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个人不敢表白怎么办?

喜欢一个人不敢表白怎么办?,第1张

1、积累好感度

如果喜欢一个人,但是暂时却不敢表白,那么可以先尝试积累好感度,在对方身边多刷刷存在感,慢慢地走进他的生活,也许有朝一日,你就攒够了勇气值,或者在这样日久天长的相处中,对方也慢慢喜欢上了你。

2借助第三方平台表白

想表白又怕拒绝可以借助“天宫祝福点歌台”这个平台来传达你的意思,建议大家去百度搜。这种平台的做法是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先给对方弹唱一首歌然后会把你想说的话传达给对方,并且会把整个过程录制下来发给你看。网上也有一些相关的成功案例,有心的可以去看下别人是怎么表白的。有了这种第三方协助你表白就算被对方拒绝也不会尴尬,表白成功率还是挺高的哦。

3、接近对方朋友圈

喜欢一个人,但是不敢表白,可以尝试接近对方的朋友圈,你自己不好意思开口的事情,可以让对方的兄弟或者闺蜜帮你旁敲侧击,打听打听,如果对方也对你有好感,那么大胆表白,相信你可以得到满意的答复,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暂时没有正向回复,那么就再攒攒好感度。

4、委婉暗示

如果喜欢一个人,却不敢表白,那么可以在日常相处中,委婉地暗示一下,看看对方的表现如何,不需要太直接,给自己留一些余地,比如选择愚人节表白或者玩玩真心话大冒险,这样也给自己留了一些后路,就算被委婉拒绝,也不至于过分尴尬。

-1-

8月24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刑事案件:一海归男孩将自己单恋八年的女孩抱起,扔下了19楼。

案件实发3月21日上午,杭州滨江某小区监控探头拍到残忍一幕:对面阳台上两个人影晃动,很快,一个人影从阳台上坠落,头发散开,另一个人影回房间。

庭审现场,公诉人问他:“你做了什么,她反抗了吗,从房间到阳台用了多长时间。”

11月9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薛某,故意杀人罪,死刑。因为性质太过恶劣,其律师提出的自首情节尚不足以减轻罪责。

事件大家都知道了,男孩薛某从高中毕业那年暑假开始喜欢女孩。但是女孩从来没有承认过他,最多说过要再了解了解,甚至连牵手都没有过。但是薛某依旧感觉“我们是亲密的,她会在微信里告诉我她干了些什么”。

薛某多次送礼物,怕女孩嫁人,从美国来到女孩工作的城市,和女孩及其女同事,三个人一起租住滨江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各处一室。

两人的关系并没有顺着男孩的心意发展。女孩回老家参加婚礼后带回来和别的男生的合影,竖立在床头。男孩崩溃了。

事发前晚,女孩跟别人通话很久,好像就是照片上的“男朋友”,而门外听闻这一切的男孩顿起杀机。

悲剧就在一瞬间,姑娘的生命划了休止符,男孩八年的单恋路到此为止。

庭审中,薛某深情阴郁,没人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永远没机会回到人生轨道上了。

青春年少,八年的时光,他却没有学会与自己和解,没有与求而不得的自己和解。

-2-

薛某家庭条件很好,大学毕业就出国留学,他的人生和出生大山深处的女孩不一样。

高中毕业后隔着异国他乡,他开始追求女孩,俩人聊得还行,他便觉得女孩喜欢他。

但回国后住到一个屋檐下,女孩以"性格不合"直接拒绝了他。他便觉得活不下去了。先是自己想自杀,再然后觉得也不能让对方活着。

他真得有那么爱女孩吗?也不一定吧,八年相见的时间寥寥。或许他只是觉得自己付出了这么多,不甘心就这么放弃。

他走入了死胡同,他把自己逼到墙角,无处可去,除了死去。可他没勇气杀了自己,唯有杀了女孩,我得不到的谁也得不到。

不能与自己和解,因为不甘心;因为不甘心,就沿着那条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直到再也回不了头。

多么可悲,又多么可恨。

他不懂得,无论自己多好,多努力都会有人不喜欢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的人必然是不适合自己的人。

