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堂死前留下一首诗,无人敢收藏,那么它怎么流传至今的?

和中堂死前留下一首诗,无人敢收藏,那么它怎么流传至今的?,第1张

和珅是乾隆皇帝跟前的红人,乾隆皇帝喜欢吟诗作画,为了迎合乾隆皇帝,所以和珅在这方面没少下功夫,也做了很多墨宝,很多都被他的侄子给收藏了,但是他在牢里的时候写下两首绝命诗,当时没有人敢收藏,是被一个朝鲜人知道了以后,记下来了,带回了朝鲜,被朝鲜给记录下并流传至今的。

和珅和中堂被称为是历史上最大的贪官,他的一生贪赃枉法的钱达到了国库的一大半,可以说是富可敌国了,我们从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可以看出来和珅和中堂在清朝的时候也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他是乾隆皇帝身边的大红人,而且皇帝也知道他贪赃枉法,但是却一直都没有处置过他,有人认为这是乾隆皇帝的大智慧,因为他是在给嘉庆皇帝存钱,等到嘉庆皇帝上位了以后,和珅就是嘉庆皇帝树立威信的牺牲品。

甚至还有一句话说的是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意思就是说,扳倒了和珅,嘉庆皇帝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综上所述,很有可能嘉庆皇帝后来扳倒和珅,就是得了乾隆皇帝的指令,而且和珅也该倒台了,要不然的话,会引起公愤。后来和珅在监狱里的时候,曾经写下了两首绝命诗,一首是在他还没有宣判的时候写的,另一首是在宣判结果出来了以后写的。

从他写的第一首诗上可以看出来,他当时都不觉得自己错,而是怀念当初跟着乾隆皇帝的时期 ,当初乾隆皇帝很看重他,但是到了嘉庆皇帝这里,自己却怀才不遇,所以说他是认为自己到了现在的地步,是因为嘉庆皇帝不识才,而不是因为自己贪财。而第2首诗是在嘉庆皇帝是他白绫以后写的,在这首诗里他把自己比喻成香魂,自视清高,到死都没有认为自己有罪。

和珅是清朝的大贪官。嘉庆四年,和珅被抄家,和府的财富,充盈了国库。当时有一句话,叫做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可见和珅贪污数额巨大。

然而,和珅虽然不是一个好官,却算的上是一个好丈夫。

和珅和妻子的相遇,就是一个穷酸小子,遇到了一个不嫌弃他的富家女。

乾隆二十四年,和珅和弟弟和琳双双考入了咸安宫官学,这本是一件大喜事,然而,福祸相依,此时,和珅的父亲常保病逝于福建任上。

失去了父亲,和珅甚至都凑不足自己的学费。无奈之下,他不得不向父亲的生前好友去借生活和学习费用。当时的和珅,忍了许多的鄙夷,这也在他心里埋下了一定要出人头地的想法。

所以,和珅那时候还是一个破落家族中的咸安宫官学的生员,而他的妻子冯霁雯却是一个满清世家的独生女。

冯霁雯的祖父英廉多年出任户部尚书和总管内务府大臣,掌管国家财政和负责宫廷事务,深受乾隆皇帝的信任,无疑是一个实权人物。冯霁雯出身名门,与和珅的婚事可算是很不般配的,她嫁给和珅,也就等于为他提供一个仕途发展的机会。

冯霁雯虽然出身名门,从小养尊处优,但嫁给和珅后,她也丝毫不嫌弃和府的破败,一直秉持相夫教子的传统妇德,对和珅可以说是体贴入微,这让和珅在冯霁雯面前从来不敢横行无忌,为所欲为。

和珅有一个管家叫刘全,本是和珅家的家奴,在和珅家落难以后,依然不离不弃,所以和珅很是信任刘全。冯霁雯嫁进来的时候,唤刘全为管家,但是和珅认为刘全已经是家里人,唤管家不适合,让妻子唤他为全儿,而冯霁雯也很懂得体谅和珅和刘全的感情,从那以后一直唤刘全为全儿,将他当家人看待。

冯霁雯与和珅生有二子,长子丰绅殷德,为乾隆之附额,娶十公主和孝;次子四十多岁时方出世,于嘉庆元年早夭。冯霁雯悲戚过度,身染重疾。

眼看着妻子身体日渐变坏,和珅心急如焚,竟然想出了祈祷鬼神的主意。他在七夕这天花重金为冯霁雯举办了一个盛大的祈祷活动。当时,和珅豪华的府第中搭起了彩棚,供起了牛郎、织女的牌位。

