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小公爷,明兰愿意豁出去的!只要你不负她

知否知否:小公爷,明兰愿意豁出去的!只要你不负她,第1张

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第25集预告中,小公爷的贴身侍从找到了明兰,对明兰描述了小公爷的抗争:“我们家公子先是不吃茶饭,一直和公爷娘娘对峙,到昨日夜里连水都不喝了,都瘦成皮包骨头了。”

明兰很感动,当下她一改常态,对小公爷的侍从说了一句很重很重的誓言

“他若不负我,我定不负他!”

之后,祖母知道了这件事,还是劝明兰多为自己考虑。因为祖母觉得明兰隐忍的太辛苦了,祖母希望明兰能舒舒服服、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不用在大宅子里处处小心、时时算计,也不用和婆母斗、和妻妾斗。如果这次为了一个不是良配的男子,神魂颠倒的,葬送了下半辈子舒服安稳,非常不值得。

女子,在一般的官家大宅院里尚且生存不易,更何况是高攀的齐国公府。即使有小公爷的疼爱,但后院却是郡主娘娘掌权,而小公爷从小到大又是汴京城里最孝顺最听话的孩子,不到万不得已,是绝不会忤逆母亲的。

如果嫁过去,可以想到,明兰日日面对强势的婆婆,日子会有多苦。

这些明兰都知道,从小时候小公爷要来盛府读书,大娘、林姨娘、如兰和墨兰都想趁机高攀的时候,明兰就知道:小公爷嫁不得,因为齐家龙潭虎穴,嫁过去之后免不了日夜警醒。

彼时,小公爷对自己好,给自己送笔、送菱角,和自己组队打马球,向自己表白…这些确实打动过明兰,但明兰也可以把这些理解为少男少女之间无忧无虑的喜欢,而在家族和利益面前,这些喜欢便会不堪一击、烟消云散。小公爷可以全身而退,而自己却万劫不复了。

但此时,明兰看到了小公爷实实在在的抗争,那么锦玉堆起来的一个人,那么听母亲话的一个人,能为了自己一搏,和母亲正面对抗。

人生在世,有多少男子能为女子这样?可能在小公爷与母亲抗衡之前,明兰觉得这样的男子是没有的吧,因为从小到大,明兰看到了太多太多人间的豺狼:

小时候,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生母姨娘血崩而亡,自己的亲爹像没事人一样,依然是一家和美,天伦之乐;

闺蜜嫣然,还没成亲,就被曼娘寻到家里,受尽曼娘的侮辱;

宥阳老家的淑兰姐姐,婆婆与泼妇一般,丈夫要纳一个妓女为妾,淑兰反抗却被家暴…

但是现在,小公爷能为自己豁出去,明兰也愿意为小公爷把自己豁出去!

明兰要站出来,第一次全心全意和小公爷站在一起,一起抗争!

其实,明兰骨子里就是斗士,明哲保身和守拙安静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就像之前,为嫣然、为淑兰,明兰会毫不犹豫的站出来,阵前搏杀;这次,明兰要为小公爷、为自己抗争。

虽然前方注定荆棘丛生、苦不堪言。但是,为了小公爷这一点甜,明兰愿意豁出去!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原著里,明兰与齐衡的感情线并没有这么复杂,她对齐衡没有光明正大的回应过,也正是因为这样,小公爷一直拿不定明兰是否对自己有心,优柔寡断错失了良缘。

而在电视剧里,这段感情线就描写得比较细致了,两人互相表白了心意,明兰也发誓如果元若不放弃,自己也不会放弃,这是心甘情愿的要把自己的一辈子搭进去。然而在最后关头,邕王府横插一脚,明里是强迫元若娶自家女儿,实则是强行让齐府站队,为邕王的势力加大筹码。

可怜元若求死不得求生不能,只能签下了那耻辱的婚书。

明兰在收到元若托顾二叔送来的瓷娃娃时,眼泪止不住的流,这个瓷娃娃本是两人的定情之物,如今只得将自己的那一个娃娃交给二叔,了断孽缘。娃娃的故事虽然没有完(原著番外篇里还成就了一段姻缘),但是明兰和元若的初恋就彻底玩完了。

