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

5.12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第1张

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当解放军官兵掀开因地震完全坍塌的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时,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

她叫杜正香,是南坝小学学前班中班的代课老师,不过孩子们更喜欢摇着她的手喊她“杜婆婆”,其实杜老师今年才48岁。“看得出她是要把这些孩子们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她用自己的肩背为孩子们挡住了坠落的横梁。”参与搜救的解放军战士说。

杜老师以生命守护的五个孩子最终没能生还,这可能是她唯一的遗憾。她的同事、语文老师杨树兰说,杜老师要不是为了救学生,自己一个人肯定能跑出来。

地震发生时,正好看见杜正香一把将送孙子上学的严明君老太太祖孙俩推出了摇晃中的教学楼,转身冲进一楼的教室,连抱带拉救出几个孩子,之后她又冲进了已是烟尘滚滚、不停摆动中的教学楼。这是杨树兰最后一次看到的杜正香身影。

  14日玉树地震中,本已及时逃离的孤儿院义工“阿福”冒险折返废墟,英勇地救出了三名孤儿和一名教师,却在63级的余震中被残余的楼房压倒而遇难。这位把死在公益道路上视作上天恩赐的热心人,用无私大爱谱写了“生命之歌”中一段可歌可泣的尾声。

  4月17日,玉树县慈行喜愿会孤儿院里,原本四层楼房的地方只留下一堆瓦砾。院旁的空地上,一个长长的木箱上盖着一张干净的床单——这是孤儿院工作人员为46岁的香港义工黄福荣特意制作的简易棺木。

  没有鲜花,没有遗像,只有孤儿院孩子和老师们整齐摆放的救灾食品作为祭品,寄托他们浓浓的哀思。孤儿院副院长阿周说:“他是一个无私的人。”

  14日玉树地震中,本已及时逃离的孤儿院义工“阿福”冒险折返废墟,英勇地救出了三名孤儿和一名教师,却在6.3级的余震中被残余的楼房压倒而遇难。这位把死在公益道路上视作上天恩赐的热心人,用无私大爱谱写了“生命之歌”中一段可歌可泣的尾声。

  14日清晨,由民间公益人士筹建的慈行喜愿会孤儿院里,19名年龄稍大的孤儿已经去上学,孤儿院里留下了“阿福”、三名年龄较小的孤儿、两名老师和院长等人。忽然间,玉树发生7.1级强震,一阵地动山摇之后,孤儿院的楼房轰然倒塌了一半!

  “当时,阿福和另一名老师很幸运地逃了出来,”阿周说。但三名孤儿和一名老师被埋在了废墟之中,所幸一块巨大的水泥天花板和地面形成了一块三角形的空间,四人头露在空间外面,一半身子被埋在了下面。

  阿福立即钻进那片三角形空间,从后面将四人用力往外推。当他刚把四人推出废墟后,余震又将未垮塌的一半房屋震垮,阿福顿时被压在沉重的水泥天花板之下!

  “我们着急地刨,刨了两个小时才把阿福刨出来。刨出来的时候,他还有气息,不停地问着:孩子和老师如何了?可是大概20分钟后,他就没有气息了。在场的两名医生也没能把他抢救过来……”阿周回忆说。

  阿福的朋友、这家孤儿院的一位筹建者赵林说,阿福是香港一名一般的货车司机,每月工资只有一万多港元,在香港这个高消费的城市根本不够花,同时阿福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都需打胰岛素,却还要省吃俭用把钱攒起来从事公益事业。每年阿福有三个月的假期,全部用来在各地从事公益活动。

  据了解,阿福多少年来一直为“中华骨髓库”扩容捐助和大力宣传,曾经徒步从香港走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在1991年华东水灾期间,阿福知悉后宁愿放下工作,四处向司机筹款;2008年汶川地震后,阿福又在灾区做了3个月的灾区重建志愿者。

  “我们平时经常在网上聊天,他多少乎不聊自己的私事,我们的谈话内容是纯粹的公益话题。当时,赵林对阿福开玩笑:“你身体不好,能上高原么?万一死了如何办?”但阿福的一句话,让赵林这个从事了11年公益事业的 “老公益”感动良久。阿福当时回答说:“在公益和奉献爱心的道路上,如果我死了,是上天对我的恩赐。”

