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诈骗信息构成犯罪吗

发诈骗信息构成犯罪吗,第1张

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是构成诈骗罪(未遂)的。

利用发送短信、拨打电话、互联网等电信技术手段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1、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2、拨打诈骗电话五百人次以上的;

3、诈骗手段恶劣、危害严重的。

实施以上行为,数量达到第1、2项规定标准十倍以上的,或者诈骗手段特别恶劣、危害特别严重的,应当认定为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诈骗公私财物达到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相关法律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1、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2、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3、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4、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5、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公私财物虽已达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行为人认罪、悔罪的,可以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1、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2、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的;

3、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4、被害人谅解的;

5、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的;

(二)发布有关制作或者销售毒品、枪支、*秽物品等违禁物品、管制物品或者其他违法犯罪信息的;

(三)为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发布信息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网上认识了一个英国朋友,被诈骗了之后应立即报警。具体如下:

1、上传相片也可以,但应该是假的。财物被骗受害人可及时报警,由公安机关根据具体情节审查确定案件性质。

2、符合刑事案件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侦查追查,依法严惩犯罪分子才能保大家平安。

3、如果诈骗金额超过3000元以上的,则受害人可以报警或到附近派出所报案。当事人也可以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进行举报,举报次数达一定值,相关部门也会立案调查。

4、诈骗也有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大之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第二条 骗公私财物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一)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二)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数额接近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帮别人表白为目的的收费一般不属于诈骗,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你好:

这就不用了吧,多半是假的,若对方真心想与你交往,绝对不会跟你要钱的。

这类诈骗案子太多了,太老土了。

醒醒吧!

愿对你有所帮助,更祝你天天开心,快乐每一天。

不认识的就不要理它了,这种东西,假的多,相信你们夫妻之间的感情,不要理会这些。知道你的名字可能从其它的地方查到的,如你在上网的时候注册某个网站需要输入你的手机号,姓名之类的,就可以查得到了。我去年有人打电话到我亲戚家,冒我的名字,还是小时候的名字哟,让我亲戚汇款,现在的骗子也够历害的,我后来打移动电话问是怎么回事,也说不上来,再打110,也没怎样的,只能说多注意一下。

不知情一般不会判刑。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即法律上的明知,如果是不知情的,不能认定为犯罪。需要看其在犯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如果本人在犯罪过程中是从犯或者胁从犯的身份,就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在经过公安机关的调查后,发现本人没有参与诈骗过程,就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法律分析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账,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还有些打借条之后伪造还款收条的,诈称已经还款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区别诈骗罪与非罪界限的重要标准。在认定诈骗罪时,不能简单地认为,以高息为诱饵借钱不还就属于诈骗。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无法按时还款的情况,行为人虽然主观有过错,但其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故不能以本罪认定。只有那些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骗的方法取得借款的行为,才构成诈骗罪。电话诈骗,即利用电话进行诈骗活动。提醒市民防骗,小心电话诈骗,遇到这类情况,要三思而后行,别轻易相信对方,请切记, 一定要让自已冷静一下不要被歹徒引导, 仔细查看电话号码, 如果号码可疑, 就一定是电话恐吓诈骗 如发现有诈骗嫌疑,应该立即报警。犯罪分子普遍采用异地作案、异地诈骗、异地跨行取款,假如诈骗市民,一般拨打电话时都在外地,或者用外地手机在本地拨打。犯罪分子多来自于同一地域,相互间掩护意识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675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3
下一篇2024-04-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