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生日,高晓松催泪发文:如果有来生……

50岁生日,高晓松催泪发文:如果有来生……,第1张

​“我其实是一个孤单长大的小孩。我也在成长中有很多的怨和不原谅,比如对我父亲。父亲去世的时候,我还写了一首诗叫《铁青》,因为在我的心里,父亲就是铁青的。但到了50岁的时候,那些从小孤单着长大的东西都已经慢慢淡去了,远去了。所以当然是要感恩的。包括对我的父亲,我把他的骨灰按照他的遗愿洒在旧金山海湾时,正好有一对年轻夫妇推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走过来,正好就在那时候出现在镜头里,而就在那个时刻,我已经原谅了我的父亲……”

“如果有来生,来生年纪轻轻又回来,我还是想回到这个江湖……我觉得可能这世上没有比我们这个江湖更好的地方,尽管很多人不喜欢,但我来生还会再来。”

2019年11月14日,是高晓松的50岁生日。路走了五十年,他的内心却仍是此间少年。

十年前,他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年轻的时候,每件事情你都想明白,因为老觉得,有些事情不明白,就是生活的慌张。后来等老了才发现,那慌张就是青春。你不慌张了,青春就没了。”

慌张过后,从六十年代末尾走来的高晓松,最为可贵的是看尽人情冷暖后,身上仍然有一种少年意气。

作为一个饱学之士,他所发表的言论,以及后来所造就的一系列文学音乐作品,其实都有着纯艺术之外的意义。

五十而知天命,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沉浮之后,他活得比大多数人要明白,一言一语中,随处显现着岁月赋予他的智慧。

飞逝而去的是过往烟云,坦然留下的是蓊郁风景。即使山风吹过,恍若隔世,他依旧喜欢这匆匆而过的五十年。

高晓松的前半生已经度过,他内心的波澜壮阔,早已隐匿在自己的年月深处。

从理想主义时代走来的高晓松,不可避免地与许多有趣的灵魂有了契合的连结。

在白衣飘飘的年代,大家为了音乐,不惜推着自行车走十几里路,只为驼回一只音响。

那时的高晓松烫着一头时髦的卷发,穿着一尺宽的喇叭裤,没事的时候就和老狼跑到北大的草坪弹琴。

1990年深秋,高晓松与女友“红”相识并相恋。之后,两人租了一间民房。

一天清晨,高晓松为红梳头,寂静之中他突然大喊一声“有了”,只见他迅速放下手里的梳子,来不及找纸,就在一本书的封底上,记下了瞬间的想法。

这段突如其来的文字,就是歌曲《同桌的你》的初稿。

1993年,高晓松终于完成了整首歌的创作,他邀请让老狼来唱这首歌。

那个时候,他们一起在校园舞台唱歌。停电了,便从牛仔裤的口袋中拿出一只打火机打火唱,直到整个学校的体育馆被星星之火照亮。

高晓松是个在人群中长大的人,所以他永远离不开人群的热闹,他孜孜不倦地寻觅着同类。

1994年,一首《同桌的你》让二十几岁的高晓松几乎收获了当年所有的音乐奖项。而彼时的朴树,只是一个喜欢音乐的辍学青年。

这一年的一个晚上,高晓松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用很结巴的声音问:“你是高晓松吗?”高晓松说:“我是。”他说:“我叫濮树,我想卖歌。”

高晓松也随着对方的话顺下来:“那行啊,我去找你吧。”

