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花的情诗词

带花的情诗词,第1张

阎朝隐

明月歌

梅花雪白柳叶黄,云雾四起月苍苍。

箭水泠泠刻漏长。

挥玉指,拂罗裳,为君一奏楚明光。

温庭筠

相和歌辞·三洲歌

团圆莫作波中月,洁白莫为枝上雪。

月随波动碎潾潾,雪似梅花不堪折。

李娘十六青丝发,画带双花为君结。

门前有路轻离别,惟恐归来旧香灭。

卢仝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有所思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常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心断绝,几千里,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阎朝隐

琴曲歌辞·明月歌

梅花雪白柳叶黄,云雾四起月苍苍,箭水泠泠刻漏长。

挥玉指,拂罗裳,为君一奏楚明光。

题都城南庄 崔护(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临江仙 晏几道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临江仙

浅浅余寒春半,雪消蕙草初长。烟迷柳岸旧池塘。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

月堕枝头欢意,从前虚梦高唐,觉来何处放思量。如今不是梦,真个到伊行。

临江仙

长爱碧阑干影,芙蓉秋水开时。脸红凝露学娇啼。霞觞熏冷艳,云髻袅纤枝。

烟雨依前时候,霜丛如旧芳菲。与谁同醉采香归。去年花下客,今似蝶分飞。

临江仙

旖旎仙花解语,轻盈春柳能眠。玉楼深处绮窗前。梦回芳草夜,歌罢落梅天。

沈水浓熏绣被。流霞浅酌金船。绿娇红小正堪怜。莫如云易散,须似月频圆。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红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小山之词大都符合,最爱这首,望采纳!

1、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3、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4、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5、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6、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7、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8、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9、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10、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关于带花的诗句飞花令整理如下:

1、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2、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3、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5、杨花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6、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

11、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杜甫《宿赞公房》

12、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

13、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黄庭坚《虞美人》

1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15、竹色溪不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至剡中》

16、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1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之一

19、五月万枝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韩愈《榴花》

20、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临湖亭》

21、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咏石榴花》

22、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叶梦得《临江仙》

23、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刘长卿《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

24、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临湖亭》

25、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唐赵《长安晚秋》

26、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陶渊明《过故人庄》

2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8、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29、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已《早梅》

30、风光人不觉,已着后园梅。——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31、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32、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33、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34、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

35、虽然没直接写花落,但意境更胜一酬。

3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37、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38、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李颀《送陈章甫》

39、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40、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41、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

42、清霜醉枫叶,淡月隐芦花。——许有《获港早行》

43、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44、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

45、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杜甫《宿赞公房》

46、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苏轼《浣溪沙》

47、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48、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4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0、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51、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米友仁《临江山》

52、小春何处有梅花,想见水边篱落,数枝斜。——吴则礼《虞美人》

53、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陶渊明《蜡月》

54、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5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56、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57、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58、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杨万里《探梅》

59、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

60、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高蟾《上商侍郎》

61、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曲江对酒》

6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63、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苏轼《红梅》

6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65、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66、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白居易《新栽梅》

67、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李商隐《板桥晓别》

68、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69、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70、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杨文奎《儿女团圆》

7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72、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杨万里《探梅》

7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种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7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75、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76、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7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78、大波相拍流水鸣,蓬山鸟兽多奇形。琴心不喜亦不惊,安弦缓爪何泠泠?水仙缥缈来相迎,伯牙从此留嘉名。峄阳散木虚且轻,重华斧下知其声。檿丝相纠成凄清,调和引得薰风生。指底先王长养情,曲终天下称太平。后人好事传其曲,有时声足意不足。始峨峨兮复洋洋,但见山青兼水绿。成连入海移人情,岂是本来无嗜欲!琴兮琴兮在自然,不在徽金将轸玉。——李咸用《水仙操》

7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80、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明·王冕《题墨梅图》

8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8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84、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8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6、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87、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88、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盂珠》

89、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秀:秀丽。屯:驻,聚集。——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9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拓展一下:

花的童话故事

智慧老人家门前的花园里,住着小草和鲜花。花园里有一个池塘。

一天,鲜花看见了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真美呀!五颜六色的花瓣,娇嫩欲滴的身子。

这时,它看见默默无闻的小草,便说:“喂!小草,你敢和我比美吗?”

"不敢,鲜花妹妹。”小草谦虚地回答。

“哼!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就凭你那单调的颜色?”鲜花傲慢的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

"但是,没有我,你会那么美吗?"

"住嘴!"