和珅虔诚地为病中的冯霁雯默默祈祷。但是,和珅的祈祷对于病入膏肓的冯霁雯并未起到什么作用,她依然病势沉重。

和珅仍然不死心,在农历七月十五传统的鬼节这一天,又开始贿赂鬼神。冯霁雯居然熬过了七月十五。

但是,冯霁雯最终未能熬过中秋节,嘉庆三年(1798年)的中秋节之夜,冯霁雯病逝。

冯霁雯死时四十七岁。葬礼十分隆重,当时的王公大臣无不前往吊唁。

其实,冯霁雯在嘉庆三年死掉,未尝不是她的福气。我们都知道,在嘉庆四年,乾隆去世以后,掌握了大权的嘉庆,立马查办了和珅,将和府抄家,和珅本人也凄惨的吊死在狱中。

如果冯霁雯没有早死一年,也不知道会面临多么不堪的境地。

  1799年,正月十八日,巨贪和和被嘉庆皇帝赐死。和珅得罪嘉庆,绝非偶然的错失,而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这家伙位极人臣二十年,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千方百计搜集皇亲国戚、文武官员的材料,十五皇子(后来的嘉庆帝)自然也在范围之内。

  乾隆八十大寿那年(1790年),嘉庆的老师朱玉圭正好六十岁。嘉庆写了一首诗祝贺老师,诗中将朱玉圭和父皇连在一起,还说朝廷等待着他来担任要职。和珅发现后如获至宝,将它视为一支备用的暗箭。不久,乾隆拟将朱玉圭调到朝廷当大学士。和珅感到这会危及自己的地位,就拿那首诗给乾隆看,说朱玉圭与皇子的关系不正常,要皇子写诗称颂自己,很有野心。于是“龙颜大怒”,朱玉圭因此被降职,要不是有大臣说情,嘉庆也会受到处分。

  嘉庆从此韬光养晦,并掌握了和珅的大量罪行。1795年9月,乾隆决定传位给嘉庆,使和珅胆战心惊。嘉庆登基后,和珅为了保护自己,更加强了监视活动。

  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乾隆驾崩,嘉庆马上雷厉风行地置和珅于死地:初四日宣布撤销他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的职务,并将他与其死党福长安软禁;初五日颁布征求朝政意见的诏书,其实是鼓动臣下弹劾和珅;初八日拘捕和珅并进行审讯;十五日公布他二十条罪状,三天后下达赐死的诏书。

  和珅知道自己的末日已经到来,罪状公布的当晚,正是元宵,他对着皎洁的月光,不由感慨盈怀,写了这首《狱中对月》:夜色明如许,嗟余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诗相当真实地表现出他此时的处境和心情。他二十年苦心孤诣地耍弄权术、搜刮财富,如今一切都化为乌有,真个是“枉劳神”矣!

  他被迫上吊死后,人们还在他的腰带里发现一首七言绝句:五十年前幻梦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记取香烟是后身。

  他刚踏入五十岁,苦心谋得的权势和财富就如“幻梦”、“香烟”,一切成空,诗的字里行间饱含着无限的凄苦之情。

  和珅之死引起众多议论。其中一说是“水泛含龙”预言三十三年后那场大水灾。道光十二年(1832),黄河南段决堤,造成巨大灾难,再过两年,慈禧太后出世,她是和珅的后身,干尽了祸国殃民的勾当,促使大清王朝崩溃--表明他要报仇。此解十分牵强,可是突出了他的罪恶本性,反映出人们对他的憎恨。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慈禧太后没能像武则天一样荣登宝殿,但是,她手里一样掌握着国家的大权。她以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成为当时大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可以说是清朝的“无冕之王”了。关于慈禧太后的身世,其实,有很多说法,有人甚至觉得她是大贪官和珅的转世。

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1799年,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在狱中自尽,年仅五十岁。和珅虽然消停了,可是,野史家、民间艺人没有消停,他们一直在拿和珅的故事做原料,然后,再编出各种各样的故事来。这些故事成为了老百姓在街头巷尾听到的小段子,并不能够登上大雅之堂。

那么,他们的故事有多离奇呢?

就连一百多年后的慈禧太后都可以牵扯进来,说:慈禧太后是和珅的转世,和珅又来到阳间闹腾大清国了。就这样,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和宣统皇帝遭殃了,这个家族两百六十年的事业也被毁掉了。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故事肯定是瞎编的,只是这些野史家为何一定要将一个男子跟一个老太太联系在一起呢?这就要从和珅临死前留下的一首诗说起了。和珅临死前,没有念及嘉庆皇帝免除他凌迟之刑的恩情,竟然疯狂得写下了这一首七言绝句: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和珅活了五十多年,感觉自己的人生就像梦一样,现在也到了该死的时候了。但是,和珅发誓自己一定会转世回来,到时候他就会将皇帝牢牢握住,也让世人知道他的厉害。诸位可得认清楚了,将来谁是我的后代。

这首诗是和珅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复仇心情的,但是,在野史家的手里,就可以将想象力最大程度放大,然后,编出了两段传说。