就这样,两个原本素不相识的人产生了交集。朴树当时唱了《火车开往冬天》,他的嗓音脆弱动人,听得高晓松浑身上下乱掉鸡皮疙瘩。

由于对朴树的欣赏和惜才之心,高晓松拉着刚回国的师兄宋柯成立了麦田音乐,自掏腰包,先帮朴树录了两首歌。

就连“朴树”这个名字,其实也是高晓松给改的。

朴树的原名是濮树,但这个字生僻又难记,于是高晓松就把“濮”变成了“朴”。

为了让朴树的才华发光,高晓松尽力了。

朴树是个少言寡语的人,好在高晓松懂他。对音乐共同的纯粹追求,成全了两个人的友情。

他最初成立麦田音乐是为了两个人,一个是朴树,还有一个是叶蓓。

1995年的某天夜里,高晓松和郑钧、谢东一群人来到酒馆,围成一桌,喝酒聊天。他偶然听到了叶蓓的歌声,觉得有些惊讶,便通过音乐总监找到叶蓓。

后来高晓松写了一首《白衣飘飘的年代》,叶蓓身上的脆弱感,配这首歌刚刚好。

叶蓓后来说,高晓松是她的伯乐。

2016年高晓松写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样的歌词,歌唱的人儿正是许巍。

许巍一直是高晓松的粉丝,所以当高晓松找到许巍时,他看词写得不错,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不喜欢上网的许巍,过了很长时间之后才知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这首歌已经火遍四方了。

高晓松说总有些人批评他的诗与远方,说父母尚在苟且,谈什么诗和远方。但他们不知道他的那个年代是真的有诗和远方。

中国八十年代民谣的土地一大块都让高晓松占领了,从朴树、叶蓓、老狼到尹吾、周深……看海天一色,听风起雨。

2012年的时候,在北京万事达中心举办了“此间的少年”-高晓松校园民谣作品演唱会,老狼和高晓松在结束的时候,合唱了他们最爱的《恋恋风尘》。

那真是绝无仅有的一场演唱会,高晓松就是那个从来没有失去过自我的少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句话如今在网络上已成为人人皆知的箴言。后来,高晓松多次说过,这句话源于自己的母亲张克群。

高晓松生于1969年11月14日,计划经济时代长大的孩子,这个出身于书香门第的音乐天才,一路名校,拥有着别人无法复制的人生。

用高晓松的话说:当你的爷爷是清华大学校长,外公是熟操四国语音的科学家,舅舅是科学家、教授兼博导,妈妈是建筑学家,你要是不能当上个什么专家、学者,就会有一群人说你“长坏了”。

是的,在清华大院儿里,硕士在他们家等同于文盲。

有了自由和文化的基石,高晓松接下来的人生故事便都顺理成章了。

自小是学霸的他,在19岁那年以超出分数线60分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最好的专业—电子工程系。

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高晓松的父母早就替他规划好了人生蓝图:读完清华,就到国外留学读博,然后成为某个领域的学者或科学家。

然而高晓松不愿走父母为自己铺好的平坦大道,他想去追寻自己的音乐理想。

1988年,他与老狼、蒋涛组成了青铜器重金属乐队。几个年轻人在北京各种地下摇滚音乐会,与崔健、唐朝乐队、黑豹乐队同台演出。

大二那年,高晓松跟家里说以后要专心做音乐,家里没有人支持他。高晓松就跟他妈妈打赌:我要是能用吉他养活自己,你就同意我退学组乐队。

于是高晓松被扔到天津,他唱歌卖艺,结果一天下来赚了五毛钱,便灰溜溜地回了家。

这次经历并没有浇灭高晓松对于音乐梦想的热爱。

1990年暑假,海南一歌厅竟给他们发来邀请:“希望你们能到我们这里来演出。”

乐队的其他人都因为海南太远而心生畏惧,只有21岁的高晓松和老狼背起了吉他,远走海南,唱一晚,给20块钱。

高晓松从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清华退学,彻底走上流浪歌手的道路。

他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打的士,第一次吃菠萝。然而,诗和远方的路并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

海南毗邻广东,当地人都喜欢听粤语歌。高晓松和老狼的校园民谣根本无人问津,唱了好几天也没拿到工资。

两人囊中羞涩,剩下的钱只够一个人买票回北京。高晓松毫不犹豫地把这张票让给了老狼,自己则辗转到厦门,在厦门大学待了半年。

在那里,他结识了一群玩音乐的朋友,每天聚在一起唱歌写诗,过着从前慢的日子。

高晓松后来在回忆里写:一生当中,再没有哪一年像1990年那样漫长、欢乐和忧伤。

“我妈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生活还有诗和远方。

谁要觉得你眼前这点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

长大之后,高晓松对母亲说的这句话越来越深信不疑。

迄今为止,高晓松大概去过三十多个国家了。每到一个地方,就买一辆车,玩一段时间就把车卖了,再去下一个地方。

他在旅途中碰上一堆人,很快成为朋友。甚至跟着人家一起组乐队卖艺弹唱,到荷兰,到西班牙,到丹麦……

旅程左右万里,护照四十八页,每个终点高晓松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很多人说:“还不是因为他的生活足够富足,所以才能做到。”