小草再也不理鲜花。

秋天到了,小草变黄了,鲜花也神气不起来了,秋风吹来,花瓣慢慢地凋谢了。

小草用它那温柔的"声音说:“鲜花妹妹,明年,你将长得更美。"

鲜花偷偷地看了小草一眼,羞涩地转过身去。

智慧老人走过来,捧着花瓣说:“鲜花呀!你虽然长得美,但如果没有小草,你也抬不起高贵的头啦"

采莲情诗12首,同生愿同死,上作双头花

荷花是中国古老的爱情之花。荷花自人类之先就占据了丰沛的沼泽,有人类之后,更是无偿提供根茎果实,荷花大气优美,荷叶舒展,在人们采集劳作的过程中,寄托了人们美丽的情感愿望。人们愿意像荷花一样花繁叶茂,永永相守。一片荷塘,仿佛就是家园的浓缩,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稳定,恩爱,创造。

“青荷盖绿水。芙蓉发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生同心莲。”南北朝鲍令晖近代杂歌 青阳歌曲

那青色的荷叶盖满水面,那荷花绽放红艳新鲜的花朵。那荷塘下面是藕连着藕的根,那荷塘上面是一朵朵如圆,仿佛无数的花朵,笑笑相对。

这既是比喻一个家庭同根同气的繁荣昌盛,发展发达,更代表着坚固的爱情。两个有情人愿意相守成家,身心如荷花一样,根藕相并,笑脸相随,永不分离。

这是爱情到最酿时候的自然愿望,让我们一起,根并根,肩并肩,享受爱的美好和旖旎的生活。

“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

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南北朝《夏歌二十首》其一

两个恩爱的情人爱人,手牵手过着夏天,早上去高台乘凉,晚上在水边的房子休息,但是爱是如此让人浪漫,乘着月色到荷花塘中采集荷花和莲子,恩爱甜蜜。这样的游玩和浪漫只会让感情更加深厚。

这里很有意思,到底谁付出更多呢,当然男子有护花的责任,为了心爱的女子,多多采摘莲蓬。那女子自然有骄傲,也滋生柔情。这样的男子怎么不叫人心疼心爱?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唐朝皇甫松《采莲子》

这是写江南情窦初开的少女,在集体采莲中的小小举动,那采莲也有英俊的少年。可爱的少女,单凭那遥远的侧影和背影已经一见钟情。

她看着少年的船快游远了,忽然惘然失落,她希望他回头,是想多看他一眼,还是印证到底有多美?于是忍不住将手中的莲子抛了过去。

但也许这莲子根本就没有打在少年身上,倒是惊动了其他人。这种小伎俩能瞒过谁呢?在一阵哄笑中,少女不好意思地红着脸,躲到荷叶中了。

又或者打中的是那个少年,可是四目相接时,女孩子忽然无措起来。

这是青春的爱慕也夹杂懵懂,让人忍俊不禁。

“妾家越水边,摇艇入江烟。

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

折藕丝嫩脆,开花叶正圆。

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唐朝徐彦伯《相和歌辞·采莲曲》

这是一个怀春的少女,期待在采莲时节,能够遇上爱情。古代的采莲,在江南应该是一种集体的劳作,带着社交性质,男女人可以借采莲有所交流。所以女子希望在这个爱情角,有所邂逅。她希望遇见一个同心的伴侣,所以特别在荷塘中逗留久。

你看看这藕也成熟了,藕丝如同相思,已经萌发,你看这荷花花开,荷叶圆圆,这最美好团圆的盛夏,不正是女子最美丽的盛年吗?

她在湖上戴月而归,却在一朵美丽的花前久久停留。她是失落还是在憧憬呢?

当然有人说,这是已经获得幸福的女子在锦上添花,采集最美的花朵巩固爱情,回味幸福。

“荷叶似侬鬓,荷花似侬妆。

夫婿常别离,羞见双鸳鸯。”宋释文珦《采莲曲》

宋朝的僧人制度,我并无研究,但是宋朝很多僧人都写诗,而且写得非常入世和细腻。

比如这首,让人小有惊艳。用荷叶比喻美女的青鬓,用荷花比喻美女的容颜,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但是非常妥帖。以第一人称的代入法写女子的心理活动,洗练有回味。

那荷叶像我的鬓发呀,那荷花像我的红妆,我就是一寂寞池塘,夫婿常常不在,哪里见得现实中双双鸳鸯?