唯有学会放手,适时放弃,才能遇到更适合自己的人。

学会与自己和解,学会放弃那些求而不得的东西,才能获得快乐和满足。

-3-

《我不是潘金莲》中的李雪莲因为前夫一句话,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用二十年的时间去上访,去争取一件似乎没有什么意义的答案。

她因此放弃了生活的各种可能性,她年轻貌美、有手艺,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但她不管不顾,她就是要坚定地要去寻求她想要的公义。

到最后,结果还重要吗?似乎坚持才是重要的。每年到这个时节就要做这样的事--上访。

那些痛苦还在吗?那些往事她不提别人可能都已经忘记了。她只是不甘心,不甘心被欺骗,她要证明自己没错。

她不能放弃,所有因此牺牲掉的青春年华都应该有个回报,她得要个答案。

她似乎没有想过,得到那个答案是为了什么,得到了又能怎么样。

不能学会与自己和解,任由心里的执念掌控,错误地坚持也是一种自我伤害。

李雪莲浪费的二十年何尝不是一种人生伤害。

如果她早一点和自己和解,及时止损,她的人生早就应该柳暗花明了。

-4-

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很多揪心的事:做错的题、爱错的人、因为一件小事丢掉的工作、没能得到的升职,如果一直纠结于"如果我当时怎么样,就不会怎么样",那就永远无法走出焦虑。

与自己和解,就是要明白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无论对错都没法改变了。但只要不死,人生的轨迹就不会固定不变。

人要坚持,但也要明白错误的坚持没有意义,总有些人或者事是我们无论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的,不要因为没有按照自己的心意得到就放纵或者任意发泄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因为某些事情受到伤害,学会适时放手,不要让不甘心操纵了自己,要学会与自己和解,及时止损。

有些人觉得在婚姻里伴侣出轨就离婚是便宜了那对"狗男女",他不让我好过,他也别想好过,凭什么他那么对我,我还要成全他们?

于是选择拖也要拖死他,须知,被拖死的还有自己。

选择不离婚的理由有多种,唯一不能做的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学会与自己的愤怒和解、学会与自己的不甘心和解,学会与自己心中的自己和解。

有人说: 成长就是自己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学会了和解就不再纠结那些过往的苦痛,不再不甘心那些求而不得的人或者物,不再纠缠于那些细碎的琐事。

人人都要学会与自己和解。

能够与自己和解的人生才是快乐的人生。

原标题:高调表白?6成女生会“十动然拒”

“光棍节”临近,又到密集表白的季节了。曾经,去年11月11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男生王文瑾,向他心仪的女生送出了一封他用212天时间写的16万字情书。女孩看后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随后,这件事被网友调侃为“十动然拒”(编者注:“十动然拒”为网络词汇,即“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的缩略形式),成了“高调表白”失败的典型。

在微博上,我们经常都能看到有网友或用蜡烛摆出“爱”字造型,或是邀众人在心仪女生楼下高呼“我爱你”的故事。不少网友认为,这些所谓的“高调表白”,其实是一种幼稚行为,很容易让表白对象十分难堪。昨日,本报联合大渝网对女性网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女性都认为遭遇“高调表白”会无法接受。

“喊楼”示爱弄巧成拙

截至30日晚上8点,共有1945名女性网友参加了调查,参与调查的网友7208%年龄在20~30岁,30岁以上的网友占18%,20岁以下年龄段网友占992%。参与调查的女网友中,有5969%的人不接受男生高调表白的方式,仅4031%的人表示赞同。

正在西南石油大学读大三的梁同学告诉记者,她曾经遭遇过“喊楼”示爱。“之前,那个男生每天都给我送早餐,来讨我欢心。”梁同学说,有一天晚上,那个男生竟然邀约了一大群人集结在她的寝室楼下,边弹吉他,边用“喊楼”的方式表白。

一时间,整栋宿舍都沸腾了起来,不少女生都跑过来凑热闹。“当时,我很不好意思,从脸红到了耳根。”梁同学吐苦水说,本来她被那个男生平时的小温柔感动了,但是如此高调的表白方式让她很是吃不消。为了不让别人议论纷纷,只能拒绝了那个男生。

