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与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有关的故事情节

红楼梦中与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有关的故事情节,第1张

红楼梦》中究竟写了多少人物, 清朝嘉庆年间姜祺统计共四百四十八人。 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编了一部《红楼梦人物谱》,共收七百二十一人,人各有传,字数长短不一,此书中又收《红楼梦》所述及的古代帝王二十三人,古人一百一十五人,后妃十八人,列女二十二人,仙女二十四人,神佛四十七人,故事人物十三人,共二百六十二人,每人略考其生平及传说。连上二者合计,共收九百八十三人。 近年,徐恭时作新统计。基础工作是:在历年阅读过程中,先以庚辰本作底本,逐回逐段地把人名材料作成札记,广览诸家表谱,相互核对,最后把人物归类。统计出: (一)宁荣两府本支:男十六人,女十一人,宁荣两府眷属女三十一人。 (二)贾府本族:男三十四人,女八人。 (三)贾府姻娅:男五十二人,女四十三人。 (四)两府仆人:丫环七十三人,仆妇一百二十五人,男仆六十七人,小厮二十七人。 (五)皇室人物:男九人,女六人。太监二十七人,宫女七人。 (六)封爵人物:男三十七人,眷属十四人。 (七)官吏:有姓名及职名冠姓的男二十六人,只有职称的三十八人,胥吏男三人。 (八)社会人物:各阶层男一百零二人,女七十一人。大夫男十四人,门客男十人。优伶男六人,女十七人。僧道男十七人,尼婆四十九人。连宗男四人,女四人。 (九)外国人:女二人。 (十)警幻天上:女十九人,男六人。总计:男四百九十五人,女四百八十人,合计:九百七十五人。其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三十二人,无姓名称谓的二百四十三人。 最重要的当是“四大家族”——贾、史、王、薛,有诗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足显四家之富。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中的"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三、王熙凤 荣府内,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三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她的个性是泼辣的,文中处处都不忘点明这一点,像她过生日那天,与那*妇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见得。但毕竟她很能干聪明,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又因此遭到嫉妒。 四、探春 贾探春,贾政之女——她没有黛玉的纤细怜人,没有宝钗的乖巧伶俐,没有香云的活泼开朗,却有卓超的才干,过人的智慧,深僻的见解,远大的眼光,这些在第五、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中精彩地表现出来了。 王熙凤因病卧床不起,便由探春、宝钗,李执等人主持家务,此期间,探春查看家中大小帐目,发现发放给各个房的月钱和发放给买办的重叠了,便想出了两全的办法,与宝钗等人商议“年里往赖大家去,与她们那儿的姑娘闲谈,才知她们吃的笋菜鱼虾,一年还有人包了,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破草根子都是值钱的。”发放月钱重叠之事于贾府已早有弊,可满园子的姑娘丫头无一人能指出个一二三来,探春却从赖大家中得到启发,和自家的情况对比,最后提出好的办法,岂不是足以见她的办事能力和精干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素质。谁怪宝钗说“真真膏粱 之谈!你们虽是个千金,原不知道这些事”而后宝钗又玩笑似的说“你才办了两天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么利弊大事,越发连孔子也都看虚了呢。”探春闻此言,却一本正经地回答“你这样一个通人,竟没看见姬子书,当日姬子云:“登利禄之场,处运等之界者,穷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如此一番精辟的言辞,岂是一位普通女儿说得出的,非有政治眼光能矣! 第五十六回中的探春,以处事的果断干练显示出了她卓超的才干,而宝钗的嬉言却引出了她政治性的言论,真是叫人回味无穷,拍案叫绝! 五、薛宝钗 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表面上看似乎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但实际上她骨子里却颇有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她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比如,《红楼梦》第38回,她就作《螃蟹咏》,对当时那些横行无道的官场人物如贾雨村之流,进行了尖锐的讽刺。而她自己最喜爱的词曲,居然也是一首富于孤愤、反叛色彩的《山门寄生草》!由于受程高本的误导,红学界对薛宝钗思想性格的认识长期偏离实际情况。比如,传统观点认为薛宝钗“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但事实却是,在曹雪芹的笔下,宝钗恰恰因为自己的个性而得罪了家长!如小说第22回,宝钗就曾一首《更香谜》,引得贾政大为扫兴,以为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第40回,在贾母携刘姥姥参观大观园的时候,宝钗蘅芜苑那“雪洞”一般朴素的室内布置,又引起了贾母的大为不满,认为是在亲戚面前很扫了她的面子。贾母对宝钗,一则曰“使不得”,二则曰“不象”,三则曰“忌讳”,四则曰“不要很离了格儿”,五则曰“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全是清一色的负面评价。到后来,“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的时刻,贾母命自己所心爱的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人,与自己同坐主桌,却惟独将宝钗排挤到了主桌之外,同李纹、李绮辈坐在一起。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宝钗在贾母面前由“受宠”转为“失宠”的重要标志。如果宝钗真是“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她何以会落到如此结果呢?可见,在曹雪芹的原著中,宝钗恰恰是最不屑于玩弄什么“城府”,以讨好家长的人!正好,脂砚斋对于钗、黛写应制诗一事的评语也是:“在宝卿有生不屑为此,在黛卿实不足一为”。对弱者真切的同情,却对权势者“不屑”,这才是宝钗行事的基调! 另一种观点也同样错误不堪。即认为宝钗“热衷于仕途经济”,只会“谈讲谈讲仕途经济”。事实正好相反,宝钗恰恰与宝玉一样,最痛恨当时的官场、最痛恨以贾雨村为代表的这种官场人物!宝钗劝宝玉读书做官,不过是希望宝玉能够掌握权力,去消灭那些“禄蠹”而已。正如她在《螃蟹咏》里所说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由于宝钗对宝玉的直言进谏,她的话还一度引起了宝玉的误会,以为那是所谓的“混帐话”。但误会终究是误会,后来宝玉读到宝钗所作的《螃蟹咏》,也禁不住要为宝钗愤世嫉俗的思想叫好,高呼“写的痛快”!耐人寻味的是,被宝玉当成是“从不说混帐话”的“知己”的那个林妹妹,后来却一再真的拿“混帐话”去劝告宝玉,告诫他说:“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我劝你把脾气改改罢”。而且,在对待贾雨村的问题上,宝玉、黛玉的态度几乎判若天渊!宝、黛之间这种似近而实远的情况,倒与宝玉、宝钗那种似远而实近的情形,形成了一种反向的“鲜明对比”。 对于书中的这种情况,曹雪芹生前的知己——脂砚斋倒是洞若观火。他(她)很早就已经指出,在这些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上,“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二人之远,实相近之至也。至颦儿于宝玉似近之至矣,却远之至也”,“钗与玉远中近,颦与玉近中远,是要紧两大股,不可粗心看过”!