明兰一句话点透了小公爷的性子,她说:他一定是有苦衷的……他想办的事总是办不成

十个字,看透他一生

在明兰心里,小公爷是完美的,唯独缺乏自己最渴求的一样东西——安全感。她明知一旦嫁进齐府,自己一生都无法安稳,还有可能丢掉性命,但心软的她为了爱情愿意把自己的一辈子搭进去和他同进退,可小公爷能给她最美好的爱情却护不住她,甚至连娶进门的第一步都做不到——他似乎办不成任何事,总是被人牵着鼻子走。

自古以来都是女子爱而不得用生命威胁父母(她们除了性命也没什么好做筹码的了),而小公爷竟效仿女子也做出这等懦弱之事,令人不禁失笑。堂堂七尺男儿用什么方法不好,竟然拿一把刀抵着脖子来做寻死之状……

换成顾二叔,就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主动提出自己去掳走县主,以解困局,但一阵冷风吹熄了小公爷好不容易燃起的热血,顿然却步——不是不爱,实在是太单纯经不起折腾。

你看,他想办的事情总是办不成,若真是按照顾二叔的话去做了,他这优柔寡断、瞻前顾后的性格,恐怕还是做不成事的。

男女主最爱的都是自己,女主骨子里爱冒尖,在盛家她没有靠山只能藏着掖着,而男主的三观跟她最契合,男主需要她的聪明才智料理家里后院的破事,女主又有男主给他撑腰宅斗又能给她展示的空间,简直完美。从理性角度,顾二是侯门嫡子,又是当朝新贵。从感性角度,顾二对对明兰有救命之恩,幼年曾参与帮其救母。而且为娶她情深意重,费尽心思,对她一个庶女来说,如此佳婿,实在没有不嫁的理由呀。

如果我是明兰,我肯定也会动心

毕竟二叔给明兰带来了安全感,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再说女大当嫁,二叔又让盛家陷入如今的局面,又考虑到经济适用的角度,可以了。至于是否真爱,还是不管那么多了,古代嫁人是一辈子的事,喜欢就好,人生在世,哪有那么容易就遇到真爱,再说真爱也得过日子是吧,自己过得舒服有趣就好,真爱还真没必要纠结,这是很难把握很难抓住的情感,可遇不可求,这是很主观上的东西,没必要看得太重,那样活着太累,人生还有大把的赏心乐事。

顾廷烨给了明兰最想要的

电视剧裁剪留下最主要的部分,顾廷烨说明兰一直在隐忍以后可以不用了,男人堆里第几她女人堆里第几,随后明兰答应了开心的笑。电视剧体现的意思很明显了。回娘家也大排场,明兰默许,她要扬眉吐气。

顾廷烨的承诺,让明兰产生了想依靠顾廷烨的安全感

明兰和顾廷烨一样生母早逝,生父不疼不爱,明兰由老太太带大,顾廷烨由老嬷嬷带大。两个人都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怀,而齐衡可是齐小公爷啊,从小得父母荫蔽,齐府上下没有不爱的,即便到了盛家读书时,也是众女子争风吃醋的对象。回过头来再说父母,荫蔽过则近乎操控,齐衡没有决定自己娶谁的权利,他只有乖乖听父母的话。而顾廷烨表白明兰的时候说,嫁给我后,我是男人中的老几,你就是女人中的老几。这承诺,让明兰产生了想依靠顾廷烨的安全感。

花开花落,周而复始。”

我们的怀念,起始于一个家族的即将兴盛,也结束于这个家族的花到荼蘼。

这花开花落、周而复始的过程,

终究有迹可循。

明兰1岁。顾廷烨8岁。1047年。

顾廷烨和明兰的相差岁数,由明兰8岁那年推算得来。那年顾廷烨在大人口中是个孩子,因此不可能像原著设定的那样18岁(原著顾廷烨大明兰8岁),我认为改编后《知否》的设定,明兰8岁时,顾廷烨大约可能是15岁会比较合适,正是个半大小子。