  ——“黄福荣”先生个人生迹

  黄福荣生于1964年07月06日,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人,从2002年开始在内地做善事。于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玉树地震中抢救被压孤儿不幸牺牲。港府追封黄福荣金英勇勋章,成下葬景仰园第一人。

  香港义工黄福荣曾不顾家人反对,参加 “512”汶川大地震的救援义举,在“414”玉树地震时,本已逃出生天,但当获知尚有1名教师及3名学生走避不及,被压在倒塌的瓦砾堆中后,即不理危险,立即折返孤儿院救人,未多少再发生余震,部分摇摇欲坠的房屋亦告坍塌,黄福荣惨遭活埋,稍后被救出惜证实不治不幸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对于黄福荣舍已救人的英雄事迹,有网络称其为“伟大的志愿者”,香港政务司司长唐英年代表香港政府对其家属表示沉重哀悼,并表达以最崇高的敬佩。

  “512”汶川地震惨痛未忘,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昨发生七点一级强烈地震,导致至少四百多人死亡、逾万人受伤,香港义工黄福荣在救人过程中英勇殉难。

  居民超过十万人的玉树州、玉树县两级政府所在地结古镇是重灾区,因当地大部分民居都是抗震能力很差的土木结构,地震发生时,逾九成民居倒塌,未倒塌的房屋也多数出现裂缝,在余震中不断摇晃,地震还引发多宗火灾。

  地震造成州政府办公楼部分倒塌,当地最好的玉树宾馆被震裂。结古寺宾馆完全倒塌,有多人被埋,救援人员在现场听到废墟下有呼救声。其中四十六岁香港义工黄福荣,在一间倒塌的孤儿院中参与救人时,刚刚救出三名孩子及一名老师时,还有两老师待援,黄正欲回身抢救时,却不幸牺牲性命。

  绰号“阿福”的香港义工黄福荣,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时,虽身患顽疾,仍走到灾区最前线协助灾民;昨天青海大地震,他亦在倒塌的孤儿院奋不顾身救人,可憾一腔无私的热血,最终埋在一堆无情的瓦砾中。内地网民对其舍己为人的精神十分敬佩,纷纷在网上留言哀悼,“阿福,你是真正的烈士,一路好走!”

  四十六岁的黄福荣,未婚,生前在港经营货柜车运输公司。 2001年,“阿福”在内地一间书店,读到罹患白血病和脑癌的“双癌少校”隋继国的著作《挑战死亡 白血红心走天涯》,对隋利用生命中仅剩的时间做善事大为感动,透过书店联络对方,结伴从北京徒步南下往深圳,宣传骨髓捐赠。 2002年1月,他再从港出发,徒步上北京为宣传骨髓捐献并为中华骨髓库筹款,更捐上自己毕生的积蓄。

  翌年,隋和其多少名在内地认识的血癌病友先后离世,他大受打击,后发现自己患上肺结核和糖尿病,情绪更形低落,一度一蹶不振。直至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灾民惨况再次触动阿福的善心,坚持带病独往重灾区协助灾民。

  近年,阿福再积极参与内地慈善工作,本月初经兰州抵达青海玉树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做义工。昨晨地震时,该院的楼房倒塌,阿福本已成功逃生,但得悉有三名孩子和三名老师被埋,再走回灾场协助营救,据闻成功救出四人,惜救人未能自救,客死异乡。

  香港特区驻京办首席入境事务主任曾国卫表示,驻京办昨午四时许接获黄福荣家人求助,并即时联络青海当局,而黄的家人计划今日出发到当地,驻京办会派员同行并尽力提供协助;另驻京办暂时只收到一个求助个案

然而,这世上根本没有能够测量爱的尺度,适度的爱是不存在的。是爱得太多了,还是爱的不够呢?我们往往只能选择其一。——青山七惠《新娘》

没有任何一种爱能改变生死,自从我们出生到这个世界上开始,命运的归途就已经是准备好的东西。就像是一个偌大的悬溺于时间喧嚣中的玻璃球,脱离爱的人在外面观察着人间百态,而沉迷爱的则在里面苦海沉浮。