所以,宝玉与黛玉看似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实际二人的思想立场却南辕北辙;宝玉与宝钗看似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实际二人的选择却是殊途同归!——都是基于对当时那个社会的极度愤懑! 故而,作者借他的化身——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之手,为宝玉、宝钗安排了一场“金玉良姻”。这场婚姻的目的,就是借助宝钗在老庄、禅宗等“出世”哲学方面的“博知”,来引导宝玉“悟道”,并最终推动他出家为僧,使沉迷于红尘中的顽石尽快返回大荒山。而事实上,在曹雪芹的原著中,宝玉的第一次“禅悟”,就是宝钗向他推荐的那首《山门寄生草》给引出来的。这就叫做“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在脂评本的后三十回佚稿中,宝玉最后在宝钗的引导下出家为僧。宝钗为此牺牲了自己的尘世幸福,付出了半世孤凄的代价。但她却并无怨言,因为帮助所爱之人解脱精神上的痛苦,正是她一生的使命。这就是脂批所提示的“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谓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 程高本后四十回显然篡改了曹雪芹原来的构思,抹杀了原著中宝钗引导宝玉“悟道”的重大主题。致使后来的论者对宝钗结局的评说,皆发生了一系列的误判。这明显是对曹雪芹原著的极大歪曲和亵渎! 情榜:(根据周汝昌推断) 绛洞花王:贾宝玉(情不情)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情情)和薛宝钗(冷情)、贾元春(宫情)、贾探春(敏情)、史湘云(憨情)、妙玉(度情)、贾迎春(懦情)、贾惜春(绝情)、王熙凤(英情)、巧姐(恩情)、李纨(槁情)、秦可卿(情可轻)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情伤)、平儿(情和)、薛宝琴(情壮)、尤三姐(情豪)、尤二姐(情悔)、尤氏(情外)、邢岫烟(情妥)、李纹(情美)、李绮(情怡)、喜鸾(情喜)、四姐儿(情稚)、傅秋芳(情隐)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情灵)、袭人(情切)、鸳鸯(情拒)、小红(情醒)、金钏(情烈)、紫鹃(情慧)、莺儿(情络)、麝月(情守)、司棋(情勇)、玉钏(情怨)、茜雪(情谅)、柳五儿(情失) 五小:小鹊、小红、小蝉、小舍儿、小螺。 五王:王夫人、王熙凤、王子腾、王仁、薛姨妈。 十二丫环:晴雯、麝月、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小红、金钏、司棋、抱琴。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十二儿:庆儿、昭儿、兴儿、隆儿、坠儿、喜儿、寿儿、丰儿、柱儿、小舍儿、李十儿、玉柱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戏子:文官、芳官、藕官、蕊官、菂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七道尼:妙玉、智能、智通、智善、圆信、大色空、净虚。 七彩:彩屏、彩儿、彩凤、彩霞、彩鸾、彩明、彩云。 四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四宝:贾宝玉、甄宝玉、薛宝钗、薛宝琴。 四玉: 贾宝玉、林黛玉、甄宝玉、妙玉 四薛:薛蟠、薛蝌、薛宝钗、薛宝琴。 四尤:尤老娘、尤氏、尤二姐、尤三姐。 四草辈:贾蓉、贾兰、贾芸、贾芹。 四王辈:贾珍、贾琏、贾环、贾瑞。 四文辈:贾敬、贾赦、贾政、贾敏。 四代辈:贾代儒、贾代化、贾代修、贾代善。 四烈婢:晴雯、金钏、鸳鸯、司棋。 四清客:詹光、单聘仁、程日兴、王作梅。 四无辜:石呆子、张华、冯渊、张金哥。 四小厮:茗烟、扫红、锄药、伴鹤。 四婆子:刘姥姥、马道婆、宋嬷嬷、张妈妈。 四情友:秦钟、蒋玉菡、柳湘莲、东平王。 四壮客:乌进孝、冷子兴、山子野、方椿。 四宦官:戴权、夏秉忠、周太监、裘世安。 ”文房四宝”:抱琴、司棋、侍书、入画。 ”四珍宝”:珍珠、琥珀、玻璃、翡翠。 四大家族:贾、史、王、薛 金玉良姻:薛宝钗和贾宝玉 木石前盟:贾宝玉和林黛玉 一主三仆:贾探春--侍书、翠墨、小蝉。林黛玉--紫鹃、雪雁、春纤。贾惜春--入画、彩屏、彩儿。贾迎春--司棋 、绣橘 、莲花儿。 艺术成就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不可超越的顶峰。《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整一个的欧洲。 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评价与看法: 1、《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开头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什么人都不注意《红楼梦》的第四回,那是个总纲,还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好了歌》和注。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讲护官符,提到四大家族:“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红楼梦》写四大家族,阶级斗争激烈,几十条人命。统治者二十几人(有人算了说是三十三人),其他都是奴隶,三百多个,鸳鸯、司棋、尤二姐、尤三姐等等。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 2、中国有三部名小说,《三国》、《水浒》和《红楼梦》,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不算中国人! 3、不读五遍《红楼梦》,没必要发表评论。 4、大观园里贾宝玉的命根是系在颈上的一块石头,国民党的命根是它的军队,怎么好说不“保障”,或者虽有“保障”而不“确实”呢? 5、《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他的书中写了几百人,有三四百人,其中只有三十三人是统治阶级,约占十分之一,其余都是被压迫的。牺牲的、死的很多,如鸳鸯、尤二姐、尤三姐、司棋、金钏、晴雯、秦可卿和她的一个丫环。秦可卿实际是自杀的,书上看不出来。贾宝玉对这些人都是同情的。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这部书写了宋朝的真正社会历史,暴露了封建统治,揭露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矛盾,也有一部分写得很细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但是,《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红楼梦》、《聊斋志异》是尊重女性的。 现有版本 《红楼梦》的版本,可分为两个系统:一是仅流传八十回的脂评抄本系统;一是经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的一百二十回印本系统。脂评系统的本子,现存十个版本,其祖本都是曹雪芹生前传抄出来的,所以在不同程度上保存了原著的本来面貌;程高系统的本子,基本上只有两种:程甲本和程乙本。据当今主流红学家称:它们前八十回依据的也是脂评系统的本子,已经过了整理者较多的改动;不过这也没有获得普遍的共识,仍有相当的红学家和爱好者认为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是一个整体;或者认为程高本和八十回本是同时代的不同抄本;当然也有人认为程高本早于脂评本,学术上还存在很多争议。 在曹雪芹身前的版本中出现过《风月宝鉴》、《石头记》、《金陵十二钗》、《情僧录》等名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当属《石头记》的一支,因为首题此名的“甲戌本”中就有这么一句“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第一回]但这五个名字是不同改稿的不同命名还是存在同一改稿的几个名称,至今学界还有争议。 1791年程伟元、高鹗摆印本出版之后,书商为逃脱官府查禁,曾将《红楼梦》改成《金玉缘》《大观琐录》等名字,但底本均是程本。 