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点赖床,有时候上学还会迟到,孩子不肯起床上学怎么办?

孩子有点赖床,有时候上学还会迟到,孩子不肯起床上学怎么办?,第1张

孩子不肯起床上学怎么办?

第一,找原因。

1、看孩子是不是因为前一天晚上睡的太晚,早上起来仍然比较困,这样的话给孩子调整作息时间。

2、看孩子是不是在学校遇到什么问题,如果是因为恐惧不愿意去,那么家长要帮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3、是不是因为假期结束,还没收心,不习惯早起,这样的话要靠家长引导。

第二,解决办法。

1、父母要给孩子做榜样,在一个容易睡懒觉的环境中,孩子也会受影响。

2、给孩子制定规律的生活计划,孩子依靠这种有规律的生活才能有安全感,也更容易让孩子遵守。

3、前一天晚上和孩子沟通好,告诉孩子不起床的后果,并且如果她不遵守,让她自己为这个结果负责一次。

4、为孩子买一个她喜欢的闹铃,让闹铃叫醒她。

5、早上叫孩子起床不要太激烈。大声吼叫或者刺耳的音乐等,这些会造成孩子情绪不佳,更不喜欢起床。可以放舒缓一些的音乐甚至动画片,吸引孩子赶快起床来到客厅。

孩子不肯起床上学家长怎么办?

1、与孩子一起制作一张日常惯例表。

问问孩子几点钟起来才不会迟到。而不是由家长来规定。因为是他们自己制作的,所以他们更愿意去执行。再给孩子打闹钟。当孩子不起来的时候,可以问问孩子,现在几点了?看看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了?怎样做才不会迟到呢?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好过我们去命令他。

2、晚上尽量早点睡。

学龄期的孩子睡眠时间一般为10小时。进入小学后睡眠时间会慢慢减少。只有晚上早点睡,才能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早上才能睡醒,愿意起床。有的孩子晚上总是睡不着,可以吃一些莲藕或喝牛奶促进孩子的睡眠。把孩子卧室的灯和客厅的灯关掉,给孩子营造睡眠的的气氛。

3、给孩子放轻松优美的音乐。

音乐能帮助孩子从睡眠状态中慢慢清醒过来,而且心情也是愉悦的,不会让孩子感到很排斥很痛苦。也不需要妈妈一遍一遍的叫。

4、美食刺激法。

经过一夜的睡眠,清晨孩子的身体系统处于饥饿状态,对食物的味道会十分敏感。香味会通过孩子的嗅觉系统,给大脑温柔的传递“该起来吃饭”的信号,孩子也会主动起床。

如何让孩子先写作业后玩,作为过来人,分享一点个人心得。

第一,跟孩子一起制定“课后时间计划”,把作业这一项放在最前面。

孩子爱玩是天性,但很容易玩过头,很晚了才发现作业没写呢,其实并不是孩子不愿写,而是他们对时间缺乏认知和规划,不知道“放学后到睡觉前”这段时间是多长,能干多少事。

跟孩子一起制定“课后时间计划”,就能让孩子明白:从放学到睡觉有4个小时,吃饭、洗漱用去1个小时,还有3个小时,如果写作业用1个小时,还有2个小时可以自由安排,如果写作业用2个小时,就只有1个小时自由安排。但无论后面怎么安排,作业这一项要放在最前面。

第二,安排一些孩子特别喜欢的项目,在“作业完成之后”,促使孩子尽快完成作业。

通常,我会安排一些孩子喜欢的事情,比如读课外书,绘画,亲子游戏等放在作业完成之后,告诉他,如果某个时间前完成作业,我们就一起玩这个项目,因为这个“后驱力”,孩子会快速的先把作业完成。

第三,如果偶尔玩太晚,忘记或者没写完作业,让他自己承担“后果”。

有一次周末,孩子玩得忘记写作业,我提醒过一次后,就不再提醒了。等到周一早上出门时,他突然想起来没写作业,自己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抱怨我没有再提醒他一次,我则平静地说:“我也忘记了。”然后对孩子说:“你去学校跟老师解释一下吧。”孩子因为不愿意被老师说,赶紧打开书包写,虽然最后稍微晚了一点到学校,但他还是完成了作业。从那以后,他就很少再忘记写作业。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步履不羁,这里是星子的素年锦时。 

