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写的是有名人物最好是古代的、600字左右

作文 写的是有名人物最好是古代的、600字左右,第1张

刘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年)是中国汉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是我们江苏沛县人。刘邦非常聪明勇敢,秦末他做了泗水亭长。陈胜、吴广起义后,刘邦在朋友萧何、曹参等人的帮助下杀掉了沛县县令,响应起义,自称沛公。他的军队以赤旗为标志,很快发展到两三千人。

公元前207年,他率军进攻咸阳,一路顺利,于第二年进入咸阳。为了收揽人心,他把关中父老召来,当众废除秦朝的酷刑严法,公布了“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的政策。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约法三章”。后来他驻军。不久,项羽打败了秦将章邯;也挥师进入函谷关,驻在新丰鸿门。与霸上相距40里。项羽“设宴”招待刘邦,企图加害于他。刘邦为了表白自己无意同项羽争夺天下,就冒死赴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他在谋士张良的巧妙设计下脱险。后来,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他为汉王。

刘邦当了汉王以后,与项羽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最初他兵力较弱,屡次被项羽击败。后来,他重用萧何、韩信、张良等人,并联合一切反对项羽的力量,使项羽四面受敌,疲于奔命。项羽迫不得已,答应楚汉以鸿沟为界。公元前202年,他乘项羽撤兵之机,在垓下合围楚军。夜里,他让汉军四面唱起楚歌。项羽以为汉军已全部占领楚国,就自刎于乌江。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做了皇帝,就是汉高祖。

在和项羽的较量中,我们不难看出刘邦的谋略和胆识,我为有这样一位杰出的家乡历史名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卢绾。卢绾到底是什么人,他和汉高祖刘邦又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卢绾何许人也

卢绾,沛丰邑中阳里人。是不是非常熟悉?对的,卢绾和汉高祖刘邦是同乡。不仅是同乡,而且是街坊,二人的父亲还是好朋友。更巧的是,卢绾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就像现在一些街坊好友的孩子们一样,卢绾从小和刘邦就在一起玩耍、一起读书。用现在的话说,卢绾和刘邦就是“光屁股玩到大的发小”,说是“异姓兄弟”并不为过。事实上,早年的刘邦内心也的确是这么认为的。据史籍记载,整个汉王朝只有两个人可以不经通报直接进去刘邦寝室,一位是刘邦同父异母的亲弟弟——楚元王刘交,另一位就是卢绾!换言之,刘邦早已把卢绾置于了与弟弟刘交同等的位置。

早在刘邦尚未正式称帝之时,便将卢绾封为了长安侯。长安,后来汉王朝的都城所在,是关中平原最肥沃的土地!刘邦能够把长安封给卢绾,足以说明二人之间的关系了。在刘邦称帝之后,一场剪除异姓诸侯王的军事、政治行动拉开了铁幕。可是,在平定燕王臧荼的叛乱之后,刘邦却又把卢绾封为了燕王。要知道,卢绾虽然也是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但他的军功远不及萧何、曹参、樊哙这样的开国元戎,这就显得极度不寻常了。或许刘邦心中早已把卢绾当成了自家亲兄弟,所以想都没想就把他封为了燕王。可在剪除异姓诸侯王的大背景下,卢绾却不能不多想、不能倚老卖老,毕竟他姓卢而不是刘,他同样是异姓诸侯王!而这也为后来卢绾与刘邦的“反目成仇”埋下了伏笔。

说卢绾和刘邦“反目成仇”多少有些夸张了。卢绾与刘邦之间的矛盾更多地还是因为相互猜忌引起的隔阂,刘邦内心并不想置卢绾于死地,卢绾似乎也并不想彻底与刘邦这位发小撕破脸。于是才有了后来卢绾长时间滞留、徘徊于长城附近,直到刘邦去世才最终叛逃匈奴的事情。

为何卢绾最终和“好兄弟”刘邦分道扬镳

卢绾和刘邦的矛盾还要从陈豨反叛说起。对,就是那位和韩信勾勾搭搭、不清不楚,最终导致韩信被杀的陈豨。陈豨在代地举起反旗之后,刘邦亲自率大军平叛,同时命卢绾率燕国驻军从侧翼配合进攻。就在这时,走投无路的陈豨不得已选择了向匈奴求援。得到消息之后的卢绾为了堵死陈豨的这条路,利用燕国与匈奴接壤的便利,在陈豨之前向匈奴派出了使者张胜,企图在匈奴高层中散播陈豨兵败如山倒的消息,阻止援救陈豨。换言之,直到这个时候,卢绾与刘邦之间仍然是亲密无间的“好兄弟”。