视频表白遭遇冷门

那么,经历过高调表白后,两人的感情会如何发展呢?有4887%的网友表示:“不喜欢男孩太浮夸,平平淡淡才是真。”有2949%的网友坦言,因为受到别人的关注太多,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也有2164%的网友表示,高调表白其实是美好爱情的开端。

24岁的韩**在读大学时,也陷入过“求爱门”事件。韩**告诉记者,曾经和她同班的一个男生为了获取她的芳心,制作了一个浪漫的求爱视频,还发到了优酷网上,“感情本来是私密的事情,他这样一弄,真是路人皆知,而且那段时间,我还在准备考试。”韩**说,遭遇视频表白后,让她无法安心备考,“我本身就比较低调,也不喜欢这个男生,所以我没有接受他的爱”。

公开送花压力倍增

公开表白是否会对表白对象造成心理压力?对此,有5046%的网友表示赞同,有1343%的网友持反对意见,还有3611%的网友称,压力是有,只是大小程度不同。

郭**在渝北区某通讯公司当业务经理,她告诉记者,去年,她和自己的男友在感情上出现了裂痕。就在这时,身边的一位追求者,坚持不懈地给她送花表白,“一连送了好几次,都是送到我办公室的”。

起初,郭**并没有在意,而且也还是很友好地对待那位追求者,“男人都是好面子的,我也没有当面拒绝他”。但是后来,郭**身边竟然飞出很多闲言闲语,这时,无奈之下,郭**只能委婉得拒绝了这份爱,“我认为求爱还是私密一点比较好,不然很容易影响到对方的工作和生活”。

网友声音

爱情需要呵护而不是炫耀

在调查中,2931%的网友认为,水到渠成型的表白方式更能俘获芳心,也有34%的网友表示,两人面对面的表白比较靠谱,有1562%的网友选择高调表白的方式。而对于传统的手写情书型表白方式也有1252%的网友表示赞成,还有855%选择其他表白方式。

90后女生任玲玉认为,“非轰动不可”的表白方式只是一时的绚烂,然而真正的爱情需要和风细雨的呵护,“高调表白难免会让人感觉有炫耀和炒作的嫌疑”。

“私底下表白,其实也可以浪漫。”80后王小草表示,如果女生对那个男生有感觉,不管什么表白方式,她都会接受,“但是如果没有感觉,再怎么高调也没用”。

而作为男同胞的谭程程则表示,喜欢一个女生就是要大胆地说出来,“其实高调表白也是很需要勇气的”。

情书式表白其实最稳妥

高调表白应该如何来看待呢?昨日,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教授周小燕表示,新时代的女性已经变得愈发的知性了,对琼瑶式的爱情大多不太认同,所以现在所谓的夸张、炫耀的表白形式常常会遭遇冷门。

“表白其实只是爱情马拉松的第一步。”周教授认为,女性往往会理智地对待,一段无法预测结局的爱情。为了保证不干扰到未来的爱情之路,她们会选择将阶段性的爱情加密,“相反,求婚的时候,男性其实可以采用高调的方式,这样会让女性有种被重视的感觉”。

此外,周教授还建议,男性在表白时应多采用踏实、低调和真诚的方式,不要因为追求浮华而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周教授给大家推荐古典情书式的表白方式,“因为手写情书会显得更慎重,同时也会给女性留下一个回味和纪念的价值”。

1、向女孩子求爱送什么东西好2、厦大表白门男主角3、厦门大学在辩论赛上表白的时间是几月几号的?还有后来怎样了啊,结果如何啊?最好请厦门大学的学生来回答4、暗恋一个人很久了,但又不敢像她表白!我该怎么办?向女孩子求爱送什么东西好

这要看女生厦大表白门的性格了厦大表白门,外向开朗的女生喜欢实用性强的礼物,如精美的笔记本,巧克力,相框或可爱的小杯子厦大表白门

文静温和的女孩喜欢音乐盒或小吊坠;

喜欢浪漫的女孩基本就是玫瑰或做些有创意的事情,比如用蜡烛摆桃心啊,或者参考厦大表白门之类;

性格可爱的当然就是毛绒布偶了;