我想为大家分享的书是《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30多年来,《正面管教》一书已经成为了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被翻译成16种语言,畅销世界。这本书中介绍了正面管教的八种方法:让孩子参与进来、以尊重的方式教给孩子尊重、运用你的幽默、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说道做到并和善而坚定地坚持到底、要有耐心、只做不说—并小心监督、接受并欣赏你的孩子的独特性。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让孩子参与进来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分享第一方面:一起建立日常惯例

  惯例和一致性,对小孩子的大脑发育,以及鼓励其合作和学习有很好的作用。当孩子们的生活清晰明确,并且可预测时,他们会茁壮成长,而且他们喜欢轻松的重复所带来的安全感。

那么,如何与孩子一起建立日常惯例?我这里介绍一种工具——日常惯例表。

日常惯例表是一种利用图画和文字来呈现行为流程的图表。与孩子一起建立日常惯例,有五个要点:

第一点:让孩子参与制作。孩子是日常惯例表的具体执行者,他们只有参与进来并自愿决定其行为,才会遵守惯例表的约定。

第二点:进行头脑风暴。头脑风暴的目的是鼓励孩子进行发散式思考,头脑风暴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在于“不指责,不评价”。即使孩子说出了天马行空的想法,先记下来,在之后利用投票的方式选择。

第三点:拍下孩子做事时的照片

拍照能够让孩子准确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什么,同时,拍照的过程就是一次训练的过程,拍照的过程他会更好地配合度。

制作惯例表时,尽量让清单上的任务保持在3到4项,不要超过六项。此外,可以把拍下的孩子做这些事情时的照片贴到惯例表上,也可以让孩子自己画出来,或者是从杂志上剪下来,总之,要帮助我们的孩子,用他的名字、小亮片或其他装饰,将惯例表做得个性、有趣,然后把它放在一个容易看到并遵照执行的地方。

第四点:让日常惯例表做主。让日常惯例表做主是指通过询问“你的日常惯例表的下一项是什么”,让孩子告诉你他的下一步是什么,从而引导他去执行。

第五点:不要加入奖励,因为奖励会带走能力感。

作为父母要记住一点,惯例表不是为了给孩子奖励,而是一张帮助孩子记住接下来该做什么的地图。

介绍完介绍日常惯例后,我们来分享第二方面:给孩子有限制的选择

带孩子去游乐场玩,常常会有这样的一幕发生:该回去了,可是孩子却不肯走,如果强硬带走他们,很可能爆发一场打滚哭闹。这时候,正确的做法是给孩子有限制的选择。

给孩子有限制的选择,这个选择通常是你希望达成的目标,并且,只提供两个选择,选择多了,孩子会感觉混乱,无法做出选择。

就上面的场景,你可以说:该离开了,你愿意像小兔子一样轻快地跳,还是像大象一样重重地走到走前?

如果孩子还不想走,应该和善而坚定对他说:“留下来不是一个选择”,并且重复刚刚的两个选择。

然后,不要着急替孩子做决定,而要把主动权给他,让他自己做决定。

让孩子参与进来,除了一起制定日常惯例,给孩子有限制的选择,还有一个方法是:给孩子提供帮助你的机会

给孩子提供一个帮助你的机会,是解决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利、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的有效方法。

面对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通过合作让孩子参与,能使孩子得到有用的关注,感受到关爱和情感连结;面对寻求权利的孩子,通过寻求孩子帮助或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能让孩子和父母从权力之争中转移出来,并朝着合作的方向努力;面对自暴自弃的孩子,通过寻求孩子帮助,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能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信任和支持。

好了,以上就是我要分享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就《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分享了让孩子参与进来3个方法,一起建立日常惯例表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提供有限制的选择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顺利解决问题;给孩子提供帮助你的机会,能让孩子感觉到被关注,能变权利之争为合作,从而改善孩子的不良行为。