接下来的事情却渐渐偏离了卢绾预设的轨道。张胜抵达匈奴之后遇到了前任燕王臧荼流亡匈奴的儿子,这位臧公子为了自身利益,主动当起了陈豨的说客,对张胜说:“现在皇帝正着手剪除异姓诸侯王,你家燕王之所以仍然屹立不倒,就是因为周边战事不断,他才有了存在的意义。一旦陈豨的叛乱被平定,你家燕王还有什么用?离死期也就不远了。他要是倒了,使者你还有未来吗?”张胜一听,有理!于是,在未经请示卢绾的情况下便擅自决定劝说匈奴出兵援救陈豨。

卢绾见张胜久久不归,于是便上报刘邦,说张胜反了。结果,报告发出后,张胜回来了……随后如此这般地把臧公子的话给卢绾学了一遍,卢绾显然被说动了,心里开始有些七上八下,接下来便是昏招频出了。先是派人上报刘邦说自己搞错了,张胜没有反,企图留下张胜作为自己与匈奴之战的掮客。随后又派人联络陈豨,暗示陈豨与自己维持长期战争状态、兵连勿决,以此寻求自保。

卢绾给刘邦上书的前后矛盾顿时让刘邦产生了疑惑,但这个时候的刘邦还仅仅是疑惑,并没有想太多。可接下来的事,明显有些超出刘邦的心理承受范围了。陈豨所部降将提及卢绾与陈豨私下联络的事情,这让一直将卢绾视为亲兄弟的刘邦心凉了一大截!但刘邦内心依然不愿意相信卢绾会背叛自己,于是派出了使者召卢绾到长安,当年给自己一个解释。

这是卢绾向刘邦表白的最后机会,但卢绾因为担心自己步韩信的后尘,选择了称病拒绝。此举让刘邦的疑心进一步加重,于是派出了辟阳侯审食其(就是给刘邦戴绿帽子的那位)和御史大夫赵尧前往燕国再次宣召,顺带搞清楚到底怎么回事。一听说是吕后的姘头来查自己,卢绾心中更慌了,韩信是谁杀的?就是吕后啊!此后,卢绾闭门谢客并私下对人说:“吕后接连杀了韩信、彭越,现在异姓诸侯王就剩我和长沙王吴芮了。皇帝生病,现在朝中都是吕后做主,他这是想要把我们赶尽杀绝啊!”于是,卢绾放弃了与刘邦最后和解的机会,再次拒绝前往长安。

正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卢绾牵连刚说完,后脚这话就传到了审食其耳朵里,转而又传到了刘邦耳朵里。听到这话之后,刘邦更加生气:“哥拿你当亲兄弟,你却把哥当贼防!”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个当口,匈奴降人又提供了一条信息,卢绾在匈奴一直有使者存在。这下刘邦心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彻底垮了,他认定卢绾反了!于是派出樊哙攻打卢绾,后来又用周勃换下了樊哙。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为什么刘邦会派出樊哙和周勃而不是其他人?个人认为,这里面还是有一些文章的,很可能刘邦到这个时候依然没有想对卢绾赶尽杀绝。樊哙、周勃和卢绾未发迹时都是好朋友,关系都还不错。派他们,不至于会当场斩杀了卢绾,起码还可以给卢绾一个向自己方面解释的机会。换作别人,恐怕就未必了。当然,这只是个人的一些想法,未必就是事实。

卢绾实际上也并不想与刘邦为敌,更加没有取而代之的野心,他仅仅是想自保而已。因此,在与汉军交兵之后,卢绾也只是象征性地回击了几仗便带着家人、随从逃往了长城附近。很显然,卢绾是想叛逃匈奴。可奇怪的是,在抵达长城附近后,卢绾突然停下了脚步,一直留在汉境。直到听闻刘邦已故的消息之后,卢绾这才带着家人、随从踏上了匈奴的土地。个人认为,直到最后,卢绾其实还是希望刘邦能够回心转意、给自己一个解释的机会。毕竟二人是光屁股玩到大的感情,不是其他人可比的。只可惜,卢绾最终也没能等到这个机会……一切随着刘邦的死戛然而止,卢绾不得已只能出走匈奴。

说到底,卢绾与刘邦之间的矛盾很大程度是由误会引起的,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是,这件事背后又有着他的必然性,那就是皇权的排他性。无论亲兄弟也好、“光屁股玩到大的发小”也罢,一旦威胁到皇位、皇权,不管是你有心还是无意,结局都一样。从卢绾与陈豨私下联络开始,他的结局实际上就已经注定了……

漫话刘邦的流氓习性与帝王风范

 在历代的开国皇帝中,刘邦无疑是非常耀眼的一个,偶对他的兴趣来自于他身上流氓无赖的痞子习性和千古一帝的王者风范。

  刘邦出身相当卑微,以至于历代的史学家们连他父亲的名字都查不出来,他母亲更是连姓什么都不知道,他本人单字“季”,意思是“老三”(因为他有两个哥哥名“伯”和“仲”,即老大、老二)故当时人也管他叫“刘三”或“刘阿三”。(出身不好,家教不严,没有文化,再加上生于战乱年间,少了传统道德的约束,我认为这是造成刘邦流氓习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邦年轻时不好好从事生产,整天吹牛撒谎、贪酒好色、轻浮胛友。据说有一次他竟然骗到县令那里。沛县令为朋友吕公接风,来贺者送千钱的坐上堂,否则坐下堂。刘邦一钱不拿却声称“贺万钱”,而被迎请上座。更幸运的是吕公刚好是会相面的人,他看出了刘邦将来的贵不可言,竟将自己唯一的爱女许配于他,这个女人就是后来曾叱咤风云多年的皇后吕稚。