甲戌本: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1—8,13—16,25—28,共16回,分装为4册,4回一册。第一回有其它各本没有的一句话: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故得名。甲戌,1754年。此本有一千多条批语,被称为“脂批”。它指出了曹雪芹的卒年是1762年。 己卯本: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1回—20回,31回—40回,55回(后半),56,57,58,59回(前半),61—63,65,66,68回—70回。在31回—40回这一册的目录页上,有“己卯冬月定本”六个字,故称己卯本。己卯,1759年。 庚辰本: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78回,1—80,缺64,67回。装成8册。10回一册。后四册目录页有“庚辰秋月定本”字样,故名。庚辰,1760年。 蒙府本:名石头记,发现于清代一蒙古王府,故名。专用抄纸原抄部分74回,他人白纸抄补成120回。 戚本(石印本,上海本,南京本):名石头记,有戚蓼生序,故名。80回。 杨藏本:又称梦稿本、全抄本。因系杨继振原藏,故名杨藏本。题“兰墅太史手定红楼梦稿”。 舒序本:又称己酉本、脂舒本,题“红楼梦”。存1-40回。有舒元炜1789年(己酉)序,故名。 列藏本:又称脂亚本,无书前题页。因藏于原苏联亚洲人民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故名列藏本。现存俄罗斯彼得堡东方研究所。存78回,缺5,6回。没有总书名。除少数几回名红楼梦外,各回皆名石头记。不只一处,它本文字皆误,而此本正确。最好一例是黛玉眉目的第二句,此本为: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与第一句“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可谓极工之对。虽未必为雪芹原笔,然它本较之此本均逊色良多。已有影印本。 甲辰本:又称梦觉本、梦序本、脂梦本,题“红楼梦”。有梦觉主人序。80回。 郑藏本:存23,24回。曾为郑振铎收藏,故名。 以上10个本又称脂本,以有脂砚斋评语故 这些抄本现在都出版了影印本(上海本南京本除外)。后来,有了活字印刷本:程甲本(1791):程伟元、高鹗于1791年出版的活字印刷本,120回。 程乙本(1792):程伟元、高鹗于1792年出版的活字印刷本,120回。对程甲本作了不少修改。 诸本关系 这些本子的关系,是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有一位论者认为,这些本子都出自曹雪芹的同一个传世稿本。诸本间的差异,是在传抄中形成的,雪芹并没有多个稿本传世。他以共同异文版本群统计表加上其它一些论据,论证了诸抄本都是配抄本(包括己卯本和庚辰本),因而,版本关系的研究不能以“本”为单位,应当以“回”为单位。有时,还要深入到一回的内部。 程伟元和高鹗于乾隆帝五十六年(1791年)整理出版120回木活字本《红楼梦》,为 “程甲本”、“程甲本”。前80回的底本也是一个红楼梦抄本,但删去了几乎全部批语(也可能一开始就没有批语)。其后40回有人认为是原本;有人认为是程伟元和高鹗所续,但也有人认为续书者另有其人,程高只是整理者。自此时起至清末,“程甲本”被大量翻印出版,成为当时流传最广的版本。程伟元和高鹗于次年(1792年)又出版了“程乙本”。“程乙本”是在“程甲本”的基础上修订的,对前80回作了大量的修改。此本在清代影响不大,至民国方由胡适提倡而成其后数十年主流,至今台湾出版的《红楼梦》仍以此本为主。 后40回红楼梦 红楼梦原稿80回后有很多争议。有人认为120回红楼梦是一个整体;有人认为程乙本后40回由程伟元委托高鹗续写。也有人认为,后40回乃他人所作,高鹗只是整理人。普遍的看法是续书在文学价值上与曹雪芹的前八十回相去甚远,在立旨上也与曹雪芹大相径庭,但是大体上保存了原作的故事结构,对于红楼梦的广泛流传有很大功劳。 目前对后四十回红楼梦,周汝昌有一种看法:周汝昌认为有很多很多的证据表明,曹雪芹已经在逝世前基本完成了《红楼梦》的书稿,故有“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之语。这种看法认为,之所以有后四十回的红楼梦,乃是一个政治行为。据考证,曹家与当时中国的皇族关系密切。《红楼梦》一书的历史、政治语境,乃是当时一场有名的政治风波“弘皙逆案”。又综合红学界已经基本达成的一项共识——《红楼梦》是一部曹雪芹自叙性质的小说,由此可以推断,在曹雪芹已基本完成的原稿中,有着大量反映那场皇族内部政治斗争的蛛丝马迹。加之《红楼梦》中透露出大量的与当时官方所持的封建道德伦理相悖的思想(萌芽),因而受到官府的干预。据说康熙帝怕引起骚乱,命人将后半部书稿毁掉,又请高鹗编纂。因而,后半部原稿的散佚与续作的出现,很可能是官府干预的结果。 一家之言,聊备一说。 此外,从前八十回的红楼梦中,尤其是从脂批批文、不同版本间的对比上看,再综合史实研究,后半部原稿的大体情节可以推断出来,不过这只是一部分红学家的看法,因为各版本脂批有很多互相矛盾的地方,而脂批的真假也有待考究,红楼梦的情节目前还没有什么可信的推测。目前中国大陆学者刘心武便做过此种尝试,然而学界对此分歧颇大。 人物名字的谐音 书中很多人物的名字,其谐音都有特殊的含义,或讽刺,或感叹,是为红楼梦的艺术之一。脂砚斋的批文指明了部分的隐意。 甄士隐——真事隐 甄英莲——真应怜 霍启——祸起 贾雨村——假语存 娇杏——侥幸 冯渊——逢冤 秦可卿——情可轻 秦钟——情种 詹光——沾光 卜固修——不顾羞 卜世仁——不是人 石呆子——实呆子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 贾化——假话 单聘仁——擅骗人 坠儿——罪儿 靛儿——垫儿 戴权——大权 张友士——张有事 秦业——情孽 贾政、贾敬——假正经 蘅芜苑——恒无怨 花袭人——花惜人 主题思想 由于这部巨著是以数个大主轴穿插众多小故事而成,因此关于《红楼梦》的主题,至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其中最为人所重视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及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也有人认为这部巨著是在描写传统中国贵族生活的腐败与颓废。全书中有很多关于佛教、道教、儒家的思想,富含神话的色彩,并且反映著作当时的政治礼教、社会生活、经济制度及文化发展,乃至服装穿戴、饮食药膳、建筑亭阁、舟车行轿等等层面。 主要续书 《红楼梦》续书多为续貂之作,我们可以将其作为一种现象研究。主要续书有: 1、《红楼圆梦》 异名:绘图金陵;十二钗后传 回数:30,自120回续起 作者:临鹤山人 刊本:嘉庆十九年红蔷阁写刻本;大连市图书馆收藏 2、《红楼梦影》 回数:24,自120回续起 作者:顾春 刊本:光绪三年聚珍堂活字印本,辽宁省图书馆藏 3、《红楼幻梦》 异名:幻梦奇缘 回数:24,自97回续起 作者:花月痴人 刊本:道光二十三年疏影斋刊本,辽宁省图书馆藏 4、《绮楼重梦》 异名:红楼续梦;蜃楼情梦;新红楼梦 回数:48,自120回续起 作者:王兰沚 刊本:初刊本为嘉庆四年则园漫士叙本,原书未见,仅存书目。现存较早刊本为嘉庆十年瑞凝堂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5、《补红楼梦》 异名:补石头记 回数:48,自120回续起 作者:嫏环山樵 刊本:嘉庆二十五年刊本,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6、《红楼梦补》 异名:红楼姊妹篇 回数:48,自97回续起 作者:归锄子 刊本:嘉庆二十四年藤花榭刊本,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藏 7、《续红楼梦》 异名:秦续红楼梦 回数:30,自97回续起 作者:秦子忱 刊本:嘉庆四年抱瓮轩刊本,辽宁省图书馆藏 8、《红楼真梦》 异名:石头记补 回数:64,自120回续起 作者:郭则沄 刊本:民国二十九年家印铅字本,辽宁省图书馆藏 9、《红楼复梦》 回数:100,自120回续起 作者:陈少海 刊本:嘉庆四年刊本,英国皇家亚洲学会藏 10、《续红楼梦新编》 异名:续红楼梦;增红楼梦;增补红楼梦;红楼重梦;海续红楼梦 回数:40,自120回续起 作者:海圃主人 刊本:嘉庆十年文秀堂刊本,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11、《续红楼梦稿》 异名:续红楼梦 回数:20,自120回续起 作者:张曜孙 刊本:此书未终卷,稿本九册,周绍良