我家以前就是这种情况。

每天早上,叫醒8岁的孩子起床上学总是一地鸡毛。

孩子的学校离家较远,需要开车半个小时左右。但是一旦起床晚了,就会遭遇上班早高峰,一堵就是几十分钟,肯定会迟到。

所以我家早上的战斗场面经常是这样的:一温柔“宝宝,起床了!”,二催促“怎么还没动啊,快起了!”,三着急“怎么回事,要迟到了,等下会很塞车的!”,四发飙“怎么还没穿好衣服?书包呢?水壶呢?”,五抓狂“快点啊,等下塞车了,迟到可别怪我!”

一路狂飙,遇到塞车,我们又禁不住对孩子怒吼:“你看看,塞车了吧!我有没有告诉过你啊,起晚了会塞车啊,迟到了活该这是我最后一次叫你起床了,明天我绝对不管你了!”

但明天,这样的场面又会上演。小宝继续生着起床气,我们也继续在忙乱、焦虑、暴躁中开启糟糕的一天。

《正面管教》告诉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建立日常惯例表让孩子主动地快乐起床。孩子越能自我照料,越觉得自己能干,越能受到鼓励。

一是睡前惯例。

按时睡觉,准备好第二天衣物、书包,只有准备充分,才能避免第二天早起的慌乱。

二是快乐入睡。

陪孩子聊聊天、读个故事,给个晚安亲吻。快乐入睡的心情会延伸到第二天。很多孩子的起床气其实就是前一天,父母呵斥、过度兴奋、太晚入睡导致压力大、睡眠质量不好,影响了第二天的起床心情。

三是早起惯例。

让孩子自己定个音乐闹钟,每天早起10分钟。一起制定好早起事项,比如给大家的牙刷挤上牙膏,给孩子成就感,让他对起床充满期待。

需要注意的是,日常惯例表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让孩子参与才是最好的方案,这也为以后当孩子坚持不下去时,找到鼓励孩子坚持的方法,毕竟这些事项都是宝宝自己制定的呀。

四是体会后果。

和孩子约定好,如果孩子自己起床晚了,那就用袋子把衣服塞进纸袋,让孩子穿着睡衣上车。让孩子体会穿着睡衣出门被别人盯着的异样眼光。

还可以让孩子体会一下迟到的自然后果,只有真地迟到了一次,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孩子才会真正地记在心里。

看到这本书,我和妻子恍然大悟。

原来孩子早期拖拉,是没有从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制定睡前惯例,原来制定了早起惯例孩子就可以充满期待地自己起床。

于是,我们和孩子一起制定了睡前和早起地日常惯例表,把每一项事情都列入计划。遇到孩子偶尔赖床也不焦虑了,只在旁边做好提醒,不责骂、不催促、不呵斥。孩子自己一次没带起作业,从此孩子每天晚上自己收拾书包;自己体验了一次迟到,从此每天早上比我们都积极,还说:“早起五分钟,提前半小时。”

就这样,孩子自觉早起的习惯初步养成了。

无戒学堂日更第16天

这几天在微信上跟几个宝妈聊天,有好几个人都跟我说:“多么希望学校能够早点恢复上课啊,这个超长假期天天窝在家里,孩子的作息都打乱了,现在连饭也不好好吃了,孩子每天睁眼就吵着要看手机,别的事情都不想干”。

这些家长的困扰之前我也遇到过,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个朋友在她的朋友圈里晒了一张她宝宝的日常惯例表,我顿时觉得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之后我如法炮制了一张我家宝宝的日常惯例表,在执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已经初见成效。

朋友晒出的是一张宝宝寒假日常惯例表,这张表是在宝宝放寒假之前就已经制定好的,寒假一开始就立马执行了。

在制作这张表的时候,朋友首先询问了孩子寒假里想要做哪些事情,然后在纸上一一记录下来,接着填上寒假的一些必做事项,比如写寒假作业、练习书法,课外阅读等等。

然后和孩子一起规划好每天怎么去分配这些要做的事情,具体精确到哪一天哪个时间段完成,最后用表格的形式将这些时间固定下来,每天做完一项就打一个勾。

一开始孩子也有动摇的时候,但是在朋友的引导下,终于坚持下来了,现在孩子的作息时间就和上学的时候一样规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成功,自律的影响是智力的2倍还多。”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而自律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想要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则可以借助我们今天要讲的《日常惯例表》。

一、什么是《日常管理表》?