但是世界上没有一种爱不能够跨越生死,我们对于前人英雄的热爱敬爱至今仍然在天地间回荡,对于父母的尊重亲爱也已然在岁月的流逝中得以永存,而真正的爱情也是如此。

命运就像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有着一把随心所欲行动的推手。它惯来作弄世人,在走向巅峰的时候,阻挡住你的去路;在你开心喜悦的时候,凭空多加磨难悲伤。谁也不知道这个喜怒无常、阴晴不定的孩子到底接下来到底要做什么,但是我们都知道的,是命运的不确定性与未知性。

人类总是在患难时见真情。2008年,那场举国震惊的灾难,在揪动着全人类的心的时候,也拆散了许许多多本来应该和睦的家庭。

一场地震的背后,是无数个孩子的哭喊,无数个父母的期盼,无数个丈夫的悲痛,无数个妻子的痴缠。沙鸥也是遭到汶川地震迫害的一个普通人,可是比其他人更幸运的是,她不仅在这场灾难中保住了自己的生命,也迎来的自己的爱情。

灾难袭来

2008年,沙鸥22岁。

这是一个正当青春妙龄的年纪,也是应该去闯荡一下的年纪。从小便幻想见识一下祖国大好河山的沙鸥,把自己旅行的目标定在了四川。

四川无疑是一个适合旅行的城市,旅途过半,沙鸥感到不虚此行。她见识了川蜀地区的风土人情,也曾经前往卧龙山观看美丽可爱的大熊猫,这场旅行的最后一站,正是汶川,在这里稍作歇息后,就要与这座美丽的城市挥手告别。

而磨难,也正是在此时发生的。

彼时沙鸥正在汶川的一家餐厅里和自己的朋友们讨论着在旅行中的见解,风土人情、民间特色,沙鸥甚至对这个城市感到恋恋不舍,她不无感叹的说:“要是下次还能再来就好啦。”

话音刚落,顷刻间便开始地动山摇,周围餐厅的食客大多数是在川渝地区土生土长的人,知道这里是地震高发带,因此在最初摇晃的时候,就开始一窝蜂的往门外跑。

可是沙鸥和自己的朋友是外地来的游客,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突如其来的地震就像是一道惊雷劈开了她们对于这次旅游美好的回忆,看着躁动着往外蜂拥而出的人群,她们只能傻傻的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此时沙鸥最先反应过来,即使是外地人,这会也该知道这是地震了,她大喊一声:“地震了,快走!”

这一声惊醒了沙鸥的朋友们,也让她们终于开始逃生。可是应该往哪里跑呢?她们完全束手无策,情急之下,沙鸥等一群人只好回忆着自己从前看到的防震知识,慌乱的躲到了桌子下面,但是桌子脆弱的厚度,又怎能抵挡得住钢筋水泥的重压?不知道是在什么的撞击下,沙鸥眼前一黑,失去了知觉。

救命恩人

“说实话,如果不是他,我可能今天就不会安稳的站在这了。”多年后,沙鸥回忆起那次灾难,依然感到心惊肉跳。

据沙鸥半昏迷状态下并不清晰的回忆,自己在那场灾难中,被一个男人抱着冲出了餐厅,放到安全的平地上后,那个男子似乎又踏着数不尽的废墟重新冲回去救人。

那个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后来沙鸥的丈夫,巴帅。

那个时候,沙鸥尚未从死里逃生的恐惧中挣脱出来,她亲眼看到巴帅把自己救出一片摇摇欲坠的废墟,想要伸手挽留他,他却再次冲进了灾区。

没有办法,沙鸥只好含着泪为他祈祷,希望这位英雄性命无虞。

也许是老天听到了沙鸥内心的期盼,于是真的网开一面,将巴帅安安稳稳的送回了沙鸥身边。两个人在废墟中紧紧相拥,背后是孩子的哭喊,来来去去的救援队和医疗队,天地的时间似乎都在这一刻停止了。