其实,这都是在他一穷二白的时候“玩的”。而后来,他竟然因为这些“玩”,成为了自己最初想要成为的人。

谈及自己这一路,高晓松说自己的潇洒,归功于“听妈妈的话”。他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就是,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他的母亲至今还背着背包在世界各地流浪。

高晓松从来不怕随遇而安,所以当他做唱片公司赔了钱,就跑去周游世界,“哪怕钱全花光也没关系。”他就抱着这样的想法出发了。

这才有了他后来在《晓说》里感慨:世界不是苟且,世界是远方。行万里路,才能回到内心深处。

从南极到北极,从东方到西方,从所有自己梦想要去的地方,到自己没有想过要去的地方,高晓松都去了。

另一段在外人看来难熬的时间,就是他因为酒驾坐牢的时候。但高晓松却说,那是一段最特别的时光。

他明白了很多。比如,生命、自由、珍惜……

未来不是岁数,未来是迷雾,读万卷书才能看清皓月繁星。

近些年,网络脱口秀、《晓说》、《晓松奇谈》、《奇葩说》让高晓松这位音乐才子以口才征服观众,奇闻说古今,谈笑有鸿儒,大概说的就是他这种样子。

半生履历的沉淀,造就了他在各个领域中对古今文化谈笑风生的样貌。

面对外界对他的大力褒奖,他只是淡淡地说道:“你没空读闲书,我来替大家读书;你没空聊天,我来替大家聊天;我让大家工作之余过得更有趣一点。”

高晓松还和朋友开了两所书馆,并出任馆长。“杂书馆”和“晓书馆”都是免费的,几乎每一本书都是他精心挑选。

他为杂书馆开馆撰写序言:

以史为鉴,无非再添几分偏见;以梦为马,最终去了别家后院。不如大雪之后,清茗一杯,杂志两卷,闻见时光掠过土地与生民,不绝如缕。

岁月长,衣衫薄,高晓松只想不负时光不负卿。

由于从小生活环境的影响,高晓松总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时代的每一场变革,他可以随时做出自己的改变。

以至于他一度自嘲:“家庭出身决定了我只能写知识分子的无病呻吟。”

高晓松的确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1993年10月,诗人顾城自杀。他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一代文学青年的理想,似乎在听到噩耗的一刹便戛然而止,高晓松就是其中一个,他只看到报纸上写了四个大字:诗人死了。

为了怀念自己的精神支柱,他写了三首歌,《白衣飘飘的年代》、《月亮》和《回声》。

“顾城是我最热爱的诗人,我觉得一个时代都结束了,我那一天就写了三首歌,组曲都是写给顾城的。”

顾城的母亲给高晓松打来电话,表示感谢:“谢谢你啊,晓松,谢谢你让我知道这个时代还有人记得顾城。”

他是一个内心有真实、清澈的东西的人,无论被世俗怎么折损,都坚持自己一贯坚持的。

高晓松是什么时候开始老去的?

据他自己回顾,应该是2009年6月25日,迈克尔杰克逊离世的那一天。

在他眼里,整个大师辈出的八十年代,终于崩塌。

环顾身边曾经唱歌的白衣少年们,早已褪掉身上的青涩,成为一个又一个温和的中年人。

随着被岁月摧残,那些激情都已经慢慢消失在推杯换盏、杯觥交错的时间里,高晓松怀念着曾经的那些清白面庞。

2017年,他在致敬李宗盛的《越过山丘》中写下这样的词:

“无论相遇还是不相遇,都是献给岁月的序曲。就让我随你去,让我随你去,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向着开满鲜花的山丘,挥挥衣袖……”