《日常惯例表》有点类似于我们大人的工作计划表,比如我们把每天或者每周要做的事情先列成一个清单,然后根据清单的内容逐一去完成事先计划好的事情,做完一项划掉一项,直到把所有的事情做完为止。

与工作计划表不同的是,宝宝的《日常惯例表》是可重复执行的,因为每天要做的事情大体上都是相同的,宝宝只要在相同的时间重复做相同的事情就可以了。而重复正是宝宝养成规律作息习惯的必不可少的方式。

《日常惯例表》不仅有助于宝宝养成自律的习惯,而且它的可操作性也很强,家长只要按照以下步骤来操作,就可以和宝宝一起制作一张日常惯例表了。

二、怎样制作宝宝《日常惯例表》?

1明确要做的事项

我们可以制作宝宝一天作息时间的《日常惯例表》,也可以针对宝宝某些不良的习惯制作相应的管理表,例如,宝宝睡觉时间不规律,我们可以制定一个“睡觉惯例表”、宝宝不好好吃饭,就和他一起建立一个“吃饭惯例表”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在制作惯例表的时候,

最好邀请宝宝一起参与制定内容和时间安排,这样宝宝在执行的时候也会更加顺利一些。

2和宝宝一起添加惯例内容

就拿给宝宝制作“吃饭惯例表”来举例吧,妈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问宝宝吃饭前要做些什么,吃饭时要做些什么?

例如吃饭前要放下手头正在做的事情、洗手、帮妈妈摆好碗筷、有一些小一点的宝宝可能还要穿上罩衣等等,吃饭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要随意走动,不能玩玩具,看电视等,当所有的事情都罗列完毕后,家长再协助孩子把所有的事项都记录在一张白纸上,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们自己写。

3让孩子给以上罗列的内容排序

还是接着上面的“吃饭惯例表”来,如果吃饭前宝宝在看电视,可以先让他停掉电视,接下来他是洗手、穿罩衣、摆碗筷、吃饭还是按照别的顺序来做,都可以跟他宝宝自己的意愿来定,定西来后就不要再变了。

如果宝宝到时候不按照这个来,就可以说这是你自己制定的计划,说到做到才是好孩子哦,相信大多数宝宝都会照做的。

4时间划分

就是和宝宝一起确定完成惯例表上面的各项内容分别需要花费多长时间,这个时间可以稍微留有一点弹性,不要定的太死了,比如让宝宝去洗手,宝宝可能洗着洗着就在那里玩水了,这就需要明确规定洗手不能超过多长时间。

5给惯例表做一些美化

惯例表的任务都分配好以后,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上面配上一些简单的插画,或者拍一些宝宝做任务时候的照片贴在文字旁,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惯例表的趣味性,使它显得不那么死板,还可以记录孩子成长的瞬间,用直观的方式然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做好每一项任务,这样孩子也会更有成就感。

6把惯例表贴在孩子能够经常看到的地方

惯例表制作好后,和孩子一起把他贴到一个比较显眼的位置,像我们上面制作的《吃饭惯例表》可以张贴在餐桌旁,这样每天吃饭的时候孩子就可以看到,然后他们看到这张表就知道吃饭时自己要做什么。

《日常惯例表》的制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上六个步骤,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只是一个引领者和启发者,而制作的主体应该是孩子。只有让孩子积极的参与进来,孩子才会更加愿意去执行,这份惯例表也才更加显得有价值。

三、《日常惯例表》的执行方式

1以尊重孩子为前提

制作惯例表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变成我们设想的样子,而是为了训练孩子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让孩子形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所以在执行的过程中,父母不能强制孩子去改变,而是要耐心的陪伴和指导,让孩子自然而然的接受改变。