面对沙鸥的感激涕零,巴帅却只是很老实的挠了挠头:“这是我应该做的。”

沙鸥的伤势恢复的很不错,没过多久,她就顺利出院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在那之前,她找到了巴帅要到了他的****。

“请给我一个报答你的机会。”巴帅记得,沙鸥当时这样对他说。

两个人虽然相隔两地,但是经常在网上聊天,而沙鸥也渐渐发觉了自己的心意,她对于巴帅的感情,远远不止是报恩那么简单。她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女孩子,而巴帅在那场灾难中救她离开险境以后,就成为了安全的象征。

沙鸥不是个扭扭捏捏的人,她发觉到自己的感情之后,果断的选择了向巴帅表白,最初巴帅会感到很震惊,但是了解了沙鸥的为人以后,他接受了沙鸥的追求,两个人最终幸福的走到了一起。

曾经的报恩变成了“以身相许”,沙鸥和巴帅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两个人为此登上了综艺节目,在这档节目中互诉衷肠后,沙鸥直言:“他是我最重要的决定。”

一面是生死,一面是爱情。在自己的性命和他人的安危中,勇敢的巴帅果断的选择了后者,不惜几次以身犯险,从灾难中挽救出了沙鸥的生命,他是勇敢的。

沙鸥在得到了救助之后,念念不忘曾经的恩人,是善良的。这样两个熠熠生辉的生命尽管是因为灾难相识,却从不屈服与灾难,更多的,是彼此间的爱意,足以跨越灾难,抛却生死。灾难无情人有情,真正的爱情,也就大抵如此了吧。

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只能以身相许,像这样的情节,相信大家只在影视剧中看到过。但是话说回来,艺术源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一点都不奇怪。就比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很多人至今还记忆深刻,地震毁掉了无数人的家园。悲伤之余,也发生了不少令人动容的故事。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汶川地震中被大叔救下的22岁少女,为了报恩以身相许,现在过得还好吗?

这个22岁的少女名叫沙鸥,是河南人。在2008年她突发奇想去四川汶川旅游,所以叫上自己的好闺蜜,买了一张去汶川的火车票,开始了她的旅程。谁知自己第一次出游就遭遇了地震,地震发生时,沙鸥正和朋友在一家饭店的二楼吃饭。突如其来的地震使沙鸥惊慌起来,其他的人都立马跑了出去,而沙鸥却愣在原地被吓得不知所措,眼看大楼就要倒塌,这时一位大叔冲了过来,抱着沙鸥向外面跑去,两个人前脚走出饭店,房屋后脚就轰然倒下。

刚经历过生死的沙鸥,望着眼前的救命恩人,一时之间也不知说什么好。大叔在简单的询问过后就准备离开,这时沙鸥却把大叔叫住了,并留下了****。沙鸥对大叔心存感激,后来在几个月的接触之后,还喜欢上了大叔,并且勇敢地表白。一开始大叔犹豫不决,觉得两人年龄相差较大,而且沙鸥年龄尚小不懂事。但后来沙鸥却坚持不懈,于是大叔心想:沙鸥都不介意,自己为什么要介意呢?

不久后两个人就结了婚,成就了一段非常美满的姻缘。她们还生下了一对非常可爱的儿女。沙鸥带着自己的老公孩子参加节目,站到台上讲述了他们之间的故事。海鸥表示:能和自己的救命恩人结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这样的爱情和婚姻,着实也令人羡慕。

这样的表白情话也太直接了吧

“你长的特别像我妈的亲戚。”

“啊像谁”

“我妈的女婿。

“刚刚地震了吗”

“没有啊。”

“那为什么看到你·我心头一震。”

“遇到你之前·我对未来有很多很多的要求,但遇到你之后,”

“嗯怎么啦”

“遇到你之后·我对未来的要求只有你。”

“我想去你家附近送快递。”

“为啥”

“因为这样我就能对你说::你好·你的宝贝到了·请来领取一下。”

“我跟你说一件事,我要搬家了“

这么突然·你搬哪里去。”

