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姊妹剧情详细介绍

香港姊妹剧情详细介绍,第1张

  基本资料

  片名:香港姊妹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国语

  集数:30集

  制片人:潘小扬

  导演:麦贯之

  编剧:廖致楷、杜明明

  主要演员

  曹曦文 饰 朱秀玲

  应采儿 饰 林雨虹

  秦沛 饰 高家盛

  黄一飞 饰 朱元贵

  鲍起静 饰 陈富珍

  林志豪 饰 高天泽

  张峻宁 饰 高天瑞

  崔林 饰 赵斌

  剧情介绍

  故事从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前几天开始。香港姑娘朱秀玲和林雨虹是一对生长在南丫岛的好朋友。由于家庭命运不同,一个上了大学,一个在岛上开始打工生活。香港回归后,经历一系列的命运转折,让这一对好朋友的命运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个变化正是香港回归十年来的一个社会生活缩影。

  朱秀玲原是港大一年级学生,因为当渔民的父亲经历了一场海难而陷入困境,香港又经历了史无前例的亚洲金融风暴袭击,经济陷入低迷状态。这双重的打击,使得阿玲不得不决定休学,到香港五星级饭店——盛威酒店打工。经历一连串的曲折和历练,她从一个最低层的员工,一步步成为这家酒店的高层管理人员。但是命运又一次捉弄她,她不得不离开了寄托了她理想的工作岗位,开始了艰苦的创业生活。经过几年的奋斗,她创办的小小旅行社成为香港颇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她个人的经历,折射出在逆境中坚忍不拔、脚踏实地、积极乐观的香港人的群体性格和精神风貌。

  而朱秀玲的好姐妹林雨虹走的却是另外一条路。在经历金融风暴的袭击下,林雨虹从南丫岛来到香港,寻求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她先是在车行里做推销员,正在她意气风发地创造自己新生活的时候,突然蒙受的打击,使她失去了这份工作。然后她又去做品牌服装专卖店的售货员。偶然的机会,她成为了一名演员。她抓住了这次机会,她红了成名了。之后亚洲金融风暴无情地袭击香港,她又从高处跌了下来,一夜间成了负资产者,从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中,摔入泥塘。可是她不甘心受命运的摆布,经过一番“努力”,她终于成为盛泰集团大公子高天泽的妻子,从此嫁入豪门。为了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她一步步地要把高家的掌控权捏在自己手里。可是命运会给她带来什么结果,是她完全意想不到的。

  故事中的盛泰集团,是香港颇具实力的上市集团,它的创始人高家盛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使高盛集团成为香港集房地产、酒店、交通、零售于一体的商业王国。在香港回归十年中,高家盛以其对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坚定信心,和他的远见睿智,引领着盛泰集团从亚洲金融风暴中走出困境。在他身上,也充分体现了香港人百折不挠乐观处世的精神。高家盛的两个儿子高天泽和高天瑞分别代表了香港人对回归后香港发展的良种不同的态度,一个是消极的甚至是抵触的,一个是积极乐观的,脚踏实地的。同是高家盛的接班人,他们两个在回归后十年的表现,决定了高家盛对他们的取舍。高家父子这十年中关系的演变,浓缩了香港人在回归后十年中对香港前途的认知和变化。在剧中,高天泽和林雨虹成为一对,而高天瑞和阿玲从相拒、相近、相知到相亲,成为事业和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对。

  这几个人物的命运、事业、爱情、亲情、友情甚至生死都纠缠在一块儿,构成了全剧曲折生动的故事。故事的结局:高家盛临终前把盛泰集团交给了高天瑞和朱秀玲,而这两个人通过和内地伙伴赵斌的密切合作,开发广东的广沙经济开发区,并成功地使其在香港上市,彻底摆脱了亚洲金融风暴的阴影,使企业迅速复苏,走向发展和壮大。而林雨虹和高天泽惨痛的经历,深刻的教训,使得他们产生了人生的反思,从而走向人性的回归。

  故事的结尾是今年,主人公们相遇在金紫荆广场上,回顾这十年的人生经历,挫折、成功、欢笑和泪水,人们对他们会产生感动,衷心祝福这些坚强、善良、乐观、踏实的年轻一代,相信他们会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分集介绍

  第一集

  故事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前几天说起。

  这天,在香港大学的礼堂,一群学生正在为回归庆典排练小合唱《东方之珠》,当中领唱的姑娘正是主人公朱秀玲。

  同一天,高盛集团董事会主席高家盛从香港特区政府筹备办公室大楼走出来,并和司机阿涛一起回家准备庆祝回归的庆典。

  住在南丫岛的阿玲和身世坎坷的雨虹是从小长大的好姐妹。回归庆典结束后二人去兰桂坊狂欢,喝醉的雨虹无意中撞到了高天瑞,被闻讯赶来的阿玲拉开,从此之后,几人却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二集

  天瑞跟老爸在交换对做生意的看法,并且决心要和当年的爹爹一样白手起家,做自己的生意。

  南丫岛上,一直爱慕雨虹的阿力还在努力得向雨虹表白,可雨虹的心早已飞走了。

  中国南海发生海难事件,阿玲父亲的渔船果真就在出事船只当中。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阿玲来到盛威酒店打工。阿玲为人性格直率并且认真,所以在不经意间就得罪了同事,之后阿玲负责会议文件的分发,对阿玲十分妒忌不满的女职员故意把文件弄坏,酒店总经理高天泽对阿玲的工作十分不满。

  第三集

  阿玲被贬去大堂洗手间打扫卫生。可她虽然委屈却又无法辫解。而此时,以董事长司机身份出现的高家盛却来安慰阿玲,也只有他才明白阿玲的委屈。

  性格泼辣的雨虹知道阿玲在酒店被同事欺负后,拉着阿玲来为她打抱不平。雨虹偷偷地把耳环放进美琪的口袋,却喊叫道是她偷了自己的耳环。就这样欺负阿玲的同事被上级开除了。

  晚上在车行找到工作的雨虹和阿玲在自己的小家里畅谈着自己的理想,两姐妹都在憧憬着未来。

  第四集

  高天泽从酒店洗手间出来,他丢下的皮夹被人送到了阿玲手里,阿玲要去归还皮夹时,一位老太太在洗手间门口发了心脏病,忙乱之中,阿玲把那只皮夹无意地放在了老太太的衣兜里。警署里,阿玲被当作贼接受盘问。老太太让儿子推着轮椅出现在大堂前台,她来找救过她命的阿玲,并且拿出了那个皮夹,事情就这样水落石出。

  车行里,一位富家公子来车行买车,他一眼就看上了刚在这里找到工作的雨虹,他约雨虹出去吃饭,雨虹竟一口答应。

  第五集

  王公子将雨虹带了出来,两人购物、吃饭、唱歌跳舞,雨虹很是开心。

  做成一辆“法拉利”生意的雨虹拉上阿玲去疯狂购物。路上突然闯过来两名大汉把雨虹挟住了。正当两个姑娘惊慌失措拼命挣扎之时,高天瑞恰好开车经过,认出了两个姑娘。

  阿玲发现最近酒店的旅客少了许多,特别是来自东南亚的旅客,她和赵斌一起找董事长反映情况,高老头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雨虹当上了一家名牌服装专卖店的接待员,并向由此找到改变人生的机会。