歌词中弥漫着穷途末路又一意孤行的气息,唤起少年时强烈又无望的流年过往。

这又何尝不是高晓松写给自己的歌。

走过人生五十余载,他见证了太多人或高光、或低谷的时刻,心里难免感怀万千。

他常常自嘲:“老天真的待我不薄,所以给我这么一张脸我也认了。”

半生而过,想做的事都实现了,心里的洞也补上了。那些心里积郁了多年的水,也逐渐被阳光蒸发。

高晓松认为自己的人生不深刻,但还算庞大。他感恩寓居于斯,成长于斯的江湖;感恩一切或激情、或迷茫的岁月。

十年前,高晓松为好友谭维维写了一首歌,名叫《如果有来生》,里面有几句歌词这样写道:

我们去大草原的湖边,等候鸟飞回来,等我们都长大了就生一个娃娃,他会自己长大远去,我们也会各自远去……

或许这首歌写的就是高晓松的心声吧,这个中年男人的内心始终停留在他的白衣飘飘的年代,从未离开。

他虽然老了,不再呼喊奔跑,却默默生出许多根,记住许多事,刻下年轮,结出果实。

偶尔有风吹过,想起初来时世界的模样,欣喜万分。

活到这把年纪,高晓松已然知道自己能独善其身,也知道如何度过后半生,所以他不会着急,他要在这个江湖上,努力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

50岁生日那天,高晓松发表了一篇名为《半生倏忽而过》的文章,里面有段话这样写道:

“如果有来生,来生年纪轻轻又回来,我还是想回到这个江湖。我活到了50岁,看过了许多行业,也亲身参与不少,我觉得可能这世上没有比我们这个江湖更好的地方,尽管很多人不喜欢,但我来生还会再来。

真的让我来选,一万次我都还是会选要生于1969年11月14日,我要来经历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这半个世纪。”

每个人,都会受到命运的馈赠,同时也难以躲开命运的伤害。看似一帆风顺的高晓松,也并不是毫发无损地过了50年,他的内心深处,有深埋的伤疤。

但如今,他带着感恩,回首曾经不愿面对的过往,于是这篇《半生倏忽而过》的文章里,出现了令人泪下的一段:

“感恩把我生到这个世界来的爸爸妈妈,感恩给了我那个时代最好教育的一大家子人。曾经,我遗憾自己没有像很多孩子一样,有那么亲密、那么温暖的家庭。知识分子家庭通常会比较冷漠,加之我父母都忙,常在国外,我其实是一个孤单长大的小孩。我也在成长中有很多的怨和不原谅,比如对我父亲。父亲去世的时候,我还写了一首诗叫《铁青》,因为在我的心里,父亲就是铁青的。但到了50岁的时候,那些从小孤单着长大的东西都已经慢慢淡去了,远去了。所以当然是要感恩的。包括对我的父亲,我把他的骨灰按照他的遗愿洒在旧金山海湾时,正好有一对年轻夫妇推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走过来,正好就在那时候出现在镜头里,而就在那个时刻,我已经原谅了我的父亲。我现在的微博头像,就是我英俊的爸爸和漂亮的妈妈。”

如果人生是一个过程,那么,应该是一个不断告别、学会放下、学会原谅、学会擦干眼泪的过程。回首身后倏然而过的50年,高晓松的眼睛里透出的是:无悔。

回望高晓松的前半生,发现他已经去了该去的地方,做了想做的事,活出了想要的生活,同时影响了与自己相遇的每个人。

那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那是生命最渴望的模样。

50岁了,半生倏然而过。生命来来往往,没有来日方长。

如果有来生,依然要活出生命最好的模样,即便有伤痛,也要学会原谅,然后转身前行,去看草长莺飞,去看万物生长。

有一句扎心的话是:你分享在朋友圈里的歌,是没有人会听的。

但是,大家仍然乐此不疲地做这件事,因为让别人听歌不重要, 用歌名来暗示自己的心情才重要 啊!

不过,表达日常心情的时候,朋友圈真正好用的流行“金句王”可能还是它:许多人 5 年来一直用它刷屏 ,诠释自己的一天。

它就是给时光以生命的“ 单向历 ”!