2父母的态度要温柔而坚定

《日常惯例表》也是一个执行计划表,只有当孩子付诸实际行动时,它才能显现出真正的意义。由于孩子的自制力没有那么强,难免会出现意志动摇的时候,这时就需要父母在一旁多鼓励孩子,督促他们坚持下去,决不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

只要宝宝克服初期的惰性和不适,越到后面就会做的越好。

3灵活变通

因为这份《日常惯例表》是旨在规范孩子的行为的,执行的过程可能会和开始的设定出现一些偏差,所以父母要密切观察孩子的行为,多听取孩子的意见,如果发现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可以根据孩子的需求来做出改变和调整,而不能死板的遵照原计划去执行。

美国育儿专家Rexanne Mancini说:“变化每天都在发生,但是规律才是让家庭和孩子觉得和平、安全、轻松的最理想方式。容易理解、完成、同时又具有灵活性的规律表,会让孩子茁壮成长。 ”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的生活变得规律,让家庭生活变得和谐安宁,那么就少不了这张《日常惯例表》的帮助,因为有了这张惯例表,我们就不用每天用尽十八般武艺去约束孩子的行为,进而在孩子的各种逃避和反抗中让自己变得暴躁了,和孩子一起制定专属于他的行为惯例表,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成长才是最好的养成方法!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要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起,就给他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孩子,在幼儿园可以学本领,交朋友,和小朋友玩家里没有的游戏和玩具,让孩子有更多去上幼儿园的理由,这样他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你可以跟孩子一起做日常惯例表。

具体的方法:

1)认真邀请孩子一起来做惯例表。(通常孩子在有参与感的活动中更愿意合作与执行)

2)头脑风暴每天晚上睡觉前需要做的事。让孩子主动想都有哪些?并让孩子标记出想要做的先后顺序。(孩子会给出很多,看动画片,亲子阅读,洗澡,刷牙,玩玩具,等等)。并且为这些活动预计时间,稍微小一点的孩子,对时间不是很清楚,妈妈可以指导,如果孩子提出看电视的时间过长,妈妈可以在这件事情上跟他做约定,给他一个有限选择,如:为了保护我们的眼睛,你希望是15分钟还是20分钟?

3)明确你能接受的孩子最晚上床睡觉时间是几点?帮助孩子计算要做这些事情,时间是否足够,跟孩子一起调整计划表内容,最终确定。为了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参与感,可以让孩子在计划表的旁边进行绘画,或者拍摄孩子在做这件事情的照片。

4)执行,让日常惯例表做主,当孩子忘记或者不想结束的时候,和善而坚定地问问孩子:“你的日常惯例表的下一项是什么?”

5)记得不要加入奖励,因为奖励会带走能力感。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

一、日常惯例表不是一成不变的,先执行1个星期或者2个星期,遇到问题,和孩子头脑风暴调整方案。

二、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认识到不能遵守惯例是正常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花时间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做一个和善而坚定妈妈。

希望这些能帮助到您!

很多家长都有反馈孩子有拖拉的毛病,其实我家孩子也不例外。

这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如果只是生气、发火,都无济于事。这时候,需要正面的引导。

曾经,我家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一道抄写的题,也可以从4点做到5点,整整一个小时才抄完,我甚至算过,她一分钟写了3个字。后来,我通过一些小小的措施,慢慢引导她,一段时间后,孩子磨磨唧唧、拖拖拉拉的毛病,有了积极的改善。

可能大家很好奇,用了什么方法呢?这个方法,其实很简单哈,且听我细细说来:

1、约定

我和她约定好,每天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并且形成文件,用纸打印出来,张贴在醒目的位置。

这个文件在《正面管教》体系里有个名字,叫“日常惯例表”,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讨,对日常生活中一些每天必须完成的内容,约定在固定的时间段完成。比如每天6:30起床,6:35完成刷牙洗脸,中午放学回来,12:30吃午饭,13点午睡,13:40起床,13:55到学校……等等。