  一、结合高一已学的《林黛玉进贾府》,通过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

  二、结合林冠夫的《黛玉葬花》和舒芜的《两次葬花》加深对《红楼梦》高超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通过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设想

  先共同回忆《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有关情节,说说黛宝玉的性格及其关系。然后共同研读《黛玉葬花》,通过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最后结合两篇文章,加深对《红楼梦》高超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共同回忆《林黛玉进贾府》有关情节,说说《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以及宝玉的性格。

  (一)林黛玉

  林黛玉由于丧母来外婆家,过去常听她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贾母念及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反表现出孤高自尊。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这表现在她辞谢邢夫人留饭,在王夫人和贾母处择座,反映出她聪慧而又有良好的教养。在众人眼里,她“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颦颦”二字,准确地勾画出她的神情,也透露出她与这个等级森严,礼仪繁多的封建贵族家庭很不投合。

  (二)贾宝玉

  结合注解理解《西江月》二词的深层含义,谈课文初步表现了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提示: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而贾宝玉则是贾母的心尖儿宝贝,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们的命根子。然而贾宝玉并不看重“通灵宝玉”,骂之为“劳什了”,“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黛玉早听说过位衔玉而生的表兄“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王夫人则认为自己这个儿子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课文还借“后人”(按:“后人”应是作者的托辞)写的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

  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从封建统治阶级来看,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

  (三)《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宝黛关系

  一见如故,心灵相通

  提问:课文描写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相见的情形,表现了什么?

  -

  提示:黛玉和宝玉第一次相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这当然有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的因由。不过黛玉新到外婆家,言行谨慎,只在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娇纵惯了,便直言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在黛玉眼里的宝玉并非“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在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与其说是一见留下情根,不如说是精神上相通相应。“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见《红楼梦》第五回)然而这样一对幼男弱女要在这个森严的贵族之家争得自由,其未来的命运不卜可知。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性格特点,给人初次但却不易忘怀的印象。课文写王熙凤登场亮相效果极佳,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适当场合、适当的时机,把握住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研读《黛玉葬花》,分析人物性格

  1、学生自读课文,试析黛玉性格(学生有声朗读)

  2、学生概述情节,

  3、说说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并说明理由(不少于100字)

  第二课时

  继续研读《黛玉葬花》,分析人物性格

  一、播放《黛玉葬花》视频导入

  二、《黛玉葬花》研读

  1、有关葬花的故事的由来(可不讲)

  说到葬花的故事的由来,有人说《葬花吟》是从唐寅的两首诗中“脱胎”的(《红楼梦辨》)。诗歌当然是有所继承借鉴的,但不应把文艺创作的“源”和“流”的关系弄颠倒了。说到《葬花吟》在某些遣词造句、意境格调上利用前人之作,实不必到明人的集子中去找。唐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类为人熟知的诗句还不足以借取利用吗?即如葬花情节,也未必径取唐寅将牡丹花“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事,作者的祖父曹寅的《楝亭诗钞》中也就有“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诗句,难道还不足以启发他的构思吗?但这些都是“流”,都仅仅是利用,既不表现诗的主要精神,也决不能代替作者源于现实生活的创造。何况,如前所述,此诗中,作者运笔鬼斧神工之处,完全不在于表面上那些伤春惜花词句的悱恻缠绵。

  2、总述:

  黛玉葬花是黛玉性情的描写,这一段也为读者刻画出一个美丽如花,清洁自爱自怜的形象。

  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在红楼梦中是最经典的片段之一。看过红楼梦的人都对这一段过目不忘

  她把花比喻成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喻为污淖,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林黛玉在贾府中,虽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毕竟是外孙,寄人篱下的滋味还是有的,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观,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见落花而感身世,不觉满目凄凉。

  3、赏析《黛玉葬花吟》,分析人物性格

  黛玉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则是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是对青春年华转瞬即逝的哀叹,也有对生的依恋对死的恐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表达了内心的悲哀,怨愤地发泄、指控;

  解说:

  或许初时读来觉得全诗过于消极,处处流露出多愁善感心灵脆弱的封建**的自顾自怜,哀伤凄恻;可细细品来却不尽然。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是对青春年华转瞬即逝的哀叹,也有对生的依恋对死的恐惧;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表达了内心的悲哀,怨愤地发泄、指控;

  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

  至于“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未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并通过鹦鹉也会吟哦的描写,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全诗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葬花辞》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原因或许正在这里吧。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林黛玉无疑是全书最有灵气的人物。最能体现她的人格理想、精神追求与生命意识的,莫过于她的《葬花吟》。可以说,《葬花吟》是林黛玉的整个精气、骨肉和血液熔铸而成,是林黛玉的“魂”。

  诗中反复出现的“花、鸟、人”三个形象,有其深意和联系。

  花虽质本洁却飘落无依,是黛玉的自喻。当“桃飘李飞”之时,“柳丝榆荚”总是正当青春年华,郁郁青青,它们无视桃李花的凋残飘零,自顾活得意气盎然,仿佛是林黛玉生活现实环境中,高洁的遭冷落、摧残、践踏,而鄙俗的却倍受青睐、宠爱的写照。

  而花鸟之魂正是人魂,“花魂鸟魂总难留”,表述的“人生寄一世,掩忽若飘尘”的漂泊感,犹如困扰黛玉的一条绳索,使她无法摆脱生命不得自由的焦虑和痛苦,走完极其短暂的一生。

  黛玉为花垒香冢,正是想为自己营造一个逃避世俗泥淖的堡垒,构建一个自我的世界,让其高洁有所皈依,不被污浊沾染。

  4、关于《葬花吟》的一些看法(听听而已,不讲也无所谓):

  《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chèn)。这一点,我们从作者的同时人、极可能是其友人的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中得到了证明。诗曰: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似谶成真”,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写黛玉之死的情节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此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甚至通过写鹦鹉学吟诗也提到。可知红颜老死之日,确在春残花落之时,并非虚词作比。同时,这里说“他年葬侬知是谁”,前面又说“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飘泊难寻觅”等等,则黛玉亦如晴雯那样死于十分凄惨寂寞的境况之中可以无疑。那时,并非大家都忙着为宝玉办喜事,因而无暇顾及,恰恰相反,宝玉、凤姐都因避祸流落在外,那正是“家亡莫论亲”、“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日子,诗中“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或含此意。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几句,原在可解不可解之间,怜落花而怨及燕子归去,用意甚难把握贯通。现在,倘作谶语看,就比较明确了。大概春天里宝黛的婚事已基本说定了,即所谓“香巢已垒成”,可是,到了秋天,发生了变故,就象梁间燕子无情地飞去那样,宝玉被迫离家出走了。因而,她悲叹“花魂鸟魂总难留”,幻想着自己能“胁下生双翼”也随之而去。她日夜悲啼,终至于“泪尽证前缘”了。