高晓松在微博上晒过单向历,告诉大家“秋天到了,要打起精神”!

朴树的桌上也有一本单向历 。他在行业中处于半隐居状态,直到他拿着一把吉他出现在节目里,那些听众会发现他似乎没有怎么改变。

他享受的,也许正是一种“宜漂泊”的生活。

今天,单向历 2020正式首发。单向空间 准备了一整年的惊喜,如今终于要献给你。

现在下单 专享价98元起

点击下方蓝字链接进入购买

单向空间 OWSPACE 单向历2020 日历 铸黑曙红黑金 多款可选

唯一获得红点奖及 iF 设计奖的中文日历

单向历在 2017 年获得了红点奖,又在 2018 年获得了 iF 设计奖。红点奖评委对单向历的评价是:“ 这本桌历以经典传统和现代技术的成功结合打动人心,并且以简洁、清晰的设计呈现。

单向历的“好用”,都在它的设计细节里。

有人说,单向历是“撕得最爽”的桌历。

产品团队经过多次撕扯试验,在单向历页面上端采用了 细密的德国工艺裁切线 ,撕页清脆流畅,撕下来的页面上端平整,让你干脆地开始每一天。

编辑也忍不住上手实拍:整个过程不需要剪辑,真正地干脆利落。

将单向历 2020 铸黑、曙红或倒计时版的封面翻折,贴上背后的磁铁,即可成为稳定的桌面支架。这个设计也是单向历获得了 2017 年红点奖的特点之一,目前已经成为 单向空间的专利 (专利号:ZL 2017 2 09387470)。

销量百万册,每天击中你的内心

单向历刷屏朋友圈的魔力,竟然都来自于一家“小书店”单向空间的创造。

单向空间,由作家许知远、吴晓波等朋友们联合创始。从十三年前圆明园的一间小书店开始,单向空间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设计品牌 OWSPACE,与其他品牌不同的是,内容编辑是 OWSPACE 设计团队的核心——经过时间考验的、不朽的思想,才能让产品拥有长久的价值。

单向空间·杭州店

单向历就是如此被创造出来的:编辑们从人类文明的珍宝当中挑出历久弥新的语句,来诠释你的每一天。

单向历从 2016 年开始发售,4 年间售出了百万册。单向历读者们喜欢的,正是它的内容——它 既不劝慰、也懒得说教;有时通达、有时可爱 。单向历提供的不是“鸡汤”,而是每天击中一次你的内心的体验。

被网友称有神奇预测魔力的“答案之书”

用过单向历的读者常常说,单向历最神奇之处,就是似乎总能跟他们那一天的经历暗合,仿佛拥有预测能力一样。

大年初五,单向历 2020 会对你说“ 忌七大姑八大姨 ”:诠释这一天的话是“我想,人天生就喜欢躲藏,渴望消失”。

5 月 20 日,单向历 2020 却劝你“忌瞎表白”——杰克·伦敦的语句,格外贴切地在这一天出现:“世界上先有了爱情,然后才出现能表达爱情的语言。”

有人说单向历就像一本“ 答案之书 ”,用绝妙的话语, 提供当代青年的生活指南 ;比起老黄历常说的“忌出行”“宜动土”更贴合人们每一天的细碎心情。

单向历也会像一个温暖的伙伴 ,在某个失去平衡的日常中,巧妙地给你安慰;即使许多人不理解你,单向历却站在你这一边。

也许有时候你钱包空空,感到焦虑,它会告诉你“ 宜精神食粮 ”——小林一茶说的是这样的,虽然没有钱,但是樱花开了啊。

对于单向历重度用户来说,单向历甚至是一个 随身携带的旅行必备 。同济大学古海洋和古气候专业在读研究生 Merry 在 2018 年底, 把单向历带到了南极边上 ,在科考船上陪伴她度过了一个漫长的生日。

风暴中的科考船“雪龙号”

当时南极是极昼,船一直在更改航道、调时区,因此,Merry 生日那天变成了 47 个小时 。她会在单向历上记下每一天的经历,好不容易撕下那一页,上面正好写的是“ 忌得过且过 ”。