如果是性格比较男孩子气的其实可能内心反而喜欢很小女生的东西,这个就不好把握了。

建议厦大表白门你找她的朋友或是熟人先通下气,一来知道她真正喜欢什么,而来也可以增加自己成功的机会。

厦大表白门男主角

男生向女辩手送花读情书该男生站在刻有“厦门大学”字样的主席台后,将手里的鲜花放下,说:有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女生,就在今天辩论台上。我觉得我应该有勇气站在这里表达我的所想。如果大家不介意的话,我想把这封信拆开,当众告诉她。这是一封情书,写满浪漫的忧伤和期许,不断出现“厦大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而我就是那个渴望故事发生的男孩”等字句。高潮出现在3分38秒。读完情书后,男孩子看着反方一辩说:“现在,请反方一辩林××同学起立。请反方一辩告诉我,你有男朋友吗?请回答有还是没有。”面对女孩子的沉默,男生说,“那好,我默认你的答案是没有。那么请反方一辩告诉我,做我的女朋友,好吗?”女孩子最终没有当场给出结果。她说,我很抱歉因为我的事打扰了比赛的进程,我想我们还是继续比赛吧。多位网友在跟帖中提到,此幕发生在12月17日晚,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小报告厅的“新生杯”辩论赛赛后提问环节,女孩子来自化学化工学院。求爱男生的信中也透露,他与女孩子在11月28日相识,求爱时间为“相识后的第20天”。

厦门大学在辩论赛上表白的时间是几月几号的?还有后来怎样了啊,结果如何啊?最好请厦门大学的学生来回答

十二月十七日晚上,后来有人出来救场了,最后没有明确说明是什么结果,只是说辩论赛继续吖~

暗恋一个人很久了,但又不敢像她表白!我该怎么办?

爱就说出来,如果喜欢她都不敢说出来来,那你注定了配不上她,别怪我这话狠。。。宁愿表白过后,哪怕是她拒绝,也不要等错过以后再说后悔。时间是有期限的。

近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故意杀人案,犯罪嫌疑人袁某在向同班17岁女同学小李(化名)表白失败后,持刀潜入小李寝室,趁其熟睡将其杀害,经审理驳回原巴中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的死刑,改判犯罪嫌疑人袁某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事情回溯到2018年8月,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袁某决定到巴中高考复读班复读,在校期间,袁某喜欢上了同班同学小李,并在同年的11月11日向小李告白,却被小李以高考后再谈此事为由拒绝了。这一情况在小李的朋友李某1的证言中得到证实,李某1在证言中介绍,袁某第一次告白时小李曾将袁某通过QQ约小李的聊天记录给她看,并邀请她一同去。在告白现场,“袁某表白,小李拒绝了,袁某站在那里一直不走,我去劝,袁某才走了”,此后袁某又纠缠小李多次均被拒绝。

据多名二人的朋友及班主任廖某的证言,在告白失败后,袁某曾用美工刀将自己的左手割伤,并于11月14日向班主任廖某请假回家。但据廖某证言,袁某申请请假8节课称要回家调整,但向袁某父亲电话询问却发现袁某并未回家,随后廖某在当地网吧寻找袁某未果。直至同月16日袁某才返校上课,表现正常。

这一平静持续到11月18日,当天晚上9点左右袁某从学校对面的文具店购买了一把水果刀,带着断线钳、锯条和水果刀进入学校,在小李的寝室外观察。据一家五金店的店主曹某证言,在事发一个月前的一天上午,袁某曾来到他店里称要购买可剪小拇指这么粗钢筋的钳子,随后从店内购买了一把断线钳和两个锯条。袁某在小李寝室外等待到熄灯后,于次日(11月19日)凌晨2时,开始用断线钳和锯条破坏小李寝室阳台上的护栏,三小时后破开并进入寝室,将熟睡中的小李当场杀害,随后用同一把刀自杀,经当地医院抢救生还。

袁某行凶过程被和小李同寝室的小王(化名)发现,据小王证言,在19日当天5点多她突然听到小李在“啊啊啊”的叫,察觉不对打开床头灯便看到袁某背对着她,“喊了好几声袁某他没理,双手在动,继续压在小李身上”,随后寝室里的人都被惊醒跑出去找宿管阿姨。袁某行凶被寝室管理员熊某、米某发现后报警并拨打110,小李经医务人员检查当场死亡。