  第六集

  在“情迷香港”剧组报名点,雨虹和女演员谢娜撞到了一起。看到这个服装店小店员果真来报名,谢娜极尽讥讽,雨虹也不示弱反唇相讥。

  高家盛的办公室,高天泽遵命来见父亲。老头子告诉天泽关于东南亚金融波动的事,如形成风暴又刮到香港那就不得了了。他责令天泽未雨绸缪赶紧做一个万一的应对计划。

  “情迷香港”的男一号住进了盛威大酒店。雨虹在阿玲的帮助下接近到这个影星,并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

  第七集

  高家盛来到餐厅找赵斌,谈起金融危机终会形成金融风暴,也一定会波及香港。高老头很认同阿斌的看法。

  “情迷香港”剧组要举行新闻发布会,男主角和女一号谢娜以及女二号雨虹上台与记者见面,两位女演员都想出风头,不免又针锋相对。

  高天泽召开酒店高层会议。汇总上来的情况实在不妙,东南亚旅客锐减不说,就连一些落定的旅行社组团也取消了香港行程。

  闲谈中,雨虹告诉阿玲,她们剧组回香港住的酒店还未敲定,阿玲的眼睛一亮,仿佛从中找到了商机。

  第八集

  高家盛希望天泽能多了解内地的情况,可天泽对内地投资没有兴趣,高老为此有些不悦。天泽与剧组谈入住的事宜,天泽自视甚高谈判破裂。秀玲和赵斌对错过了这次机会深感惋惜。秀玲休假去海南看望雨虹同时也希望借机剧组导演再谈谈入住的问题。

  雨虹因剧本的修改与谢娜发生了摩擦,颁奖典礼上谢娜陷害雨虹,让雨虹当众出糗。

  盛威的经理因秀玲无故旷工扬言要辞退她,赵斌为秀玲说情同时也在不停联系她。赵斌在机场接到了生病的秀玲,面对赵斌细心的呵护秀玲心中倍感温暖。

  第九集

  剧组回到了香港,雨虹为让剧组住进盛威酒店打电话给投资人于老板。

  秀玲不小心崴到了脚,赵斌和天瑞都急着送她去医院。在医院里阿斌告诉天瑞,阿玲是个好姑娘,谁跟她在一起都会幸福,可是这得讲缘分。两个男人第一次坦诚的告诉对方自己对秀玲的好感。

  由于秀玲的努力,高天泽和于老板签定了合作合同,高家盛带上鲜花亲自迎接病愈归来的阿玲,并提升她为大堂经营部副经理。

  拍戏过程中,雨虹假戏真做,差点掐死了谢娜。于老板很生气,要删除雨虹的戏。

  第十集

  阿玲得知雨虹的戏被删除了,心里很着急。雨虹正在酒吧和阿力喝酒,为了弄清谢娜和于老板的秘密,她让阿力充当私人侦探。

  阿力拍到了于老板和谢娜在一起亲热的照片,雨虹把照片捅给了小报。于是,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谢娜被丑闻所包围,人气指数极剧下降,雨虹由女二号变成了女一号。而因为做人的原则问题,阿玲和雨虹发生了争执。

  由于导演的欣赏和观众的认可,雨虹迅速成为一个升起的新星。但阿玲总感到有点不太塌实。

  第十一集

  雨虹和高天泽在一个慈善晚会上认识了,两人心意相投,走到了一起。

  阿力看到了眼里,心中不免有些失落。阿玲得知此事,劝慰着阿力。雨虹有了自己的经纪人,搬到了一所大房子里居住。阿玲来看雨虹,两人有些话不投机,好姐妹彼此的内心产生了隔阂。

  雨虹成了大腕,开始有了大牌明星的脾气,参加演出活动嫌钱少了不干,经纪人跟着干着急。

  高家盛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积劳成疾,得了肿瘤。但他还是积极应对,并相信祖国大陆一定能帮助香港特区度过难关。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香港的**市场也出现了萎缩,雨虹也感到了日子难过。

  第十二集

  香港国际金融论坛即将在盛威酒店举行,高天盛亲自布置,阿玲和员工们全力以赴,决心要把这次论坛办好。

  天瑞的网络公司帮论坛安装了计算机网络系统,极大地方便了论坛的召开。

  香港大雨,论坛主题发言人迈克先生乘座的飞机降落不了,改在广州降落了。阿玲和天瑞当机立断,冒雨到广州去接迈克先生。

  经过一番波折,论坛如期开幕。迈克先生的精彩演讲得到了满堂喝彩。已回到内地的赵斌专程赴会,老朋友又见面了,大家满心欢喜。

  第十三集

  高天盛、阿斌和阿玲领着迈克先生一起看风景、吃海鲜,天瑞也赶了过来。一形人来到了阿玲的父母开的小吃店,欢声笑语充满了小小的店堂。因为投资失败,秀玲的母亲对盛泰意见很大。高天盛分析了当前形势,鼓励秀玲父母到香港开店。

  阿玲的父母到盛威酒店看望阿玲,天瑞殷勤接待。老人喜欢上了这个小伙子,但阿玲不置可否,因为感情的事连她自己都说不清楚。

  雨虹闲极无聊,为了生计和今后的发展,她只好去参加一个拍卖会,在拍卖会上,雨虹遇见了谢娜和高天泽,看到谢娜不怀好意的眼神,雨虹知道自己又会有麻烦了。

  第十四集

  受到刺激的雨虹下定决心要追到高天泽,并约阿玲出来打听情况。

  因为这段时间酒店的业绩不好,天泽开会的时候大发脾气,并提出要裁员减薪,酒店上下人心惶惶。秀玲则去广州考察,在赵斌的陪同下得到很多启发。并在回港后写出了一份启划书交给天泽,而天泽却毫不重视。

  天瑞这边则向秀玲大献殷勤,陪着富珍夫妇找新店的店面,并提出各种建议,这是阿玲父母对天瑞的印象大大改观。

  雨虹又寻找到一个机会接近天泽,她的计划在一步步进行着。

  第十五集

  雨虹如愿以偿的和天泽参加了活动,在活动中她极尽所能得向天泽施展着她的魅力。

  秀玲再次来到广州,并和当地市副市长和旅游局长取得了合作的意向,天瑞也参与进来。在三个人的共同努力下,盛威在内地的一业务终于取得实质性进展,迈出了第一步。

  从内地回来后几人一起去富珍夫妇新开张的鱼蛋店贺喜,可是看到秀玲和天瑞赵斌二人后,二老却犯了难,为自己未来的女婿暗自比较起来。而赵斌天瑞却为了追求阿玲把事情挑明了。