我们先说前面两句,当时的人们并不清楚为什么和珅会如此受乾隆皇帝的宠爱,于是,就拿风流才子乾隆爷说事。当乾隆爷还是宝亲王的时候,由于年少轻狂,看上了父亲年轻貌美的小老婆马佳氏。这个马佳氏对宝亲王也很是喜欢,于是,两人就在后宫做起见不得人的勾当来。

这两个年轻人把后宫闹得乌烟瘴气,皇后因此差点被的断气了,最终,她盛怒之下,将马佳氏给赐死了。宝亲王当时不在宫中,等他知道这个事情后,赶紧赶回了宫里,他想救下马佳氏,无奈,年幼的他还不是皇后的对手,只能够眼睁睁看着心爱的女人死在了自己的面前。

宝亲王伤心欲绝,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于是,咬破了自己的手指,在马佳氏的额头上留下了自己的血迹,他希望马佳氏转世后能够前来与他相认,而相认的凭证就是她额头上的血印。后来,他当上了皇帝,成为了乾隆爷。他的心中一直挂念着马佳氏,用了二十年去寻找那个额头上有红印的人。

只是,这样的人一直没有找到,他只能暂时放弃了。等到乾隆四十年,乾隆爷在侍卫中看到了和珅,发现他的额头上有个红印。因此,乾隆爷料定和珅就是马佳氏的转世。不久,他就提拔和珅为御前侍卫,在乾清门当差,并兼任正蓝旗副都统。从此,和珅平步青云,位极人臣,伴君左右。

正是因为这段不寻常的渊源,野史中才有和珅跟乾隆爷关系不正当的传闻。有人说,他们是同性恋,不知道是哪个史学家说出了这么一个不负责任的假说。这个故事因为传播面广,而造成了巨大影响,民间一直承袭着这种说法,这也是和珅临死前留下的诗句中,前两句的最佳解释。

后两句的理解就更加离谱了,对它的说法有三种。

第一种是,这首诗中和珅用了夏后龙嫠的历史典故。夏朝末期,夏帝从两条龙那里求得它们的唾沫,然后,所在一个木盒子里面。这个木盒子一直都没有人打开过,它就像西方的潘多拉魔盒一样神秘。周厉王并不相信这个传说,毅然打开了这个木盒子,而里面的唾沫也化成了玄鼋。

之后,这个玄鼋进入了一个女童的体内,这个女子没有丈夫却可以受孕,并产下了一名女婴,她就是后来的褒姒。周幽王为了博取她的一笑,竟然,做出“烽火戏诸侯”的荒唐事。诗句中的“香烟”在古代有传宗接代的意思,有人将这两个事情串联起来,说:和珅过世后会化成像褒姒一样的女子,然后,回来祸害大清帝国。

而这个转世女子,就是慈禧太后。

还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夏帝非常残暴,而且荒*无道,他喜欢一个半人半蛟龙的女子。两人整天黏在一起,为了能够和夏帝嬉戏,这名女子每天都保持人形。最后,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就断送在了夏帝的手里。有人借用这个故事,说:和珅也会化身为“蛟妾”一样的女子来混乱大清朝。

而这个转世女子,也是慈禧太后。

其实,这种说法跟上面那种说法是一致的,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只是解释的方式不同罢了。

还有一种说法,说:和珅提及的“水泛含龙”并不是要说龙,而是要说发大水的事情。和珅过世的前一年,黄河决堤了,周边的百姓都受灾了。和珅是想在下一次发大水时,自己能够转世而寄托到一个女子身上。也是历史的巧合,下一次发大水是道光十二年,这一年的十月份有一名女婴出世了,她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果然,慈禧太后跟和珅是一样的,想尽办法得祸害这个朝廷。

慈禧一度将自己的亲儿子同治皇帝逼成了梅毒携带者,在青楼过世;将自己的干儿子光绪帝逼成了阳痿,让他也早早离开这个世界。最后,他只留下一个小孩子溥仪,自己却离开了这个世界。当然,没过多久,大清国也灭亡了。

不管怎样,和珅和慈禧太后都是历史的罪人,他们一个在财政上腐蚀国家,一个在政治上腐蚀国家。他们一起消耗着大清国的寿命,让这个政权少活了几十年。

结果100年后清朝灭亡了。

诅咒这种事情,我觉得还是不能尽信的,我们现在基本都是无神论者,但是有时候事情的巧合会让人们觉得真的是诅咒应验了。

和珅我们都知道是清朝乾隆时期的大贪官,在他在位的期间,他身兼多职,很受乾隆的器重。和珅有惊人的经商才能,这让他受到了乾隆的器重,也让他自己滋生腐败。

和珅当官一年的俸禄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大概有两千多万了,再加上他平时的贪污,家里钱财不可预计啊。乾隆死后,嘉庆继位,看到和珅变本加厉的贪污后,原本就已经对和珅不满的嘉庆忍无可忍,决定杀了和珅。