针对此案,四川省巴中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袁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随后,袁某提起上诉。

据二审上诉理由,袁某称自己有精神疾病、该案为感情纠纷引起、有坦白认罪悔罪情节、愿意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等数项理由,要求法院从轻处罚。

最终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认定,袁某无精神疾病,作案手段极其残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袁某与小李二人为同学关系,将多项上诉理由驳回,认定在审理期间,袁某有认罪悔罪表现,并愿意赔偿家属经济损失,宣判撤销原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袁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01

针对这起新闻,众说纷纭,甚至有人提出建议应该怎样委婉的拒绝人。难道学习一下怎样委婉的拒绝人已经成为一项求生技能?

作为一个亲职教育类的公众号,我比较关心袁某疯狂背后的心理动因和成长经历的影响。

与人际能力相关的议题当中,经常出现将“占有”误解为爱情或友情的权利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婴儿对他人是有绝对的占有欲的。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对环绕他身边的妈妈不只是想占有而已,甚至视为是他世界的一部分。慢慢地,虽然他知道照顾他的这个人比他还更有力,但无法遏止的占有欲,还是让长大后的他跑到父母的床上(潜意识里不甘心爸爸占有了妈妈),或是在上弟妹出生后又有了尿床赖皮等退行行为(潜意识里以为回到昔日的幼小就可以继续占有父母)。

当然,更不用讲狠狠地咬母亲的乳房或其他攻击动作了。这些动作背后其实是有着强烈的毁灭欲望,小孩如果有这些侵略性动作,因为还小,大人们也就觉得是可爱的。但是,如果长大到个头跟父母一样高了,还有这些攻击行为,其实是十分具有伤害性的,足以危及一个人的身体安全,甚至是要命的。

只是,随着成长,从婴儿到小孩,人们开始学会自己不再有权利占有另一个人,即使他和另一个人的关系是多么深厚。从占有到分享,从一个人的世界到两个人的世界,甚至是可以容纳两个还在成长变化的意识的世界,这中间,存在着许多的发展。

然而,像情杀这类的现象,其实只是冰山一角。许多没发展成谋杀或严重冲突的,却也充满了跟占有欲有关的严重冲突。

02

我想起大学里的一件事,虽然后果没有发展到袁某这么严重,却让我们看到了冰山下的情形,让人不寒而栗。

有位同学和女朋友吵架,女朋友跑了。然后,他妈妈来到了学校……

大一的时候,他们俩便认识了,开始交往。没几个月,随着摩擦的增加,女孩子表示要分手一阵子冷静一下,那同学便呆在寝室不愿上学了,甚至还有意无意地表示有自杀的念头。

这位疼爱自己儿子的妈妈,简直吓坏了。她去找那位女孩,也找女孩的父母,希望能帮助她儿子走出来。女孩的父母听到她儿子的状况,忧郁症啦、自杀倾向啦、抗拒上学而旷课太多遭退学啦,也十分善良地劝女儿帮帮忙。

这女孩也果真回去了,而且真诚地给这位男同学再一次机会,绝非虚与委蛇。

没想到,这一次冲突更严重了。妈妈的宝贝儿子在教室里看到女友和其他的同学们愉快地聊天,几乎要抓狂了。他不断指责女友:“你难道不知道我的心情不好吗?为什么没安慰我,还刺激我呢?”“当初复合不是要重新再来吗?怎么自己男友心情不好,还在和别人打情骂俏?”甚至最后,说着说着激动起来,还揍了女友好几拳。

这次,女方父母出面了。女孩子才说,原来上次分手就是因为出现了好几次这样的暴力,而每次事后男孩都苦苦相求,表示会痛改前非,表示都是自己最近一切不顺遂才会如此的,女儿才一次又一次给他机会。女孩的父母了解了这一切,一方面愧疚自己劝女儿帮忙,竟是将女儿送入虎口;另一方面,更是愤怒无比,在电话里悍然阻止了要去送礼探伤的男孩妈妈:“你再来,我们就去告你儿子!”