  第十六集

  在酒吧喝着闷酒的天泽却邂逅了林雨虹,而把喝醉的天泽扶到床上之后,自己去玩了一招欲擒故纵,离开了。

  富珍夫妇因为鱼蛋店的生意不好而郁闷着,并且想办法要改变现状。终于他们决定要以推车贩卖的方式去旺角的女人街推销自己的鱼蛋。带队旅游的阿玲正巧经过,为二老的经营方式惊讶不已。而天瑞也为他们想出了在网站上推销鱼蛋的好办法。

  雨虹约阿玲出来聊天,可此时的雨虹已经和当时有了天壤之别, 终于姐妹俩的约会不欢而散。

  第十七集

  宴会上雨虹看到了天泽荒唐花心的一面,雨虹设计让天泽误以为自己怀孕了,天泽为此事很是烦恼。雨虹告诉天泽自己不会拿孩子的事来要挟他,自己会处理好这件事情。秀玲打算炖些汤给雨虹补身体,富珍误以为女儿怀孕了,秀玲赶紧搪塞过去。

  秀玲陪高家盛光顾自家的鱼蛋店,富珍两口子热情的招待了高家盛。不明家盛身份的富珍还还向他打听天瑞的情况。家盛很喜欢秀玲,他告诫天瑞如果真心喜欢秀玲就好好待她。得知天瑞的想法家盛鼓励儿子去追秀玲。

  第十八集

  天泽因挪用公款炒股的事被家盛狠狠训斥一顿,心烦的天泽要雨虹把孩子拿掉并断绝两人关系。雨虹不满秀玲家自己的事情告诉阿力,告诉秀玲自己并没有怀孕,要秀玲以后少管自己的事情。一场戏演下来不明真相的天泽被感动继而向雨虹求婚。雨虹对高家隐瞒了自己家里的情况,骗说自己的父母在国外。

  天瑞为了追求秀玲经常出现在富珍的鱼蛋店里,对于天瑞殷情秀玲不以为然,富珍倒是很喜欢天瑞。

  雨虹没将结婚的事告诉奶奶,并借口奶奶不舒服需要人照顾为由挡住富珍两口子来参加婚礼。

  第十九集

  婚后的雨虹很是贤惠,高家上下对她都很满意。奶奶不放心雨虹从南丫岛来到了香港,富珍热心的接待了她。雨虹要奶奶不用担心自己,答应她以后会经常回去看她会解释所发生的一切事情的。天泽查到雨虹的真实情况,为此大吵一场两人关系降到冰点。

  天瑞看到了广沙的模型秀玲向他描绘着广沙以后的美好远景,并希望天瑞能帮高老一起实现这一切。工地上秀玲天瑞第一次敞开心扉谈了很多,秀玲看到了天瑞真实的一面,以前的种种误会烟消云散。

  第二十集

  对于雨虹的一再欺骗天泽愤恨不已,两人再次爆发冲突。 雨虹知道了高老爷患病的事情,表面上雨虹积极照顾过高老的起居,暗地里却向天泽摊牌离间高家兄弟,告诉天泽高老其实是想把盛泰交给天瑞打理。天泽决定和雨虹合作把盛泰控制在自己手中。

  高老爷决定住院治疗,在治疗期间盛泰暂交由天泽管理,雨虹协助打理盛威酒店。心怀愧疚的天瑞答应父亲接手广沙的工作,高家盛邀天瑞好好珍惜秀玲。此时秀玲家的鱼蛋卖得越来越好,开了家分店。

  第二十一集

  高老爷在手术前把秀玲叫到医院做自己遗嘱的见证人。雨虹当上了盛威的副总,嘱咐秀玲在公司里不要公开她俩的关系。秀玲向赵斌透露觉得雨虹越来越陌生了,赵斌鼓励她好好工作不要想得太多。

  高老爷手术成功回到家中休养,对天泽这段时间的表现予以肯定。天泽有些洋洋得意,雨虹却在一旁泼冷水进一步挑拨兄弟俩的关系。

  工作上秀玲给予雨虹很大帮助,在例会上雨虹故意只给秀玲一人奖励。天瑞鼓动富珍夫妻去拜访自己老爸,到了高家后富珍发现这竟然是雨虹住的地方。在高家富珍一时嘴快说出了雨虹与他们的关系。

  第二十二集

  雨虹对富珍夫妻俩的到访很不高兴,这也让她决定了做些什么。秀玲从虹口中得知父母的举动感到羞愧不已。高老爷把香港的生意交给天泽夫妻俩打理,自己决定到内地去休养。雨虹乘着老爷不在制造舆论,与天泽一唱一和将秀玲赶出了盛威。而富珍夫妻俩为女儿抱不平到公司讲理结果弄得秀玲更为尴尬。

  高老爷看到天瑞为广沙的发展忙前忙后感到很是欣慰。天瑞为秀玲的事情很是不平,高老劝解儿子说有时年轻人受些挫折未尝不是好事。总揽大权的天泽决定先停止对广沙的二期投资。

  第二十三集

  赵斌建议秀玲到内地工作,可秀玲还是决定留在香港打拼自己的事业。以此招待乡下亲戚的香港游让秀玲找到了以后工作的方向。秀玲决定开一家旅行社专门接待香港游的自由客,天瑞特地为她找好了一家店面。新店开业赵斌和天瑞送出了同样的礼物给秀玲,两个男人间的竞争开始了。

  高老爷的突然回港让天泽夫妻俩疑惑不已,对于自己近期所作的一切父亲不仅没有责备还鼓励他好好干,这一切让天泽兴奋不已。借着端药的机会雨虹从高老爷嘴里打探情况。

  第二十四集

  秀玲的香江旅行社生意越来越好,曾经在盛威合作过的客户有不少转过来与秀玲合作。涛叔也拿来五百万入股旅行社。赵斌来当临时导游,他建议秀玲可以开辟一条香港游客到内地的旅行团并承诺他与天瑞都会鼎立相助的。对此秀玲很是感激。

  天瑞回到香港谈起内地的事业以及和秀玲合作的打算,高老爷频频点头。这让天泽很是吃味。因不满父亲对天瑞和秀玲的偏袒,天泽出言讥讽秀玲,此举引来天瑞的不满。兄弟二人吵了起来,一顿年夜饭不欢而散。雨虹决定和秀玲合作,对此涛叔有些耽心。

  第二十五集

  天瑞和莫然签订了合作协议,而就在天瑞的阿波罗公司开张的当天,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天瑞遭受打击以后一蹶不振,而此时又是阿玲再次鼓励了天瑞使他恢复信心。