也许正是为了这一刻的共鸣,让许多人把单向历当做生活中无法离开的伙伴。

四款经典版本长销不衰

目前单向历 2020 共有四款:铸黑、曙红、黑金及白色倒计时版。

追求极致质感的礼物,可以选择单向历 2020 黑金版 。在黑色纸上印金,采用金属铆钉、可活动金属支架,呈现一日交接、午夜降临时的颜色。

金属支架将使用日历的步骤简化,直接打开或轻轻甩开,便可以立于桌面。

金属支架、日历与桌面,正好能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是设计师经过对金属片和活动关节的多次调试,达成的一个稳定结构。采用铝合金制作,并电镀金色,在强调整体的几何金属造型感的同时, 仍然保持轻盈

想送更“离经叛道”的礼物,可以选择 单向历 2020 倒计时版 ,他们在国内 首次采用了双重日期展示格式 :在正序日期下,显示这一年剩下的天数,单向空间说,他们希望打破时间的维度。

你还可以把单向历倒计时版当作手帐使用,每一页都有 手帐栏位 ,你可以在单向历上直接书写日记、绘画,或是进行小型的写作练习。

手帐栏位不仅仅是空白而已。单向历倒计时版里还埋藏了 20 个写作建议和情境预设问题 ,你可以在手帐栏位中发掘创意写作的乐趣,比如尝试“把夏至定为节日,起草一份独属的庆祝方式”。

当然还有不过时的单向历经典款(铸黑、曙红),是单向空间从 2016 年就开始销售的长销版本, 经受了时间的考验

撕页不浪费包装变为收纳盒

撕下来的页面,可以收纳在单向历的包装盒中。单向历 2020 黑金版的外包装是黑色马口铁盒,质感更精致沉稳。

倒计时版的包装盒可以轻易打开和收口,装入撕下的页面。

首款研发成功单页个人定制的中文日历找到你最重要的日子

接下来就是单向历 2020 的最大彩蛋:可以为你制作独一无二的专享日历。

喜欢那些宜忌和句子? 你现在可以自己来创造一个,送给自己或者朋友!

在单向历 2020 任意一款中,你都可以选择值得纪念、或正在期待的某一天,创作它的全部内容。

你可以找到入冬的某一天,提醒你的朋友: 宜穿秋裤

你也可以定制一页纪念日页面,告诉她:“我现在仍然记得这一天,义无反顾”。

或者,找到你最期待的那一天,写下一句送自己的话, 让自己数着日子,进入你为自己定义的未来

你只需要点击以下链接,在线上选择你想定制的单向历版本和某个日子, 写下它的宜忌、句子和落款,并在线下单 ,我们会为你制作一份专属于你一个人的单向历。

每一本个人定制单向历都是由工厂 特别制作 ,收到你的需求后,我们会重新 印刷、裁切、装订、包装 ,最后送达你指定的人手中。

考虑到全部重新制作的效率,个人定制版单向历 数量有限 ,我们会按照收到的订单顺序制作,订单达到限额后即停止接受个人定制需求。

只为你一个人制作,作为礼物都更有话题感。

特别彩蛋给你的 2020 一个挑战

单向历从 2016 年开始,已经走到了第五个年头。每一年的扉页,都会精心准备一句新年寄语,以它来为新的一年揭幕。

左起2016年~2020年的单向历扉页

今年,这句寄语成为了一连串密码,解谜线索藏在单向历 2020 中,等待你去发现。

四款单向历的密码皆不相同,你会不会是第一个揭开谜底的人?

刚刚过去的父亲节,明星大V们要么忙着晒父亲感恩父母亲情,要么忙着晒孩子表达为人父的喜悦,一片其乐融融之中,高晓松孤独地站在一旁,显得格格不入。

这是高晓松第一次发微博回忆自己的父亲,吃瓜群众们想一窥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生活,不成想看到的却是满满的伤感和心酸。

高晓松的原生家庭并不幸福。年幼时父母常年在国外,后来离了婚,他说“从小就自己长大,因为对原生家庭的不满,尤其是跟父亲之间极为不好的关系,导致我年轻的时候出现很多问题”。

高晓松在《奇葩说》上说过一句话:“我一辈子没有问过我父亲一个问题”,微博中也特别提到了一个场景:他从清华退学后,父亲要求他搬出去“不读书就不要赖在家里”,甚至亲自下厨炒了两个告别菜,还极为罕见地哼起了歌----让孩子离开家有这么开心吗?