03

这样的危险情人,充斥在每一所大学或中学里;不管是排名前面的好学校,还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学校,都有这样的情形。如果这些危险情人没有成长,一切没有改变,以后将成为家庭暴力的加害者。然而,他们的父母可能压根没有想到这些,他们还认为自己的儿子是单纯而善良的,从来就没和危险情人或家暴加害人这一类可能性做任何的联想。

袁某二审改判,父母应该出了不少力。改判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赔偿受害者家属经济损失了,袁某是没有经济实力做到这一点的。

这样的小孩,如果不是有无止境帮忙的父母帮他挡住一切应有的处罚或应有的代价,他们早就该学会自己无止境的欲望是该自我控制了,他们原本就不是这世界的神祗,而世界也不是围绕着他而转。

古诗中提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要加以运用才能够变成自己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关于孩子们学习的教育机构,可以做的选择也越来越多。但是要提到中国教育机构,又不得不提到俞敏洪。

1962年俞敏洪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父母还是极其重视自家孩子的教育问题,即便是借钱也想方设法供俞敏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刚好又发生了一些动乱事件,所以也导致文化教育处在了停滞不前的状态中,直到1977年高考制度才恢复,而顺势俞敏洪就抓住了高考的契机,并且疯狂的补习自己的英语。

因为第1次高考的时候,俞敏洪的英语只拿到了33分,这对于大山里的孩子来讲是非常陌生的一门课,拿到了三十几分的成绩似乎是在意料之中。俞敏洪的母亲并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反而是一再的鼓励俞敏洪可以再来一次,而在重修的过程中,俞敏洪重点补救的还是自己的英语。

先是在私底下秉烛学习英语,然后又专门找了一家教育机构主动任职英语老师,双管齐下之后,俞敏洪的英语能力的确提高了不少。直到1979年,这是俞敏洪第2次参加高考,但是最后英语成绩只有55分。第2次高考落榜之后,俞敏洪母亲还是没有放弃,觉得孩子虽然有其他的选择可以去做,但是读书是孩子更好的出路。

所以在母亲的鼓励之下,俞敏洪又来到了县内的一家中学补习班奋战。1980年通过第3次高考,俞敏洪终于在英语这门课中拿到了90分,并且其他的成绩同样十分优秀,最终还是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然而在1981年进入北京大学之后,俞敏洪就想着谈恋爱,于是疯狂追求了校园内同样优秀的其他女子,前后有25名姑娘被锁定目标,但是这25名姑娘最后全都拒绝了相貌平平的俞敏洪。

而俞老师也在自己的演讲中提到,被25位姑娘连续拒绝,这可能比自己考三次高考还要受伤。但是很快意识到自己身上有不足之处,所以俞敏洪也开始着重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但俞敏洪后来患上了一些疾病,休学了一年之后才回到了校园。

1984年快要在北京大学毕业的俞敏洪获得了一次留校任教的机会,然而就在这时候俞敏洪认识了德语专业的校花杨桂清。下定决心要追到梦中女孩的俞敏洪,这次下足了功夫,锲而不舍的精神最终还是打动了杨桂清。然而杨桂清时常告诉自己男朋友:你得走出国门。虽然俞敏洪也想着按照女朋友的建议做好出国计划,但是连续几次办理出国事宜的时候,都被工作人员所拒签。

但是生活还是带给了俞敏洪一个小惊喜,那就是原来办补习班可以挣很多钱。但是不久后,北京大学的领导发现了俞敏洪打着北京大学招牌开创自己的个人单位,于是在双方矛盾日益冲突的情况下,俞敏洪便在北京大学辞职了,专心搞起了辅导班。直到1991年俞敏洪开创的新东方教育机构正式成立,直到2006年新东方在美国纽约上市。

这也就标志着俞敏洪虽然没有走出过国门,但是他所创造的成绩已经影响到了国内外众人。众所周知,现在的俞敏洪身家上百亿完全不夸张,可以算得上是超级富豪。但是如果回看俞敏洪的过往,大家发现他曾经也如同平常人一样平凡,只不过他锲而不舍的精神为他赢得了爱情,也带来了工作的喜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567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3
下一篇2024-04-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