  这样,“花落人亡两不知”,若以“花落”比黛玉,“人亡”(流亡也)说宝玉,正是完全切合的。宝玉凡遭所谓“丑祸”,总有别人要随之而倒霉的。先有金钏儿,后有晴雯,终于轮封了黛玉,所以诗中又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双关语可用来剖白和显示气节。“一别秋风又一年”,宝玉在次年秋天回到贾府,但所见怡红院已“红瘦绿稀”(脂评),潇湘馆更是一片“落叶萧萧,寒姻漠漠”(脂评)的凄凉景象,黛玉的闺房和宝玉的绛芸轩一样,只见“蛛丝儿结满雕梁”(脂评谓指宝黛住处),虽然还有宝钗在,而且以后还成其“金玉姻缘”,但这又怎能弥补他“对境悼颦儿”时所产生的巨大精神创痛呢?“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难道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这些只是从脂评所提及的线索中可以得到印证的一些细节,所述未必都那么妥当。但此诗与宝黛悲剧情节必定有照应这一点,大概不是主观臆断吧;其实,“似谶成真”的诗还不止于此,黛玉的《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和《桃花行》也有这种性质。前者仿佛不幸地言中了她后来离别宝玉的情景,后者则又象是她对自己“泪尽夭亡”(脂评)结局的预先写照。

  5、探究:那么黛玉为何要写《葬花吟》?

  与黛玉同看《西厢》,宝玉说自己如“多愁多病”的张生,黛玉如具有“倾国倾城貌’’的莺莺,这等于是那个时代最直白的爱情表露。

  碍于当时的礼教,也怕宝玉把自己看得太“轻薄”,所以黛玉竟“眼圈儿红起来”。有尊严的大家**,谁敢对她们表白爱情在那时,表白爱情一方面固然是喜欢对方,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不尊重对方。所以黛玉竟有些委屈,怀疑宝玉利用“*词艳曲”来“欺负”自己。

  黛玉毕竟是了解宝玉的,听了宝玉这样的表白,心里毕竟是喜欢的。所以宝玉刚一发誓,黛玉就“破涕为笑”,也随即引用了《西厢记》中的词语,说宝玉“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黛玉同样引《西厢记》,就等于接受了宝玉的爱情表白。通过共阅《西厢》,宝黛爱情前进了一步,“朦胧度”有所减少。

  宝、黛的亲密已引起了“宝钗方面”的不安。王熙风毕竟精明,准备公开挑明此事,好使宝、黛二人不再好意思接近。对一个姑娘家随意说这种话,实际上是羞辱她:

  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 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如果仅限于此,还可理解为王熙凤之“诙谐”。但后来的话,就足以证明王熙风并非“诙谐”了。 凤姐笑道:“你别作梦!你给我们家作媳妇,少了什么”指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

  王熙风等于公开在嘲笑黛玉,在“揭露”黛玉的“目的”。王熙凤的意思就是,你林黛玉“人物儿,门第、根基、家私”都配不上宝玉,你还“作”什么“梦”呢

  听了凤姐的话,林黛玉“抬身就走”。宝钗当然希望黛玉在此受奚落,赶忙叫“颦儿急了,还不回来坐着,走了倒没意思。”黛玉如果不走,宝钗当然觉得“很有意思。”

  赵姨娘与马道婆暗害宝玉,宝玉病刚好,黛玉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宝钗就望着黛玉“嗤”的一笑,惜春问她笑什么,宝钗道:

  “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度众生;这如今宝玉、凤姐姐病了,又烧香还愿,赐福消灾;今才好些,又管林姑娘的姻缘了。”宝钗是学风姐的话头,来继续奚落黛玉。黛玉何尝不知指责她“只跟着风姐姐贫嘴烂舌的学。”这些表面看来都是“玩笑”,但玩笑的背后却有着“刀光剑影。”

  王熙凤这种不尊重黛玉的诙谐,深深刺伤了黛玉,再加上宝钗的“玩笑”,黛玉简直忍无可忍。当宝玉向着紫鹃说“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时,黛玉就伤心得哭了。

  黛玉已经意识到了宝钗等人的“风刀霜剑”,但又苦于没有父母,无人作主。虽有外祖母,但一个女孩子家,是不好开口说这种事的。在贾母虽心向黛玉,却也不肯轻举妄动,恐遭到别人的反对,老太太先把宝玉的婚事“悬置”了起来。 宝钗往潇湘馆瞧黛玉,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就不好意思再进。正巧碰见一对大蝴蝶,宝钗就想扑住,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忽听亭子里有人说话,宝钗恐人嫌疑,故意使了个“金蝉脱壳”之计,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宝钗是否有意陷害黛玉,因作者没有细写,不好妄度。但耐人寻味的是,宝钗听到亭里人谈话时的一段想法:。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

  从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知道:

  1、宝钗与小红非常熟悉,她能单凭声音,就听出是“红儿”,

  2、宝钗很熟悉她的性格,知她“眼空心大”、“刁钻古怪”。

  小红是宝玉房中的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小丫头,宝玉本人见到她时,还不认识她,宝钗作为一个怡红院外的大**,为何对宝玉房中的小丫头也这般熟悉其中奥妙,读者当能深思之。原以为宝钗只结交了袭人,看来大小丫头,凡与宝玉有关者,宝钗都下过功夫。遇到如此老谋深算的对手,林黛玉不一败涂地才是怪事呢!

  第二十八回元妃所赐之物独宝玉与宝钗一样,黛玉与迎春、探春、惜春一样。这件事对黛玉打击不小。元春是贾府的靠山,她的意见,比贾母的还权威。元妃居于深宫,对薛;林并不了解,省亲时,对二人一样夸赞,何以突然“态度鲜明”起来这其中恐与其母王夫人的建议有很大关系。

  对于别人,这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对于黛玉,这可是个危险的信号。所以她对宝玉说:

  “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

  宝钗、王熙凤等人的冷眼冷语,加上又对宝玉的误解,父母姐弟皆无的孤独,礼教规范与爱情要求的冲突,促使黛玉益发感伤。这一切,便形成了催人泪下的《葬花吟》。当然,疾病的缠绕,生命短促的预感,也是黛玉创作此词的原因。

  第三课时

  结合林冠夫的《黛玉葬花》和舒芜的《两次葬花》加深对《红楼梦》高超艺术手法的理解

  一、学生自读、列出结构提纲并展示

  二、林冠夫的《黛玉葬花》

  1、否定前人关于“葬花”化用前人牵强附会之说

  2、与《灌园叟晚逢仙女》的“葬花”“浴花”相比较,认为《红楼梦》中的已发展成一段“具体而又符合人物性格”的情节。

  3、葬花之举是对林黛玉最富有表现力的行动。花即黛玉。

  三、舒芜的《两次葬花》

  《两次葬花》 第一次葬花 第二次葬花

  时间 三月中浣 芒种(四月二十六)