  雨虹盘算要把盛威卖给波格集团,天泽却不明就里,也参与其中。阿玲来办公室质问雨虹为什么要卖掉盛威,雨虹却理由充分,嫌阿玲教训他的口气,两人之间的怨气终于爆发了。

  老爷提前回港令正在盘算着卖掉盛威的天泽和雨虹非常惊讶,在向三姐询问天瑞的情况时,老爷知道了天瑞破产的事情。

  第二十六集

  老爷和阿涛去了广厦视察,见到了赵斌,并对广沙的进展十分满意。回到香港后老爷又找到阿玲,希望阿玲能陪他到处走走,阿玲欣然接受。

  老爷和阿涛跟秀玲一起来到南丫岛,还到胜记茶楼品茶。秀玲给老爷讲了很多南丫岛的事情,还告诉他雨虹的成长经历。老爷睡下以后,涛叔对阿玲说出了老爷病情的真实状况,阿玲暗自担心。天瑞也来了南丫岛,阿玲为他们做了丰盛饭菜,一家人其乐融融,此时雨虹却突然出现了。

  从南丫岛回来,老爷就进了医院。大家都非常担心,可雨虹却更加排斥秀玲。

  第二十七集

  老爷进医院后病情危急,而这时,天泽却与天瑞谈起分家的事情。

  阿玲赵斌来看术后的老爷却被雨虹拦在外边,还是天泽帮了他们,阿玲看到老爷不禁伤心落泪。老爷醒来之后单独和雨虹谈话,想让她悔过自新,可雨虹仍然百般抵赖,令老爷十分失望。

  老爷叫阿涛把秀玲和天瑞约到山顶,看着维多利亚港美丽的夜景,老爷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和寄予他们的希望。之后老爷含笑九泉。而在追悼会上,雨虹对来送老爷的阿玲反咬一口。

  第二十八集

  雨虹对秀玲恶语相加,天瑞却说出了老爷临终前订立的遗嘱内容,雨虹愕然。之后她又用利益逼迫谢律师给她看了老爷临终时订立的最后一份遗嘱,这使雨虹要进行的阴谋如虎添翼。

  雨虹召开了一次董事会把天瑞赶出盛泰。阿涛找到了天泽,向他说出了自己心里话。而天泽也和雨虹摊牌,无奈只得把盛泰的董事长和主席的职务让给雨虹,自己打算去美国发展。

  之后雨虹在盛威更是越发放肆,盛泰的命运岌岌可危。

  第二十九集

  赵斌和天瑞一起为广沙努力着,并互相激励一定要完成老爷的意愿。俩人对秀玲的感情依旧很微妙,而赵斌在一封信中也是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

  阿玲的旅行社生意是越做越红火,现在更是因为业务的扩充而要开分店。而此时有雨虹掌管的盛泰却是前途未卜。

  阿玲带团去印尼,却遇上印尼海啸,生死未卜。而海啸也让雨虹在印尼的投资颗粒无收。董事局也借此向雨虹发难。走投无路的雨虹想到自杀,而此时,又是一直深爱着他的阿力再次帮助了雨虹。

  第三十集

  印尼海啸的发生举世震惊,秀玲生死不明急坏了富珍夫妻和天瑞、赵斌。秀玲终于报来平安信,这场事件的发生也让富珍夫妻俩看到了天瑞和赵斌对秀玲的真挚情意。大难过后的秀玲迎来了事业上的一个高峰,香江旅行社成为了上市公司。

  这次海啸对盛威来说是一大打击,为了掩盖投资失利,雨虹多次利用虚假文件进行诈骗。终于纸包不住火雨虹锒铛入狱。此时的雨虹也终于明白自己错得太多。

  高老爷的墓前秀玲、天瑞、赵斌三人惺惺相惜。天泽也回到了香港,大家尽释前嫌,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香港回到祖国怀抱十年了,这期间历经多少风风雨雨,还好雨后总是晴天。对于秀玲他们来说也是如此。

《猫》是现代作家郑振铎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叙述了一个发生在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真切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以下是我整理的七年级上册郑振铎《猫》课文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猫》课文原文:

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的小猫同来。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得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把它抱了下来。一放手,又极快地爬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三妹,小猫呢?”

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家里的人都忙乱的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李嫂道;“我一早起来开门,还见它在厅上。烧饭时,才不见了它。”

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婶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

午饭时,张婶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猫》创作背景:

《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上个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但在思想上却非常彷徨,他无法看清水深火热之中的国家出路在何方。与其说是作家主动选择家庭生活作为创作的题材,还不如说是当时反动军阀段祺瑞执政时期黑暗的政治恐怖笼罩了整个社会的结果。

《猫》课文鉴赏:

清新朴素的文笔和“写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郑振铎散文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此文可说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文章叙述作者一家养猫的经过,真切表现了作者当时复杂的内心情感,文笔细腻委婉,清新动人。

行文紧扣“猫”这一题目,细针密线,娓娓述着发生在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其中以“猫”为叙事明线,勾连全篇,而暗线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三次养猫,三次亡失,作者感情跌宕起伏,一次比一次深挚。第一次抱养了一只花白的新生猫,它非常活泼,“常如带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的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作者“在太阳光暖暖的照射下,坐在藤椅上看着三妹逗得小猫扑过来扑过去的情景”“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作者的叙述描写自然而形象,毫无雕饰之感,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欢愉、喜悦之情。可有一天,小猫不知为何死去了。作者的心里也感到一缕缕的酸辛。作者的主观感情为之一宕,从“欢愉”而变为“酸辛”。

第二次作者家又抱养了一只**小猫,比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而且还能捕鼠,这就成为全家饭后娱乐的心肝宝贝”,可某日又被人捉走了。小猫的`再一次亡失给全家又一次带来不快,作者的主观感情又为之一宕,由“欢愉”变为“怅然”“愤然”。

由于两次养猫两次亡失,给作者及其一家带来了许多烦恼和不快,所以很久不养猫。但不久,一只可怜的小猫又一次闯进了全家的生活由于小猫不像先前那两只活泼、有趣,所以全家都不大喜欢它。小猫长大后,一件意外的事又发生了,一只野猫偷吃了家里的芙蓉鸟,作者却误认为是家猫偷吃了,于是不问青红皂白,用木棒追打了这只可怜的猫,以致后来猫死在邻居的屋脊上。作者对这只猫的亡失比前两只的亡失更为难过得多。因为是作者自己判断的过失,冤枉了一只不会说话、不能辩诉的小生灵。因此,作者的良心受到了刺激,对自己的暴怒、虐待进行了自我谴责。此时作者的主观感情又为之一宕,由宕来的“暂时平静”而变为“悔恨”。这就是说,在短短的文章中,作者的主观感情总共变化了六次:由“欢愉”——“酸辛”——“欢愉”——“怅然”、“愤然”——“暂时平静”——“悔恨”,互相映衬,一次比一次强烈、深挚。这些感情变化实际上是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借猫的故事表达出来。可爱者死去、有能者被劫、不幸者被冤,这正是那不公正的社会的写照。

作者笔下的三只小猫,各具特色,生动、形象、逼真,这一切都表明作者对生活观察是很精细的,感受是很真切的,从而在艺术表现上给人一种健康、真挚、朴实的艺术美感。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郭源新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现代作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1920年11月,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刊》,编辑出版《文学研究会丛书》。1923年1月,主编《小说月报》,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抗战爆发后,参与发起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日报》。抗战胜利后,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办《民主周刊》,鼓动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1958年10月18日,因飞机失事殉难。郑振铎的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

1915年10月中旬的一天,宋家的二女儿——宋庆龄,突然被她的父亲宋嘉树软禁起来了!

