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临床医学生最好的成长模式

复旦大学临床医学生最好的成长模式,第1张

1、五年制普通本科培养模式,是三年半的理论学习,半年的见习,一年的临床实习,毕业后授予临床医学学士学位。

2、5加3一体化培养模式,这个模式最大的好处是中间不需要考研,节省了很多时间,掌握了更多的临床技能。复旦大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始创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定名为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临,让许多人措手不及。在这个危难时刻,许多人都选择逃出武汉,但是有一些人却逆向而行,这其中就包括大量志愿者和医护人员。他们在祖国最危难的时刻献出自己的热血,更是献出自己的生命,为全国人民保驾护航,最终疫情被牢牢控制。钟南山院士就不必多说,无论是非典还是新冠,都冲在第1线。还有一位上海医生名为张文宏在疫情时期大胆发言,给网友进行解惑,做出卓越贡献。

具体的事情经过是。

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句话说的太对了。自从新冠疫情控制住以后,张文宏医生就一直活跃在社交媒体之中。对于一些网友不懂的问题进行解惑,而且参加许多活动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网红医生。在我看来很有可能是有些人看不惯张文宏如此火的境地,因此查找张医生发过的所有论文,吹毛求疵,想找到其中问题。我想很有可能读不懂正文,因此在论文综述里挑毛病,认为张医生的综述和他人论文十分相似,有抄袭的嫌疑,并且发布到网络中,引起网友热议。毕竟学术造假是非常严重的行为,这也让张医生承受很大的舆论压力。

复旦是如何回应的?

因为张文宏医生在复旦读的博士学位,因此在发生此次事件以后,复旦大学研究生院也立马作出回应,表示已经收到举报,也十分关注网络中关于张文宏博士学位论文综述部分问题的反应。学校也已经启动调查核实,调查结果将及时进行公布。学校的回应也有理有据,毕竟发生这种事情一定要立即查明。如果拖拖拉拉很有可能对学校和张医生产生很大困扰,从而让引起这场骚乱的始作俑者得利。

人们不能忘记英雄。

其实在我看来,许多网友都把重点放错的位置。张医生和所有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都是英雄,在疫情期间,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有多少位医护人员因为照顾病人而感染新冠疫情,又有多少位医生因为在劳累和病毒中去世。有时候我不禁深思这些在网上传播张文宏医生论文造假的人在疫情期间做出怎样的贡献?他们都是一群被英雄所保护的人现在灾难已经过去,反而想咬英雄一口,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我希望还这些英雄一个公道,人们不能忘记英雄。

年至古稀的老医生,往返颠簸24小时,只为给乡村医生们上一堂培训课;贫困乡村的年轻村医,千里迢迢来到上海,掌握全新社区卫生工作模式……这就是上海医学院全科医学系服务基层医疗、扶持乡村医生的一次“接地气”的全科医学培训。10多年来,该校一批知名的教育与医学专家当起志愿者,为贫困地区数千万名乡村医生和乡村教师雪中送炭。

 随着国家新一轮医改的深入推进,被喻为健康“守门人”的全科医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我国全科医生数量少,如何破解全科医务人员短缺的难题?成为医改推进途中的一道坎。作为我国著名的全科医生“孵化器”, 复旦大学 上海医学院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上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创新。

 不久前,该校在国际上率先成为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认证的全科住院医生培训机构。10月,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专门对该校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工作进行了细致考察。该校围绕国家医药卫生改革,对接国家和社会发展现实,唱响了医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据了解,上海医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医学院(校)之一,全科师资力量充足,医学教育资源丰富。而该院全科医学系人才培养的“大本营”中山医院,是我国首个在三级医院中设立全科医学科的医疗机构,开辟了临床医学领域建立全科医学科的先河,积累了大量的全科医学临床实践经验。充分借助高校和医院的优势,实现资源互补,正是 复旦大学 在探索与创新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方式之一。

 硬件设施是基础,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才是人才培养的灵魂。该校着力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不仅涉及医学本科生、研究生,还包括毕业后医学教育(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在本科生阶段,强调普及全科医学基本理念;在研究生阶段,强调全科科研、教学和学科建设能力;在规范化培训阶段,强调提升临床综合能力;各培养阶段重点突出、相互衔接。

 话说千篇,不如动手一练。全科医生首先是一名医生,其临床技能训练尤为重要。该校在设立全科医学系时,人才培养就凸显有别于国内其他院校依靠公共卫生学院进行教学的传统模式。全科医学系的教师全部来自临床一线,均为经验丰富的全科医生,在授课、带教等环节能充分体现全科医学的临床思维特点。规范化培训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考核方法、毕业要求均以临床技能为核心,确保受训学生具备扎实的临床基本功。

 “一方面我们的探索要积极应对国家对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新标准、新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分享我们既有的好经验、好做法。” 复旦大学 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汪玲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297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1
下一篇2024-04-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