  花 桃花 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

  人 宝玉先来黛玉后来,二人一起葬花 黛玉先来独自葬了花,宝玉才来

  气氛 爱情小喜剧 完全沉浸在痛苦的悲剧气氛里

  原因及作用 通过小小的口角,相互信了爱情的表白和接受

  通过严重的吵架,相互作了进一步的剖白和交心

装不下,前面62回看这里: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532936htmlfr=qrl3 ●第六十三回 宋江兵打北京城 关胜议取梁山泊 卢俊义、石秀被擒,下于死牢,梁山泊好汉散发没头帖数十张,梁中书不敢杀害卢员外及石秀,派索超于城二十五里外飞虎峪下寨,等待梁山泊来人与之厮杀。 梁山泊人马,大战索超,大名府危急。蔡京大惊,关胜献围魏救赵之计,主张攻打梁山泊。 ●第六十四回 呼延灼月夜赚关胜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吴用识破关胜围魏救赵之计,逐步退兵。花荣、林冲埋伏飞虎峪两边,打退追兵。宋江兵回梁山。 张横劫关胜之寨被俘。三阮、张顺救张横,阮小七中伏被俘。 呼延灼诈降,关胜不疑,夜晚偷营,关胜被擒。忠义堂上,宋江重待关胜,关胜先欲就死,后为义气所感入伙,成了攻打北京的前部前锋。一交战便打败索超,吴用又故意输于索超一战,使他欢喜入城。吴用雪天掘下陷坑,引超超追来,被伏兵擒拿。 ●第六十五回 托塔天王梦中显圣 浪里白条水上报冤 梁中书坚守不出,宋江礼待索超,索超归顺梁山。宋江染病,张顺要到建康府请安道全来医治,在扬子江船上被张旺投入水中,盗去盘缠。张顺咬断绳索,在王定六帮助下到建康府,杀了烟花,逼安道全上山。又在扬子江船中把张旺扔下去,说服王定六上梁山。戴宗使神行法接安道全上山,医好宋江疾病。吴用要在春秋时节打下北京,救取卢俊义并石秀。 ●第六十六回 时迁火烧翠云楼 吴用智取大名府 吴用要在元宵节时,先于北京城中埋伏,里应外合,破城救人。吴用又告诉宋江东京蔡太师力主招安之意。 北京城元宵放灯。梁山泊宋江守寨,吴用引八路人马进驻城下。时迁在北京翠云楼放火,城中大乱,梁中书四个城门冲不出去。后从南门夺路而走。城内柴进救出卢俊义、石秀,捉了李固,贾氏。 ●第六十七回 宋江赏马步三军 关胜降水火二将 宋江要让卢员外坐前位,卢不允,武松、李逵亦不乐,吴用说:“尔后有功却再让位。”宋江方允,并犒赏三军。 谏议大夫赵鼎主张招安,蔡京主张剿捕。天子革赵鼎之官,蔡京举荐单廷王+圭魏定国剿捕梁山好汉。 关胜得到宋江允许,同宣赞、郝思文一起,要擒单廷王+圭(圣水将军)、魏定国(神火将军)。 关胜用大刀使单廷王+圭落马,单愿降。魏定国使神火打败关胜,城里却被李逵放火烧了,不敢回城,于中陵县屯住。关胜围城,单廷王+圭、关胜说魏定国降了梁山泊。 ●第六十八回 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曾头市郁保四拦梁山好马二百余匹,宋江要与之战,想叫卢俊义为前部先锋,夺得战功,便让尊位,吴用则反其意,只叫卢俊义去平川埋伏。 宋江与曾家军对阵,五次交锋,各有胜负。 吴用施计,大败曾家军,活捉史文恭。忠义堂上,将史文恭剖腹剜心,享祭晁盖。宋江让卢俊义坐尊位,吴用等不同意。 ●第六十九回 东平府误陷九纹龙 宋公明义释双枪将 宋江与众头领打东平府,卢俊义与众头领打东昌府。宋江到东平府前,先差郁保四、王定六给董平下战书,董平打了来使,激怒宋江,派史进与旧相识李瑞立相见,被李瑞兰父亲告于程太守,史进被下死牢。吴用跑来用计,要宋江打汶上县,宋江围城,董平出战,中计被俘。董平因婚事与程、太守不和,投降宋江,引兵入城,夺得程太守女儿。 ●第七十回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卢员外攻打东昌府,因遇没羽箭张清,吃了败仗。宋江前去助战,被张清用石子打中一十五员大将。 吴用教用粮草车子和船只赚张清出城劫粮,张清去抢水中船上粮食时被水军头领擒拿。吴用又使人打进东昌府内。 张清被宋江义气所动,愿降。又荐兽医皇甫瑞上山。 ●第七十一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忠义堂上做醮七日,每日三朝,恳求上苍,拜求报应。石碣天书,替天行道,忠义双全;一百0八人排座次,对天盟誓。 宋江在菊花会上酒醉赋词,盼望招安。 武松、李逵大闹菊花会,反对招安,宋江欲斩李逵,众人劝阻,监之,宋江酒醒,悲念李逵,并说服武松、鲁智深,要去招安。 宋东要私去东京观灯。 ●第七十二回 柴进簪花入禁苑 李逵元宵闹东京 宋江、柴进扮做闲凉官,同戴宗、李逵、燕青来到李师师家,给钱,与之饮酒,李逵不满而骂。宋江欲让李师师启奏皇上,李师师不懂;适逢此时皇上来了,宋江等三人商议要就此告一道招安赦书,未商量妥,李逵用交椅打倒杨太尉,用火烧李师师家。宋江等先自出城,吴用派人接了。李逵、燕青还在城内。 ●第七十三回 黑旋风乔捉鬼 梁山泊双献头 李逵替狄太公捉鬼,杀了狄太公女儿和奸夫王小二。刘太公说他十八岁的女儿被宋江抢去了,李逵到忠义堂扯了杏黄旗,与宋江以头相赌。经对证后不是宋江,李逵负荆请罪,去牛头山杀了强贼,救了刘女,回山。 ●第七十四回 燕青智扑擎天柱 李逵寿张乔坐衙 燕青往太安州和擎天柱任原相扑,使鹁鸽旋,把任原撺下献台。住原徒弟起哄,李逵动怒相打,卢俊义等接燕青回山,不见李逵,派人去寻。 李逵到寿张县县衙,装做县官判案,放了打人的人,枷了吃打的人。又去学堂吓跑教师,吓哭学生。被穆弘拖回。 天子听了御史大夫崔靖的启奏,差陈宗善太尉去梁山泊招安,以拒辽兵。 ●第七十五回 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骂饮差 陈宗善领着东京蔡京派来的张干办,高俅派来的李虞候,带十瓶御酒,来到济州,太守张叔夜力主办成招安一事。 梁山泊内,宋江力主招安,以为此方算得“正果。”吴用等对招安持怀疑态度。阮小七用十瓶村醪水白酒掉掉了御酒送上金沙滩去。肖让读诏。诏中要宋江领人去东京免罪。李逵从梁上跳下来,扯碎诏书,揪打陈太尉,被宋江,卢俊义抱住。宋江打开御酒,尽是村醪白酒,众人骇然。宋江、卢俊义送走太尉,吴用主张先打后商量。皇帝派东厅枢密使童贯为大元帅,前往征剿梁山泊。 ●第七十六回 吴加亮布四头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高、杨二太尉送童贯出征。来到济洲,太守张叔夜劝其用计,不可轻敌,被童贯大骂一顿。 一赢童贯。 ●第七十七回 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两赢童贯 二赢童贯。宋江不教伤害童贯,又放了[]美,让回去报告,以求招安。 ●第七十八回 十节度议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败高太尉 宋江派戴宗,刘唐去东京打探消息。 高俅向皇上隐瞒宋江希望招安一事,亲领十节度,水陆征剿。吴用使董平、张清在凤尾坡拦路打了王文得。第一次交战,林冲与王焕不分胜负,呼延灼打死节度使荆忠,项元镇箭射董平。水路刘梦龙逃走,党世雄被捉。 这十节度使,旧日都是绿林丛中出身,后来受了招安。 ●第七十九回 刘唐放火烧战船 宋江两败高太尉 张清捉了韩存保。宋江礼待党世雄、韩存保,表白招安之心,二人回去高俅欲斩,众人劝阻。再战,高俅败回济州。 梁山泊里,宋江招安心切,吴用施用计策,设下伏兵。 ●第八十回 张顺凿漏海鳅船 宋江三败高太尉 高俅移改诏书,吴用识破诡计,众头领大战一场而归。 高俅听从叶春之计,造海鳅船。张顺等凿漏海鳅船,高俅落水,宋江对高俅以礼相待,尽述委屈之情,表示招安之意。酒醉,高俅与燕青相扑,高俅出丑。萧让、乐和承高俅进京见天子,以求招安,高俅留闻焕章于梁山为信。 ●第八十一回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计出乐和 吴用对高俅不信任,对招安不抱希望。宋江派戴宗、燕青带上闻焕章给宿元景太尉的书信,前往东京(开封)。燕青来李师师家歇宿,天子私行馆,李师师荐燕青面见天子,燕青备说两次招安经过,天子方知受了童贯与高俅之蒙蔽。燕青持闻焕章书信见宿元景,宿元景收礼在心。燕青、戴宗于半夜四更救乐和、萧让出高俅花园。 ●第八十二回 梁山泊分金大买市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天子女临朝,大骂童贯、高俅,夸奖宋江。宿元景招安来到济州。宋江等众头领迎接宿元景上山,饮酒作乐相庆。梁山泊买市十日,宋江要起送各家老小还乡,吴用劝阻,让招安事成再送不迟。宋江率领众多人马,经济州到东京,红旗上写“顺天”、“护国”等字样。宋江等接受天子检阅。皇上于文德殿接见众义士。又有人要一百零八人分散归回本地。童贯要赚众将入城剿灭,天子不决。宿太尉大骂奸臣,启奏天子。 ●第八十三回 宋公明奉诏破大辽 陈桥驿滴泪斩小卒 宿元景要宋江等去破辽,功成封官,天子大喜,大骂童贯等。宋东、吴用回山寨,焚化晁盖灵牌,遣送各老小还乡。天子赐宋江诸军一人酒一瓶,肉一斤。朝廷官员从中作弊,酒扣半瓶,肉扣半斤。军校发现,杀死厢官,宋江滴泪斩杀军校。在密云县与番兵交战,连胜两阵。吴用用计,水陆并用,打破檀州。 ●第八十四回 宋公明兵打蓟州城 卢俊义大战玉田县 宋江得檀州后,攻打蓟州,先使石秀,时迁于城内放火,宋江在外加紧攻城,番将弃城而逃,宋江进驻蓟州。 ●第八十五回 宋公明夜渡益津关 吴学究智取文安县 辽国郎主派欧阳侍郎来蓟州招安,吴用有背宋归辽之心,宋江以忠义为重,不愿背负朝廷,宁愿青史留名,吴用只好同意。 辽国使者欧阳侍郎又来招安,宋江佯为同意,里应外合,打开霸州,卢俊义回守蓟州。 ●第八十六回 宋公明大战独鹿山 卢俊义兵陷青石峪 宋江、卢俊义不听吴用、朱武之言,深入幽州,卢俊义被困青石峪。宋江领兵打进青石峪,解救了卢俊义,杀了辽统帅贺统军,得幽州。 ●第八十七回 宋公明大战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将 宋江听吴用计,于幽州城外摆成九宫八卦阵,兀颜小将要破八卦阵,被呼延灼活捉。李金吾欲救之,被秦明打死。兀颜统军率琼、寇二将出战,琼将军被花荣射中,被史进打死。寇将军被孙立打死。 ●第八十八回 颜统军阵列混天象 宋公明梦授玄女法 兀颜统军摆太乙混天象阵,宋江兵败。二次交锋,李逵被捉。吴用施计,用兀颜小将军对换李逵。吴用要守等番军杀来再战,宋江听呼延灼之言,领兵杀去大败而回。 御前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王文斌给宋江军兵送“御赐衣袄”,愿破辽兵混天阵势,不想被辽将砍死马下。 九天玄女授以相生相克之理,教以破辽军的阵法。 ●第八十九回 宋公明破阵成功 宿太尉颁恩降诏 宋江破混天象阵,打死兀颜统军。兵至燕京,辽主投降。辽国丞相褚坚贿赂四大奸臣,启奏天子,让宋江罢兵,存辽国以做屏障。 宋江回京。所取檀州、蓟州、霸州、幽州依旧归还。 ●第九十回 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镇燕青遇故 宋江等于文德殿前朝见天子,天子欲封,蔡京、童贯故意拖延。戴宗、石秀出陈桥驿闲玩在酒店吃酒时,听一公人说河北田虎作乱。 ●第九十一回 宋公明兵渡黄河 卢俊义赚城黑夜 宋江奏过天子,要求征剿田虑。天子宣入之朝,封宋江为平北正先锋。宋江率兵来卫州屯扎。卢俊义夺得陵川,杀死董澄、沈骥,活捉耿恭,又使耿恭扮做陵川逃军,至高平城内,与卢俊义里应外合,破了高平。宋江从吴用之计,攻打盖州。 ●第九十二回 振军威小李广神箭 打盖郡智多星密筹 宋江统领五路军马,攻打盖州不下,向降将耿恭了解城中情况,杀退了晋宁来的援兵。派石秀、时迁偷偷入城,扮做北军,放火烧了草料场和神祠。解珍、解宝趁机入城,里应外合夺了盖州,守将钮文忠带兵逃走。 ●第九十三回 李逵梦闹天池 宋江兵分两路 宋江于宣和五年元旦在盖州与众兄弟饮酒赏雪。李逵于睡梦中到天池岭山林打抱不平,老夫妇要把女儿许与他,他不要。走到文德殿,皇帝封他做值殿将军,杀了蔡京、童贯、杨戬,高俅四个贼子。又遇老母,背往宋江城中。李逵与众兄弟俱述梦中之事,众兄弟齐称快当。 ●第九十四回 关胜义降三将 李逵莽陷众人 宋江东路,卢俊义西路,宋江执杯对卢俊义说:“生擒田虎,报效朝廷,同享富贵。”宋江经过李逵梦中所见的天池岭,来到壶关。两次交锋取胜。唐斌与宋江献城投降,事成,壶关破。 宋江兵攻昭德。田虎手下乔道清做起妖法,李逵、新降将唐斌插翅难飞。 ●第九十五回 宋公明忠感后土 乔道清术败宋兵 唐斌、李逵被活捉,耿恭逃回。宋江不听吴用劝告,往救李逵,被乔道清打得大败。