让孩子不敢亲近甚至把孩子“赶出家门”,父亲的这种行为对一个十多岁还没有谋生能力的孩子来说,伤害是巨大的,巨大到让高晓松一度以为这是他们父子的“最后一面”。

后来高晓松只在妹妹的婚礼和爷爷奶奶的葬礼上见过父亲,再后来父亲去世,每年清明姑姑会给他和妹妹发祭奠父亲的照片,但“我俩一次也没去过”。

“你心里关于父亲那个伤口虽然愈合,但每到特殊的日子它还会提醒你曾经有个伤口在那里”,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随着年岁的增长、父亲的离世,这份经年郁积的怨恨最终走向了放下,此生放过彼此,活着的人才能好好活 ,离开的人也“终于可以享受到无人打扰的时光,一动不动坐在水边,钓他心爱的鱼”。

如果说父亲是高晓松的“不幸”,那母亲就是高晓松的幸运。 他的博学多识、妙语连珠、豁达洒脱,可以说都源自于母亲。与对父亲的鲜少提及相比,对母亲的爱是他常挂在嘴边的。

高晓松的母亲张克群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建筑大家梁思成的弟子,高晓松不止一次说母亲有民国才女林徽因的风范,更在为母亲新书做的序中大方表白:

被高晓松写进歌词里的那句“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也是来自母亲的教诲:“我妈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所以我跟我妹走遍世界,就觉得很幸福。”。

高晓松是家喻户晓的音乐制作人,妹妹高晓江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兄妹二人的成功与母亲息息相关。

张克群说“ 我从来不在子女面前说‘教育’俩字,父母未必比子女高明。 有的家长爱指责孩子,那是因为他们忘了自己小时候是什么样”,她说自己教育的秘诀就是“别管那么多”,她认为子女教育中最重要的是 让他们懂得自尊,有求知欲

张克群讲到女儿小时候有一次一起走路时问“为什么我们走路的时候,月亮也在走路”,她一时答不上来,便把女儿带回家让父母帮忙解答,“全家一个物理学博士,一个教授,还有一个本科生围着孩子解答这个问题,孩子会觉得他们的问题受到了重视,就会保持求知欲”。从高晓松学识的广博也能看出母亲教育的成功。

高晓松的父亲去世后遗体被拉到火葬场,他给母亲打了电话,母亲说也替她鞠个躬,感谢那两粒开挂的精子。聚散纠缠,恩怨已断,一双儿女是她的骄傲。网友说“妈妈是个豁达的人,不一般。”

人生格局够大、豁达开明的母亲,给孩子的爱也是光明自由的;狭隘窒息的母爱则有可能把孩子逼入泥沼。

最近热播的悬疑剧《隐秘的角落》中就有一个反面教材的母亲角色----朱朝阳的妈妈。朱朝阳自小父母离异,父亲组建了新的家庭、又有了一个女儿,对儿子的爱逐渐敷衍、缺失;母亲的爱则混杂了她自己的各种缺憾,变得偏执、脆弱,甚至歇斯底里。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是压抑的,长期的情绪积压终有一天会爆发,表面上的乖小孩,心理上早已慢慢扭曲成坏小孩,想要摆脱母亲的控制。

你也许会说高晓松的妈妈是清华教授、知识分子,自然境界高格局大,普通家庭的妈妈根本比不了。那我们再来看看崔娃的例子吧。

崔娃是美国王牌节目《每日新闻》的主持人特雷弗 • 诺亚(Trevor Noah),他曾入选《时代》杂志“世界上最具影响力100人”。崔娃因怒怼特朗普的“中国病毒”说、幽默评论5G、火神山医院等在中国圈粉无数,崔娃是国内网友对他的爱称。