“搬到你的心里去。

我想我们的关系受法律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

“婚姻法

“问你个问题·老爸老姐老妈老哥老公哪个和你没有血缘

“老公啊何。”

“哎·老婆真聪明

“在吗

“在啊,咋了

“我发现了一个外国人和中国人的区别

“什么区别

“外国人喜欢一个人很直接说I love you 

“那中国人呢

“中国人很委婉会小心翼翼的问他在吗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 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 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 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 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 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时,距彭州市区10多公里的红岩镇,大面积房屋倒塌、通信中断、人员伤亡……在这次地震发生时,正给幼儿园大班辅导的红岩镇中心小学周汝兰老师没有独自逃生,而是四次冲进教室抢救学生,直到全班52名学生成功脱离危险。

  第一次冲进教室 抓出两娃娃就跑

  12日,13∶50—14∶30是红岩镇小学下午第一节课。在幼儿园大班,来带课的34岁女教师周汝兰吩咐学生们在教室里睡觉或写字画画。14时28分,房屋开始强烈颤抖。“快往门外跑,快!”意识到地震来了的周汝兰惊慌得大吼。班上学生都是4-6岁的幼儿,吓得大哭起来,教室里一片混乱。“快跑啊!”周汝兰抓起两个学生就往小操场上跑,一些年龄稍微大点的学生也跟着她跑。

  剧烈的震动,使灰尘变成浓烟笼罩着整个学校。周汝兰叫已经跑出来的10多个学生蹲在小操场上,就又跑进教室。她见孩子们在教室门口形成拥堵,赶紧理顺他们出门顺序,又一脚踹开后门,看见吓得直哭的小娃娃,左手提一个,右手抓一个,跑到小操场。

  第二次冲进教室 摇醒睡觉的娃娃

  短短十几秒里,地震越来越厉害。街上的房子开始倒塌,教室屋顶的瓦片在周汝兰头上哗哗作响。她又冲进教室,看见三个学生居然还在睡觉。急红眼的她奋力摇醒睡觉的学生,又抓了两个学生朝外跑。

  第三次冲进教室 抢救三个哭娃娃

  当大多数孩子已经成功转移到操场上时,整个红岩镇已是地动山摇!房屋坍塌声不绝于耳。“不好,教室里还有学生!”周汝兰隐隐看见教室里还有三个小孩子趴在课桌上哭泣,又迅速冲进教室。当她第三次冲出教室时,已经疲惫不堪。

  第四次冲进教室 还差两人在哪?

  最后,周汝兰双脚发软地站在操场清理人数。“52人?不是54个人吗?”周汝兰第四次冲进教室。此时教室里能见度相当低,周汝兰只得在教室大喊:“还有人吗?”“周老师快出来,今天有两个学生请假了!”直到该班班主任杨老师赶来,周汝兰才从教室里跑了出来。地震过去了,看着整整齐齐蹲在地上的孩子们,周汝兰的泪水不禁涌了出来。

  周老师的女儿 我支持妈妈抢救弟弟妹妹们

  周汝兰是小学4年级2班的班主任,当时是临时抽调到幼儿园上课,地震时,她没呆在自己班上孩子们的身边,心里很愧疚,幸好大家都平安无事。周汝兰告诉记者,在抢救幼儿园的小朋友时,她连女儿也顾不上多想。当晚7时多,周汝兰才见到女儿何玲宇。“妈妈回家张口就问学校有没有学生出事,后来才问我的安全。”何玲宇略显委屈,却懂事地表示,“但我不怨妈妈,我支持妈妈抢救弟弟妹妹们!”

  “灾难发生后,周汝兰老师一直在学校坚守岗位。我们学校接收了300多名灾民在学校操场搭建帐篷临时居住,周老师每天都到现场帮忙。”学校校长陈显斌介绍说。记者想让周汝兰老师谈谈她当时的感受。“没什么,比起抗灾一线的同志们,我差远了!我还要去看看另外几个孩子。”周汝兰微笑着离开了。 《成都晚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672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3
下一篇2024-04-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