(明兰生于此年,是由8岁那年发生的朝中大事推算而来)。

明兰5岁。顾廷烨12岁。1051年。

顾廷烨12岁为杨无端鸣不平,就在这一年。

杨无端,对应的是北宋词人柳永。姓柳的改名好像会习惯性改为杨,比如柳如是就曾化名杨爱,有意思。

按: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榜。落榜原因是“且去浅斟低唱,何须浮名”。1034年,柳永50岁终于中举。所以顾廷烨认为“旷世奇才”的柳永不应受此50岁才能重考的重罚,应在1034年以后。

这里的无端先生就是柳永

明兰8岁。顾廷烨15岁。1054年。

这一年,明烨投壶初相遇,卫小娘难产死,明兰被盛老太太收养,盛纮赴汴京任,全家从扬州到汴京。

到汴京没多久,盛家请了庄学究来教私塾,顾廷烨则直接去了白鹿书院。

朝堂上,大臣们上谏逼仁宗立嗣,仁宗表示自己儿子刚死,没有心思。

按:历史上,仁宗第三子赵昕早夭实际是在1043年,此后,再无自己的子嗣。编剧为了压缩时间线,把仁宗痛失嗣子的时间上提了十来年,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毕竟这也并非历史剧不是。

(明兰1054年8岁,由此上推至1047年出生)。

后面剧情中林噙霜明确提到卫小娘死时明兰8岁

明兰14岁。顾廷烨21岁。1060年。

春天顾庭烨从白鹿书院返汴京应试,并已发解,且已有一儿一女。

齐衡开始屡次向明兰表白。

明兰15岁。顾廷烨22岁。1061年。

这年明兰开始管家时,盛老爷提过一嘴:明儿刚刚及笄。女子及笄是15岁。

另外余太师说顾廷烨从白鹿书院到今发解不过六七年时间,明兰8岁到今正是六七年。

这年事情最多。

二月盛长柏、盛长枫、齐衡、顾廷烨等参加春闱。

长柏高中。齐衡落榜。

顾廷烨也落榜,并被父亲斥骂落榜原因是替杨无端鸣不平,后来被赶出顾家,遣散曼娘,流浪江湖。

齐衡办马球赛向明兰表白、嘉成县主偶识齐衡都在这一年。

马球赛应是在七夕前。因为齐衡说过:这次见不到你,还有七夕,过了七夕,还有上元。

同年明兰陪祖母前往宥阳老家,水路陆路均遇寇,得顾廷烨搭救。

按:历史上的1061年,是宋仁宗嘉祐六年。这年确有进士科考,北宋的春闱,一般定在二月。这年科考有193人登进士第,状元为莱州王俊民。

《知否》在这次发榜中,提到两个人。

一个是苏氏一家。围观人群中说道:毕竟不能人人象苏氏一门(一举登第),苏轼和苏辙同科进士及第是在1057年。

另一个被提到的是范文正公,考官评价顾廷烨有范文正公的志向,范仲淹卒赠范文正公是在1052年以后,因此,顾廷烨、长柏、齐衡、长枫参加科举在1057年以后这个时间设定是可以的。

