并;就山东六国而言,反对素以“虎狼之国”著称的秦国,更具有某种程度的正义性。限于篇幅,不详论。注 ③ 《史记》司马贞索隐:“揕,谓以剑刺其胸也。又(徐广)云,一作抗。抗音苦浪反,言抗拒也。其义非。”如何认识评价荆轲其人?杨益民正确分析评价荆轲必须澄清以下几个问题:  一、有人说,秦统一天下既然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那么荆轲刺秦王的行动实际上就起了阻碍历史前进的作用,应如何认识这一点?荆轲的行动能否看作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应从历史的角度作具体客观的分析。战国后期,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迫切渴望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建立一个统一安定的国家。因而,秦统一天下是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而对统一天下起着重要作用的秦始皇,我们也应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但是,能否就此得出结论: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凡是曾进行过抵抗的国家和个人都应予以否定呢?当然不能。因为,秦国统治者毕竟是封建地主阶级,他们统一天下的主要形式是兼并战争,而这种战争充满了掠夺性和破坏性,因而,给被兼并国家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如著名的秦赵长平之战中,秦将白起就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人,而亡者大多是农民。在战争中,“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之为臣妾。”(《战国策·秦策》)战败国则对战胜国还要徼纳贡赋,人民承担着更重的负担。因此,对于秦国的兼并,六国人民往往是涕泣相哀,戮力同忧,进行坚决的抵制。总之,历史的进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现象,因而,我们肯定秦统一六国的功绩同时也高度评价屈屈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当然也充分肯定荆轲反抗暴秦的正义行动,肯定他大义凛然的英武气魄。也就是说,从历史发展、从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应肯定秦的功绩;而从对侵略者的反抗,代表被压迫人民的利益这个角度看,又应充分肯定荆轲的行动。二、有人说,荆轲刺秦王只是为了报答太子的知遇之恩。所以,荆轲这个人是不值得肯定的。这个看法是否正确也应作具体的分析。荆轲的甘愿冒死入虎狼之强秦,刺杀秦王,其中报答太子丹知遇之恩的因素是无可否认的,直到临死他还念念不忘:“必得约契以报太子。”然而,能否把荆轲刺秦王的行动的意义都局限于此呢?当然不能。太子丹初见荆轲时,是希望荆轲为挽救燕国之将亡,反抗暴秦之兼并而出力的。荆轲当时的回答是:“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这说明荆轲主要是想报效燕国的。后来荆轲激励樊于期自刎献首时说,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也说明荆轲主要还是从国事来考虑的。因此,在荆轲刺秦王的行动中虽然有报答太子丹知遇之恩的因素,但主要还是为了反抗暴秦,挽救燕国以至于六国的危亡。也可以这样说,荆轲报答太子是建立在抗暴秦、救弱燕的基础上的,或者说,报答太子是通过反抗暴秦,挽救燕国来实现的。而这样的行动有其正义性,所以,荆轲这个人物,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感佩,所称颂。因而,将荆轲报答太子的思想与反抗暴秦挽救燕国的愿望割裂起来分析问题以至于否定荆轲其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是不客观的。三、有人认为:荆轲劝樊于期自杀过于残忍。那么是否如此呢?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所以,激励樊于期自杀献首实属为刺秦王之举得以成功而采取的迫不得已的方案。而且,对于樊来说,燕国若亡,不但无法为“父母宗族”报仇,连自己也无处栖身了。因而,想苟且偷生已无出路,而献出生命可就大义,很显然,这对于樊将军而言也并非绝对不良之计。再者,荆轲的行动并无丝毫自私的的成分——“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更何况他自己也将“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因此,荆轲之举无可厚非,而且,由此可看到荆轲的深谋远虑,精明多智。总之,荆轲这一人物不仅义薄云天,视死如归,而且能深谋远虑,机智沉着,堪称豪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856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5
下一篇2024-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