2、监督执行

家长一定要严格监督孩子执行日常惯例表。当孩子拖拉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适当地提醒孩子,“宝贝,我们的日常惯例表怎么定的呢?”一般提醒孩子的时候,她就会意识到,会赶紧行动的。

如果孩子充耳不闻,依旧该玩玩,不遵守自己定下来的规则,我们也不要生气,花些时间训练孩子,直到他能做到。

当然,如果孩子多次违反规则(要分析原因,看是孩子的原因,还是有其他客观原因),我们要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跟孩子讨论如何调整,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比如,我们跟孩子约定,每天晚上十点前要完成作业,可是孩子接连几天没有按约完成。家长可以了解一下是什么情况,如果是作业量增大,可以适当的放宽松;如果是孩子边玩边做作业,那就要跟孩子讨论一下,怎么才能高效完成作业。

3、以身作则

父母不能只要求孩子做,要求孩子做的,自己也要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来影响孩子。

怎么管教不自律的孩子

怎么管教不自律的孩子,相信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子走向独立、自主和自律。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孩子能够真正做到自律呢?其实想要让孩子自律也是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本文内容为大家介绍更多的怎么管教不自律的孩子。

怎么管教不自律的孩子1

第一、和孩子一起制作日常管理表

在这里的关键词是一起,不是家长说了算,我们要带着彼此尊重的心态,让孩子参与,给孩子发言权。大家一起头脑风暴,一起制定、一起执行、一起修改完善。我们要特别小心自己有没有对孩子有各种告知,各种命令和要求,我们是不是借着惯例表去控制他,而不是启发孩子给他时间去思考,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他选择的机会。其实当我们大人尊重性的让孩子参与去制定计划,孩子就会更愿意去做这些自己想到的事情。

第二、要点是跟孩子一起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列出所有想到要做的事情

头脑风暴的原则: 不评论、不指责。每一个想法都需要先记下来,因为记下来就是对孩子的尊重。当孩子和家长的想法全部都记下来之后,再一起回顾一下,看看哪些是合理的,可以做到的。哪些需要调整?比如如果孩子在睡觉前说,我想玩很长时间,妈妈可以问,半个小时怎么样?

当孩子提出我要看一个小时的电视,妈妈也可以提醒孩子,惯例表需要同时遵守家里关于看电视的约定,同时要遵守睡觉时间的约定,要记住我们给孩子的是有界限的自由,不是放任孩子,他想怎样就怎样,我们是引导孩子逐步的学会去评估,合理的规划和安排自己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有自由也有界限,家长的底线要非常清晰,这些底线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相互尊重的,在讨论中形成一个约定,比如我们需要几点出门,晚上要几点睡觉,看电视和看 ipad 的、次数和时间、吃零食的要求等等,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并且确定下来。

孩子年龄非常小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直接给出自己的底线,随着孩子年龄越大,他可以承担的责任越大,我们家长放手的就越多。倾听孩子的需求,理解并且尊重他的合理要求,这是和善。但是尊重我们家长自己的原则,尊重我们的约定,尊重现实情形的需要,这就是坚定的部分。所以在跟孩子制定日常惯例表的过程中,我们就做到了和善与坚定并行。

第三、是我们可以拍一下孩子做每件事的照片,或者用文字用图画的方式来记录管理表。

对于年龄很小的孩子,他不会写字,我们就可以邀请他用创造性的绘画,或者是多种方式来呈现。有些孩子擅长画画,有些喜欢妈妈帮自己拍照,有一些喜欢我自己找来贴都可以。只要是孩子积极主动参与的就好,好不好看、规不规范,这都不要紧,这些都是成人的要求,其实对孩子来说,只要是自己做的,他看得懂,才是最有效的。

第四、当这个惯例表制作完成之后,就要让日常惯例表说了算。

我们家长经常要问孩子,你的惯例表的下一项是什么?