这里提到的苏家无疑是指苏轼苏辙同榜考中

明兰16岁。顾廷烨23岁。1062年。

这一年的上元灯会,齐衡被关在家中,长随无为带给明兰一个口信,明兰回复:他若不负我,我定不负他。

同时上元灯会次日,荣妃之妹荣飞燕惨死。

大概秋天,齐衡被逼娶嘉成县主。

明兰17岁。顾廷烨24岁。1063年。

宫廷哗变,顾廷烨从禹州护送赵宗全往汴京承嗣,明兰从宫中逃出送皇帝血诏给赵宗全,二人半道遇上。

不久,皇帝卒,赵宗全继皇帝位。

按:历史上的1063年,是嘉祐八年。这年四月宋仁宗卒,英宗继位,曹太后垂帘听政。

明兰18岁。顾廷烨25岁。1064年。

这年恩科春闱,文炎敬和齐衡考中进士(科考三年一届,按1061年后应是1064年再开科,其实这不好算恩科)。

齐衡考中进士后欲求娶明兰,顾廷烨和他摊牌:我已经向盛家提亲,你没机会了。

草还没有长齐,顾廷烨就急急求皇后办了早春的马球会。每次见到顾廷烨掉头就跑的明兰,终于因着顾廷烨的恳切陈辞答应下嫁。

“吾倾慕汝已久,愿聘汝为妇,托付中馈,衍嗣绵延,终老一生”。

这段陈辞,荡气回肠啊!感动的可不只是明兰的小心脏。

明兰这年遇到的事情不少:出嫁,整理澄园,巡视田庄。而顾廷烨这一年的功劳主要是自太后处骗得玉玺交还皇帝。

按:历史上的1064年,在曹太后摄政期间,她所持有的玉玺,被韩琦骗出,交还英宗。

剧中韩大相公韩康的原型就是韩琦,韩琦生年是(1008-1075),1064年大约57岁,也忒显老了。

明兰19岁,顾廷烨26岁。1065年。

明兰嫁入候府近一年,顾家姑母送来小妾凤仙。

这一年曼娘找上门,顾廷烨为了套取昌哥儿消息放走曼娘,恒王劝他:昌哥儿已养在曼娘处三五年,恐怕已经怀恨,又何必找呢——已过三年,未超五年,从明兰15岁到19岁,大概四年左右,这个时间是对得上的。

顾廷烨因为支持皇帝给生父议定“皇考”名号,被太后打了板子,朝中大臣也分为两帮,以齐衡为首的谏议大夫支持曹太后,以韩康为首的大相公们支持皇帝,盛长柏和盛纮则秉持明兰“做个纯臣”的定论,两不相帮。

按:历史上的1065年,濮议之争曾足足争执了8个月,最后以太后同意、言官被贬结束。

明兰20岁,顾廷烨27岁。1066年。

明兰诞下小团子。顾廷烨下狱。第二次宫廷哗变——当然,没有成功。

第一次宫廷哗变成就了盛明兰和顾廷烨的美满姻缘。

第二次宫廷哗变,成就了他们的美满人生。

就好像《倾城之恋》里说的,为了白流苏,整座城倾在战火之中。

那么,为了盛明兰,区区一座皇宫,又有何不可呢。

胡乱理一下《知否》的时间线。

以后,大事就没有实质性的时间提示了。就不再理了。

摘一段《知否》的书评,就此结论这盛姑娘的一生吧:

这个故事,起始于一位盛六姑娘,也结束于一位盛六姑娘,最后她们都很幸福;

所有的情感纷扰,起始于一个齐姓少年掀帘而入的一个下午,也结束于这个少年的过世,他最后是否幸福,谁也不知道;

我们的怀念,起始于一个家族的即将兴盛,也结束于这个家族的花到荼蘼。

花开花落,周而复始。

1四姐姐和五姐姐相争,连累明兰和如兰一起跪祠堂。明兰早就知道父亲盛弘偏心墨兰,直接认罚不为自己争辩,偏如兰不肯,哭闹不休惹得父亲加重了处罚,从跪四五个时辰变成跪三天祠堂。晚上风大,祠堂又冷,两姐妹跪了许久膝盖都红肿了,一夜过去如兰早就睡倒在垫子上。明兰始终不敢跟五姐姐一样直接躺倒,跪在那里打瞌睡,缩成小小一团。

2顾二叔同明兰坦白,自己设局求娶她的过程的时候说到:

“老天垂怜,把曹家表妹送上门来,高兴得我一晚上没睡着。”

“老天垂怜,把文炎敬送上门来,横竖我知道你家姐姐与文炎敬私会的事情,高兴得我又一晚上没睡着。”

同明兰表白的时候说到:

“吾倾慕汝已久,愿聘汝为妇,托付中馈,衍嗣绵延,终老一生。”

“我一辈子都输给你。

3明兰和嫣然打马球赢簪子那场戏,开始之前俩人在聊百鸟朝凤的刺绣怎么修补怎么装裱,本就是闲聊,后来顾廷烨落难,明兰给团哥儿办满月酒,已嫁到许州的嫣然特地来贺,带的贺礼正是那幅裱好的百鸟朝凤。

4主君罚如兰和明兰跪祠堂,睡着了之后明兰是正跪着,如兰是侧躺着,大娘子来了之后,明兰立马就醒来跪好了,可见睡的很轻,困但是却不敢睡,如兰依旧在熟睡。大娘子仅仅看了看如兰就很心疼的走了,即便大娘子走了之后,明兰也不敢在睡,从这里也能看出在府里如兰和明兰的地位有着天壤之别。

5秦大娘子最后拿牌位的时候吧,她有好几幕在祠堂里的戏,都是在说真心话

“一个思念亡妻的丈夫,一个永远拢不住丈夫心得续弦”

“他是求着与大姐姐来世在会”

“侯爷是真的喜欢大姐姐啊,旁的人再好再贤惠也没用”

“这侯府就是吸血的魔窟,毁了白家的,毁了我姐姐,又想毁了我”

01

有人说,第一次看《知否知否》,明兰和齐衡的爱情是她追剧的最大动力。

不可否认,明兰最初是非常喜欢小公爷的,

对于小公爷的一次次表白,明兰在齐衡将要科考时为他所绣的那对护膝,就是最好的回应。

回宥阳老家的途中,明兰他们的船遭遇贼寇杀人放火,逼的明兰不得已跳入江中,在明兰以为自己就要死去的那一刻,她没有做任何挣扎,只是紧紧的抱住了齐衡送给她的搪瓷娃娃。

明兰是多么谨慎的一个人,自知在盛家的处境艰难,对于墨兰和如兰的挑衅和欺负,也从来只有忍让,尽管她聪慧伶俐,在盛家也只能每日装的守拙安静。

然而,这么谨小慎微的一个人,却愿意为了齐衡一次次的冒险,一次次见面,明兰甚至在祖母面前也说过:想努力一把。

所以,明兰是爱齐衡的。

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结果:两个人最后并没有在一起,明兰也因此成了全京城的笑话。

很多人都说:因为明兰和齐衡的家世不匹配,所以无法在一起。然而,真的只是因为门不当户不对吗?那么,明兰和顾廷烨这个侯府嫡子怎么能在一起?

02

齐衡,齐国公府独子,父亲是齐国公位,居正一品,授勋公爵,母亲是平宁郡主,小公爷自身人品、相貌更是不可多得,然而这样的一个人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没担当

齐衡在盛府读书的时候就喜欢明兰,借口找玉佩晚走,只为送明兰紫毫笔,在得知明兰在家中处境艰难时,暖心对明兰说:以后我护着你!

然而,齐衡也真的只是说说,并无其他行动,除了麻烦,他什么也没给明兰带去。

直到那场马球会上,明兰为了能帮嫣然赢得她母亲的遗物,一支金簪,不得不和齐衡组队打马球时,齐衡依然在说:我替你撑着,我护着你……

明兰回到家中被父亲罚跪,全京城都在说明兰痴心妄想,想攀高枝,齐衡还是什么都没有做,更让人生气的是:因为这场马球,邕王家的女儿看上了他。

齐衡也知道明兰心里有他,却一直在磨磨唧唧,瞻前顾后,但凡他能有担当些,早些去盛家提亲,也不至于他被迫娶邕王的女儿,致使明兰成了全京城的笑柄。

所有人都知道齐衡要与邕王女儿结亲了,齐衡不去想怎么说服他母亲,却在私下里和明兰说:你放心,我绝不负你之类的话,一直跟着他的侍从不为也因此被郡主活活打死。

如兰的侍从喜鹊,因为如兰和文炎敬私会的事情被罚打板子,如兰都知道扑在喜鹊身上救她,不为被打的时候,小公爷在干什么?