这个和尚真是个情僧。

“采莲莫伤根,伤根不成藕。

因思偶不成,悔作征人妇。”宋释文珦《采莲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个女子的伤别,是看到什么都会悲从心起。

釆莲花不要使劲,免得动摇荷花的根,荷花的根伤了,就长不成藕了。这个“藕”是“偶”的谐音。因为没有了“藕”,就意味着“偶”的失散。

初看只觉得谐音巧妙。但是多看几回,却让人伤感,丈夫远行,无论是经商是做官还是当兵,都意味着妻子无尽的路途忧患,还有他的变心。

她在信息闭塞的家里能够做些什么呢?小心翼翼,生怕哪一点出了霉头,她的丈夫就再也回不来。连采莲的时候,也谨慎。这种相思和牵挂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重,那悔,是愿而伤吧。

“采莲惟采花,不敢采莲子。

其中有苦意,与妾心相似。”宋释文珦《采莲曲》

那相思和牵挂是有愿而伤,所以竟然连莲蓬都不愿意采,一个幸福团圆的家庭,莲子清火,要的就是那点苦味,但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总怕听见看见和苦相关的东西。

这首诗忧伤,因为都说莲子心苦,所以我不肯釆莲子,怕一想到那个苦,就照见了凄凉的现实。丈夫不在,多有艰辛与欺凌。

写诗的僧人因何出家,我不知道。这三首诗是写的他曾经的情人还是家人呢?他是何种原因能够写出如此生动的女子的情怀,而他本人却在红尘之外?

“荷叶笼头学道情,花妆那似侬妆清。

双双头白犹交颈,翻笑鸳鸯不老成。”宋朝俞桂《采莲曲》

这是一首打趣的诗,女子带着荷叶,顶在头上,装模作样,说荷花哪里比得过我漂亮,哪里比得过我清高。看见鸳鸯双双在水面,她说,这小家伙,一点都不端庄老成。

想必这个女子是开朗的民间**,善于诙谐,在劳作的间隙里会开无伤大雅的玩笑,逗乐许多人。让我想起东北的二人转。

民间的女子自有生命本身的淳朴和恣意,这首小诗可以窥斑见豹。

“郎采莲,妾采莲,

这是一首生子后的女子提醒丈夫不忘初心的诗。又是一年采莲季,荷花年年鲜艳,而女子落花成母,不复当年莲花容貌。

而男子在外诱惑多,那美如莲花的女子会时常围绕。妻子提醒男子,在外面应该想到妻子的辛苦,虽然妻子老了,但是孩子和恩爱是永久的牵连呀!

宋朝女子地位不高,这首诗妾妇之伤,看了让人觉得郁闷。当一个女子有所警觉时,其实很多时候并无有筹码,只能拿孩子和往事说事。而结果取决于男子的责任心。

所以我最不愿意穿越的朝代,就是宋朝,一个男尊女卑的女子无力的时代。

“见莲知菂实,寻藕见丝长。

六月天边路,何时结得霜。”宋朝吴浚《采莲曲》

这是六月里妻子牵挂丈夫的冷暖。莲蓬已经结籽,莲藕已经长成。可是你不在,只剩下无尽的牵挂。我知道你奔波在酷暑六月。

我希望这天边的路,在炎热里有霜雪解凉,让你好受点,我期盼秋天早点到来,你就可以回家了。其中“见莲”“丝长”“寻藕”“成霜”,都是“见怜”“思长”“寻偶”“成双”的谐音。爱情密码藏在淡淡诗句里,有心的人自然会有打心的温润和伤感。

“东湖采莲叶,西湖采莲花。

一花与一叶,持寄阿侯家。

同生愿同死,死葬清泠洼。

下作锁子藕,上作双头花。”元朝杨维桢《采莲曲二首》

这是仿照南北朝乐府的采莲诗,明丽大方,执着恳切。而且这是以男子的口吻所做,非常难得。

我在东湖釆荷叶在西湖釆荷花,最美的荷叶荷花就是送给我的爱人。

我愿望我们像荷花一样同生同死,共同埋葬在清水荷花里,化作无尽的藕根,开出最美的并蒂花。

元朝是一个短暂的乱世王朝,在其中的人朝不保夕,人们更寄托纯美的爱情。死生契阔与子成悦,生死愿守,化作荷花。

“采得荷花香满衣,

与郎相见思依依。

晚凉湖上并船归。

并船归,桂为楫。

激清波,荡明月。”明朝胡俨《采莲曲(三首)》

两个恋人在荷花湖上相见,各自摇着小船,当然船头是各种的莲蓬。两条小船并在一起,慢慢往家的方向推进,然而不急。

他们说了些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月亮上来,他们还慢悠悠在湖上,这是绝好天然幽会的场所,但也许没有说多少话。因为各自还驾着船呢。但我相信,他们一定谈到了很多关于村落和自己未来的事,达到了快乐的共识。

为什么那桨声荡起水花是这样的清澈,而月光是这样明丽妩媚呢?

采莲是中国古老的农村劳作,一塘荷花是天然爱和感情的温床,在这里上演着最绵长深切的相思和爱情,有着家的愿景和守望。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来源于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725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4
下一篇2024-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