宋庆龄是宋家三姐妹中出类拔萃的老二,长得俊美异常,不仅皮肤白皙,晶莹得好像透明的玉石,而且体态轻盈,风度翩翩。当然,最漂亮的还是她那双豁豁亮亮嫣然动人眼睛。亲友们戏称其为一朵花,不像牡丹和玫瑰那么艳丽娇媚,而像玉兰和水仙那么淡雅秀美。她很像我们东方古典风韵的少女,显得文静、温存,讲话轻柔,举止端庄,身材娇小而线条分明。因为她很可爱,而且听话,所以最得父母的疼爱。尤其是母亲,简直把她当做掌上明珠一般。

然而,这个一向以文静温雅著称的少女,今天究竟犯了什么“天条”?为何会遭到父亲的“囚禁”呢?

让我们细细道来。

在宋庆龄诞生之后,她的父亲宋嘉树由于在实业方面经营得法而逐渐富裕起来。于是,宋嘉树便在上海虹口郊区购买土地,建造了一幢楼房。这幢楼房坐落在今东余杭路上。它的建筑形式半为中式,半为西式,用中西合璧、副为一体8个字来概括,可以说恰到好处。主楼虽然谈不上壮丽堂皇,却也显得庄严、气派,颇惹人眼。朱红的大门和棕色的围墙,赋有东方的艺术色彩;那奇伟的楼顶,又好像西式的别墅。这楼后面是几间较小的房舍,有的作为仆人的住处,还有的作为厨房、小餐厅和贮藏室;再后面是一个菜园和花园。菜园里一年四季都有蔬菜,花园里更是四季鲜花盛开。

尽管宋庆龄在这个环境幽静、草木葱茏的地方,愉快地度过了幸福的童年,但在她看来,这里也是自己在22岁时的一个“铁笼”。因为这一年深秋父母反对她与孙中山结合而软禁她,还为她匆匆忙忙地另择门婿,企图包办她的婚姻。为此,庆龄感到十分调怅,她整天沉默,或在自己的房间里坐卧,或在屋子里踱来踱去,像一只沮丧的笼中鸟一样,心情十分恶劣。在那原本是白皙、红润的脸上,如今被淡淡的雾气笼罩着;一双原本是顾盼生辉的眼睛,如今好像蒙上了一层倦怠的色泽;而且里面储满了青幽幽的忧郁的光。

作为一个对孙中山充满爱慕的姑娘,她感到惆怅和忧伤是很自然的事情,她无法扑灭胸中燃烧着的对孙中山的爱情之火,但一时间又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办法断然冲出“铁笼”,离家私奔。

她被心中的矛盾苦恼着,折磨着。

她不可避免地面临一次人生的重大抉择,但对她这样有教养的女子来说,要下决心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宋庆龄在表面上一直很平静,这种平静掩盖着她江潮般奔腾起伏的不安思绪。她几乎整天都呆在自己的卧室里,脸色显得微黄,憔悴,不时把那细而长的浓眉缩紧着。有时站起身来踱到窗下,看看天空,看看树木,看看自由飞翔的小鸟儿,然后便长时间地在屋里缓缓地来回走动。

她不像中国上流社会的**那样,在自己的卧室里悬挂西洋的名画。雪白墙壁的四周,连《最后的晚餐》这样著名的油画也没有挂,唯独把父亲宋嘉树和母亲倪桂珍的大型半身照片,镶在一个淡绿色的镜框里,挂在小钢丝床上面的墙壁上。她端详着父亲和母亲的照片。她望着父母脸上那一层“永恒的微笑”让记忆的小河在心底缓缓流淌……

1893年1月27日(清光绪十八年十二月初十),宋庆龄出生在黄浦江畔的上海滩,她在一个传教士后来转为实业家,同时是革命党人的家庭“呱呱”坠地了。从她投入这个家庭怀抱的那一刻起,她就受到了父亲和母亲百般的疼爱。尤其在母亲倪桂珍的心目中,庆龄是最逗人喜爱的孩子。因为在宋家三姐妹三兄弟中,并非个个都有庆龄这样稳重、腼腆、秀外慧中的性格。虽然其他子女也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其中不乏有优良的品格,但各方面都无法与庆龄相比。也许,倪桂珍略略偏爱于她的缘由正在于此。

在宋庆龄被软禁的日子里,她不止一次地背诵哈·纪伯伦的一篇礼赞母亲的佳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喊,就是“妈妈”。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字眼,充满了希望、爱、抚慰和人的心灵中所有亲昵、甜蜜和美好的感情。在人生中,母亲乃是一切。在悲伤时,她是慰藉;在沮丧时,她是希望;在软弱时,她是力量,她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宏的源泉。谁要是失去了母亲,就失去了他的头所依托的胸膛,失去了为他祝福的手,失去了保护他的眼睛……

宋庆龄在痛苦不堪的时候,反反复复背诵这篇传世之作,正体现了她对母亲怀有一种深沉的爱。她感到母亲的脸上有一层“永恒的微笑”这种微笑和注视,仿佛是一只温暖的手在抚慰她的心灵。此外,她还常常想到她去美国读书时,母亲送的蓝宝石胸针,她一直视为珍宝,时刻珍藏在自己身边。伺样使她念念不忘的是母亲在那时送的一瓶葡萄酒,一瓶枫叶糖浆和一件毛背心。这些东西是让她到美国后吃用的,但她怎么也舍不得用,一直保存着。事后几十年,无论怎样战乱,怎样迁居,这几件礼物都保存下来了,现在陈列在北京宋庆龄故居的展览馆里。她对母亲感情之深沉与细腻,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说宋庆龄对母亲十分敬爱,那么,对父亲宋嘉树她同样怀有深厚的骨肉之情,而且也有许多刻骨铭心的记忆使她永远难以忘却。她忘不了父亲对祖国的一片痴情。1883年7月27日,父亲从万德毕尔特大学神学院毕业后被派回上海工作时,他给上海的美国南方卫理公令布道团团长传教士杨·艾伦博士写了一封激情满怀的复信:“接奉手书已有数日,确实不甚欣慰。我看到你完全把你的工作、生命和精神奉献给了上帝。我希望上帝恩赐,让我尽快见到你……在我结束我的学业后,我希望我能把光明带给中国人,我生活的目的是行善、敬人、赞美上帝;对别人行善,拯救他们免遭永恒的惩罚,但愿上帝帮助我。”