前临大江,后有追兵,欲要自刎,却被土神所变的奇异之人所救。 攀瑞两使法术,斗不守乔道清,圣水将军单廷王+圭,神火将军魏定国均被乔道清打败。 ●第九十六回 幻魔君术窘五龙山 入云龙兵围百谷岭 公孙胜斗败乔道清,宋江等为防其入城固守,追至五龙山,与之相斗大败乔道清,乔道清欲进昭德之城而不得,逃至百谷岭神农庙中。 ●第九十七回 陈[]谏官升安抚 琼英处女做先锋 城中将士放出被俘宋将,向宋江投降。 卢俊义攻克晋宁城,义释孙安。孙辽与乔道清同乡,往百谷岭神农庙,说了罗真人“遇德魔降”的法语,说了公孙胜要点化他归正道的用心,乔道清愿意投降,并拜公孙胜为师。 戴宗往东京报捷,宿太尉奏过天子,陈[]亲临河北监战。 田虎处,邬梨国舅愿往出征,并荐小女琼英为前部先锋,田虎封为郡主。 ●第九十八回 张清缘配琼英 吴用计鸩邬梨 琼英本非邬梨女,其母因不愿给田虎作压寨夫人而跳下高冈撞死。琼英早欲为母报仇。 邬梨被孙安手中军士冷箭身中脖项。这一阵丢失鲁智深。叶清以求医为名,来宋江寨中说明琼英身世,吴用将计就计,派张清、安道全、叶清同往北军,给邬梨看病,取得信任,以做内应。张清假名全羽,与琼英结婚,鸩死邬梨。 ●第九十九回 花和尚解脱缘缠井 混江龙水灌太原城 在汾阳城东郭,戴宗正追的马灵,被鲁智深打翻,鲁智深先前自襄垣城外跌入缘缠井,后被一道人指与路径,方得出井。三人来到汾阳,马灵投降,卢俊义计议征进。 田虎离威胜城望邬国舅处来。李俊趁连日大雨引智伯渠及晋水,灌浸太原城。 ●第一百回 张清琼英双建功 陈[]宋江同奏捷 叶清、张清、琼英于襄垣城外计捉田虎。 琼英假作保护田虎进威胜城,又遇张清助战,卢俊义领兵来到,踏平威胜城。宋江进驻。 ●第一百一回 谋坟地阴险产逆 蹈春阳妖艳生奸 宋江接圣旨离威胜向淮西征王庆。田虎被凌迟碎剐,琼英祭奠父母已毕,往宛州来助宋江。 王庆父亲为了一块坟地逼得人家倾家荡产,弃地而走,于是生王庆。王庆作为副排军,是个好色之徒,与童贯养女,蔡京孙媳妇勾搭。 ●第一百二回 王庆因奸吃官司 龚瑞被打师军犯 童贯兄弟借故把王庆刺配陕州。王庆在北邙山东一市镇使棒赢了庞元。 龚端拜王庆为师,学使枪棒,欲了被黄达所打之仇。 ●第一百三回 张和营因妾弟丧身 范节级为表兄医脸 王庆助龚瑞、龚正两弟兄打了黄达,张管营为了妾弟庞元被王庆所打报复王庆。王庆初更杀了张管营并庞元,逃出陕州,被母姨表兄范金领往房州,藏于城外定山堡以东范金所买农田种地躲避。百余日后,范金用安道全的办法治好了脸上金印,官司之事也慢了。 ●第一百四回 段家庄重招新女婿 房山寨双并旧强人 王庆与段三娘相扑,后结婚。打黄达事发经李助介绍,到房山寨找寨主廖立入伙。廖立怕丢了寨主,拒绝了。王庆杀死廖立,占了房山寨。 ●第一百五回 宋公明避暑冶军兵 乔道清回风烧贼寇 王庆与房州叛军一处,占了房州,又得南丰府。从李助计,得荆南城池。李助为军师,王庆为楚王。又得宋八座军州,僭号改元。宋江遵君命前来,打败王庆军。 ●第一百六回 书生谈笑却强敌 水军汩没破坚城 萧让给陈安抚出主意,使空城计却敌。 ●第一百七回 宋江大胜纪山军 朱武打破六花阵 宋江战胜纪山军,卢俊义攻打西京。 ●第一百八回 乔道清兴雾取城 小旋风藏炮击贼 肖嘉穗在荆南城反叛,杀掉守将梁永,迎吴用入城,城破之后,宋江感谢,肖嘉穗不辞而别。 ●第一百九回 王庆渡口被捉 宋江剿寇成功 内容如题 ●第一百十回 燕青秋林渡射雁 宋江东京城献俘 燕青秋林渡射雁,宋江赞扬雁为仁义智信五德俱备之禽,不该射之,并因此而郁郁不乐,深有所感。 公孙胜相辞,回见罗真人。宋江朝主回来不乐。黑旋风要上梁山,被宋江唾骂。皇上不准入城,众人皆有反意。水军头领与吴用商议欲反,宋江不允,表示自己的忠心。 琼英夫被杀后,其子张节和吴[]大败金兀术。 方腊出身樵夫,起事后占据八州二十五县。 ●第一百十一回 张顺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润州城 吴用计破润州,宋万等三人阵亡。 ●第一百十二回 卢俊义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战毗陵郡 常州守将金节和宋江联系,献了城。 ●第一百十三回 混江龙太湖小结义 宋公明苏州大会垓 俊于榆柳庄结义四个好汉,计取苏州。武松斩了三大王方貌。 ●第一百十四回 宁海军宋江吊丧 涌金门张顺归神 军折将徐宁、郝思文。张顺于杭州涌金门身丧。 ●第一百十五回 张顺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宁海军 江与戴宗在西陵桥祭奠张顺,方天定派将来捉。宋兵屡战皆败,后扮做艄公进得城去,里应外合,方才得胜。张顺借张横驱壳杀了方天定,杭州破。 ●第一百十六回 卢俊义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战乌龙岭 柴进入清溪帝都,招为驸马,解珍解宝身死乌龙岭。 ●第一百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乌龙岭神助宋公明 一老人指给宋江去乌龙岭小路,宋江得睦州。童贯亲领兵将赏军。 ●第一百十八回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关胜与童贯,里应外合,占了乌龙岭。李俊、二阮、二童假意投降献粮取得方腊信任,里应外合,攻占了清溪县,方腊逃至邦源洞。 ●第一百十九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柯引(柴进)驸马佯赢宋兵,二次交锋,反戈一击,南兵大败,方腊逃走。阮小七穿腊衣冠,童贯部将指骂他要学方腊,和阮小七大闹一场。 方腊于楹林中被鲁智深所捉。鲁智深闻潮汛,于六和寺坐化;武松善终。 ●第一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四奸臣用水银杀害卢俊义于庐州。宋江喝了放有毒药的御酒死于楚州。死前还药死润州李逵,怕其造反,坏了清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250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0
下一篇2024-04-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