  混吃混喝又赚得老婆,刘邦若非富贵之命,也算是相当幸运的一个,并且他痞子式幸运也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我们知道当社会安定的时候,痞子无疑是社会的毒瘤;而战乱年间流氓无赖却可能凭着他天不怕、地不怕,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胆量最先造反,甚至有可能再凭着他们善于坑蒙拐骗、为达目的而不顾廉耻的性格特点及不拘小节、讲义气、敢作敢为、广交三教九流朋友的人际优势成为颇具号召力的领袖型人物。

  公元前209年,当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军冲击秦帝国的残暴统治的时候,刘邦也以斩蛇起义的“壮举”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痞子起义,第一招便是恩将仇报:鼓动沛县城的人把召他从外地回乡参加起义的沛县令杀死,并自己取而代之,却丝毫不觉得内疚与不安。

  后来随着刘邦势力的不断壮大,在他与项羽的斗争中,刘邦的脸皮愈发厚起来了,既能装孙子,也能不顾一切地随机应变。

  在进入关中后,明明是他为了当关中王而派兵严守函谷关,但在项伯追问时,他却撒谎说是“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于非常也”。在彭城被项羽打败时,为了逃命,他竟将自己的儿子、女儿多次从车上推下来,以至使自己的老爹和妻子被项羽俘虏。为父如此,刘邦真让人倒足了胃口。后来两军相持于广武东西城时,项羽把刘邦的父亲绑到肉案上,威胁要杀死刘太公,刘邦却说:“吾与项羽约为兄弟,吾翁即尔翁,必欲烹汝翁,则幸分一杯羹。”气得项羽哭笑不得,为保持自己仁而敬人的君子风度却也只好放了他父亲,让刘邦耍无赖绝招又一次制胜。

  然而,在那个战乱年代,圣者不会因仁而王。正因为是流氓,刘邦才可以不受传统道德的约束,言而无信,在与项羽签订以鸿沟为界的撤兵协议后,马上背信弃义率兵追击东归的项羽,同时以封王骗得韩信和彭越为其力战。大丈夫能屈亦能伸,刘邦的无赖没有白耍,他最终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建立了大汉王朝,完成了他一生最辉煌的事业。

  更难能可贵的是,称帝后的刘邦基本完成了他从痞子流氓到千古帝王的成功蜕变,迅速地将中国的大乱转别为大治,并抓住历史机遇,使中国统一和强大起来,取得历史性的发展。

  刘邦西入咸阳时就下令废除暴秦残民的苛法,封存府库,对百姓秋毫无犯,用简约可行的约法三章来管理社会秩序,赢得了秦汉人民当之无愧的信任和期望。

  建立大汉之后,刘邦以文治理天下,下求贤诏,开古代皇帝广求社会贤达以助治理的先例。而且当了皇帝还保留一点平民本色,批评萧何所修长安宫殿过于壮丽。

  平定天下后,刘邦后悔自己年轻时没有读书,让陆贾著书,研究历史上兴亡成败的经验教训。还命萧何参照秦朝法律“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即“汉律九章”。刘邦重用叔孙通整理朝纲,叔孙通制定了一套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政治礼仪制度,撰写了《汉仪十二篇》、《汉礼度》、《律令傍章十八篇》等仪法法令方面的专著,为汉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法律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以法家思想为辅,取消秦朝“严刑峻罚”的做法,提出了“德主刑辅”。即以教化为主,刑罚为辅,达到宽柔相济,严松相当的统治效果,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道家思想成功治国的光辉典范。同时他还下令减轻人民的负担,如减轻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等。刘邦还接受娄敬的强干弱枝的建议,把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10余万口迁徙到关中定居,使得百姓得以生息,民心得以凝聚,国家得以巩固,显示了他千古一帝的王者风范。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刘邦作了皇帝后,君臣将相言语、行为粗鲁,他们像一般下层百姓一样,喜欢讲粗话、骂人,“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弄得皇宫中混乱不堪。他甚至在洗脚、吃饭的时候召见大臣,显得毫无礼貌。这大概是他先前痞子习性的一些遗留,但与他出色的治国贤能和卓越的历史功勋比起来,倒也瑕不掩瑜。

  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得天下之前,刘邦基本上是个流氓,为达目的,流氓手段无所不用之极。

  得天下之后,刘邦基本上是个明君,兔死狗烹,奠定400年刘汉天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399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1
下一篇2024-04-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