这封洋溢着对祖国人民无限热爱的信,庆龄一直镌刻在心里,表示她对父亲的敬爱。

她忘不了,父亲依据自己在上海宗教界和实业界已取得的优越地位,在宗教和实业的双重掩护下,秘密地支持和援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帮助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推进民主革命事业。在和孙中山屡作“终夕谈”之后,他深深地为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华夏”宏大抱负所激动,认识到要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依靠基督的“福音”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唤起民众进行民主革命,从而开始由实业家转为兼做革命党人,这是他一生中最根本的转折。宋庆龄对父亲的这个转折尤其敬佩,对父亲很快成为孙中山的热情支持者和挚友也尤为高兴。

自然,她更忘不了,父亲曾用讲故事的形式,向他讲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他是祖国和人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爱着他的祖国和人民。在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思想支持下,在这种崇高理想的鼓舞下,使他不怕艰难困苦、不畏惧强暴曲折,以及对自己和兄弟姐妹大胆而有远见的培养,都使庆龄念念不忘。因为所有这些,对她的成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一桩接一桩的往事在宋庆龄脑海里浮起,使她那颗痛苦的心扉更加痛苦了。平心而论,她当时不是不想私奔去日本,同孙中山结合以了却心愿。事后许多年,庆龄曾向友人说:“我当时的确曾一度拿不定主意,下不了决心。毕竟,父母养育了我,付出了辛劳,如果我离开他们而去,会使他们失望和痛苦。但是,我十分崇敬孙博士,恰似一团火在自己心中燃烧着,无论怎样也无法扑灭……”

是的,那时候,庆龄怎么也无法摆脱这种巨大矛盾的缠绕。即使夜里就寝后,头脑里依然在反反复复地思忖着,斗争着。

有时候,庆龄想到离开家后父母将产生的痛苦,也曾试图将自己对孙中山的爱慕压下,但它像漂在水缸里的葫芦一般,按了下去,终究非浮上来不可。不仅如此,甚至正如煤火上加盖反而增强了火力一样,愈是遏制,那颗火热的情爱之心反将十倍地燃烧起来。

一天深夜,庆龄禁不住自问自答:“记得1900年9月8日么?”

“记得,记得,怎么会不记得呢?那天,孙博士登门拜访我的父亲,我第一次见到他……”

那时,庆龄才7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但她站在父亲身边,圆睁着双眼望着这位不凡的来访者,并被他和父亲的谈话所吸引。孙中山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痛感人间不平而终身投入革命”的献身精神,使她感到很新鲜,很美好。那种感觉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使她终生难忘。

随后,在宋庆龄的少年时代,孙中山经常访问她的父亲,共同探讨救国道路,畅谈反清革命,同她也常常见面。一次,她听孙中山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后,封建的中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外国资本的侵入和压迫下,中国再也无力坚持‘闭关自守’了,万里长城实际上已经完全被洋枪、大炮和十字架所冲倒。中国被迫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并丧失了大量的国家主权和许多块领土,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满清王朝的腐败却愈演愈烈,中国非进行革命不可。我们要推翻腐朽的君主政体,建立一个共和的政府。我们的国家应该独立、平等和自由,人民应该享受生存、发展和与之相应的一切权利;我要为这个目标而奋斗,这是值得我去出生入死的伟大目的。”庆龄听到这里,不由精神为之一振,情不良禁他说:“我也要同您一样去奋斗。”这时,孙中山微微一笑,并高兴地鼓励道:“对,庆龄,当然你可以帮助我,每个人都得帮助我,唯此革命才能成功,知道么?”好似条件反射,庆龄马上想起了在一本小册子上看到的话:“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聪明的姑娘望着孙中山,甜甜地笑着:“你说得对,跟书本上写的一模一样哟。”孙中山也不由笑了起来。就在这笑声中,“为着革命”、“共同奋斗”等革命思想,便悄悄地播进了她年幼的心田。

宋庆龄以优异的成绩于1913年夏毕业于美国威斯里安女于学院,并获文学士学位。她得知国内形势剧变,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归于失败,被迫亡命日本,一连几天,坐立不安。正当她拟回上海探亲,到了加利福尼亚伯克利的时候,突然收到父亲来电,要她“推迟行期”。她原以为不会等多久,因此只打算在伯克利暂住一时。当时,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她竟在这里住了半个多月。她更没有想到,她父亲很快就追随孙中山流亡日本。宋蔼龄继续在孙中山身边当秘书。宋嘉树则直接协助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这时,充满革命激情的宋庆龄遵照父亲的电示,于1913年8月29日抵达日本横滨。翌日晚上9时50分,就由父亲和姐姐陪同到孙中山寓所拜访。尽管庆龄童年时代曾多次见过孙中山,但成年后与孙中山见面这还是头一次。她在美国学习时对辛亥革命及孙中山推翻中国几千年封建帝制的意义,一直评价很高。她在一篇题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的文章开头写道:“在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和政治家看来,中国革命是滑铁卢以后最伟大的事件,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这场革命的最辉惶的成就,意味着四万万人已从极端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奴役下解放了出来。这个专制制度已经存在了四千多年,在它的统制下,生存、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是被剥夺的。这场革命标志着一个王朝的覆灭,王朝的残酷压榨和无比自私,使这个一度繁荣昌盛的国家,变成贫穷不堪的国家……”大约就在此时,她简直把孙中山当成自己的上帝,同时又把他看作是中国的救世主。所以,当她这次拜会孙中山时,她感到十二分的荣幸。她相信,她马上就要见到的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在国外流亡不会太久。她确信,这个强有力的、一心一意为革命而准备献身的爱国者,最终会找到归国之途,井找到他领导民众为崇高理想继续斗争的机会。

当时,宋庆龄的确是怀着这种对孙中山的无比崇敬之情,与父亲一道来到孙中山身边。她满怀仰慕和崇敬的心绪向孙中山致意,并带给他一箱革命同情者送的加利福尼亚水果。

孙中山听罢庆龄一番热情洋溢的话,慈祥地笑了笑,用平稳清晰的语调说:“谢谢你对我的理解和愿望,谢谢同志们送来这么多好吃的东西。眼下革命尚未成功,还有许多困难,还是应该继续干下去,祖国和人民需要啊!”孙中山说着停了下来,慈祥地望着庆龄。聆听着孙博士的教诲,来庆龄心里充满了快乐和幸福。

然而,更让她感到快乐和幸福的寥还在后头呢!