崔娃在自传《生来有罪》中写道:“大多数孩子都是父母爱情的结晶,而我的出生则是父母犯罪的证明。”他的父亲是瑞士白人,母亲是科萨黑人,黑白混血的崔娃一出生就“罪孽深重”,同时受到两个群体的排斥和偏见。

种族隔离制度导致崔娃基本没见过生父,继父的家暴则让他的童年笼罩在恐惧的阴影之下。不幸中的万幸是,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崔娃的母亲帕翠莎曾说:“ 即使他永远都无法离开贫民区,他也会知道贫民区不是整个世界。只要我能做到这一点,就够了。

她以身作则,拒绝接受黑人女性只能做女工或女奴的歧视,她去上秘书课、学习打字,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她拼命挣钱,让崔娃读好的私立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即使经济拮据,她也会带孩子去溜冰、看**、郊游,去黑人被禁足之地;她鼓励儿子阅读,培养他独立思考、质疑权威的能力。

母亲的眼界格局、坚强乐观、永不服输,最终帮助崔娃走出了动荡不安的贫民区,走上了更大的舞台,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高晓松妈妈的“放手式”教育和崔娃妈妈的“引导式”教育,都体现了身为母亲的智慧。

高晓松出身清华世家,学习、成长的环境本身就是优良的,放手让孩子在这个环境里自由成长、多涉猎、多鼓励即可。

崔娃生长在贫困混乱的贫民窟,环境中充斥着暴力和恐惧,摆脱这个环境、引导孩子看到更美好广阔的世界则是最重要的。

两位母亲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身作则。 身教的影响力是远远大于言传的,母亲自身的努力上进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和动力。

某种意义上说,家长的眼界和格局,决定了孩子最初站的位置有多高、视角有多广,而更加广阔的天地,也让「大有作为」具备了更高的可能性。

《丁香花》的背后有一个很凄美的爱情故事,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为了纪念一个出车祸身亡的女孩,这个女孩是唐磊大学室友的女朋友,他并没有见过这个女孩,听室友叙述二人之间的故事,所以创作了这首歌。

据歌曲创作者唐磊介绍,有一天晚上,很晚了,已经是非常非常深的夜里,唐磊收到在桂林的一个同学的电话,他在电话里不停地哭。哭完唐磊问:你怎么了?那同学就不说话,他就把电话挂了。

过一会又打过来,还是接着哭,唐磊很紧张,平时好朋友,就问他:你怎么了?有什么事情慢慢说。他跟唐磊说,他女朋友车祸去世了,唐磊一下子也懵了,觉得不可能啊,原来还是活灵活现的,怎么那么容易?

那同学跟唐磊说这个女孩子去世的经过,非常非常惨的,走在路边的时候,一个拖拉机,那个女孩子穿了很洁白的裙子。他说拖拉机从她身边经过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她的下摆,就被拖拉机的轮子卷进去了,就这样出了一个事故,然后去世了。

在电话里,那同学就向唐磊哭诉。听了唐磊也很心酸。因为那个朋友说他以前没有好好珍惜和那个女孩子在一起的日子。后来唐磊就结合他当时的一种心情和感受,就写了这首歌。

扩展资料: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她,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作为神曲,只要前奏响起,就知道这首歌是什么,80、90后都会哼唱几句,甚至在十几年前,这首歌更是表白的最佳曲目。

唐磊的《丁香花》,张韶涵的《欧若拉》,光良的《童话》,以及杜德伟的《黑色契约》,这些充满年代感的歌曲,一下子就能将人拉到十几年前。

《丁香花》是一首充满浓浓的校园民谣味道的歌曲,唐磊的这首歌曾经感动了无数人,在这首歌里能感受到失去的残酷,追忆逝去年代的纯真。可以说这首《丁香花》是2004年所有风靡一时的网络歌曲中感人的一首歌。

《丁香花》专辑凸显了唐磊音乐的清新唯美,在极力提升专辑音乐性的同时,将歌曲中所包含的人文关怀表现的淋漓尽致,用专辑制作人高晓松的话说“亲自参与制作这样一张优秀专辑绝对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丁香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338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1
下一篇2024-04-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