用这一句简单的问题代替唠叨、催促、命令、信任孩子,他建立了惯例表,我们却一再不断的继续提醒他,一再去催促他。其实言下之意就是告诉孩子,他不用为自己负责,妈妈会给你承担责任,我会帮你看时间,你听我的安排就好,这样就无效了。

第五、千万不要以奖励剥夺孩子的能力感

奖励真的剥夺了孩子体会内在充实感、能力感的机会,让孩子依赖于外部奖励。

其实原本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我自己规划好,自己做好,我是有能力的,现在通过奖励却变成了我为了得到奖励而去做,那出发点和意义就都不一样了。

所以现在我们最后来看一看,如果我们真的跟孩子一起来制作惯例表,并且按照惯例表经常去执行,孩子可以学到什么呢?

他可能可以学到自律、有计划性、有时间观念,并且从中感到很自信。孩子可以收获能力感。当父母允许孩子自己来制作管理表,并且遵守了管理表,他感觉很良好,而不是说给孩子一些小贴纸奖励,用外在的刺激,不用这样的方式,我们就有真的有机会让孩子体验到满足感,孩子就会更乐于去执行,所以它的内在动力就会提升。

孩子还可以学会关注解决问题。当惯例表不能被很好地执行时,我们邀请孩子一起思考问题出在哪里,有哪里需要调整,如何修改?这就是关注解决问题。

父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孩子的能力边界不断扩展中,逐步弱化自己对孩子的管束。我们的职责是要帮助孩子自立,而不是依赖。教孩子日常惯例表是迈向这个目标的重要一步。日常惯例的目标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很能干,并受到鼓励。

运用日常管理表,还有一个福利,就是当孩子们按照自己制定的惯例表来作息时,我们就能停止唠叨,我们就能够体会到更平和的早晨和夜晚。

怎么管教不自律的孩子2

1、孩子哭,忍住不妥协

小孩子都有想要玩具、零食的时候,一开始都会不愿意听大人讲道理,想通过哭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时候,大人可以和孩子做一个约定,到什么时候可以买,买多少。如果孩子不遵守约定,再因为想要东西而哭,大人不要一心软就妥协,这样只会让规则形同虚设。这个时候就要忍住,只要大人能够坚持原则,孩子哭几次得不到之后,就再也不会随便要这要那的了。

A妈妈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的,所以A渐渐地懂得,除非别人送礼物,否则一年中只有固定的几个日子可以得到自己想买的东西,实在想要的东西,和爸爸妈妈说过之后,如果不给买,就等到能买的日子再向父母提要求。

2、孩子玩,忍住不干涉

孩子天性爱玩,A也不例外,小时候经常把家里的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有时候刚买没几天的玩具就被拆得七零八落,甚至有次把爸爸的一把吉他都拆了,问他为什么拆,他说好奇这个东西怎么会发出声音,想看看里面是不是住着个小人。如果是别的家长,肯定要收拾孩子一顿。但是A妈妈不,她劝住要发火的爸爸,并表扬了孩子善于思考。

后来,A依然爱拆玩具,爱“胡思乱想”,尽管收拾屋子很累,有时候刚整理好的家又被弄乱,但A妈妈都忍住不阻止孩子,也不训斥孩子,只是温柔地告诉他以后自己的玩具要自己收好。

3、孩子的事,忍住不插手

要说小孩子天生能有多自觉,那多半是假的,A妈妈在A刚上学时也遇到过回家不好好写作业,晚上不睡觉,早上起不来等情况。

一开始A妈妈也一遍遍地催孩子快点去写作业,早点睡觉,早上一遍遍地叫起床,后来发现这样实在太累了,就采取对孩子的事不插手的态度。她给孩子自己买了闹钟,并和孩子一起制定了生活作息计划,从此孩子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她不提醒,更不会一遍遍地催。

计划制定初期,A也有几次因为回家不写作业玩到很晚,结果作业没写完被老师批评的经历,还有几回因为赖床上学迟到了,虽然A妈妈看着孩子到起床时间了还再睡,也想去把孩子叫起来,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经过一段时间后,A渐渐地能够遵守计划表上的的时间了,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变得非常自律。

优秀的孩子从来不是天生的,关键要看如何教育,A妈妈的教育方法让我们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走,如果从小不培养他学会自律,不敢放手让孩子做自己的事,孩子是很难走向优秀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261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0
下一篇2024-04-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