那时候,宋庆龄的父亲健康欠佳,却仍坚持为孙中山处理英文信件。由于不宜用日本方式那样长时间盘腿席地而坐从事写作,就让庆龄帮助他,并且很快教会女儿协助孙中山工作。随后,因宋霭龄回上海与孔祥熙结婚离开了工作岗位,庆龄便顺理成章地接替姐姐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担负起孙先生同国内外所有书信往来的繁重而又危险的革命工作。

随着“二次革命”的失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正处于困境。一方面,袁世凯上台后,明目张胆地投靠帝国主义,加紧复辟帝制活动,打击革命力量,并派了大量刺客,谋杀革命党人;另一方面,在白色恐怖下,许多革命党人或者意志消沉,或者投降分裂,因而孙中山鼓吹反袁的各种活动,几乎都陷入逆境,处在非常艰难的时期。

在孙中山处于革命征途的危难时刻,宋庆龄勇敢地站出来,积极地帮助孙中山工作。那是多么紧张而又多么快活的日子哟。每天,当太阳从那苍茫无际的大海里涌了出来的时候,她就开始忙碌起来。不是整理文件,处理东西方各国爱国侨胞和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山西等地发来的函电,就是寻觅和提供孙中山急需的资料或从事其他许多繁重的日常上作。这些事情,常常使她从日出忙到日落。

一次,孙中山忙碌了一整天,晚餐时,宛如黄豆般的汗珠,忽然顺着孙中山那圆浑的、略显皱纹的脸庞静静地滴落下来,他感到整个腹部剧烈疼痛,不得不靠在藤椅上喘息着休息下来。

这情形,使坐在一旁的宋庆龄不禁吃了一惊,她连忙取了镇痛片来,让孙中山吃下去。他吃下药,已经是夕阳落山了。庆龄搀扶着孙中山到卧室就寝。他躺下睡了好一会,庆龄留心看他的神情,仿佛平稳了不少;到了晚上八九点钟,他忽然睁开眼轻轻叫了一声“庆龄”!旋即又合上眼睛睡去了。庆龄放心不下,仍然守在床边精心观察护理。

夜,静悄悄的!躺在床上的孙中山,睡得像孩子那样安宁香甜。不知什么时候,远处传来醒得过早的雄鸡的啼叫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惊醒了孙中山,他睁开惺松的唾眼,从床上坐起来,望着坐在床边的庆龄,不由眼眶潮湿了。骤然间,一种温暖的感觉渗透了他的全身,在他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感受过胜利的喜悦,感受过革命党人的和谐,今天,他又真正感受到一个少女给他带来的温馨。

还有一次,孙中山撰写文稿从傍晚到翌日早上两三点钟,好心的宋庆龄给他送来了夜餐。孙中山仍一心专注于那支笔杆子,继续写他的东西。这时,庆龄就说话了:“孙博士,已经夜半三更了,捱到天明怎么行啊!”孙中山微微抬起头来,朝她笑笑,点点头,表示知道该休息了。可是,他的文稿还没有写完,如果放下来,就怕灵感减弱了,没有了,便继续写下去。终于,庆龄憋不住了,她动了真情,乞求他说:“我的好博士,您给我把笔杆放下来好不好?”语气中含着一种深沉的温柔,包容着说不尽的关切和体贴,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点嗔怪的意思。孙中山知道是因为自己不听劝告,因此她不高兴。于是,他一边放下手中的笔,一边不无幽默地连声说:“遵命,遵命,我的秘书**啊!”说着,他笑了,那是感激的微笑。庆龄自然也笑了,笑得那么明朗。

像对待亲人一样,孙中山对宋庆龄也十分关切,而且关切中充满着体谅和宽厚。

1914年初秋的一天,孙中山夜间派人来叫宋庆龄,谁知她因房东梅屋庄吉的义女冈本梅子生病到药店买药去了。正巧,她回来时。在大门口碰见了孙中山。这时,他劈头就问道:“怎么,你生病了?”庆龄摇摇头:“噢,我好好的,哪来的什么病哟!”孙中山不由笑了:“我听说你上药店去买药,还以为你有病了,替你担心起来”。看来,你真的好好的,不像有病的样子,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话不多,但说得庆龄暖意盈怀,她的心仿佛在温暖中溶化了。因为她知道,那时孙中山正全力以赴地总结“二次革命”的教训,夜以继日地忙活着重整革命党雄凤的大事。他对这样一个小小的信息,马上会作出那样的反应,过只能看作是对自己真情的流露。这种真情,是很自然地从他那颗善良的心扉里流淌出来的,因而她觉得特别可贵。人活在世上最贵重的是什么呢?还不是人与人之间那分真情吗?孙中山平时的确很关心、爱护宋庆龄,但他也不是无原则的宠爱,对宋庆龄,尤其对宋庆龄工作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有一件事,使庆龄终生难忘。

那还是l914年准备召开中华革命党第一次大会前夕,孙中山找到宋庆龄,说需要国内及海外各地革命党人活动的基本情况分析,让她收集汇拢一下。两天后,宋庆龄把整理好的材料交给孙中山。此刻,他正忙着处理一件急事,没说什么。后来,他仔细看了这份材料,把庆龄找去,开门见山他说:“总的看,材料写的不错,但里面有一个数字不对头,澳门有多大呀,怎么会有几万平方公里呢?”他说着,眼睛盯着庆龄,严厉地批评道:“记住,你是我的秘书,办事情必须认真再认真,不能有半点马虎。”庆龄的脸刷地一红了,不由垂下头,惭愧万分。她觉得孙中山的话不多,可分量却很重。这件事,尤其是这几句话,她时常挂在心间,怎么也忘却不了。宋庆龄深深感到孙中山对她的关心、体贴,但是当她在工作上没有尽到责任时,孙先生总是严厉批评,毫不迁就。这才是真正的关心和爱护自己。所以,她觉得在孙先生身边工作很惬意、很温暖,也很自豪。

大凡两个人在频繁接触中,最容易建立感情。

孙中山和宋庆龄正是这样。通过频繁的接触,宋庆龄从孙中山身上看到很多宝贵的东西,对祖国和人民炽热的爱,对改变祖国命运宏大的抱负,为了崇高的理想不怕艰难闲苦、不屈下挠奋斗的意志,与朋友交往中热情有礼、谦逊谨慎的作风,以及崇高的思想、冷静的头脑和智慧的风采。这一切,都使宋庆龄感到由衷的敬佩。她作为一个秘书,在孙中山身边工作常常感到如登高山,如临大海,领略着无限美好的风光。同时,她还常常感到心中燃烧着一种火热的激情。这种激情意味着什么?她自己也说不清,只觉得在孙中山面前,她自己好像雪山上的一棵睡莲。她的四周全是温泉、暖流与篝火。直至全国解放以后,宋庆龄仍很难忘却当时火热、亲密和和谐的情景。那真是两人心心相印、息息相关的岁月。宋庆龄意识到孙中山的理想就是自己的理想,她自己正在献身于一个伟大的目标。因此,她虽然终日辛劳但无怨无悔。正像她写给在美国读书的宋美龄的信中所表述的:“我从没有这样快活过。我想,这类事就是我从小姑娘的时候就想做的。我真的接近了革命运动的中心,”她曾怀着无比自豪的心情说:“我能帮助中国,我也能帮助孙先生,他需要我。”

反过来说,在“二次革命”失败,尤其武装反袁斗争接二连三遭受挫折和长期流亡海外而遭受的痛苦与孤寂,也逐步使孙中山感到宋庆龄已是革命卒业上离不开的助手,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离不开的知心人,他从未庆龄的帮助和关切中得到敝舞和慰藉,“平生知心者,屈指能有儿?”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对知己朋友不易寻求的慨叹,与当时孙中山心扉里所荡漾的思绪如出一辙。宋庆龄那文静而又温存,稳重而又端庄的举止,以及那张俊美的脸上的微笑和注视,像徐徐春风在吹拂他的心田。