有些人会问,为什么乾隆能够容忍和珅这样的贪得无厌,其实乾隆心里比谁都清楚和珅的贪有多厉害,但是和珅对乾隆忠心,而且一直在给朝廷赚钱,所以乾隆也没有拿他怎么样,他还叮嘱嘉庆不要动和珅,但是嘉庆没有听。

原本嘉庆想要凌迟处死和珅的,但是他的妹妹是和珅的儿媳妇,嘉庆架不住妹妹的哀求,后来把和珅改为了自尽。

在狱中,和珅曾经做过一首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前两句说的是自己这一生像梦一样,后两句在暗暗诅咒清朝。

和珅死了以后,嘉庆把和珅的家给抄了,搜出了很多的金银财宝和白银,一下子让国库充盈了很多。但是这些钱总有一天有用完的时候,自和珅以后,再也没有一个人有和珅那样的经商能力,所以清朝的国库也在渐渐的少起来,估计这时候嘉庆想起了乾隆之前对他的叮嘱,但是为时已晚。

说到十八世纪的世界首富,当属和中堂和大人了。福布斯中国世界排行榜十八世纪排行时,和珅位列全球第一。可见此人财富之多。不说和珅的财富,仅仅他的一个管家,一般地方官员来觐见和大人的时候,出的钱不够,管家都不搭理他。

乾隆活着的时候,和珅这个奴才是他最宠爱的一位大臣,甚至有野史传闻,乾隆皇帝对和珅有着特殊的情感。然而,乾隆一死,还穿着孝衣的嘉庆就开始对和珅下手了,一下手就是下狠手,他罗列了和珅二十条罪状,当然这些罪状也是为定罪而定罪的,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和珅进监狱的第三天,就被嘉庆赐死了。

和珅在乾隆一朝显赫二十余载,最后却死得那么匆匆,未免让人感叹和惊讶。惊讶之余是人们猜测为什么嘉庆下手如此之快,除了嘉庆不寻常的举动外,还有就是和珅生前贪污的财产数目了,史书记载,嘉庆从和珅那里查抄的财富折合八亿两白银。正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和珅贪污的财富数目据说有大清十几年的财政,也因此和珅荣登大清第一贪官宝座。古代有连坐法,高官落马,其家人必定受到牵连,那么和珅受到什么牵连的。嘉庆在给和珅定罪的时候,部分罪名是泄露国家机密,而且目无皇帝,还擅权干涉朝政,谎报军情,一般这样的罪名,来个凌迟都是轻的,更不用说株连九族这样的罪了。

然而,和大人却是幸运儿一枚,和珅最后的处理是一人落罪。和珅之所以能够被法外开恩,据说是乾隆临死前留有密诏,这事儿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和珅一人落罪肯定和他扯上皇亲的关系有关。和珅的儿子叫丰绅殷德,娶了乾隆的十女儿固伦和孝公主,凭借这一关系,嘉庆就不能搞株连,清朝是一个讲孝道的国度,他们把亲情看得非常重。

况且儿媳妇固伦和孝公主还多次在嘉庆那里求情,这才让自己丈夫的家族幸免一难。当时的董诰、刘墉等重臣也建议不对和珅进行凌迟,所以最后嘉庆是赐死和珅的。不过和珅的家族还是多少受点影响的,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就被罢免了爵位,不过丰绅殷德还能够当官,他当的是三等轻车都尉,后来丰绅殷德直接被囚禁了,一直到死丰绅殷德都没有子嗣,所以和珅是绝后了的。

说到和珅的死,不得不说他的两位小妾,这两位小妾一个叫吴卿怜一个叫豆蔻,吴卿怜歌姬出身,虽然出身不好,但是这位女子颇具气节,和珅死后他写了八首诗,其中就有怀念和珅的,在和珅被赐死后,吴卿怜也上吊自杀了,当时吴清怜只有三十岁。

还有这位豆蔻姑娘,她也是很有才情的一位女子,和珅死后豆蔻也表明了自己的心意,他直接坠楼而去,跟随和珅走了。从这两个女子身上我们能够看出,和珅对自己的妻妾确实是用真感情的,两位女子自愿为和珅殉葬,这不仅体现和珅的魅力,更闪现着人性。

九重就是帝王的意思。

举例:

《贺章仇兼琼克捷表》:“遵奉九重,决胜千里。”

《金雀记·作赋》:“明朝入禁中,奏闻九重。”

《觚賸续编·人觚》:“先是, 宝 ( 法宝 )出奔时,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和珅这句话的意思是:辜负了皇上对他的宠爱和恩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236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0
下一篇2024-04-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