明兰不是齐衡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人,明知道他的婚事自己作不了主,不去想一个能用的办法,非要撩拨,最后以"自己不得已"就放弃了明兰,转头和邕王的女儿成了亲。

有人说:齐衡是害怕邕王的势力,可顾廷烨因为这件事专门去找他,只需得到齐衡的答应,刀山火海也替他去,成全他和明兰在一起,可齐衡是怎么做的?他依旧在犹犹豫豫,畏首畏尾。

说到底,是齐衡没担当罢了!

美国有个作家说得好:在成功的婚姻中,没有个人之路的说法,有的只是两个人的路;或许坎坷不平,风尘满程,困难重重,却永远是两个人共同的路。

有担当的男人勇于承担责任,即使有些委屈也能一笑而过。

而一个没有担当的男人,不仅自私冷漠,更不会看到对方的付出和努力。

这样的男人,连一点责任都不担,又如何能担得起一个家?

03

上天又给了齐衡一次机会,宫廷政变,他成了鳏夫。

明兰此时未嫁,按道理来说,他应该马上去盛家提亲,不,他依旧没有这么做,跟上次不同的是,他又顾及起了自己的脸面,想等中了进士再去。他顾及脸面,明兰就不要脸面了吗?

当初明兰和齐衡的事传的沸沸扬扬的,京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齐衡说放下就放下,去娶一个县主,明兰呢?她一个闺阁待嫁女,被毁了名誉会是什么下场,齐衡有为她想过吗?

幸亏明兰是一个坚韧的姑娘,不然她该怎么活。

齐衡丧妻之后,要等科考高中再去提亲,若是他这一年还是落榜了呢?难道要等后年……一直等到脸面上有光才去吗?

齐衡不明白:在感情上犹犹豫豫,没有谁会站在原地一直等你。

齐衡成亲之后,顾廷烨马上付诸行动去追明兰,即使出去打仗,也不忘派自己的心腹石头去继续"行动",绕了好大一个弯子,终于让明兰以嫡女的身份嫁给了自己。

为了明兰,顾廷烨绞尽脑汁,先是求娶如兰为妻,又借故上香和盛长柏一起撞破了如兰和文炎敬的私会,让盛府不得已将明兰以嫡女身份嫁过去,盛大娘子也并不会因此记恨明兰比如兰嫁得好,反而还要感谢明兰。

顾廷烨这是在为明兰的名声着想。

为了明兰,顾廷烨着手分析了盛家所有的人,盛弘爱清誉胜过妻儿,盛大娘子糊涂短视,如兰单纯痴情……然后,付诸行动,直到把明兰娶到手。

齐衡若是有顾廷烨这份担当,他和明兰估计孩子都有了,也没二叔什么事了。

齐衡从小金尊玉贵的长大,被保护的太好,没承担过什么事情,他对明兰的处境不能感同身受,他以为回头会很容易,只要明兰心里有他,这份感情任何时候都不晚,也许他从未真正了解过明兰。

明兰外表看着乖巧懂事,随遇而安,其实性格坚韧,心志坚定,活的透亮,尽管再舍不得,眼睛里也揉不得沙子,正如明兰自己所说:永远别向后看。

不是海誓山盟,也不是情情爱爱,更不是花言巧语!而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一个男人没有担当,无论他有多么优秀,都不会是最适合的那个人,因为婚姻是两个人共同的责任,这之间会遇到很多事情,很多困难,没有担当的男人只会逃之夭夭。

生活需要两个人共同守候,没有担当的男人像长不大的孩子,总有一天,另一方会承受不了。

纵观以上,明兰和齐衡没有在一起是必然的,门不当户不对不是真正的原因,相比齐衡"纸上谈兵"式的没担当,顾廷烨"曲线救国,围魏救赵"式的付诸行动才是最适合明兰的。

在感情里,没有人能一直站在原地等你。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担当"得人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552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2
下一篇2024-04-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