哲人法拉奇说:“爱情是友谊的代名词,又是我们为共同的事业而奋斗的可靠保证。爱情是人生的良伴,你和心爱的女子同床共眠是因为共同的理想把两颗心紧紧系在一起。”

这番烛照古今的话说得何等好啊!正是拯救中国、改变祖国命运的共同理想,使孙中山和宋庆龄在革命工作和患难中,逐步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使他们彼此相爱。

1915年6月初的一天傍晚,瑰丽的晚霞仍像往常一样,把金色的光芒抹上寓所前的树丛,使松树也宛如新妇似的红起脸蛋来。孙中山和宋庆龄吃罢晚餐,有点空闲时间,便挽着手到衔头散步。东京初夏傍晚的清新空气令人感到惬意,他们沐浴者五彩缤纷的霞光,沿着那条卷松掩盖下的柏油路默默地走着。不知过了多久,孙中山忽然就国内及海外各地革命党人的活动畅谈自己的看法。尽管宋庆龄幼年时就读于上海中西女子学校,1913年毕业于乔治亚州梅肯地方的咸斯卫安女子学院文学系,并获文学士学位,可以说是一位天资聪颖、才学过人的女件。但是,在孙中山面前,她总觉得自己浅薄,和孙中山在一起交谈,她又觉得自己缺少才华。孙中山是那个时代的伟人,是中国的大知识分子,大政治家。他的革命胆略和理论造诣,以及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在国内外屈指可数,没有谁比他少善于做伟大的事业了。那当日,庆龄倾听着他的宏篇大论,眼上流露出抑制不住的钦佩和爱慕。

在孙中山谈话的时候,庆龄不时有些插话,两人谈得很投机。突然,她话锋一转,偏过头来望着孙中山,柔声说:“明天,我就要回上海看望因病回国的双亲,打算向父母禀告一下我们结婚的事情。”说到这里,她眉眼带笑地悄声问道:“你看,可以吗?”

孙中山没有马上点头。他迟疑了一会,声调有些惴惴不安:“庆龄,我对你确实感觉非常之好,并且开始默默地产生了爱慕之情。这不是由于别的什么原因,而是由于你的言行和外表都很出色,生性更为喜人。但是,我仍然要说,对我们的结合问题,你要十分慎重,要多考虑一些时候,再征求父母的意见,然后再作决定。”

“我一切都考虑好了。”庆龄斩钉戳铁他说:“我觉得,已经到该征求老人家意见的时候了,决不能再延迟下去。”

确实,在她眼里,他是个最值得她去爱的男人。他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他把祖国看作更重于生命,在于他为了祖国的自由勇挑历史的重担,而且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直至宝贵的生命,还在于他竭尽全力去完成自己向往的伟大事业,达到自己追求的目的……来到世上22个春秋的宋庆龄,何曾见过这样富有魅力的男子?何曾有过这样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美德于一身的恋人?她感到心满意足。她似乎觉得,她眼前的这个挺拔潇洒、英勇顽强的孙中山,像一颗人间最美最美的花子一样,深深地种在她自己那颗润泽的心灵里。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可考虑的呢?剩下的事情就是征得父母的同意,而后再与心爱的人办理婚事。她十分坚定地对孙中山说:“我经过长期、慎重的考虑,深知除了你、和为革命服务,再没有任何比这更使我愉快的事情,我愿意和你一起奋斗,一起献身于革命,如果不去这样做,那么,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

听着这一席发自肺腑的话,孙中深深地感到宋庆龄对自己的一片深情。49岁的孙中山虽然有过一次婚姻,但平心而论,他从未享受过这样的温情,从未沐浴过这样的温馨和美好,他感到心满意足,他甚至觉得,自己过了49个春秋,专等的就是她这样的女性。这些年,随着频繁的上作和生活接触;也随着她对革命的现实

和理论问题的深刻理解,他时她的情爱日深,然而,长久以来,他却痛苦地把这种感情埋藏在心底,不让它流露出来,更不让已经在驱动他心灵的爱的车轮,像追赶太阳的金车那样,不畏艰险地去追逐自已所爱的偶像。虽然有时候,也许在一瞬间,他也曾情不自禁地流露过一点什么。他的心里充满着矛盾,一方面,他和庆龄在患难中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并且开始默默地相爱。他觉得,能够得到她的爱,是多么幸福;另一方面,他又被自己的年龄和其他问题困扰着,因而他不愿意对她有明确的表示,甚至再三劝她对他们的结合要持十分慎重的态度。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当宋庆龄今天利用约会的时机,明确向他提出两人结合问题的时候,他依然劝她“要十分慎重,要多考虑一些时候。”然而,爱情有它自己的规律,一切都要向它低头。不论是旧的传统习俗观念,不论是年龄差异还是父子情谊,都显得无能为力。真诚而成熟的爱情就是最高法律。

共同的理想缩短了年龄差异悬殊的距离,窈窕少女与将近“天命”之年的男子成了热恋中人。多么幸福而又多么快活的时刻哟。宋庆龄望着身边的孙中山,望着那双不只是异常敏锐,也是充满情感的眼睛,她内心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冲动,一种按捺不住的柔情。她与孙中山相识以前,没谈过恋爱,也没尝过爱人和被人爱的滋味。孙中山的一番表白,尤其是要她慎重些,多考虑些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她的心。虽然是几句很普通的活,但那里面包含的真诚,那使她心扉颤动的情意,她都领略到了。长到22岁,她第一次听到一个男子那么坦诚的心声,她第一次看到一个伟人那么磊落的胸怀,她第一次了解到一个深受全民族敬仰和爱戴的革命家,内心也有矛盾和苦闷,也有爱慕和追求。他献身革命,热心民众的事业,殚精竭虑为中国人民的自由、平等和昌盛而奔走。共同的信仰、志趣和追求,把两颗沸腾的心紧紧融合在一起、得到他的爱是自己的福分也是自己的幸福。于是,她不顾年龄的距离,再次明确而坚定地说:“孙博士,如果不与您相识、相知,我不会走上革命的道路,不会成为祖国最需要的战士。而这正是你——我心爱的人给我的。我应用怎样的爱来回报您呵!只要您愿意,我将会永远陪伴着您,和您一道献身于革命事业。”她说着,眼里放出期待的光,像是热切盼望孙中山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

宋庆龄那番发自肺腑的话,像大潮咆哮着涌进了孙中山心里的情海。他的心房不由地颤动起来,每一根血管都充溢着无限的幸福和满足。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神采飞扬的眼睛望着他心爱的人,灿烂的笑容里显出一种庄严的神色:“那好,就照你的意思办吧!”

庆龄终于等到她期待已久的话。幸福顿时充盈了她的整个心房。

很快,宋庆龄抵达上海,回到她日夜思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787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4
下一篇2024-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